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0卷  /  气象测绘地震

2010卷

  • 气象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局长:乌  兰(蒙古族)

    党组成员 副局长:李红宇( 蒙古族)  李彰俊

    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何卫卫(蒙古族)

    党组成员 副局长:顾润源 牛国良(挂职)

    【概况】 机构设置自治区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监测网络处、科技减灾处(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办公室)、计划财务处、人事教育处、政策法规处、监察审计处(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直属事业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专业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影视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雷电预警防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培训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档案馆、内蒙古农牧业经济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财务结算中心)。

    台站设置全区有119个气象台站,包括13个国家基准气候站、3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72个国家一般气象站。其中119个台站承担地面观测,117个台站承担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12个台站承担高空观测,6个台站承担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5个台站承担数字化天气雷达观测,8个台站承担太阳辐射观测,8个台站承担酸雨观测,8个台站承担沙尘暴观测,4个台站承担牧业气象试验、4个台站承担大气成分监测、1个台站承担农业气象试验、1个台站承担蔬菜气象试验。全区已建566个区域自动站。

    人员情况2009年底,全区气象在职职工3 100人。学历结构:博士10人,硕士164人,本科1 419人,大专1 089人。职称结构:高级职称296(正研级13人、副研级283),中级职称1 562人,初级职称998人。

    【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显著2009年,全区出现干旱、沙尘、寒潮、洪涝、雷电、冰雹、森林草原火灾等气象及衍生灾害,个别灾害达到20~50年一遇,呈现出多、重、广的特点。面对严峻形势,各级气象部门加强业务检查,完善预案体系,组织应急演练,为防灾减灾工作做好组织保障。加强气象监测,针对严重旱情加密土壤墒情监测2 360站次;卫星遥感监测到高温点800余点次,第一时间发现并报告重大森林草原火灾5起,沿黄河各盟市气象局开展流凌、结冰厚度监测。密切关注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过程,加强部门内外联合会商,对9次寒潮、2次霜冻、5次沙尘暴以及暴雪、暴雨等天气过程做出准确预报。全年发布预警信号736次,决策服务产品4 242期,启动应急响应3次。针对强寒潮和霜冻灾害开展防御知识宣传,并赴现场实施防霜服务。在森林草原火灾扑救中派员参与前线指挥和处置,在抗旱服务中派专家组赴灾区调查灾情指导服务。完成全区暴雨洪涝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在30所中小学建设了防雷示范工程。农牧业与生态气象服务特色明显  调整了农牧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和观测项目,使之更加贴近为农牧业生产服务的需要。全年发布作物播种期、发育期等农业服务产品170余期,发布牧草播种期、打草期等牧业服务产品600余期。联合农牧业、林业等部门开展病虫害防治研究,在松毛虫、草原蝗虫、马铃薯晚疫病等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态监测业务化工作进一步推进,发布生态环境监测年度评估报告等服务产品200余期,为农牧业生产、生态建设与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再立新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开展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为国庆60周年庆典、十一届亚洲艺术节、中俄蒙国际旅游节、“长城6号”反恐演习、国家领导人视察等重大活动提供有利气象保障服务,受到各界高度赞誉。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取得新进展积极参与和推动自治区气候变化应对工作,提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建议,牵头编写《内蒙古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完成近13万字的《应对气候变化知识读本》编写,参加英国政府战略基金资助的“省市级实施气候变化战略能力建设”项目和中英瑞合作气候变化适应项目。推进117个气象台站历史气温资料均一化分析工作。结合全区实际,组织正研级高工完成8篇气候变化对种植业结构、牧业生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等研究报告。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进一步推进向政府提交“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修改建议和风能、太阳能资源详查评估报告。完成风电场选址保障业务系统和太阳能资源评估业务系统建设,启动风电功率预报研究。人影综合业务系统取得新进展。由政府购置的3架增雨飞机已投入使用。全区8架飞机累计作业145架次374小时,253部火箭作业1 389次,发射火箭弹8 844枚,677门高炮防雹作业710次,发射炮弹25 798发,人影作业在抗旱、生态保护与建设、森林草原防扑火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向纵深推进完善和开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等4个业务系统。启动“千乡万村”助农惠农信息工程,实现中国气象频道全区免费收视和中国天气网内蒙古网站上线运行,推进小区广播系统、气象广播直播间建设。为8个机场提供运营及在建服务,并对进一步推进航空气象服务进行研讨。建成针对电网线路的大风、雷电、强降水预报服务系统和铁路沿线降雨实时监测系统,引进空气质量-统计动力预报业务模式,完善交通、水文、电力、森林草原火险气象预报服务系统,新增了卫生气象服务。

