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0卷  /  教育

2010卷

  • 内蒙古医学院
  • 【领导名录】

      记:王耀新

      长:欧阳晓晖

    副书记 纪委书记:迟耀君

    副书记:包红亮

    副院长:宋振先   和(蒙古族) 牛广明  赵云山

    【概况】内蒙古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一所高等医药院校,当时隶属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医学院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万余名,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民族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高等医药院校。学校有金山校区、新华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3.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9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8.6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 128.10万元,各类图书文献105.68万册(种)。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部、中医学院、蒙医药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学院、公共教育学院、医药应用技术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图书馆等12个教学单位,有5所附属医院(3所为直属附属医院,2所为非直属附属医院),24所临床教学医院,46个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有31个本专科专业,本科各专业面向国内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本科专业中,蒙医学和中药学被评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各级各类在校生16 000余人。

    学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有2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资格,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试办单位。2005年开始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学、中西医结合、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和细胞生物学5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有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研究院、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骨科研究所、GLP实验室设在内蒙古医学院。2008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有专任教师739人,硕士生导师39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5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6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7人,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0人。聘请国内外名誉教授85名。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26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7项、教学成果奖22项。学校主办的《疾病监测与控制》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出版的《内蒙古医学院学报》被教育部科学技术司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学校一贯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合作培养生命科学领域高素质人才;与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多所医药院校或科研单位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教育教学】2009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1 246.42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0 128.1万元,当量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6 075.64元。百名全日制在校生配备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和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分别为13.8台和75.7个。2009年,药学专业接受国家教育部的认证,达到国家专业认证标准,示范带动全校的专业建设。与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并首次招收药学、护理学、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4个专业的学生。为了培养农村医师,学校与鄂尔多斯市政府合作创办内蒙古医学院鄂尔多斯分院。口腔医学专业和麻醉学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建设了儿科学、护理学等8门校级精品课程,诊断学、医学遗传学、蒙医疗术学、药物分析和护理学基础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蒙医诊断学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临床技能培训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了教学研究,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科技创新】2009年,推荐“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获得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资助4人,引进3名学科带头人,特聘知名教授6名。“干细胞应用技术创新团队”和“肿瘤防治与分子机制研究创新团队”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承担国家、自治区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26项,获得科研经费2 232.38万元。全校获专利授权2项,受理发明专利申请2项,获专利证书1项。获自治区医疗卫生科技成果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项,获自治区科技成果奖6项,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鉴定科研成果5项。

    【医疗】为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改善床位不足、门诊拥堵的现状,第一附属医院一方面不断改进现有就医设施和条件,另一方面积极论证筹建门诊大楼。第二附属医院多方努力,征集土地,谋划医院改扩建。附属人民医院完成门诊部回迁工作,加快住院医技大楼建设步伐。各附属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重点加大优势学科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科研课题的申报数量、中标数量、科研项目层次。鼓励业务创新,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第一附属医院不断促进重点学科和特色业务的发展,提高了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第二附属医院进一步优化骨科各专业布局,继续彰显了骨科特色。附属人民医院继续加强肿瘤专业建设,组织肿瘤及相关学科规划,引进技术人才,开展肿瘤专业培训,组建32个临床科室,其中肿瘤科系12个。各附属医院通过组织专题讲座、主题辩论赛、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演出等,增强了职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不断提高职工总体素质和服务意识,丰富医院内涵建设,树立医院良好形象,着力构建符合医院发展、具有医院特色的文化体系,教学、科研和医疗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人才队伍】启动了《内蒙古医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申报博士授权单位,加快实验室建设,争取科研项目,努力为人才搭建发展平台。同时结合学科建设情况,对人才队伍现状开展调研,并着手制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引进各级各类人才106名,其中,博士8名、硕士98名。组织了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和赴日本进修师资的选拔工作。对93名新聘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组织27名教师的资格认证工作,完成278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任务。评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7人、入选“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 10人。11名教师分别荣获国家“国医大师”、“自治区名蒙医”、“自治区名中医”、“自治区师德标兵”、“自治区教学名师”、“自治区优秀教师”等自治区级以上荣誉称号。制定《内蒙古医学院关于人才培养引进奖励办法》,吸引教学和科研能力强、学术造诣深、业绩突出的优秀拔尖人才到学校任教。积极推荐2名高层次海归博士参与评选活动。做好选派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赴日本培训学习工作,落实《内蒙古医学院关于要求40岁以下教师必须攻读本专业定向(在读)博士研究生的暂行规定》,以优化教师队伍总体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制定并实施《内蒙古医学院“双语”教学师资培养计划》,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工作】修订《学生管理手册》、《内蒙古医学院普通本、专科奖助学金评审办法》、《内蒙古医学院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办法》、《内蒙古医学院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实施方案》、《内蒙古医学院公寓管理手册》,实施《内蒙古医学院日常教育主题大纲》,加强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事务申诉处理制度,为学生维权提供服务,依法有效地代表和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完善综合测评体系,开展学生工作系列评优评奖活动,提高各种奖学金发放的透明度,保证评选的公正性。完善落实《内蒙古医学院新校区住宿管理规定》,出台了《星级文明寝室评比办法》,开展星级卫生宿舍评比活动,举办宿舍文化艺术节。举办辅导员培训班,对新聘用辅导员进行培训。有3名辅导员被评为全区高校优秀辅导员。

