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0卷  /  人物

2010卷

  • 科技人物
  •      女,蒙古族,1965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兼任自治区科协副主席。1995年获得生态学理学博士学位,成为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的第一位博士,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自己培养的第一位蒙古族女博士。科研工作集中在草地生态学领域,开展植物水分生态研究、“3S”技术在草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杨劼已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了国家“六五”至“九五”攻关课题6项。目前,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课题之一,1项自治区重大项目,1项自治区学科带头人项目,2项内蒙古教育厅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参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后发表科研论文近40篇。杨劼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全国先进女职工”称号,2002年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中国首届青年女科学家奖。当选2004年“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和“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扎布   男,蒙古族,192912月出生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知名蒙医内科学教授,首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定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他从事蒙医临床医疗高等教育工作47年,由他组织并担任总编编写的第一套蒙医药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填补了中国蒙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的空白。曾先后担任内蒙古蒙医学院院长,内蒙古自治区第567届人大代表等职务。先后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全国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全区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内蒙古首届十佳杰出人才等荣誉;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得“国医大师”称号。

    刘国荣   男,19545月出生。刘国荣是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自治区医学领先学科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内蒙古卫生科技突出贡献一等奖获得者,包头市“新世纪人才工程”首批优秀专家。先后完成卫生部、自治区、包头市科技成果41项,获科技进步奖34项。其中,获卫生部、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0项。此外,刘国荣在国内较早开展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的监测、卒中预警因子—溶血磷脂酸的检测,开创了中国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先河。他发表的《中华神经科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了的138篇论文,被各类杂志引文达208篇,部分文章被《荷兰文摘》收录。2009年,在国家卫生部评出的80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刘国荣教授榜上有名,他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专家。

    2009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

    朝伦巴根   男,蒙古族,194012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1965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系,并留校任教。朝伦巴根一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农牧业水资源勘探、评价、利用、管理和保护方面教学科研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近十年在美国《地理学报》、中国《地质学报等杂志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主编、统编教材3部。先后与加拿大、日本进行多次联合科学研究,主持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海峡两岸学术会议。先后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校长、内蒙古自治区科教兴区特别贡献奖、中国科协西部大开发特别贡献奖等奖项。

    李喜和   男,汉族,19632月生于内蒙古托克托县。198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蒙牛繁育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英国剑桥大学兼职研究员等职务。1995年在日本家畜改良技术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员,从事牛精子分离—性别控制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于1998年成功产出世界首例分离精子-显微受精的性控试管牛。2002年研究成功欧洲首例显微受精试管马,2004年在世界上首次获得体外培养的马克隆胚胎。20072009年作为实验设计和主要参加人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开辟特殊培育方法,首次成功建立新型全能干细胞RESC,并首次在国际科学杂志《自然》上以自治区科研机构署名发表了干细胞研究的科学论文。2005年回国主持奶牛精子分离—性控技术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家畜性控技术。20072009年间成功进行了绒山羊性控、马鹿性控研究及小规模示范应用,并研究成功中国首例、首批性控绒山羊和克隆马鹿。李喜和先后获2002年度剑桥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特别学术成果奖、2005年度内蒙古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奖、2006年度内蒙古科技创新杰出引进人才奖、2007年度内蒙古中青年科技创新奖、2007年度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333人才引进工程”首席专家和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9年度自治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爱克思·布瑞克   德国人,1958年生于德国,世界著名磁制冷材料研究专家,現任荷兰代尔福特技术大学教授。布瑞克教授研究小组在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合作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室温区磁制冷材料,开辟了磁制冷材料研究新领域。在与内蒙古合作研究的9年中,布瑞克教授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培养了多名高级人才,为该校无偿捐赠了大量科研仪器设备。2002年介绍其代表性成果的论文曾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爱克思·布瑞克教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吉川贤   日本人,1949年出生于日本,现为日本冈山大学农学部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从事树木生理生态学、干旱地造林学、森林生态学专业研究。吉川贤教授1987年参加了中日合作治理内蒙古毛乌素沙地项目。这个项目于1992年结束后,吉川贤教授在日本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研究经费,坚持对毛乌素固沙植物耐旱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长达22年之久。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爱克思·布瑞克教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09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

