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0卷  /  盟市旗县市区

2010卷

  • 准格尔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白  智(2月离任) ***(女 2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生格都仁(蒙古族)

        长:阿  木(蒙古族2月离任) 祁·毕西勒图(蒙古族 4月任职)

    政协主席:范镇宇

        长:王 

        委:尚凤岐

    【概况】“准格尔旗”汉译为“左翼”,是一个县级建制旗。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端,晋陕蒙交界处。地理坐标北纬39°16′~40°20′,东经110°05′~111°27′之间,旗境南北长1165公里,东西宽1152公里。总面积7 692平方公里,总人口37.36万(其中户籍人口29.13万),现辖1个新区:鄂尔多斯大路煤化工基地,9个苏木(乡、镇):薛家湾镇、大路镇、龙口镇、准格尔召镇、沙圪堵镇、纳日松镇、十二连城乡、暖水乡、布尔陶亥苏木。旗府薛家湾镇北倚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28公里,毗邻钢城包头180公里,东距首都北京650公里,西距鄂尔多斯市138公里。地貌以丘陵沟壑区为主,占74%,北部是库布其沙漠尾端和黄河冲积平原,称“七山二沙一分田”。境内资源富集,已探明煤炭储量544亿吨,占全国的4%、内蒙古的1/4、鄂尔多斯的1/2,远景储量超过1 000亿吨,有低灰、低磷、低硫、高发热量的“绿色煤炭”美誉。高岭土探明储量60亿吨、石灰石50亿吨、铝矾土1亿吨。此外,硫铁矿、白云岩、石英砂、煤层气的储量也相当大。远景储量1 000亿吨,年产1.4亿吨,石灰石总储量50亿吨,铝矾土总储量1亿吨。国内罕见。水资源丰富,北、东、南为黄河环绕,过境长度197公里,年均过境水量248亿立方米。电力资源得天独厚,现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坑口火电厂有5座,装机容量244.4万千瓦;水电站一座,装机108万千瓦;年发电量80亿度;正在建设的火电站1座、水电站1座,装机总容量100万千瓦;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均已配套,且供电半径小。交通条件优越,109国道横贯东西,大准电气化铁路、准东铁路和呼准铁路穿境而过,年货运能力接近1亿吨,是出省到京、到秦皇岛、到黄骅港的重要通道;呼东高速公路与建成的呼包、包东高速公路连为一体。旗内有神华准能、国华准电和万家寨水利枢纽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2009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0亿元,增长34%;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增长35%;全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0亿元,增长49%;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 106元和7 945元,增长13%11%;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和中国金融生态县称号,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列全国百强第37位,西部百强第2位。

    【项目建设与产业转型】

      项目建设2009年在建项目441个,同比增加23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1个,同比增加49个;十亿元以上项目28个,同比增加14个。

    产业多元发展以大路煤化工基地和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煤化工及下游产业,伊泰煤制油项目正式投产,久泰甲醇二甲醚、易高甲醇项目开始试车,奈伦尿素合成氨项目加快推进,东华能源甲醇、西北能源甲醇、开滦乙二醇和煤焦油加氢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发展非煤产业,龙口水电站、国礼陶瓷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国电多晶硅、锦化机二期、大唐铝硅钛等项目加快推进。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67亿元,增长40%。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提前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削减任务,万元GDP能耗下降7.32%

    提升三产层次全旗金融机构总数12家,各类营业网点75个,保险企业及网点16个。全年争取各类信贷资金211亿元,较上年增加9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落实贷款34亿元。激活民间资本,组建伊东投资集团,打造资本平台。启动建设大路煤炭综合物流园和大饭铺、刘家渠汽车服务区。

    加快科技创新投入4 2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激发和调动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在国礼陶瓷建成四个国家级陶瓷研发中心,对陶瓷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伊泰煤制油公司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内唯一煤间接液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组建中科合成油内蒙古煤化工研究中心,投资2亿多元建成煤分级液化中试生产线。

