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卷

  • 开鲁县
  • 发布时间:02-15
  • 来源:
  •  

    【概述】  开鲁县地处内蒙古东部,通辽市西部,在东经120°25'~121°52',北纬439°~44°10'之间。东与通辽市科尔沁区毗邻,西与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沁旗接壤,南与奈曼旗、科尔沁左翼后旗为邻,北与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交界。区位上属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区,经济上属于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内。全县总区域面积4353平方公里,全境东西最长122.5公里,南北最宽105.0公里。开鲁县辖13个镇(场、街道),245个行政村(分场),总人口40万,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15个民族。有耕地12.13万公顷、林地1.17万公顷、可利用草场14.8万公顷。开鲁镇是开鲁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距通辽市区80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062公里。开鲁是国家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县、国家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北方县域最大的红辣椒生产集散地,国家级红辣椒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自治区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是著名音乐家、革命烈士、《大刀进行曲》作者麦新战斗过的地方。开鲁镇和东风镇入选为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镇。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4亿元。三次产业比调整为36.1∶20.2∶4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5.29亿元,增长7.2%。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41亿元。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971元、14106元,增长8.0%、8.7%。

    【农牧业】  开鲁县被确定为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国家级红干椒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力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压减玉米种植面积,科学调整粮经饲比例,实施“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实施节水增粮、土地整治等项目10.33万公顷,建设生态节水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2万公顷,农业生产从大水漫灌实现了节水工程全覆盖,2017年,粮食产量达到15亿公斤。以红干椒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6.67万公顷。建成0.13万公顷玉米、0.07万公顷红干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并实现质量可追溯。培育出“道德红”“蒙椒”系列10余种红干椒自主种子品牌。农区畜牧业快速发展,占大农业比重提升到36.8%。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成集服务、可视、云端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信息平台,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发放农机补贴资金2.86亿元,购置农机具1.74万台(套),全县农牧业科技信息服务覆盖率在60%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0%。完善基础设施,在开鲁镇、小街基镇、辽河农场等地建设5个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建成了黑龙坝葡萄、飞机场大棚蔬菜等5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17.33万公顷,调减玉米3.33万公顷,种植红干椒3.33万公顷、裸地蔬菜0.8万公顷。生态造林0.48万公顷,果品经济林0.67万公顷,建成了东风果品经济林示范区。加快推进畜牧业,新建肉羊肉牛养殖专业村34个,“科鲁”肉羊培育显成效,牧业年度家畜存栏379.7万头(只)。新增肉牛3.1万头、肉羊10万只、生猪30万口。健全服务体系,“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6万公顷。组建和规范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95个,实现土地流转3.38万公顷,建立家庭农场112家组建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5个。

    【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可比价比上年下降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可比价比上年增长0.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4686.2万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7%,实现营业收入393036.2万元。开鲁县在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上做实功、求实效,结合开鲁产业实际,提出了打造“三三二”全产业联动发展战略,不断造链、补链、延链、强链,努力在链条上实现创新与增值,实现传统产业链条式转化升级、新兴产业链条式快速发展。三大产业逐步形成并发挥集聚效应,产值占到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7%。玉米生物科技产业,企业发展到13家,产品由淀粉、酒精初中级加工向酸、糖、醇、胶、药等精深加工升级,总数100个,2017年,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2个,新签约重点项目22个,签约额185亿元。“三大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支撑带动能力日益增强。玉王生物投资1.1亿元的热电联产动力站项目,建成投产。黄河龙生物投资3亿元的年产1000吨维生素B2项目,投入生产。开药集团一期投资10亿元的2000吨强力霉素项目,正在设备安装。华曙生物二期总投资10亿元的1万吨土霉素碱项目,启动建设。伊赛肉牛屠宰加工项目,主体完工,正在设备安装。牧原生猪投资4.1亿元的80万口生猪养殖项目加快建设,具备42.5万口生猪养殖规模,24万吨饲料厂完成厂房基础施工。洪泰农业投资4亿元的5万头肉牛良种繁育育肥基地正在建设。总投资14亿元,新开工建设光伏发电项目7个、16万千瓦,并网8万千瓦。普莱斯德一期年加工5万吨岩棉项目,当年建成投产。申请大用户直供电政策、引进热电联产项目、鼓励企业建设自备电厂,突破电、汽“瓶颈”制约,初步形成区域“政策高地、成本洼地”效应,具备了打造全国玉米生物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基地的条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产业,走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产业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双赢,重点企业发展到42家,伊赛牛肉、洪泰农业、牧原生猪等投资超亿元产业化项目相继落户。新型能源产业,企业达到11家,率先在蒙东地区建成了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在全区实现风电制造整机配套本地系列化生产,累计生产风机367台、塔筒521套、叶片850套,风电、光伏并网123万千瓦,牧光互补光伏项目成为产业发展新引领。开鲁—科尔沁500千伏风电输出通道建成。

