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8卷  /  附录

2018卷

  • 应把环保产业作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支柱加快发展
  • 发布时间:02-10
  • 来源:
  •  

    环保产业包括环保设备与产品生产经营、资源循环利用、环保工程建设、环境服务等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关联产业多,带动作用大。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区环保需求日趋旺盛,环保投资逐年增加。但是,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没有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现实动力,我区本土环保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对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与前景:有条件成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和全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十二五”以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广环保技术和产品,我区环保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以环保产品生产、环保技术服务、“三废”综合利用、自然生态保护、洁净产品生产、环境监测等为主的产业体系。但是总体上看,我区环保产业底子薄、规模小、发展慢,在发展规模、技术创新、产品服务、配套能力以及发展理念等方面,与发达省市还有较大差距,甚至与陕西、山西等产业结构相近的中西部省份相比也有一定差距。但是作为资源能源大区,我区环保产业发展的潜力非常大。尤其是进入“十三五”以来,在绿色化发展理念引领下,国家和自治区环保政策日益完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新技术不断涌现,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是政策发力。国家将环保产业列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为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从自治区层面来看,产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我区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二是市场有力。2015年全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790.13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1.1%,按这一增速预测,“十三五”期间,全区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将超过7000亿元,平均每年投资达到1400亿元,由此带来的设施运行费用每年也接近200亿元。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十三五”期间我区环保市场总规模将超过万亿元,平均每年超过2000亿元。三是技术给力。我区企业在一些环保共性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和引进示范的化工高盐废水分质盐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DDS烟道气除尘脱硫脱硝技术等高新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与传统技术相比,这些新兴环保技术更加注重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循环利用、延伸链条等方式“变废为宝”, 实现低成本甚至能盈利的环保目标,为“十三五”期间我区环保产业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环保产业有条件发展成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和全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自治区政府应加快探索产业发展可行的路径和模式,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我区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二、发展路径:借助市场空间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一)加强行业合作,引导排污企业合作发展环保产业  德国1991年出台《包装条例》,要求使用包装材料的生产商和销售商负责回收包装材料。为此,负有回收义务的生产商和销售商联合成立了德国二元回收体系公司,该公司成功帮助所有成员完成了回收任务,自身也获得巨大发展。我区排污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力、化工、冶金、生物发酵等领域,同一行业的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基本相同,治理手段也类似,如电力行业主要是脱硫脱硝除尘,化工行业主要是污水处理和危废处理,生物发酵行业主要是污水和废渣处理,目前针对这些污染物我区也有相应的处理技术和设备。建议自治区经信委引导区内同行业企业合作成立专门的环保企业,排污企业以资本和市场入股,引进环保企业以技术和管理入股,共同解决行业污染问题,以本地市场带动本土环保企业发展。

    (二)推动共建园区,借助外力带动环保产业提质升级  我区环保企业多数为民营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技术水平低,依靠这些企业推动全区环保产业发展难度较大。必须采取以市场换产业、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人才的思路,借助外力推动环保产业补齐短板、跨越发展。目前,国内环保产业实力最强、门类最全、技术最高、模式最新的是江苏省宜兴市,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也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园区。近年来,宜兴环科园集聚企业、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优质资源,以环保产业集团为龙头,以创新平台为支撑,以PPP、第三方环境服务为主要模式,建成全国首家“环境医院”,为区域环境治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等一站式服务。目前,中宜环境医院已先后在山东乳山、广西南宁、云南昆明三地成立分院,“环境医院”的设立不仅可以解决当地的污染问题,还能带动环保产业发展。建议自治区政府以市场换产业,吸引宜兴环科园来我区投资共建环保产业园区,设立中宜环境医院内蒙古分院,通过“环境医院”集聚产业发展亟需的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要素,吸引国内外大型环保企业来我区投资发展,借助外力补齐我区环保产业发展短板,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具体操作办法:自治区政府可每年将部分公共环境治理项目定向委托给“环境医院”,“环境医院”发挥综合服务商优势引导产业链上下游环保装备制造、环保产品制造、环境服务企业来我区投资设立分公司。同时,“环境医院”还可以将我区优质环保产品、环保企业纳入平台,在全国进行推广,以“环境医院”为突破口,带动我区环保产业提质升级。

