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8卷  /  科技

2018卷

  • 农牧业科研
  • 发布时间:02-14
  • 来源:
  •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以下简称自治区农科院)是自治区直属正厅级建制的农牧业综合性科研事业单位。其前身为清宣统二年1910年)绥远将军瑞良奏请清廷获准设立的归绥农林试验场,迄今已有108年的历史2017年,自治区农科院设有8个行政处室,有涵盖种植业、养殖业、草原生态保护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领域专业研究机构15个,国家和自治区级研究平台31个。有职工46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81人。在学历结构上,有博士后5人,博士97人,硕士100人;在职称结构上,正高级118人,副高级117人。优秀人才方面,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自治区杰出人才奖8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5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36人,自治区“草原英才”人选40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28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1个,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在国家设立的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自治区农科院有肉羊和甜菜产业技术体系2位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16位,试验站站长10位,处于全国省级农业研究机构前列。主要研究领域为种植业、养殖业、草原、学科建设方面,自治区农科院目前在保护性耕作、肉羊、绒山羊、向日葵、甜菜、大麦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在反刍动物营养、燕麦、亚麻、食用豆育种栽培、旱作农业、旱生牧草品种选育、肉牛养殖技术、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与预警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特色。“十二五”以后,全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0项。其中:一等奖7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项;审认定品种79个;获得发明专利64项,制定发布地方标准155项。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52篇;在全区66个旗县建立70个科研成果示范点,与80多家企业开展科研合作,示范推广动植物新品种36个,新技术90余项,共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0多亿元

    【科研项目】  2017年,全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7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4项,自治区级项目206项,项目总数比2016年增加50项;获得项目总资金6858.7万元,比2016年增加192.5万元。审(认)定K88玉米、登科13大豆、蒙科4号大豆、牧科草木樨2号、乌拉特蒙古扁桃、农科1号木地肤等6个农作物和牧草新品种;在农作物种植、蔬菜加工、植物保护、家畜养殖、动物疫病防控、草地利用、生态修复等方面制定并发布地方标准、行业标准41项;获得专利13项;发表学术论文103篇,其中SCIEI论文11篇;专著5部,参著3部

    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15项。其中:燕麦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旱作区水肥高效利用技术、谷子新品种选育、大豆品种选育、苜蓿新品种选育、绿色肉业发展关键技术(参加)等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肉牛高效养殖技术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燕麦产业化核心关键技术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三等奖(参加);锦鸡儿新品种繁育、甜菜新品种栽培、细毛羊高效养殖技术、冷凉蔬菜新品种选育等方面获得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滴灌甜菜节本增效综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实现在乌兰察布市示范田节水30%,节肥10%~15%,亩成本降低200元,产量提高0.3吨~0.4吨,含糖率提高0.5度;“北星”系列辣椒新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解决巴彦淖尔市无脱水加工甜椒专用品种的困境以及全区红干椒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油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实现内蒙古春油菜含油率提高4%,增产10%,农药利用率提高8%、农药减施25%,化肥利用率提高10%、化肥减施20%,节约生产成本20%。家畜繁殖技术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进行绵羊与山羊的远缘杂交;研究母羊—羔羊一体化营养调控技术,研发出母羊繁殖期各阶段配套日粮,实现母羊-羔羊同步提高,使母羊繁成功率提高20%,哺乳期羔羊日增重提高了18.4%;围绕肉羊、肉牛、奶牛疾病和防控技术开展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出了增强牛羊机体免疫力四季调理性功能型颗粒饲料4种;初步掌握了绵羊多潜能干细胞分离培养技术,筛选出与伊维菌素耐药相关基因8个;开展草原生态与草牧业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一套草原资源核算与定量评估方法,示范推广一套草畜互作关键技术;开展天然草地改良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探索出一套有利于提高放牧家畜综合生产性能和养殖技术水平的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

    【科技服务】  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两级蔬菜、水果、食用菌的农药残留、生鲜乳违禁添加物及国标项目的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和风险评估等任务,承担各类检测任务7566个批次、完成18余万项次。完成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检测”任务和委托来样检测样品680份,为转基因执法监管提供依据。完成病虫草各类大田药效试验280多项,通过大田药效试验,掌握关于新农药以及农药应用的大量科学、翔实的试验数据,对农业生产合理用药、促进全区病虫草防治起到指导作用。推进内蒙古农业遥感监测体系建设,监测内容从最初的作物种植面积拓展到作物长势、旱情监测、玉米调减、农作物休耕轮作、大豆目标价格、主要农作物分布制图等宏观政策制定方面的监控。《畜牧与饲料科学》入选国内知名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和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收录,获得第九届中国畜牧兽医科技期刊评选“优秀期刊奖”;《北方农业学报》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收录;《内蒙古畜牧业》《现代农业》《当代畜禽养殖业》办刊质量稳步提升

