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卷

  • 正蓝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巴根那(蒙古族 3月离任)田永(5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斯琴其木格(女 蒙古族)

        长:田永(5月离任)宝音图(蒙古族 5月任职)

    政协主席:钢苏和(蒙古族 12月离任)斯琴(蒙古族 12月任职)

    武装部长:袁忠华

        委:逯鸿

    【概况】正蓝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南部。东临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南接多伦淖尔县和河北省沽源县;西毗正镶白旗、太卜寺旗;北与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和苏尼特左旗接壤。全旗总土地面积10 182平方公里。全旗总人口8 2487人,其中,蒙古族人口31386人,占总人口的38.05%;汉族人口45 430人,占总人口的55.07%;其他少数民族5 671人,占总人口的0.68%。辖3个镇、4个苏木、1个种畜场、1个示范区。上都镇是旗委、政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1.6亿元,同比增长10.7%。三产比例为10.767.821.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4.7%。引进盟外资金30亿元,完成计划的107.1%。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0.64亿元,同比增加2.81亿元,同比增长35.9%。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 19 610元,同比增长 1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9 400元,同比增长18.5%

    【行政区划调整】 正蓝旗根据扎格斯台苏木地理位置、牧民居住分散等多方面综合情况,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恢复原扎格斯台苏木。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锡林郭勒部分苏木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恢复重建扎格斯台苏木。恢复的扎格斯台苏木总土地面积为1 377平方公里,人口3 347人,苏木辖7个嘎查委员会。

    【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河北岸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上,是13-14世界亚洲北方游牧与农耕两大文明在百年碰撞与融合中形成的具有文化融合典范价值的草原都城遗址。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元上都遗址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元上都遗址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元上都遗址首次被国家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06年,元上都遗址再次被国家列入重设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元上都遗址成为2012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20117月,元上都遗址申遗涉及的软件建设、环境治理、保护展示等工作全部完成。20118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对元上都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评估。20125月,世界遗产中心发布正式报告,通过申遗文本中关于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陈述,其真实性、完整性及保护管理状况完全符合世界遗产的要求,提名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6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元上都遗址顺利通过会议投票表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元上都遗址成为中国第42处世界遗产,实现了内蒙古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从而这一蒙元帝国时期闻名于世的草原都城-元上都再度获得全世界的关注。

    【畜牧业】2012年,全旗农牧业基础设施投入资金达6 537万元。积极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马铃薯、蔬菜、饲草料等具有县域优势和地方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30.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7 740吨,同比增长35%;蔬菜播种面积1.89万亩,总产量达60 105吨,同比增长5.1%;油料播种面积1.74万亩,总产量达972吨,同比增长96%

    紧紧围绕牧业结构调整,转变牧业生产方式,推进牧业产业化进程,着力发展乳、肉、绒毛等特色产业,绿色生产基地培育和农牧业产业化建设已具锥形。2012年,实现农牧业增加值5.5亿元。建成农牧业产业化基地6个,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257个。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52.5万头(只),同比增加635();其中,大畜19.9万头,小畜32.6万只。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51.95万头(只),比重达99.4%。全旗奶牛养殖小区达到21个,养殖重点嘎查(村)66个,养殖户3 427户,存栏奶牛2万头。

    【生态建设与保护】 围绕生态保护与建设“双赢”目标,大力推进草畜平衡制度和草场“三牧”制度,进一步确保草原生态的责、权、利,将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逐步推向制度化、规范化。2012年,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实施面积达1 457.65万亩,其中禁牧600.03万亩,草畜平衡857.62万亩。共发放补助奖励资金7 063.52万元,其中禁牧资金5 629.2万元,草畜平衡资金1 434.32万元。实现局部禁牧,全境休牧,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初步形成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绿色生态屏障。

    【林业 水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投资2 443万元,项目实施面积为27万亩。其中,飞播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人工造林3.25万亩,小流域治理2.7万亩。

