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卷

  • 石拐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雪松

    人大常委会主任:郭俊

    区长:张海峰

    政协主席:王威

    武装部长:李杰

    政委:赵义民

    【概况】石拐是蒙古语“喜桂图”的音译,其意为“有森林的地方”,境内有煤炭、硅石、高岭土、石灰石、白云岩等多种矿产,是包头市的主要煤炭、陶瓷原料基地和重要的旅游景区。石拐区位于包头市东北部,处于阴山山脉支脉大青山西段,东与武川县相邻,南邻东河区,与土默特右旗隔山而居,西与九原区相连,北与固阳县相接。20145月,石拐区迁至新划归的包石公路东旁马场新址,南北长约5.5公里,东西宽约4.1公里,规划面积14.6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0.74平方公里,即“喜桂图”新区。喜桂图新区地处呼包鄂金三角中心地带,紧邻110国道、210国道和京藏高速公路,成为石拐区规划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4年,石拐区按照“生态立区、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富民兴区”发展定位,深入推进“一轴三核联动发展、生态隔离科学转型”发展路径,全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1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亿元,增长17%

    【工业】2014年,石拐区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和企业扭亏增盈等一系列政策,累计投放财政资金、减免电价补贴、给予贴息贷款达1.6亿元,帮助企业复产18户,复产率70%,扭亏面22.2%。发展力量持续壮大,14个亿元以上市级项目全部开工,255000万元以上区级项目开工率80%,累计完成投资46.7亿元。

    【招商引资】2014年,石拐区与雨润、富力、新誉等集团签订项目投资153亿元,与常州嬉戏谷、五洲国际、泉圣物流等集团达成项目协议105亿元,冷链物流中心、养生养老社区、煤层气开采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进展。强化政企合作,神包矿业公司、三维集团总部、亚新隆顺特钢、凯越露天煤矿为地方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年争取资金5.7亿元,融资6.2亿元,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42.6亿元。

    【环境保护与治理】2014年,石拐区确立“生态立区”理念,累计投资7500万元,封山育林7.9万亩,重点区域绿化、五当召生态修复8600亩。动员社会力量共建“祈福生态林”、“记者劳模林”,种植丁香、山樱桃、珍珠梅10余种20余万株。全面实施围封禁牧,积极推广舍饲圈养,缩减养羊大户184户、山羊4万余只。加强环保意识,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治理行动,限期解决环保隐患和问题101个,责令停产停建企业6家,关停取缔焦化、冶炼、洗煤、铁选、采砂、采石等污染企业90余家,拆除6300KVA以下矿热炉11台,淘汰落后产能5.5万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任务。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工作,亚新隆顺、北镁科技、经纬能化等重点企业累计投资1.2亿元,安装了脱硫除尘、脱苯脱氨设施,二氧化硫减排能力达到每年5200吨。投资800多万元,实施了园区污水处理工程,在山北地区首家启用了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200吨。投资3500万元,建成封闭式原煤储仓223.2万平米。加快根治一批困扰多年的环境隐患,加快解决遗留多年的历史欠账。

    【城区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喜桂图新区投资1.3亿元,实施道路桥梁、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项目25个,地下管网、交通标识、智能监控、小区配套更加完善。市民文化广场,“花舞人间”主题公园、喇嘛河生态景观初具雏形,成为新区品质提升的亮丽风景线。随着行政办公、居民住宅、商业网点的搬迁入驻,以及公交线路的开通,喜桂图新区的人气、商气进一步兴旺,广大干部职工热情高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倍增。老区中心集镇投资7800万元,实施了供水、供热、供电设施改造,重建地下管廊2.2公里,新增天然气管道1公里,掀开了山水宜居城建设的序幕。马场“城中村”、当铺窑“园中村”、老城“棚户区”拆迁全面启动,拆除房屋3000多户。投资8.9亿元的包石一级公路验收通车,投资2亿元的石拐大桥至五当召二级公路实现贯通,有力推动了“一轴三核”联动发展。