    【现代化建设】制定《无人自动气象站业务运行规定(试行)》等5项业务管理制度。完成2010~2014年自治区闪电定位站网、天气雷达网、区域站网、自动土壤湿度监测网建设规划草案。1L波段探空系统、3部水电解制氢系统、22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23个国家级无人自动气象站、24个国家农业气象观测站“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 5个强风自动观测站、11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10个雷电监测站、71座测风塔、新一代风云三号卫星接收处理系统完成建设任务。5个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基准站、94DVB-S接收站、台站实景监控及自动站实时数据视频显示系统完成阶段建设任务。承担10个省市区风自记数字化录入数据中期质量控制工作。区气象局到盟市气象局2兆地面宽带电路实现备份和升级。综合观测业务全年运行平稳,测报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中国气象局考核标准并稳定在较高水平。信息网络各项质量保持稳定,区域站观测资料传输及时率首次超过全国平均值。全球交换报及时率连续3100%

    【科技创新与人才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工作制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设立承担科研项目1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气象行业专项1项,总经费达1 092.33万元。发表科技论文225篇,其中SCI收录1篇,国内核心期刊57篇,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成果1项。组织以“气象与农牧业”为主题的科技活动月,举办学术报告会54场。

    气象人才体系建设落实中国气象局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制定并实施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等制度11项。招录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133名,其中博士4名、硕士58名、大学本科69名,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00%78.65%21.37%。“3+1”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延伸,对新录用的49名硕士、博士进行为期1年的气象专业培训。加强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现有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285人,职称结构进一步改善。举办各类培训班64期,培训人员达1 875人次,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基层工作】制定并实施《内蒙古气象局加强基层气象工作实施方案(2009~2010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人力、财力投入等方面向基层倾斜。针对旗县以下艰苦台站的运行机制,开展轮换制、托管制、派出制等试点。有7个盟市地方性津补贴足额纳入地方预算,4个盟市按50%给予补助并已承诺逐步将足额补助纳入预算,大部分基层台站基本实现同城待遇。基层台站职工住宿、采暖、饮水、交通、用电等工作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部分盟市局建成基础业务培训基地。对110个基层局站的198名业务骨干进行预报服务和装备保障技能培训。

    【社会管理工作】编写完成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防雷产品备案、防雷设计和施工备案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等5个管理办法并已进入立法程序;2个国家行业标准和1个地方标准通过验收;制定全区119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探测环境分类保护方案;与国土资源厅联合印发加强气象观测场周边用地管理的通知;及时对多起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进行执法,取缔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点1个;收集区内企业已建165座测风塔资料,汇交其中92座测风塔资料;部分盟市防雷行政审批“一卡通”取得新进展。

    【气候影响评价】气候概况200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年平均气温偏高1℃~2℃;年总降水量全区大部地区偏少。春、夏、秋季部分地区出现较严重干旱,夏季出现高温、暴雨、雷电、冰雹、病虫害等灾害,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气候与农业初春巴彦淖尔市发生较为严重的潮塌灾害,使播种进度大幅度减缓,春季西部局部地区出现较强沙尘暴天气,东北部地区旱情严重;夏季中西部及东部偏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草原蝗虫、鼠灾害,高温出现早并持续较长;暴雨、洪涝、冰雹灾害较频繁,东部地区冰雹灾害较往年偏重;秋季巴彦淖尔市霜冻出现早、灾害重,中部与东部偏南地区秋旱严重,对农作物后期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及西部部分地区夏秋旱严重,致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歉收,甚至绝收。总体看,本年度农业属偏歉年景。

    气候与畜牧业冬季东北部降雪频繁,中西部、东部偏南地区出现旱象;春末东北部牧区旱情严重,牧草长势、牲畜膘情较差;夏季大部分牧区降水偏少,中西部地区受高温干旱的影响牧草出现黄尖、枯萎现象,部分提前枯黄,牧草减产20%50%,夏季草原虫、鼠害影响范围广危害重;秋季中东部部分牧区降水偏少,牧草后期生长受到影响,提前进入枯黄。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气象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局长:乌  兰(蒙古族)

