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9卷  /  教育

2009卷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领导名录】

    书记:特木尔(蒙古族)

    校长:王顶柱(蒙古族)

    副书记: ***(蒙古族)

    副书记 纪委书记:白莉莉(女 蒙古族)

    副校长:刘宗瑞 吉日木图(蒙古族) 孙国权 巴根那(蒙古族)

    巡视员:盛国清 潘祥(满族)

    【概况】内蒙古民族大学设有纪委、党办、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机关党总支、工会、团委、校办、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科技处、研究生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离退休办公室等19个常设管理机构;设有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体育运动委员会、招(议)标领导小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计划生育指导委员会、图书工作委员会、爱国卫生委员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禁毒工作领导小组、消防安全委员会、内部保卫工作委员会等20个非常设机构。

    【规章制度建设】几年来,先后出台并实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科建设方案》、《内蒙古民族大学重点学科评选办法》、《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科建设立项暂行办法》、《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科带头人职责》、《内蒙古民族大学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的暂行办法》、《培养和选拔学科带头人实施办法》、《选拔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实施办法》、《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导师考核办法》、《导师外聘、返聘暂行规定》等一些规章制度,促进了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队伍建设】开展推荐校级后备干部工作,提拔8名处级干部,对试用期满的8名副处级干部进行考核续聘。选派3名干部和教师到地方挂职。对教学单位处级班子执行议事规则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指导各单位按议事规则要求开展工作。修订了处级班子及其成员年度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年度考核工作。

    【第一次党代会】会议认真总结了合校以来的工作和办学经验,提出了学校今后的努力方向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领导集体。安排和指导附属医院党委换届选举。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学院组建高年级学生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在全校党组织中开展“为党旗添光彩,为校庆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

    【抗震救灾】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全校党员中开展交纳“特殊党费”活动,共交纳“特殊党费”17万余元。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制定《关于落实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组织召开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把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上来。针对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的5个方面18条意见,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将整改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

    2.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化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实现了国家级特色专业零的突破;汉语言文学等4个本科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使全校自治区级品牌专业达9个;蒙医内科学等8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使全校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达到16门;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使全校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达到4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新增了电子信息与工程、市场营销、对外汉语等3个本科专业。

    3.组织开展教研室评估,举办教研室主任培训班,进一步发挥教研室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提高方面的基础作用。

    4.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医学专业“3+2”教学模式改革开始全面实施。举办多媒体设备使用技术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200余名。进一步完善蒙语授课生和民族预科班的教学和管理,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调整教学内容,改进考试办法。

    5.制定《英语专业评估工作总体方案》,组织专家组对外国语学院迎评准备工作进行校内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整改措施。组织申报国家、自治区高教研究和自治区职业教育资助课题17项。

    6.进一步改善生源地结构,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21个省区,其中本科生报到4 377名、专科生报到309名,报到率达93%。体育考试采用电子计时系统,艺术考试采取全程录像等措施,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7.成人教育持续发展,全年新增3个专科专业和1个本科专业。积极开展与中职学校的合作,主动调整招生计划,共招收自治区以及辽宁、吉林等省区学生6 990人,超计划招生1 040人。

    【学科建设】制定《学科建设办公室工作职责》和《学科建设立项管理暂行办法》,健全了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实施申报博士点、增列硕士点、建设省部级重点学科和合格硕士点四个层面的学科建设工程。世界史、理论物理、民族医学、中药学(蒙药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5个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等3个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蒙药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正式转为部级重点学科。选拔确定9名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第一学科带头人。获得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单位授权,增列作物和养殖两个培养领域,并在民族医学等6个专业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组织制定“2007-2012年学科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机制。完成31个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的组织、撰稿和初审,启动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对各教学单位人才状况进行专题调研,组织召开人才工作经验交流会,把人才问题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来抓。按照师资培训计划,本年度共派出25名教师到各高校学习,其中有18名教师在外攻读博士学位。至年底,攻读博士、硕士的教师总数达127人。全年有41名教师获博士、硕士学位后回校工作。通过公开招聘,引进博士13名、硕士53名,本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由上年的42%提高到2008年的52.11%。制定《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学名师奖评选办法》和《内蒙古民族大学优秀主讲教师评选办法》,并完成了首次评选工作,表彰2名教学名师、12名优秀主讲教师,40名教师获优秀教学质量奖。

