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卷

  • 扶贫开发
  •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主任:崔国柱

    党组成员 副主任:冯有恩(正厅级)周立群   古(鄂温克族)

    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甄小兵

    副巡视员:杨秉谦

    【概况】全年投入扶贫资金14.4亿元,有15万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新增基本农田81.5万亩,新增经济林面积48.2万亩,购买和调剂牲畜217.4万头只,建设永久性棚圈186.6万平方米,解决人畜饮水困难80.1万人/215万头只;通路4 303.7公里,通电5 035.9公里;举办各类培训29.8万人次,其中“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3.1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2.7万人次;移民扶贫开发3.2万人,其中自治区组织移民1.96万人;新建学校68个,新建贫困嘎查村卫生室350个。6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继续呈平稳增长态势。

    2010617,《自治区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内党发〔20099号)正式将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加挂革命老区建设办公室牌子,列入政府直属机构。

    2010525,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发了 《关于印发自治区扶贫标准调整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0932号)。在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扶贫标准,自主研究制定了自治区扶贫标准,即农区为年人均纯收入1 560元,牧区为年人均纯收入1 800元。

    【整村推进工作】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5亿元,主要支持350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开展农田草牧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产业支撑和市场竞争力的种养业项目。从“西部计划”志愿者和“三支一扶”人员中,选拔录用了230名高校毕业生进驻重点嘎查村开展扶贫工作。

    【“雨露计划”】雨露计划完成了3.1万人的培训任务,培训补贴标准由过去的每人600元提高到1 000元。培训范围主要是整村推进重点嘎查村和连片开发试点地区。培训对象优先选择农牧区“两后生”(当年未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复员军人、计划生育贫困户和无畜户,重点补贴应届入学的职业学校农村牧区贫困生以及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返乡农民工。

    【产业化扶贫】安排7 88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围绕自治区六大主导产业,重点支持养羊、蔬菜、马铃薯种植业、特色种养业及林、沙等特色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基地建设。在5个县、40个村、3 000户投入600万元的村级互助资金用于直接到户的种养业项目。审核认定了第二批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31,使全区国家和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数达98家(其中国家50家,自治区48家)。

    【移民扶贫】按照自治区小城镇移民扶贫规划,安排4 0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用于第六期共40个点的移民扶贫项目建设, 重点投向未实施过移民扶贫项目的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旗县、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牧区及革命老区。

    【连片开发试点工作】采取竞争立项的办法,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亿元,在8个盟市的11个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开展了整合资源、集中突破、连片开发试点项目, 有力促进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特殊类型地区工作】扶贫资金和项目继续向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人口较少民族地区重点倾斜。137个厅局全年投入帮扶资金3.1亿元,定点帮扶兴安盟四年累积到位帮扶资金(物资)达8亿元。18个厅局帮扶呼伦贝尔市较少民族到位资金超过3亿元。加大了对33个牧业旗市的扶持力度。仅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移民扶贫等四项重点工作就投入牧业旗市财政扶贫资金16 981万元,牧区旗市人均扶贫投入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社会扶贫工作】继续整合、动员社会扶贫资源,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重新调整了京蒙扶贫协作结对旗县,使京蒙扶贫协作工作进一步向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边境牧区和人口较少民族旗县倾斜。争取到中钢集团、清华大学、三峡工程总公司三个有较强实力的单位定点帮扶自治区贫困旗县。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扶贫开发
  •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主任:崔国柱

    党组成员 副主任:冯有恩(正厅级)周立群   古(鄂温克族)

    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甄小兵

    副巡视员:杨秉谦

    【概况】全年投入扶贫资金14.4亿元,有15万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新增基本农田81.5万亩,新增经济林面积48.2万亩,购买和调剂牲畜217.4万头只,建设永久性棚圈186.6万平方米,解决人畜饮水困难80.1万人/215万头只;通路4 303.7公里,通电5 035.9公里;举办各类培训29.8万人次,其中“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3.1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2.7万人次;移民扶贫开发3.2万人,其中自治区组织移民1.96万人;新建学校68个,新建贫困嘎查村卫生室350个。6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继续呈平稳增长态势。

    2010617,《自治区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内党发〔20099号)正式将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加挂革命老区建设办公室牌子,列入政府直属机构。

    2010525,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发了 《关于印发自治区扶贫标准调整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0932号)。在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扶贫标准,自主研究制定了自治区扶贫标准,即农区为年人均纯收入1 560元,牧区为年人均纯收入1 800元。

    【整村推进工作】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5亿元,主要支持350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开展农田草牧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产业支撑和市场竞争力的种养业项目。从“西部计划”志愿者和“三支一扶”人员中,选拔录用了230名高校毕业生进驻重点嘎查村开展扶贫工作。

    【“雨露计划”】雨露计划完成了3.1万人的培训任务,培训补贴标准由过去的每人600元提高到1 000元。培训范围主要是整村推进重点嘎查村和连片开发试点地区。培训对象优先选择农牧区“两后生”(当年未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复员军人、计划生育贫困户和无畜户,重点补贴应届入学的职业学校农村牧区贫困生以及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返乡农民工。

    【产业化扶贫】安排7 88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围绕自治区六大主导产业,重点支持养羊、蔬菜、马铃薯种植业、特色种养业及林、沙等特色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基地建设。在5个县、40个村、3 000户投入600万元的村级互助资金用于直接到户的种养业项目。审核认定了第二批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31,使全区国家和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数达98家(其中国家50家,自治区48家)。

    【移民扶贫】按照自治区小城镇移民扶贫规划,安排4 0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用于第六期共40个点的移民扶贫项目建设, 重点投向未实施过移民扶贫项目的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旗县、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牧区及革命老区。

    【连片开发试点工作】采取竞争立项的办法,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亿元,在8个盟市的11个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开展了整合资源、集中突破、连片开发试点项目, 有力促进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特殊类型地区工作】扶贫资金和项目继续向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人口较少民族地区重点倾斜。137个厅局全年投入帮扶资金3.1亿元,定点帮扶兴安盟四年累积到位帮扶资金(物资)达8亿元。18个厅局帮扶呼伦贝尔市较少民族到位资金超过3亿元。加大了对33个牧业旗市的扶持力度。仅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移民扶贫等四项重点工作就投入牧业旗市财政扶贫资金16 981万元,牧区旗市人均扶贫投入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社会扶贫工作】继续整合、动员社会扶贫资源,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重新调整了京蒙扶贫协作结对旗县,使京蒙扶贫协作工作进一步向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边境牧区和人口较少民族旗县倾斜。争取到中钢集团、清华大学、三峡工程总公司三个有较强实力的单位定点帮扶自治区贫困旗县。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