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9卷  /  教育

2009卷

  • 内蒙古医学院
  •    【领导名录】

    书记:王耀新

    院长:欧阳晓晖

    副书记:迟耀君(纪委书记) 包红亮(蒙古族)

    副院长:宋振先 毅和(蒙古族) 牛广明 赵云山

    【概况】内蒙古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一所高等医药院校,当时隶属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医学院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万余名,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民族繁荣作出重要贡献,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高等医药院校。学校有主校区、东校区两个校区,占地107.0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90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8.6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 003.62万元,各类图书文献105.68万册(种)。

    学院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部、中医学院、蒙医药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学院、公共教育学院、医药应用技术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图书馆等12个教学单位,有5所附属医院(3所为直属附属医院,2所为非直属附属医院),24所临床教学医院,46个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有32个本专科专业,本科各专业面向国内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各级各类在校生16 000余人。

    学院自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有2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资格,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试办单位。至2008年底,有6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4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卫生系统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蒙医药研究院、心血管研究所、骨科研究所、卫生政策研究所、GLP实验室和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设在内蒙古医学院。至2008年底,学校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学、中西医结合、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和细胞生物学5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学院有专任教师760人,硕士生导师39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5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6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4人,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0人。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26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 ),获科研经费5 761.22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7项。经自治区卫生厅批准,28项卫生科技成果在全区推广。全校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2项。学校主办的《疾病监测与控制》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出版的《内蒙古医学院学报》被教育部科学技术司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学院一贯坚持开放办学,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学院与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医药院校或科研单位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教育教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继续加大教学投入力度。2008年,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等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26.99%。生均四项经费同比增长1.32%。当量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6 207.23元。2008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819.42万元,年度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占学校总量的比例为11.7%。百名全日制在校生配备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和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分别为9.5台和48.3个。全日制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6.47平方米。经自治区教育厅认定,建成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继续加强原有的各级各类重点学科的建设。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夯实专业建设基础。护理学、影像医学和核医学等2个专业被确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使全院自治区品牌专业达7个。积极做好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蒙医学、中药学两个专业获准成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填补了学校无国家级特色专业的空白。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力度,中蒙医临床模拟教学实验中心和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2008年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使全院的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达到5个。以服务教学为中心,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图书馆等教学支持保障系统的建设。深化蒙医药特色馆藏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学科带头人和知名学者建设个人数字图书馆40多个,使全校个人图书馆达300多个,提高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利用水平。

    【科技创新】学院按照“集中优势、发挥特色、加快科技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抢抓机遇,深化改革,鼓励科技自主创新,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投入,全院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制定出台了《内蒙古医学院科研项目管理条例》、《内蒙古医学院科研经费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实施《内蒙古医学院教学成果评审奖励实施办法》、《内蒙古医学院科技奖励办法》、《内蒙古医学院科研项目财务决算审签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推进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2008年,全院共承担国家、自治区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1项,获得科研经费1 084.43万元。其中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这两类项目资助数均创历史新高。受理发明专利2项,获专利证书一项。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科技成果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4项。充分利用蒙药新搭建的科研平台,与企业完成横向合作项目3项。

    【医疗】各附属医院都不断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加大优势特色学科的扶持力度,积极承担2008年领先学科建设项目,申报2008年自治区医疗卫生领先(重点)学科。同时鼓励业务创新,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第一附属医院本着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学科建设发展思路,促进重点学科和特色业务的发展,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有27个学科参加自治区医疗卫生领先(重点)学科的初评,并有20个学科进入下一轮的评审工作。二附院对骨科各专业进行细分,进一步优化骨科各专业的布局,彰显了骨科特色,开展新业务4项。附属人民医院继续突出肿瘤专业特色,全面推进了学科建设,并按照学科建设的要求重新调整了机构,组建13个与肿瘤相关的科室。三所附属医院继续加强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医疗设备,不断改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切实提高了服务水平。并及时派出赴川医疗救援队,通过捐款救灾、医疗救援,充分展示三所附属医院的医德医风和医院文化实力,均受到上级的表彰。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开展行风治理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构建以和谐医患关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和谐医院。三、四附院按照学院的要求,圆满完成了临床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等各项工作任务,教学、科研和医疗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人才队伍】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努力申报博士授权单位和博士点,创建医科大学,为人才搭建发展平台。目前有35名学科带头人、44名学术带头人、42名技术骨干。学院有专任教师760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62.47%,生师比为13.71。有兼职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99人。继续做好了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各层次人选的选拔推荐工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少数民族教师中有教授37人、副教授6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163人,占全校硕士以上师资的34.24%。学院十分重视教学名师的评选,积极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评选活动,1名教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称号。继续完善和推进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对新招聘的教职工实行聘任制,与被聘人员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2008年,招聘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研究生99人。

