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卷

  • 锡林浩特市
  • 发布时间:02-15
  • 来源:
  •  

    【概况】  锡林浩特市位于北纬43°02′~44°52′,东经115°18′~117°06′之间,处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首都北京正北方,是锡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地处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处,距北京、呼和浩特、沈阳直线距离分别为460公里、470公里、620公里,能有效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圈。与二连浩特和东乌珠穆沁旗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距离分别为340公里、338公里。总面积1478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4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3平方公里,辖3个苏木、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6个国有农牧场。常住人口26.7万人,含蒙古族、汉族、回族、藏族、布依族、朝鲜族、维吾尔族、鄂温克族等3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28%,是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

    锡林浩特市处于内蒙古高原中部,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平缓的波状平原,平均海拔高度988.5米。地处中纬度西风气流带内,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量309毫米,无霜期144天。全市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37.87万公顷,动植物资源多样,草原类型齐全,地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丘沙地草原,具备得天独厚的畜牧业生产和发展条件。锡林浩特市交通通讯便捷。境内公路总里程1500公里,国道207、303和省道101、307贯穿市境,锡—张高速、丹—锡高速建成通车,锡—阿公路加快建设,辐射北通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对蒙一级陆路口岸,东连东北三省、西接呼包鄂地区、南达京津唐的高等级公路运输通道已经形成。铁路总里程375公里,已建成锡林浩特—桑根达来铁路、锡林浩特—多伦铁路、锡林浩特—乌兰浩特铁路、锡林浩特—二连浩特铁路、胜利西一号和西二号铁路专用线、胜利东二号铁路专用线等7条,多伦—丰宁进京客运铁路、锡林浩特—张家口快速铁路等工程有序推进。4C级机场可起降767型客机,开通飞往北京、呼和浩特等地航线6条,正在积极协调开通锡林浩特至乌兰巴托等地国际航线。电网横贯东西,连通蒙西,建有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变电站17座、10千伏开闭站1座,输电线路总长1820公里,配电线路总长4821公里。锡盟至山东、至江苏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成,神华、大唐、北方电力、蒙能4个坑口电厂加快建设,年内部分项目建成投产,具备面向东北、华北和蒙西“三网”输出的优势。

    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  可利用优质天然草场面积136.93万公顷,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年内优质良种肉牛存栏7万头以上。生物多样性保持完整,野生种子植物1248种,常见植物671种。矿产资源富集,主要矿产有石油、煤炭、锗、钼、铬等30余种。煤炭探明储量300亿吨,其中胜利煤田227亿吨,是全国煤层最厚、储量最大的褐煤煤田,也是内蒙古自治区3个200亿吨以上煤田之一,已列入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石油探明储量2亿吨。锗探明储量3458吨,占全国储量的68%,占世界储量38%。铬探明储量137万吨。钼探明金属量17.5万吨。锡探明金属量1.08万吨。铜探明金属量0.65万吨。萤石储量91.78万吨。清洁资源丰沛,是太阳能资源一类地区,年发电有效时数3000小时左右,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达到150千卡/平方厘米以上,适宜建设大型光伏产业基地。风能资源富集,总蕴藏量2.5亿千瓦,年平均风速3.5米/秒,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8.9米/秒,年有效风能利用小时数3000小时左右,局部3300小时,规划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是内蒙古自治区规划的装机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旅游资源丰富  锡林浩特市是蒙古族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蒙古族人文特色最为鲜明的草原旅游胜地,是蒙古族民俗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有内蒙古中西部四大藏传佛教寺庙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贝子庙;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单位、被国际植物界誉为欧亚大陆样板草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音锡勒自然保护区以及锡林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白银库伦淖尔国家级遗鸥保护区、灰腾锡勒天然植物园和正在申报的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火山地质公园;有极具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传统“祭敖包”和盛大“那达慕”;有国际游牧文化节、马都大赛马等品牌活动。2017年,锡林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5.4亿元,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82.6亿元,增长3.5%,工业增加值71.4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96.1亿元,增长8.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6亿元。城乡居民收入41753元和24069元,增长6%和8.2%。

