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8卷  /  科技

2018卷

  • 草原研究
  • 发布时间:02-14
  • 来源:
  •  

    【概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以下简称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设机构15个。其中,职能部门5个:办公室、人事处(党办)、科技管理处、条财处、基地管理处;专业研究室6个:草地生产与管理研究室、牧草资源与育种研究室、草地生态与监测研究室、草地工程机械研究室、草地综合发展研究室、草地生态研究室;中心3个:草业科技信息中心、牧草及草产品质量检测与分析测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公司1个:内蒙古中农草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建有农业部牧草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草地生态与修复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草地与农业生态遥感重点实验室、中俄草地生态与可持续利用联合实验室、国家牧草种质中期库、国家多年生牧草资源圃、农业部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农业部沙尔沁牧草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玉树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鄂尔多斯沙地草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农业部草原畜牧业装备技术科学观测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苏尼特温带荒漠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太仆寺旗草地资源监测与评价野外科学观测站、旱生牧草驯化及原种繁育基地等。有科技人才11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1人

    【科学研究进展】  2017年,组织申报各类项目85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2项,内蒙古自然基金15项,科技部中蒙国际合作专项项目1项,其他项目29项。新立项项目26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等。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687.5万元,加上科技创新工程经费、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全年科研经费2175万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35%

    【科研成果】  2017年,获得各类科技奖励6项。其中,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参加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励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奖励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82篇,其中SCI收录16篇,其中1区SCI期刊论文1篇,2区SCI期刊论文3篇。出版著作24部,获得专利65项,包括发明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2项。搜集各类牧草种质资源1600余份,筛选优质育种材料75份,获得老芒麦新品系1个,审定新品种3个,培育新品系2个。羊草基因组研究取得新突破,草原管理制度历史变迁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6.32)

    【人才培养】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培养和博士后推进计划1人入选农科英才特殊支持人选,1人入选院级青年英才培育工程计划,3人入选所级青年英才培养工程计划。公开招聘博士1人。科技人才质量持续提升,全所科技人才115人,站在职职工77.7%。平均年龄44岁,45岁及以下占50.7%,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科技人才已达87人,占科技人员总数75.7%。全所具有高级职称科技人才达61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比例达49.2%。博士后招收规模和质量逐年提升,博士后进站2人

    【团队建设】  提任1名80后科研人员为副所级干部,公开竞聘1名处级干部,选派1名处级干部赴河北省进行挂职锻炼。强化干部教育学习,组织处级干部参加农业部轮训3人次,组织党务干部培训16人次,参加各类科技培训120余人次2017年招收研究生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研究生3人。广开渠道,与内蒙古大学启动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加强全程指导,提升培养质量,2017年毕业博士2人,硕士4人

    【合作与交流】  在国际合作方面,坚持“以我为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依托中俄联合实验室和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生态样带等平台,加强与蒙古国、俄罗斯等传统合作伙伴的合作与交流;推进国际交流先后派出专家10人次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5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先后请进澳大利亚、日本、蒙古国等国外专家9人次,组织各类学术报告25场

    【科技兴农】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开展9GX-2.5型六圆盘割草机BL-600型指盘式搂草机等设备机械化作业试验示范333.33公顷,培训农机人员112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采用9BS-1.8型苜蓿草种籽播种机进行试验示范,试验示范面积133.33公顷,培训农机人员6人;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哈素海湿地公园开展DMB-3000型免耕播种机播种试验示范,试验示范面积133.33公顷,培训农机人员8人。新技术转化推广方面,构建草地害虫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推广技术5项,累计推广面积1.73万公顷,实现新增产值38000.00万元;推广应用基于物联网的畜产品溯源技术1套2017年,与苏尼特左旗24个牧民合作社签订协议,推广面积12万公顷,完成20万只羊的耳标佩戴,通过溯源技术牧民每只羊增收28元,为合作牧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364万元

    【科技推广】  经过多年试验研究与示范,筛选出适合鄂尔多斯沙区灌溉条件、旱作条件下种植的苜蓿品种,并向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牧民进行推广。在呼和浩特地区指导种植紫花苜蓿3333.33公顷;对北方草地主要害虫及毒害草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了推广。推广生物防治技术5项,控制草地害虫及毒害草等重大生物灾害的发生危害;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河北康保县开展苜蓿病虫害发生动态调查,累计培训50人次;在内蒙古武川县、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土默特左旗等地进行大规模牧草种植、收获机械化作业试验示范,累计示范面积600公顷,培训农机人员126人