    【城乡建设】  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南关核心片区81.33公顷土地、420座房屋征收,发放补偿款3.68亿元。完成7个片区68万平方米回迁房、5个片区25.7万平方米商业区、13.9万平方米滨水公园的规划、设计、土地挂牌等工作。新增城区绿化面积7.8万平方米。编制完成各镇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开鲁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工程,东风镇污水管网、东来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土建工程。东风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开鲁镇被评为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屯环境综合管护做到了常态化。境内省道304线竣工通车,省道208线开工建设。投资4500万元,改造“四好农村路”109公里。开鲁县作为自治区唯一旗县在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经验和做法得到国家交通部主要领导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投资1.67亿元,改造农网线路489千米。

    【商贸物流】  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方面,家居建材城、汽贸城投入使用;通辽最大粮食物流基地——东来粮食物流基地一期20万吨仓储库房建成,东蒙粮食物流园仓储能力达到30万吨,年可发送玉米60万吨;东风红干椒市场投入运营。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争取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资金2000万元,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搭建农村电商平合服务体系,引进野农优品、开鲁邻里、开源易购、美村优品等电商企业16家,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点443个、镇村快递物流配送站点182个,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8000余万元。扩建雨田农畜交易市场,年交易牛羊能力分别达到100万头、200万只。

    【旅游业】  启动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旅游项目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精心打造“红色历史教育基地、绿色生态观光基地、历史和民俗文化旅游基地”三大文化旅游品牌。新建东方红村万亩红干椒等观光旅游示范区。

    【交通】  全年交通运输业公路货运量完成1100.4万吨,比上年增长13.43%,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完成210597.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76%;公路客运量完成161.5万人,比上年下降5.0%,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完成17647.5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49%;公路总里程2582.8公里。

    【社会民生】  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大扶持力度,发放扶贫贷款1727户、7953万元,落实托管代养和资产收益5757户,户年均分红受益4500元,教育扶持1202人、576万元,大病救助900人、789万元,2126户、4494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人身意外及大病和家财保险全覆盖,安置就业500人。完善大数据云平台精准监管体系。开展全县第三方模拟评估和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通过有效扶持,2017年实现8700人脱贫。扩大创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550人,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就业7.6万人次。特困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年人均提高1000元和1700元。

    【教育】  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撤并学校2所、改造重组1所,新建11所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完成2所学校教学楼及附属工程建设,投资1.7亿元,新建、改造校舍3.6万平方米、体育场地4.2万平方米,为39所义务教育学校购进了教学仪器设备。全县高考总成绩名列全市旗县之首,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走在全市前列。

    【卫生】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抓好县域内医共体建设,县内3所公立医院全部执行新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19家镇场卫生院同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县医院与北京武警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招聘补充教育、卫生专业人员256人。

    【金融】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841002万元,比上年末增加92163万元,增长12.3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7440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24430万元,增长22.6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638527万元,比上年末增加6984万元,增长1.11%。提升金融保障能力,推动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小微池”“助保贷”规模,协调小微企业贷款46亿元,扶持中小微企业70余家;完成信用联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工作。金融机构共发放贷款55.1亿元。其中,鑫鲁担保发放贷款1.8亿元,扶持58户中小微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  抓住“扩权强县”试点的契机,加强政务服务中心“三集中、三到位”管理,全面推进行政审批、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实施供给侧改革,积极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全年新签约项目25个(其中亿元以上16个),签约额199亿元,到位资金74亿元。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全县市场主体总量2.3万户,注册资本133.2亿元,增长23.8%。

