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卷

  • 回民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白  云(回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玉喜

        长: ***(蒙古族)

    政协主席:牛  俊(回族)

    武装部长:武同保(5月离任)尹彦民(5月任职)

        委:张庆军

    【概况】回民区地处呼和浩特市城区西北部,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全区辖海拉尔西街、新华西街、通道街、环河街、钢铁路、光明路、中山西路7个街道办事处和攸攸板镇1个镇,共有42个社区居委会、19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40万,共有回、蒙古、汉、满等23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2万余人,约占全市回族总人口的70%,是一个回族聚居区。有清真大寺、天主教堂等各类宗教场所14个。是首府重要的商贸、文化、体育和医疗卫生中心,也是呼和浩特市宗教场所聚集区。2011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9.62‰,死亡率为1.92‰,自然增长率为7.69‰。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49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1.2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8.34亿元。三次产业比例演进为0.1617.4482.40,第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7 908元,比上年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13 100元,比上年增长20.7%;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农业】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2 850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1 455亩,粮食总产量5 010吨。蔬菜种植面积为1 215亩,全年蔬菜总产量5 750吨。坚持走科技化、生态化、特色化、产业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建成乌素图大杏采摘园等观光农业基地8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累计发放农机具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粮食直补等补贴205万元。

    【畜牧业】牲畜年终存栏数为奶牛315头、肉羊4 200只。动物疫病防控和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禽畜免疫率、检疫率均为100%。

    【林业】大青山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完成义务植树60万株,森林植被覆盖率达39.3%。完成集体商品林确权面积3 906亩,编制完成了《回民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促进了林业保护利用开发的良性循环。全年没有重大火灾发生。

    【水利】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水保治理面积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 000,有效灌溉面积1 000亩。

    【工业】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全年工业总产值实现5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65亿元,比上年增长38.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7%。按照市政府工业产业调整布局,三联化工等企业陆续外迁。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减少11家的不利形势下,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着力扶持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型企业。众环集团、科达铝业等企业通过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纳顺集团引进澳大利亚第三代矿用避险舱先进生产技术,填补了自治区该项技术的空白。

    【服务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18.34亿元,比上年增加14.8%。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投资1.8亿元的伊和宫投入使用,并获2011年第8届“精瑞奖——建筑文化奖”。投资5.4亿元的中服物流园区拆迁工作进展顺利,投资30亿元的雨润集团项目已经签订意向性协议,投资12亿元的内蒙古广播影视数字传媒中心项目主体完工,投资1.2亿元的腾格里塔拉项目投入运营。服务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吸纳就业能力明显提高。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亿元,比上年增加11.79亿元,增长18.6%。引进国内资金32亿元,比上年增加5.34亿元,增长18.8%。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4 975万美元。

    【城市建设】围绕“3321”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条城乡产业发展主轴建设全面推进,新华西街两侧房屋已征收658户,投资30亿元的烟台振华集团区政府西侧商住项目正式落地。成吉思汗大街两侧城市和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编制完成,规划设计了总占地200亩、具有蒙元文化特色的5个节点广场。总投资2.9亿元的绿化带和辅道建设工程初见成效。大青山生态旅游区建设不断加强,投资5亿元的乌素图生态园即将开工,投资5亿元的宇生乐丰园影视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段家窑民俗陈列馆建成使用。投资5.8亿元的扎达盖河整治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投资6.7亿元的乌里沙河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完成乌素图河设计规划编制,地热温泉钻探项目成功出水。中山西路商圈进一步壮大,投资2.2亿元的清真大寺广场投入使用,投资1亿元的民族商场改扩建工程完成拆迁,投资27亿元的海亮广场二期项目拆迁取得新进展,投资40亿元的新华广场南侧商业综合体项目正式落地。金海商圈资源进一步整合,金海工业园区搬迁工作启动实施,总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西龙王庙万惠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百联雄业钢材市场投入运营,投资3.2亿元的厂汉板国通物流园区开工建设。累计投资14.7亿元,征收通道北街、呼武公路两侧房屋810户,拆除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整理土地1 200亩,建设北出城口景观绿地15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亿元,完成30条街巷的改造工程,营坊道成为全市街巷改造样板街。投资1.9亿元,实施了巴彦北路、阿吉拉沁南路等7条道路的征地拆迁工作,与市建委共同完成通道街、牛街等5条主干道和光明路漫水桥等4座桥梁的改造建设工程。投资近1亿元,完成高速公路四改八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投资1.1亿元,完成63条道路和4块游园绿地的绿化改造,实施了扎达盖河10万平方米绿化工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6平方米。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全力推进,全面启动了12个村的整村改造工作。房屋征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完成拆迁4 372户、151万平方米。高标准规划实施了总占地面积3 353亩、总建筑面积441万平方米、总投资100亿元的14个村民住宅小区,10个已开工建设。陆续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13个,累计完成房屋征收3 700户,完成拆迁30万平方米,新建房屋22万平方米。

