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卷

  • 东胜区
  • 【概况】  东胜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雄踞于九曲黄河“几”字弯之中,是鄂尔多斯中心城区的主城区,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也是全市建成区面积最大、功能配套相对完善、经济活跃度相对较高的城市核心区之一。东胜1983年撤县设市,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随鄂尔多斯市成立撤市改区,辖3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3个开发区,总面积21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城市化率95%。总人口56万人,有蒙古、满、回等24个少数民族。地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市辖区百强第16位,先后获得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十佳区(县)、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东胜区境内煤炭储量约192.94亿吨,煤层厚,埋藏浅,宜于斜井或平洞开采。高岭土储量795.7千吨,砖瓦用黏土储量106.456万立方米,硫铁矿储量15 38.95万吨,石英砂储量20.008万吨。东胜区森林总面积78 406公顷,其中乔木林地18 026公顷,灌木林地60 380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31.7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6.06%

    【农牧业】  2016年,东胜区共有88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15家、市级39家、区级33家,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86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32亿元。组织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龙头企业参加了第四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博览会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获中国驰名商标、已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名录,内蒙古大力神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风干牛肉(原味200克)被认定为2016(第四届)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鼓励各龙头企业进行自主品牌建设,东胜区农畜产品获得国家级驰名商标5件,自治区著名商标11件,市级知名商标13件,内蒙古名牌产品1件(溢胜),为东胜区提升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度、推动产业发展和贸易流通起到积极作用。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草原项目,总投资72万元,建设暖棚0.21万平方米、贮草棚0.1万平方米、青贮窖0.15万立方米;组织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优质高产苜蓿示范建设项目,完成种植1500亩高产苜蓿,完成总投资90万亩。

    【林业】  2016年,东胜区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4838万元。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新一轮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全民义务植树等林业建设项目,完成新造林面积4.6万亩。在落实和完善林地常规管护措施的基础上,探索森林、林木和林地管护的新举措和新路子,兑现天保管护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共计2550.65万元,受益农民19 409户。完成20162017年度森林保险投保面积118.77万亩,总保费为167.36万元,投保率100%。推进“智慧林业”建设步伐,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加大森林草原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林业管护和执法队伍培训力度,全面维护生态体系安全稳定,牢固筑立亮丽风景线东胜防线。20162月,东胜区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县、市、区、旗)称号。

    【工业】  东胜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64.99亿元,同比增长6.7%,共实现税金总额37.31亿元;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包联、定期调度工作机制,100个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投资323亿元;投资结构优化,服务业完成投资237.3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6.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1.2亿元,占投资总额51.7%,其中非煤产业完成投资161.33亿元,占工业投资总额66.7%;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13亿元,占投资总额1.4%。其中,装备制造基地成立服务企业办公室,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全面推行“535”工作法,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推动以奇瑞汽车、源盛光电(京东方)、新兴重工、久和能源、久科康瑞等项目为龙头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5大主导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园区工业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48.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54.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63亿元。依托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承办全国煤炭交易会,煤炭电子交易量9700万吨、交易额突破170亿元,煤炭交易区域性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城镇建设】  紧扣供给侧改革加快房地产去库存,围绕棚户区改造和吸引农民转移进城两大路径,采取“房票、地票、产权共有、租售并举”等创新举措,联动推进房地产在建项目建设、房屋产权手续办理、民间借贷和金融风险化解工作。2016年,投资50亿元,完成棚改房屋征收11 983户、169万平方米。通过“拆”“移”“换”“改”“建”等政策组合拳,消化住宅10 297套、169万平方米,消化非住宅73万平方米。推动完成20个在建房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245.72万平方米,建成朗园街、佳苑路、公园路等7条市政道路,完成煜春园、富盛苑C2个老旧小区水患整治,完成家和天下、金运新城等4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深基坑整治。集中供热面积4088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97%,取缔5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4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并实现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率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3%以上,城市日供水能力9万吨,免费wifi实现全城覆盖。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环境明显改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平方米,路网、绿网“双网一体”生态格局改善。

    【交通】  2016年,东胜区实施的交通项目共7项,其中公路项目有G210线添漫梁北至越家壕(查干)段改线工程、G65包茂高速包头至东胜段改扩建工程、S27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高速公路、潮脑梁至冯家渠公路、S211线牛场壕至泊江海子段拓宽改造工程共5项,开工总里程约181公里,完成投资21亿元;铁路项目有呼准鄂铁路、呼准鄂铁路东胜东站站前广场及连接线工程共2项,开工里程约22公里,完成投资4.3亿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农村街巷硬化390.9公里,完成投资2.06亿元。

