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5卷  /  调研报告

2015卷

  • “十三五”我区经济适度增长研究报告
  •  

    【内容摘要】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和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发展信心的需要,“十三五”我区经济必须保持适度增长。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看,“十三五”我区应实施赶超战略,始终保持经济增速至少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按保就业底线测算,“十三五”我区GDP的年均增速应在5.747.42之间。从满足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需要看,“十三五”期间我区经济增速应保持在8.9%左右。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我们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区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应该是7%9%,即保住7%的底线,努力争取9%左右的理想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既面临挑战,又有利因素。从国家宏观层面看,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密集出台为我区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强化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会进一步改善我区的发展条件,扩大沿边开放直接提升我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自治区层面看,三次产业的增长空间依然很大,近几年累积的增长潜力逐步释放,深化改革将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建议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全民创业。稳定投资增速并适时适度调整财政支出方向、重点与方式。主要通过贴息、担保、奖补和定向资本金投入等方式,增加生产类引导性财政资金的投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质量效益提升。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强化出口对宏观经济的拉动。全面实施质量兴区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进、培养短缺人才,努力提升人力资本支撑经济发展的水平。

    按照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2014年政府重大决策研究课题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1420号)要求,我室与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经信委、农牧业厅、商务厅、统计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适度增长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形成了一些分析结论和建议。现汇总如下,供领导参阅。

    一、“十三五”我区经济适度增长的必要性

    “十二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受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点缺乏、瓶颈制约趋紧等因素影响,我区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已经进入中速增长新常态。

    “十三五”时期既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的攻坚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依法治区和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面对的形势错综复杂。任由经济持续下行显然无法解决长期积淀的、现实存在的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更满足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实现上述目标的要求。有鉴于此,本课题组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必须保持“适度增长”。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两步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步,全国要实现,内蒙古也必须实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2012年全国及各省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结果,我区的小康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35个百分点,在31个省区市中排第19位,在西部12个省区中排第4位。小康综合指数中的五项指数总体低于全国水平,其中经济发展指数低于全国4.11个百分点。到2013年我区的小康指数为82.10,仍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要追上发达地区的脚步,在2020年和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二是保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区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欠发达的区情还没有根本改变。目前,我区城乡居民均收入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于1458元和300元,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93个百分点,还有266万贫困人口和57个贫困旗县亟待脱贫;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滞后,生态也比较脆弱;各盟市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自治区近年来竭尽所能,接连实施了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脱贫攻坚、创业就业、百姓安居、棚户区改造、城乡低保家庭大学生助学金等民生工程,向国家争取了高速铁路、运煤公路、特高压输电、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开展了公路、城镇、村屯、矿区园区、黄河两岸、大青山前坡六大重点区域造林绿化等生态建设。这些项目和工程,除小部分需要自治区出资配套外,绝大部分要由自治区内各级财政负担。特别是民生支出“可升不可降”,生态支出“三年必须清”,“拼盘项目”配套资金必须当年到位,都是刚性支出,都得有公共财政预算做后盾。只有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才能对基础设施产生足够的消费,才能保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有相应的源头活水。

    三是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发展信心的需要。“十二五”以来,在多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GDP的增速从2010年的10.4%下降到今年的7.4%左右,下降约3个百分点;我区GDP增速则从2010年的15%下降到今年的8%左右,下降约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与深层次矛盾交织显现,发展中的不可预见性因素与风险也在增多,宏观经济存在继续下行的可能。尤其是我区,一方面GDP增速的下滑幅度大大超过了全国,另一方面财政收入、企业利润等效益指数的降幅又超过了GDP的降幅,这直接导致占就业者大多数的企业职工收入增长停滞和社会投资信心不足,使本来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我区经济失去了基础性动力。如果不遏制这一趋向,任由经济持续下滑,后果严重。

    二、“十三五”我区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

    研究“十三五”期间我区经济适度增长问题,实际上就是要寻找我区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说道底就是要让我区宏观经济保持在一个最低增速之上,并努力争取一个能满足上述各项需要的最佳增速。

    (一)从实现全面小康的需要看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保持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同步。

    仅从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目标看,20142020年经济增速只要不低于5.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别保持在6.6%5.3%以上,就能实现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均收入翻番目标。但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2012年全国及各省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结果看,小康指标中的经济发展指数低于全国4.1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均收入指数低于全国0.67个百分点。这说明到2020年即便我们和全国一样顺利实现翻番目标,也不能保证和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因此,“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继续实施赶超战略,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至少1个百分点。

    (二)按照保就业底线测算

    遵循保就业这一底线思维,应用经济学界通常使用的就业弹性系数(即就业人数增长率与经济总量增长率之比)测算:我区2005-2013年全区GDP年均增长15.3%,就业人数年均增长3.43%,就业弹性系数年均为3.43%÷15.3%0.224。以2005年我区就业总人数1041.1万人为基数,上述13年间我区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业人数增加1041.1×0.224%2.33万人。这是以往我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长期比例关系。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十三五”我区经济适度增长研究报告
  •  

