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卷

  • 出入境检验检疫
  • 【综述】  2016年,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内蒙古局)共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26.64万批,同比增长16.5%,货值81.7亿美元,同比增长1.2%。检出不合格商品19 457批,同比增长41.8%,货值6亿美元,同比增长62.9%。卫生检疫出入境人员488.3万人次,发现病例2462例。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24种、3639次,同比分别增长71.43%37.68%。检疫交通工具:飞机2562架次,同比减少10.26%;火车50.03万节,同比增加8.86%;汽车153.39万辆次,同比增加31.11%;集装箱5.96万箱,同比减少29.01%;货物25.12万批,同比增加16.43%;行李219.01万件,同比增加37.29%;邮包12.83万件,同比增加12745.25%;尸体/棺柩18具,同比减少52.63%

    【开展质量提升活动】

    质量共治  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质量治理,与地方政府、质监局共同签署质量工作合作协议,承担了自治区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4项任务,进出口商品质量保障体系、疫病疫情联防联控体系、口岸检验检疫综合能力建设等列入政府质量考核,进出口食品安全首次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内蒙古局首次成为地方政府质量安全考核成员单位。

    打造“以点带面”的质量安全示范新格局    助推番茄制品、杂粮杂豆等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建成自治区首家盟市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示范区从3个增加到7个,示范企业从14家增加到60多家,辐射面积由300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7.88万平方公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立足区域化产业转型,指导43家出口食品备案企业完成“三同”平台注册,同时拟建、在建28家内蒙古草原“三同”特色产品销售实体店,位居全国前列。

    【强化贸易措施应对】  积极帮扶区内企业在“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注册。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牛肉出口到以色列、马来西亚,并获得5个国家和地区官方注册;包头东宝生物技术公司的食用明胶顺利出口欧盟,在骨胶行业排行居前;内蒙古塞飞亚有限公司在出口韩国、日本的基础上向马来西亚、哈色克斯坦官方注册出口禽肉产品。2016年内蒙古获国外注册备案企业共计84家,较上年增加了121%。大力扶持民族特色食品企业突破欧盟、日本等有机、生态原产地贸易壁垒,产品合格率从95%提高至100%。首次实现冷冻菠菜对日本出口,推荐评定5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通过完善“一厂一品一案”监管模式,帮扶企业积极应对破解国外技术壁垒,助推通辽等中欧货运班列装运出口饲料。2016年,出口饲料及饲料添加剂47.83万吨,同比增长46.27%,位列全国前列。

    【筑牢国门安全屏障】

    构建国门安全防控体系    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筑牢国境口岸公共卫生防护网,创新构建以“境外防线”“边境防线”“口岸联动防线”“群防群控防线”四道防线为主要内容的国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与林业、公安等部门签署协议,形成防控合力。完善以风险管理为主要手段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着力打造事中事后监管的消费品安全和国门环境安全防控体系。

    夯实国门安全基础  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动态管理,在出入境人员集中口岸推进核与辐射监测网络监管系统和传染病电子监管系统建设,打造口岸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决策系统,卫生检疫传染病发现率大幅提高。2016年,内蒙古口岸出入境人员发现有传染病症状者1123人次,发现率2.34/万,较上年提高54.86%;出入境人员确诊传染病254人次,确诊率为22.62%,较上年提高44.55%。推进动植检口岸规范化建设,完成全国进境口岸非洲猪瘟应急处置演练。

    打造安全口岸  自治区政府首次就邮检事项进行专题研究,顺利入驻呼和浩特邮检中心开检,全年共发现邮检违规检疫物品215件,首次截获44只活体钟角蛙。首次从进口俄罗斯种马中检出1例马梨形虫病;首次从进口蒙古国种马检出9例马病毒性动脉炎,2例马鼻腔肺炎;从进口澳大利亚种羊检出655种疫病阳性,阳性动物的检出率同比提高了158倍,疫病种类检出率同比增加60%。深入开展“绿蕾行动”,完善“人—机—犬”查验模式,全国首次发现重大植物疫情。强化中蒙边境鼠疫疫情监测,检出2例鼠疫血清学阳性病例,受到总局通报表扬。加强对进出口资源性商品、工业品、消费品、危险化学品及包装检验监管,进口工业品不合格检出率为22.02%,检出短重矿产品1152批;目录外商品监督抽查不合格率为29.58%