    【科研成果】  2017年,自治区农科院获批各级各类示范推广项目30项,总经费1440万元。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有成果为核心,依托自治区农业综合项目、自治区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等,推进农业科研工作全院近130名科技人员,深入11个盟市62个旗县,建立65个科技成果示范区188个示范点,示范推广包括小麦、玉米、向日葵、甜菜、小杂粮、蔬菜、牧草等27个新品种,玉米、向日葵、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农牧交错带保护性耕作技术,肉羊、肉牛、奶牛高效养殖技术与动植物疾病防控防治技术等新技术73项。累计示范推广12万公顷,辐射推广面积130万公顷;培训技术人员、农牧民2.2万人次;印制并发放各类蒙汉文宣传彩页及小册4.2万份;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电台等进行科技宣传35次,取得明显的示范效果。围绕小麦、向日葵等农作物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盐碱地改良技术、肉牛肉羊高效养殖技术在杭锦后旗、四子王旗开展院地共建示范推广;针对奈曼旗肉牛、肉羊等农牧业主导产业,利用自治区农科院人才、技术、信息及成果优势,为当地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与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签订“院地共建农牧业”合作协议,在食用菌栽培、肉羊新品种选育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完成奈曼旗、西乌珠穆沁旗和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3个草牧业试点区入户调研、草场定标以及草原生态资产核算GEP指标体系构建工作和中科院呼伦贝尔生态草牧业试验区数据采集工作。与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签订“农牧业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打造巴彦淖尔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内蒙古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成果转化】  2017年,先后组织参加赤峰·中国北方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暨全国农高会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展示交易会、中国新丝绸之路·锡林郭勒草原畜牧业创新品牌展示交易会、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及第五届中国·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第二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

    【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推荐院士候选人1名、参加“草原之光”硕士创业行动2人、获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专家1人、获批非教育系统2017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2人2017年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自治区内蒙古杰出人才奖”1人“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1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4人、二层次3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新获批团队和个人各4个、滚动支持团队和个人各4个、派出18人参加自治区“三区”科技服务工作、选派4人参加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高层次专家服务盟市(旗县)发展;组织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培训440人次,利用自治区设立的人才专项编制引进高层次人才44名

    【科研基础设施】  开展托克托科研基地120公顷试验田土壤改良,四子王科研基地26.07公顷草场土地证办理及部分基础建设工程,武川旱作农业试验站完成种质资源库、温室的建设任务、补充购置试验仪器、农机具等设备,巴音哈太基地原种圃与饲草田建设与更新工作进展顺利;组织推荐“国家农业科学试验站”15个,承担监测点任务22个、组织申报农业部2018年度党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中的综合性农业科学试验基地建设项目1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4个;自治区农科院“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项目”进入验收和试运行阶段,“优质青贮饲料加工技术”基地被评为自治区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食用菌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完成主体建设,自治区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实验平台修缮建设项目,农业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呼和浩特野外观测站建设项目获批

    【国际交流合作】  依托外专局引智项目,邀请澳大利亚、美国等6个国家的13位外国专家到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合作交流与学术讲座;与蒙古国畜牧研究所、农业大学、科学院签署燕麦、动物防疫、绒山羊等领域研究合作协议并开展合作研究。“中俄联合开展菊芋资源引进开发”“蒙古高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模式联合研究”等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体通过验收;利用自治区农科院创新基金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项目,选送2名青年科技人员到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和墨尔本大学深造学习;选派19批次43人次出访美国、英国等15个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国际学术会议。组织相关专家参加在匈牙利召开的“中国—匈牙利农业科技合作促进中心第五次工作会议”,并与匈牙利国家农业研究与创新中心签署“中匈农业科技合作备忘录”,成功组织召开“2017年中匈农业科技合作培训暨工作会议”

    【国内交流合作】  自治区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科技人才合作协议书。启动东北四省区组成的“东北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及“东北区域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协同创新联盟”。在通辽市组织召开东北区域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现场观摩会。与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合作,利用光电院的飞艇搭载小麦等37个育种资源材料到18千米高空进行辐射诱变。签订“中亚马铃薯合作研究中心”合作协议。

