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卷

  • 乌达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丁欣亮

    人大常委会主任:朱秀花(女)

        长:包野(蒙古族)

    政协主席:王子林

    武装部长:姜军文

        委:叶林

    【概况】乌达区位于乌海市西南部,西靠贺兰山脉北段,南、西、北与阿拉善盟接壤,东临黄河,与海勃湾区、海南区隔河相望。区辖地南北长约21.5公里,东西宽约16.4公里,全区总面积219.716平方公里。全区辖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以及经济开发区和高效农业开发区各1个。国道110、包兰铁路线斜穿境内,乌巴线在境内与110国道相接,公路纵横成网,交通四通八达。区政府驻巴音赛街道办事处,全区总人口约13万人,居住着蒙古、汉、回、满等17个民族。

    201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63亿元,同比增长18.4%。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9.23亿元,同比增长18.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21 962元,同比增长13.2%;农区居民均纯收入实现11 501元,同比增长19.7%

    【自然资源】乌达区资源富集,矿产资源量大质优,煤炭探明储量6.6亿吨,主要煤种有肥焦煤、肥煤、焦煤、肥气煤,全部为冶金焦、化工焦用煤;石灰岩保有储量200亿吨以上,硬质高岭粘土储量达1.1亿吨,硬质软质耐火陶瓷粘土储量在10亿吨以上。水资源丰富,黄河穿区而过,为乌达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生态、饮用用水。乌达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种植名优瓜果、蔬菜。乌达区的瓜果以其果实丰满、含糖量高而驰名。

    【农业】乌达区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不断整合农业资源,着力调整农区产业结构,加快转移农区劳动力,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 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农作物播种面积达536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73%。其中:粮食作物达276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75.5%;油料达162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59.4%;蔬菜达92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80%;瓜类达6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2倍。

    在保留的8 600亩农业用地上建成设施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通过良种繁育,引进蔬菜种植高薪技术栽培,培育有机蔬菜,形成规模化、现代化蔬菜产业,保障居民日常农副产品的供应。全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完成农副产品集散地规划选址,3家蔬菜直销店投入运营。

    【第三产业】展帮物流园、乌海西物流园项目进展顺利;完成煤炭物流园供水、供电设施建设,12户煤炭企业入驻经营;中心商务区、谊君半岛商务中心项目开工建设。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8亿元,增长13%

    【畜牧业】畜牧业生产2011年呈下降趋势。由于库区移民搬迁,种养殖业呈停滞状况。年内,猪肉产量1 163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8.8%;牛肉产量10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8.6%;羊肉产量160吨,比上年同期下降47%;禽肉产量235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2%;禽蛋产量750吨,同比增长7.1%;牛奶产量474吨,同比下降70.4%。年末,大牲畜存栏数达138头,同比降低63.2%;猪存栏数达3 100头,同比降低65.6%;山羊存栏数达1 980只,同比降低59.4%;绵羊存栏数达3 018只,同比降低35.2%;家禽存栏数达13万只,同比增长85.7%

    【工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1.77亿元,同比增长39.5%。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完成81.7亿元,同比增长23.5%;非公有工业总产值完成162.19亿元,同比增长48.2%;工业产品销售产值完成258.74亿元,同比增长42.5%。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完成564.05万吨,年度累计增长26.1%;洗煤产业完成968.16万吨,年度累计增长4.4%;焦炭产业完成154.1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75倍。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04亿元,增长17%。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化工行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全力推进“双百亿工程”,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君正PVC、烧碱扩建项目全面建成,集团公司成功挂牌上市;恒业成一期20万吨有机硅、2×12兆瓦动力车间建成试车,8万吨工业硅项目开工建设;美方一期120万吨焦化、300万吨洗煤、1.5万吨金属镁、腾龙一期2万吨氯乙酸、草甘膦、亚磷酸二甲脂等项目陆续竣工;利康1万吨氰尿酸、3万吨生态有机肥、3 000PVC助剂、华铭8 000吨异型钢等项目相继投产。当年投入1.2亿元,完成经济开发区给排水、供热、电力线路等基础设施。铺设给排水、天然气、蒸汽管网67公里;建成君正铁路专用线;完成10户企业土地征收整合工作,整合土地51.7万平方米。搭建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应用平台,君正科技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利康、腾龙研发中心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

    【城市建设】完成城建投资23亿元,新增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编制完成了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道路交通、商业设施等专项规划20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建、续建滨河大道、安运大道、解放路桥、滨河大桥等工程813.9公里;新建热力站4座,铺设供热管网15.8公里。新增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新增供气管网16.6公里,燃气用户达到1.3万户;铺设给排水管道18.2公里。