    2012年,正蓝旗被确定为自治区牧区水利建设试点重点旗县。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节水灌溉工程项目,解决5千余人、4万余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工业】全旗实现工业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11.04%。能源重点产业工业实现价值67.99亿元,同比增长31.3%。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全旗工业企业达到100家;全旗电力装机总容量372万千瓦;镍铁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水泥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石膏板年加工能力达500万平米;石灰石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免烧砖年加工能力达4万立方米;牲畜年加工能力100万羊单位;热力供应558万平米。上都电厂一、二、三期6台机组并网发电,实现产值270.7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上都镇建城区面积达到13.73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供水普及率达96%;供热普及率达62%。六横四纵道路网已基本形成,人均道路面积达到31.6平方米。城镇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建成雨水排水管道0.6万延长米;污水排水管道4.34万延长米;城镇化率大52%。续建国道207线宝昌至桑根达来段、京进快速通道桑根达来至上都段、蓝黑铁路、锡多铁路复线、上都至十五号一级公路等一批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项目。完成五一种畜场、那日图苏木35千伏输变电工程。通过风光互补,为680户牧民解决了用电问题。全旗嘎查村和农牧户通电率分别达到100%75%

    【内贸 外贸 服务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同比增长17.6%。正蓝旗蒙古包厂被自治区认定为“内蒙古老字号”企业。已有50年的发展历史。曾命名为中国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进出口贸易企业、生产传统木制结构蒙古包专业厂家。2012年,生产销售蒙古包4 000余顶,创出口外汇11 860美元。

    依托区位优势,高起点长远计划,分布发展现代物流业,逐步推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现代物流业服务体系,力通物流园区和宏泰物流、顺风物流不断壮大发展。

    【招商引资】坚持在抢抓机遇中全方位扩大开放,全力以赴抓引进、抓项目、抓投入,不断加大项目投入力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步伐。2012年,落实国家投资项目22项,争取到国家项目资金8 270万元,同比增长12.22%

    【交通 邮电】着力实施出租车运输经营改革,全旗出租车数量达到269辆。2012年公路货运量1 335.26万吨,比上年增长121.6%;公路货运周转量56.6.5亿吨公里,增长 176 %;营业性公路客运量32万人(次),增长 26 %

    2012,邮电业总量771.8 万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75万元,邮政业务总量196.8万元。通信网络覆盖全旗苏木乡镇嘎查村,设立无线接入基站53个,全旗光缆总长为247.92公里,传输速率实现万兆,交换机总容量2万门,增长5 %。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1.5万户。全旗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7万户。年末全旗互联网络用户8 300户。

    【金融 保险业】2012年,全旗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48.4亿元,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56.4亿元。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6 975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财产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 965万元,增长29.7 %;人寿保险实现保费收入834万元,增长3.8%。

    【教育 科技】全旗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0所,其中小学5所,初级中学1所,民族综合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幼儿园2所。实现了蒙、汉语授课15年免费教育。通过公开招聘141名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充实了教师队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平稳发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7%,高中阶段入学率90.3%。完成盟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项,共推广农牧业增产实用技术10余项,其中“四新”工艺技术6项。年内共培训农牧民2 000余人(次)。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农村牧区经济中的科技含量。黄牛改良专项科技支撑、牲畜疾病防治、气象技术研究、科技培训、实用技术推广等工作共投资170万元。

    【文化 旅游】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在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的推动下,正蓝旗知名度大幅度提高,被命名为2012亚洲金旅奖.十大文化特色旅游名县。2012年,全旗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店、餐饮店共113家,接待中外游客39.7万人次,实现相关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9.0%

    【医疗卫生】稳步推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提高75%,农牧民参合率达到95%。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六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38‰。实行国家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65岁以上城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旗医院综合楼竣工投入使用。

    【社会保障】2012年,城镇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达到7 848人,同比增长5.1%。进一步加大城乡低收入家庭扶持力度,提高低收入居民生活保障水平。享受城镇低保和农村牧区低保人数达到4.33万人。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实施80岁以上低收入和无固定工资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高龄补贴1 20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3%。新建廉租住房120套,经济适用住房180套。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25万人。积极开展医疗保险待遇调整工作,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待遇。统筹区域报销比例最低达到70%,最高达到90%,职工医疗保险实现盟级统筹。为全旗515户贫困家庭进行集中帮扶。救助317名贫困大学生,发放救助资金56万元。不断加强就业工作,全旗城镇安置就业人员1.8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 516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正蓝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巴根那(蒙古族 3月离任)田永(5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斯琴其木格(女 蒙古族)

