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卷

  • 化德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霍建忠

    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万堂

        长:崔雨来

    政协主席:朱世平

    武装部长:李胜利

        委:胡有全(8月离任)刘世锋(8月任职)

    【概况】化德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北部,总面积2 568平方公里,辖33乡,93个村委会,355个村民小组,8个社区,在册人口17.5万人。域内平均海拔1 500米,属浅山、丘陵荒漠地貌,年均气温3.8℃,年降雨量不足290毫米,无霜期112天,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干旱、农牧业生产极不稳定的贫困地区。1994年被列为国家“八七”脱贫攻坚县,2002年被国务院列为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2011年又被国家列入新十年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县。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1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收入完成2.33亿元,同比增长6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3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18%;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 167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867元,同比增长15%。万元GDP能耗下降3.5%,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工业经济】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1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合金产业,全县开工建设3万千伏安以上矿热炉28台,建成8台,投产4台,合金产能达到50万吨。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一个硅、锰、镍、镍精粉、不锈钢等合金系列循环产业链。风光能产业,5家大型风电企业并网达到70万千瓦,装机容量居全市第二,年可发电20亿度,实现产值10亿多元。三峡新能源和华电公司正在进行太阳能开发测光,获取光照数据。服装产业,依托“京蒙合作”项目,将服装研发中心落户到北京上地高科技信息园,开工建设了服装创业园,构建“研发销售两头在外,生产加工在内”的服装产业发展模式,促进羊(驼)绒服装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运营,促进服装产业提质提效。2012年服装产量达2 300万件,实现产值16亿元。工业园区建设,把园区规划纳入了城镇总体规划,聘请北京建研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园区总体规划,实施园区“三横一纵”的道路延伸工程和造绿工程。按照“电力先行,水为支撑”的思路,加快输变电工程建设,实施兴广220千伏变电站扩容改造项目,推动园区220千伏变电站建设项目通过了初设评审,开展500千伏变电站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北辰公司2×13.5万千瓦热电联产动力分厂项目,目前已完成工程形象进度50%,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为了切实解决园区内水资源短缺问题,坚持“四维”治水,启动实施了中水地表水利用项目和园区供水管网工程,开工建设库容500万立方的兴德水库项目。矿产品开发,完成马莲沟等硅石矿及哈拉乌素萤石矿等2个矿种的普查工作,累计开展探矿项目34个,多金属和非金属探矿进展顺利。农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肉、薯、草等优势资源实现转化增值。

    【农村经济】现代农牧业加速推进,全县改造日光能温室500亩,新建塑料大棚200座、马铃薯网室300亩,发展旱作覆膜马铃薯及瓜类种植16万亩,新增膜下滴灌2.7万亩,累计达到6.5万亩,设施农业比重达到26.3%;全县完成新(改扩)建各类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42处,其中猪场8处、鸡场7处、肉羊养殖场25处、牧场式奶牛园区2处,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生态和农村基础建设成效显著,按照“保护生态优先”的要求,加强禁牧舍饲和林草管护,大力实施天空增蓝、大地增绿、地表增水工程。投资1 320万元,完成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8.7万亩。投资2.2亿元,完成造林通道绿化、城镇绿化等工程,栽植各类苗木200多万株,绿化达到2万多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4.2%,天然草场植被覆盖度达到36.7%。解决101 480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通村砂石路10公里、通村油路57公里。以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对全县20个村进行扶贫整体开发,解决了8 000多人的脱贫问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疫病防治、科技特派员制度、专业市场和营销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牧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流转土地,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劳务输出技能培训,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城镇化建设】坚持“提质扩容并举”,“适度超前、适度举债”原则,围绕建设特色生态型宜居宜业城镇的目标,大力实施了市政建设、房屋建设、城镇绿化等项目45项,完成投资8.5亿元,城区面积达到12.8平方公里,人口达6.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1%,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实施启德移民小区、福安三期、草原丽都等6个居民小区建设,新建、续建住建局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公安局业务技术大楼、水务服务中心、人事劳动服务中心等7项综合服务楼工程,房屋在建面积达33万平方米;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改造粉丝厂路、旧汽车站东路等20条小街小巷7.2公里;完成长盛大街排水、自来水旧区管网改造 、供热管网建设改造等工程,集中供热率达到70%;完成主要街道两侧、工业园区、城区几大出口和周边山体等重要地段和关键节点的造绿工程,城镇绿化率达到35%以上。加强城镇管理,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日常监管,镇容镇貌明显改观。

