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5卷  /  人物

2015卷

  • 第五届(2013-2014)感动内蒙古人物
  •  

    王慧成:投笔从戎铸忠诚

    组委会颁奖词:大学毕业,投笔从戎,10年坚守,大漠边防,使命和信念赋予了他中国武警的忠诚;戈壁荒滩,寂寞清苦,勇往直前,急难险重,千锤百炼铸就了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士的钢筋铁骨和当代军人永不言败的血性!

    简要事迹:王慧成,男,汉族,33岁,中共党员,武警内蒙古总队阿拉善盟支队副参谋长。20046月,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携笔从戎,在总队最艰苦的额济纳旗中队一去就是10年。10年的时光,他把青春融入大漠,有苦不怕苦、吃苦不言苦,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谱写了不平凡的军旅人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荣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20145月,受到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和军委首长的亲切接见。

    扎根边疆,矢志警营做奉献。额济纳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北边陲、大漠深处,年均风期240多天,昼夜温差最大28℃,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他经得起“戈壁荒滩”的考验锤炼,耐得住“大漠孤烟”的寂寞清苦,在中队一干就是10年。10年来,他克服长期两地分居带来的重重困难,面对年近7旬、体弱多病的父母不能亲自照料,结婚5年来与妻子相聚的时间累计不超过100天,2岁的女儿抱着电话喊爸爸……但“在最艰苦、最边远的地方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将孝敬父母、抚育女儿、与家人团聚的亲情,转化为扎根大漠、献身警营的满腔热情,以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一茬茬官兵冒严寒、战风沙、斗酷暑,中队连续10年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党支部、团支部分别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十大红旗团支部标兵,2011年被表彰为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先后有3人荣立二等功,8人荣立三等功,60余人次受到支队以上表彰。

    勇上一线,英勇顽强打头阵。任中队长期间,无论任务多么艰巨,只要上级一声令下,他总是冲在一线。20081212日,额济纳旗宾馆突发大火,他带领19名官兵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熊熊大火和滚滚浓烟中,不顾身体多处烧伤,连续奋战6个小时,成功转移疏散40多名被困人员,救出11名重伤员,抢运价值近百万元财物,受到驻地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20079月,1名杀人嫌疑犯在提审过程中脱逃,他奉命实施追捕,当追至一红柳林附近时,嫌疑犯向只身一人的王慧成飞扑过来,他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利用娴熟的擒敌技术将嫌犯制服。2013年的一天,100多名农民工因工资拖欠问题到旗政府上访,强行冲进政府办公楼,他带领中队官兵迅速赶到现场,一边实施封控,一边耐心疏导,最终平息了事态。近年来,随着驻地口岸常年通关和国际胡杨节的定期举办,额济纳旗流动人口剧增,社会形势越来越复杂,在参加驻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处置群体性事件等任务中,他带领官兵配合公安干警共打掉5个黑恶势力团伙,抓获犯罪分子30余人,缴获管制刀具300多件、枪支6把、子弹500余发。

    牢记宗旨,拥政爱民做模范。他带领官兵积极支援地方建设,在驻地防沙治荒、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靠主动作为赢得了旗委、政府和额旗人民的尊重和信任,个人被评为全旗拥政爱民先进个人。在参加驻地地质条件最差的居延海“万亩大造林”工程中,每个树坑,都得用铁锹铲、钢钎撬,他与战士比着干,战士挖一个,他就挖两个,20多天下来,脸被风吹破了皮,手上磨出了血泡,他用无言的命令,带领官兵圆满完成了任务。驻地苏泊淖尔是全盟有名的穷嘎查,居民生活贫困,许多孩子辍学在家。他主动与旗扶贫办联系,资助4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确定了5户农牧民作为重点资助对象,为他们购买8只奶山羊来增加收入,在农忙季节帮助抢收庄稼,逢年过节送米送面、捐衣捐物,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5户农牧民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乔屹基:打造内蒙古的“华西村”

    组委会颁奖词:吃过苦,更知道甜。这是他回报家乡的原因。千辛万苦,创业有成,全都用于建设新农村,是良知让他超越了常人!做大事、挣大钱,不是为自己,是为了更多的人!