    (撰稿人:范俊楠)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开鲁县
  • 发布时间:02-15
  • 来源:
  •  

    【概述】  开鲁县地处内蒙古东部,通辽市西部,在东经120°25'~121°52',北纬439°~44°10'之间。东与通辽市科尔沁区毗邻,西与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沁旗接壤,南与奈曼旗、科尔沁左翼后旗为邻,北与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交界。区位上属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区,经济上属于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内。全县总区域面积4353平方公里,全境东西最长122.5公里,南北最宽105.0公里。开鲁县辖13个镇(场、街道),245个行政村(分场),总人口40万,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15个民族。有耕地12.13万公顷、林地1.17万公顷、可利用草场14.8万公顷。开鲁镇是开鲁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距通辽市区80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062公里。开鲁是国家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县、国家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北方县域最大的红辣椒生产集散地,国家级红辣椒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自治区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是著名音乐家、革命烈士、《大刀进行曲》作者麦新战斗过的地方。开鲁镇和东风镇入选为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镇。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4亿元。三次产业比调整为36.1∶20.2∶4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5.29亿元,增长7.2%。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41亿元。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971元、14106元,增长8.0%、8.7%。

    【农牧业】  开鲁县被确定为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国家级红干椒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力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压减玉米种植面积,科学调整粮经饲比例,实施“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实施节水增粮、土地整治等项目10.33万公顷,建设生态节水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2万公顷,农业生产从大水漫灌实现了节水工程全覆盖,2017年,粮食产量达到15亿公斤。以红干椒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6.67万公顷。建成0.13万公顷玉米、0.07万公顷红干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并实现质量可追溯。培育出“道德红”“蒙椒”系列10余种红干椒自主种子品牌。农区畜牧业快速发展,占大农业比重提升到36.8%。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成集服务、可视、云端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信息平台,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发放农机补贴资金2.86亿元,购置农机具1.74万台(套),全县农牧业科技信息服务覆盖率在60%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0%。完善基础设施,在开鲁镇、小街基镇、辽河农场等地建设5个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建成了黑龙坝葡萄、飞机场大棚蔬菜等5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17.33万公顷,调减玉米3.33万公顷,种植红干椒3.33万公顷、裸地蔬菜0.8万公顷。生态造林0.48万公顷,果品经济林0.67万公顷,建成了东风果品经济林示范区。加快推进畜牧业,新建肉羊肉牛养殖专业村34个,“科鲁”肉羊培育显成效,牧业年度家畜存栏379.7万头(只)。新增肉牛3.1万头、肉羊10万只、生猪30万口。健全服务体系,“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6万公顷。组建和规范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95个,实现土地流转3.38万公顷,建立家庭农场112家组建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5个。

    【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可比价比上年下降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可比价比上年增长0.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4686.2万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7%,实现营业收入393036.2万元。开鲁县在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上做实功、求实效,结合开鲁产业实际,提出了打造“三三二”全产业联动发展战略,不断造链、补链、延链、强链,努力在链条上实现创新与增值,实现传统产业链条式转化升级、新兴产业链条式快速发展。三大产业逐步形成并发挥集聚效应,产值占到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7%。玉米生物科技产业,企业发展到13家,产品由淀粉、酒精初中级加工向酸、糖、醇、胶、药等精深加工升级,总数100个,2017年,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2个,新签约重点项目22个,签约额185亿元。“三大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支撑带动能力日益增强。玉王生物投资1.1亿元的热电联产动力站项目,建成投产。黄河龙生物投资3亿元的年产1000吨维生素B2项目,投入生产。开药集团一期投资10亿元的2000吨强力霉素项目,正在设备安装。华曙生物二期总投资10亿元的1万吨土霉素碱项目,启动建设。伊赛肉牛屠宰加工项目,主体完工,正在设备安装。牧原生猪投资4.1亿元的80万口生猪养殖项目加快建设,具备42.5万口生猪养殖规模,24万吨饲料厂完成厂房基础施工。洪泰农业投资4亿元的5万头肉牛良种繁育育肥基地正在建设。总投资14亿元,新开工建设光伏发电项目7个、16万千瓦,并网8万千瓦。普莱斯德一期年加工5万吨岩棉项目,当年建成投产。申请大用户直供电政策、引进热电联产项目、鼓励企业建设自备电厂,突破电、汽“瓶颈”制约,初步形成区域“政策高地、成本洼地”效应,具备了打造全国玉米生物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基地的条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产业,走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产业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双赢,重点企业发展到42家,伊赛牛肉、洪泰农业、牧原生猪等投资超亿元产业化项目相继落户。新型能源产业,企业达到11家,率先在蒙东地区建成了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在全区实现风电制造整机配套本地系列化生产,累计生产风机367台、塔筒521套、叶片850套,风电、光伏并网123万千瓦,牧光互补光伏项目成为产业发展新引领。开鲁—科尔沁500千伏风电输出通道建成。

