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2卷  /   内蒙古党委

2012卷

  • 档案工作
  •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馆)领导名录】

    局(馆)长:梁文清

    副局(馆)长:朝克(蒙古族) 李岱(女 3月任职)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馆)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管理全区档案事业的职能部门,又是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实体,具有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的职能。总编制135人,其中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编制110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5人,差额拨款事业编制10人。内设12个处室,即办公室、人事教育处(机关党委)、法规处、档案馆室业务监督指导处、经济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处、信息处、收集整理部、蒙文档案部、科技部、保管利用部、编目编研部、乌兰夫研究会办公室;下设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档案教育与研究中心2个二级单位。

    2011年,自治区档案局(馆)认真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对档案工作的部署,围绕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需求,着力加强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狠抓基础业务建设,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良好开局。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呼尔查,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党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李明华先后到自治区档案局(馆)视察指导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档案法制】自治区档案局制定《自治区直属机关“十二五”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方案》、《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流程》。制发《数码照片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内蒙古自治区电子文件归档与移交数据结构规范(试行)》和《内蒙古自治区苏木乡镇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等规范性文件。对自治区直属24个单位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对2010年限期整改的5个单位进行复查,促进区直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发展。各盟市档案局积极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执法调研,通辽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依法加强全市档案工作的决议》后,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市档案局依法对旗县区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和决议情况进行检查;兴安盟开展“档案法制建设年”活动,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列入盟人大年度工作计划,盟人大与档案局对6个旗县、盟直机关和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呼和浩特市档案局对市直机关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进行专项执法检查。

    【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化内容列入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自治区档案局(馆)提出自治区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财政厅的重视,方案通过财政厅审批,一期建设经费列入2012年预算。各级档案部门扎实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加快建立各类档案数据库,积极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奠定基础。自治区档案馆2011年数字化档案8 773余卷,97 234件,扫描总数近500万页,挂接全文总数1 070 123页,初步建立自治区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库。包头市档案馆录入档案目录达到100万条,呼和浩特市档案馆录入60余万条,通辽市档案馆录入57万条,鄂尔多斯市档案馆累计扫描档案420万页,实现档案全文计算机查阅利用。

    “内蒙古档案信息网”增加栏目和上网信息量,全年发布各类信息800条,图片200张,点击率突破43万人次。

    【档案馆机关档案】各级档案部门进一步加快档案馆库建设,呼伦贝尔市新建档案馆主体工程完工。国家投资的13个旗县档案馆,已开工建设10个。根据国家档案局《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办法》,继续开展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工作,继鄂尔多斯市档案馆后,通辽市档案馆晋升国家一级档案馆。准格尔旗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国家二级档案馆总数达到28个。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自治区档案局与自治区社保局对全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进行达标验收。扎实推进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审批备案工作。加强对各级机关、团体档案工作监督指导,起草《内蒙古自治区机关档案工作测评办法》。兴安盟档案局(馆)制定机关档案工作年检标准,实行机关档案年检制度,规范机关档案管理。继续开展档案利用服务考核、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截至2011年,全区有1.2万个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晋升等级,其中自治区特级2 842个、一级4 371个。

    【企业档案】自治区档案局召开自治区直属企业贯彻《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座谈会,推动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落实。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自治区档案局组织参与24个重大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在西部大开发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推进会上,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受到国家档案局表扬。按照国家档案局要求,对部分已验收的重点项目的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复查,保证重点项目档案齐全完整和安全保管。

    【农业农村档案】积极开展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全区11个盟市建立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试点,确定五原县、元宝山区、伊金霍洛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试点,进行重点指导。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档案室”活动的通知》,加强苏木镇、嘎查村档案室规范化建设。通辽市、兴安盟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档案复查活动,对林权制度改革档案规范管理进行检查。

    【民生档案】各级档案部门指导建立民生档案,及时提供档案为广大群众服务。呼和浩特市档案馆建立完善婚姻档案、知青档案、招工档案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专门数据库,实现民生档案计算机查询;锡盟、赤峰市、乌海市等档案馆积极为“五七工”办理养老保险提供档案证明;通辽市辖区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部建立监管档案和信用档案,为群众健康安居服务;呼和浩特市产权产籍档案馆为市民办理房屋产权登记、证明开辟绿色通道,赤峰市林西县档案馆设立民生档案便利查阅窗口,确保民生档案及时为百姓服务。2011年,全区各级各类档案馆接待利用者57 462 人,提供利用档案资料321 745卷、97 998件。