    简要事迹:乔屹基,男,汉族,35岁,中共党员,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梨花镇东壕赖村党支部书记。他9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过早地经受了生活的艰难与困苦,同时也从乡亲们的无私援助中体会到了人世间的温暖与亲切。正是在这种氛围中,乔屹基读懂了如何感恩,如何做人。

    16岁那年,他离开学校到呼市建筑工地打工,由于头脑灵活,勤劳吃苦,不到三年,他俨然成了蔬菜行业和煤炭行业的大老板。随着资金的不断积累和产业链的扩张,乔屹基报效桑梓的想法也与日俱增。2007年,他离开喧闹的都市,丢开蔬菜公司和煤炭公司两个总经理的位置,拿着打工做生意积攒的上千万元钱,又回到了偏僻而闭塞的家乡。他跟前来看望他的父老乡亲们讲述了他返回家乡干事业,让家乡父老都过上好日子的想法。

    面对被山洪冲刷后越来越少的农田,乔屹基拉石头、备沙料、买水泥,回填土方18 000立方,整修河道两公里,修建护地堤坝1160延长米、平整、恢复耕地300余亩,有效保护农田1000多亩,26户失地农民重新分到了土地。东壕赖村到达县城和其它地方的村级道路多年失修,乔屹基投入资金雇用推土机、挖掘机、平地机等,利用一个多月时间,修通8公里沙石公路。面对东壕赖村的乡亲们吃水困难的问题,乔屹基投入资金先是为各家各户疏通了自来水,然后又新打、维修机电井9眼,整修了渠系。

    乔屹基满怀赤子之情报效家乡,赢得了家乡父老的称赞和拥护。20097月,村“两委”换届中,他当选东壕赖村党支部书记。

    他在村里基础条件逐步改善的同时,把眼光投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共同致富的发展基调上。2008年春天,他投资90万元建起100座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种植了彩椒、西芹、茄子、香蕉、葫芦等精细蔬菜和反季节马铃薯。结果,大棚蔬菜出售了3茬,它以运输周期短、品质优、无公害等独特优势,很快占领了市场,结束了卓资县蔬菜消费全靠外地调购的历史。当年,他种植的设施农业纯收入突破42万元,实现了农业生产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成功跨越。

    乡亲们从他种植设施农业的巨大经济效益中看到了新型农业的希望,纷纷要求加入设施农业建设的行列。2009年,乔屹基注册100 万元建立了“卓资县富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这年春天,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入股的农户有101户,共落实设施农业种植面积522亩。每亩土地的经济纯收入达到4800元,这比传统农业种植的小麦亩增收100倍,比传统农业种植的豆类亩增效80倍。与此同时,乔屹基投资270万元,在合作社建起了脱水蔬菜加工生产线,每天加工鲜菜45吨。他还建起了太阳能设备加工公司,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挣钱,种田、上班两不误,每人平均分红利8830元。

    如今,东壕赖村完全旧貌换新颜。新建的286套农民公寓,规划整齐。每室33平方米,配有太阳能洗浴、自来水。庭院种植果蔬、花草。村党中央有广场、健身器,大戏台。旅游观光处游泳池、鱼塘、浮桥、水上餐厅等一应俱全。村级医务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远程电教、便民超市等方便了群众保健、学习、购物,脱水蔬菜加工和太阳能加工保证村民都能够就业。按照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东壕赖村已提前完成。东壕赖村被人们赞誉为“内蒙古的华西村”。

    谈起今后,乔屹基说,人们把东壕赖村比作内蒙古的华西村,这还不够,我的理想是把这个村打造成国家级华西村,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

    巩韶飞:用双拐攀上云测试顶端

    组委会颁奖词:面对疾病,他选择积极和乐观;不惧艰难,他向命运发起挑战;坚定的意志,明确的目标,激励他用双拐支撑的人生,攀上了数字技术云测试的顶端!

    简要事迹:巩韶飞,男,满族,49岁,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电子信息产品质量检验院软件测评中心主任。20世纪90年代,巩韶飞从部队复员,分配到自治区电子信息产品质量检验院工作,参与了大量大中型成品电器的环境质量试验。由于长期在高低温试验环境下工作,年复一年,巩韶飞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从此,他的脊柱完全强直,丧失功能,髋关节弯度不能超过90度,负重不能超过10公斤,最初几乎不能行走。2000年,他做了手术,双髋关节都置换成了人工关节。在休养期间,他忍着常人难忍的疼痛学习了多种计算机应用程序,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质的飞跃,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2011年底,他回到单位,竟聘为院软件检测及培训室副主任,当时是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人员,只有两间空荡荡的办公室。他自筹10万元资金,建成一个小型局域网软件模拟测试平台。20125月,实验室扩项评审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填补了内蒙古信息检测、监管市场这一空白。20126月,他从自治区相关专业和院校招聘了15位品学兼优的实习生,努力打造一支专业技术精湛、充满活力的年青团队。行伍出身的巩韶飞就是这样,身残志坚不负众望,在平凡岗位上尽职尽责尽力创造性地开展诸多突破性工作。