        长:田永(5月离任)宝音图(蒙古族 5月任职)

    政协主席:钢苏和(蒙古族 12月离任)斯琴(蒙古族 12月任职)

    武装部长:袁忠华

        委:逯鸿

    【概况】正蓝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南部。东临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南接多伦淖尔县和河北省沽源县;西毗正镶白旗、太卜寺旗;北与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和苏尼特左旗接壤。全旗总土地面积10 182平方公里。全旗总人口8 2487人,其中,蒙古族人口31386人,占总人口的38.05%;汉族人口45 430人,占总人口的55.07%;其他少数民族5 671人,占总人口的0.68%。辖3个镇、4个苏木、1个种畜场、1个示范区。上都镇是旗委、政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1.6亿元,同比增长10.7%。三产比例为10.767.821.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4.7%。引进盟外资金30亿元,完成计划的107.1%。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0.64亿元,同比增加2.81亿元,同比增长35.9%。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 19 610元,同比增长 1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9 400元,同比增长18.5%

    【行政区划调整】 正蓝旗根据扎格斯台苏木地理位置、牧民居住分散等多方面综合情况,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恢复原扎格斯台苏木。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锡林郭勒部分苏木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恢复重建扎格斯台苏木。恢复的扎格斯台苏木总土地面积为1 377平方公里,人口3 347人,苏木辖7个嘎查委员会。

    【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河北岸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上,是13-14世界亚洲北方游牧与农耕两大文明在百年碰撞与融合中形成的具有文化融合典范价值的草原都城遗址。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元上都遗址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元上都遗址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元上都遗址首次被国家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06年,元上都遗址再次被国家列入重设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元上都遗址成为2012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20117月,元上都遗址申遗涉及的软件建设、环境治理、保护展示等工作全部完成。20118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对元上都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评估。20125月,世界遗产中心发布正式报告,通过申遗文本中关于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陈述,其真实性、完整性及保护管理状况完全符合世界遗产的要求,提名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6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元上都遗址顺利通过会议投票表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元上都遗址成为中国第42处世界遗产,实现了内蒙古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从而这一蒙元帝国时期闻名于世的草原都城-元上都再度获得全世界的关注。

    【畜牧业】2012年,全旗农牧业基础设施投入资金达6 537万元。积极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马铃薯、蔬菜、饲草料等具有县域优势和地方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30.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7 740吨,同比增长35%;蔬菜播种面积1.89万亩,总产量达60 105吨,同比增长5.1%;油料播种面积1.74万亩,总产量达972吨,同比增长96%

    紧紧围绕牧业结构调整,转变牧业生产方式,推进牧业产业化进程,着力发展乳、肉、绒毛等特色产业,绿色生产基地培育和农牧业产业化建设已具锥形。2012年,实现农牧业增加值5.5亿元。建成农牧业产业化基地6个,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257个。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52.5万头(只),同比增加635();其中,大畜19.9万头,小畜32.6万只。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51.95万头(只),比重达99.4%。全旗奶牛养殖小区达到21个,养殖重点嘎查(村)66个,养殖户3 427户,存栏奶牛2万头。

    【生态建设与保护】 围绕生态保护与建设“双赢”目标,大力推进草畜平衡制度和草场“三牧”制度,进一步确保草原生态的责、权、利,将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逐步推向制度化、规范化。2012年,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实施面积达1 457.65万亩,其中禁牧600.03万亩,草畜平衡857.62万亩。共发放补助奖励资金7 063.52万元,其中禁牧资金5 629.2万元,草畜平衡资金1 434.32万元。实现局部禁牧,全境休牧,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初步形成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绿色生态屏障。

    【林业 水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投资2 443万元,项目实施面积为27万亩。其中,飞播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人工造林3.25万亩,小流域治理2.7万亩。