    【城乡建设】  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南关核心片区81.33公顷土地、420座房屋征收,发放补偿款3.68亿元。完成7个片区68万平方米回迁房、5个片区25.7万平方米商业区、13.9万平方米滨水公园的规划、设计、土地挂牌等工作。新增城区绿化面积7.8万平方米。编制完成各镇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开鲁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工程,东风镇污水管网、东来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土建工程。东风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开鲁镇被评为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屯环境综合管护做到了常态化。境内省道304线竣工通车,省道208线开工建设。投资4500万元,改造“四好农村路”109公里。开鲁县作为自治区唯一旗县在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经验和做法得到国家交通部主要领导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投资1.67亿元,改造农网线路489千米。

    【商贸物流】  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方面,家居建材城、汽贸城投入使用;通辽最大粮食物流基地——东来粮食物流基地一期20万吨仓储库房建成,东蒙粮食物流园仓储能力达到30万吨,年可发送玉米60万吨;东风红干椒市场投入运营。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争取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资金2000万元,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搭建农村电商平合服务体系,引进野农优品、开鲁邻里、开源易购、美村优品等电商企业16家,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点443个、镇村快递物流配送站点182个,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8000余万元。扩建雨田农畜交易市场,年交易牛羊能力分别达到100万头、200万只。

    【旅游业】  启动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旅游项目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精心打造“红色历史教育基地、绿色生态观光基地、历史和民俗文化旅游基地”三大文化旅游品牌。新建东方红村万亩红干椒等观光旅游示范区。

    【交通】  全年交通运输业公路货运量完成1100.4万吨,比上年增长13.43%,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完成210597.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76%;公路客运量完成161.5万人,比上年下降5.0%,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完成17647.5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49%;公路总里程2582.8公里。

    【社会民生】  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大扶持力度,发放扶贫贷款1727户、7953万元,落实托管代养和资产收益5757户,户年均分红受益4500元,教育扶持1202人、576万元,大病救助900人、789万元,2126户、4494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人身意外及大病和家财保险全覆盖,安置就业500人。完善大数据云平台精准监管体系。开展全县第三方模拟评估和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通过有效扶持,2017年实现8700人脱贫。扩大创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550人,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就业7.6万人次。特困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年人均提高1000元和1700元。

    【教育】  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撤并学校2所、改造重组1所,新建11所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完成2所学校教学楼及附属工程建设,投资1.7亿元,新建、改造校舍3.6万平方米、体育场地4.2万平方米,为39所义务教育学校购进了教学仪器设备。全县高考总成绩名列全市旗县之首,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走在全市前列。

    【卫生】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抓好县域内医共体建设,县内3所公立医院全部执行新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19家镇场卫生院同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县医院与北京武警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招聘补充教育、卫生专业人员256人。

    【金融】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841002万元,比上年末增加92163万元,增长12.3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7440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24430万元,增长22.6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638527万元,比上年末增加6984万元,增长1.11%。提升金融保障能力,推动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小微池”“助保贷”规模,协调小微企业贷款46亿元,扶持中小微企业70余家;完成信用联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工作。金融机构共发放贷款55.1亿元。其中,鑫鲁担保发放贷款1.8亿元,扶持58户中小微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  抓住“扩权强县”试点的契机,加强政务服务中心“三集中、三到位”管理,全面推进行政审批、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实施供给侧改革,积极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全年新签约项目25个(其中亿元以上16个),签约额199亿元,到位资金74亿元。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全县市场主体总量2.3万户,注册资本133.2亿元,增长23.8%。

    (撰稿人:范俊楠)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