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5卷  /  科技

2015卷

  • 社会科学
  •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刘万华

    院长:马永真(回族)

    副院长:乐奇 (女) 毅松(达斡尔族)

    纪检书记:毕力格(蒙古族)

    副院长:金海(蒙古族 12月任职)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自治区社科院)成立于19792月。全院现有历史(成吉思汗)研究所、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等14个所(中心)及图书馆和杂志社;设有院办公室、科研组织处、人事处、机关党委(纪委)4个职能部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蒙古学研究中心、“三少民族”研究中心3个研究中心;并设有盟市、不占编的呼和浩特分院、包头分院等7个分院。此外,中国草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内蒙古基地、中国蒙古学学会和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也设在自治区社科院。出版有《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汉文版)、《中国蒙古学》、《蒙古学研究年鉴》4种杂志,《领导参阅》、《北疆调研》2种内刊和《院内工作动态》。

    建院以来,截至2014年底,社科院共出版各类著作577部,发表论文、调研报告及学术文章8421篇,开发蒙古语言信息技术应用软件23多项;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等省部级各类奖项282项,获准立项国家社科基金(包括西部项目)及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93项。标志性成果有:《草原文化研究丛书》(11卷、12册)、《蒙古族通史》(上、中、下)、《蒙古族文学史》(1-4卷)、《汉蒙词典》、《蒙古文整词输入法》、《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此外,产生较大学术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成果有:《内蒙古反腐倡廉建设报告(蓝皮书)、《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10册)、《内蒙古自治区志·社会科学志》等。2011年,创办《内蒙古人才发展报告》(人才蓝皮书);2013年,创办《内蒙古反腐倡廉建设报告》(廉政文化蓝皮书)。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三期工程、“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项目(合作),自治区特别项目“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以及“蒙古语语料库”建设工程、“内蒙古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工程”、《〈元史〉汇注》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连续承办3届“中国蒙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11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6届“国际母语日”、10届“国际哲学节”等重要学术会议和庆祝活动。

    社科院现有在职职工228人,其中管理人员67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3人、工勤人员8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2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127人(其中博士28人),离、退休人员128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5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44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46人;处级以上管理人员48人,82%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员19人,“草原英才”4人。经过30多年的努力,自治区社科院已发展成为一个颇具研究力、创新力、影响力,充满生机、富有地区和民族特色的地方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业机构。

    【理论武装】2014年,自治区社科院党委以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以党支部学习为重点,不断强化理论学习。组织开展11次中心组(扩大)学习。采取专题辅导、领读学习等多种形式先后进行了重要会议精神和文件的学习。同时,结合自治区社科院实际,组织科研人员认真深入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对增强意识形态重要阵地认识的自觉性、自律性,更加坚定了科研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科研成果】全院共有在研课题502项、委托课题立项16项,共有34项成果获得优秀良好等次;出版专著21部,发表论文、研究报告574篇,通过《领导参阅》报送研究成果12篇,高质量地完成上级部门交办委托的研究任务10余项。

    【民族文化建设研究】2014年,由自治区社科院组织实施并签订项目实施合同书208项;完成“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数据库工程标准规范建设、平台建设及开发”、“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数据库工程蒙古语信息处理系统及开发”2个项目的招标工作,数据库建设启动;成功举办敖包节首站推展活动。

    【重大科研项目】自治区社科院继续坚持“以学科建设引领项目实施,以项目实施推动学科建设”的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理念,着力推动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一大批研究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圆满完成“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二期各项工作,向全国社科规划办提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二期结项报告和三期立项报告;出版了全国首部《草原文化》教材2本(党中央电大本科生通识教材、高职高专学生教材),填补了国家高等教育领域文化系列教材的空白。

    “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项目”2014年,共立项子课题81项,结项2013年度子课题43项、2014年度子课题31项,结项率达91%以上。

    “内蒙古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工程”2014年立项子课题60项,在确立年度一般性课题基础上,根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设立“内蒙古转变发展方式研究”等27项长期跟踪研究的系列重点课题。

    “蒙古语语料库”建设工程完成“蒙古语语料库”建设工程一期工程结项评审验收工作,形成由档案文件、检索界面和资源系统三部分组成的数据库雏形,成果“言语语料库”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二期工程实施方案也获得专家的原则评审通过,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