    【农牧业】  2017年,锡林浩特市粮油产量5.4万吨,同比增长49.9%。其中:预计粮食产量5.31万吨,同比增长48.7%。预计蔬菜产量7.37万吨,同比下降19.6%。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166.4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2.7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和羊总头数165.5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3.2万头(只);大牲畜和羊的总增率为43.96%。年末,牲畜存栏67.3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减少16.5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66.6万头(只)。年内大牲畜和羊出栏99.7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7万头(只)。牲畜出栏率119.8%;商品率为129.4%。肉类总产量25331吨,同比增长1.6%;奶类产量113297吨,同比下降5.2%;羊绒毛产量1557吨,同比下降1.9%;皮张产量99.7万张,同比增长0.2%。

    【林业】  2017年,锡林浩特市造林面积0.22万公顷。其中:当年新增封山育林项目面积0.1万公顷,人工造林面积0.12万公顷。零星植树20万株。

    【水利】  完成锡林河河道疏浚、生态水系治理工程,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改善。

    【工业】  2017年,锡林浩特市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102.5%,同比增加5.1%。

    【建筑业】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7%。全市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26个,竣工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25.7%。全年各类房屋施工面积3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7%。房屋竣工面积2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9%。2017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324.6万元,同比下降11.7%;实现税金1.3亿元,同比增长79.8%。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锡林浩特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34亿元,同比下降23.19%。建筑工程完成62.35亿元,同比下降45.31%;安装工程完成27.22亿元,同比下降7.10%;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36.48亿元,同比增长92%;其他费用完成13.29亿元,同比下降30.42%。国有投资完成78.39亿元,同比下降23.52%;非国有投资完成60.95亿元,同比下降22.76%。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1亿元,同比下降19.32%。其中:住宅投资6.1亿元,同比下降14.08%;办公楼投资0.05亿元,同比下降68.7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6亿元,同比下降48.71%;其他投资0.35亿元,同比下降10.26%。商品房施工面积287.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62%。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9%。

    【城乡建设】  2017年,锡林浩特市城乡环境明显改善,2017年累计投资164亿元,统筹推进新旧区建设,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90.6%。中心城区控规实现全覆盖,规划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新改建城市道路122公里、小街巷20.5公里、地下管网131公里,硬化铺装167万平方米,新增供热能力500万平方米,水质提标、污水改造等一批民生城建工程投入使用,城市道路、集中供水、供热普及、垃圾污水处理等指标达到或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新增绿化面积74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36.1%和17.9平方米。累计投资15.2亿元,全面实施牧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美丽牧区建设成效显著,打造自治区级新农村新牧区示范嘎查4个。铁路、公路里程分别新增153公里、614公里,航空旅客吞吐量65万人次。建成4G网络基站242个,在全盟率先实现城区公共场所免费WIFI覆盖。

    【行政体制改革】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消化房地产库存1.9万套,帮助中小企业融资96亿元,减免税费14.8亿元,竣工投产重点项目138项,完成投资741亿元,实现税收33亿元。新一轮草原生态奖补面积扩大至139.13万公顷,牧企利益联结比例为65%。“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行政权责清单全部向社会公开,审批事项精简45%,审批时限压缩52%。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主体增长10.1%。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有序实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全面落实;列入国家级PPP示范项目1个,自治区级PPP推介项目4个;“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不动产登记、草原确权等改革。启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等改革。引进转化科技成果33项,获得专利授权177项,以毛登牧场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园区被评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增强。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9倍。

    【环境保护】  2017年,锡林浩特市累计投资28.8亿元,完成生态治理129万亩。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累计发放奖补资金3.8亿元,草原生态持续好转,植被盖度提高5%。加快城市防护林建设,推进锡林湖湿地生态水系治理工程,30公里绿色景观长廊、40公里环城生态防护林带全面建成,初步形成“城中有绿、绿色环城”的景观防护体系。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中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关停工矿企业64家。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位居全国各地前列。“河长制”得以有效落实,污水处理改造达标,水源地保护、关停自备井等工作全面展开,从源头到末端的水污染防治体系日渐完善。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启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8%,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交通】  2017年,锡林浩特市公路货运量13839.2万吨,同比增长5.0%;公路货运周转量2900246.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6.3%;公路客运量451.7万人,同比增长0.2%;公路客运周转量28094.3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2%。

    【邮电】  201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数4.2万部,移动电话用户数38.2万部,宽带在网用户数11.7万户。

    【贸易】  2017年,锡林浩特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亿元,同比增长7.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59.6亿元,同比增长7.8%;农村牧区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同比增长8.2%。传统服务业提质增效,维多利、银座等5个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国美、红星美凯龙等10余个知名品牌相继入驻,商品销售额年均增长10.8%。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电商交易额突破4亿元,年均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1116万美元,同比增长497%。