    【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开展检验检疫制度创新研究,政策研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中蒙俄经济走廊之检验检疫发展战略研究》获得总局政研课题一等奖,部分成果纳入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围绕满洲里、二连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主动申请开展政研课题《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检验检疫制度创新研究》,切实增强促进发展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加快推进检验检疫一体化建设,与广东、江苏等近10个直属局签署合作备忘录。总局授权内蒙古局牵头推进中欧班列沿线检验检疫一体化建设,主动参与东北四省区、沿黄河丝绸之路“9+2”一体化建设,全面构建“一纵一横一片”的区域一体化格局。全年进出境班列达1011列,同比增长53%,班列线路达31条,其中内蒙古地区始发线路达7条,致力将内蒙古打造成中欧班列集散地和便捷通道。

    【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制定服务自治区向北开放支持外贸发展的5个方面19条具体措施和促进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12项措施,支持自治区对外贸易做大做强。推动落实中蒙元首关于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协议,蒙古国熟制牛羊肉实现首次进口,进口动物产品批次和货值同比分别增长67%108%。促进农畜产品“优进优出”,实现供港出口活牛4082头,位列全国第二。围绕内蒙古农牧业大区实际,提出打造全国种畜基地的构想,检疫进口种羊3485只、种马赛马853匹、种猪815头、种禽7万只、奶牛冷冻精液等遗传物质80多万支,创历史新高。支持农业“走出去”企业返运粮食,配合总局完成俄蒙输华油菜籽等8种农产品检疫准入,实现俄输华燕麦、亚麻籽等5种农产品临时试验性进口;2016年年底蒙古国天然饲草正式获得检疫准入,全年实现进口蒙古国天然饲草7.89万吨,有效解决了牧区饲草短缺的困难。

    【推进“大口岸”建设】  加快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支持满洲里综合保税区、中俄和中蒙边民互贸区如期运营,实现深度开放。粮食、整车进口指定口岸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逐步实现了常态化、规模化进口。二连浩特公路口岸通过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验收,策克、满都拉2个口岸获批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建设,珠恩嘎达布其、额布都格等2个口岸饲草进口检疫处理设施通过验收,全区各类进口指定口岸达到9个,形成了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支持自治区新开放口岸建设,主动参与乌力吉口岸前期规划和建设,启动筹备工作。完善口岸设施建设,鄂尔多斯机场通过自治区级验收,积极推荐申报包头、锡林浩特机场临时开放,二连浩特、阿尔山机场保持临时开放。支持新业态发展,助推跨境电商、会展业等发展,保障了中蒙博览会、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等圆满举办。

    【深化业务改革】

    简政放权   以“扁平化管理”为导向,简化优化服务流程,实施口岸卫生许可“三证合一”,下放口岸卫生许可审批权、进口非食用动物产品行政审批受理权、“小批量”进口汽车行政审批受理和初审权。还争取总局下放了蒙古国进口食品企业的官方注册。建成“一站式”办事大厅,无纸化报检率达到80%以上,全区系统23个窗口全部通过标准化建设验收。