    21世纪是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云计算,使自治区成为全国云计算基地和全国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阵地。而软件测试是保证信息化建设质量、信息化安全的重要前提。据自治区质监部门提供的在一个季度内30个批次的抽查结果表明:斥巨资建设的时尚信息化工程,合格率仅为16.7%。重视、提升信息工程的测试工作和测试能力,实现云测试已刻不容缓。20135月,在资金不足、设备短缺的情况下,巩韶飞带领团队与两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引资300万元,成立了针对机房、网络检测和软件检测的信息工程一室和信息工程二室。信息工程一室成立后,他根据自治区云计算机基地建设发展的大趋势,昼夜构思与规划,进行平台设计,忍着病痛严把测试工具关,攻克了一道道难关,重重考验摆在巩韶飞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20131129日,内蒙古质监局新闻发言人高英杰在自治区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自豪地宣布,中国质监系统首个软件云测试平台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至此,中国软件质量监督实现“云测试”。作为全国质检系统的首个软件云测试平台,它不仅能准确对软件性能进行评估,还有极高的分享、开放性,全国各地的电子信息产品检测部门都可以登录这一平台进行检验,同时它像一个移动的实验室,只要网速达到要求,技术人员随时随地都可进行检测,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目前,全区已有71家检测机构,对机动车安全检测系统和60多家门户网站进行安全扫描,出具相关测试报告,并提出了修补建议,有部分企业也已登录这个平台开展测试。北京等外地检测机构也来学习考察。

    这些配套工程对推动全区信息化健康发展,内蒙古实施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战略,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提升软件产业质量起到保障、促进、引领和规范作用。

    另外,巩韶飞还参与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他又积极推进残疾人商务平台工作,为残疾人“居家就业”创造条件。2011年,他获得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三部门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2013年被自治区质监局评为“感动质监人物”。

    苏和:拥抱大漠守护家园

    组委会颁奖词:看起来从容淡定,心理却波澜万千。因为放不下责任,他10年种树、大漠孤烟;因为不能忘记誓言,他像梭梭一样,扎根大漠、拥抱黑城、守护家园!

    简要事迹:苏和,男,蒙古族,67岁,中共党员,阿拉善盟政协原主席。2004年初,时任阿拉善盟政协主席苏和向自治区党委申请,提前两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到黑城去种树。10年来,他与老伴历经千辛万苦,忍受着世人难以想象的煎熬苦痛,从人们迷惑不理解到真正认识,从雇工、打井、育苗、栽种、管护、病虫害治理等繁复的植树过程到黑城周边绿色覆盖,终于实现了他曾立下的誓言:和风沙决战到底,让额济纳重现水草丰美的景致。

    春天,沙漠里狂风呼啸,漫天黄沙,出门寸步难行,苏和老人与时间赛跑,等风力减弱时抓紧时间下种。夏天是梭梭苗补水的季节,但荒漠戈壁没有灌溉渠系,几百亩的梭梭林只能靠水罐车拉水浇灌,为了节约用水,苏和发明了一种节水的灌溉方法,就是用自制的水枪直接插到梭梭的根部注水,这样不但减少了水渠和空地渗水,而且有利于梭梭吸收。他先后种了6万多棵梭梭苗,成活率在80%以上,现在苏和老人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梭梭种植专家,牧民敖登其其格由于手头紧想买梭梭苗,苏和老人为他免费提供梭梭苗,现在她家种植的2万多株梭梭苗,都是老人捐助的。每年老人都要无偿给周围的农牧民提供3万株树苗,老人对他们也只有一个希望:梭梭长成后,每人再带动3户农牧民进行种植,这样既能保护生态,又能使更多农牧民发展沙产业增收致富,额济纳旗扶贫办称之为“一带三”模式,苏和老人被确定为带头人,看着生态环境日益好起来,农牧民依靠发展沙产业逐渐富裕起来,老人高兴地说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他说:“我个人力量有限,只有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生态才会发生根本性好转,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阿木古愣是黑城的看护人,苏和老人对这个大漠里唯一的邻居关怀备至。时间长了,阿木古愣开始理解苏和老人的一片苦心,帮着看园子、赶骆驼,与老人同栽树、共造林,不幸的是,前年他被查出癌症,临去世前给苏和打电话说:我再也不能回去种树、守林子了,哽咽的声音里充满了对黑城的留恋。倒下了一位绿化先锋,但又有一位站了出来,苏和的小舅子嘎布亚图,受苏和老人的影响也渐渐萌生了改善家乡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愿望,他把从单位买断的15万元悉数投入到绿化荒漠上,现在梭梭、红柳的种植面积已达到2000多亩,在这片荒芜的戈壁上,那一抹绿意便是嘎布亚图最大的骄傲。