    三、发展模式:激发市场需求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一)完善政策体系,加快推广政府购买环保服务模式  政府向社会公开购买环保服务,有利于提升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和运维管理的质量及效率,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推动环保市场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吸引社会投资,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江西省新余市选择大气、污水、生活垃圾、重金属、农村环境整治、流域湖泊治理等7个领域向社会购买环境服务,不仅治理效果明显,还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了当地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我区应借鉴江西省的经验做法,在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环境监测,土壤修复,生态类评估以及技术性环境规划编制等领域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目前,国家对采购环保服务的类型、范围以及具体采购方式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地方政府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因此,我区推进政府购买环保服务的关键在于完善政策体系。建议自治区采取“边试点、边总结”的方式,一方面在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针对不同采购内容分别开展试点,另一方面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体系,加快推广步伐。

    (二)探索盈利机制,加快发展环境治理PPP模式  环境治理PPP模式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等限制,将社会资本引入到环保领域,提高环保质量和效率,拉动投资增长,带动产业发展。在当前经济下行、财政困难的形势下,PPP模式还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改善环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目前环保领域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重点和热点,但从我区情况来看,真正落地实施的项目很少,主要原因是环境保护公益性较强,大部分领域尚未形成稳定的投资回报机制。以现金流较为稳定的污水处理为例,目前我区各地居民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一般在0.6~0.9元之间,根据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成本测算,如果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处理成本在1.23元/吨;如果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处理成本需增加到1.35元/吨。当前污水处理收费还不能覆盖运营成本,政府补贴有限,微利或无利运行影响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其他现金流不稳定、低利润或无利润的环保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更弱。因此,我区发展环境治理PPP模式的关键在于探索稳定的盈利机制。一是完善价格机制和补贴优惠政策,引导社会投入。完善环境公共服务定价机制,适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征收标准,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费政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流域污染状况予以调整,建立健全价格听证制度,为企业盈利提供资金来源保障。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增加企业盈利空间。二是探索“PPP项目包”模式,建立利益补偿机制。“PPP项目包”内包含的项目来自多个产业,可以分为高、中、低利润项目群,将中低利润项目与高利润项目捆绑在一起,通过各产业链的互相呼应来降低风险、提高项目包的整体收益。比如,山东省宁阳县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PPP项目包由四部分组成:工业用水净化厂供水工程、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复圣公园建设工程和城市道路建设提升工程。其中,工业水厂和复圣公园年收入分别为2920万元和1222万元,水系综合治理和城市道路建设提升两个工程无收益。打包捆绑后测算下来,整个综合项目合同期内预计实现利润7.5亿元,预计年投资利润率在10%左右。我区也可借鉴这一经验,在环保领域推广PPP模式时探索采用项目包模式,保障企业合理收益,促进环保投资持续增长,带动产业发展。

    (三)完善倒逼激励机制,加快发展企业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  在企业污染治理中引入第三方市场主体,将污染治理过程交由专业环保公司进行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维护升级,可使排污者的直接治理行为转化为间接的经济行为,实现污染治理的社会化、产业化,不仅可以实现治理绩效的最大化,同时也带动了环保产业发展。从目前区内外发展第三方治理的情况来看,主要制约因素一方面是排污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第三方治理企业发育不足。在政策要求不严格的情况下,为了规避检查甚至偷排偷放,多数排污企业会放弃专业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选择效率低下的“自我投资、自我监控、自我治理”模式。此外,我区能够提供污染治理工艺设计、技术服务、建设运营的专业化环保公司较少,技术实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导致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难以推广应用。因此,加快发展企业污染第三方治理,一是要完善相关制度,形成倒逼机制。改进环境标准的管理和制定程序,统一不同部门制定的标准数值,迫使企业引进第三方治理,通过专业化治理降低污染,达到环境标准。对因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要求,被环保部门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且拒不自行治理污染的企业,强制其限期引进第三方治理。将企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使排污企业面对公众压力,接受公众监督,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选择第三方治理。把污染防治状况作为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重要内容纳入自治区企业联合征信系统。二是要出台优惠政策,调动环保企业积极性。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帮助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募集运行资金,保证企业正常运行,避免由于收益回报时间较长产生企业运营资金短缺问题。成立政府性引导基金,培育发展第三方治理企业,提高治污能力,满足未来环境污染治理的需要。

    课题主持:文  

    课题成员:智  

     宁(执笔)