    【招商引资】  2017年,锡林浩特市引进国内(盟外)资金103.4亿元,同比下降7.6%。

    【旅游业】  2017年,锡林浩特市接待游客429.7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旅游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14.5%。打造旅游精品工程,实施锡林河生态景观带、柳兰草原生态旅游区等旅游重点项目6个,中国马都核心区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列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大型马文化实景剧《蒙古马》,举办中国马术大赛、“中国·锡林浩特国际游牧文化节”等品牌文体旅游活动10余项,牧民传统那达慕、锡林风景线等一批旅游项目相继实施,核心引领、精品支撑的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6%、18%。

    【金融】  2017年,锡林浩特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09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72亿元,占存款余额的5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3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长期贷款272亿元,短期贷款58亿元。

    【保险业】  2017年,22家保险公司实现保险费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财产保险保险费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9.2%,人寿保险保险费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4.1%。

    【教育】  锡林浩特市有高等职业院校1所,在校生9198人,全年招生3610人,毕业生266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数1808人,当年新招生数677人,毕(结)业生数64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数161人,当年新招生数49人,毕业生数26人。高中2所,在校生数5280人,当年新招生数1773人,毕业生数2099人。初中6所,在校生数7822人,当年新招生数2729人,毕业生数2917人。小学13所,在校生数16550人,当年新招生数2782人,毕业生数2762人。幼儿园22所,在校生数4943人,当年新招生数1411人,毕业生数1385人。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  2017年,锡林浩特市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各类文化活动普及城市和牧区。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室)77个,其中图书馆3个(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图书馆、锡盟图书馆、锡林浩特市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室)共藏书144万余册(件)。

    【卫生】  2017年,锡林浩特市有医院、卫生院、保健所、服务站等卫生机构31所;床位数1668床;从业人员数3337人;卫生技术人员2722人;执业医师843人;注册护士1221人。

    【人口】  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26.7万人,增长0.68%。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4.4万人,增长1.58%,牧区常住人口2.3万人,下降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8.99万人,增长1.61%。其中汉族人口12.75万人,增长1.43%;蒙古族人口5.3万人,增长1.92%。全年出生人口2523人,出生率13.39‰;死亡1170人,死亡率6.21‰;自然增长1353人,自然增长率7.18‰。

    【人民生活】  2017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9773元,比上年增加2303元,增长6.1%。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1753元,比上年增加2363元,增长6.0%;从收入构成看,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1427元,增长7.4%;人均经营净收入8382元,增长4.2%;人均财产净收入2361元,下降0.82%;人均转移净收入9584元,增长6.3%。城镇常住居民均消费性支出30685元,增长4.3%。城镇常住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6%,比上年下降0.6%。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4069元,比上年增加1824元,增长8.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0468元,同比增长10.8%。

    【民生】  投人民生领域资金82.6亿元。扎实推进项目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定点帮扶等工作,自治区建档立卡72户200人和市级311户895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率先在全盟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社会事业】  建设创业园区4个,银座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园成为“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振兴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3.3%以内,被评为首批“自治区级创业型旗县”。社会保险各类参保总人数20.5万人,新农合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报销封顶线由10万元提高到29.5万元。累计发放各类保障、救助资金2亿元,惠及2.9万人。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锡林颐和苑养老中心加快建设,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成为全国牧区养老服务典范,全市70%的苏木镇老年人实现进城养老。建成返迁楼3万套,安置群众9万余人,改造老旧小区35个、牧区危旧房7215户。公共服务投入13亿元,新改建中小学及幼儿园28所,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适龄幼儿入园率超过90%,入园难问题有效缓解。公开招录661名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教学一线,蒙汉授高考本科上线率实现“五连增”。全市51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70所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全部零差率销售。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二孩”政策全面落实。新改建文体活动场馆9个,文体活动阵地总面积65万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初步形成。先后推出《千古马颂》《蒙古马》等大型马文化实景剧,在区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乌兰牧骑惠民演出560余场,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建成笼式足球场11座,打造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所。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新建社区阵地20个,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2017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22579人,同比增长2.8%;全部非私营城镇地域单位从业人员期末数61872人,同比增长1.7%。2017年全部非私营城镇地域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3.4亿元,同比增长12.9%。从业人员平均工资69981元,同比增长10.5%。