    【城镇建设】全年市政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亿元,新开工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建业大厦、体育场、医院、学校等项目进度,启动建设博物馆、图书馆、企业生活区、公务员住宅小区等项目。

    【城乡统筹发展】

    人口转移加快推进矿区移民和生态移民,全年转移农民18 403人。重点推进了暖水整乡生态自然恢复区试点建设,已签订搬迁协议3 9049 522人,解决移民搬迁房3 599套,兑现生活补贴3 100万元。

    移民小区建设重点推进薛家湾湖西、沙圪堵民乐、十二连城五家尧和暖水4个市级精品移民小区和6个旗级精品移民小区建设,新开工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建成保障房7 500套。

    现代农牧业建设11家企业、13个专业合作社参与农牧业建设,启动建设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示范区4万亩、设施农业7 200亩、规模化养殖园区5个。

    【水利建设】大路柳林滩供水工程、净水厂基本完工,污水处理厂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引黄入沙”工程开工建设。沙圪堵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年内争取工业用水指标3 388万吨。实施黄河堤防加培46.8公里,完成各类险工治理2 356米。实施饮水工程10处,解决了2.5万人饮水问题。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5.2亿元。

    【生态建设】全年完成营造林25.1万亩、水保治理34.95万亩,新增生态自然恢复区533平方公里,植被覆盖度70%,森林覆盖率26.1%

    【交通电力】实施公路桥梁建设项目25个,年内完成投资30亿元,新增黑色路面174.8公里。推进准朔线、准神线、大准二线、准东重车线4条铁路建设,完成投资23亿元。建成巴汉图35千伏、大路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大路工业园区实现双电源、双回路供电。推进五家尧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农网、城网改造项目。全年电网建设完成投资3.2亿元。

    【安全设施建设】全年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投入18亿元,非煤行业安全生产投入1亿元。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和人员力量,增设矿山救护点3个,设立大路新区、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安监分局,建成全区一流的消防特勤站。

    【基础设施建设】将乡镇由27个撤并到9个,村由256个撤并到159个,同时集中打造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和大路新区。旗府薛家湾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优良,自治区一流、超15万人口的中心城镇和全国文明城镇。原旗府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改造旧城、拓展新区,引进项目、集聚人口,建设得更加现代和繁荣。大路新区将集中发展煤基清洁能源产业,逐步带动城区建设。生态环境逐年好转,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禁牧舍饲养殖、生态自然恢复区建设、“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项目,植被覆盖度从“十五”初期的46%提到68.6%,森林覆盖率从17.7%提到25.9%2007年荣获中国生态小康十大政府创新典型。

    【教育】2009年,投入2.2亿元,新建、迁建、收购中小学、幼儿园11所,改扩建中小学2所,完成教育城域网建设。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募集基金3 080万元,落实企业捐资建校资金7 500万元。

    【文化】2009年,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准格尔漫瀚调艺术节等大型活动12项、广场文化活动110场,开展文化下乡126次。

    【卫生】建设大路新区医院,扩建中心医院、中蒙医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和标准化村卫生室25个。全年参合农民20.09万人,参合率93.43%,报销医药费37 627人次3 824万元。

    【体育】逐步完善住宅小区户外健身器材,建成6个市级全民健身示范点,举办首届农民运动会,承办晋陕蒙三省区乒乓球邀请赛、全市智力运动会等各类体育赛事12次。

    【人民生活】2009年,全旗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23 1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945元。

    【住房保障工作】新开工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建成保障房7 500套。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 327人,解决准旗籍大学生就业556人。职业技能培训7 006人,引导性培训10 000人,培训就业率80%以上。

    【社会保险】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2008年的248元、1 300元提高到280元和1 500元。 “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补助分别由2008年的3 600元、1 300元提高到5 000元和2 000元。新建沙圪堵、龙口、纳日松3所敬老院,集中供养能力进一步提高。投入210万元,帮助100户残疾人改造危房。全年旗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资金达18.6亿元。