    时光在狂风中同黄沙一起消失,苏和老人治沙造林的决心却丝毫不曾减退,他让整个额济纳的生态保护意识都在觉醒。如今的黑城不再那么清寂了,到了植树造林的季节,隔三岔五就有单位组织职工或家庭自发组团,来帮老人义务种树。与苏和打过多次交道的额济纳旗副旗长谭志刚很有感触,老人不只是一个人在干,他已经把保护生态、建设家乡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了,额济纳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了治沙造林的行列。现在仅先进造林企业和造林大户就有60多户,全旗个体、企业造林面积达到27.8万亩,再现额济纳绿洲的梦越来越近了。

    当越来越多的梭梭、红柳在沙漠中扎根,很多人都劝苏和老人,你的心愿基本上实现了,该功成身退了,但他说,“这只是个开头,生态治理的路还很长很长”。他的记事簿里,那个原本简易的线性蓝图,现在已变成了枝繁叶茂的“树状”,梭梭林的规模要发展到5000亩,把黑城的沙害彻底防治住;搞沙产业开发,形成治沙产业链,给农牧民沙产业致富探路。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老人给自己设定的退休期限是,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鬓微霜,又何妨,苏和老人笑看绿荫摇曳,他日定将无边荒漠点染万千浓荫。

    张承英:用真诚解开来访群众心结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第五届(2013-2014)感动内蒙古人物
  •  

    王慧成:投笔从戎铸忠诚

    组委会颁奖词:大学毕业,投笔从戎,10年坚守,大漠边防,使命和信念赋予了他中国武警的忠诚;戈壁荒滩,寂寞清苦,勇往直前,急难险重,千锤百炼铸就了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士的钢筋铁骨和当代军人永不言败的血性!

    简要事迹:王慧成,男,汉族,33岁,中共党员,武警内蒙古总队阿拉善盟支队副参谋长。20046月,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携笔从戎,在总队最艰苦的额济纳旗中队一去就是10年。10年的时光,他把青春融入大漠,有苦不怕苦、吃苦不言苦,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谱写了不平凡的军旅人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荣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20145月,受到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和军委首长的亲切接见。

    扎根边疆,矢志警营做奉献。额济纳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北边陲、大漠深处,年均风期240多天,昼夜温差最大28℃,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他经得起“戈壁荒滩”的考验锤炼,耐得住“大漠孤烟”的寂寞清苦,在中队一干就是10年。10年来,他克服长期两地分居带来的重重困难,面对年近7旬、体弱多病的父母不能亲自照料,结婚5年来与妻子相聚的时间累计不超过100天,2岁的女儿抱着电话喊爸爸……但“在最艰苦、最边远的地方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将孝敬父母、抚育女儿、与家人团聚的亲情,转化为扎根大漠、献身警营的满腔热情,以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一茬茬官兵冒严寒、战风沙、斗酷暑,中队连续10年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党支部、团支部分别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十大红旗团支部标兵,2011年被表彰为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先后有3人荣立二等功,8人荣立三等功,60余人次受到支队以上表彰。