    园林绿化水平明显提升,完成巴音赛河一期、110国道两侧、人民公园和市民广场等绿化工程6项,新增绿化面积68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6.1%。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当年新建、续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6510 810套;完成旧城区、棚户区居民搬迁3 237户;累计投入资金11.1亿元,完成库区居民搬迁2 419户。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朗峰、欧洲铭城等一批高品位、有特色的精品项目顺利开工。

    【环境保护】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工作,54户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6户。加快流域治理项目建设,完成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日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强化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取缔非法经营煤炭企业8户,清理固废6万吨,31户重点企业完成环保整改。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君正气烧白灰二期项目建成投产,三阳工贸、鑫荣等4个固废综合利用项目进展顺利。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城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34天。单位GDP能耗下降3.2%,削减二氧化硫1 302.9吨、氮氧化物232.5吨、化学需氧量73.8吨、氨氮15.5吨,完成了年度削减任务。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开工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成5座垃圾转运站。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现社区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科技】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10余项。重点做好科技计划项目、全市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集体及个人奖等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在申报自治区科技项目上,重点推荐利康、腾龙、家景、东源等项目。共计争取上级部门经费支持400余万元,在本级科技经费投入700余万元,重点支持腾龙、君正等企业的研发项目。2011年是全国两年一度的科技进步考核年,乌达区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进步考核。

    防震减灾工作稳步推进,储备了5部地震应急电话,完成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地震“三网一员”(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加大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力度。

    【教育】继续做实义务教育,形成了学校、区教育局、市教育局三级网络管理。积极开展特色办学,着力打造以北师大乌海附属学校为龙头的教育品牌,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以此带动提升本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做好学前教育,开展全区私立幼儿园摸排工作,规范私立幼儿园办学行为。乌达区现有三所公办幼儿园、三所民办幼儿园,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严格执行国家“四免一补”政策,乌达区共有11 448名中小学生享受“四免一补”政策,中小学共计免除杂费188万元,免教科书费133万元,免作业本费47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6314.3万元。积极稳妥确保乌达区普通高校招生、中考考试工作,乌达区普通高校报考本科一批上线率较去年提升了2.28个百分点,本科二批以上上线率较去年提升了5.26个百分点。投入资金2.6亿元,完成巴音赛街小学、十二中、北师大乌海附属学校三期等8项校安工程。进一步做好贫困大学生生源地信用贷款工作,编印了《乌达区2011年国家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须知》,简化办事程序,捐款达149 700元。

    【文化】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等文体活动。不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组建百人民群众文化队伍14支,成立文体协会11个,群众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图书馆被评为自治区十佳图书馆;市民广场被评为自治区特色文化广场。

    【卫生】投资1 200万元建成中心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公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制定了《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方案,重新布局设置巴音赛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7元,对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纪录等事项开展规范的建档工作。认真实施“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降消”及“也算增补”等国家补助项目,对10 362人进行了麻疹疫苗免疫强化,接种率96.3%,乙肝首针接种率达100%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乌达区新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202元,个人筹资30元。实行乌达区内亿元治疗补偿现行垫付制,直接领取报销款。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7%,同去年相比提高了2.1%

    【人民生活】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 500元,增长12%。城镇新增就业2 91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 056万元,成功创业487人。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1 021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 001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截至11月底,低保对象3 562户、7 261人,占全区总人口5.6%。完善了低保信息化管理系统,规范了低保档案。

    【社会保障】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际参保29 505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实际参保91 011人,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实际参保14 206人,城镇生育保险实际参保20 015人。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共计4 983人,缴费总金额为3 148万元。

    为黄河库区水利工程移民、旧城改造搬迁人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搬迁居民及符合条件的居民办理缴纳养老保险等相关手续,总参保人数为2 820人,总金额为10 310.95万元。为5 350名关闭破产国有企业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退休人员办理了一次性缴费手续。对神华乌海能源公司、乌海市企业解除劳动关系13 000余人缴纳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费实行补贴,截至201110月底,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原乌达矿业公司买断职工享受补贴人员3 907名,补贴金额为777.88万元;乌海市原国有企业买断人员享受补贴1 311名,补贴金额为268.11万元。

    基本医疗保险转院报销382人次,共计739万元,进入大额医疗保险转院报销14人次,共计46.8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转外就医报销医疗费264人次,共计267万元,居民生育保险报销156人次,共计23.4万元;异地安置报销医疗费62人次,共计115万元;退医保个人账户52人次,共计4.32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生育保险报销29人次,共计8.9万元,企业生育保险享受待遇12人次,共计9.7万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17人次,共计18.9万元,一次性伤残补助13人次,共计19.5万元,上年转入供养亲属7人。对居民医保政策作出调整,报销比例统一为80%,封顶上限提高至9万元,每连续缴费1年,报销封顶线增加2 000元,51万元封顶。积极配合自治区便民消费数据中心,安装居民医保程序,对具体经办人员进行操作程序培训,居民医疗保险的新增收费参保和已参保续费工作全面开展。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乌达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丁欣亮