    【学生工作】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修订并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管理手册》、《学生公寓管理手册》等规章制度。狠抓学风建设,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内蒙古医学院各二级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内蒙古医学院学风建设40条》,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健全学生的评奖评优制度,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设立各种奖助学金,通过奖、助、贷、补、减、免、勤等方式,解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确保贫困生安心学习。先后发放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488.4万元,受助学生达3 433人。对3%的学生实施减免学杂费政策,为248名学生减免学杂费45万多元。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学生发放社会助学金30多万元。制定“绿色通道”实施方案,为270多名新生办理缓交学费手续。向国家开发银行为1 076人次的学生申请贷款总金额411.15万元。从生源地申请到助学贷款120多万元,为200多名贫困同学解决学费及生活问题。建立助学贷款2008级学生联系方式,并签订还款承诺书,为贷后管理做好准备。积极开拓勤工助学岗位,2008年共有3 504人次的学生参加了勤工助学工作,发放工资38.16万元。

    认真做好招生宣传工作,较好地完成年度招生任务。本专科新生报到率为91.06%,同比提高1.98%。招生范围扩大到23个省市自治区,共录取区外考生275人。2008年,第一次实行按大类专业招生,预科生一年后经考核择优选择专业,其它专业两年后分流到有关专业。继续与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联合招收蒙医学、中西医结合、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细胞生物学等5个专业的7名博士生,使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达20名。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至200891日,学院本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1.14%,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5.47%

    【抗震救灾】全院师生共为地震灾区捐款41万多元,获得自治区红十字会授予的“抗震救灾爱心捐助银质奖章”。

    611,自治区总工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授旗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学院第一附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第二附院抗震救灾医疗队荣获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称号。附属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第三附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第四附院抗震救灾医疗队荣获自治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称号。

    【对外交流】411日,美国西北工业大学校长谢佐齐、美国西北工业大学董事会主席Jay Thompson、全球教育联盟韩国代表Ms.Jung Eun young一行三人到学院考察访问。

    618,日本友人高野博先生、桥爪欣三先生、稲垣実先生 一行三人到学院访问。(高野博先生是日本企业家、学院名誉教授、学院高野博室内乐团投资者)

    【荣誉】228日,学院连续9年荣获回民区、呼和浩特市、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连续8年荣获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维护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达标单位”称号。

    311,学院吉格木德、扎布、斯琴其木格三位教师被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授予“名蒙医”称号;米子良教师被授予“名中医”称号。

    423,学院获自治区2007年度“博爱一日捐”优秀组织奖。

    710,学院荣获全国青少年“激情奥运,阳光校园”主题教育先进集体奖。

    1015,学院校报编辑部被评为全区报纸印刷质量先进单位。

    122,《内蒙古医学院学报》荣获全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和全区高校精品学报奖。

     

    (王凤德 安志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医学院
  •    【领导名录】

    书记:王耀新

    院长:欧阳晓晖

    副书记:迟耀君(纪委书记) 包红亮(蒙古族)

    副院长:宋振先 毅和(蒙古族) 牛广明 赵云山

    【概况】内蒙古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一所高等医药院校,当时隶属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医学院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万余名,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民族繁荣作出重要贡献,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高等医药院校。学校有主校区、东校区两个校区,占地107.0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90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8.6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 003.62万元,各类图书文献105.68万册(种)。

    学院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部、中医学院、蒙医药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学院、公共教育学院、医药应用技术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图书馆等12个教学单位,有5所附属医院(3所为直属附属医院,2所为非直属附属医院),24所临床教学医院,46个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有32个本专科专业,本科各专业面向国内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各级各类在校生16 000余人。

    学院自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有2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资格,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试办单位。至2008年底,有6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4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卫生系统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蒙医药研究院、心血管研究所、骨科研究所、卫生政策研究所、GLP实验室和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设在内蒙古医学院。至2008年底,学校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学、中西医结合、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和细胞生物学5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学院有专任教师760人,硕士生导师39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5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6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4人,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0人。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26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 ),获科研经费5 761.22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7项。经自治区卫生厅批准,28项卫生科技成果在全区推广。全校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2项。学校主办的《疾病监测与控制》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出版的《内蒙古医学院学报》被教育部科学技术司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学院一贯坚持开放办学,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学院与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医药院校或科研单位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教育教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继续加大教学投入力度。2008年,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等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26.99%。生均四项经费同比增长1.32%。当量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6 207.23元。2008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819.42万元,年度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占学校总量的比例为11.7%。百名全日制在校生配备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和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分别为9.5台和48.3个。全日制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6.47平方米。经自治区教育厅认定,建成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继续加强原有的各级各类重点学科的建设。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夯实专业建设基础。护理学、影像医学和核医学等2个专业被确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使全院自治区品牌专业达7个。积极做好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蒙医学、中药学两个专业获准成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填补了学校无国家级特色专业的空白。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力度,中蒙医临床模拟教学实验中心和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2008年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使全院的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达到5个。以服务教学为中心,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图书馆等教学支持保障系统的建设。深化蒙医药特色馆藏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学科带头人和知名学者建设个人数字图书馆40多个,使全校个人图书馆达300多个,提高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利用水平。