    勇上一线,英勇顽强打头阵。任中队长期间,无论任务多么艰巨,只要上级一声令下,他总是冲在一线。20081212日,额济纳旗宾馆突发大火,他带领19名官兵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熊熊大火和滚滚浓烟中,不顾身体多处烧伤,连续奋战6个小时,成功转移疏散40多名被困人员,救出11名重伤员,抢运价值近百万元财物,受到驻地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20079月,1名杀人嫌疑犯在提审过程中脱逃,他奉命实施追捕,当追至一红柳林附近时,嫌疑犯向只身一人的王慧成飞扑过来,他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利用娴熟的擒敌技术将嫌犯制服。2013年的一天,100多名农民工因工资拖欠问题到旗政府上访,强行冲进政府办公楼,他带领中队官兵迅速赶到现场,一边实施封控,一边耐心疏导,最终平息了事态。近年来,随着驻地口岸常年通关和国际胡杨节的定期举办,额济纳旗流动人口剧增,社会形势越来越复杂,在参加驻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处置群体性事件等任务中,他带领官兵配合公安干警共打掉5个黑恶势力团伙,抓获犯罪分子30余人,缴获管制刀具300多件、枪支6把、子弹500余发。

    牢记宗旨,拥政爱民做模范。他带领官兵积极支援地方建设,在驻地防沙治荒、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靠主动作为赢得了旗委、政府和额旗人民的尊重和信任,个人被评为全旗拥政爱民先进个人。在参加驻地地质条件最差的居延海“万亩大造林”工程中,每个树坑,都得用铁锹铲、钢钎撬,他与战士比着干,战士挖一个,他就挖两个,20多天下来,脸被风吹破了皮,手上磨出了血泡,他用无言的命令,带领官兵圆满完成了任务。驻地苏泊淖尔是全盟有名的穷嘎查,居民生活贫困,许多孩子辍学在家。他主动与旗扶贫办联系,资助4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确定了5户农牧民作为重点资助对象,为他们购买8只奶山羊来增加收入,在农忙季节帮助抢收庄稼,逢年过节送米送面、捐衣捐物,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5户农牧民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乔屹基:打造内蒙古的“华西村”

    组委会颁奖词:吃过苦,更知道甜。这是他回报家乡的原因。千辛万苦,创业有成,全都用于建设新农村,是良知让他超越了常人!做大事、挣大钱,不是为自己,是为了更多的人!

    简要事迹:乔屹基,男,汉族,35岁,中共党员,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梨花镇东壕赖村党支部书记。他9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过早地经受了生活的艰难与困苦,同时也从乡亲们的无私援助中体会到了人世间的温暖与亲切。正是在这种氛围中,乔屹基读懂了如何感恩,如何做人。

    16岁那年,他离开学校到呼市建筑工地打工,由于头脑灵活,勤劳吃苦,不到三年,他俨然成了蔬菜行业和煤炭行业的大老板。随着资金的不断积累和产业链的扩张,乔屹基报效桑梓的想法也与日俱增。2007年,他离开喧闹的都市,丢开蔬菜公司和煤炭公司两个总经理的位置,拿着打工做生意积攒的上千万元钱,又回到了偏僻而闭塞的家乡。他跟前来看望他的父老乡亲们讲述了他返回家乡干事业,让家乡父老都过上好日子的想法。

    面对被山洪冲刷后越来越少的农田,乔屹基拉石头、备沙料、买水泥,回填土方18 000立方,整修河道两公里,修建护地堤坝1160延长米、平整、恢复耕地300余亩,有效保护农田1000多亩,26户失地农民重新分到了土地。东壕赖村到达县城和其它地方的村级道路多年失修,乔屹基投入资金雇用推土机、挖掘机、平地机等,利用一个多月时间,修通8公里沙石公路。面对东壕赖村的乡亲们吃水困难的问题,乔屹基投入资金先是为各家各户疏通了自来水,然后又新打、维修机电井9眼,整修了渠系。

    乔屹基满怀赤子之情报效家乡,赢得了家乡父老的称赞和拥护。20097月,村“两委”换届中,他当选东壕赖村党支部书记。

    他在村里基础条件逐步改善的同时,把眼光投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共同致富的发展基调上。2008年春天,他投资90万元建起100座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种植了彩椒、西芹、茄子、香蕉、葫芦等精细蔬菜和反季节马铃薯。结果,大棚蔬菜出售了3茬,它以运输周期短、品质优、无公害等独特优势,很快占领了市场,结束了卓资县蔬菜消费全靠外地调购的历史。当年,他种植的设施农业纯收入突破42万元,实现了农业生产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成功跨越。