    2012年,正蓝旗被确定为自治区牧区水利建设试点重点旗县。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节水灌溉工程项目,解决5千余人、4万余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工业】全旗实现工业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11.04%。能源重点产业工业实现价值67.99亿元,同比增长31.3%。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全旗工业企业达到100家;全旗电力装机总容量372万千瓦;镍铁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水泥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石膏板年加工能力达500万平米;石灰石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免烧砖年加工能力达4万立方米;牲畜年加工能力100万羊单位;热力供应558万平米。上都电厂一、二、三期6台机组并网发电,实现产值270.7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上都镇建城区面积达到13.73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供水普及率达96%;供热普及率达62%。六横四纵道路网已基本形成,人均道路面积达到31.6平方米。城镇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建成雨水排水管道0.6万延长米;污水排水管道4.34万延长米;城镇化率大52%。续建国道207线宝昌至桑根达来段、京进快速通道桑根达来至上都段、蓝黑铁路、锡多铁路复线、上都至十五号一级公路等一批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项目。完成五一种畜场、那日图苏木35千伏输变电工程。通过风光互补,为680户牧民解决了用电问题。全旗嘎查村和农牧户通电率分别达到100%75%

    【内贸 外贸 服务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同比增长17.6%。正蓝旗蒙古包厂被自治区认定为“内蒙古老字号”企业。已有50年的发展历史。曾命名为中国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进出口贸易企业、生产传统木制结构蒙古包专业厂家。2012年,生产销售蒙古包4 000余顶,创出口外汇11 860美元。

    依托区位优势,高起点长远计划,分布发展现代物流业,逐步推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现代物流业服务体系,力通物流园区和宏泰物流、顺风物流不断壮大发展。

    【招商引资】坚持在抢抓机遇中全方位扩大开放,全力以赴抓引进、抓项目、抓投入,不断加大项目投入力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步伐。2012年,落实国家投资项目22项,争取到国家项目资金8 270万元,同比增长12.22%

    【交通 邮电】着力实施出租车运输经营改革,全旗出租车数量达到269辆。2012年公路货运量1 335.26万吨,比上年增长121.6%;公路货运周转量56.6.5亿吨公里,增长 176 %;营业性公路客运量32万人(次),增长 26 %

    2012,邮电业总量771.8 万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75万元,邮政业务总量196.8万元。通信网络覆盖全旗苏木乡镇嘎查村,设立无线接入基站53个,全旗光缆总长为247.92公里,传输速率实现万兆,交换机总容量2万门,增长5 %。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1.5万户。全旗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7万户。年末全旗互联网络用户8 300户。

    【金融 保险业】2012年,全旗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48.4亿元,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56.4亿元。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6 975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财产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 965万元,增长29.7 %;人寿保险实现保费收入834万元,增长3.8%。

    【教育 科技】全旗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0所,其中小学5所,初级中学1所,民族综合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幼儿园2所。实现了蒙、汉语授课15年免费教育。通过公开招聘141名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充实了教师队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平稳发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7%,高中阶段入学率90.3%。完成盟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项,共推广农牧业增产实用技术10余项,其中“四新”工艺技术6项。年内共培训农牧民2 000余人(次)。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农村牧区经济中的科技含量。黄牛改良专项科技支撑、牲畜疾病防治、气象技术研究、科技培训、实用技术推广等工作共投资170万元。

    【文化 旅游】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在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的推动下,正蓝旗知名度大幅度提高,被命名为2012亚洲金旅奖.十大文化特色旅游名县。2012年,全旗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店、餐饮店共113家,接待中外游客39.7万人次,实现相关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9.0%

    【医疗卫生】稳步推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提高75%,农牧民参合率达到95%。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六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38‰。实行国家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65岁以上城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旗医院综合楼竣工投入使用。

    【社会保障】2012年,城镇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达到7 848人,同比增长5.1%。进一步加大城乡低收入家庭扶持力度,提高低收入居民生活保障水平。享受城镇低保和农村牧区低保人数达到4.33万人。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实施80岁以上低收入和无固定工资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高龄补贴1 20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3%。新建廉租住房120套,经济适用住房180套。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25万人。积极开展医疗保险待遇调整工作,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待遇。统筹区域报销比例最低达到70%,最高达到90%,职工医疗保险实现盟级统筹。为全旗515户贫困家庭进行集中帮扶。救助317名贫困大学生,发放救助资金56万元。不断加强就业工作,全旗城镇安置就业人员1.8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 516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