    党组成员 副局长:李红宇( 蒙古族)  李彰俊

    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何卫卫(蒙古族)

    党组成员 副局长:顾润源 牛国良(挂职)

    【概况】 机构设置自治区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监测网络处、科技减灾处(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办公室)、计划财务处、人事教育处、政策法规处、监察审计处(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直属事业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专业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影视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雷电预警防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培训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档案馆、内蒙古农牧业经济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财务结算中心)。

    台站设置全区有119个气象台站,包括13个国家基准气候站、3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72个国家一般气象站。其中119个台站承担地面观测,117个台站承担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12个台站承担高空观测,6个台站承担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5个台站承担数字化天气雷达观测,8个台站承担太阳辐射观测,8个台站承担酸雨观测,8个台站承担沙尘暴观测,4个台站承担牧业气象试验、4个台站承担大气成分监测、1个台站承担农业气象试验、1个台站承担蔬菜气象试验。全区已建566个区域自动站。

    人员情况2009年底,全区气象在职职工3 100人。学历结构:博士10人,硕士164人,本科1 419人,大专1 089人。职称结构:高级职称296(正研级13人、副研级283),中级职称1 562人,初级职称998人。

    【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显著2009年,全区出现干旱、沙尘、寒潮、洪涝、雷电、冰雹、森林草原火灾等气象及衍生灾害,个别灾害达到20~50年一遇,呈现出多、重、广的特点。面对严峻形势,各级气象部门加强业务检查,完善预案体系,组织应急演练,为防灾减灾工作做好组织保障。加强气象监测,针对严重旱情加密土壤墒情监测2 360站次;卫星遥感监测到高温点800余点次,第一时间发现并报告重大森林草原火灾5起,沿黄河各盟市气象局开展流凌、结冰厚度监测。密切关注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过程,加强部门内外联合会商,对9次寒潮、2次霜冻、5次沙尘暴以及暴雪、暴雨等天气过程做出准确预报。全年发布预警信号736次,决策服务产品4 242期,启动应急响应3次。针对强寒潮和霜冻灾害开展防御知识宣传,并赴现场实施防霜服务。在森林草原火灾扑救中派员参与前线指挥和处置,在抗旱服务中派专家组赴灾区调查灾情指导服务。完成全区暴雨洪涝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在30所中小学建设了防雷示范工程。农牧业与生态气象服务特色明显  调整了农牧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和观测项目,使之更加贴近为农牧业生产服务的需要。全年发布作物播种期、发育期等农业服务产品170余期,发布牧草播种期、打草期等牧业服务产品600余期。联合农牧业、林业等部门开展病虫害防治研究,在松毛虫、草原蝗虫、马铃薯晚疫病等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态监测业务化工作进一步推进,发布生态环境监测年度评估报告等服务产品200余期,为农牧业生产、生态建设与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再立新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开展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为国庆60周年庆典、十一届亚洲艺术节、中俄蒙国际旅游节、“长城6号”反恐演习、国家领导人视察等重大活动提供有利气象保障服务,受到各界高度赞誉。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取得新进展积极参与和推动自治区气候变化应对工作,提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建议,牵头编写《内蒙古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完成近13万字的《应对气候变化知识读本》编写,参加英国政府战略基金资助的“省市级实施气候变化战略能力建设”项目和中英瑞合作气候变化适应项目。推进117个气象台站历史气温资料均一化分析工作。结合全区实际,组织正研级高工完成8篇气候变化对种植业结构、牧业生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等研究报告。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进一步推进向政府提交“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修改建议和风能、太阳能资源详查评估报告。完成风电场选址保障业务系统和太阳能资源评估业务系统建设,启动风电功率预报研究。人影综合业务系统取得新进展。由政府购置的3架增雨飞机已投入使用。全区8架飞机累计作业145架次374小时,253部火箭作业1 389次,发射火箭弹8 844枚,677门高炮防雹作业710次,发射炮弹25 798发,人影作业在抗旱、生态保护与建设、森林草原防扑火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向纵深推进完善和开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等4个业务系统。启动“千乡万村”助农惠农信息工程,实现中国气象频道全区免费收视和中国天气网内蒙古网站上线运行,推进小区广播系统、气象广播直播间建设。为8个机场提供运营及在建服务,并对进一步推进航空气象服务进行研讨。建成针对电网线路的大风、雷电、强降水预报服务系统和铁路沿线降雨实时监测系统,引进空气质量-统计动力预报业务模式,完善交通、水文、电力、森林草原火险气象预报服务系统,新增了卫生气象服务。