    【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打造无人居住的生态自然恢复区。对转出劳动力进行定向免费培训,将安置一定比例的本地劳动力作为企业的一项硬性任务,建设10个移民新村。转出农村人口10余万人,建成移民安居房27万平方米,城镇居住人口超过了农村。组建现代农牧业公司,引进工业企业,集中力量在优化开发区进行现代农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建成现代农牧业规模经营示范区6万亩,引进8家工业企业入驻、12家签订协议。推进二产拉动向三次产业协同互动转变。陶瓷、制药、机械制造、粉煤灰利用开始起步,5个物流园区已经启动,旅游业稳步发展,产业转型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2009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65.830.2,力争到2010年使三产比重达到50%

    【创新项目建设】创新人才积聚和创新产业形成。成立煤转化、高岭土、粉煤灰研发中心和粉煤灰应用研究所、清华大学陶瓷艺术研究所,建设伊东循环经济产学研基地、国家高岭土标准化陶泥研发生产基地,即将建设中科合成油准格尔煤化工技术研究中心。引进全国第一条煤间接液化生产线和世界规模最大的甲醇二甲醚项目。引进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在大路新区建设,内蒙古农业大学在两个乡镇设立实验实习基地,内蒙古党校将准格尔旗作为体验式教学基地和县域经济研究范例。选聘10多名研究生、1 500多名大学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并将这些“村干部”逐步充实到苏木乡镇,然后继续选聘大学生到村工作,从而形成竞争有序、梯次发展的乡村干部储备、选拔、培养体系。十分重视规划先行和体制创新。旗委政府通过规划的修编延伸,形成完善定型的功能定位,使一切发展都在一张蓝图的指导下有序推进。通过读书会、座谈会、现场会等形式,立足实际、尊重规律,统一思想,形成一系列符合地区特点和实际的发展思路与决策部署。通过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和行为规范设计,完善利益激励、补偿、约束机制,合理调整利益关系,形成一系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保证。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准格尔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白  智(2月离任) ***(女 2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生格都仁(蒙古族)

        长:阿  木(蒙古族2月离任) 祁·毕西勒图(蒙古族 4月任职)

    政协主席:范镇宇

        长:王 

        委:尚凤岐

    【概况】“准格尔旗”汉译为“左翼”,是一个县级建制旗。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端,晋陕蒙交界处。地理坐标北纬39°16′~40°20′,东经110°05′~111°27′之间,旗境南北长1165公里,东西宽1152公里。总面积7 692平方公里,总人口37.36万(其中户籍人口29.13万),现辖1个新区:鄂尔多斯大路煤化工基地,9个苏木(乡、镇):薛家湾镇、大路镇、龙口镇、准格尔召镇、沙圪堵镇、纳日松镇、十二连城乡、暖水乡、布尔陶亥苏木。旗府薛家湾镇北倚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28公里,毗邻钢城包头180公里,东距首都北京650公里,西距鄂尔多斯市138公里。地貌以丘陵沟壑区为主,占74%,北部是库布其沙漠尾端和黄河冲积平原,称“七山二沙一分田”。境内资源富集,已探明煤炭储量544亿吨,占全国的4%、内蒙古的1/4、鄂尔多斯的1/2,远景储量超过1 000亿吨,有低灰、低磷、低硫、高发热量的“绿色煤炭”美誉。高岭土探明储量60亿吨、石灰石50亿吨、铝矾土1亿吨。此外,硫铁矿、白云岩、石英砂、煤层气的储量也相当大。远景储量1 000亿吨,年产1.4亿吨,石灰石总储量50亿吨,铝矾土总储量1亿吨。国内罕见。水资源丰富,北、东、南为黄河环绕,过境长度197公里,年均过境水量248亿立方米。电力资源得天独厚,现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坑口火电厂有5座,装机容量244.4万千瓦;水电站一座,装机108万千瓦;年发电量80亿度;正在建设的火电站1座、水电站1座,装机总容量100万千瓦;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均已配套,且供电半径小。交通条件优越,109国道横贯东西,大准电气化铁路、准东铁路和呼准铁路穿境而过,年货运能力接近1亿吨,是出省到京、到秦皇岛、到黄骅港的重要通道;呼东高速公路与建成的呼包、包东高速公路连为一体。旗内有神华准能、国华准电和万家寨水利枢纽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2009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0亿元,增长34%;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增长35%;全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0亿元,增长49%;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 106元和7 945元,增长13%11%;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和中国金融生态县称号,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列全国百强第37位,西部百强第2位。