    【基地建设】  紧抓新科技平台申请工作,积极拓展支撑能力,组织申报院级风险评估中心、农业部部级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草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呼和浩特)、农业部草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已获得批复。当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草原科学科技平台体系,包括科技服务平台1个,国际合作平台2个,科技创新平台3个,科技支撑平台9个。各平台共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各类项目70余项,先后开展牧草种质资源评价与新品种选育、草原放牧管理、鼠虫害防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平台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科技平台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得到改善,科技支撑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共获得条件建设项目(修缮购置专项)3项,项目经费625万元。申报条件建设项目3项,其中“重大科研设施项目:农业部青海玉树野外台站科学实验仪器设备购置,项目经财政部核定经费325万元;在建项目中,2项通过部委托农科院组织的专家组验收,1项已完成初步验收;2项基础设施改造类项目进展顺利

    【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党委规范化建设方面,完成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制定党委工作计划,中心理论组学习计划和实施方案,细化党委成员的分工;规范支部换届程序,召开民主生活会2次,各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8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1+3”制度体系,深化晋位升级活动;制定《草原所党委分类定级参考标准》;强化学习培训。组织参加培训150余人次,党务干部培训6次。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方面,各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书记落实“一岗双责”,优化组织设置;按期进行换届,规范发展党员程序和党费收缴的程序;发展党员2名,收缴党费5万余元;党委班子带头讲党课,支部书记向支部党员讲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全年各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余次;建立员信息档案等工作档案资料。在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方面,建立健全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常态化机制,制定《草原所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方案》,建立三级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常态化机制

    【党风廉政建设】  开展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年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制定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清单,持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落实工作报告制度,与所属各部门签订24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内监督条例》等文件10余次,观看警示片2次;开展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情况自查工作,实施“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建立科研经费信息公开和物资试剂线上采购制度;制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和《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制度,重大活动均由纪检监察人员现场监督

    【精神文明建设】  获得赛罕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赛罕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乌兰察布东路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先进驻区单位称号;组建草原所志愿者科技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3次;开展帮扶共建活动,组织职工向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捐款29823.6元;健全工会组织机构,2017年成立新一届工会委员会,调整草原所妇女工作委员会,设主任1人,委员3人;积极开展工、青、妇各项活动,组织职工运动会1次,棋牌赛1次,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组织青年职工参加庆祝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60周年文艺汇演,充分展示草原所青年职工的精神风貌1人获院“巾帼建功标兵”称号,1人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青年联合会副主席,1人担任内蒙古自治区青联常委

    (撰稿人:戴雅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草原研究
  • 发布时间:02-14
  • 来源:
  •  

    【概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以下简称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设机构15个。其中,职能部门5个:办公室、人事处(党办)、科技管理处、条财处、基地管理处;专业研究室6个:草地生产与管理研究室、牧草资源与育种研究室、草地生态与监测研究室、草地工程机械研究室、草地综合发展研究室、草地生态研究室;中心3个:草业科技信息中心、牧草及草产品质量检测与分析测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公司1个:内蒙古中农草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建有农业部牧草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草地生态与修复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草地与农业生态遥感重点实验室、中俄草地生态与可持续利用联合实验室、国家牧草种质中期库、国家多年生牧草资源圃、农业部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农业部沙尔沁牧草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玉树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鄂尔多斯沙地草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农业部草原畜牧业装备技术科学观测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苏尼特温带荒漠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太仆寺旗草地资源监测与评价野外科学观测站、旱生牧草驯化及原种繁育基地等。有科技人才11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1人

    【科学研究进展】  2017年,组织申报各类项目85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2项,内蒙古自然基金15项,科技部中蒙国际合作专项项目1项,其他项目29项。新立项项目26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等。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687.5万元,加上科技创新工程经费、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全年科研经费2175万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35%

    【科研成果】  2017年,获得各类科技奖励6项。其中,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参加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励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奖励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82篇,其中SCI收录16篇,其中1区SCI期刊论文1篇,2区SCI期刊论文3篇。出版著作24部,获得专利65项,包括发明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2项。搜集各类牧草种质资源1600余份,筛选优质育种材料75份,获得老芒麦新品系1个,审定新品种3个,培育新品系2个。羊草基因组研究取得新突破,草原管理制度历史变迁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6.32)

    【人才培养】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培养和博士后推进计划1人入选农科英才特殊支持人选,1人入选院级青年英才培育工程计划,3人入选所级青年英才培养工程计划。公开招聘博士1人。科技人才质量持续提升,全所科技人才115人,站在职职工77.7%。平均年龄44岁,45岁及以下占50.7%,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科技人才已达87人,占科技人员总数75.7%。全所具有高级职称科技人才达61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比例达49.2%。博士后招收规模和质量逐年提升,博士后进站2人