    【结构调整】2014年,石拐区注重培育非资源型产业,加快物流、旅游、文化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工业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深入推动传统产业上档升级,《石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委托苏州设计院编制完成概念性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控制性详规,委托北京汽车研究所编制完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为工业园区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亚新隆顺300万吨特钢一期续建、经纬能化100万吨捣固焦、凯通物资200万吨洗煤项目竣工投产,雅新隆顺钢铁准入手续通过国家工信部审核,2×300兆瓦煤矸石发电厂纳入自治区电源点规划,推动了工业产业循环发展。

    【服务业】石拐区全力促动新兴产业加快崛起,成立包头市城市共同配送物流园区,入驻企业28家,投资总额达120亿元。兴飞医药、诚园贸易等12户企业投入运营,普凡生科技、闽南建材城等8个项目复工建设,内蒙中包集团、东风商用车销售总部、水泥建材集中加工园破土动工。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清理华顺达、硕沅石油等企业6户,收回建设用地1449亩。五当召景区建设稳步推进,《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包头市五当召景区管委会职权下达石拐区,成立创建5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投资4800万元,实施召庙核心区美化、不协调建筑拆迁、经幡广场建设、强弱电入地、河道清理等工程。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五当召文化高峰论坛”,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相约喜桂图、聚焦五当召”,深入研讨生态旅游文化融合,人民网、新华网近30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五当召影响力不断扩大。开通官方微信平台和包头市首家新华社手机客户端,地区知名度明显提升。大青山影视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嬉戏谷商业综合体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民生事业】2014年,石拐区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提高补贴标准、实施精准扶贫、扩大就业岗位等多种渠道,全力提高城乡居民“两项收入”,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资金7.6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 000元和10 530元,分别增长10%1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加快推进百姓安居,新区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搬迁安置房2506套,老区建成棚改房460套,房屋分配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稳步推进“十个全覆盖”,苏木、镇建成示范安置房187户、互助幸福院160套,危旧房改造450户,硬化街巷5公里,安装电表812户、卫星电视500户,新建扩建标准化卫生室5个、文化活动室6个、便民商店5个。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三到村三到户”无缝对接,45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识别贫困人口3212人。设立了扶贫专项基金,整合帮扶资金321万元,贴息贷款覆盖贫困农牧民126户。积极推进产业化扶贫,依托古顺园打造重点合作社5个,流转土地700亩,新建棚圈27栋,引进肉羊5000只、肉牛320头。大力推进创业就业,发放小额贷款1208万元,带动创业532人,特别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喜桂图新区带动城乡新增就业5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9%。认真落实18项惠农政策,累计发放粮食综补、草场补贴、“暖心煤”等资金1674万元。区政府为民兴办的11件好事实事圆满完成。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城乡低保实行一体化,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65元,累计发放低保金4154万元,惠及特困人员4563810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93%,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水平达到2018元。财政补贴1.8亿元,将5059名失地农牧民纳入城镇养老保险,补贴比例为全市最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99.4%,财政为低保人员代缴医疗保险金119万元、为文革伤残人员缴纳一次性医疗保险金61.6万元。医疗救助实现了“一站式”即时结算,累计支出255万元,救助低收入群众251人。

    【社会事业】2014年,石拐区不断扩大综合改革领域,激活发展源动力,助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合作,组建石拐区工业生态研究院,吸纳研究生10名;着手在明达镁业建立稀土镁合金院士工作站;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5家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为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推广提供技术支持。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联合开展了抗旱植物筛选试验,试种各类苗木189种,为打造特色生态奠定了基础。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成立智慧城市信息管理中心,委托清华大学编制完成智慧石拐顶层设计,依托绘宇测绘公司建立智慧石拐地理信息系统。统筹推进社会创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投入14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包头十五中学、润德、明德幼儿园顺利启用,9名师范大学生充实到教师队伍,包职院、轻工院、包钢实验一小、语桥国际教育集团与自治区合作办学,挂牌成立首家包头市建设者子弟学校。文体事业纵深发展,《石拐民间传说》形成初稿25万字、文章50余篇,7个文化大院顺利升级,8个健身站如期建成。成功举办了“绽放喜桂图”第三届自行车文化节,国家文化部在自治区取景拍摄了《自行车》纪录片。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新建扩建卫生院2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包头市首家康复医院在我区获批,14名市级医疗专家定期赴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坐诊。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4年,石拐区加快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9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0项,成为全市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最少的地区。稳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新注册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30户,比去年增长83%。开展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录用编制人员22名,合同制人员26名。切实推进管理创新,加强精街道强社区工作,划分社区管理服务站5个、居民委员会8个、管理网格36个。