    【研究生教学改革】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新修订,改进培养方式制订《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办法》,加大申请学位的量化审核,进一步规范学位论文答辩工作。

    【学术理论研究】组织召开学校第一次科技工作会议,表彰了10名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全年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80项、自治区级项目137项,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资助经费达到144万元,全年科研经费总额近1 000万元。组织申报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二届政府奖)12项,获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组织申报自治区科学技术奖9项,获“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组织申报通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9项,获奖7项。按照自治区社科规划办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积极申报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的“内蒙古东部经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通过专家复审,已正式批准建设。蒙药学和附属医院的蒙医脑病科学等9个学科已通过自治区卫生厅领先(重点)学科初审。蒙医药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自治区教育厅验收。动物科技学院和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荣获全区高校“科技创新先导型院(系)”称号;两名教师荣获全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标兵”称号。全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50篇,其中,在国家级以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0篇,国际三大检索收录34篇,CSSCI收录2篇,出版学术著作10部。申报专利13项,授权4项。发放科研津贴60多万元。

    【学术交流】承办“拓扑与泛函研讨会”、“低维半导体结构中电子特性和材料特性”、科尔沁历史文化和全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在校庆活动中突出学术内涵,共邀请校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50多场。学报工作在创新中发展,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蒙医药学蒙古文版等三种版学报获“首届内蒙古高校精品学报奖”,《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原《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荣获“首届内蒙古高校优秀学报奖”。

    【科技合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和军事兽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签署合作项目7项;与通辽市科技局、通辽蒙鹅鹅业、兴安盟扎赉特旗、锡盟乌兰盖管理局、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署校地、校企项目合作协议6项,至年底项目均按计划实施中。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较好地完成了政府委托的乳制品和饲料中的三聚氰胺检测任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为地方服务】受通辽市委托,举办一期农村牧区干部及实用人才大专班,共培训200名学员。为兴安盟农垦系统举办成人脱产班,培训112人。为敖汉旗培训30名英语师资。开展对兴安盟和通辽地区高中教师继续教育13个学科4 479人的专业课培训任务。组织实施中学历史、化学和英语等3个专业125名骨干教师培训。承担自治区级首批中职骨干教师食品工程、电子工程维修、护理学和网络技术等4个专业78名教师的培训工作。

    【学生工作】重新修订了《学生综合测评办法》、《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学院学生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困难学生的认定办法》等有关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创新军事技能训练方式,探索出一条自训与他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加大对学生的服务力度,完善资助贫困生的工作体系。全年共发放国家助学贷款473万元,受助学生达1 100人;发放勤工助学资金70余万元,受益学生2 400余人;发放困难补助60余万元,受益学生2 560余人;减免学费91万元,受益学生569人;评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40人,国家励志奖学金519人,国家助学金4 842人,发放金额共计775.7万元。至年底,正在进行自治区下达的2008年秋季学期家庭困难学生临时伙食补贴工作,将有4 800多名学生共获96.1万元的补助。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为连续三年未回家的同学发放补助,报销一次往返路费。为在校过年学生发放补助金、免费提供食宿。完善残疾学生、孤儿和外省籍学生档案,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积极开展保险服务工作,保证第一时间出现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赔付工作,深受学生欢迎。

    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组织6支参赛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赛区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组织参加全区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获金奖一项。实施学生专利作品申报工作,有三项学生专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初审。

    【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校内的教育与指导,重点开发区外市场。改变了以往仅召开大型洽谈会的形式,全年召开专项洽谈会4场,各类小型洽谈会170多场,同时将每月的第一个周六定为招聘会时间,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将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并在全校各年级全程开设。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举办内蒙古东部区四期职业指导师培训班,共培训86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3.1%,年底达88.7%。学校因学生工作、就业工作和资助工作被自治区评为“先进达标学校”。

    【对外交流】1.继续开展与国内外重点院校联合培养学生的工作,全年共送往吉林大学等6所院校98名学生。向日本和韩国选派本科层次交换生6名,专科层次交换生2名。与韩国友松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将在经济学等9个学科领域开展“2+2”形式合作办学。

    2.积极组织留学生招收工作,全年新招留学生110名,至年底有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和自费留学生总数达到310名,来源国也拓展到12个国家。同时,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正式列为来华留学生汉语培训基地,国家财政已批准拨付专项经费146万元。

