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卷

  • 赛罕区
  • 【概况】  赛罕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区东南部,大青山南麓,土默特平原东北部。地理坐标:北纬40°36′~40°57′,东经111°40′~112°10′。东部和东南部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凉城县毗邻,西部南部与玉泉区、和林格尔县接壤,北部与新城区为邻。

    1980年,郊区人民政府成立。2000614日,更名为赛罕区人民政府。原郊区的7个乡分别划归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管理,同时将大学西路街道办事处、人民路街道办事处划归赛罕区管理,赛罕区由一个纯农业区转变为城乡结合的新型城区。辖1个自治区级开发区,3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下设101个行政村、87个社区居委会。

    赛罕区总人口430 773人,其中:乡村人口139 125人,男性215 630人,占总人口数的50.06%;女性215 143人,占总人口数的49.94%。赛罕区内有蒙古族66 025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5.33%;有回族、满族、藏族等39个少数民族13 346人,占总人口数3.10%。全区非农业人口306 378人。区域总面积102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20/平方公里(不含流动人口)。

    2016年,赛罕区地区生产总值657亿元,同比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397.6亿元,同比增长1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77亿元,同比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85亿元,同比增长9.4%;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4 056元,同比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6 531元,同比增长7.3%

    【农业】  都市现代农业优化提升。坚持集约化、品牌化、特色化方向,注重示范引领,以设施蔬菜种植和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完善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引进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参与种植,投产率93%以上,蔬菜上市量35.5万吨。发展特色种植,紫苏、冰菜、白玉苦瓜等50多个特色果蔬品种得到推广,打造8个特色蔬菜基地。发展订单生产和蔬菜直销,建立“互联网+”蔬菜产销信息综合平台,在8个小区建立销售直供关系,在13个小区设置便民直营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新建5处农耕文化园,加快推进万鑫农业园、聚义山庄等项目建设,全区农业观光园和农家乐发展到35家,形成蔬菜瓜果种植、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互动发展的产业格局。

    【工业】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推动光伏产业向全产业链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以光伏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实现突破性进展,新型工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总投资44.34亿元的中环单晶硅三期、华夏聚光吉瓦制造中心一期、中环单晶切片扩能等6个项目投产达效。盛航35兆瓦光伏发电、银晟30兆瓦光伏农业大棚观光一体化2个项目具备并网发电条件。投资67.2亿元的中环单晶硅四期、投资6.18亿元的晶环蓝宝石扩产等11个项目加快建设。中环单晶硅四期项目投资22.17亿元。重点项目开工率100%,投产率8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14.5%。强化主导产业招商,注重招大引强,总投资超过65亿元的中电投蒙西能源热电联产、冠禹稀贵金属冶炼、鑫金新能源光伏电站、中晶科技研究院智能制造及新材料、金刚石线锯及切片机等8个项目落户赛罕区。赛罕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39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74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

    【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生活性服务业提质,以物流、电子商务、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态引领发展新趋势,服务首府和自治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总投资4.26亿元的沙良物流园二期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海信、西门子等企业入驻园区。内蒙古新华文化产品物流园、城发金河物流园(东区)等项目加快推进。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企业300家,从业人员4000人,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万人,成为自治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八拜湖公园和石人湾水利风景区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乡村游、自驾游、近郊游加速兴起,全年接待游客520万人次,旅游收入90亿元。

    【城市建设】  围绕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推进征拆工作进程,完善城市功能和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城乡宜居宜业水平。征拆工作完成大黑河综合整治、草原丝绸之路主题文化公园、快速路两侧绿化、机场路综合整治、帅家营村棚户区改造、19条断头路及新续建道路、国道110线赛罕区段等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征拆工作。炼油厂安全卫生防护距离、保全庄整村改造征拆工作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征地11 389亩,完成拆迁251万平方米。完成199个、123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惠及城市居民5.6万人。建成安置房8处,交付11 442套,完成交付总量75%以上。启动呼伦南路等21条主次干道、小街巷街景整治工作。完成城区82条道路绿化新植、补植工作,提升城区的功能和品位。补足农村发展短板,累计投资58.43亿元,完成全区95个行政村和31个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工程,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完成村间道路及村内绿化7761.75亩。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加强,生态绿化根本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乡一体化取得进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投入财政资金6.6亿元,保障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续建城乡教育项目26个,教学环境不断优化。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校长轮岗和教师交流。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23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为30所学校1289名教师发放生活补贴516.9万元,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城乡教育更加均衡。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完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基础设施同步加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全区1459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践行活动,创城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城市文明程度极大提升。

    【法治建设】  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司法体制改革深化,执法规范建设成效明显,民主法治意识增强,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启动投资3.68亿元立体化“平安赛罕”工程,建设农村视频监控点位3867个,村与区、镇(街道)、公安应用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农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平安社区视频监控和城市道路视频监控建设有序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为打造平安首府发挥作用。完善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化解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广大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提升。