         女,汉族,19651月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内蒙古科技大学科技与产业处处长,内蒙古自治区稀土现代冶金新技术及应用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梅一直致力于稀土的科研、生产及教学工作,主要针对白云鄂博稀土矿开展稀土矿物分解,放射性废渣、废气、废水等的综合治理技术,湿法分离新工艺新技术,湿法分离水相出口产品功能化,铈基稀土化合物应用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成果。在稀土湿法产品的物性控制研究方面,取得5项发明专利。成功开发了镧、铈在橡胶和玻璃中的应用,取得3项发明专利。李梅承担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1部。申报发明专利14项,其中11项为第一发明人,授权11项,获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曾两次代表国家参加中日稀土技术合作研究;两度被评为中国巾帼发明家。

    刘贵林   男,汉族,19645月出生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总工程师,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贵林一直致力于畜牧业装备的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牧草种子收获及加工机械、牧草收获及加工机械的研究。在牧草种子收获及加工机械研究方面: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清选、除芒、包衣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创造性提出苜蓿种子分行割前脱粒工艺,纵向倾斜滚筒脱粒部件国际首创,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中研制出苜蓿种子收获清选联合作业机组,在种子工程建设中做出一定贡献。在牧草收获机械研究方面:研制出9YFQ-1.9型跨行式捡拾压捆机,在全国范围内,该产品是自治区最具影响力的农机产品之一。刘贵林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学术交流会上公开交流发表论文22篇,出版专著1部(副主编);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取得科技成果17项,其中,作为主持人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200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青年科技奖。

    罗俊宝   男,汉族,1959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1982年内蒙古林学院本科毕业,北京林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委员会委员。罗俊宝长期从事公路沙害治理及路域植被恢复科研工作,在公路防沙治沙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以“以沙治沙”理论为指导,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固沙技术已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和田至阿拉尔公路、巴丹吉林沙漠的巴山线、浑善达克207国道、科尔沁沙地的赤通高速公路、电力部门输电线路防沙、林业部门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过20余年的研究,把沙丘移动、输沙量和公路防沙体系的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公路科学和风沙运动学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罗俊宝先后主持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数篇。

    苏海全   男,汉族,19616月出生于内蒙古和林县,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苏海全长期从事煤化学与配位化学、稀土材料化学和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研究成果得到国际著名研究机构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同行的高度评价,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60余次。在稀土材料化学领域,提出二价铕发光的四能级衰减模型,为探寻新型激光材料指明了一条新途径。论文发表在国外材料方面的权威期刊并被国内外同行引用60余次。在纳米复合材料领域提出内蒙古兴和县膨润土提纯、钠化新工艺,制备膨润土凝胶和猫砂的新方法,三项成果均实现产业化。提出了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新工艺、新方法,并在粘土结构理论研究方面有所突破,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20余次。主持完成科研项目31项,发表学术论文117篇,26篇被SC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1993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8被年评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9年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王彩丽   女,汉族,19612月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大学本科毕业,现就职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要科研方向是肾小球疾病临床、病理、基础研究及血液透析相关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以上科研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王彩丽主持、参与29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获奖18项,4项科研在包头市内推广,1项科研在内蒙地区推广,6项科研通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先进水平,13项在研。共发表论文50余篇,于国际、国内中华级20余篇,1篇被SCI收录,6篇被CA收录,外出国内、外学术交流30余次,2005年和英国牛津大学联合做SHARP研究,2006年和英国牛津大学联合做SPH2研究,在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有四次大会发言,九篇论文作为壁报展览,二篇获优秀壁报论文奖。