    3.应蒙古国卫生科技大学的邀请,学校大学生艺术团于9月进行回访演出,不仅加强了两校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且也为双方在多渠道、深层次、宽领域开展合作创造条件。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1.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根据自治区编办2007年给学校核定的编制数,制定新一轮定编方案,对校内各单位的人员编制重新进行核定。根据《内蒙古民族大学合同制职工录用管理办法》,通过笔试、面试等公开招聘形式,共录用合同制职工32人。根据学校财力和校内津贴发放办法,积极准备资金为教职工发放岗位津贴、生活补贴、年底双薪和取暖补贴,确保岗位津贴标准在上年的基础上总体提高15%,同时专门划拨30万元向教学一线倾斜。

    2.完成2007年财务决算和2008年校内经费分配、项目经费预算等工作,全年接受自治区发改委、教育厅等部门的财务检查10余次,接受并通过自治区审计厅、财政厅和教育厅的日元贷款专项审计。积极协调,争取到财政部党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资助项目,获资金支持500万元;争取到自治区财政厅对学校基础设施改造资金500万元。全年投入160余万元,将教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由6%提高到10%。全年召开了招(议)标会议41次,招标预算1 985万元,实际中标1 753万元,节约资金232万元。

    3.图书馆克服现有条件的制约,利用有限的经费,加强馆藏建设,改善馆质量,完成《蒙医药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任务。在馆舍空间小、设施陈旧的情况下,努力为师生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4.后勤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在上半年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改进服务,加强核算,采取节电、节水措施,努力降低服务成本,保证食品安全,确保饮食价格水平总体稳定。以建校50周年为契机,投资500多万元完成校内维修改造和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由政府投资300万元,对新学生公寓六栋楼近6万平方米墙体保温及水电暖工程进行改造。新图书馆工程已于1111完成基础部分的施工,为明年全面建设创造条件。阿尔山教育培训中心基本完成内部装修工作,博物馆设计方案已修改完成,招标及开工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由天津大学设计院为学校进行的校园总体规划方案已完成。与地方政府初步达成将学校原有的三块实验农场置换通辽市2 000亩教学实验农场的协议。

    5.附属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各项指标大幅度提升。全年完成门诊量43万余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5万人次,住院病人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7万人次,投入1 488万元购买医疗设备,全年无医疗事故。经济效益又取得新的跨越,在连续5年增收的基础上,又增收6 000多万元,年收入近2亿元。不断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推行“人性化”服务模式,在全市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中,被评为同行业第一名。

    【和谐校园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开展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主题活动。积极开展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邀请校内知名专家举办10期“和谐民大·青年学生文化大讲堂”,参加学生达2 500余人次,深受学生的欢迎。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日万人签名和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等活动,认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选聘了22名辅导员和312名班主任。选派五批人员参加教育部、国家民委和教育厅举办的辅导员培训班和工作会议。

    【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研讨会】表彰了12名优秀论文作者,两篇论文获自治区表彰,一名教师参加自治区理论研讨会并代表全区高校进行大会交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征集工作,以学校名义提交的《注重学校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一文在全区高校思政研究会年会上获一等奖,其余四篇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结合理论学习的实际需要,编印了3期《理论学习资料汇编》。

    【创建平安校园】投入74万元建设“校园110指挥中心”,新增70个监控点,使全校监控点数达到102个,完善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任务与责任,加强对学生防火和安全教育,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完成了奥运会期间和校庆50周年等重大活动中的安保工作,学校被评为通辽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公益活动】“5·12”地震发生后,在未接到上级通知时,514日率先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情系地震灾区奉献真诚爱心”捐赠活动,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就募集到10万多元,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授予抗震救灾“人道、博爱、奉献”铜质奖章。团委组织开展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环境保护、医疗服务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共向服务地捐赠学习、生活用品价值1万余元,为2 000多名农牧民进行了体检,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校50周年】2008年是学校建校50周年,学校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均取得了圆满成功。校庆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各届校友、来宾和广大师生的普遍赞誉。通过校庆,总结了50年来的办学经验,展示了民大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密切了与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校友的联系,扩大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为利用社会及校友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抓住校庆这一难得的机遇,通过多方联系,已达成国家民委和自治区政府在明年全国“两会”期间签订共建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意向。