    【改善民生】坚持富民强县、富民优先理念,集中财力保民生,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支出达9.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落实就业创业各项扶持政策,累计为498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 463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 0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低保补助水平每人每年提高到2 000元;城镇低保人均补助水平每月提高到306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投资5 966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91个,覆盖46个自然村。促进农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惠及2 360户、5 433人,发放困难群体直补金27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政策平均补偿比例达72.5%,报销比例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5%56%。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安康廉租房三期续建工程580套,新建经济适用房150套,棚户区改造600套,公租房60套,建设产业移民楼16栋,住房公积金归缴率提高到6%,累计归缴资金1 934万元。新建、扩建农村敬老院、中心敬老院和福寿福利院6处,新建改扩建养老互助幸福院29所,形成敬老院和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优势互补,政府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结合,在自治区率先实现农村老年人“无缝隙”养老。政府承诺的“七件实事”全部落实。抗灾救灾、城乡大病救助、扶困助学和社会救济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

    【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投资8 700万元,完成职业中学教学楼续建工程,新建2所中心校、2所公办幼儿园、一中塑胶操场等工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公开选聘19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实行教职工岗位全员聘任制,激活办学机制和活力。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成卫生综合服务大楼、县医院综合楼主体工程,土城子中心卫生院强化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强化公共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工作,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管理,有效稳定了低生育水平。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乡文化阵地建设,实现乡镇、村文化站,农家书屋全覆盖。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强化了社会面管控能力和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司法公信力”得到明显提升,重视基层基础建设,新建、续建白音特拉、公腊等4个乡镇干部集体宿舍工程。完善社区工作机制,加强社区管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深入推进平安化德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构建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生命与健康。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大力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切实解决了一大批诉求合理的信访案件,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社会文明程度、民主法治意识明显提升。坚持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决策的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化德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霍建忠

    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万堂

        长:崔雨来

    政协主席:朱世平

    武装部长:李胜利

        委:胡有全(8月离任)刘世锋(8月任职)

    【概况】化德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北部,总面积2 568平方公里,辖33乡,93个村委会,355个村民小组,8个社区,在册人口17.5万人。域内平均海拔1 500米,属浅山、丘陵荒漠地貌,年均气温3.8℃,年降雨量不足290毫米,无霜期112天,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干旱、农牧业生产极不稳定的贫困地区。1994年被列为国家“八七”脱贫攻坚县,2002年被国务院列为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2011年又被国家列入新十年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县。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1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收入完成2.33亿元,同比增长6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3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18%;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 167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867元,同比增长15%。万元GDP能耗下降3.5%,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工业经济】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1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合金产业,全县开工建设3万千伏安以上矿热炉28台,建成8台,投产4台,合金产能达到50万吨。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一个硅、锰、镍、镍精粉、不锈钢等合金系列循环产业链。风光能产业,5家大型风电企业并网达到70万千瓦,装机容量居全市第二,年可发电20亿度,实现产值10亿多元。三峡新能源和华电公司正在进行太阳能开发测光,获取光照数据。服装产业,依托“京蒙合作”项目,将服装研发中心落户到北京上地高科技信息园,开工建设了服装创业园,构建“研发销售两头在外,生产加工在内”的服装产业发展模式,促进羊(驼)绒服装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运营,促进服装产业提质提效。2012年服装产量达2 300万件,实现产值16亿元。工业园区建设,把园区规划纳入了城镇总体规划,聘请北京建研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园区总体规划,实施园区“三横一纵”的道路延伸工程和造绿工程。按照“电力先行,水为支撑”的思路,加快输变电工程建设,实施兴广220千伏变电站扩容改造项目,推动园区220千伏变电站建设项目通过了初设评审,开展500千伏变电站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北辰公司2×13.5万千瓦热电联产动力分厂项目,目前已完成工程形象进度50%,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为了切实解决园区内水资源短缺问题,坚持“四维”治水,启动实施了中水地表水利用项目和园区供水管网工程,开工建设库容500万立方的兴德水库项目。矿产品开发,完成马莲沟等硅石矿及哈拉乌素萤石矿等2个矿种的普查工作,累计开展探矿项目34个,多金属和非金属探矿进展顺利。农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肉、薯、草等优势资源实现转化增值。