    【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建成核心商圈近60万平方米,商圈硬件设施完善,市场潜力巨大。培育集同城配送、便民直销、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商贸物流产业,从事电商突破3000户,电商销售实现10亿元(不包括大宗交易),创新创业热潮充分激发。启动面积为6.8万平方米的鄂尔多斯市绒纺城,包括内蒙古羊绒交易中心和绒纺制品交易中心(含电商),为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原绒及绒纺制品交易提供平台。绒纺城以鄂尔多斯富集的羊绒原料和众多羊绒加工企业为依托,把散居在东胜区及周边地区的羊绒交易集中到市场内,进行羊绒分梳及绒毛、皮张等农副产品交易,无毛绒、绒纺制品销售等,实现羊绒产品交易规模化和规范化,为周边农牧民从事养殖业带来收益。有150多家中小微企业集群入驻绒纺城。2016年共接待游客249.6万人次,同比增长27.6%;实现旅游收入83.48亿元,同比增长15.7%。综合东胜区游客满意度调查数据,游客总体满意度均值为8.6,满意度占比为91.7%。野生动物园转制成功(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926日引入“国宝”大熊猫,全年接待游客量124.9万人次。12月,东胜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成为内蒙古首个获此称号的旗区。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开展,夯实现了代服务业标准化全面实施及转型升级的根基,推动了体验式旅游先行区和鄂尔多斯旅游服务中心城区的建设,以旅游标准化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品质旅游助力品质东胜建设。

    【金融  保险】  东胜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42家,其中银行23家,存款余额1450.12亿元,同比增加9.22%;保险公司33家,其中财险保险费收入7.49亿元,寿险保险费收入18.77亿元;小额贷款公司49家,贷款余额88.79亿元;融资性担保公司8家,担保余额12.53亿元;证券公司5家,开户总数7373个,累计交易金额611.74亿元;期货公司2家,累计开户数210户,累计交易金额1113.8亿元;股权投资管理公司19家,股权投资基金3家。

    【科技】  东胜区科技局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科技厅、科协授予2016年内蒙古科技活动周暨全区第21届科普活动宣传周集体称号;东胜区地震局获2016年鄂尔多斯市防震减灾工作年度考核一等奖。争取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6项,争取上级专项资金885万元,储备各类科技项目41项。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试点1个,自治区级众创空间试点3个,市级众创空间试点2个。3家企业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获批自治区院士工作站1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2家农牧业企业获批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特色产业化基地。东胜区科技局牵头促成东胜区人民政府、安徽理工大学、鄂尔多斯市益山煤炭应用化学研究所于7月初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成立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工作。共引进高层次人才88人,其中副研究员1人,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82人;2名院士被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授予“天骄英才”称号,2人被授予“草原英才”称号,4人被授予“鄂尔多斯英才”称号。东胜区实验中学被评为自治区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东胜区第六中学被评为市级防震科普示范学校。曙光社区、兴农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成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知识产权贯标认证成功的企业1家,6家企业获得鄂尔多斯市专利成果转化奖。

    【教育】  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73所,合格民办学校、幼儿园共52所,教职工7903人,在校(园)学生和幼儿78 788人。全面推进学区制改革,“组团发展、联盟推进,421布局、幼小初衔接”的完整学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具雏形,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实行“有房无户籍幼儿”入园同城待遇,向优质民办幼儿园购买学位3198个,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学前三年入园率提高至92.10%,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创新办学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创办鄂尔多斯衡水实验中学,实施管、办、评分离机制改革,“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格局基本形成。教育成绩不断提升,中、高考多项指标取得新突破。