    模式改革   以“流程再造”为牵引,深化“三互”“单一窗口”改革。全面推行关检“场地共用、设备共享、查验协同、依法处置”和“一机一台双屏”旅客查验新模式,通关时间缩短40%以上。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检铁”协作,与呼铁局、哈铁局等铁路部门签署“三互”合作协议,开辟了信息共享、工作互助的新路径。探索建立“区域管理分线、产品管理分类、风险管理分级”的差别化管理模式,完善前伸后延的进出口闭环监管模式,推动二线与一线监管模式相衔接。在进口木材、汽车和出口食品中开展采信第三方检测结果试点工作。风险预警能力和预警机制建设不断完善,风险信息采集、研判、处置等能力不断加强,报送进口不合格风险信息5290条。围绕口岸过货通关、物流贸易和落地加工三大功能,对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探索实施验证放行、预检放行、检验放行、信用放行等多种快速验放模式。

    “智检内蒙古”建设   全面保障e-CIQ主干系统顺利上线运行,启动“智检内蒙古”建设,获得自治区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提出“智检内蒙古”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一二三九”信息化工程:重点打造一个中心,即内蒙古检验检疫大数据中心;优化二个体系,即基础运维保障体系和应用支撑体系;建设三大平台,即电子业务服务平台、电子政务管理平台、信息安全监管平台;完善九大核心业务系统)。自主开发出入境车辆智能监管平台,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对斯拉夫文车牌号码的自动识别,实现诚信车辆不停车通检,被列为全区口岸可复制推广经验。完善木材检尺和中欧班列等业务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自动归集、运算、传送。

    【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研究制定《内蒙古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规范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业务管理和机关内部管理,研究制定50余项内部管理制度。落实“一卡通及考勤管理系统”项目,完成局机关、保健中心和机关服务中心考勤管理系统的硬件设备安装、软硬件联调及试运行测试验证、正式上线运行工作,并将该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请销假、出差审批等功能对接。科学统筹分支机构布局,呼和浩特局获得中编办批准。调整优化内设机构,撤销机电检验处、化矿检验处、轻纺检验处,设立检验监管处、质量安全处、信息化处,规范分支机构科室设置。根据总局统一部署,撤销了包头局国际集装箱转运站办事处。加快法治质检体系建设步伐,正式发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重新制定7个执法类制度,完成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有效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梳理出14项随机抽查事项。

    【科研制标管理】  组织全系统开展20132015年度科技兴检奖申报、整理工作,并完成了37个申报项目、66篇(部)论文(论著)以及11个先进集体、20名先进个人的初评工作;依据细化的权重指标、技术指标、综合制标等相关因素以及新拟定的评奖程序对通过初评的申评项目进行了两轮复评审,共评审出“科技兴检”获奖项目26项、优秀论文61篇、先进集体4个、优秀科研工作者10名。组织申报4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获得批准2项,同时组织申报了11SN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获得批准3项;参与制定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工作“十三五”规划,以及新疆局、广东局“一带一路”重点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建设工作;作为组长单位完成自治区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第二年度对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的工作考核。

    【实验室资源整合】  筹建稀土矿产品、人畜共患病、肉类及其制品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以及葡萄酒检测区域性中心实验室,逐步形成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龙头、区域中心实验室为骨干、常规实验室为支撑,优势互补、整体发展的新格局和新网络。以乌海市为试点,探索“检政”合作,与地方政府共建、整合检验检测资源,搭建了自治区西部区域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所属事业单位业务拓展】 内蒙古局技术中心2016年首次向CNAS申请了62个检测参数的扩项评审并顺利通过,特别是蜂蜜占的比例最大,共扩增49个检测参数,现蜂产品检测参数为208个。扩项评审后,技术中心的检测能力范围达到20大类, 54个产品,2299个检测参数,为行政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内蒙古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顺利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监督审核,实验室顺利通过ISO/IEC17025的复评审;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活动,完成60多个项目全部盲样检测,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项传染病能力验证活动,检测结果均为优秀。全年中心实验室、门诊部共引进、安装10余台新进大型仪器,目前已完成安装调试,增开肿瘤标记物类、激素类、心脑血管、中医类等项目。引入康康在线平台实现体检平台化预约,牵头完成中心微信公众号改版运行,并实现微信查报告功能。

