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9卷  /  教育

2009卷

  • 呼伦贝尔学院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王志

    党委副书记 院长:朱玉东

    党委副书记:郭守杰(女)

    党委副书记 纪检委书记:李雅梅(女)

    党委委员 副院长:德力(蒙古族)王广利 郭伟忠(达斡尔族)

    副巡视员:毅

    【概况】呼伦贝尔学院坐落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它的前身是呼伦贝尔大学。1993年由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内蒙古电大呼伦贝尔盟分校合并而成,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呼伦贝尔学院,2003年晋升为本科院校。期间,有呼伦贝尔的四所中等专业学校实质并入。学校有22个学院、一所附属中学。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5万余名。

    学院占地面积1 500亩,校舍建筑30余万平方米。拥有设备先进的计算机中心,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数字化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体育馆、音乐厅、会议中心、琴房、美术馆等,图书馆藏书71万册。

    学院有教职工1 175人,其中专任教师82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95人,有博士7人、硕士295人,学院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2 000余名。

    学院设置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八大学科门类。有35个本科专业,43个专科专业,部分专业采用蒙汉两种语言授课,学院设有“三少”民族研究所、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生物技术研究所、呼伦贝尔史研究中心等17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学院把俄语“三少”民族研究所、民族音乐、旅游、生物科学、工程科学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有学院主持和承担建设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几十项。学院主办的《呼伦贝尔学院报》为省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学术期刊。

    学院与国内外多所大学联合,开展教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尤其是借助地缘优势,与俄罗斯、蒙古等国高校合作办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五个对俄留学培训基地之一。

    【教学科研工作】2008年,学院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形势,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本、专科培养方案。是年学院本科专业已达到35个,新增本科专业3个,学院专业结构日趋合理。有10部教材被确定为学院资助出版的自编教材。学院优化了技能课的设置内容,大力推进公共计算机、公共外语和公共技能三项改革。学院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批准立项的项目(包括国家级项目)20多个,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 000余篇。

    【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有专职教师828人,其中有正高级职称人员78名,副高级人员257名,同时从知名高校聘任兼职教授40余人,进一步提高了学院的高职比,优化师资结构。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深入细致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和日常的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其中,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歌手大赛、校园辩论等活动使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同时开展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等主题活动。还在教职工中长期开展一帮一的助学活动,学院向困难学生发放奖学金、助学金近834万元,助奖人数达3 572余人次,实现了学院对社会的承诺“不让一个学生因困难而辍学”。

    【招生就业】2008年,学院计划招生3 500人,实现招生3 262人,生源覆盖到全国29个省市区,全日制在校生达12 000余人。学校还建立60多个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以培养一实二高三强的应用型人才,学院还不定期举办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专场招聘会十余次。

    【对外交流与合作】2008年,学院聘请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外籍专家9名,招收俄罗斯、蒙古国留学生37名,学院赴俄、蒙古留学生300余人,接待国外来访学者100余次,与俄罗斯赤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合作培养本科生项目进展顺利,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的合作已启动,通过对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利用,带动全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校务公开】学院推行校务公开,强化内部审计,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学校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工资、保教学、保建设、促发展的原则,尽可能地压缩公用经费开支,使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更高,全面开展资产清查,摸清家底,稳步推进社会化改革,提高服务质量。

    【学院大事】316 日,学院三项科研成果荣获自治区第四届民族教育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分别是由学院高教研究室主任孟亮编写的《北方三少民族教育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获二等奖,教育系书记王毅编写的《关于民族地区师资培训管理与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获三等奖,蒙文系金花的《普通心理学蒙汉对照双语教学课件》获三等奖。

    104,在全区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院报送的舞蹈《鲁日格乐》、《布利亚特情韵》获业余组比赛一等奖。在本届艺术品展演比赛中,该院获得校长风采奖和高校优秀组织奖。

    5月,学院师生共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34 637 100元。

    4月,学院物理系荣获“高等学校所属院系科技创新先导型院系”荣誉称号,陈绍英获“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标兵”。

    1217,内蒙古高校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暨呼伦贝尔学院分会成立大会在学院召开。

    是年,学院共聘任处科级干部453人,其中处级(正、副)干部145人,科级(正、副)级干部308人。

    是年,生物学论、电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结构力学四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

    是年,学院新增本科专业三个,音乐表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工商管理。

    是年,根据内教公函〔20083号文件,该院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达标学校。

    是年,学院首次实现全国招生。

    是年,学院申报的两项科研课题被批准立项,分别是“呼伦贝尔旅游信息化研究”,主持人朱秀芬;“中俄经贸关系研究”,主持人刘越英。

    (张玉清)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呼伦贝尔学院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王志