    (撰稿人:刘佳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赛罕区
  • 【概况】  赛罕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区东南部,大青山南麓,土默特平原东北部。地理坐标:北纬40°36′~40°57′,东经111°40′~112°10′。东部和东南部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凉城县毗邻,西部南部与玉泉区、和林格尔县接壤,北部与新城区为邻。

    1980年,郊区人民政府成立。2000614日,更名为赛罕区人民政府。原郊区的7个乡分别划归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管理,同时将大学西路街道办事处、人民路街道办事处划归赛罕区管理,赛罕区由一个纯农业区转变为城乡结合的新型城区。辖1个自治区级开发区,3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下设101个行政村、87个社区居委会。

    赛罕区总人口430 773人,其中:乡村人口139 125人,男性215 630人,占总人口数的50.06%;女性215 143人,占总人口数的49.94%。赛罕区内有蒙古族66 025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5.33%;有回族、满族、藏族等39个少数民族13 346人,占总人口数3.10%。全区非农业人口306 378人。区域总面积102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20/平方公里(不含流动人口)。

    2016年,赛罕区地区生产总值657亿元,同比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397.6亿元,同比增长1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77亿元,同比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85亿元,同比增长9.4%;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4 056元,同比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6 531元,同比增长7.3%

    【农业】  都市现代农业优化提升。坚持集约化、品牌化、特色化方向,注重示范引领,以设施蔬菜种植和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完善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引进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参与种植,投产率93%以上,蔬菜上市量35.5万吨。发展特色种植,紫苏、冰菜、白玉苦瓜等50多个特色果蔬品种得到推广,打造8个特色蔬菜基地。发展订单生产和蔬菜直销,建立“互联网+”蔬菜产销信息综合平台,在8个小区建立销售直供关系,在13个小区设置便民直营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新建5处农耕文化园,加快推进万鑫农业园、聚义山庄等项目建设,全区农业观光园和农家乐发展到35家,形成蔬菜瓜果种植、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互动发展的产业格局。

    【工业】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推动光伏产业向全产业链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以光伏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实现突破性进展,新型工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总投资44.34亿元的中环单晶硅三期、华夏聚光吉瓦制造中心一期、中环单晶切片扩能等6个项目投产达效。盛航35兆瓦光伏发电、银晟30兆瓦光伏农业大棚观光一体化2个项目具备并网发电条件。投资67.2亿元的中环单晶硅四期、投资6.18亿元的晶环蓝宝石扩产等11个项目加快建设。中环单晶硅四期项目投资22.17亿元。重点项目开工率100%,投产率8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14.5%。强化主导产业招商,注重招大引强,总投资超过65亿元的中电投蒙西能源热电联产、冠禹稀贵金属冶炼、鑫金新能源光伏电站、中晶科技研究院智能制造及新材料、金刚石线锯及切片机等8个项目落户赛罕区。赛罕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39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74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

    【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生活性服务业提质,以物流、电子商务、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态引领发展新趋势,服务首府和自治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总投资4.26亿元的沙良物流园二期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海信、西门子等企业入驻园区。内蒙古新华文化产品物流园、城发金河物流园(东区)等项目加快推进。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企业300家,从业人员4000人,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万人,成为自治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八拜湖公园和石人湾水利风景区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乡村游、自驾游、近郊游加速兴起,全年接待游客520万人次,旅游收入90亿元。

    【城市建设】  围绕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推进征拆工作进程,完善城市功能和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城乡宜居宜业水平。征拆工作完成大黑河综合整治、草原丝绸之路主题文化公园、快速路两侧绿化、机场路综合整治、帅家营村棚户区改造、19条断头路及新续建道路、国道110线赛罕区段等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征拆工作。炼油厂安全卫生防护距离、保全庄整村改造征拆工作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征地11 389亩,完成拆迁251万平方米。完成199个、123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惠及城市居民5.6万人。建成安置房8处,交付11 442套,完成交付总量75%以上。启动呼伦南路等21条主次干道、小街巷街景整治工作。完成城区82条道路绿化新植、补植工作,提升城区的功能和品位。补足农村发展短板,累计投资58.43亿元,完成全区95个行政村和31个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工程,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完成村间道路及村内绿化7761.75亩。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加强,生态绿化根本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乡一体化取得进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投入财政资金6.6亿元,保障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续建城乡教育项目26个,教学环境不断优化。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校长轮岗和教师交流。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23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为30所学校1289名教师发放生活补贴516.9万元,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城乡教育更加均衡。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完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基础设施同步加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全区1459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践行活动,创城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城市文明程度极大提升。

    【法治建设】  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司法体制改革深化,执法规范建设成效明显,民主法治意识增强,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启动投资3.68亿元立体化“平安赛罕”工程,建设农村视频监控点位3867个,村与区、镇(街道)、公安应用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农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平安社区视频监控和城市道路视频监控建设有序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为打造平安首府发挥作用。完善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化解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广大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提升。

    (撰稿人:刘佳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