    【项目建设与产业转型】

      项目建设2009年在建项目441个,同比增加23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1个,同比增加49个;十亿元以上项目28个,同比增加14个。

    产业多元发展以大路煤化工基地和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煤化工及下游产业,伊泰煤制油项目正式投产,久泰甲醇二甲醚、易高甲醇项目开始试车,奈伦尿素合成氨项目加快推进,东华能源甲醇、西北能源甲醇、开滦乙二醇和煤焦油加氢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发展非煤产业,龙口水电站、国礼陶瓷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国电多晶硅、锦化机二期、大唐铝硅钛等项目加快推进。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67亿元,增长40%。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提前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削减任务,万元GDP能耗下降7.32%

    提升三产层次全旗金融机构总数12家,各类营业网点75个,保险企业及网点16个。全年争取各类信贷资金211亿元,较上年增加9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落实贷款34亿元。激活民间资本,组建伊东投资集团,打造资本平台。启动建设大路煤炭综合物流园和大饭铺、刘家渠汽车服务区。

    加快科技创新投入4 2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激发和调动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在国礼陶瓷建成四个国家级陶瓷研发中心,对陶瓷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伊泰煤制油公司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内唯一煤间接液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组建中科合成油内蒙古煤化工研究中心,投资2亿多元建成煤分级液化中试生产线。

    【城镇建设】全年市政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亿元,新开工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建业大厦、体育场、医院、学校等项目进度,启动建设博物馆、图书馆、企业生活区、公务员住宅小区等项目。

    【城乡统筹发展】

    人口转移加快推进矿区移民和生态移民,全年转移农民18 403人。重点推进了暖水整乡生态自然恢复区试点建设,已签订搬迁协议3 9049 522人,解决移民搬迁房3 599套,兑现生活补贴3 100万元。

    移民小区建设重点推进薛家湾湖西、沙圪堵民乐、十二连城五家尧和暖水4个市级精品移民小区和6个旗级精品移民小区建设,新开工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建成保障房7 500套。

    现代农牧业建设11家企业、13个专业合作社参与农牧业建设,启动建设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示范区4万亩、设施农业7 200亩、规模化养殖园区5个。

    【水利建设】大路柳林滩供水工程、净水厂基本完工,污水处理厂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引黄入沙”工程开工建设。沙圪堵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年内争取工业用水指标3 388万吨。实施黄河堤防加培46.8公里,完成各类险工治理2 356米。实施饮水工程10处,解决了2.5万人饮水问题。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5.2亿元。

    【生态建设】全年完成营造林25.1万亩、水保治理34.95万亩,新增生态自然恢复区533平方公里,植被覆盖度70%,森林覆盖率26.1%

    【交通电力】实施公路桥梁建设项目25个,年内完成投资30亿元,新增黑色路面174.8公里。推进准朔线、准神线、大准二线、准东重车线4条铁路建设,完成投资23亿元。建成巴汉图35千伏、大路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大路工业园区实现双电源、双回路供电。推进五家尧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农网、城网改造项目。全年电网建设完成投资3.2亿元。

    【安全设施建设】全年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投入18亿元,非煤行业安全生产投入1亿元。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和人员力量,增设矿山救护点3个,设立大路新区、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安监分局,建成全区一流的消防特勤站。