    (撰稿人:张善彦)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农牧业科研
  • 发布时间:02-14
  • 来源:
  •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以下简称自治区农科院)是自治区直属正厅级建制的农牧业综合性科研事业单位。其前身为清宣统二年1910年)绥远将军瑞良奏请清廷获准设立的归绥农林试验场,迄今已有108年的历史2017年,自治区农科院设有8个行政处室,有涵盖种植业、养殖业、草原生态保护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领域专业研究机构15个,国家和自治区级研究平台31个。有职工46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81人。在学历结构上,有博士后5人,博士97人,硕士100人;在职称结构上,正高级118人,副高级117人。优秀人才方面,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自治区杰出人才奖8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5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36人,自治区“草原英才”人选40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28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1个,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在国家设立的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自治区农科院有肉羊和甜菜产业技术体系2位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16位,试验站站长10位,处于全国省级农业研究机构前列。主要研究领域为种植业、养殖业、草原、学科建设方面,自治区农科院目前在保护性耕作、肉羊、绒山羊、向日葵、甜菜、大麦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在反刍动物营养、燕麦、亚麻、食用豆育种栽培、旱作农业、旱生牧草品种选育、肉牛养殖技术、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与预警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特色。“十二五”以后,全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0项。其中:一等奖7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项;审认定品种79个;获得发明专利64项,制定发布地方标准155项。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52篇;在全区66个旗县建立70个科研成果示范点,与80多家企业开展科研合作,示范推广动植物新品种36个,新技术90余项,共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0多亿元

    【科研项目】  2017年,全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7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4项,自治区级项目206项,项目总数比2016年增加50项;获得项目总资金6858.7万元,比2016年增加192.5万元。审(认)定K88玉米、登科13大豆、蒙科4号大豆、牧科草木樨2号、乌拉特蒙古扁桃、农科1号木地肤等6个农作物和牧草新品种;在农作物种植、蔬菜加工、植物保护、家畜养殖、动物疫病防控、草地利用、生态修复等方面制定并发布地方标准、行业标准41项;获得专利13项;发表学术论文103篇,其中SCIEI论文11篇;专著5部,参著3部

    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15项。其中:燕麦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旱作区水肥高效利用技术、谷子新品种选育、大豆品种选育、苜蓿新品种选育、绿色肉业发展关键技术(参加)等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肉牛高效养殖技术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燕麦产业化核心关键技术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三等奖(参加);锦鸡儿新品种繁育、甜菜新品种栽培、细毛羊高效养殖技术、冷凉蔬菜新品种选育等方面获得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滴灌甜菜节本增效综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实现在乌兰察布市示范田节水30%,节肥10%~15%,亩成本降低200元,产量提高0.3吨~0.4吨,含糖率提高0.5度;“北星”系列辣椒新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解决巴彦淖尔市无脱水加工甜椒专用品种的困境以及全区红干椒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油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实现内蒙古春油菜含油率提高4%,增产10%,农药利用率提高8%、农药减施25%,化肥利用率提高10%、化肥减施20%,节约生产成本20%。家畜繁殖技术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进行绵羊与山羊的远缘杂交;研究母羊—羔羊一体化营养调控技术,研发出母羊繁殖期各阶段配套日粮,实现母羊-羔羊同步提高,使母羊繁成功率提高20%,哺乳期羔羊日增重提高了18.4%;围绕肉羊、肉牛、奶牛疾病和防控技术开展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出了增强牛羊机体免疫力四季调理性功能型颗粒饲料4种;初步掌握了绵羊多潜能干细胞分离培养技术,筛选出与伊维菌素耐药相关基因8个;开展草原生态与草牧业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一套草原资源核算与定量评估方法,示范推广一套草畜互作关键技术;开展天然草地改良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探索出一套有利于提高放牧家畜综合生产性能和养殖技术水平的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

    【科技服务】  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两级蔬菜、水果、食用菌的农药残留、生鲜乳违禁添加物及国标项目的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和风险评估等任务,承担各类检测任务7566个批次、完成18余万项次。完成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检测”任务和委托来样检测样品680份,为转基因执法监管提供依据。完成病虫草各类大田药效试验280多项,通过大田药效试验,掌握关于新农药以及农药应用的大量科学、翔实的试验数据,对农业生产合理用药、促进全区病虫草防治起到指导作用。推进内蒙古农业遥感监测体系建设,监测内容从最初的作物种植面积拓展到作物长势、旱情监测、玉米调减、农作物休耕轮作、大豆目标价格、主要农作物分布制图等宏观政策制定方面的监控。《畜牧与饲料科学》入选国内知名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和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收录,获得第九届中国畜牧兽医科技期刊评选“优秀期刊奖”;《北方农业学报》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收录;《内蒙古畜牧业》《现代农业》《当代畜禽养殖业》办刊质量稳步提升