    【文明创建活动】  完成总局全系统征集精神文明建设典型经验和创新案例工作,内蒙古局创新案例成功入选。完成20152016年度质检系统全国青年文明号候选集体的推报工作,向总局推报额济纳局为全国青年文明号(特别推荐集体)。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文明风尚传播、母亲节、父亲节感恩活动、与社区组织羽毛球赛、义务献血、博爱一日捐、“为青春添一抹新绿”为主题的植物微景观DIY等活动。制作文明单位创建PPT及宣传纪录片,以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文明单位标兵”行列。全区系统已有全国文明单位2个,自治区文明单位4个。

    【干部队伍建设】  研究制定《关于从严管理干部工作的意见》,明确选人用人导向。启动干部双向挂职,交流调整48名处级干部,其中8名处级领导干部转任非领导职务,“三超两乱”整治提前完成。按照《内蒙古检验检疫局公务员年度考核暂行办法》,完成2015年年度考核工作,确定“优秀”等次154人,其中20人记三等功,134人获嘉奖。协助总局完成8名厅局级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完成我局1名厅局级干部的试用期满考核、二连浩特局局长、通辽局局长、乌兰察布局局长离任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局机关、分支局20名主要负责人的任职备案工作。完成局机关8名处以下干部职务晋升工作和所属办事处5名科级干部提拔任用工作。开展了分支机构科室调整后科级干部的备案工作,对系统提任、交流的35名科级干部进行了任职审核及备案。2016年共招录34名公务员,100%充实到口岸、基层一线。做好2017年招录公务员编制计划报批和25个计划录用职位的报名审核工作。积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开展13期检验检疫大讲堂,推动26名处级干部和业务骨干走上讲台;与内蒙古行政学院联合开办了科级以上干部培训班;选派干部赴广东、江苏参加培训班,一年来各类培训和送出去培训达到1万人次以上,干部培训和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撰稿人:任乐)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出入境检验检疫
  • 【综述】  2016年,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内蒙古局)共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26.64万批,同比增长16.5%,货值81.7亿美元,同比增长1.2%。检出不合格商品19 457批,同比增长41.8%,货值6亿美元,同比增长62.9%。卫生检疫出入境人员488.3万人次,发现病例2462例。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24种、3639次,同比分别增长71.43%37.68%。检疫交通工具:飞机2562架次,同比减少10.26%;火车50.03万节,同比增加8.86%;汽车153.39万辆次,同比增加31.11%;集装箱5.96万箱,同比减少29.01%;货物25.12万批,同比增加16.43%;行李219.01万件,同比增加37.29%;邮包12.83万件,同比增加12745.25%;尸体/棺柩18具,同比减少52.63%

    【开展质量提升活动】

    质量共治  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质量治理,与地方政府、质监局共同签署质量工作合作协议,承担了自治区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4项任务,进出口商品质量保障体系、疫病疫情联防联控体系、口岸检验检疫综合能力建设等列入政府质量考核,进出口食品安全首次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内蒙古局首次成为地方政府质量安全考核成员单位。

    打造“以点带面”的质量安全示范新格局    助推番茄制品、杂粮杂豆等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建成自治区首家盟市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示范区从3个增加到7个,示范企业从14家增加到60多家,辐射面积由300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7.88万平方公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立足区域化产业转型,指导43家出口食品备案企业完成“三同”平台注册,同时拟建、在建28家内蒙古草原“三同”特色产品销售实体店,位居全国前列。