    其他科研项目“《〈元史〉汇注》”项目结束全部研究工作,进入汇集研究成果的阶段;《蒙古语大辞典》完成方案编写、文本语料选择及外国文学作品语料的搜集等工作;《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再版)经过修订新编再版;《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全面改版后正式出版。《‘固什’汉蒙词典V2.5》完成全部研发工作并已投入使用,成为首部将汉蒙对照词典的蒙译部分全部用传统蒙古文和西里尔蒙古文两种文字表述的词典。

    【《大藏经》影印出版】由自治区社科院和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共同组织实施、历时10年的400卷影印本《大藏经》全部出齐,约1亿字,彰显了国家以及自治区蒙古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对增强文化自信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外学术交流】2014年,全年共接洽来访的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630余人次,接洽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科学院来访专家学者1480余人次。组织专家学者先后赴美国、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以及北京、上海等省市自治区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与各分院的科研合作工作,委托开展《锡林郭勒盟再生能源的现状与发展研究》等科研课题23项。加大院图书馆对外开放力度,全年共接待读者1000余人次,其中国外读者95人次,流通阅览图书1200余册,蒙古文古籍特藏阅览服务450册次。

    【草原文化】201462829日,主题为“草原文化与城市生活”的第十一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在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领导小组长乌兰讲话。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团英、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杨成旺出席开幕式。论坛由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组委会主办,自治区科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联合会、内蒙古蒙医药学会、内蒙古草原文化学会共同承办。

    【队伍建设】2014年,自治区社科院1名处级干部被自治区党委提拔为副厅级,提拔聘用处级干部7人、科级干部7人,12名同志晋升高级职称;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草原英才”;安排1名干部到旗县挂职锻炼,1名干部被国家外专局、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选送赴美国进行学习培训。

    【改善民生工作】2014年,内蒙古社科院共投入60多万元组织实施7项基本建设维修工程;采取“自助体检”方式,投入体检经费达24万多元,比2013年度提高18%

    【图书馆、杂志社工作】内蒙古社科院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成为自治区唯一一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刊物,并被评为2014年度优秀等次,获得增加资助经费20万元。

    【民族团结】20149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授予自治区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社会科学
  •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刘万华

    院长:马永真(回族)

    副院长:乐奇 (女) 毅松(达斡尔族)

    纪检书记:毕力格(蒙古族)

    副院长:金海(蒙古族 12月任职)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自治区社科院)成立于19792月。全院现有历史(成吉思汗)研究所、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等14个所(中心)及图书馆和杂志社;设有院办公室、科研组织处、人事处、机关党委(纪委)4个职能部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蒙古学研究中心、“三少民族”研究中心3个研究中心;并设有盟市、不占编的呼和浩特分院、包头分院等7个分院。此外,中国草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内蒙古基地、中国蒙古学学会和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也设在自治区社科院。出版有《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汉文版)、《中国蒙古学》、《蒙古学研究年鉴》4种杂志,《领导参阅》、《北疆调研》2种内刊和《院内工作动态》。

    建院以来,截至2014年底,社科院共出版各类著作577部,发表论文、调研报告及学术文章8421篇,开发蒙古语言信息技术应用软件23多项;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等省部级各类奖项282项,获准立项国家社科基金(包括西部项目)及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93项。标志性成果有:《草原文化研究丛书》(11卷、12册)、《蒙古族通史》(上、中、下)、《蒙古族文学史》(1-4卷)、《汉蒙词典》、《蒙古文整词输入法》、《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此外,产生较大学术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成果有:《内蒙古反腐倡廉建设报告(蓝皮书)、《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10册)、《内蒙古自治区志·社会科学志》等。2011年,创办《内蒙古人才发展报告》(人才蓝皮书);2013年,创办《内蒙古反腐倡廉建设报告》(廉政文化蓝皮书)。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三期工程、“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项目(合作),自治区特别项目“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以及“蒙古语语料库”建设工程、“内蒙古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工程”、《〈元史〉汇注》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连续承办3届“中国蒙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11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6届“国际母语日”、10届“国际哲学节”等重要学术会议和庆祝活动。