    【科技创新】学院按照“集中优势、发挥特色、加快科技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抢抓机遇,深化改革,鼓励科技自主创新,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投入,全院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制定出台了《内蒙古医学院科研项目管理条例》、《内蒙古医学院科研经费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实施《内蒙古医学院教学成果评审奖励实施办法》、《内蒙古医学院科技奖励办法》、《内蒙古医学院科研项目财务决算审签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推进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2008年,全院共承担国家、自治区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1项,获得科研经费1 084.43万元。其中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这两类项目资助数均创历史新高。受理发明专利2项,获专利证书一项。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科技成果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4项。充分利用蒙药新搭建的科研平台,与企业完成横向合作项目3项。

    【医疗】各附属医院都不断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加大优势特色学科的扶持力度,积极承担2008年领先学科建设项目,申报2008年自治区医疗卫生领先(重点)学科。同时鼓励业务创新,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第一附属医院本着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学科建设发展思路,促进重点学科和特色业务的发展,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有27个学科参加自治区医疗卫生领先(重点)学科的初评,并有20个学科进入下一轮的评审工作。二附院对骨科各专业进行细分,进一步优化骨科各专业的布局,彰显了骨科特色,开展新业务4项。附属人民医院继续突出肿瘤专业特色,全面推进了学科建设,并按照学科建设的要求重新调整了机构,组建13个与肿瘤相关的科室。三所附属医院继续加强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医疗设备,不断改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切实提高了服务水平。并及时派出赴川医疗救援队,通过捐款救灾、医疗救援,充分展示三所附属医院的医德医风和医院文化实力,均受到上级的表彰。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开展行风治理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构建以和谐医患关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和谐医院。三、四附院按照学院的要求,圆满完成了临床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等各项工作任务,教学、科研和医疗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人才队伍】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努力申报博士授权单位和博士点,创建医科大学,为人才搭建发展平台。目前有35名学科带头人、44名学术带头人、42名技术骨干。学院有专任教师760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62.47%,生师比为13.71。有兼职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99人。继续做好了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各层次人选的选拔推荐工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少数民族教师中有教授37人、副教授6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163人,占全校硕士以上师资的34.24%。学院十分重视教学名师的评选,积极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评选活动,1名教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称号。继续完善和推进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对新招聘的教职工实行聘任制,与被聘人员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2008年,招聘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研究生99人。

    【学生工作】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修订并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管理手册》、《学生公寓管理手册》等规章制度。狠抓学风建设,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内蒙古医学院各二级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内蒙古医学院学风建设40条》,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健全学生的评奖评优制度,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设立各种奖助学金,通过奖、助、贷、补、减、免、勤等方式,解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确保贫困生安心学习。先后发放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488.4万元,受助学生达3 433人。对3%的学生实施减免学杂费政策,为248名学生减免学杂费45万多元。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学生发放社会助学金30多万元。制定“绿色通道”实施方案,为270多名新生办理缓交学费手续。向国家开发银行为1 076人次的学生申请贷款总金额411.15万元。从生源地申请到助学贷款120多万元,为200多名贫困同学解决学费及生活问题。建立助学贷款2008级学生联系方式,并签订还款承诺书,为贷后管理做好准备。积极开拓勤工助学岗位,2008年共有3 504人次的学生参加了勤工助学工作,发放工资38.16万元。

    认真做好招生宣传工作,较好地完成年度招生任务。本专科新生报到率为91.06%,同比提高1.98%。招生范围扩大到23个省市自治区,共录取区外考生275人。2008年,第一次实行按大类专业招生,预科生一年后经考核择优选择专业,其它专业两年后分流到有关专业。继续与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联合招收蒙医学、中西医结合、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细胞生物学等5个专业的7名博士生,使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达20名。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至200891日,学院本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1.14%,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5.47%

    【抗震救灾】全院师生共为地震灾区捐款41万多元,获得自治区红十字会授予的“抗震救灾爱心捐助银质奖章”。

    611,自治区总工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授旗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学院第一附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第二附院抗震救灾医疗队荣获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称号。附属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第三附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第四附院抗震救灾医疗队荣获自治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称号。

    【对外交流】411日,美国西北工业大学校长谢佐齐、美国西北工业大学董事会主席Jay Thompson、全球教育联盟韩国代表Ms.Jung Eun young一行三人到学院考察访问。

    618,日本友人高野博先生、桥爪欣三先生、稲垣実先生 一行三人到学院访问。(高野博先生是日本企业家、学院名誉教授、学院高野博室内乐团投资者)

    【荣誉】228日,学院连续9年荣获回民区、呼和浩特市、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连续8年荣获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维护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达标单位”称号。

    311,学院吉格木德、扎布、斯琴其木格三位教师被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授予“名蒙医”称号;米子良教师被授予“名中医”称号。

    423,学院获自治区2007年度“博爱一日捐”优秀组织奖。

    710,学院荣获全国青少年“激情奥运,阳光校园”主题教育先进集体奖。

    1015,学院校报编辑部被评为全区报纸印刷质量先进单位。

    122,《内蒙古医学院学报》荣获全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和全区高校精品学报奖。

     

    (王凤德 安志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