    (撰稿人:张勇)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锡林浩特市
  • 发布时间:02-15
  • 来源:
  •  

    【概况】  锡林浩特市位于北纬43°02′~44°52′,东经115°18′~117°06′之间,处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首都北京正北方,是锡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地处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处,距北京、呼和浩特、沈阳直线距离分别为460公里、470公里、620公里,能有效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圈。与二连浩特和东乌珠穆沁旗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距离分别为340公里、338公里。总面积1478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4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3平方公里,辖3个苏木、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6个国有农牧场。常住人口26.7万人,含蒙古族、汉族、回族、藏族、布依族、朝鲜族、维吾尔族、鄂温克族等3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28%,是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

    锡林浩特市处于内蒙古高原中部,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平缓的波状平原,平均海拔高度988.5米。地处中纬度西风气流带内,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量309毫米,无霜期144天。全市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37.87万公顷,动植物资源多样,草原类型齐全,地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丘沙地草原,具备得天独厚的畜牧业生产和发展条件。锡林浩特市交通通讯便捷。境内公路总里程1500公里,国道207、303和省道101、307贯穿市境,锡—张高速、丹—锡高速建成通车,锡—阿公路加快建设,辐射北通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对蒙一级陆路口岸,东连东北三省、西接呼包鄂地区、南达京津唐的高等级公路运输通道已经形成。铁路总里程375公里,已建成锡林浩特—桑根达来铁路、锡林浩特—多伦铁路、锡林浩特—乌兰浩特铁路、锡林浩特—二连浩特铁路、胜利西一号和西二号铁路专用线、胜利东二号铁路专用线等7条,多伦—丰宁进京客运铁路、锡林浩特—张家口快速铁路等工程有序推进。4C级机场可起降767型客机,开通飞往北京、呼和浩特等地航线6条,正在积极协调开通锡林浩特至乌兰巴托等地国际航线。电网横贯东西,连通蒙西,建有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变电站17座、10千伏开闭站1座,输电线路总长1820公里,配电线路总长4821公里。锡盟至山东、至江苏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成,神华、大唐、北方电力、蒙能4个坑口电厂加快建设,年内部分项目建成投产,具备面向东北、华北和蒙西“三网”输出的优势。

    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  可利用优质天然草场面积136.93万公顷,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年内优质良种肉牛存栏7万头以上。生物多样性保持完整,野生种子植物1248种,常见植物671种。矿产资源富集,主要矿产有石油、煤炭、锗、钼、铬等30余种。煤炭探明储量300亿吨,其中胜利煤田227亿吨,是全国煤层最厚、储量最大的褐煤煤田,也是内蒙古自治区3个200亿吨以上煤田之一,已列入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石油探明储量2亿吨。锗探明储量3458吨,占全国储量的68%,占世界储量38%。铬探明储量137万吨。钼探明金属量17.5万吨。锡探明金属量1.08万吨。铜探明金属量0.65万吨。萤石储量91.78万吨。清洁资源丰沛,是太阳能资源一类地区,年发电有效时数3000小时左右,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达到150千卡/平方厘米以上,适宜建设大型光伏产业基地。风能资源富集,总蕴藏量2.5亿千瓦,年平均风速3.5米/秒,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8.9米/秒,年有效风能利用小时数3000小时左右,局部3300小时,规划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是内蒙古自治区规划的装机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旅游资源丰富  锡林浩特市是蒙古族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蒙古族人文特色最为鲜明的草原旅游胜地,是蒙古族民俗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有内蒙古中西部四大藏传佛教寺庙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贝子庙;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单位、被国际植物界誉为欧亚大陆样板草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音锡勒自然保护区以及锡林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白银库伦淖尔国家级遗鸥保护区、灰腾锡勒天然植物园和正在申报的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火山地质公园;有极具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传统“祭敖包”和盛大“那达慕”;有国际游牧文化节、马都大赛马等品牌活动。2017年,锡林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5.4亿元,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82.6亿元,增长3.5%,工业增加值71.4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96.1亿元,增长8.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6亿元。城乡居民收入41753元和24069元,增长6%和8.2%。