    【基础设施建设】将乡镇由27个撤并到9个,村由256个撤并到159个,同时集中打造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和大路新区。旗府薛家湾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优良,自治区一流、超15万人口的中心城镇和全国文明城镇。原旗府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改造旧城、拓展新区,引进项目、集聚人口,建设得更加现代和繁荣。大路新区将集中发展煤基清洁能源产业,逐步带动城区建设。生态环境逐年好转,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禁牧舍饲养殖、生态自然恢复区建设、“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项目,植被覆盖度从“十五”初期的46%提到68.6%,森林覆盖率从17.7%提到25.9%2007年荣获中国生态小康十大政府创新典型。

    【教育】2009年,投入2.2亿元,新建、迁建、收购中小学、幼儿园11所,改扩建中小学2所,完成教育城域网建设。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募集基金3 080万元,落实企业捐资建校资金7 500万元。

    【文化】2009年,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准格尔漫瀚调艺术节等大型活动12项、广场文化活动110场,开展文化下乡126次。

    【卫生】建设大路新区医院,扩建中心医院、中蒙医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和标准化村卫生室25个。全年参合农民20.09万人,参合率93.43%,报销医药费37 627人次3 824万元。

    【体育】逐步完善住宅小区户外健身器材,建成6个市级全民健身示范点,举办首届农民运动会,承办晋陕蒙三省区乒乓球邀请赛、全市智力运动会等各类体育赛事12次。

    【人民生活】2009年,全旗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23 1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945元。

    【住房保障工作】新开工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建成保障房7 500套。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 327人,解决准旗籍大学生就业556人。职业技能培训7 006人,引导性培训10 000人,培训就业率80%以上。

    【社会保险】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2008年的248元、1 300元提高到280元和1 500元。 “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补助分别由2008年的3 600元、1 300元提高到5 000元和2 000元。新建沙圪堵、龙口、纳日松3所敬老院,集中供养能力进一步提高。投入210万元,帮助100户残疾人改造危房。全年旗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资金达18.6亿元。

    【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打造无人居住的生态自然恢复区。对转出劳动力进行定向免费培训,将安置一定比例的本地劳动力作为企业的一项硬性任务,建设10个移民新村。转出农村人口10余万人,建成移民安居房27万平方米,城镇居住人口超过了农村。组建现代农牧业公司,引进工业企业,集中力量在优化开发区进行现代农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建成现代农牧业规模经营示范区6万亩,引进8家工业企业入驻、12家签订协议。推进二产拉动向三次产业协同互动转变。陶瓷、制药、机械制造、粉煤灰利用开始起步,5个物流园区已经启动,旅游业稳步发展,产业转型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2009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65.830.2,力争到2010年使三产比重达到50%

    【创新项目建设】创新人才积聚和创新产业形成。成立煤转化、高岭土、粉煤灰研发中心和粉煤灰应用研究所、清华大学陶瓷艺术研究所,建设伊东循环经济产学研基地、国家高岭土标准化陶泥研发生产基地,即将建设中科合成油准格尔煤化工技术研究中心。引进全国第一条煤间接液化生产线和世界规模最大的甲醇二甲醚项目。引进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在大路新区建设,内蒙古农业大学在两个乡镇设立实验实习基地,内蒙古党校将准格尔旗作为体验式教学基地和县域经济研究范例。选聘10多名研究生、1 500多名大学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并将这些“村干部”逐步充实到苏木乡镇,然后继续选聘大学生到村工作,从而形成竞争有序、梯次发展的乡村干部储备、选拔、培养体系。十分重视规划先行和体制创新。旗委政府通过规划的修编延伸,形成完善定型的功能定位,使一切发展都在一张蓝图的指导下有序推进。通过读书会、座谈会、现场会等形式,立足实际、尊重规律,统一思想,形成一系列符合地区特点和实际的发展思路与决策部署。通过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和行为规范设计,完善利益激励、补偿、约束机制,合理调整利益关系,形成一系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保证。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