    【城市管理】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城管执法和环卫保洁队伍在全市率先划归镇和街道办事处属地管理,形成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下沉、齐抓共管”的管理新模式。便民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新建改建5个便民市场和5个标准化菜市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投资1 200万元,新建改建5座水冲厕所和6座垃圾转运站。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7天。

    【教育】普通中学在校生共有17 195人,职业中学在校生共有427人,普通小学在校生共有20 117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入学率达98%,高考上线率达92%。农村小学毕业生全部纳入城区中学招生范围。完成教育基础设施投资达2亿元。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公开招录教师80名。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扎实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和校园文化建设,荣获自治区级教育工作优秀旗县区称号。

    【卫生】全区共有医疗机构172个、床位4 363张、卫生技术人员5 202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医师1 967人、执业助理医师189人、注册护士2 245人、药剂师501人,检验人员300人。公共卫生监管力度加大,公共场所食品卫生和医疗市场监督覆盖率均达100%,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5.8%。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资2 570万元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完工。

    【社区建设】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180万元,新建330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用房,投资5 880万元,改造39个老旧小区,新建社区服务中心5个。新招录社区工作人员42名。

    【劳动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5 393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 0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社会保障】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3 402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人数达3 030人。失地农民养老、医疗保险工作扎实推进,投资3.5亿元,累计为14个村16 191人办理了养老保险,为5个村4 207人办理了医疗保险。

    【人民生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80元和每人每年2 200元。五保对象分散和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 300元和4 000元。全年发放城乡低保、五保、救灾及各类专项救助资金5 960万元,为70岁以上城市居民发放生活补助金201万元。建成经济适用住房2 211套,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98套。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回民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白  云(回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玉喜

        长: ***(蒙古族)

    政协主席:牛  俊(回族)

    武装部长:武同保(5月离任)尹彦民(5月任职)

        委:张庆军

    【概况】回民区地处呼和浩特市城区西北部,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全区辖海拉尔西街、新华西街、通道街、环河街、钢铁路、光明路、中山西路7个街道办事处和攸攸板镇1个镇,共有42个社区居委会、19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40万,共有回、蒙古、汉、满等23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2万余人,约占全市回族总人口的70%,是一个回族聚居区。有清真大寺、天主教堂等各类宗教场所14个。是首府重要的商贸、文化、体育和医疗卫生中心,也是呼和浩特市宗教场所聚集区。2011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9.62‰,死亡率为1.92‰,自然增长率为7.69‰。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49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1.2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8.34亿元。三次产业比例演进为0.1617.4482.40,第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7 908元,比上年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13 100元,比上年增长20.7%;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农业】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2 850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1 455亩,粮食总产量5 010吨。蔬菜种植面积为1 215亩,全年蔬菜总产量5 750吨。坚持走科技化、生态化、特色化、产业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建成乌素图大杏采摘园等观光农业基地8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累计发放农机具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粮食直补等补贴205万元。

    【畜牧业】牲畜年终存栏数为奶牛315头、肉羊4 200只。动物疫病防控和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禽畜免疫率、检疫率均为100%。

    【林业】大青山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完成义务植树60万株,森林植被覆盖率达39.3%。完成集体商品林确权面积3 906亩,编制完成了《回民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促进了林业保护利用开发的良性循环。全年没有重大火灾发生。

    【水利】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水保治理面积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 000,有效灌溉面积1 000亩。

    【工业】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全年工业总产值实现5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65亿元,比上年增长38.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7%。按照市政府工业产业调整布局,三联化工等企业陆续外迁。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减少11家的不利形势下,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着力扶持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型企业。众环集团、科达铝业等企业通过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纳顺集团引进澳大利亚第三代矿用避险舱先进生产技术,填补了自治区该项技术的空白。