    乡亲们从他种植设施农业的巨大经济效益中看到了新型农业的希望,纷纷要求加入设施农业建设的行列。2009年,乔屹基注册100 万元建立了“卓资县富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这年春天,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入股的农户有101户,共落实设施农业种植面积522亩。每亩土地的经济纯收入达到4800元,这比传统农业种植的小麦亩增收100倍,比传统农业种植的豆类亩增效80倍。与此同时,乔屹基投资270万元,在合作社建起了脱水蔬菜加工生产线,每天加工鲜菜45吨。他还建起了太阳能设备加工公司,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挣钱,种田、上班两不误,每人平均分红利8830元。

    如今,东壕赖村完全旧貌换新颜。新建的286套农民公寓,规划整齐。每室33平方米,配有太阳能洗浴、自来水。庭院种植果蔬、花草。村党中央有广场、健身器,大戏台。旅游观光处游泳池、鱼塘、浮桥、水上餐厅等一应俱全。村级医务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远程电教、便民超市等方便了群众保健、学习、购物,脱水蔬菜加工和太阳能加工保证村民都能够就业。按照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东壕赖村已提前完成。东壕赖村被人们赞誉为“内蒙古的华西村”。

    谈起今后,乔屹基说,人们把东壕赖村比作内蒙古的华西村,这还不够,我的理想是把这个村打造成国家级华西村,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

    巩韶飞:用双拐攀上云测试顶端

    组委会颁奖词:面对疾病,他选择积极和乐观;不惧艰难,他向命运发起挑战;坚定的意志,明确的目标,激励他用双拐支撑的人生,攀上了数字技术云测试的顶端!

    简要事迹:巩韶飞,男,满族,49岁,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电子信息产品质量检验院软件测评中心主任。20世纪90年代,巩韶飞从部队复员,分配到自治区电子信息产品质量检验院工作,参与了大量大中型成品电器的环境质量试验。由于长期在高低温试验环境下工作,年复一年,巩韶飞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从此,他的脊柱完全强直,丧失功能,髋关节弯度不能超过90度,负重不能超过10公斤,最初几乎不能行走。2000年,他做了手术,双髋关节都置换成了人工关节。在休养期间,他忍着常人难忍的疼痛学习了多种计算机应用程序,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质的飞跃,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2011年底,他回到单位,竟聘为院软件检测及培训室副主任,当时是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人员,只有两间空荡荡的办公室。他自筹10万元资金,建成一个小型局域网软件模拟测试平台。20125月,实验室扩项评审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填补了内蒙古信息检测、监管市场这一空白。20126月,他从自治区相关专业和院校招聘了15位品学兼优的实习生,努力打造一支专业技术精湛、充满活力的年青团队。行伍出身的巩韶飞就是这样,身残志坚不负众望,在平凡岗位上尽职尽责尽力创造性地开展诸多突破性工作。

    21世纪是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云计算,使自治区成为全国云计算基地和全国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阵地。而软件测试是保证信息化建设质量、信息化安全的重要前提。据自治区质监部门提供的在一个季度内30个批次的抽查结果表明:斥巨资建设的时尚信息化工程,合格率仅为16.7%。重视、提升信息工程的测试工作和测试能力,实现云测试已刻不容缓。20135月,在资金不足、设备短缺的情况下,巩韶飞带领团队与两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引资300万元,成立了针对机房、网络检测和软件检测的信息工程一室和信息工程二室。信息工程一室成立后,他根据自治区云计算机基地建设发展的大趋势,昼夜构思与规划,进行平台设计,忍着病痛严把测试工具关,攻克了一道道难关,重重考验摆在巩韶飞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20131129日,内蒙古质监局新闻发言人高英杰在自治区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自豪地宣布,中国质监系统首个软件云测试平台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至此,中国软件质量监督实现“云测试”。作为全国质检系统的首个软件云测试平台,它不仅能准确对软件性能进行评估,还有极高的分享、开放性,全国各地的电子信息产品检测部门都可以登录这一平台进行检验,同时它像一个移动的实验室,只要网速达到要求,技术人员随时随地都可进行检测,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目前,全区已有71家检测机构,对机动车安全检测系统和60多家门户网站进行安全扫描,出具相关测试报告,并提出了修补建议,有部分企业也已登录这个平台开展测试。北京等外地检测机构也来学习考察。

    这些配套工程对推动全区信息化健康发展,内蒙古实施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战略,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提升软件产业质量起到保障、促进、引领和规范作用。

    另外,巩韶飞还参与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他又积极推进残疾人商务平台工作,为残疾人“居家就业”创造条件。2011年,他获得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三部门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2013年被自治区质监局评为“感动质监人物”。

    苏和:拥抱大漠守护家园

    组委会颁奖词:看起来从容淡定,心理却波澜万千。因为放不下责任,他10年种树、大漠孤烟;因为不能忘记誓言,他像梭梭一样,扎根大漠、拥抱黑城、守护家园!