    【农村经济】现代农牧业加速推进,全县改造日光能温室500亩,新建塑料大棚200座、马铃薯网室300亩,发展旱作覆膜马铃薯及瓜类种植16万亩,新增膜下滴灌2.7万亩,累计达到6.5万亩,设施农业比重达到26.3%;全县完成新(改扩)建各类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42处,其中猪场8处、鸡场7处、肉羊养殖场25处、牧场式奶牛园区2处,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生态和农村基础建设成效显著,按照“保护生态优先”的要求,加强禁牧舍饲和林草管护,大力实施天空增蓝、大地增绿、地表增水工程。投资1 320万元,完成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8.7万亩。投资2.2亿元,完成造林通道绿化、城镇绿化等工程,栽植各类苗木200多万株,绿化达到2万多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4.2%,天然草场植被覆盖度达到36.7%。解决101 480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通村砂石路10公里、通村油路57公里。以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对全县20个村进行扶贫整体开发,解决了8 000多人的脱贫问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疫病防治、科技特派员制度、专业市场和营销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牧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流转土地,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劳务输出技能培训,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城镇化建设】坚持“提质扩容并举”,“适度超前、适度举债”原则,围绕建设特色生态型宜居宜业城镇的目标,大力实施了市政建设、房屋建设、城镇绿化等项目45项,完成投资8.5亿元,城区面积达到12.8平方公里,人口达6.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1%,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实施启德移民小区、福安三期、草原丽都等6个居民小区建设,新建、续建住建局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公安局业务技术大楼、水务服务中心、人事劳动服务中心等7项综合服务楼工程,房屋在建面积达33万平方米;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改造粉丝厂路、旧汽车站东路等20条小街小巷7.2公里;完成长盛大街排水、自来水旧区管网改造 、供热管网建设改造等工程,集中供热率达到70%;完成主要街道两侧、工业园区、城区几大出口和周边山体等重要地段和关键节点的造绿工程,城镇绿化率达到35%以上。加强城镇管理,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日常监管,镇容镇貌明显改观。

    【改善民生】坚持富民强县、富民优先理念,集中财力保民生,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支出达9.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落实就业创业各项扶持政策,累计为498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 463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 0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低保补助水平每人每年提高到2 000元;城镇低保人均补助水平每月提高到306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投资5 966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91个,覆盖46个自然村。促进农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惠及2 360户、5 433人,发放困难群体直补金27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政策平均补偿比例达72.5%,报销比例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5%56%。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安康廉租房三期续建工程580套,新建经济适用房150套,棚户区改造600套,公租房60套,建设产业移民楼16栋,住房公积金归缴率提高到6%,累计归缴资金1 934万元。新建、扩建农村敬老院、中心敬老院和福寿福利院6处,新建改扩建养老互助幸福院29所,形成敬老院和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优势互补,政府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结合,在自治区率先实现农村老年人“无缝隙”养老。政府承诺的“七件实事”全部落实。抗灾救灾、城乡大病救助、扶困助学和社会救济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

    【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投资8 700万元,完成职业中学教学楼续建工程,新建2所中心校、2所公办幼儿园、一中塑胶操场等工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公开选聘19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实行教职工岗位全员聘任制,激活办学机制和活力。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成卫生综合服务大楼、县医院综合楼主体工程,土城子中心卫生院强化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强化公共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工作,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管理,有效稳定了低生育水平。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乡文化阵地建设,实现乡镇、村文化站,农家书屋全覆盖。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强化了社会面管控能力和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司法公信力”得到明显提升,重视基层基础建设,新建、续建白音特拉、公腊等4个乡镇干部集体宿舍工程。完善社区工作机制,加强社区管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深入推进平安化德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构建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生命与健康。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大力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切实解决了一大批诉求合理的信访案件,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社会文明程度、民主法治意识明显提升。坚持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决策的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