    【文化】  图书馆、文化馆均建成国家县级一级馆,分别被评为自治区“十佳图书馆”和“十佳文化馆”,青铜文化广场被评为“自治区十佳文化广场”。图书馆全面启动运营后,共设置28个功能区域,读者座席944个,拥有藏书110万册,年接待读者58余万人次,在镇、街道、学校、军营、企事业单位建成二级分馆18个,村、社区建成三级分馆18个,并与市图书馆、伊金霍洛旗图书馆实现三地图书通借通还。文化馆元宵节期间,举办璀璨2016·东胜迎春灯会等32项特色文化活动,公益惠民演出160场次;市民文化节期间,举办“大美鄂尔多斯”风光摄影展等68项特色文化活动,公益惠民演出200场次。各镇、街道办事处共有健身舞队等各类社区业余文艺队90多支,近2000人,常年活跃在各个活动阵地。全年累计放映公益电影1463场次。东胜区微电影创作基地拍摄的《图书馆文化快闪》微视频微信阅读量突破7万次,腾讯视频点击量突破9万次。歌剧院组织开展“2016公益文化惠民演出季”系列活动,累计举办各类公益演出85场次、商业演出258场次,新创音乐、舞蹈、曲艺类作品30件,与陕西文投集团合排中国首部红色文化主题秀《红秀·延安》,成功在延安东方红大剧院商演210场次,创收120余万元;大型原创民族舞剧《不落的太阳》先后赴上海、嘉兴、张家港、徐州、西安及自治区各盟市开展巡回演出50余场次。全年获得市级以上奖项49项,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体育】  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围绕“四季那达慕、时尚那达慕”系列活动,组织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体育运动和社区体育比赛。组织承办第三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天骄圣地·鄂尔多斯”全国自行车比赛,呼包榆及周边城市万家惠欢乐水世界竞技闯关邀请赛;组织开展全区职工足球、社区足球、校园足球三级联赛、第五届市民运动会及健身操舞大赛、光猪跑,彩色跑,荧光跑,徒步、骑行、毽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门球、少儿轮滑、职工篮球、三人篮球赛,钓鱼大赛等系列活动。共有单项协会17个,晨、晚练站(点)82个,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1469人。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努力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区、镇和街道、社区和行政村三级全民健身服务网络体系。共有体育设施场地854个,其中304个室内场地,550个室外场地,体育场地面积96.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4平方米。

    【卫生】  2016年,全区新农合参合65 306人,参合率98%,人均筹资标准766元,共为16 101人次报销补偿4772.1万元;推进商业保险制度,为249人次补偿大病商业保险金197.18万元,为153人次补偿无责意外伤害保险金146.18万元。按照机构整合要求,完成卫生局与人口计生局机构整合,组建卫计局;完成妇幼保健所与人口婚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机构整合,组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推进镇、街道卫生计生服务机构联合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新建和改扩建村卫生室10个,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基本实现一体化管理;新增卫生服务站点20个、“健康小屋”4个。其中试点打造的富兴一体化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投用,与区人民医院建立一体化医技服务平台和居民健康平台,通过“互联网+医疗”模式试点开展家庭医生网络签约服务和“健康小屋”居民自助体检服务,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补、签约服务和上下转诊等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区域信息化平台开始试运行,4个镇卫生院和3个村卫生室实现医学远程诊疗,10个村卫生室实现内外网覆盖和新农合即时结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区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验收;严格落实公立医院院长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自主权,制定公立医院院长考核方案,实现医院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开展按病种、按人头付费,实行“先看病、后付费”制度,住院就诊患者覆盖率40%以上;出台分级诊疗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疾病分类标准、就诊范围和诊疗目录;实施区内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和影像结果纸件互认,开展5家市区公立医院微信预约挂号服务;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2.5万人,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均为30%以上,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 

    截至9月底,全区总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125 206人,其中流入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68 380人;本期出生6370人,人口出生率为11.2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09,符合政策生育率95.71%。深入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取消二孩生育审批,实行网上登记,制定实施妇女儿童、医疗卫生等发展规划,做好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的优质均衡配置。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标准和覆盖面稳居自治区前列。城镇居民、生态移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待遇按不同缴费档次,以2016年达到60周岁、正常缴费15年的农牧民计算,养老金可领取的待遇为最低每人每月294元,最高每人每月613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每人每月819.2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平均水平每人每月2650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封顶线38万元,平均报销比例90%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封顶线20万元,平均报销比例为80%。实施商业医疗保险补充制度,与中国人保财险合作,开展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有效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将新生儿因病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在全区住院治疗的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切实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04元和420元,将低保对象普通疾病的救助比例由过去的65%提高至70%。全年共救助1209人次,发放救助金327.6万元。将百岁老人高龄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600元,2016年共发放老年人生活补贴1860.72万元。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开展社会组织相关培训、交流等活动共34期。社会就业持续稳定,全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4 774个,新增城镇就业759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259人;组织开展创业培训26期,受益1139人;组织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受益4031人。

    【人民生活】  东胜区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1 911元,较上年增长8%。启动实施住宅小区“三年攻坚行动”整治项目。配合街道办事处改造小区150个,其中供热管网改造的小区134个。46个小区新组建业主委员会,26个小区进驻物业管理公司。

