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卷

  • 新城区
  • 发布时间:02-15
  • 来源:
  •  

    【概况】  新城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东北部,北面和东面以大青山为分水岭与武川县和乌兰察布市的卓资县隔山相望,南与赛罕区接壤,西与回民区毗邻。地理坐标在北纬40°48′~41°7′,东经111°35′~112°5′处。全区总面积7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92万人,有满、蒙古、回、汉等34个民族,是满族聚居区。是自治区政治、文化、教育、科技、新闻、交通、通信及信息中心,是呼和浩特市对外开放的窗口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97.8亿元;增速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6.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8.8亿元,增速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5.3亿元,增速6%;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41430元,同比增长8.4%;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9149元和18955元,均增长8.2%

    【工业】  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平台,全面推进“三创”基地建设,入园企业增长到256家,从业人员增长到3387人。成为自治区孵化空间最大、引进企业最多、科技含量最高、产业模式最新、人才集聚最密集的一流创新创业创意示范基地,成为新城区经济发展新引擎2017年,新城区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8.8亿元,同比增长23.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速8.6%

    【农业】  在沿山11个村引进种植优质果树5.5万余株,3240户农民直接受益。引进推广果蔬新品种30个,示范种植鼠尾草、薰衣草40万株。截至2017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2.32亿元,已建或在建智能连栋温室14.2万平方米。新建占地66.7公顷以上的现代农业园区5个,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大棚管家”物联网系统,实现了温室管理智能化。新城牧歌、七彩花田等项目区示范铺设农业滴灌灌溉系统840公顷,试行水肥一体化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服务业】  编制完成自治区首部县级服务业发展规划,出台呼市首家县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搭建自治区首个县级服务业综合管理平台。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速转型升级,滨海商业中心等一批商贸综合体建成运营,填补首府北部商业空白。科技研发、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呼和浩特智慧产业研究院、内蒙古浪潮大数据产业园、支付宝云网科技、信元网安等相继落地,太伟方恒广场金融集聚区初具规模,城发(恼包)公路物流中心项目带动作用明显。自治区电子口岸、易世界中俄蒙跨境贸易服务平台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亮点项目。培育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2个,成功申报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5个,成为自治区集聚区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地区。大力实施“旅游+”战略,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将军衙署改造完工并重新开放,呼和塔拉会议中心综合功能更加完善,全年接待游客678万人(次)、实现收入25.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到756.8亿元,总量稳居自治区第一。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由89.2%提高到93%,始终发挥着经济加速器和稳定器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  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中国联通西北(呼和浩特)基地一期工程加紧完善,2万架机柜已投入使用。浪潮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上线运营。生物科技和健康养老产业不断壮大,银宏干细胞生命科技健康产业示范园建成投产,内蒙古国际蒙医院生命科技分院投入运营,和美科盛、蒙天然、金坤医药等项目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起步发展,自治区首家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成功落地

    【重点项目建设】  实施重大项目97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5项。加强银企对接,探索运用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争取上级财政资金8388万元,为项目推进提供资金保障。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北二环棚户区改造等一批事关经济长远发展和社会民生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围绕云计算、科技服务、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重点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推介工作力度,百宝佳电子商务租赁平台、滨海海洋休闲旅游区、远大商业综合体等一批具有较好前瞻性和带动性的项目落地,创造新的投资增长点