    刘文静(自治区环境科学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应把环保产业作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支柱加快发展
  • 发布时间:02-10
  • 来源:
  •  

    环保产业包括环保设备与产品生产经营、资源循环利用、环保工程建设、环境服务等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关联产业多,带动作用大。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区环保需求日趋旺盛,环保投资逐年增加。但是,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没有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现实动力,我区本土环保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对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与前景:有条件成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和全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十二五”以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广环保技术和产品,我区环保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以环保产品生产、环保技术服务、“三废”综合利用、自然生态保护、洁净产品生产、环境监测等为主的产业体系。但是总体上看,我区环保产业底子薄、规模小、发展慢,在发展规模、技术创新、产品服务、配套能力以及发展理念等方面,与发达省市还有较大差距,甚至与陕西、山西等产业结构相近的中西部省份相比也有一定差距。但是作为资源能源大区,我区环保产业发展的潜力非常大。尤其是进入“十三五”以来,在绿色化发展理念引领下,国家和自治区环保政策日益完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新技术不断涌现,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是政策发力。国家将环保产业列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为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从自治区层面来看,产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我区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二是市场有力。2015年全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790.13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1.1%,按这一增速预测,“十三五”期间,全区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将超过7000亿元,平均每年投资达到1400亿元,由此带来的设施运行费用每年也接近200亿元。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十三五”期间我区环保市场总规模将超过万亿元,平均每年超过2000亿元。三是技术给力。我区企业在一些环保共性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和引进示范的化工高盐废水分质盐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DDS烟道气除尘脱硫脱硝技术等高新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与传统技术相比,这些新兴环保技术更加注重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循环利用、延伸链条等方式“变废为宝”, 实现低成本甚至能盈利的环保目标,为“十三五”期间我区环保产业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环保产业有条件发展成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和全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自治区政府应加快探索产业发展可行的路径和模式,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我区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二、发展路径:借助市场空间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一)加强行业合作,引导排污企业合作发展环保产业  德国1991年出台《包装条例》,要求使用包装材料的生产商和销售商负责回收包装材料。为此,负有回收义务的生产商和销售商联合成立了德国二元回收体系公司,该公司成功帮助所有成员完成了回收任务,自身也获得巨大发展。我区排污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力、化工、冶金、生物发酵等领域,同一行业的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基本相同,治理手段也类似,如电力行业主要是脱硫脱硝除尘,化工行业主要是污水处理和危废处理,生物发酵行业主要是污水和废渣处理,目前针对这些污染物我区也有相应的处理技术和设备。建议自治区经信委引导区内同行业企业合作成立专门的环保企业,排污企业以资本和市场入股,引进环保企业以技术和管理入股,共同解决行业污染问题,以本地市场带动本土环保企业发展。

    (二)推动共建园区,借助外力带动环保产业提质升级  我区环保企业多数为民营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技术水平低,依靠这些企业推动全区环保产业发展难度较大。必须采取以市场换产业、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人才的思路,借助外力推动环保产业补齐短板、跨越发展。目前,国内环保产业实力最强、门类最全、技术最高、模式最新的是江苏省宜兴市,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也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园区。近年来,宜兴环科园集聚企业、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优质资源,以环保产业集团为龙头,以创新平台为支撑,以PPP、第三方环境服务为主要模式,建成全国首家“环境医院”,为区域环境治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等一站式服务。目前,中宜环境医院已先后在山东乳山、广西南宁、云南昆明三地成立分院,“环境医院”的设立不仅可以解决当地的污染问题,还能带动环保产业发展。建议自治区政府以市场换产业,吸引宜兴环科园来我区投资共建环保产业园区,设立中宜环境医院内蒙古分院,通过“环境医院”集聚产业发展亟需的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要素,吸引国内外大型环保企业来我区投资发展,借助外力补齐我区环保产业发展短板,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具体操作办法:自治区政府可每年将部分公共环境治理项目定向委托给“环境医院”,“环境医院”发挥综合服务商优势引导产业链上下游环保装备制造、环保产品制造、环境服务企业来我区投资设立分公司。同时,“环境医院”还可以将我区优质环保产品、环保企业纳入平台,在全国进行推广,以“环境医院”为突破口,带动我区环保产业提质升级。

