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3卷  /  科技

2013卷

  • 农牧业科研
  •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领导名录】

    院长 党委副书记:赵存发

    党委书记 副院长:冯万玉

    副院长:刘永志 康暄 路战远

    【概况】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农科院)是自治区级农牧业综合性科研机构,主要职责是围绕制约自治区农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开展农牧业科技创新和农牧业科技支撑工作,为自治区“三农三牧”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保障。内设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处、科研处、成果推广处、财务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和行政后勤处8个职能处室,作物研究所、特色作物研究所、蔬菜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环境资源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玉米研究所、农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牧业经济区划研究所、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所、畜牧研究所、草原研究所动物医学研究所、生物中心、综合试验示范基地13个专业研究机构。

    【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到国家油料改良中心向日葵分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呼和浩特)和自治区家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科研项目和经费】申报各级各类项目30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4项,自治区级项目260项。在研项目232项,获得资助总经费7172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52项,获得资助经费2481万元;自治区级项目180项,获得资助经费4691万元,申请到7项,经费达105万元。

    【人才队伍建设】招聘20人,其中博士7名,硕士13名。完成了12名首批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蒙古教学培训基地专业硕士录取工作并开展了教学工作。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贴、3人获自治区突出贡献、1人获农业部农业科技杰出人才、24人入选自治区“321人才工程”、12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柔性引进“草原英才”二类人才2人、三类人才1人。

    【科研成果】“河套灌区三大支柱作物小麦、玉米、向日葵套种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优质高产粮饲兼用‘蒙金谷一号’及系列谷子新品种推广应用”和“奶牛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获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优质肉羊繁育基地技术集成示范”和“禁牧舍饲下反刍动物调控饲料及调控剂产品的示范与推广”获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二等奖,“河套灌区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获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三等奖,“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内容与模式的研究”获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

    玉米“内单408”和“内早209”;大豆“蒙豆35”、“登科6号”;小麦“农麦4号”;糜子“宁糜14号”;菊芋“科尔沁菊芋”;燕麦“燕科2号”;甜菜“内28128”;亚麻“轮选9号”;胡萝卜“金红6号”;辣椒“北星5号”和“长金”;洋葱“金美”;大葱“内葱3号”;牧草“牧科1号杂花苜蓿”等16个新品种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制定了3项自治区地方标准。

    【科技支撑】在国家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农科院又新增首席科学家1名和岗位科学家2名,使首席科学家达到2名、岗位科学家达到17名、实验站站长达到9名,共获得总经费1750万元。在2012年末启动的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农科院1人担任首席专家,11人为专项负责人,共获得总经费1893万元。

    【新技术攻关】在自治区主要农作物产区开展种植业新品种选育与栽培及疫病防控的新技术攻关。在河套灌区主要开展了优势农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种植规模达12075亩,其中核心示范区种植3140亩。进一步完善了“内单314”玉米超高产、小麦套种“内单314”超吨粮田种植技术等。以“内单314”和“KX3564”为主的耐密型玉米新品种万亩高产示范,实施规模达到3.7万亩,万亩示范田比对照亩增产160公斤左右,增产率19%左右。向日葵选育主要开展了油用、食用向日葵不育系选育、恢复系选育、高代不育系的纯化和测配新的杂交组合。小麦主要开展了种质资源鉴定与综合利用等新品种选育研究,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大麦主要开展了大麦新品种多点示范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甜菜主要开展了高产、优质、抗丛根病新品种选育,甜菜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甜菜纸筒移栽及覆膜加纸筒移栽结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枸杞和特色瓜果主要开展了优质高产枸杞新品种“蒙杞1号”中试与示范,特色瓜菜高效栽培模式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等。植物保护主要开展优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旱作农业主要开展了农牧交错带旱作农业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在垄膜沟植集雨抗旱技术及配套播种机具研究中,通过配套垄膜沟植播种机,在玉米、马铃薯和向日葵上进行了试验和生产示范,玉米增产49.7%,马铃薯增产27.6%32.9%、向日葵增产21.8%58.7%。蔬菜研究主要开展了胡萝卜、辣椒、大葱、洋葱、加工番茄等相关研究。设施育种、小杂粮栽培育种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生物技术】肉羊杂交配套技术集成示范及多脊椎蒙古羊选育,超数排卵、胚胎移植等繁育技术的高效集成,使各繁育技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使得供体母羊在一个繁殖期的利用率由以往的1次提高到23次,优质种公羊的利用率提高1020倍。双羔率由过去的13%提高到30%,五月龄羔羊只均胴体重由过去的13公斤提高到22.5公斤~25公斤。绒山羊选育和纯种繁育研究,重点采用BLUP遗传评价方法和MOET育种方案,选择优秀种羊生产优质胚胎,结合绒山羊遗传标记等高新分子生物技术与子宫角输精等常规技术开展纯种繁育。绒山羊种羊选配已在鄂尔多斯市建立2个示范基地,种群规模达到1万只以上。肉牛繁育研究,组建核心繁育群2处,群体数量分别达到156头和180头,选育群配种率达到91%。肉牛杂交组合筛选与育肥效果及肉牛配套系的合成技术示范推广研究进展顺利,筛选出最佳杂交组合,完成了2个理想的肉牛生产杂交配套系的筛选研究。动物疫病防控开展了边境地区动物疫病防控、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研究,提高了项目研究的整体水平。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在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辽宁等省绒山羊主产区开展的绒山羊光控增绒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效果显著。功能性氨基酸调控饲料的中试、绒山羊瘤胃发酵剂的开发与应用等项研究工作,为改善提高动物产品的品质、促进饲草料和粮食的综合利用、开发新型绿色能量饲料添加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草原植被动态监测与草畜平衡评价大幅度改善了生物量估算模型的精度85%以上,达到并超过国内同类技术研究水平,能够稳定支持业务应用。建立了草畜平衡评价过程的通用信息产品链条,促进遥感技术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