    【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开展范围最广、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清理垃圾58.2万吨“三乱”小广告128万份,粉刷清理楼道780栋。重点对公路、铁路沿线及城郊接合部等区域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对69条重点街巷的外立面、门头牌匾等进行彻底整治。按照欧式、明清和蒙元等风格,打造海拉尔大街、八一市场等23个特色街区。改造提升19处农贸市场,新建气象局西巷和代州营标准化便民市场,取缔人民路、星火巷等一批多年困扰市民出行的马路市场。建设青城驿站城市综合体57座,新建、改建、开放公共厕所785座,群众如厕难问题彻底解决。建立1+7”路长制、单元长楼长制、半月集中整治行动机制和523”工作落实机制,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城乡建设】  启动实施大青山前坡部分村庄污水管道接入市政管网工程,大力推进天然气主管道铺设工程。呼和塔拉大街等7条重点道路全部贯通,连通中心城区和大青山前坡的交通路网基本形成。野马图等村民回迁小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呼准鄂铁路、地铁1.2号线等重大项目征拆工作接近尾声110国道(北三环)征拆工作顺利推进。海拉尔大街和哲里木路高架快速路开工建设。新改建山水路、西落凤街等37条小街巷。打通气象局西巷、赛马场北路等断头路10条。东影北路、丁香路公铁立交桥竣工通车。综合改造老旧小区182个,5.2万户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拆除自治区党委小区、公安厅家属院等152个小区的3.3万间凉房,拆除面积19.6万平方米,城区彻底告别“凉房”时代。打造丽苑小区、海天花园等特色精品示范小区30个。采取政府引导、逐步向市场化过渡的方式,实现320个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脱贫攻坚】  新城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于2016年底全部脱贫2017年12月,经动态调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826户1729人。在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为全区24个行政村2.775万人的被征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到龄农民人均每月可享受养老金850元。结合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推动土地流转,每亩每年1000元。确保低保、残疾人补贴、煤补等各项保障救助政策落实到位,结合新农村建设工程,土坯房改造的农户每户补贴4万元、院落整治的农户每户补贴2万元。通过发展农家乐,林下经济、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从事绿化养护、环卫保洁、建筑施工等工作,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深入推进“一村一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合作社规模,吸纳更多的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真正实现“真扶贫、扶真贫,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启动大病集中救治一、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一批”行动计划,采取多重保障措施,减轻就医负担,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90%。新城区财政安排“健康扶贫专项保障救助基金”100万元,用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边缘户的保障兜底救助。在区医院建立“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民政医疗救助资金“一站式”结算。认真落实自治区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通高校新生入学资助政策,专科每人补贴3万元、本科每人补贴4万元。积极开展“雨露计划”“泛海助学行动”,2016—2017年对11名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全区95个部门,36名处级领导343名科级干部,与全区13个行政村766名贫困人口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全覆盖,14家部队与28户5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及生活困难边缘户建立了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机制。

    【生态建设】  推进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累计落实绿化用地7300公顷,栽植各类乔灌木1400万株(丛)3333公顷森林公园、呼和塔拉草原、哈拉沁生态公园等项目建成完工,对大青山前坡45公里山体裸露区域进行生态修复,首府北部生态功能区基本建成。完成成吉思汗大街和东河环城水系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实施展东路等75条道路、爱民街节点等21处重点区域绿化,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3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起步闻香的生态宜居城区已初步形成。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清理整治水源地保护区内和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类污染企业292家,拆除排污设备249套。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

    【教育】  切实巩固教育强区地位,投资1亿元,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4所,实验中学东河校区和区第一幼儿园分园建成使用。第三十八中学晋升为自治区示范高中。招聘教师142名,选派593名校长教师赴先进地区跟岗培训交流,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加快实施智慧校园工程,北垣小学等10所学校与市级视讯监控平台并网。开展各类校园应急演练128次,校园安全进一步加强

    【科技】  全年投入科技和创新创业经费1.3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编制完成东河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两园”作用,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建大数据、软件研发等主题产业园15个,营业收入突破4亿元。自治区首家智能机器人制造产业园投入运营。组建内蒙古大学生高校创业联盟。举办首届中国•呼和浩特创新创业创意大赛。坚持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鼓励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智慧消防大数据集成应用系统筹5项科技成果实现就地转化

    【文化】  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集党员教育、科普文化、全民健身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0个,文化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站(点)13个、建成草原书屋29个、数字书屋18个。投资近700万元,免费安装直播卫星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通”接收设备13216套,“村村响”大喇叭33套,新建笼式足球场202个