    (崔建强)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领导名录】

    书记:特木尔(蒙古族)

    校长:王顶柱(蒙古族)

    副书记: ***(蒙古族)

    副书记 纪委书记:白莉莉(女 蒙古族)

    副校长:刘宗瑞 吉日木图(蒙古族) 孙国权 巴根那(蒙古族)

    巡视员:盛国清 潘祥(满族)

    【概况】内蒙古民族大学设有纪委、党办、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机关党总支、工会、团委、校办、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科技处、研究生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离退休办公室等19个常设管理机构;设有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体育运动委员会、招(议)标领导小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计划生育指导委员会、图书工作委员会、爱国卫生委员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禁毒工作领导小组、消防安全委员会、内部保卫工作委员会等20个非常设机构。

    【规章制度建设】几年来,先后出台并实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科建设方案》、《内蒙古民族大学重点学科评选办法》、《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科建设立项暂行办法》、《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科带头人职责》、《内蒙古民族大学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的暂行办法》、《培养和选拔学科带头人实施办法》、《选拔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实施办法》、《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导师考核办法》、《导师外聘、返聘暂行规定》等一些规章制度,促进了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队伍建设】开展推荐校级后备干部工作,提拔8名处级干部,对试用期满的8名副处级干部进行考核续聘。选派3名干部和教师到地方挂职。对教学单位处级班子执行议事规则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指导各单位按议事规则要求开展工作。修订了处级班子及其成员年度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年度考核工作。

    【第一次党代会】会议认真总结了合校以来的工作和办学经验,提出了学校今后的努力方向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领导集体。安排和指导附属医院党委换届选举。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学院组建高年级学生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在全校党组织中开展“为党旗添光彩,为校庆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

    【抗震救灾】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全校党员中开展交纳“特殊党费”活动,共交纳“特殊党费”17万余元。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制定《关于落实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组织召开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把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上来。针对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的5个方面18条意见,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将整改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

    2.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化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实现了国家级特色专业零的突破;汉语言文学等4个本科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使全校自治区级品牌专业达9个;蒙医内科学等8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使全校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达到16门;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使全校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达到4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新增了电子信息与工程、市场营销、对外汉语等3个本科专业。

    3.组织开展教研室评估,举办教研室主任培训班,进一步发挥教研室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提高方面的基础作用。

    4.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医学专业“3+2”教学模式改革开始全面实施。举办多媒体设备使用技术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200余名。进一步完善蒙语授课生和民族预科班的教学和管理,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调整教学内容,改进考试办法。

    5.制定《英语专业评估工作总体方案》,组织专家组对外国语学院迎评准备工作进行校内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整改措施。组织申报国家、自治区高教研究和自治区职业教育资助课题17项。

    6.进一步改善生源地结构,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21个省区,其中本科生报到4 377名、专科生报到309名,报到率达93%。体育考试采用电子计时系统,艺术考试采取全程录像等措施,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7.成人教育持续发展,全年新增3个专科专业和1个本科专业。积极开展与中职学校的合作,主动调整招生计划,共招收自治区以及辽宁、吉林等省区学生6 990人,超计划招生1 040人。

    【学科建设】制定《学科建设办公室工作职责》和《学科建设立项管理暂行办法》,健全了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实施申报博士点、增列硕士点、建设省部级重点学科和合格硕士点四个层面的学科建设工程。世界史、理论物理、民族医学、中药学(蒙药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5个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等3个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蒙药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正式转为部级重点学科。选拔确定9名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第一学科带头人。获得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单位授权,增列作物和养殖两个培养领域,并在民族医学等6个专业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组织制定“2007-2012年学科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机制。完成31个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的组织、撰稿和初审,启动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对各教学单位人才状况进行专题调研,组织召开人才工作经验交流会,把人才问题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来抓。按照师资培训计划,本年度共派出25名教师到各高校学习,其中有18名教师在外攻读博士学位。至年底,攻读博士、硕士的教师总数达127人。全年有41名教师获博士、硕士学位后回校工作。通过公开招聘,引进博士13名、硕士53名,本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由上年的42%提高到2008年的52.11%。制定《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学名师奖评选办法》和《内蒙古民族大学优秀主讲教师评选办法》,并完成了首次评选工作,表彰2名教学名师、12名优秀主讲教师,40名教师获优秀教学质量奖。