    (撰稿人:田纯畅)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东胜区
  • 【概况】  东胜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雄踞于九曲黄河“几”字弯之中,是鄂尔多斯中心城区的主城区,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也是全市建成区面积最大、功能配套相对完善、经济活跃度相对较高的城市核心区之一。东胜1983年撤县设市,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随鄂尔多斯市成立撤市改区,辖3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3个开发区,总面积21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城市化率95%。总人口56万人,有蒙古、满、回等24个少数民族。地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市辖区百强第16位,先后获得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十佳区(县)、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东胜区境内煤炭储量约192.94亿吨,煤层厚,埋藏浅,宜于斜井或平洞开采。高岭土储量795.7千吨,砖瓦用黏土储量106.456万立方米,硫铁矿储量15 38.95万吨,石英砂储量20.008万吨。东胜区森林总面积78 406公顷,其中乔木林地18 026公顷,灌木林地60 380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31.7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6.06%

    【农牧业】  2016年,东胜区共有88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15家、市级39家、区级33家,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86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32亿元。组织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龙头企业参加了第四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博览会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获中国驰名商标、已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名录,内蒙古大力神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风干牛肉(原味200克)被认定为2016(第四届)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鼓励各龙头企业进行自主品牌建设,东胜区农畜产品获得国家级驰名商标5件,自治区著名商标11件,市级知名商标13件,内蒙古名牌产品1件(溢胜),为东胜区提升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度、推动产业发展和贸易流通起到积极作用。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草原项目,总投资72万元,建设暖棚0.21万平方米、贮草棚0.1万平方米、青贮窖0.15万立方米;组织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优质高产苜蓿示范建设项目,完成种植1500亩高产苜蓿,完成总投资90万亩。

    【林业】  2016年,东胜区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4838万元。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新一轮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全民义务植树等林业建设项目,完成新造林面积4.6万亩。在落实和完善林地常规管护措施的基础上,探索森林、林木和林地管护的新举措和新路子,兑现天保管护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共计2550.65万元,受益农民19 409户。完成20162017年度森林保险投保面积118.77万亩,总保费为167.36万元,投保率100%。推进“智慧林业”建设步伐,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加大森林草原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林业管护和执法队伍培训力度,全面维护生态体系安全稳定,牢固筑立亮丽风景线东胜防线。20162月,东胜区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县、市、区、旗)称号。

    【工业】  东胜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64.99亿元,同比增长6.7%,共实现税金总额37.31亿元;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包联、定期调度工作机制,100个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投资323亿元;投资结构优化,服务业完成投资237.3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6.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1.2亿元,占投资总额51.7%,其中非煤产业完成投资161.33亿元,占工业投资总额66.7%;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13亿元,占投资总额1.4%。其中,装备制造基地成立服务企业办公室,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全面推行“535”工作法,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推动以奇瑞汽车、源盛光电(京东方)、新兴重工、久和能源、久科康瑞等项目为龙头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5大主导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园区工业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48.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54.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63亿元。依托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承办全国煤炭交易会,煤炭电子交易量9700万吨、交易额突破170亿元,煤炭交易区域性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城镇建设】  紧扣供给侧改革加快房地产去库存,围绕棚户区改造和吸引农民转移进城两大路径,采取“房票、地票、产权共有、租售并举”等创新举措,联动推进房地产在建项目建设、房屋产权手续办理、民间借贷和金融风险化解工作。2016年,投资50亿元,完成棚改房屋征收11 983户、169万平方米。通过“拆”“移”“换”“改”“建”等政策组合拳,消化住宅10 297套、169万平方米,消化非住宅73万平方米。推动完成20个在建房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245.72万平方米,建成朗园街、佳苑路、公园路等7条市政道路,完成煜春园、富盛苑C2个老旧小区水患整治,完成家和天下、金运新城等4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深基坑整治。集中供热面积4088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97%,取缔5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4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并实现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率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3%以上,城市日供水能力9万吨,免费wifi实现全城覆盖。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环境明显改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平方米,路网、绿网“双网一体”生态格局改善。

    【交通】  2016年,东胜区实施的交通项目共7项,其中公路项目有G210线添漫梁北至越家壕(查干)段改线工程、G65包茂高速包头至东胜段改扩建工程、S27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高速公路、潮脑梁至冯家渠公路、S211线牛场壕至泊江海子段拓宽改造工程共5项,开工总里程约181公里,完成投资21亿元;铁路项目有呼准鄂铁路、呼准鄂铁路东胜东站站前广场及连接线工程共2项,开工里程约22公里,完成投资4.3亿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农村街巷硬化390.9公里,完成投资2.06亿元。