    【服务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18.34亿元,比上年增加14.8%。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投资1.8亿元的伊和宫投入使用,并获2011年第8届“精瑞奖——建筑文化奖”。投资5.4亿元的中服物流园区拆迁工作进展顺利,投资30亿元的雨润集团项目已经签订意向性协议,投资12亿元的内蒙古广播影视数字传媒中心项目主体完工,投资1.2亿元的腾格里塔拉项目投入运营。服务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吸纳就业能力明显提高。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亿元,比上年增加11.79亿元,增长18.6%。引进国内资金32亿元,比上年增加5.34亿元,增长18.8%。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4 975万美元。

    【城市建设】围绕“3321”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条城乡产业发展主轴建设全面推进,新华西街两侧房屋已征收658户,投资30亿元的烟台振华集团区政府西侧商住项目正式落地。成吉思汗大街两侧城市和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编制完成,规划设计了总占地200亩、具有蒙元文化特色的5个节点广场。总投资2.9亿元的绿化带和辅道建设工程初见成效。大青山生态旅游区建设不断加强,投资5亿元的乌素图生态园即将开工,投资5亿元的宇生乐丰园影视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段家窑民俗陈列馆建成使用。投资5.8亿元的扎达盖河整治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投资6.7亿元的乌里沙河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完成乌素图河设计规划编制,地热温泉钻探项目成功出水。中山西路商圈进一步壮大,投资2.2亿元的清真大寺广场投入使用,投资1亿元的民族商场改扩建工程完成拆迁,投资27亿元的海亮广场二期项目拆迁取得新进展,投资40亿元的新华广场南侧商业综合体项目正式落地。金海商圈资源进一步整合,金海工业园区搬迁工作启动实施,总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西龙王庙万惠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百联雄业钢材市场投入运营,投资3.2亿元的厂汉板国通物流园区开工建设。累计投资14.7亿元,征收通道北街、呼武公路两侧房屋810户,拆除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整理土地1 200亩,建设北出城口景观绿地15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亿元,完成30条街巷的改造工程,营坊道成为全市街巷改造样板街。投资1.9亿元,实施了巴彦北路、阿吉拉沁南路等7条道路的征地拆迁工作,与市建委共同完成通道街、牛街等5条主干道和光明路漫水桥等4座桥梁的改造建设工程。投资近1亿元,完成高速公路四改八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投资1.1亿元,完成63条道路和4块游园绿地的绿化改造,实施了扎达盖河10万平方米绿化工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6平方米。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全力推进,全面启动了12个村的整村改造工作。房屋征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完成拆迁4 372户、151万平方米。高标准规划实施了总占地面积3 353亩、总建筑面积441万平方米、总投资100亿元的14个村民住宅小区,10个已开工建设。陆续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13个,累计完成房屋征收3 700户,完成拆迁30万平方米,新建房屋22万平方米。

    【城市管理】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城管执法和环卫保洁队伍在全市率先划归镇和街道办事处属地管理,形成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下沉、齐抓共管”的管理新模式。便民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新建改建5个便民市场和5个标准化菜市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投资1 200万元,新建改建5座水冲厕所和6座垃圾转运站。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7天。

    【教育】普通中学在校生共有17 195人,职业中学在校生共有427人,普通小学在校生共有20 117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入学率达98%,高考上线率达92%。农村小学毕业生全部纳入城区中学招生范围。完成教育基础设施投资达2亿元。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公开招录教师80名。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扎实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和校园文化建设,荣获自治区级教育工作优秀旗县区称号。

    【卫生】全区共有医疗机构172个、床位4 363张、卫生技术人员5 202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医师1 967人、执业助理医师189人、注册护士2 245人、药剂师501人,检验人员300人。公共卫生监管力度加大,公共场所食品卫生和医疗市场监督覆盖率均达100%,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5.8%。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资2 570万元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完工。

    【社区建设】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180万元,新建330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用房,投资5 880万元,改造39个老旧小区,新建社区服务中心5个。新招录社区工作人员42名。

    【劳动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5 393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 0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社会保障】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3 402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人数达3 030人。失地农民养老、医疗保险工作扎实推进,投资3.5亿元,累计为14个村16 191人办理了养老保险,为5个村4 207人办理了医疗保险。

    【人民生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80元和每人每年2 200元。五保对象分散和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 300元和4 000元。全年发放城乡低保、五保、救灾及各类专项救助资金5 960万元,为70岁以上城市居民发放生活补助金201万元。建成经济适用住房2 211套,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98套。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