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9卷  /  科技

2009卷

  • 草原研究
  •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领导名录】

    所长 党委副书记:侯向阳

    党委书记 副所长:王育青(蒙古族)

    副所长:徐柱 陆致成 李志勇  

    【概况】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设机构12个,其中,职能部门3个:办公室、人事处(党办)、科技管理处;专业研究室5个:草地生产与管理研究室、牧草资源与育种研究室、草地生态与监测研究室、草地工程机械研究室、草地综合发展研究室;中心3个:草业科技信息中心、牧草及草产品质量检测与分析测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公司1个:内蒙古中农草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中期保存库、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国家旱生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农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野外观测台站3个、试验基地4个、农业部农业遥感应用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农业部草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与检测中心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至2008年底,有在职职工172人,其中科技人员120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5人,硕士学位的40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 17人)。

    【科学研究】2008年,共落实科研项目22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农业“948”项目、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农业部财政专项、国土资源部专项以及横向项目等,合同经费达1 998.8万元,是2007年的1.92倍,是“十五”同期的4.98倍。

    以国家需要为目标,积极酝酿并落实重大(重点)项目。承担并完成畜牧业司和科教司的“科技兴草专项行动”(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实用技术筛选与推广)建议书起草工作。组织所内外专家撰写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有望被列入“十二五”规划中。与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一道,提出“中国草原生产生态功能分区及其碳库增容潜力研究”项目建议。提出草原沃土工程建设项目建议。

    2008年,获得中国农科院科技奖励成果1项、内蒙古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通过农业部科教司组织的成果鉴定1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国家社会公益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顺利通过农业部和科技部组织的验收。发表论文127篇,主编出版著作7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7项,授权1项,申请国家发明2项,1项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坚持稳定现有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培养骨干人才的原则,提倡“老中青结合、传帮带”精神,积极推进“人才强所”战略。研究所对现有4个科技创新团队予以不同强度的经费支持,并积极为团队首席专家提供申请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动“创新团队建设工程”;2008年招聘6名高校毕业生,其中,博士2名、硕士4名;大力培养推荐,不断扩大导师队伍。研究所共有研究生导师23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2008年新增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2008年招收研究生1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7人。

    【合作与交流】2008年,研究所共派出10人次科技人员赴日本、美国进行科技合作、考察或参加学术会议,接待470人次国外专家到所访问交流;以东道主的身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筹备、组织和参与2008“第21届国际草地大会和第8届国际草原大会”的各项工作,为大会的成功举办做出重要贡献;首次提出并组建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为实现走向世界、解决大尺度、大范围的草原科学技术问题搭建基础平台;承担科技部国际合作“中俄优异珍稀牧草遗传资源收集评价及其挖掘利用研究”重大项目;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就联合建立优势学科签署协议,在草原遥感技术应用、草原资源保护、草原合理利用与植被恢复研究、草原资源科学利用与管理系统研究等多个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科技兴农】2008年,科技兴农工作取得新进展,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赤峰市林西县签署科技示范旗县协议;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与青海省人民政府签订的科技人才培训协议精神,接受三批人员到所进行培训;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6个,面积37.45万亩,增加农牧民收入25 768万元;科技下乡人数365人次;举办培训班或讲座咨询10次;培训农牧民2 128人;参加博览会、展销会3次,发放技术、宣传材料10万份。

    【基地建设】研究所现有农业部野外观测台站3个、试验基地4个。2008年,在继续加大原有的农牧交错区试验基地(原沙尔沁试验基地、鄂尔多斯沙地草场改良试验站和十二连城试验示范基地)和廊坊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基地建设力度的同时,配备、完善了沙尔沁、十二连城和达拉特旗试验基地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完成沙尔沁基地3.6公里水泥路的建设工程;在北方温带荒漠草原区、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建立2个试验示范基地,所申报的“农业部玉树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得到农业部命名。至此,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海拔最高、地理单元最为独特、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涵养水源功能最强的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草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已获得批复。

    【条件建设】2008年,争取到基建、修购项目5项,落实经费4 940万元。项目经费是2007年的3.5倍。其中,“农业部牧草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科研用地综合改造”项目经费485万元、“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经费285万元、“草地生态与植被生理生态实验室仪器购置”项目经费670万元、“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费1 800万元、“农业部草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经费1 700万元。

    【重要活动】2月,“加拿大蓟、乳浆大蓟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二等奖。

    4月,在青藏高原建立“青海高寒草原试验示范基地”。

    5月,组织召开“‘一点、一县、一区’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座谈会,来自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和自治区草原研究所近30位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5月,在北方温带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建立了“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试验示范基地”。

    6月,组织和参与2008“第21届国际草地大会和第8届国际草原大会”的各项工作,为大会的成功举办做出重要贡献。

    7月,参加在呼和浩特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08中国(内蒙古)国际草业博览会”。

    8月,研究所申报的“农业部玉树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得到国家农业部命名,并举办挂牌仪式和学术研讨会。

    8月,“科尔沁尖叶胡枝子认定技术规程”、“科尔沁尖叶胡枝子种子质量评定技术规程”、“科尔沁尖叶胡枝子青贮饲料调制技术规程”和“科尔沁尖叶胡枝子牧草生产技术规程”四个地方标准通过专家审定,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

    8月,豆科牧草种子脱粒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0月,“针茅芒刺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获内蒙古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

    11月,签订了国家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俄优异珍稀牧草遗传资源收集评价及其挖掘利用研究”。