    三、发展模式:激发市场需求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一)完善政策体系,加快推广政府购买环保服务模式  政府向社会公开购买环保服务,有利于提升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和运维管理的质量及效率,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推动环保市场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吸引社会投资,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江西省新余市选择大气、污水、生活垃圾、重金属、农村环境整治、流域湖泊治理等7个领域向社会购买环境服务,不仅治理效果明显,还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了当地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我区应借鉴江西省的经验做法,在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环境监测,土壤修复,生态类评估以及技术性环境规划编制等领域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目前,国家对采购环保服务的类型、范围以及具体采购方式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地方政府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因此,我区推进政府购买环保服务的关键在于完善政策体系。建议自治区采取“边试点、边总结”的方式,一方面在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针对不同采购内容分别开展试点,另一方面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体系,加快推广步伐。

    (二)探索盈利机制,加快发展环境治理PPP模式  环境治理PPP模式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等限制,将社会资本引入到环保领域,提高环保质量和效率,拉动投资增长,带动产业发展。在当前经济下行、财政困难的形势下,PPP模式还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改善环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目前环保领域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重点和热点,但从我区情况来看,真正落地实施的项目很少,主要原因是环境保护公益性较强,大部分领域尚未形成稳定的投资回报机制。以现金流较为稳定的污水处理为例,目前我区各地居民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一般在0.6~0.9元之间,根据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成本测算,如果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处理成本在1.23元/吨;如果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处理成本需增加到1.35元/吨。当前污水处理收费还不能覆盖运营成本,政府补贴有限,微利或无利运行影响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其他现金流不稳定、低利润或无利润的环保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更弱。因此,我区发展环境治理PPP模式的关键在于探索稳定的盈利机制。一是完善价格机制和补贴优惠政策,引导社会投入。完善环境公共服务定价机制,适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征收标准,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费政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流域污染状况予以调整,建立健全价格听证制度,为企业盈利提供资金来源保障。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增加企业盈利空间。二是探索“PPP项目包”模式,建立利益补偿机制。“PPP项目包”内包含的项目来自多个产业,可以分为高、中、低利润项目群,将中低利润项目与高利润项目捆绑在一起,通过各产业链的互相呼应来降低风险、提高项目包的整体收益。比如,山东省宁阳县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PPP项目包由四部分组成:工业用水净化厂供水工程、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复圣公园建设工程和城市道路建设提升工程。其中,工业水厂和复圣公园年收入分别为2920万元和1222万元,水系综合治理和城市道路建设提升两个工程无收益。打包捆绑后测算下来,整个综合项目合同期内预计实现利润7.5亿元,预计年投资利润率在10%左右。我区也可借鉴这一经验,在环保领域推广PPP模式时探索采用项目包模式,保障企业合理收益,促进环保投资持续增长,带动产业发展。

    (三)完善倒逼激励机制,加快发展企业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  在企业污染治理中引入第三方市场主体,将污染治理过程交由专业环保公司进行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维护升级,可使排污者的直接治理行为转化为间接的经济行为,实现污染治理的社会化、产业化,不仅可以实现治理绩效的最大化,同时也带动了环保产业发展。从目前区内外发展第三方治理的情况来看,主要制约因素一方面是排污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第三方治理企业发育不足。在政策要求不严格的情况下,为了规避检查甚至偷排偷放,多数排污企业会放弃专业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选择效率低下的“自我投资、自我监控、自我治理”模式。此外,我区能够提供污染治理工艺设计、技术服务、建设运营的专业化环保公司较少,技术实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导致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难以推广应用。因此,加快发展企业污染第三方治理,一是要完善相关制度,形成倒逼机制。改进环境标准的管理和制定程序,统一不同部门制定的标准数值,迫使企业引进第三方治理,通过专业化治理降低污染,达到环境标准。对因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要求,被环保部门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且拒不自行治理污染的企业,强制其限期引进第三方治理。将企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使排污企业面对公众压力,接受公众监督,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选择第三方治理。把污染防治状况作为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重要内容纳入自治区企业联合征信系统。二是要出台优惠政策,调动环保企业积极性。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帮助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募集运行资金,保证企业正常运行,避免由于收益回报时间较长产生企业运营资金短缺问题。成立政府性引导基金,培育发展第三方治理企业,提高治污能力,满足未来环境污染治理的需要。

    课题主持:文  

    课题成员:智  

     宁(执笔)

    刘文静(自治区环境科学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