    【农牧业】  2017年,锡林浩特市粮油产量5.4万吨,同比增长49.9%。其中:预计粮食产量5.31万吨,同比增长48.7%。预计蔬菜产量7.37万吨,同比下降19.6%。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166.4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2.7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和羊总头数165.5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3.2万头(只);大牲畜和羊的总增率为43.96%。年末,牲畜存栏67.3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减少16.5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66.6万头(只)。年内大牲畜和羊出栏99.7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7万头(只)。牲畜出栏率119.8%;商品率为129.4%。肉类总产量25331吨,同比增长1.6%;奶类产量113297吨,同比下降5.2%;羊绒毛产量1557吨,同比下降1.9%;皮张产量99.7万张,同比增长0.2%。

    【林业】  2017年,锡林浩特市造林面积0.22万公顷。其中:当年新增封山育林项目面积0.1万公顷,人工造林面积0.12万公顷。零星植树20万株。

    【水利】  完成锡林河河道疏浚、生态水系治理工程,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改善。

    【工业】  2017年,锡林浩特市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102.5%,同比增加5.1%。

    【建筑业】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7%。全市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26个,竣工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25.7%。全年各类房屋施工面积3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7%。房屋竣工面积2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9%。2017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324.6万元,同比下降11.7%;实现税金1.3亿元,同比增长79.8%。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锡林浩特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34亿元,同比下降23.19%。建筑工程完成62.35亿元,同比下降45.31%;安装工程完成27.22亿元,同比下降7.10%;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36.48亿元,同比增长92%;其他费用完成13.29亿元,同比下降30.42%。国有投资完成78.39亿元,同比下降23.52%;非国有投资完成60.95亿元,同比下降22.76%。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1亿元,同比下降19.32%。其中:住宅投资6.1亿元,同比下降14.08%;办公楼投资0.05亿元,同比下降68.7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6亿元,同比下降48.71%;其他投资0.35亿元,同比下降10.26%。商品房施工面积287.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62%。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9%。

    【城乡建设】  2017年,锡林浩特市城乡环境明显改善,2017年累计投资164亿元,统筹推进新旧区建设,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90.6%。中心城区控规实现全覆盖,规划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新改建城市道路122公里、小街巷20.5公里、地下管网131公里,硬化铺装167万平方米,新增供热能力500万平方米,水质提标、污水改造等一批民生城建工程投入使用,城市道路、集中供水、供热普及、垃圾污水处理等指标达到或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新增绿化面积74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36.1%和17.9平方米。累计投资15.2亿元,全面实施牧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美丽牧区建设成效显著,打造自治区级新农村新牧区示范嘎查4个。铁路、公路里程分别新增153公里、614公里,航空旅客吞吐量65万人次。建成4G网络基站242个,在全盟率先实现城区公共场所免费WIFI覆盖。

    【行政体制改革】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消化房地产库存1.9万套,帮助中小企业融资96亿元,减免税费14.8亿元,竣工投产重点项目138项,完成投资741亿元,实现税收33亿元。新一轮草原生态奖补面积扩大至139.13万公顷,牧企利益联结比例为65%。“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行政权责清单全部向社会公开,审批事项精简45%,审批时限压缩52%。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主体增长10.1%。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有序实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全面落实;列入国家级PPP示范项目1个,自治区级PPP推介项目4个;“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不动产登记、草原确权等改革。启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等改革。引进转化科技成果33项,获得专利授权177项,以毛登牧场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园区被评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增强。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9倍。

    【环境保护】  2017年,锡林浩特市累计投资28.8亿元,完成生态治理129万亩。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累计发放奖补资金3.8亿元,草原生态持续好转,植被盖度提高5%。加快城市防护林建设,推进锡林湖湿地生态水系治理工程,30公里绿色景观长廊、40公里环城生态防护林带全面建成,初步形成“城中有绿、绿色环城”的景观防护体系。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中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关停工矿企业64家。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位居全国各地前列。“河长制”得以有效落实,污水处理改造达标,水源地保护、关停自备井等工作全面展开,从源头到末端的水污染防治体系日渐完善。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启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8%,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交通】  2017年,锡林浩特市公路货运量13839.2万吨,同比增长5.0%;公路货运周转量2900246.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6.3%;公路客运量451.7万人,同比增长0.2%;公路客运周转量28094.3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2%。

    【邮电】  201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数4.2万部,移动电话用户数38.2万部,宽带在网用户数11.7万户。

    【贸易】  2017年,锡林浩特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亿元,同比增长7.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59.6亿元,同比增长7.8%;农村牧区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同比增长8.2%。传统服务业提质增效,维多利、银座等5个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国美、红星美凯龙等10余个知名品牌相继入驻,商品销售额年均增长10.8%。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电商交易额突破4亿元,年均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1116万美元,同比增长497%。