    【现代化建设】制定《无人自动气象站业务运行规定(试行)》等5项业务管理制度。完成2010~2014年自治区闪电定位站网、天气雷达网、区域站网、自动土壤湿度监测网建设规划草案。1L波段探空系统、3部水电解制氢系统、22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23个国家级无人自动气象站、24个国家农业气象观测站“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 5个强风自动观测站、11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10个雷电监测站、71座测风塔、新一代风云三号卫星接收处理系统完成建设任务。5个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基准站、94DVB-S接收站、台站实景监控及自动站实时数据视频显示系统完成阶段建设任务。承担10个省市区风自记数字化录入数据中期质量控制工作。区气象局到盟市气象局2兆地面宽带电路实现备份和升级。综合观测业务全年运行平稳,测报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中国气象局考核标准并稳定在较高水平。信息网络各项质量保持稳定,区域站观测资料传输及时率首次超过全国平均值。全球交换报及时率连续3100%

    【科技创新与人才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工作制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设立承担科研项目1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气象行业专项1项,总经费达1 092.33万元。发表科技论文225篇,其中SCI收录1篇,国内核心期刊57篇,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成果1项。组织以“气象与农牧业”为主题的科技活动月,举办学术报告会54场。

    气象人才体系建设落实中国气象局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制定并实施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等制度11项。招录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133名,其中博士4名、硕士58名、大学本科69名,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00%78.65%21.37%。“3+1”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延伸,对新录用的49名硕士、博士进行为期1年的气象专业培训。加强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现有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285人,职称结构进一步改善。举办各类培训班64期,培训人员达1 875人次,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基层工作】制定并实施《内蒙古气象局加强基层气象工作实施方案(2009~2010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人力、财力投入等方面向基层倾斜。针对旗县以下艰苦台站的运行机制,开展轮换制、托管制、派出制等试点。有7个盟市地方性津补贴足额纳入地方预算,4个盟市按50%给予补助并已承诺逐步将足额补助纳入预算,大部分基层台站基本实现同城待遇。基层台站职工住宿、采暖、饮水、交通、用电等工作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部分盟市局建成基础业务培训基地。对110个基层局站的198名业务骨干进行预报服务和装备保障技能培训。

    【社会管理工作】编写完成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防雷产品备案、防雷设计和施工备案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等5个管理办法并已进入立法程序;2个国家行业标准和1个地方标准通过验收;制定全区119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探测环境分类保护方案;与国土资源厅联合印发加强气象观测场周边用地管理的通知;及时对多起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进行执法,取缔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点1个;收集区内企业已建165座测风塔资料,汇交其中92座测风塔资料;部分盟市防雷行政审批“一卡通”取得新进展。

    【气候影响评价】气候概况200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年平均气温偏高1℃~2℃;年总降水量全区大部地区偏少。春、夏、秋季部分地区出现较严重干旱,夏季出现高温、暴雨、雷电、冰雹、病虫害等灾害,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气候与农业初春巴彦淖尔市发生较为严重的潮塌灾害,使播种进度大幅度减缓,春季西部局部地区出现较强沙尘暴天气,东北部地区旱情严重;夏季中西部及东部偏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草原蝗虫、鼠灾害,高温出现早并持续较长;暴雨、洪涝、冰雹灾害较频繁,东部地区冰雹灾害较往年偏重;秋季巴彦淖尔市霜冻出现早、灾害重,中部与东部偏南地区秋旱严重,对农作物后期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及西部部分地区夏秋旱严重,致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歉收,甚至绝收。总体看,本年度农业属偏歉年景。

    气候与畜牧业冬季东北部降雪频繁,中西部、东部偏南地区出现旱象;春末东北部牧区旱情严重,牧草长势、牲畜膘情较差;夏季大部分牧区降水偏少,中西部地区受高温干旱的影响牧草出现黄尖、枯萎现象,部分提前枯黄,牧草减产20%50%,夏季草原虫、鼠害影响范围广危害重;秋季中东部部分牧区降水偏少,牧草后期生长受到影响,提前进入枯黄。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