    【体育】  举办“区长杯”足球联赛、首届内蒙古自治区卡丁车公开赛等全民健身赛事。自治区首条100公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接待游客5万人,获“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公共文化服务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医疗卫生】  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处,标准化卫生室23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设置名医工作室13个,7家医疗卫生机构加入以三甲医院为核心医院的医疗联合体。疾病防控体系不断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效果显著。贯彻落实两孩政策,实施新家庭计划项目,人和社区被国家确定为“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巩固,累计让利于民1186.7万元。完成区、镇、村三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机构整合,4家助产机构分别与内蒙古医院建立绿色救治通道,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保障】  推动创业就业,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三级大学生创业就业综合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呼和浩特公共实训基地加快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4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医疗、教育等各类救助标准逐年提高,发放各类社会救助和保障资金7320万元。新改扩建8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推行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呼哈路和丽苑社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居家养老试点,建立以智慧居家养老信息平台等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改革创新】  40项重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去一降一补”改革任务有效落实。房地产在建项目向体育休闲、健康养老等业态转变,东方银座等7.1万平方米库存房改造为创业社区。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区行政许可事项由96项缩减到59项。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在自治区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市场主体增长到5.5万户,2017年新增突破1万户,增速位居自治区103个旗县区首位。全面推行“营改增”,新城区综合治税平台初步建立,税源监管得到加强。成立项目服务中心、招商办、金融办等机构,招商引资、优化服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重组和成立新拓生态、宏盛城发、昕城建设3家区属国有企业,充分发挥投资、融资、引资、就业、国有资产管理等综合功能。城市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71项行政处罚权下沉到镇和街道办事处。全面落实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清理处置超标、超编公务用车211辆。扎实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社会治理】  安装视频监控终端3200个,覆盖城乡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居民反映问题的处置率98%。开展社会矛盾积案化解“百日攻坚”行动,33件信访积案得到解决。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发现安全隐患3514条,整改率85%,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厨房革命”,全面实施“明厨亮灶”工程,改造提升3060家餐饮企业前厅后厨,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34条,完成566家餐饮三级智慧网络建设,新建区农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撰稿人:杨志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新城区
  • 发布时间:02-15
  • 来源:
  •  

    【概况】  新城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东北部,北面和东面以大青山为分水岭与武川县和乌兰察布市的卓资县隔山相望,南与赛罕区接壤,西与回民区毗邻。地理坐标在北纬40°48′~41°7′,东经111°35′~112°5′处。全区总面积7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92万人,有满、蒙古、回、汉等34个民族,是满族聚居区。是自治区政治、文化、教育、科技、新闻、交通、通信及信息中心,是呼和浩特市对外开放的窗口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97.8亿元;增速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6.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8.8亿元,增速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5.3亿元,增速6%;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41430元,同比增长8.4%;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9149元和18955元,均增长8.2%

    【工业】  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平台,全面推进“三创”基地建设,入园企业增长到256家,从业人员增长到3387人。成为自治区孵化空间最大、引进企业最多、科技含量最高、产业模式最新、人才集聚最密集的一流创新创业创意示范基地,成为新城区经济发展新引擎2017年,新城区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8.8亿元,同比增长23.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速8.6%

    【农业】  在沿山11个村引进种植优质果树5.5万余株,3240户农民直接受益。引进推广果蔬新品种30个,示范种植鼠尾草、薰衣草40万株。截至2017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2.32亿元,已建或在建智能连栋温室14.2万平方米。新建占地66.7公顷以上的现代农业园区5个,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大棚管家”物联网系统,实现了温室管理智能化。新城牧歌、七彩花田等项目区示范铺设农业滴灌灌溉系统840公顷,试行水肥一体化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服务业】  编制完成自治区首部县级服务业发展规划,出台呼市首家县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搭建自治区首个县级服务业综合管理平台。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速转型升级,滨海商业中心等一批商贸综合体建成运营,填补首府北部商业空白。科技研发、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呼和浩特智慧产业研究院、内蒙古浪潮大数据产业园、支付宝云网科技、信元网安等相继落地,太伟方恒广场金融集聚区初具规模,城发(恼包)公路物流中心项目带动作用明显。自治区电子口岸、易世界中俄蒙跨境贸易服务平台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亮点项目。培育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2个,成功申报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5个,成为自治区集聚区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地区。大力实施“旅游+”战略,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将军衙署改造完工并重新开放,呼和塔拉会议中心综合功能更加完善,全年接待游客678万人(次)、实现收入25.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到756.8亿元,总量稳居自治区第一。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由89.2%提高到93%,始终发挥着经济加速器和稳定器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  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中国联通西北(呼和浩特)基地一期工程加紧完善,2万架机柜已投入使用。浪潮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上线运营。生物科技和健康养老产业不断壮大,银宏干细胞生命科技健康产业示范园建成投产,内蒙古国际蒙医院生命科技分院投入运营,和美科盛、蒙天然、金坤医药等项目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起步发展,自治区首家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成功落地