    简要事迹:苏和,男,蒙古族,67岁,中共党员,阿拉善盟政协原主席。2004年初,时任阿拉善盟政协主席苏和向自治区党委申请,提前两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到黑城去种树。10年来,他与老伴历经千辛万苦,忍受着世人难以想象的煎熬苦痛,从人们迷惑不理解到真正认识,从雇工、打井、育苗、栽种、管护、病虫害治理等繁复的植树过程到黑城周边绿色覆盖,终于实现了他曾立下的誓言:和风沙决战到底,让额济纳重现水草丰美的景致。

    春天,沙漠里狂风呼啸,漫天黄沙,出门寸步难行,苏和老人与时间赛跑,等风力减弱时抓紧时间下种。夏天是梭梭苗补水的季节,但荒漠戈壁没有灌溉渠系,几百亩的梭梭林只能靠水罐车拉水浇灌,为了节约用水,苏和发明了一种节水的灌溉方法,就是用自制的水枪直接插到梭梭的根部注水,这样不但减少了水渠和空地渗水,而且有利于梭梭吸收。他先后种了6万多棵梭梭苗,成活率在80%以上,现在苏和老人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梭梭种植专家,牧民敖登其其格由于手头紧想买梭梭苗,苏和老人为他免费提供梭梭苗,现在她家种植的2万多株梭梭苗,都是老人捐助的。每年老人都要无偿给周围的农牧民提供3万株树苗,老人对他们也只有一个希望:梭梭长成后,每人再带动3户农牧民进行种植,这样既能保护生态,又能使更多农牧民发展沙产业增收致富,额济纳旗扶贫办称之为“一带三”模式,苏和老人被确定为带头人,看着生态环境日益好起来,农牧民依靠发展沙产业逐渐富裕起来,老人高兴地说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他说:“我个人力量有限,只有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生态才会发生根本性好转,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阿木古愣是黑城的看护人,苏和老人对这个大漠里唯一的邻居关怀备至。时间长了,阿木古愣开始理解苏和老人的一片苦心,帮着看园子、赶骆驼,与老人同栽树、共造林,不幸的是,前年他被查出癌症,临去世前给苏和打电话说:我再也不能回去种树、守林子了,哽咽的声音里充满了对黑城的留恋。倒下了一位绿化先锋,但又有一位站了出来,苏和的小舅子嘎布亚图,受苏和老人的影响也渐渐萌生了改善家乡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愿望,他把从单位买断的15万元悉数投入到绿化荒漠上,现在梭梭、红柳的种植面积已达到2000多亩,在这片荒芜的戈壁上,那一抹绿意便是嘎布亚图最大的骄傲。

    时光在狂风中同黄沙一起消失,苏和老人治沙造林的决心却丝毫不曾减退,他让整个额济纳的生态保护意识都在觉醒。如今的黑城不再那么清寂了,到了植树造林的季节,隔三岔五就有单位组织职工或家庭自发组团,来帮老人义务种树。与苏和打过多次交道的额济纳旗副旗长谭志刚很有感触,老人不只是一个人在干,他已经把保护生态、建设家乡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了,额济纳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了治沙造林的行列。现在仅先进造林企业和造林大户就有60多户,全旗个体、企业造林面积达到27.8万亩,再现额济纳绿洲的梦越来越近了。

    当越来越多的梭梭、红柳在沙漠中扎根,很多人都劝苏和老人,你的心愿基本上实现了,该功成身退了,但他说,“这只是个开头,生态治理的路还很长很长”。他的记事簿里,那个原本简易的线性蓝图,现在已变成了枝繁叶茂的“树状”,梭梭林的规模要发展到5000亩,把黑城的沙害彻底防治住;搞沙产业开发,形成治沙产业链,给农牧民沙产业致富探路。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老人给自己设定的退休期限是,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鬓微霜,又何妨,苏和老人笑看绿荫摇曳,他日定将无边荒漠点染万千浓荫。

    张承英:用真诚解开来访群众心结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