    (戴雅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草原研究
  •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领导名录】

    所长 党委副书记:侯向阳

    党委书记 副所长:王育青(蒙古族)

    副所长:徐柱 陆致成 李志勇  

    【概况】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设机构12个,其中,职能部门3个:办公室、人事处(党办)、科技管理处;专业研究室5个:草地生产与管理研究室、牧草资源与育种研究室、草地生态与监测研究室、草地工程机械研究室、草地综合发展研究室;中心3个:草业科技信息中心、牧草及草产品质量检测与分析测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公司1个:内蒙古中农草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中期保存库、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国家旱生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农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野外观测台站3个、试验基地4个、农业部农业遥感应用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农业部草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与检测中心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至2008年底,有在职职工172人,其中科技人员120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5人,硕士学位的40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 17人)。

    【科学研究】2008年,共落实科研项目22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农业“948”项目、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农业部财政专项、国土资源部专项以及横向项目等,合同经费达1 998.8万元,是2007年的1.92倍,是“十五”同期的4.98倍。

    以国家需要为目标,积极酝酿并落实重大(重点)项目。承担并完成畜牧业司和科教司的“科技兴草专项行动”(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实用技术筛选与推广)建议书起草工作。组织所内外专家撰写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有望被列入“十二五”规划中。与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一道,提出“中国草原生产生态功能分区及其碳库增容潜力研究”项目建议。提出草原沃土工程建设项目建议。

    2008年,获得中国农科院科技奖励成果1项、内蒙古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通过农业部科教司组织的成果鉴定1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国家社会公益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顺利通过农业部和科技部组织的验收。发表论文127篇,主编出版著作7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7项,授权1项,申请国家发明2项,1项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坚持稳定现有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培养骨干人才的原则,提倡“老中青结合、传帮带”精神,积极推进“人才强所”战略。研究所对现有4个科技创新团队予以不同强度的经费支持,并积极为团队首席专家提供申请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动“创新团队建设工程”;2008年招聘6名高校毕业生,其中,博士2名、硕士4名;大力培养推荐,不断扩大导师队伍。研究所共有研究生导师23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2008年新增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2008年招收研究生1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7人。

    【合作与交流】2008年,研究所共派出10人次科技人员赴日本、美国进行科技合作、考察或参加学术会议,接待470人次国外专家到所访问交流;以东道主的身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筹备、组织和参与2008“第21届国际草地大会和第8届国际草原大会”的各项工作,为大会的成功举办做出重要贡献;首次提出并组建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为实现走向世界、解决大尺度、大范围的草原科学技术问题搭建基础平台;承担科技部国际合作“中俄优异珍稀牧草遗传资源收集评价及其挖掘利用研究”重大项目;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就联合建立优势学科签署协议,在草原遥感技术应用、草原资源保护、草原合理利用与植被恢复研究、草原资源科学利用与管理系统研究等多个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科技兴农】2008年,科技兴农工作取得新进展,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赤峰市林西县签署科技示范旗县协议;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与青海省人民政府签订的科技人才培训协议精神,接受三批人员到所进行培训;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6个,面积37.45万亩,增加农牧民收入25 768万元;科技下乡人数365人次;举办培训班或讲座咨询10次;培训农牧民2 128人;参加博览会、展销会3次,发放技术、宣传材料10万份。

    【基地建设】研究所现有农业部野外观测台站3个、试验基地4个。2008年,在继续加大原有的农牧交错区试验基地(原沙尔沁试验基地、鄂尔多斯沙地草场改良试验站和十二连城试验示范基地)和廊坊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基地建设力度的同时,配备、完善了沙尔沁、十二连城和达拉特旗试验基地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完成沙尔沁基地3.6公里水泥路的建设工程;在北方温带荒漠草原区、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建立2个试验示范基地,所申报的“农业部玉树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得到农业部命名。至此,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海拔最高、地理单元最为独特、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涵养水源功能最强的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草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已获得批复。

    【条件建设】2008年,争取到基建、修购项目5项,落实经费4 940万元。项目经费是2007年的3.5倍。其中,“农业部牧草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科研用地综合改造”项目经费485万元、“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经费285万元、“草地生态与植被生理生态实验室仪器购置”项目经费670万元、“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费1 800万元、“农业部草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经费1 700万元。

    【重要活动】2月,“加拿大蓟、乳浆大蓟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二等奖。

    4月,在青藏高原建立“青海高寒草原试验示范基地”。

    5月,组织召开“‘一点、一县、一区’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座谈会,来自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和自治区草原研究所近30位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5月,在北方温带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建立了“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试验示范基地”。

    6月,组织和参与2008“第21届国际草地大会和第8届国际草原大会”的各项工作,为大会的成功举办做出重要贡献。

    7月,参加在呼和浩特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08中国(内蒙古)国际草业博览会”。

    8月,研究所申报的“农业部玉树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得到国家农业部命名,并举办挂牌仪式和学术研讨会。

    8月,“科尔沁尖叶胡枝子认定技术规程”、“科尔沁尖叶胡枝子种子质量评定技术规程”、“科尔沁尖叶胡枝子青贮饲料调制技术规程”和“科尔沁尖叶胡枝子牧草生产技术规程”四个地方标准通过专家审定,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

    8月,豆科牧草种子脱粒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0月,“针茅芒刺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获内蒙古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

    11月,签订了国家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俄优异珍稀牧草遗传资源收集评价及其挖掘利用研究”。

    (戴雅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