    王秀芝   女,蒙古族,196412月出生于赤峰市宁城县中共党员,研究员。1987 // 把宽度清空添加新的样式名称 $(function() { $(".newstext_T img").css("width",""); $(".newstext_T img").css("height","auto"); $(".newstext_T img").addClass("img_nr_css"); }); //文章来源信息为空就隐藏 var infoSource = "本站原创" if(infoSource == ''){ $('#w_550px').css('display','none'); }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科技人物
  •      女,蒙古族,1965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兼任自治区科协副主席。1995年获得生态学理学博士学位,成为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的第一位博士,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自己培养的第一位蒙古族女博士。科研工作集中在草地生态学领域,开展植物水分生态研究、“3S”技术在草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杨劼已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了国家“六五”至“九五”攻关课题6项。目前,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课题之一,1项自治区重大项目,1项自治区学科带头人项目,2项内蒙古教育厅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参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后发表科研论文近40篇。杨劼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全国先进女职工”称号,2002年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中国首届青年女科学家奖。当选2004年“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和“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扎布   男,蒙古族,192912月出生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知名蒙医内科学教授,首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定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他从事蒙医临床医疗高等教育工作47年,由他组织并担任总编编写的第一套蒙医药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填补了中国蒙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的空白。曾先后担任内蒙古蒙医学院院长,内蒙古自治区第567届人大代表等职务。先后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全国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全区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内蒙古首届十佳杰出人才等荣誉;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得“国医大师”称号。

    刘国荣   男,19545月出生。刘国荣是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自治区医学领先学科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内蒙古卫生科技突出贡献一等奖获得者,包头市“新世纪人才工程”首批优秀专家。先后完成卫生部、自治区、包头市科技成果41项,获科技进步奖34项。其中,获卫生部、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0项。此外,刘国荣在国内较早开展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的监测、卒中预警因子—溶血磷脂酸的检测,开创了中国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先河。他发表的《中华神经科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了的138篇论文,被各类杂志引文达208篇,部分文章被《荷兰文摘》收录。2009年,在国家卫生部评出的80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刘国荣教授榜上有名,他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专家。

    2009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

    朝伦巴根   男,蒙古族,194012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1965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系,并留校任教。朝伦巴根一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农牧业水资源勘探、评价、利用、管理和保护方面教学科研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近十年在美国《地理学报》、中国《地质学报等杂志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主编、统编教材3部。先后与加拿大、日本进行多次联合科学研究,主持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海峡两岸学术会议。先后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校长、内蒙古自治区科教兴区特别贡献奖、中国科协西部大开发特别贡献奖等奖项。

    李喜和   男,汉族,19632月生于内蒙古托克托县。198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蒙牛繁育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英国剑桥大学兼职研究员等职务。1995年在日本家畜改良技术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员,从事牛精子分离—性别控制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于1998年成功产出世界首例分离精子-显微受精的性控试管牛。2002年研究成功欧洲首例显微受精试管马,2004年在世界上首次获得体外培养的马克隆胚胎。20072009年作为实验设计和主要参加人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开辟特殊培育方法,首次成功建立新型全能干细胞RESC,并首次在国际科学杂志《自然》上以自治区科研机构署名发表了干细胞研究的科学论文。2005年回国主持奶牛精子分离—性控技术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家畜性控技术。20072009年间成功进行了绒山羊性控、马鹿性控研究及小规模示范应用,并研究成功中国首例、首批性控绒山羊和克隆马鹿。李喜和先后获2002年度剑桥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特别学术成果奖、2005年度内蒙古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奖、2006年度内蒙古科技创新杰出引进人才奖、2007年度内蒙古中青年科技创新奖、2007年度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333人才引进工程”首席专家和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9年度自治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爱克思·布瑞克   德国人,1958年生于德国,世界著名磁制冷材料研究专家,現任荷兰代尔福特技术大学教授。布瑞克教授研究小组在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合作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室温区磁制冷材料,开辟了磁制冷材料研究新领域。在与内蒙古合作研究的9年中,布瑞克教授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培养了多名高级人才,为该校无偿捐赠了大量科研仪器设备。2002年介绍其代表性成果的论文曾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爱克思·布瑞克教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吉川贤   日本人,1949年出生于日本,现为日本冈山大学农学部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从事树木生理生态学、干旱地造林学、森林生态学专业研究。吉川贤教授1987年参加了中日合作治理内蒙古毛乌素沙地项目。这个项目于1992年结束后,吉川贤教授在日本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研究经费,坚持对毛乌素固沙植物耐旱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长达22年之久。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爱克思·布瑞克教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09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