    【重点项目建设】  实施重大项目97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5项。加强银企对接,探索运用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争取上级财政资金8388万元,为项目推进提供资金保障。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北二环棚户区改造等一批事关经济长远发展和社会民生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围绕云计算、科技服务、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重点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推介工作力度,百宝佳电子商务租赁平台、滨海海洋休闲旅游区、远大商业综合体等一批具有较好前瞻性和带动性的项目落地,创造新的投资增长点

    【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开展范围最广、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清理垃圾58.2万吨“三乱”小广告128万份,粉刷清理楼道780栋。重点对公路、铁路沿线及城郊接合部等区域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对69条重点街巷的外立面、门头牌匾等进行彻底整治。按照欧式、明清和蒙元等风格,打造海拉尔大街、八一市场等23个特色街区。改造提升19处农贸市场,新建气象局西巷和代州营标准化便民市场,取缔人民路、星火巷等一批多年困扰市民出行的马路市场。建设青城驿站城市综合体57座,新建、改建、开放公共厕所785座,群众如厕难问题彻底解决。建立1+7”路长制、单元长楼长制、半月集中整治行动机制和523”工作落实机制,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城乡建设】  启动实施大青山前坡部分村庄污水管道接入市政管网工程,大力推进天然气主管道铺设工程。呼和塔拉大街等7条重点道路全部贯通,连通中心城区和大青山前坡的交通路网基本形成。野马图等村民回迁小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呼准鄂铁路、地铁1.2号线等重大项目征拆工作接近尾声110国道(北三环)征拆工作顺利推进。海拉尔大街和哲里木路高架快速路开工建设。新改建山水路、西落凤街等37条小街巷。打通气象局西巷、赛马场北路等断头路10条。东影北路、丁香路公铁立交桥竣工通车。综合改造老旧小区182个,5.2万户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拆除自治区党委小区、公安厅家属院等152个小区的3.3万间凉房,拆除面积19.6万平方米,城区彻底告别“凉房”时代。打造丽苑小区、海天花园等特色精品示范小区30个。采取政府引导、逐步向市场化过渡的方式,实现320个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脱贫攻坚】  新城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于2016年底全部脱贫2017年12月,经动态调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826户1729人。在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为全区24个行政村2.775万人的被征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到龄农民人均每月可享受养老金850元。结合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推动土地流转,每亩每年1000元。确保低保、残疾人补贴、煤补等各项保障救助政策落实到位,结合新农村建设工程,土坯房改造的农户每户补贴4万元、院落整治的农户每户补贴2万元。通过发展农家乐,林下经济、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从事绿化养护、环卫保洁、建筑施工等工作,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深入推进“一村一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合作社规模,吸纳更多的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真正实现“真扶贫、扶真贫,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启动大病集中救治一、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一批”行动计划,采取多重保障措施,减轻就医负担,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90%。新城区财政安排“健康扶贫专项保障救助基金”100万元,用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边缘户的保障兜底救助。在区医院建立“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民政医疗救助资金“一站式”结算。认真落实自治区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通高校新生入学资助政策,专科每人补贴3万元、本科每人补贴4万元。积极开展“雨露计划”“泛海助学行动”,2016—2017年对11名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全区95个部门,36名处级领导343名科级干部,与全区13个行政村766名贫困人口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全覆盖,14家部队与28户5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及生活困难边缘户建立了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机制。