    社科院现有在职职工228人,其中管理人员67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3人、工勤人员8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2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127人(其中博士28人),离、退休人员128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5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44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46人;处级以上管理人员48人,82%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员19人,“草原英才”4人。经过30多年的努力,自治区社科院已发展成为一个颇具研究力、创新力、影响力,充满生机、富有地区和民族特色的地方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业机构。

    【理论武装】2014年,自治区社科院党委以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以党支部学习为重点,不断强化理论学习。组织开展11次中心组(扩大)学习。采取专题辅导、领读学习等多种形式先后进行了重要会议精神和文件的学习。同时,结合自治区社科院实际,组织科研人员认真深入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对增强意识形态重要阵地认识的自觉性、自律性,更加坚定了科研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科研成果】全院共有在研课题502项、委托课题立项16项,共有34项成果获得优秀良好等次;出版专著21部,发表论文、研究报告574篇,通过《领导参阅》报送研究成果12篇,高质量地完成上级部门交办委托的研究任务10余项。

    【民族文化建设研究】2014年,由自治区社科院组织实施并签订项目实施合同书208项;完成“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数据库工程标准规范建设、平台建设及开发”、“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数据库工程蒙古语信息处理系统及开发”2个项目的招标工作,数据库建设启动;成功举办敖包节首站推展活动。

    【重大科研项目】自治区社科院继续坚持“以学科建设引领项目实施,以项目实施推动学科建设”的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理念,着力推动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一大批研究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圆满完成“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二期各项工作,向全国社科规划办提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二期结项报告和三期立项报告;出版了全国首部《草原文化》教材2本(党中央电大本科生通识教材、高职高专学生教材),填补了国家高等教育领域文化系列教材的空白。

    “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项目”2014年,共立项子课题81项,结项2013年度子课题43项、2014年度子课题31项,结项率达91%以上。

    “内蒙古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工程”2014年立项子课题60项,在确立年度一般性课题基础上,根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设立“内蒙古转变发展方式研究”等27项长期跟踪研究的系列重点课题。

    “蒙古语语料库”建设工程完成“蒙古语语料库”建设工程一期工程结项评审验收工作,形成由档案文件、检索界面和资源系统三部分组成的数据库雏形,成果“言语语料库”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二期工程实施方案也获得专家的原则评审通过,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

    其他科研项目“《〈元史〉汇注》”项目结束全部研究工作,进入汇集研究成果的阶段;《蒙古语大辞典》完成方案编写、文本语料选择及外国文学作品语料的搜集等工作;《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再版)经过修订新编再版;《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全面改版后正式出版。《‘固什’汉蒙词典V2.5》完成全部研发工作并已投入使用,成为首部将汉蒙对照词典的蒙译部分全部用传统蒙古文和西里尔蒙古文两种文字表述的词典。

    【《大藏经》影印出版】由自治区社科院和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共同组织实施、历时10年的400卷影印本《大藏经》全部出齐,约1亿字,彰显了国家以及自治区蒙古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对增强文化自信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外学术交流】2014年,全年共接洽来访的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630余人次,接洽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科学院来访专家学者1480余人次。组织专家学者先后赴美国、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以及北京、上海等省市自治区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与各分院的科研合作工作,委托开展《锡林郭勒盟再生能源的现状与发展研究》等科研课题23项。加大院图书馆对外开放力度,全年共接待读者1000余人次,其中国外读者95人次,流通阅览图书1200余册,蒙古文古籍特藏阅览服务450册次。

    【草原文化】201462829日,主题为“草原文化与城市生活”的第十一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在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领导小组长乌兰讲话。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团英、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杨成旺出席开幕式。论坛由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组委会主办,自治区科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联合会、内蒙古蒙医药学会、内蒙古草原文化学会共同承办。

    【队伍建设】2014年,自治区社科院1名处级干部被自治区党委提拔为副厅级,提拔聘用处级干部7人、科级干部7人,12名同志晋升高级职称;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草原英才”;安排1名干部到旗县挂职锻炼,1名干部被国家外专局、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选送赴美国进行学习培训。

    【改善民生工作】2014年,内蒙古社科院共投入60多万元组织实施7项基本建设维修工程;采取“自助体检”方式,投入体检经费达24万多元,比2013年度提高18%

    【图书馆、杂志社工作】内蒙古社科院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成为自治区唯一一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刊物,并被评为2014年度优秀等次,获得增加资助经费20万元。

    【民族团结】20149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授予自治区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