    【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建成核心商圈近60万平方米,商圈硬件设施完善,市场潜力巨大。培育集同城配送、便民直销、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商贸物流产业,从事电商突破3000户,电商销售实现10亿元(不包括大宗交易),创新创业热潮充分激发。启动面积为6.8万平方米的鄂尔多斯市绒纺城,包括内蒙古羊绒交易中心和绒纺制品交易中心(含电商),为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原绒及绒纺制品交易提供平台。绒纺城以鄂尔多斯富集的羊绒原料和众多羊绒加工企业为依托,把散居在东胜区及周边地区的羊绒交易集中到市场内,进行羊绒分梳及绒毛、皮张等农副产品交易,无毛绒、绒纺制品销售等,实现羊绒产品交易规模化和规范化,为周边农牧民从事养殖业带来收益。有150多家中小微企业集群入驻绒纺城。2016年共接待游客249.6万人次,同比增长27.6%;实现旅游收入83.48亿元,同比增长15.7%。综合东胜区游客满意度调查数据,游客总体满意度均值为8.6,满意度占比为91.7%。野生动物园转制成功(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926日引入“国宝”大熊猫,全年接待游客量124.9万人次。12月,东胜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成为内蒙古首个获此称号的旗区。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开展,夯实现了代服务业标准化全面实施及转型升级的根基,推动了体验式旅游先行区和鄂尔多斯旅游服务中心城区的建设,以旅游标准化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品质旅游助力品质东胜建设。

    【金融  保险】  东胜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42家,其中银行23家,存款余额1450.12亿元,同比增加9.22%;保险公司33家,其中财险保险费收入7.49亿元,寿险保险费收入18.77亿元;小额贷款公司49家,贷款余额88.79亿元;融资性担保公司8家,担保余额12.53亿元;证券公司5家,开户总数7373个,累计交易金额611.74亿元;期货公司2家,累计开户数210户,累计交易金额1113.8亿元;股权投资管理公司19家,股权投资基金3家。

    【科技】  东胜区科技局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科技厅、科协授予2016年内蒙古科技活动周暨全区第21届科普活动宣传周集体称号;东胜区地震局获2016年鄂尔多斯市防震减灾工作年度考核一等奖。争取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6项,争取上级专项资金885万元,储备各类科技项目41项。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试点1个,自治区级众创空间试点3个,市级众创空间试点2个。3家企业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获批自治区院士工作站1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2家农牧业企业获批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特色产业化基地。东胜区科技局牵头促成东胜区人民政府、安徽理工大学、鄂尔多斯市益山煤炭应用化学研究所于7月初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成立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工作。共引进高层次人才88人,其中副研究员1人,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82人;2名院士被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授予“天骄英才”称号,2人被授予“草原英才”称号,4人被授予“鄂尔多斯英才”称号。东胜区实验中学被评为自治区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东胜区第六中学被评为市级防震科普示范学校。曙光社区、兴农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成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知识产权贯标认证成功的企业1家,6家企业获得鄂尔多斯市专利成果转化奖。

    【教育】  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73所,合格民办学校、幼儿园共52所,教职工7903人,在校(园)学生和幼儿78 788人。全面推进学区制改革,“组团发展、联盟推进,421布局、幼小初衔接”的完整学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具雏形,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实行“有房无户籍幼儿”入园同城待遇,向优质民办幼儿园购买学位3198个,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学前三年入园率提高至92.10%,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创新办学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创办鄂尔多斯衡水实验中学,实施管、办、评分离机制改革,“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格局基本形成。教育成绩不断提升,中、高考多项指标取得新突破。