    【生态建设】  推进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累计落实绿化用地7300公顷,栽植各类乔灌木1400万株(丛)3333公顷森林公园、呼和塔拉草原、哈拉沁生态公园等项目建成完工,对大青山前坡45公里山体裸露区域进行生态修复,首府北部生态功能区基本建成。完成成吉思汗大街和东河环城水系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实施展东路等75条道路、爱民街节点等21处重点区域绿化,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3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起步闻香的生态宜居城区已初步形成。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清理整治水源地保护区内和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类污染企业292家,拆除排污设备249套。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

    【教育】  切实巩固教育强区地位,投资1亿元,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4所,实验中学东河校区和区第一幼儿园分园建成使用。第三十八中学晋升为自治区示范高中。招聘教师142名,选派593名校长教师赴先进地区跟岗培训交流,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加快实施智慧校园工程,北垣小学等10所学校与市级视讯监控平台并网。开展各类校园应急演练128次,校园安全进一步加强

    【科技】  全年投入科技和创新创业经费1.3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编制完成东河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两园”作用,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建大数据、软件研发等主题产业园15个,营业收入突破4亿元。自治区首家智能机器人制造产业园投入运营。组建内蒙古大学生高校创业联盟。举办首届中国•呼和浩特创新创业创意大赛。坚持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鼓励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智慧消防大数据集成应用系统筹5项科技成果实现就地转化

    【文化】  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集党员教育、科普文化、全民健身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0个,文化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站(点)13个、建成草原书屋29个、数字书屋18个。投资近700万元,免费安装直播卫星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通”接收设备13216套,“村村响”大喇叭33套,新建笼式足球场202个

    【体育】  举办“区长杯”足球联赛、首届内蒙古自治区卡丁车公开赛等全民健身赛事。自治区首条100公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接待游客5万人,获“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公共文化服务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医疗卫生】  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处,标准化卫生室23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设置名医工作室13个,7家医疗卫生机构加入以三甲医院为核心医院的医疗联合体。疾病防控体系不断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效果显著。贯彻落实两孩政策,实施新家庭计划项目,人和社区被国家确定为“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巩固,累计让利于民1186.7万元。完成区、镇、村三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机构整合,4家助产机构分别与内蒙古医院建立绿色救治通道,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保障】  推动创业就业,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三级大学生创业就业综合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呼和浩特公共实训基地加快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4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医疗、教育等各类救助标准逐年提高,发放各类社会救助和保障资金7320万元。新改扩建8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推行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呼哈路和丽苑社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居家养老试点,建立以智慧居家养老信息平台等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改革创新】  40项重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去一降一补”改革任务有效落实。房地产在建项目向体育休闲、健康养老等业态转变,东方银座等7.1万平方米库存房改造为创业社区。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区行政许可事项由96项缩减到59项。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在自治区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市场主体增长到5.5万户,2017年新增突破1万户,增速位居自治区103个旗县区首位。全面推行“营改增”,新城区综合治税平台初步建立,税源监管得到加强。成立项目服务中心、招商办、金融办等机构,招商引资、优化服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重组和成立新拓生态、宏盛城发、昕城建设3家区属国有企业,充分发挥投资、融资、引资、就业、国有资产管理等综合功能。城市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71项行政处罚权下沉到镇和街道办事处。全面落实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清理处置超标、超编公务用车211辆。扎实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社会治理】  安装视频监控终端3200个,覆盖城乡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居民反映问题的处置率98%。开展社会矛盾积案化解“百日攻坚”行动,33件信访积案得到解决。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发现安全隐患3514条,整改率85%,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厨房革命”,全面实施“明厨亮灶”工程,改造提升3060家餐饮企业前厅后厨,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34条,完成566家餐饮三级智慧网络建设,新建区农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撰稿人:杨志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