    【资助贫困学生】2009年,学校为786人办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及“生源地财政贴息贷款”,总金额为400.46万元,做好“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工作。为180多名特困生办理了缓交学费入学手续。组织3 504人次参加勤工助学,发放工资32.57万元。重新建立贫困生信息库,针对不同程度的困难学生实施资助,共发放社会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900.3万元,受助学生达3 879人。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展社会助学工程,发放社会助学金42.94万元,筹备成立“内蒙古医学院助学基金会”,并已筹集助学基金100余万元。

    【就业指导】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政策体系,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改善就业工作环境,积极培育就业市场,打造快捷的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就业指导课建设,加大专项就业经费的投入,使学校就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1.6%,其中,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80.86%,专科(高职)生初次就业率为82.54%

    【科技成果】325日,学院教授主编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博物馆·蒙医药文物(蒙药药材)图谱》获得第二届“内蒙古出版(图书)奖”。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医学院
  • 【领导名录】

      记:王耀新

      长:欧阳晓晖

    副书记 纪委书记:迟耀君

    副书记:包红亮

    副院长:宋振先   和(蒙古族) 牛广明  赵云山

    【概况】内蒙古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一所高等医药院校,当时隶属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医学院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万余名,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民族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高等医药院校。学校有金山校区、新华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3.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9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8.6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 128.10万元,各类图书文献105.68万册(种)。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部、中医学院、蒙医药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学院、公共教育学院、医药应用技术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图书馆等12个教学单位,有5所附属医院(3所为直属附属医院,2所为非直属附属医院),24所临床教学医院,46个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有31个本专科专业,本科各专业面向国内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本科专业中,蒙医学和中药学被评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各级各类在校生16 000余人。

    学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有2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资格,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试办单位。2005年开始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学、中西医结合、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和细胞生物学5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有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研究院、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骨科研究所、GLP实验室设在内蒙古医学院。2008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有专任教师739人,硕士生导师39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5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6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7人,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0人。聘请国内外名誉教授85名。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26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7项、教学成果奖22项。学校主办的《疾病监测与控制》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出版的《内蒙古医学院学报》被教育部科学技术司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学校一贯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合作培养生命科学领域高素质人才;与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多所医药院校或科研单位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教育教学】2009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1 246.42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0 128.1万元,当量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6 075.64元。百名全日制在校生配备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和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分别为13.8台和75.7个。2009年,药学专业接受国家教育部的认证,达到国家专业认证标准,示范带动全校的专业建设。与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并首次招收药学、护理学、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4个专业的学生。为了培养农村医师,学校与鄂尔多斯市政府合作创办内蒙古医学院鄂尔多斯分院。口腔医学专业和麻醉学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建设了儿科学、护理学等8门校级精品课程,诊断学、医学遗传学、蒙医疗术学、药物分析和护理学基础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蒙医诊断学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临床技能培训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了教学研究,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科技创新】2009年,推荐“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获得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资助4人,引进3名学科带头人,特聘知名教授6名。“干细胞应用技术创新团队”和“肿瘤防治与分子机制研究创新团队”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承担国家、自治区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26项,获得科研经费2 232.38万元。全校获专利授权2项,受理发明专利申请2项,获专利证书1项。获自治区医疗卫生科技成果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项,获自治区科技成果奖6项,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鉴定科研成果5项。