    【社会治安】开展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行动,有效预防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大劳动监察,受理劳动执法案件50起,清欠薪酬3148万元。主动化解信访积案,解决重点信访案件145件,依法打击缠访、闹访、越级非访行为,信访批次同比下降13%。特别是原包头矿务局医院整建制移交包头市蒙中医院,妥善解决棚户区遗留问题93件,有效化解了潜在的社会矛盾。强化社会管控,破获刑事案件96起、重特大案件73起,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政府职能改革】2014年,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梳理突出问题667条,立行立改25条,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35条。全面贯彻党中央八项规定,严格办公用房标准,处置超标、超编公务用车91辆,会议、文件数量减少30%11%,压缩“三公经费”33%。严格干部人事管理,出台了《临时工清理实施意见》、《不在岗人员处理意见》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勤管理办法》,清退各类临时工190人,停发、扣发在编不在岗人员工资27人。严格财经管理制度,实行部门预算网上公开,推行财务代理记账制、公务用车定点加油维修,积极化解政府债务1.8亿元。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召开政府常务会13次,研究议题123个。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16项,举办了办理工作专题知识讲座,政府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与代表、委员面对面通报办理情况,42件人大代表建议、37件政协委员提案满意率达97%以上。喜桂图新区市民大厅,滨河新区、石拐办事处、吉忽伦图苏木、五当召镇便民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实现 “一站式”服务,畅通了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开通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改版升级了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发布政府公开性文件、重点工作动态、会议纪要落实情况,执行力和落实力明显增强。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石拐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雪松

    人大常委会主任:郭俊

    区长:张海峰

    政协主席:王威

    武装部长:李杰

    政委:赵义民

    【概况】石拐是蒙古语“喜桂图”的音译,其意为“有森林的地方”,境内有煤炭、硅石、高岭土、石灰石、白云岩等多种矿产,是包头市的主要煤炭、陶瓷原料基地和重要的旅游景区。石拐区位于包头市东北部,处于阴山山脉支脉大青山西段,东与武川县相邻,南邻东河区,与土默特右旗隔山而居,西与九原区相连,北与固阳县相接。20145月,石拐区迁至新划归的包石公路东旁马场新址,南北长约5.5公里,东西宽约4.1公里,规划面积14.6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0.74平方公里,即“喜桂图”新区。喜桂图新区地处呼包鄂金三角中心地带,紧邻110国道、210国道和京藏高速公路,成为石拐区规划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4年,石拐区按照“生态立区、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富民兴区”发展定位,深入推进“一轴三核联动发展、生态隔离科学转型”发展路径,全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1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亿元,增长17%

    【工业】2014年,石拐区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和企业扭亏增盈等一系列政策,累计投放财政资金、减免电价补贴、给予贴息贷款达1.6亿元,帮助企业复产18户,复产率70%,扭亏面22.2%。发展力量持续壮大,14个亿元以上市级项目全部开工,255000万元以上区级项目开工率80%,累计完成投资46.7亿元。

    【招商引资】2014年,石拐区与雨润、富力、新誉等集团签订项目投资153亿元,与常州嬉戏谷、五洲国际、泉圣物流等集团达成项目协议105亿元,冷链物流中心、养生养老社区、煤层气开采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进展。强化政企合作,神包矿业公司、三维集团总部、亚新隆顺特钢、凯越露天煤矿为地方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年争取资金5.7亿元,融资6.2亿元,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42.6亿元。