         女,汉族,19651月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内蒙古科技大学科技与产业处处长,内蒙古自治区稀土现代冶金新技术及应用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梅一直致力于稀土的科研、生产及教学工作,主要针对白云鄂博稀土矿开展稀土矿物分解,放射性废渣、废气、废水等的综合治理技术,湿法分离新工艺新技术,湿法分离水相出口产品功能化,铈基稀土化合物应用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成果。在稀土湿法产品的物性控制研究方面,取得5项发明专利。成功开发了镧、铈在橡胶和玻璃中的应用,取得3项发明专利。李梅承担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1部。申报发明专利14项,其中11项为第一发明人,授权11项,获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曾两次代表国家参加中日稀土技术合作研究;两度被评为中国巾帼发明家。

    刘贵林   男,汉族,19645月出生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总工程师,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贵林一直致力于畜牧业装备的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牧草种子收获及加工机械、牧草收获及加工机械的研究。在牧草种子收获及加工机械研究方面: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清选、除芒、包衣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创造性提出苜蓿种子分行割前脱粒工艺,纵向倾斜滚筒脱粒部件国际首创,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中研制出苜蓿种子收获清选联合作业机组,在种子工程建设中做出一定贡献。在牧草收获机械研究方面:研制出9YFQ-1.9型跨行式捡拾压捆机,在全国范围内,该产品是自治区最具影响力的农机产品之一。刘贵林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学术交流会上公开交流发表论文22篇,出版专著1部(副主编);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取得科技成果17项,其中,作为主持人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200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青年科技奖。

    罗俊宝   男,汉族,1959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1982年内蒙古林学院本科毕业,北京林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委员会委员。罗俊宝长期从事公路沙害治理及路域植被恢复科研工作,在公路防沙治沙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以“以沙治沙”理论为指导,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固沙技术已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和田至阿拉尔公路、巴丹吉林沙漠的巴山线、浑善达克207国道、科尔沁沙地的赤通高速公路、电力部门输电线路防沙、林业部门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过20余年的研究,把沙丘移动、输沙量和公路防沙体系的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公路科学和风沙运动学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罗俊宝先后主持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数篇。

    苏海全   男,汉族,19616月出生于内蒙古和林县,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苏海全长期从事煤化学与配位化学、稀土材料化学和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研究成果得到国际著名研究机构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同行的高度评价,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60余次。在稀土材料化学领域,提出二价铕发光的四能级衰减模型,为探寻新型激光材料指明了一条新途径。论文发表在国外材料方面的权威期刊并被国内外同行引用60余次。在纳米复合材料领域提出内蒙古兴和县膨润土提纯、钠化新工艺,制备膨润土凝胶和猫砂的新方法,三项成果均实现产业化。提出了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新工艺、新方法,并在粘土结构理论研究方面有所突破,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20余次。主持完成科研项目31项,发表学术论文117篇,26篇被SC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1993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8被年评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9年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王彩丽   女,汉族,19612月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大学本科毕业,现就职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要科研方向是肾小球疾病临床、病理、基础研究及血液透析相关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以上科研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王彩丽主持、参与29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获奖18项,4项科研在包头市内推广,1项科研在内蒙地区推广,6项科研通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先进水平,13项在研。共发表论文50余篇,于国际、国内中华级20余篇,1篇被SCI收录,6篇被CA收录,外出国内、外学术交流30余次,2005年和英国牛津大学联合做SHARP研究,2006年和英国牛津大学联合做SPH2研究,在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有四次大会发言,九篇论文作为壁报展览,二篇获优秀壁报论文奖。

    王秀芝   女,蒙古族,196412月出生于赤峰市宁城县中共党员,研究员。1987 // 把宽度清空添加新的样式名称 $(function() { $(".newstext_T img").css("width",""); $(".newstext_T img").css("height","auto"); $(".newstext_T img").addClass("img_nr_css"); }); //文章来源信息为空就隐藏 var infoSource = "本站原创" if(infoSource == ''){ $('#w_550px').css('display','none'); }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