    【医疗】为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改善床位不足、门诊拥堵的现状,第一附属医院一方面不断改进现有就医设施和条件,另一方面积极论证筹建门诊大楼。第二附属医院多方努力,征集土地,谋划医院改扩建。附属人民医院完成门诊部回迁工作,加快住院医技大楼建设步伐。各附属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重点加大优势学科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科研课题的申报数量、中标数量、科研项目层次。鼓励业务创新,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第一附属医院不断促进重点学科和特色业务的发展,提高了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第二附属医院进一步优化骨科各专业布局,继续彰显了骨科特色。附属人民医院继续加强肿瘤专业建设,组织肿瘤及相关学科规划,引进技术人才,开展肿瘤专业培训,组建32个临床科室,其中肿瘤科系12个。各附属医院通过组织专题讲座、主题辩论赛、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演出等,增强了职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不断提高职工总体素质和服务意识,丰富医院内涵建设,树立医院良好形象,着力构建符合医院发展、具有医院特色的文化体系,教学、科研和医疗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人才队伍】启动了《内蒙古医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申报博士授权单位,加快实验室建设,争取科研项目,努力为人才搭建发展平台。同时结合学科建设情况,对人才队伍现状开展调研,并着手制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引进各级各类人才106名,其中,博士8名、硕士98名。组织了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和赴日本进修师资的选拔工作。对93名新聘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组织27名教师的资格认证工作,完成278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任务。评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7人、入选“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 10人。11名教师分别荣获国家“国医大师”、“自治区名蒙医”、“自治区名中医”、“自治区师德标兵”、“自治区教学名师”、“自治区优秀教师”等自治区级以上荣誉称号。制定《内蒙古医学院关于人才培养引进奖励办法》,吸引教学和科研能力强、学术造诣深、业绩突出的优秀拔尖人才到学校任教。积极推荐2名高层次海归博士参与评选活动。做好选派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赴日本培训学习工作,落实《内蒙古医学院关于要求40岁以下教师必须攻读本专业定向(在读)博士研究生的暂行规定》,以优化教师队伍总体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制定并实施《内蒙古医学院“双语”教学师资培养计划》,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工作】修订《学生管理手册》、《内蒙古医学院普通本、专科奖助学金评审办法》、《内蒙古医学院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办法》、《内蒙古医学院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实施方案》、《内蒙古医学院公寓管理手册》,实施《内蒙古医学院日常教育主题大纲》,加强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事务申诉处理制度,为学生维权提供服务,依法有效地代表和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完善综合测评体系,开展学生工作系列评优评奖活动,提高各种奖学金发放的透明度,保证评选的公正性。完善落实《内蒙古医学院新校区住宿管理规定》,出台了《星级文明寝室评比办法》,开展星级卫生宿舍评比活动,举办宿舍文化艺术节。举办辅导员培训班,对新聘用辅导员进行培训。有3名辅导员被评为全区高校优秀辅导员。

    【资助贫困学生】2009年,学校为786人办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及“生源地财政贴息贷款”,总金额为400.46万元,做好“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工作。为180多名特困生办理了缓交学费入学手续。组织3 504人次参加勤工助学,发放工资32.57万元。重新建立贫困生信息库,针对不同程度的困难学生实施资助,共发放社会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900.3万元,受助学生达3 879人。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展社会助学工程,发放社会助学金42.94万元,筹备成立“内蒙古医学院助学基金会”,并已筹集助学基金100余万元。

    【就业指导】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政策体系,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改善就业工作环境,积极培育就业市场,打造快捷的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就业指导课建设,加大专项就业经费的投入,使学校就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1.6%,其中,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80.86%,专科(高职)生初次就业率为82.54%

    【科技成果】325日,学院教授主编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博物馆·蒙医药文物(蒙药药材)图谱》获得第二届“内蒙古出版(图书)奖”。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