    【招商引资】  2017年,锡林浩特市引进国内(盟外)资金103.4亿元,同比下降7.6%。

    【旅游业】  2017年,锡林浩特市接待游客429.7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旅游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14.5%。打造旅游精品工程,实施锡林河生态景观带、柳兰草原生态旅游区等旅游重点项目6个,中国马都核心区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列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大型马文化实景剧《蒙古马》,举办中国马术大赛、“中国·锡林浩特国际游牧文化节”等品牌文体旅游活动10余项,牧民传统那达慕、锡林风景线等一批旅游项目相继实施,核心引领、精品支撑的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6%、18%。

    【金融】  2017年,锡林浩特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09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72亿元,占存款余额的5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3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长期贷款272亿元,短期贷款58亿元。

    【保险业】  2017年,22家保险公司实现保险费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财产保险保险费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9.2%,人寿保险保险费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4.1%。

    【教育】  锡林浩特市有高等职业院校1所,在校生9198人,全年招生3610人,毕业生266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数1808人,当年新招生数677人,毕(结)业生数64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数161人,当年新招生数49人,毕业生数26人。高中2所,在校生数5280人,当年新招生数1773人,毕业生数2099人。初中6所,在校生数7822人,当年新招生数2729人,毕业生数2917人。小学13所,在校生数16550人,当年新招生数2782人,毕业生数2762人。幼儿园22所,在校生数4943人,当年新招生数1411人,毕业生数1385人。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  2017年,锡林浩特市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各类文化活动普及城市和牧区。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室)77个,其中图书馆3个(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图书馆、锡盟图书馆、锡林浩特市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室)共藏书144万余册(件)。

    【卫生】  2017年,锡林浩特市有医院、卫生院、保健所、服务站等卫生机构31所;床位数1668床;从业人员数3337人;卫生技术人员2722人;执业医师843人;注册护士1221人。

    【人口】  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26.7万人,增长0.68%。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4.4万人,增长1.58%,牧区常住人口2.3万人,下降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8.99万人,增长1.61%。其中汉族人口12.75万人,增长1.43%;蒙古族人口5.3万人,增长1.92%。全年出生人口2523人,出生率13.39‰;死亡1170人,死亡率6.21‰;自然增长1353人,自然增长率7.18‰。

    【人民生活】  2017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9773元,比上年增加2303元,增长6.1%。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1753元,比上年增加2363元,增长6.0%;从收入构成看,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1427元,增长7.4%;人均经营净收入8382元,增长4.2%;人均财产净收入2361元,下降0.82%;人均转移净收入9584元,增长6.3%。城镇常住居民均消费性支出30685元,增长4.3%。城镇常住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6%,比上年下降0.6%。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4069元,比上年增加1824元,增长8.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0468元,同比增长10.8%。

    【民生】  投人民生领域资金82.6亿元。扎实推进项目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定点帮扶等工作,自治区建档立卡72户200人和市级311户895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率先在全盟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社会事业】  建设创业园区4个,银座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园成为“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振兴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3.3%以内,被评为首批“自治区级创业型旗县”。社会保险各类参保总人数20.5万人,新农合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报销封顶线由10万元提高到29.5万元。累计发放各类保障、救助资金2亿元,惠及2.9万人。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锡林颐和苑养老中心加快建设,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成为全国牧区养老服务典范,全市70%的苏木镇老年人实现进城养老。建成返迁楼3万套,安置群众9万余人,改造老旧小区35个、牧区危旧房7215户。公共服务投入13亿元,新改建中小学及幼儿园28所,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适龄幼儿入园率超过90%,入园难问题有效缓解。公开招录661名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教学一线,蒙汉授高考本科上线率实现“五连增”。全市51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70所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全部零差率销售。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二孩”政策全面落实。新改建文体活动场馆9个,文体活动阵地总面积65万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初步形成。先后推出《千古马颂》《蒙古马》等大型马文化实景剧,在区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乌兰牧骑惠民演出560余场,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建成笼式足球场11座,打造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所。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新建社区阵地20个,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2017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22579人,同比增长2.8%;全部非私营城镇地域单位从业人员期末数61872人,同比增长1.7%。2017年全部非私营城镇地域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3.4亿元,同比增长12.9%。从业人员平均工资69981元,同比增长10.5%。

    (撰稿人:张勇)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