    【强化贸易措施应对】  积极帮扶区内企业在“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注册。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牛肉出口到以色列、马来西亚,并获得5个国家和地区官方注册;包头东宝生物技术公司的食用明胶顺利出口欧盟,在骨胶行业排行居前;内蒙古塞飞亚有限公司在出口韩国、日本的基础上向马来西亚、哈色克斯坦官方注册出口禽肉产品。2016年内蒙古获国外注册备案企业共计84家,较上年增加了121%。大力扶持民族特色食品企业突破欧盟、日本等有机、生态原产地贸易壁垒,产品合格率从95%提高至100%。首次实现冷冻菠菜对日本出口,推荐评定5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通过完善“一厂一品一案”监管模式,帮扶企业积极应对破解国外技术壁垒,助推通辽等中欧货运班列装运出口饲料。2016年,出口饲料及饲料添加剂47.83万吨,同比增长46.27%,位列全国前列。

    【筑牢国门安全屏障】

    构建国门安全防控体系    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筑牢国境口岸公共卫生防护网,创新构建以“境外防线”“边境防线”“口岸联动防线”“群防群控防线”四道防线为主要内容的国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与林业、公安等部门签署协议,形成防控合力。完善以风险管理为主要手段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着力打造事中事后监管的消费品安全和国门环境安全防控体系。

    夯实国门安全基础  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动态管理,在出入境人员集中口岸推进核与辐射监测网络监管系统和传染病电子监管系统建设,打造口岸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决策系统,卫生检疫传染病发现率大幅提高。2016年,内蒙古口岸出入境人员发现有传染病症状者1123人次,发现率2.34/万,较上年提高54.86%;出入境人员确诊传染病254人次,确诊率为22.62%,较上年提高44.55%。推进动植检口岸规范化建设,完成全国进境口岸非洲猪瘟应急处置演练。

    打造安全口岸  自治区政府首次就邮检事项进行专题研究,顺利入驻呼和浩特邮检中心开检,全年共发现邮检违规检疫物品215件,首次截获44只活体钟角蛙。首次从进口俄罗斯种马中检出1例马梨形虫病;首次从进口蒙古国种马检出9例马病毒性动脉炎,2例马鼻腔肺炎;从进口澳大利亚种羊检出655种疫病阳性,阳性动物的检出率同比提高了158倍,疫病种类检出率同比增加60%。深入开展“绿蕾行动”,完善“人—机—犬”查验模式,全国首次发现重大植物疫情。强化中蒙边境鼠疫疫情监测,检出2例鼠疫血清学阳性病例,受到总局通报表扬。加强对进出口资源性商品、工业品、消费品、危险化学品及包装检验监管,进口工业品不合格检出率为22.02%,检出短重矿产品1152批;目录外商品监督抽查不合格率为29.58%

    【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开展检验检疫制度创新研究,政策研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中蒙俄经济走廊之检验检疫发展战略研究》获得总局政研课题一等奖,部分成果纳入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围绕满洲里、二连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主动申请开展政研课题《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检验检疫制度创新研究》,切实增强促进发展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加快推进检验检疫一体化建设,与广东、江苏等近10个直属局签署合作备忘录。总局授权内蒙古局牵头推进中欧班列沿线检验检疫一体化建设,主动参与东北四省区、沿黄河丝绸之路“9+2”一体化建设,全面构建“一纵一横一片”的区域一体化格局。全年进出境班列达1011列,同比增长53%,班列线路达31条,其中内蒙古地区始发线路达7条,致力将内蒙古打造成中欧班列集散地和便捷通道。

    【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制定服务自治区向北开放支持外贸发展的5个方面19条具体措施和促进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12项措施,支持自治区对外贸易做大做强。推动落实中蒙元首关于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协议,蒙古国熟制牛羊肉实现首次进口,进口动物产品批次和货值同比分别增长67%108%。促进农畜产品“优进优出”,实现供港出口活牛4082头,位列全国第二。围绕内蒙古农牧业大区实际,提出打造全国种畜基地的构想,检疫进口种羊3485只、种马赛马853匹、种猪815头、种禽7万只、奶牛冷冻精液等遗传物质80多万支,创历史新高。支持农业“走出去”企业返运粮食,配合总局完成俄蒙输华油菜籽等8种农产品检疫准入,实现俄输华燕麦、亚麻籽等5种农产品临时试验性进口;2016年年底蒙古国天然饲草正式获得检疫准入,全年实现进口蒙古国天然饲草7.89万吨,有效解决了牧区饲草短缺的困难。