    人大常委会主任:朱秀花(女)

        长:包野(蒙古族)

    政协主席:王子林

    武装部长:姜军文

        委:叶林

    【概况】乌达区位于乌海市西南部,西靠贺兰山脉北段,南、西、北与阿拉善盟接壤,东临黄河,与海勃湾区、海南区隔河相望。区辖地南北长约21.5公里,东西宽约16.4公里,全区总面积219.716平方公里。全区辖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以及经济开发区和高效农业开发区各1个。国道110、包兰铁路线斜穿境内,乌巴线在境内与110国道相接,公路纵横成网,交通四通八达。区政府驻巴音赛街道办事处,全区总人口约13万人,居住着蒙古、汉、回、满等17个民族。

    201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63亿元,同比增长18.4%。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9.23亿元,同比增长18.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21 962元,同比增长13.2%;农区居民均纯收入实现11 501元,同比增长19.7%

    【自然资源】乌达区资源富集,矿产资源量大质优,煤炭探明储量6.6亿吨,主要煤种有肥焦煤、肥煤、焦煤、肥气煤,全部为冶金焦、化工焦用煤;石灰岩保有储量200亿吨以上,硬质高岭粘土储量达1.1亿吨,硬质软质耐火陶瓷粘土储量在10亿吨以上。水资源丰富,黄河穿区而过,为乌达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生态、饮用用水。乌达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种植名优瓜果、蔬菜。乌达区的瓜果以其果实丰满、含糖量高而驰名。

    【农业】乌达区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不断整合农业资源,着力调整农区产业结构,加快转移农区劳动力,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 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农作物播种面积达536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73%。其中:粮食作物达276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75.5%;油料达162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59.4%;蔬菜达92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80%;瓜类达6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2倍。

    在保留的8 600亩农业用地上建成设施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通过良种繁育,引进蔬菜种植高薪技术栽培,培育有机蔬菜,形成规模化、现代化蔬菜产业,保障居民日常农副产品的供应。全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完成农副产品集散地规划选址,3家蔬菜直销店投入运营。

    【第三产业】展帮物流园、乌海西物流园项目进展顺利;完成煤炭物流园供水、供电设施建设,12户煤炭企业入驻经营;中心商务区、谊君半岛商务中心项目开工建设。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8亿元,增长13%

    【畜牧业】畜牧业生产2011年呈下降趋势。由于库区移民搬迁,种养殖业呈停滞状况。年内,猪肉产量1 163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8.8%;牛肉产量10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8.6%;羊肉产量160吨,比上年同期下降47%;禽肉产量235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2%;禽蛋产量750吨,同比增长7.1%;牛奶产量474吨,同比下降70.4%。年末,大牲畜存栏数达138头,同比降低63.2%;猪存栏数达3 100头,同比降低65.6%;山羊存栏数达1 980只,同比降低59.4%;绵羊存栏数达3 018只,同比降低35.2%;家禽存栏数达13万只,同比增长85.7%

    【工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1.77亿元,同比增长39.5%。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完成81.7亿元,同比增长23.5%;非公有工业总产值完成162.19亿元,同比增长48.2%;工业产品销售产值完成258.74亿元,同比增长42.5%。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完成564.05万吨,年度累计增长26.1%;洗煤产业完成968.16万吨,年度累计增长4.4%;焦炭产业完成154.1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75倍。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04亿元,增长17%。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化工行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全力推进“双百亿工程”,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君正PVC、烧碱扩建项目全面建成,集团公司成功挂牌上市;恒业成一期20万吨有机硅、2×12兆瓦动力车间建成试车,8万吨工业硅项目开工建设;美方一期120万吨焦化、300万吨洗煤、1.5万吨金属镁、腾龙一期2万吨氯乙酸、草甘膦、亚磷酸二甲脂等项目陆续竣工;利康1万吨氰尿酸、3万吨生态有机肥、3 000PVC助剂、华铭8 000吨异型钢等项目相继投产。当年投入1.2亿元,完成经济开发区给排水、供热、电力线路等基础设施。铺设给排水、天然气、蒸汽管网67公里;建成君正铁路专用线;完成10户企业土地征收整合工作,整合土地51.7万平方米。搭建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应用平台,君正科技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利康、腾龙研发中心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

    【城市建设】完成城建投资23亿元,新增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编制完成了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道路交通、商业设施等专项规划20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建、续建滨河大道、安运大道、解放路桥、滨河大桥等工程813.9公里;新建热力站4座,铺设供热管网15.8公里。新增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新增供气管网16.6公里,燃气用户达到1.3万户;铺设给排水管道18.2公里。