    【研究生教学改革】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新修订,改进培养方式制订《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办法》,加大申请学位的量化审核,进一步规范学位论文答辩工作。

    【学术理论研究】组织召开学校第一次科技工作会议,表彰了10名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全年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80项、自治区级项目137项,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资助经费达到144万元,全年科研经费总额近1 000万元。组织申报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二届政府奖)12项,获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组织申报自治区科学技术奖9项,获“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组织申报通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9项,获奖7项。按照自治区社科规划办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积极申报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的“内蒙古东部经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通过专家复审,已正式批准建设。蒙药学和附属医院的蒙医脑病科学等9个学科已通过自治区卫生厅领先(重点)学科初审。蒙医药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自治区教育厅验收。动物科技学院和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荣获全区高校“科技创新先导型院(系)”称号;两名教师荣获全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标兵”称号。全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50篇,其中,在国家级以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0篇,国际三大检索收录34篇,CSSCI收录2篇,出版学术著作10部。申报专利13项,授权4项。发放科研津贴60多万元。

    【学术交流】承办“拓扑与泛函研讨会”、“低维半导体结构中电子特性和材料特性”、科尔沁历史文化和全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在校庆活动中突出学术内涵,共邀请校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50多场。学报工作在创新中发展,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蒙医药学蒙古文版等三种版学报获“首届内蒙古高校精品学报奖”,《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原《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荣获“首届内蒙古高校优秀学报奖”。

    【科技合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和军事兽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签署合作项目7项;与通辽市科技局、通辽蒙鹅鹅业、兴安盟扎赉特旗、锡盟乌兰盖管理局、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署校地、校企项目合作协议6项,至年底项目均按计划实施中。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较好地完成了政府委托的乳制品和饲料中的三聚氰胺检测任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为地方服务】受通辽市委托,举办一期农村牧区干部及实用人才大专班,共培训200名学员。为兴安盟农垦系统举办成人脱产班,培训112人。为敖汉旗培训30名英语师资。开展对兴安盟和通辽地区高中教师继续教育13个学科4 479人的专业课培训任务。组织实施中学历史、化学和英语等3个专业125名骨干教师培训。承担自治区级首批中职骨干教师食品工程、电子工程维修、护理学和网络技术等4个专业78名教师的培训工作。

    【学生工作】重新修订了《学生综合测评办法》、《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学院学生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困难学生的认定办法》等有关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创新军事技能训练方式,探索出一条自训与他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加大对学生的服务力度,完善资助贫困生的工作体系。全年共发放国家助学贷款473万元,受助学生达1 100人;发放勤工助学资金70余万元,受益学生2 400余人;发放困难补助60余万元,受益学生2 560余人;减免学费91万元,受益学生569人;评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40人,国家励志奖学金519人,国家助学金4 842人,发放金额共计775.7万元。至年底,正在进行自治区下达的2008年秋季学期家庭困难学生临时伙食补贴工作,将有4 800多名学生共获96.1万元的补助。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为连续三年未回家的同学发放补助,报销一次往返路费。为在校过年学生发放补助金、免费提供食宿。完善残疾学生、孤儿和外省籍学生档案,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积极开展保险服务工作,保证第一时间出现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赔付工作,深受学生欢迎。

    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组织6支参赛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赛区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组织参加全区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获金奖一项。实施学生专利作品申报工作,有三项学生专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初审。

    【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校内的教育与指导,重点开发区外市场。改变了以往仅召开大型洽谈会的形式,全年召开专项洽谈会4场,各类小型洽谈会170多场,同时将每月的第一个周六定为招聘会时间,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将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并在全校各年级全程开设。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举办内蒙古东部区四期职业指导师培训班,共培训86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3.1%,年底达88.7%。学校因学生工作、就业工作和资助工作被自治区评为“先进达标学校”。

    【对外交流】1.继续开展与国内外重点院校联合培养学生的工作,全年共送往吉林大学等6所院校98名学生。向日本和韩国选派本科层次交换生6名,专科层次交换生2名。与韩国友松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将在经济学等9个学科领域开展“2+2”形式合作办学。

    2.积极组织留学生招收工作,全年新招留学生110名,至年底有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和自费留学生总数达到310名,来源国也拓展到12个国家。同时,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正式列为来华留学生汉语培训基地,国家财政已批准拨付专项经费146万元。