    【推进“大口岸”建设】  加快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支持满洲里综合保税区、中俄和中蒙边民互贸区如期运营,实现深度开放。粮食、整车进口指定口岸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逐步实现了常态化、规模化进口。二连浩特公路口岸通过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验收,策克、满都拉2个口岸获批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建设,珠恩嘎达布其、额布都格等2个口岸饲草进口检疫处理设施通过验收,全区各类进口指定口岸达到9个,形成了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支持自治区新开放口岸建设,主动参与乌力吉口岸前期规划和建设,启动筹备工作。完善口岸设施建设,鄂尔多斯机场通过自治区级验收,积极推荐申报包头、锡林浩特机场临时开放,二连浩特、阿尔山机场保持临时开放。支持新业态发展,助推跨境电商、会展业等发展,保障了中蒙博览会、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等圆满举办。

    【深化业务改革】

    简政放权   以“扁平化管理”为导向,简化优化服务流程,实施口岸卫生许可“三证合一”,下放口岸卫生许可审批权、进口非食用动物产品行政审批受理权、“小批量”进口汽车行政审批受理和初审权。还争取总局下放了蒙古国进口食品企业的官方注册。建成“一站式”办事大厅,无纸化报检率达到80%以上,全区系统23个窗口全部通过标准化建设验收。

    模式改革   以“流程再造”为牵引,深化“三互”“单一窗口”改革。全面推行关检“场地共用、设备共享、查验协同、依法处置”和“一机一台双屏”旅客查验新模式,通关时间缩短40%以上。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检铁”协作,与呼铁局、哈铁局等铁路部门签署“三互”合作协议,开辟了信息共享、工作互助的新路径。探索建立“区域管理分线、产品管理分类、风险管理分级”的差别化管理模式,完善前伸后延的进出口闭环监管模式,推动二线与一线监管模式相衔接。在进口木材、汽车和出口食品中开展采信第三方检测结果试点工作。风险预警能力和预警机制建设不断完善,风险信息采集、研判、处置等能力不断加强,报送进口不合格风险信息5290条。围绕口岸过货通关、物流贸易和落地加工三大功能,对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探索实施验证放行、预检放行、检验放行、信用放行等多种快速验放模式。

    “智检内蒙古”建设   全面保障e-CIQ主干系统顺利上线运行,启动“智检内蒙古”建设,获得自治区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提出“智检内蒙古”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一二三九”信息化工程:重点打造一个中心,即内蒙古检验检疫大数据中心;优化二个体系,即基础运维保障体系和应用支撑体系;建设三大平台,即电子业务服务平台、电子政务管理平台、信息安全监管平台;完善九大核心业务系统)。自主开发出入境车辆智能监管平台,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对斯拉夫文车牌号码的自动识别,实现诚信车辆不停车通检,被列为全区口岸可复制推广经验。完善木材检尺和中欧班列等业务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自动归集、运算、传送。

    【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研究制定《内蒙古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规范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业务管理和机关内部管理,研究制定50余项内部管理制度。落实“一卡通及考勤管理系统”项目,完成局机关、保健中心和机关服务中心考勤管理系统的硬件设备安装、软硬件联调及试运行测试验证、正式上线运行工作,并将该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请销假、出差审批等功能对接。科学统筹分支机构布局,呼和浩特局获得中编办批准。调整优化内设机构,撤销机电检验处、化矿检验处、轻纺检验处,设立检验监管处、质量安全处、信息化处,规范分支机构科室设置。根据总局统一部署,撤销了包头局国际集装箱转运站办事处。加快法治质检体系建设步伐,正式发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重新制定7个执法类制度,完成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有效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梳理出14项随机抽查事项。