    【团队建设】  提任1名80后科研人员为副所级干部,公开竞聘1名处级干部,选派1名处级干部赴河北省进行挂职锻炼。强化干部教育学习,组织处级干部参加农业部轮训3人次,组织党务干部培训16人次,参加各类科技培训120余人次2017年招收研究生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研究生3人。广开渠道,与内蒙古大学启动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加强全程指导,提升培养质量,2017年毕业博士2人,硕士4人

    【合作与交流】  在国际合作方面,坚持“以我为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依托中俄联合实验室和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生态样带等平台,加强与蒙古国、俄罗斯等传统合作伙伴的合作与交流;推进国际交流先后派出专家10人次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5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先后请进澳大利亚、日本、蒙古国等国外专家9人次,组织各类学术报告25场

    【科技兴农】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开展9GX-2.5型六圆盘割草机BL-600型指盘式搂草机等设备机械化作业试验示范333.33公顷,培训农机人员112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采用9BS-1.8型苜蓿草种籽播种机进行试验示范,试验示范面积133.33公顷,培训农机人员6人;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哈素海湿地公园开展DMB-3000型免耕播种机播种试验示范,试验示范面积133.33公顷,培训农机人员8人。新技术转化推广方面,构建草地害虫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推广技术5项,累计推广面积1.73万公顷,实现新增产值38000.00万元;推广应用基于物联网的畜产品溯源技术1套2017年,与苏尼特左旗24个牧民合作社签订协议,推广面积12万公顷,完成20万只羊的耳标佩戴,通过溯源技术牧民每只羊增收28元,为合作牧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364万元

    【科技推广】  经过多年试验研究与示范,筛选出适合鄂尔多斯沙区灌溉条件、旱作条件下种植的苜蓿品种,并向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牧民进行推广。在呼和浩特地区指导种植紫花苜蓿3333.33公顷;对北方草地主要害虫及毒害草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了推广。推广生物防治技术5项,控制草地害虫及毒害草等重大生物灾害的发生危害;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河北康保县开展苜蓿病虫害发生动态调查,累计培训50人次;在内蒙古武川县、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土默特左旗等地进行大规模牧草种植、收获机械化作业试验示范,累计示范面积600公顷,培训农机人员126人

    【基地建设】  紧抓新科技平台申请工作,积极拓展支撑能力,组织申报院级风险评估中心、农业部部级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草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呼和浩特)、农业部草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已获得批复。当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草原科学科技平台体系,包括科技服务平台1个,国际合作平台2个,科技创新平台3个,科技支撑平台9个。各平台共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各类项目70余项,先后开展牧草种质资源评价与新品种选育、草原放牧管理、鼠虫害防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平台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科技平台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得到改善,科技支撑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共获得条件建设项目(修缮购置专项)3项,项目经费625万元。申报条件建设项目3项,其中“重大科研设施项目:农业部青海玉树野外台站科学实验仪器设备购置,项目经财政部核定经费325万元;在建项目中,2项通过部委托农科院组织的专家组验收,1项已完成初步验收;2项基础设施改造类项目进展顺利

    【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党委规范化建设方面,完成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制定党委工作计划,中心理论组学习计划和实施方案,细化党委成员的分工;规范支部换届程序,召开民主生活会2次,各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8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1+3”制度体系,深化晋位升级活动;制定《草原所党委分类定级参考标准》;强化学习培训。组织参加培训150余人次,党务干部培训6次。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方面,各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书记落实“一岗双责”,优化组织设置;按期进行换届,规范发展党员程序和党费收缴的程序;发展党员2名,收缴党费5万余元;党委班子带头讲党课,支部书记向支部党员讲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全年各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余次;建立员信息档案等工作档案资料。在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方面,建立健全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常态化机制,制定《草原所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方案》,建立三级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常态化机制

    【党风廉政建设】  开展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年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制定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清单,持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落实工作报告制度,与所属各部门签订24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内监督条例》等文件10余次,观看警示片2次;开展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情况自查工作,实施“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建立科研经费信息公开和物资试剂线上采购制度;制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和《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制度,重大活动均由纪检监察人员现场监督

    【精神文明建设】  获得赛罕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赛罕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乌兰察布东路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先进驻区单位称号;组建草原所志愿者科技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3次;开展帮扶共建活动,组织职工向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捐款29823.6元;健全工会组织机构,2017年成立新一届工会委员会,调整草原所妇女工作委员会,设主任1人,委员3人;积极开展工、青、妇各项活动,组织职工运动会1次,棋牌赛1次,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组织青年职工参加庆祝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60周年文艺汇演,充分展示草原所青年职工的精神风貌1人获院“巾帼建功标兵”称号,1人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青年联合会副主席,1人担任内蒙古自治区青联常委

    (撰稿人:戴雅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