    【环境保护与治理】2014年,石拐区确立“生态立区”理念,累计投资7500万元,封山育林7.9万亩,重点区域绿化、五当召生态修复8600亩。动员社会力量共建“祈福生态林”、“记者劳模林”,种植丁香、山樱桃、珍珠梅10余种20余万株。全面实施围封禁牧,积极推广舍饲圈养,缩减养羊大户184户、山羊4万余只。加强环保意识,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治理行动,限期解决环保隐患和问题101个,责令停产停建企业6家,关停取缔焦化、冶炼、洗煤、铁选、采砂、采石等污染企业90余家,拆除6300KVA以下矿热炉11台,淘汰落后产能5.5万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任务。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工作,亚新隆顺、北镁科技、经纬能化等重点企业累计投资1.2亿元,安装了脱硫除尘、脱苯脱氨设施,二氧化硫减排能力达到每年5200吨。投资800多万元,实施了园区污水处理工程,在山北地区首家启用了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200吨。投资3500万元,建成封闭式原煤储仓223.2万平米。加快根治一批困扰多年的环境隐患,加快解决遗留多年的历史欠账。

    【城区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喜桂图新区投资1.3亿元,实施道路桥梁、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项目25个,地下管网、交通标识、智能监控、小区配套更加完善。市民文化广场,“花舞人间”主题公园、喇嘛河生态景观初具雏形,成为新区品质提升的亮丽风景线。随着行政办公、居民住宅、商业网点的搬迁入驻,以及公交线路的开通,喜桂图新区的人气、商气进一步兴旺,广大干部职工热情高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倍增。老区中心集镇投资7800万元,实施了供水、供热、供电设施改造,重建地下管廊2.2公里,新增天然气管道1公里,掀开了山水宜居城建设的序幕。马场“城中村”、当铺窑“园中村”、老城“棚户区”拆迁全面启动,拆除房屋3000多户。投资8.9亿元的包石一级公路验收通车,投资2亿元的石拐大桥至五当召二级公路实现贯通,有力推动了“一轴三核”联动发展。

    【结构调整】2014年,石拐区注重培育非资源型产业,加快物流、旅游、文化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工业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深入推动传统产业上档升级,《石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委托苏州设计院编制完成概念性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控制性详规,委托北京汽车研究所编制完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为工业园区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亚新隆顺300万吨特钢一期续建、经纬能化100万吨捣固焦、凯通物资200万吨洗煤项目竣工投产,雅新隆顺钢铁准入手续通过国家工信部审核,2×300兆瓦煤矸石发电厂纳入自治区电源点规划,推动了工业产业循环发展。

    【服务业】石拐区全力促动新兴产业加快崛起,成立包头市城市共同配送物流园区,入驻企业28家,投资总额达120亿元。兴飞医药、诚园贸易等12户企业投入运营,普凡生科技、闽南建材城等8个项目复工建设,内蒙中包集团、东风商用车销售总部、水泥建材集中加工园破土动工。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清理华顺达、硕沅石油等企业6户,收回建设用地1449亩。五当召景区建设稳步推进,《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包头市五当召景区管委会职权下达石拐区,成立创建5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投资4800万元,实施召庙核心区美化、不协调建筑拆迁、经幡广场建设、强弱电入地、河道清理等工程。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五当召文化高峰论坛”,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相约喜桂图、聚焦五当召”,深入研讨生态旅游文化融合,人民网、新华网近30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五当召影响力不断扩大。开通官方微信平台和包头市首家新华社手机客户端,地区知名度明显提升。大青山影视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嬉戏谷商业综合体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民生事业】2014年,石拐区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提高补贴标准、实施精准扶贫、扩大就业岗位等多种渠道,全力提高城乡居民“两项收入”,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资金7.6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 000元和10 530元,分别增长10%1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加快推进百姓安居,新区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搬迁安置房2506套,老区建成棚改房460套,房屋分配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稳步推进“十个全覆盖”,苏木、镇建成示范安置房187户、互助幸福院160套,危旧房改造450户,硬化街巷5公里,安装电表812户、卫星电视500户,新建扩建标准化卫生室5个、文化活动室6个、便民商店5个。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三到村三到户”无缝对接,45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识别贫困人口3212人。设立了扶贫专项基金,整合帮扶资金321万元,贴息贷款覆盖贫困农牧民126户。积极推进产业化扶贫,依托古顺园打造重点合作社5个,流转土地700亩,新建棚圈27栋,引进肉羊5000只、肉牛320头。大力推进创业就业,发放小额贷款1208万元,带动创业532人,特别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喜桂图新区带动城乡新增就业5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9%。认真落实18项惠农政策,累计发放粮食综补、草场补贴、“暖心煤”等资金1674万元。区政府为民兴办的11件好事实事圆满完成。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城乡低保实行一体化,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65元,累计发放低保金4154万元,惠及特困人员4563810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93%,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水平达到2018元。财政补贴1.8亿元,将5059名失地农牧民纳入城镇养老保险,补贴比例为全市最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99.4%,财政为低保人员代缴医疗保险金119万元、为文革伤残人员缴纳一次性医疗保险金61.6万元。医疗救助实现了“一站式”即时结算,累计支出255万元,救助低收入群众251人。