    【科研制标管理】  组织全系统开展20132015年度科技兴检奖申报、整理工作,并完成了37个申报项目、66篇(部)论文(论著)以及11个先进集体、20名先进个人的初评工作;依据细化的权重指标、技术指标、综合制标等相关因素以及新拟定的评奖程序对通过初评的申评项目进行了两轮复评审,共评审出“科技兴检”获奖项目26项、优秀论文61篇、先进集体4个、优秀科研工作者10名。组织申报4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获得批准2项,同时组织申报了11SN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获得批准3项;参与制定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工作“十三五”规划,以及新疆局、广东局“一带一路”重点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建设工作;作为组长单位完成自治区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第二年度对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的工作考核。

    【实验室资源整合】  筹建稀土矿产品、人畜共患病、肉类及其制品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以及葡萄酒检测区域性中心实验室,逐步形成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龙头、区域中心实验室为骨干、常规实验室为支撑,优势互补、整体发展的新格局和新网络。以乌海市为试点,探索“检政”合作,与地方政府共建、整合检验检测资源,搭建了自治区西部区域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所属事业单位业务拓展】 内蒙古局技术中心2016年首次向CNAS申请了62个检测参数的扩项评审并顺利通过,特别是蜂蜜占的比例最大,共扩增49个检测参数,现蜂产品检测参数为208个。扩项评审后,技术中心的检测能力范围达到20大类, 54个产品,2299个检测参数,为行政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内蒙古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顺利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监督审核,实验室顺利通过ISO/IEC17025的复评审;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活动,完成60多个项目全部盲样检测,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项传染病能力验证活动,检测结果均为优秀。全年中心实验室、门诊部共引进、安装10余台新进大型仪器,目前已完成安装调试,增开肿瘤标记物类、激素类、心脑血管、中医类等项目。引入康康在线平台实现体检平台化预约,牵头完成中心微信公众号改版运行,并实现微信查报告功能。

    【文明创建活动】  完成总局全系统征集精神文明建设典型经验和创新案例工作,内蒙古局创新案例成功入选。完成20152016年度质检系统全国青年文明号候选集体的推报工作,向总局推报额济纳局为全国青年文明号(特别推荐集体)。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文明风尚传播、母亲节、父亲节感恩活动、与社区组织羽毛球赛、义务献血、博爱一日捐、“为青春添一抹新绿”为主题的植物微景观DIY等活动。制作文明单位创建PPT及宣传纪录片,以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文明单位标兵”行列。全区系统已有全国文明单位2个,自治区文明单位4个。

    【干部队伍建设】  研究制定《关于从严管理干部工作的意见》,明确选人用人导向。启动干部双向挂职,交流调整48名处级干部,其中8名处级领导干部转任非领导职务,“三超两乱”整治提前完成。按照《内蒙古检验检疫局公务员年度考核暂行办法》,完成2015年年度考核工作,确定“优秀”等次154人,其中20人记三等功,134人获嘉奖。协助总局完成8名厅局级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完成我局1名厅局级干部的试用期满考核、二连浩特局局长、通辽局局长、乌兰察布局局长离任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局机关、分支局20名主要负责人的任职备案工作。完成局机关8名处以下干部职务晋升工作和所属办事处5名科级干部提拔任用工作。开展了分支机构科室调整后科级干部的备案工作,对系统提任、交流的35名科级干部进行了任职审核及备案。2016年共招录34名公务员,100%充实到口岸、基层一线。做好2017年招录公务员编制计划报批和25个计划录用职位的报名审核工作。积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开展13期检验检疫大讲堂,推动26名处级干部和业务骨干走上讲台;与内蒙古行政学院联合开办了科级以上干部培训班;选派干部赴广东、江苏参加培训班,一年来各类培训和送出去培训达到1万人次以上,干部培训和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撰稿人:任乐)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