    党委副书记 院长:朱玉东

    党委副书记:郭守杰(女)

    党委副书记 纪检委书记:李雅梅(女)

    党委委员 副院长:德力(蒙古族)王广利 郭伟忠(达斡尔族)

    副巡视员:毅

    【概况】呼伦贝尔学院坐落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它的前身是呼伦贝尔大学。1993年由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内蒙古电大呼伦贝尔盟分校合并而成,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呼伦贝尔学院,2003年晋升为本科院校。期间,有呼伦贝尔的四所中等专业学校实质并入。学校有22个学院、一所附属中学。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5万余名。

    学院占地面积1 500亩,校舍建筑30余万平方米。拥有设备先进的计算机中心,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数字化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体育馆、音乐厅、会议中心、琴房、美术馆等,图书馆藏书71万册。

    学院有教职工1 175人,其中专任教师82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95人,有博士7人、硕士295人,学院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2 000余名。

    学院设置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八大学科门类。有35个本科专业,43个专科专业,部分专业采用蒙汉两种语言授课,学院设有“三少”民族研究所、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生物技术研究所、呼伦贝尔史研究中心等17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学院把俄语“三少”民族研究所、民族音乐、旅游、生物科学、工程科学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有学院主持和承担建设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几十项。学院主办的《呼伦贝尔学院报》为省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学术期刊。

    学院与国内外多所大学联合,开展教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尤其是借助地缘优势,与俄罗斯、蒙古等国高校合作办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五个对俄留学培训基地之一。

    【教学科研工作】2008年,学院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形势,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本、专科培养方案。是年学院本科专业已达到35个,新增本科专业3个,学院专业结构日趋合理。有10部教材被确定为学院资助出版的自编教材。学院优化了技能课的设置内容,大力推进公共计算机、公共外语和公共技能三项改革。学院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批准立项的项目(包括国家级项目)20多个,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 000余篇。

    【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有专职教师828人,其中有正高级职称人员78名,副高级人员257名,同时从知名高校聘任兼职教授40余人,进一步提高了学院的高职比,优化师资结构。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深入细致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和日常的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其中,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歌手大赛、校园辩论等活动使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同时开展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等主题活动。还在教职工中长期开展一帮一的助学活动,学院向困难学生发放奖学金、助学金近834万元,助奖人数达3 572余人次,实现了学院对社会的承诺“不让一个学生因困难而辍学”。

    【招生就业】2008年,学院计划招生3 500人,实现招生3 262人,生源覆盖到全国29个省市区,全日制在校生达12 000余人。学校还建立60多个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以培养一实二高三强的应用型人才,学院还不定期举办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专场招聘会十余次。

    【对外交流与合作】2008年,学院聘请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外籍专家9名,招收俄罗斯、蒙古国留学生37名,学院赴俄、蒙古留学生300余人,接待国外来访学者100余次,与俄罗斯赤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合作培养本科生项目进展顺利,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的合作已启动,通过对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利用,带动全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校务公开】学院推行校务公开,强化内部审计,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学校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工资、保教学、保建设、促发展的原则,尽可能地压缩公用经费开支,使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更高,全面开展资产清查,摸清家底,稳步推进社会化改革,提高服务质量。

    【学院大事】316 日,学院三项科研成果荣获自治区第四届民族教育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分别是由学院高教研究室主任孟亮编写的《北方三少民族教育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获二等奖,教育系书记王毅编写的《关于民族地区师资培训管理与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获三等奖,蒙文系金花的《普通心理学蒙汉对照双语教学课件》获三等奖。

    104,在全区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院报送的舞蹈《鲁日格乐》、《布利亚特情韵》获业余组比赛一等奖。在本届艺术品展演比赛中,该院获得校长风采奖和高校优秀组织奖。

    5月,学院师生共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34 637 100元。

    4月,学院物理系荣获“高等学校所属院系科技创新先导型院系”荣誉称号,陈绍英获“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标兵”。

    1217,内蒙古高校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暨呼伦贝尔学院分会成立大会在学院召开。

    是年,学院共聘任处科级干部453人,其中处级(正、副)干部145人,科级(正、副)级干部308人。

    是年,生物学论、电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结构力学四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

    是年,学院新增本科专业三个,音乐表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工商管理。

    是年,根据内教公函〔20083号文件,该院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达标学校。

    是年,学院首次实现全国招生。

    是年,学院申报的两项科研课题被批准立项,分别是“呼伦贝尔旅游信息化研究”,主持人朱秀芬;“中俄经贸关系研究”,主持人刘越英。

    (张玉清)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