    【社会事业】2014年,石拐区不断扩大综合改革领域,激活发展源动力,助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合作,组建石拐区工业生态研究院,吸纳研究生10名;着手在明达镁业建立稀土镁合金院士工作站;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5家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为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推广提供技术支持。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联合开展了抗旱植物筛选试验,试种各类苗木189种,为打造特色生态奠定了基础。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成立智慧城市信息管理中心,委托清华大学编制完成智慧石拐顶层设计,依托绘宇测绘公司建立智慧石拐地理信息系统。统筹推进社会创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投入14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包头十五中学、润德、明德幼儿园顺利启用,9名师范大学生充实到教师队伍,包职院、轻工院、包钢实验一小、语桥国际教育集团与自治区合作办学,挂牌成立首家包头市建设者子弟学校。文体事业纵深发展,《石拐民间传说》形成初稿25万字、文章50余篇,7个文化大院顺利升级,8个健身站如期建成。成功举办了“绽放喜桂图”第三届自行车文化节,国家文化部在自治区取景拍摄了《自行车》纪录片。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新建扩建卫生院2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包头市首家康复医院在我区获批,14名市级医疗专家定期赴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坐诊。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4年,石拐区加快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9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0项,成为全市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最少的地区。稳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新注册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30户,比去年增长83%。开展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录用编制人员22名,合同制人员26名。切实推进管理创新,加强精街道强社区工作,划分社区管理服务站5个、居民委员会8个、管理网格36个。

    【社会治安】开展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行动,有效预防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大劳动监察,受理劳动执法案件50起,清欠薪酬3148万元。主动化解信访积案,解决重点信访案件145件,依法打击缠访、闹访、越级非访行为,信访批次同比下降13%。特别是原包头矿务局医院整建制移交包头市蒙中医院,妥善解决棚户区遗留问题93件,有效化解了潜在的社会矛盾。强化社会管控,破获刑事案件96起、重特大案件73起,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政府职能改革】2014年,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梳理突出问题667条,立行立改25条,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35条。全面贯彻党中央八项规定,严格办公用房标准,处置超标、超编公务用车91辆,会议、文件数量减少30%11%,压缩“三公经费”33%。严格干部人事管理,出台了《临时工清理实施意见》、《不在岗人员处理意见》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勤管理办法》,清退各类临时工190人,停发、扣发在编不在岗人员工资27人。严格财经管理制度,实行部门预算网上公开,推行财务代理记账制、公务用车定点加油维修,积极化解政府债务1.8亿元。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召开政府常务会13次,研究议题123个。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16项,举办了办理工作专题知识讲座,政府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与代表、委员面对面通报办理情况,42件人大代表建议、37件政协委员提案满意率达97%以上。喜桂图新区市民大厅,滨河新区、石拐办事处、吉忽伦图苏木、五当召镇便民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实现 “一站式”服务,畅通了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开通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改版升级了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发布政府公开性文件、重点工作动态、会议纪要落实情况,执行力和落实力明显增强。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