    3.应蒙古国卫生科技大学的邀请,学校大学生艺术团于9月进行回访演出,不仅加强了两校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且也为双方在多渠道、深层次、宽领域开展合作创造条件。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1.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根据自治区编办2007年给学校核定的编制数,制定新一轮定编方案,对校内各单位的人员编制重新进行核定。根据《内蒙古民族大学合同制职工录用管理办法》,通过笔试、面试等公开招聘形式,共录用合同制职工32人。根据学校财力和校内津贴发放办法,积极准备资金为教职工发放岗位津贴、生活补贴、年底双薪和取暖补贴,确保岗位津贴标准在上年的基础上总体提高15%,同时专门划拨30万元向教学一线倾斜。

    2.完成2007年财务决算和2008年校内经费分配、项目经费预算等工作,全年接受自治区发改委、教育厅等部门的财务检查10余次,接受并通过自治区审计厅、财政厅和教育厅的日元贷款专项审计。积极协调,争取到财政部党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资助项目,获资金支持500万元;争取到自治区财政厅对学校基础设施改造资金500万元。全年投入160余万元,将教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由6%提高到10%。全年召开了招(议)标会议41次,招标预算1 985万元,实际中标1 753万元,节约资金232万元。

    3.图书馆克服现有条件的制约,利用有限的经费,加强馆藏建设,改善馆质量,完成《蒙医药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任务。在馆舍空间小、设施陈旧的情况下,努力为师生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4.后勤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在上半年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改进服务,加强核算,采取节电、节水措施,努力降低服务成本,保证食品安全,确保饮食价格水平总体稳定。以建校50周年为契机,投资500多万元完成校内维修改造和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由政府投资300万元,对新学生公寓六栋楼近6万平方米墙体保温及水电暖工程进行改造。新图书馆工程已于1111完成基础部分的施工,为明年全面建设创造条件。阿尔山教育培训中心基本完成内部装修工作,博物馆设计方案已修改完成,招标及开工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由天津大学设计院为学校进行的校园总体规划方案已完成。与地方政府初步达成将学校原有的三块实验农场置换通辽市2 000亩教学实验农场的协议。

    5.附属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各项指标大幅度提升。全年完成门诊量43万余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5万人次,住院病人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7万人次,投入1 488万元购买医疗设备,全年无医疗事故。经济效益又取得新的跨越,在连续5年增收的基础上,又增收6 000多万元,年收入近2亿元。不断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推行“人性化”服务模式,在全市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中,被评为同行业第一名。

    【和谐校园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开展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主题活动。积极开展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邀请校内知名专家举办10期“和谐民大·青年学生文化大讲堂”,参加学生达2 500余人次,深受学生的欢迎。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日万人签名和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等活动,认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选聘了22名辅导员和312名班主任。选派五批人员参加教育部、国家民委和教育厅举办的辅导员培训班和工作会议。

    【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研讨会】表彰了12名优秀论文作者,两篇论文获自治区表彰,一名教师参加自治区理论研讨会并代表全区高校进行大会交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征集工作,以学校名义提交的《注重学校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一文在全区高校思政研究会年会上获一等奖,其余四篇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结合理论学习的实际需要,编印了3期《理论学习资料汇编》。

    【创建平安校园】投入74万元建设“校园110指挥中心”,新增70个监控点,使全校监控点数达到102个,完善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任务与责任,加强对学生防火和安全教育,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完成了奥运会期间和校庆50周年等重大活动中的安保工作,学校被评为通辽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公益活动】“5·12”地震发生后,在未接到上级通知时,514日率先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情系地震灾区奉献真诚爱心”捐赠活动,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就募集到10万多元,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授予抗震救灾“人道、博爱、奉献”铜质奖章。团委组织开展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环境保护、医疗服务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共向服务地捐赠学习、生活用品价值1万余元,为2 000多名农牧民进行了体检,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校50周年】2008年是学校建校50周年,学校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均取得了圆满成功。校庆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各届校友、来宾和广大师生的普遍赞誉。通过校庆,总结了50年来的办学经验,展示了民大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密切了与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校友的联系,扩大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为利用社会及校友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抓住校庆这一难得的机遇,通过多方联系,已达成国家民委和自治区政府在明年全国“两会”期间签订共建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意向。

    (崔建强)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