    【科研成果】  2017年,自治区农科院获批各级各类示范推广项目30项,总经费1440万元。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有成果为核心,依托自治区农业综合项目、自治区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等,推进农业科研工作全院近130名科技人员,深入11个盟市62个旗县,建立65个科技成果示范区188个示范点,示范推广包括小麦、玉米、向日葵、甜菜、小杂粮、蔬菜、牧草等27个新品种,玉米、向日葵、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农牧交错带保护性耕作技术,肉羊、肉牛、奶牛高效养殖技术与动植物疾病防控防治技术等新技术73项。累计示范推广12万公顷,辐射推广面积130万公顷;培训技术人员、农牧民2.2万人次;印制并发放各类蒙汉文宣传彩页及小册4.2万份;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电台等进行科技宣传35次,取得明显的示范效果。围绕小麦、向日葵等农作物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盐碱地改良技术、肉牛肉羊高效养殖技术在杭锦后旗、四子王旗开展院地共建示范推广;针对奈曼旗肉牛、肉羊等农牧业主导产业,利用自治区农科院人才、技术、信息及成果优势,为当地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与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签订“院地共建农牧业”合作协议,在食用菌栽培、肉羊新品种选育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完成奈曼旗、西乌珠穆沁旗和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3个草牧业试点区入户调研、草场定标以及草原生态资产核算GEP指标体系构建工作和中科院呼伦贝尔生态草牧业试验区数据采集工作。与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签订“农牧业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打造巴彦淖尔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内蒙古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成果转化】  2017年,先后组织参加赤峰·中国北方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暨全国农高会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展示交易会、中国新丝绸之路·锡林郭勒草原畜牧业创新品牌展示交易会、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及第五届中国·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第二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

    【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推荐院士候选人1名、参加“草原之光”硕士创业行动2人、获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专家1人、获批非教育系统2017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2人2017年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自治区内蒙古杰出人才奖”1人“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1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4人、二层次3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新获批团队和个人各4个、滚动支持团队和个人各4个、派出18人参加自治区“三区”科技服务工作、选派4人参加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高层次专家服务盟市(旗县)发展;组织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培训440人次,利用自治区设立的人才专项编制引进高层次人才44名

    【科研基础设施】  开展托克托科研基地120公顷试验田土壤改良,四子王科研基地26.07公顷草场土地证办理及部分基础建设工程,武川旱作农业试验站完成种质资源库、温室的建设任务、补充购置试验仪器、农机具等设备,巴音哈太基地原种圃与饲草田建设与更新工作进展顺利;组织推荐“国家农业科学试验站”15个,承担监测点任务22个、组织申报农业部2018年度党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中的综合性农业科学试验基地建设项目1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4个;自治区农科院“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项目”进入验收和试运行阶段,“优质青贮饲料加工技术”基地被评为自治区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食用菌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完成主体建设,自治区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实验平台修缮建设项目,农业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呼和浩特野外观测站建设项目获批

    【国际交流合作】  依托外专局引智项目,邀请澳大利亚、美国等6个国家的13位外国专家到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合作交流与学术讲座;与蒙古国畜牧研究所、农业大学、科学院签署燕麦、动物防疫、绒山羊等领域研究合作协议并开展合作研究。“中俄联合开展菊芋资源引进开发”“蒙古高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模式联合研究”等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体通过验收;利用自治区农科院创新基金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项目,选送2名青年科技人员到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和墨尔本大学深造学习;选派19批次43人次出访美国、英国等15个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国际学术会议。组织相关专家参加在匈牙利召开的“中国—匈牙利农业科技合作促进中心第五次工作会议”,并与匈牙利国家农业研究与创新中心签署“中匈农业科技合作备忘录”,成功组织召开“2017年中匈农业科技合作培训暨工作会议”

    【国内交流合作】  自治区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科技人才合作协议书。启动东北四省区组成的“东北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及“东北区域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协同创新联盟”。在通辽市组织召开东北区域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现场观摩会。与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合作,利用光电院的飞艇搭载小麦等37个育种资源材料到18千米高空进行辐射诱变。签订“中亚马铃薯合作研究中心”合作协议。

    (撰稿人:张善彦)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