    完成了显性核不育亚麻不育花蕾特异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测序研究、瘤胃纤维降解酶基因在乳酸菌中表达研究等。

    【科技培训与宣传】在科技培训及宣传方面,通过实施项目,建立示范区150余个,主要推广农牧业科学院自育的作物新品种30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病虫草防控技术、草原生态保护技术等新技术约55项,辐射推广面积达2689万亩,培训农牧民4.6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5万份。参加了第十九届农高会和第三届中国国际博览会。

    【科技联合与协作】向自治区人事厅外国专家局申请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15项,通过引智项目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的19位专家来农牧业科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与蒙古国畜牧科学院和英国洛桑研究所开展了合作交流。启动“中国—匈牙利农业科技合作促进中心”建设项目,与匈牙利方面的代表圣·伊斯特万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与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合作在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基地建设了高空浮行器试验基地,进行了3次科学试验艇的飞行试验,并签订进一步开展农作物牧草高空育种、数字草原的科技合作协议。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两级政府合作,围绕呼市着力打造新机场空港经济圈的发展规划,启动了农科院托克托县基地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经济园区建设的前期工作,成立鄂尔多斯分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农牧业科研
  •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领导名录】

    院长 党委副书记:赵存发

    党委书记 副院长:冯万玉

    副院长:刘永志 康暄 路战远

    【概况】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农科院)是自治区级农牧业综合性科研机构,主要职责是围绕制约自治区农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开展农牧业科技创新和农牧业科技支撑工作,为自治区“三农三牧”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保障。内设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处、科研处、成果推广处、财务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和行政后勤处8个职能处室,作物研究所、特色作物研究所、蔬菜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环境资源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玉米研究所、农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牧业经济区划研究所、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所、畜牧研究所、草原研究所动物医学研究所、生物中心、综合试验示范基地13个专业研究机构。

    【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到国家油料改良中心向日葵分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呼和浩特)和自治区家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科研项目和经费】申报各级各类项目30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4项,自治区级项目260项。在研项目232项,获得资助总经费7172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52项,获得资助经费2481万元;自治区级项目180项,获得资助经费4691万元,申请到7项,经费达105万元。

    【人才队伍建设】招聘20人,其中博士7名,硕士13名。完成了12名首批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蒙古教学培训基地专业硕士录取工作并开展了教学工作。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贴、3人获自治区突出贡献、1人获农业部农业科技杰出人才、24人入选自治区“321人才工程”、12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柔性引进“草原英才”二类人才2人、三类人才1人。

    【科研成果】“河套灌区三大支柱作物小麦、玉米、向日葵套种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优质高产粮饲兼用‘蒙金谷一号’及系列谷子新品种推广应用”和“奶牛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获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优质肉羊繁育基地技术集成示范”和“禁牧舍饲下反刍动物调控饲料及调控剂产品的示范与推广”获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二等奖,“河套灌区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获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三等奖,“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内容与模式的研究”获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

    玉米“内单408”和“内早209”;大豆“蒙豆35”、“登科6号”;小麦“农麦4号”;糜子“宁糜14号”;菊芋“科尔沁菊芋”;燕麦“燕科2号”;甜菜“内28128”;亚麻“轮选9号”;胡萝卜“金红6号”;辣椒“北星5号”和“长金”;洋葱“金美”;大葱“内葱3号”;牧草“牧科1号杂花苜蓿”等16个新品种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制定了3项自治区地方标准。