    园林绿化水平明显提升,完成巴音赛河一期、110国道两侧、人民公园和市民广场等绿化工程6项,新增绿化面积68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6.1%。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当年新建、续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6510 810套;完成旧城区、棚户区居民搬迁3 237户;累计投入资金11.1亿元,完成库区居民搬迁2 419户。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朗峰、欧洲铭城等一批高品位、有特色的精品项目顺利开工。

    【环境保护】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工作,54户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6户。加快流域治理项目建设,完成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日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强化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取缔非法经营煤炭企业8户,清理固废6万吨,31户重点企业完成环保整改。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君正气烧白灰二期项目建成投产,三阳工贸、鑫荣等4个固废综合利用项目进展顺利。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城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34天。单位GDP能耗下降3.2%,削减二氧化硫1 302.9吨、氮氧化物232.5吨、化学需氧量73.8吨、氨氮15.5吨,完成了年度削减任务。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开工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成5座垃圾转运站。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现社区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科技】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10余项。重点做好科技计划项目、全市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集体及个人奖等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在申报自治区科技项目上,重点推荐利康、腾龙、家景、东源等项目。共计争取上级部门经费支持400余万元,在本级科技经费投入700余万元,重点支持腾龙、君正等企业的研发项目。2011年是全国两年一度的科技进步考核年,乌达区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进步考核。

    防震减灾工作稳步推进,储备了5部地震应急电话,完成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地震“三网一员”(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加大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力度。

    【教育】继续做实义务教育,形成了学校、区教育局、市教育局三级网络管理。积极开展特色办学,着力打造以北师大乌海附属学校为龙头的教育品牌,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以此带动提升本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做好学前教育,开展全区私立幼儿园摸排工作,规范私立幼儿园办学行为。乌达区现有三所公办幼儿园、三所民办幼儿园,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严格执行国家“四免一补”政策,乌达区共有11 448名中小学生享受“四免一补”政策,中小学共计免除杂费188万元,免教科书费133万元,免作业本费47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6314.3万元。积极稳妥确保乌达区普通高校招生、中考考试工作,乌达区普通高校报考本科一批上线率较去年提升了2.28个百分点,本科二批以上上线率较去年提升了5.26个百分点。投入资金2.6亿元,完成巴音赛街小学、十二中、北师大乌海附属学校三期等8项校安工程。进一步做好贫困大学生生源地信用贷款工作,编印了《乌达区2011年国家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须知》,简化办事程序,捐款达149 700元。

    【文化】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等文体活动。不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组建百人民群众文化队伍14支,成立文体协会11个,群众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图书馆被评为自治区十佳图书馆;市民广场被评为自治区特色文化广场。

    【卫生】投资1 200万元建成中心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公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制定了《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方案,重新布局设置巴音赛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7元,对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纪录等事项开展规范的建档工作。认真实施“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降消”及“也算增补”等国家补助项目,对10 362人进行了麻疹疫苗免疫强化,接种率96.3%,乙肝首针接种率达100%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乌达区新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202元,个人筹资30元。实行乌达区内亿元治疗补偿现行垫付制,直接领取报销款。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7%,同去年相比提高了2.1%

    【人民生活】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 500元,增长12%。城镇新增就业2 91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 056万元,成功创业487人。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1 021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 001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截至11月底,低保对象3 562户、7 261人,占全区总人口5.6%。完善了低保信息化管理系统,规范了低保档案。

    【社会保障】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际参保29 505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实际参保91 011人,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实际参保14 206人,城镇生育保险实际参保20 015人。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共计4 983人,缴费总金额为3 148万元。

    为黄河库区水利工程移民、旧城改造搬迁人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搬迁居民及符合条件的居民办理缴纳养老保险等相关手续,总参保人数为2 820人,总金额为10 310.95万元。为5 350名关闭破产国有企业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退休人员办理了一次性缴费手续。对神华乌海能源公司、乌海市企业解除劳动关系13 000余人缴纳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费实行补贴,截至201110月底,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原乌达矿业公司买断职工享受补贴人员3 907名,补贴金额为777.88万元;乌海市原国有企业买断人员享受补贴1 311名,补贴金额为268.11万元。

    基本医疗保险转院报销382人次,共计739万元,进入大额医疗保险转院报销14人次,共计46.8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转外就医报销医疗费264人次,共计267万元,居民生育保险报销156人次,共计23.4万元;异地安置报销医疗费62人次,共计115万元;退医保个人账户52人次,共计4.32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生育保险报销29人次,共计8.9万元,企业生育保险享受待遇12人次,共计9.7万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17人次,共计18.9万元,一次性伤残补助13人次,共计19.5万元,上年转入供养亲属7人。对居民医保政策作出调整,报销比例统一为80%,封顶上限提高至9万元,每连续缴费1年,报销封顶线增加2 000元,51万元封顶。积极配合自治区便民消费数据中心,安装居民医保程序,对具体经办人员进行操作程序培训,居民医疗保险的新增收费参保和已参保续费工作全面开展。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