    【文化】  图书馆、文化馆均建成国家县级一级馆,分别被评为自治区“十佳图书馆”和“十佳文化馆”,青铜文化广场被评为“自治区十佳文化广场”。图书馆全面启动运营后,共设置28个功能区域,读者座席944个,拥有藏书110万册,年接待读者58余万人次,在镇、街道、学校、军营、企事业单位建成二级分馆18个,村、社区建成三级分馆18个,并与市图书馆、伊金霍洛旗图书馆实现三地图书通借通还。文化馆元宵节期间,举办璀璨2016·东胜迎春灯会等32项特色文化活动,公益惠民演出160场次;市民文化节期间,举办“大美鄂尔多斯”风光摄影展等68项特色文化活动,公益惠民演出200场次。各镇、街道办事处共有健身舞队等各类社区业余文艺队90多支,近2000人,常年活跃在各个活动阵地。全年累计放映公益电影1463场次。东胜区微电影创作基地拍摄的《图书馆文化快闪》微视频微信阅读量突破7万次,腾讯视频点击量突破9万次。歌剧院组织开展“2016公益文化惠民演出季”系列活动,累计举办各类公益演出85场次、商业演出258场次,新创音乐、舞蹈、曲艺类作品30件,与陕西文投集团合排中国首部红色文化主题秀《红秀·延安》,成功在延安东方红大剧院商演210场次,创收120余万元;大型原创民族舞剧《不落的太阳》先后赴上海、嘉兴、张家港、徐州、西安及自治区各盟市开展巡回演出50余场次。全年获得市级以上奖项49项,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体育】  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围绕“四季那达慕、时尚那达慕”系列活动,组织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体育运动和社区体育比赛。组织承办第三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天骄圣地·鄂尔多斯”全国自行车比赛,呼包榆及周边城市万家惠欢乐水世界竞技闯关邀请赛;组织开展全区职工足球、社区足球、校园足球三级联赛、第五届市民运动会及健身操舞大赛、光猪跑,彩色跑,荧光跑,徒步、骑行、毽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门球、少儿轮滑、职工篮球、三人篮球赛,钓鱼大赛等系列活动。共有单项协会17个,晨、晚练站(点)82个,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1469人。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努力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区、镇和街道、社区和行政村三级全民健身服务网络体系。共有体育设施场地854个,其中304个室内场地,550个室外场地,体育场地面积96.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4平方米。

    【卫生】  2016年,全区新农合参合65 306人,参合率98%,人均筹资标准766元,共为16 101人次报销补偿4772.1万元;推进商业保险制度,为249人次补偿大病商业保险金197.18万元,为153人次补偿无责意外伤害保险金146.18万元。按照机构整合要求,完成卫生局与人口计生局机构整合,组建卫计局;完成妇幼保健所与人口婚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机构整合,组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推进镇、街道卫生计生服务机构联合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新建和改扩建村卫生室10个,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基本实现一体化管理;新增卫生服务站点20个、“健康小屋”4个。其中试点打造的富兴一体化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投用,与区人民医院建立一体化医技服务平台和居民健康平台,通过“互联网+医疗”模式试点开展家庭医生网络签约服务和“健康小屋”居民自助体检服务,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补、签约服务和上下转诊等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区域信息化平台开始试运行,4个镇卫生院和3个村卫生室实现医学远程诊疗,10个村卫生室实现内外网覆盖和新农合即时结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区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验收;严格落实公立医院院长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自主权,制定公立医院院长考核方案,实现医院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开展按病种、按人头付费,实行“先看病、后付费”制度,住院就诊患者覆盖率40%以上;出台分级诊疗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疾病分类标准、就诊范围和诊疗目录;实施区内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和影像结果纸件互认,开展5家市区公立医院微信预约挂号服务;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2.5万人,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均为30%以上,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 

    截至9月底,全区总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125 206人,其中流入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68 380人;本期出生6370人,人口出生率为11.2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09,符合政策生育率95.71%。深入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取消二孩生育审批,实行网上登记,制定实施妇女儿童、医疗卫生等发展规划,做好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的优质均衡配置。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标准和覆盖面稳居自治区前列。城镇居民、生态移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待遇按不同缴费档次,以2016年达到60周岁、正常缴费15年的农牧民计算,养老金可领取的待遇为最低每人每月294元,最高每人每月613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每人每月819.2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平均水平每人每月2650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封顶线38万元,平均报销比例90%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封顶线20万元,平均报销比例为80%。实施商业医疗保险补充制度,与中国人保财险合作,开展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有效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将新生儿因病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在全区住院治疗的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切实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04元和420元,将低保对象普通疾病的救助比例由过去的65%提高至70%。全年共救助1209人次,发放救助金327.6万元。将百岁老人高龄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600元,2016年共发放老年人生活补贴1860.72万元。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开展社会组织相关培训、交流等活动共34期。社会就业持续稳定,全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4 774个,新增城镇就业759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259人;组织开展创业培训26期,受益1139人;组织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受益4031人。

    【人民生活】  东胜区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1 911元,较上年增长8%。启动实施住宅小区“三年攻坚行动”整治项目。配合街道办事处改造小区150个,其中供热管网改造的小区134个。46个小区新组建业主委员会,26个小区进驻物业管理公司。

    (撰稿人:田纯畅)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