    【内容摘要】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和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发展信心的需要,“十三五”我区经济必须保持适度增长。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看,“十三五”我区应实施赶超战略,始终保持经济增速至少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按保就业底线测算,“十三五”我区GDP的年均增速应在5.747.42之间。从满足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需要看,“十三五”期间我区经济增速应保持在8.9%左右。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我们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区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应该是7%9%,即保住7%的底线,努力争取9%左右的理想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既面临挑战,又有利因素。从国家宏观层面看,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密集出台为我区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强化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会进一步改善我区的发展条件,扩大沿边开放直接提升我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自治区层面看,三次产业的增长空间依然很大,近几年累积的增长潜力逐步释放,深化改革将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建议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全民创业。稳定投资增速并适时适度调整财政支出方向、重点与方式。主要通过贴息、担保、奖补和定向资本金投入等方式,增加生产类引导性财政资金的投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质量效益提升。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强化出口对宏观经济的拉动。全面实施质量兴区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进、培养短缺人才,努力提升人力资本支撑经济发展的水平。

    按照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2014年政府重大决策研究课题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1420号)要求,我室与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经信委、农牧业厅、商务厅、统计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适度增长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形成了一些分析结论和建议。现汇总如下,供领导参阅。

    一、“十三五”我区经济适度增长的必要性

    “十二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受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点缺乏、瓶颈制约趋紧等因素影响,我区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已经进入中速增长新常态。

    “十三五”时期既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的攻坚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依法治区和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面对的形势错综复杂。任由经济持续下行显然无法解决长期积淀的、现实存在的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更满足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实现上述目标的要求。有鉴于此,本课题组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必须保持“适度增长”。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两步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步,全国要实现,内蒙古也必须实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2012年全国及各省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结果,我区的小康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35个百分点,在31个省区市中排第19位,在西部12个省区中排第4位。小康综合指数中的五项指数总体低于全国水平,其中经济发展指数低于全国4.11个百分点。到2013年我区的小康指数为82.10,仍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要追上发达地区的脚步,在2020年和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二是保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区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欠发达的区情还没有根本改变。目前,我区城乡居民均收入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于1458元和300元,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93个百分点,还有266万贫困人口和57个贫困旗县亟待脱贫;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滞后,生态也比较脆弱;各盟市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自治区近年来竭尽所能,接连实施了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脱贫攻坚、创业就业、百姓安居、棚户区改造、城乡低保家庭大学生助学金等民生工程,向国家争取了高速铁路、运煤公路、特高压输电、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开展了公路、城镇、村屯、矿区园区、黄河两岸、大青山前坡六大重点区域造林绿化等生态建设。这些项目和工程,除小部分需要自治区出资配套外,绝大部分要由自治区内各级财政负担。特别是民生支出“可升不可降”,生态支出“三年必须清”,“拼盘项目”配套资金必须当年到位,都是刚性支出,都得有公共财政预算做后盾。只有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才能对基础设施产生足够的消费,才能保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有相应的源头活水。

    三是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发展信心的需要。“十二五”以来,在多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GDP的增速从2010年的10.4%下降到今年的7.4%左右,下降约3个百分点;我区GDP增速则从2010年的15%下降到今年的8%左右,下降约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与深层次矛盾交织显现,发展中的不可预见性因素与风险也在增多,宏观经济存在继续下行的可能。尤其是我区,一方面GDP增速的下滑幅度大大超过了全国,另一方面财政收入、企业利润等效益指数的降幅又超过了GDP的降幅,这直接导致占就业者大多数的企业职工收入增长停滞和社会投资信心不足,使本来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我区经济失去了基础性动力。如果不遏制这一趋向,任由经济持续下滑,后果严重。

    二、“十三五”我区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

    研究“十三五”期间我区经济适度增长问题,实际上就是要寻找我区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说道底就是要让我区宏观经济保持在一个最低增速之上,并努力争取一个能满足上述各项需要的最佳增速。

    (一)从实现全面小康的需要看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保持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同步。

    仅从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目标看,20142020年经济增速只要不低于5.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别保持在6.6%5.3%以上,就能实现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均收入翻番目标。但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2012年全国及各省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结果看,小康指标中的经济发展指数低于全国4.1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均收入指数低于全国0.67个百分点。这说明到2020年即便我们和全国一样顺利实现翻番目标,也不能保证和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因此,“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继续实施赶超战略,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至少1个百分点。

    (二)按照保就业底线测算

    遵循保就业这一底线思维,应用经济学界通常使用的就业弹性系数(即就业人数增长率与经济总量增长率之比)测算:我区2005-2013年全区GDP年均增长15.3%,就业人数年均增长3.43%,就业弹性系数年均为3.43%÷15.3%0.224。以2005年我区就业总人数1041.1万人为基数,上述13年间我区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业人数增加1041.1×0.224%2.33万人。这是以往我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长期比例关系。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