    【科技支撑】在国家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农科院又新增首席科学家1名和岗位科学家2名,使首席科学家达到2名、岗位科学家达到17名、实验站站长达到9名,共获得总经费1750万元。在2012年末启动的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农科院1人担任首席专家,11人为专项负责人,共获得总经费1893万元。

    【新技术攻关】在自治区主要农作物产区开展种植业新品种选育与栽培及疫病防控的新技术攻关。在河套灌区主要开展了优势农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种植规模达12075亩,其中核心示范区种植3140亩。进一步完善了“内单314”玉米超高产、小麦套种“内单314”超吨粮田种植技术等。以“内单314”和“KX3564”为主的耐密型玉米新品种万亩高产示范,实施规模达到3.7万亩,万亩示范田比对照亩增产160公斤左右,增产率19%左右。向日葵选育主要开展了油用、食用向日葵不育系选育、恢复系选育、高代不育系的纯化和测配新的杂交组合。小麦主要开展了种质资源鉴定与综合利用等新品种选育研究,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大麦主要开展了大麦新品种多点示范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甜菜主要开展了高产、优质、抗丛根病新品种选育,甜菜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甜菜纸筒移栽及覆膜加纸筒移栽结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枸杞和特色瓜果主要开展了优质高产枸杞新品种“蒙杞1号”中试与示范,特色瓜菜高效栽培模式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等。植物保护主要开展优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旱作农业主要开展了农牧交错带旱作农业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在垄膜沟植集雨抗旱技术及配套播种机具研究中,通过配套垄膜沟植播种机,在玉米、马铃薯和向日葵上进行了试验和生产示范,玉米增产49.7%,马铃薯增产27.6%32.9%、向日葵增产21.8%58.7%。蔬菜研究主要开展了胡萝卜、辣椒、大葱、洋葱、加工番茄等相关研究。设施育种、小杂粮栽培育种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生物技术】肉羊杂交配套技术集成示范及多脊椎蒙古羊选育,超数排卵、胚胎移植等繁育技术的高效集成,使各繁育技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使得供体母羊在一个繁殖期的利用率由以往的1次提高到23次,优质种公羊的利用率提高1020倍。双羔率由过去的13%提高到30%,五月龄羔羊只均胴体重由过去的13公斤提高到22.5公斤~25公斤。绒山羊选育和纯种繁育研究,重点采用BLUP遗传评价方法和MOET育种方案,选择优秀种羊生产优质胚胎,结合绒山羊遗传标记等高新分子生物技术与子宫角输精等常规技术开展纯种繁育。绒山羊种羊选配已在鄂尔多斯市建立2个示范基地,种群规模达到1万只以上。肉牛繁育研究,组建核心繁育群2处,群体数量分别达到156头和180头,选育群配种率达到91%。肉牛杂交组合筛选与育肥效果及肉牛配套系的合成技术示范推广研究进展顺利,筛选出最佳杂交组合,完成了2个理想的肉牛生产杂交配套系的筛选研究。动物疫病防控开展了边境地区动物疫病防控、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研究,提高了项目研究的整体水平。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在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辽宁等省绒山羊主产区开展的绒山羊光控增绒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效果显著。功能性氨基酸调控饲料的中试、绒山羊瘤胃发酵剂的开发与应用等项研究工作,为改善提高动物产品的品质、促进饲草料和粮食的综合利用、开发新型绿色能量饲料添加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草原植被动态监测与草畜平衡评价大幅度改善了生物量估算模型的精度85%以上,达到并超过国内同类技术研究水平,能够稳定支持业务应用。建立了草畜平衡评价过程的通用信息产品链条,促进遥感技术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

    完成了显性核不育亚麻不育花蕾特异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测序研究、瘤胃纤维降解酶基因在乳酸菌中表达研究等。

    【科技培训与宣传】在科技培训及宣传方面,通过实施项目,建立示范区150余个,主要推广农牧业科学院自育的作物新品种30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病虫草防控技术、草原生态保护技术等新技术约55项,辐射推广面积达2689万亩,培训农牧民4.6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5万份。参加了第十九届农高会和第三届中国国际博览会。

    【科技联合与协作】向自治区人事厅外国专家局申请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15项,通过引智项目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的19位专家来农牧业科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与蒙古国畜牧科学院和英国洛桑研究所开展了合作交流。启动“中国—匈牙利农业科技合作促进中心”建设项目,与匈牙利方面的代表圣·伊斯特万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与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合作在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基地建设了高空浮行器试验基地,进行了3次科学试验艇的飞行试验,并签订进一步开展农作物牧草高空育种、数字草原的科技合作协议。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两级政府合作,围绕呼市着力打造新机场空港经济圈的发展规划,启动了农科院托克托县基地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经济园区建设的前期工作,成立鄂尔多斯分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