    【档案基础业务】加强档案资源建设,自治区档案馆调整库房,增加库容,新增密集型档案柜1 600立方米,为接收改革开放以来档案创造条件;接收进馆档案3 313卷和一批寄存档案。征集一批包括国家、自治区领导公务活动的档案。与《北方新报》社、伊利集团公司联合开展“伊利带你寻找红色记忆”大型公益活动,征集红色记忆档案并举办“红色记忆档案展览”,在社会上引起较好反响。

    加快档案整理工作,整理历史档案636卷、名人档案329卷。修裱汉文、蒙文历史档案110 000张,缩微档案1 084卷、拷贝缩微胶片100轴,拷贝异地异质备份缩微银盐片200轴。国家重点抢救的历史档案(包括蒙古文)缩微达到48 072卷,占应抢救档案的39.2%2011年,翻译蒙古文历史档案案卷目录7 710条,总计达到29 400卷,占总数的41%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成吉思汗陵管委会合作的《成吉思汗陵档案文献汇编》(19册)出版,与蒙古国国家档案局合作召开《旅蒙商档案集萃》出版首发会,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史全鉴》第一册150万字录入工作。“兰台荟萃”、“光辉的历程”和名人档案展览接待自治区、国家档案局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2 529人。

    【档案宣传与教育培训】与自治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制发《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评选表彰“十一五”期间全区档案宣传工作成绩突出的7个集体和16名个人。按照中宣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求,配合中国档案报社,赴兴安盟、通辽市调研采访新农村新牧区档案工作,反映基层档案工作;2011年,各类报刊、网站等媒体登载反映自治区档案工作的宣传文章800余篇。档案教育与研究中心举办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及各种专题培训班6个,培训人员1 300余人。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档案工作
  •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馆)领导名录】

    局(馆)长:梁文清

    副局(馆)长:朝克(蒙古族) 李岱(女 3月任职)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馆)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管理全区档案事业的职能部门,又是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实体,具有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的职能。总编制135人,其中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编制110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5人,差额拨款事业编制10人。内设12个处室,即办公室、人事教育处(机关党委)、法规处、档案馆室业务监督指导处、经济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处、信息处、收集整理部、蒙文档案部、科技部、保管利用部、编目编研部、乌兰夫研究会办公室;下设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档案教育与研究中心2个二级单位。

    2011年,自治区档案局(馆)认真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对档案工作的部署,围绕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需求,着力加强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狠抓基础业务建设,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良好开局。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呼尔查,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党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李明华先后到自治区档案局(馆)视察指导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档案法制】自治区档案局制定《自治区直属机关“十二五”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方案》、《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流程》。制发《数码照片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内蒙古自治区电子文件归档与移交数据结构规范(试行)》和《内蒙古自治区苏木乡镇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等规范性文件。对自治区直属24个单位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对2010年限期整改的5个单位进行复查,促进区直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发展。各盟市档案局积极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执法调研,通辽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依法加强全市档案工作的决议》后,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市档案局依法对旗县区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和决议情况进行检查;兴安盟开展“档案法制建设年”活动,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列入盟人大年度工作计划,盟人大与档案局对6个旗县、盟直机关和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呼和浩特市档案局对市直机关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进行专项执法检查。

    【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化内容列入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自治区档案局(馆)提出自治区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财政厅的重视,方案通过财政厅审批,一期建设经费列入2012年预算。各级档案部门扎实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加快建立各类档案数据库,积极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奠定基础。自治区档案馆2011年数字化档案8 773余卷,97 234件,扫描总数近500万页,挂接全文总数1 070 123页,初步建立自治区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库。包头市档案馆录入档案目录达到100万条,呼和浩特市档案馆录入60余万条,通辽市档案馆录入57万条,鄂尔多斯市档案馆累计扫描档案420万页,实现档案全文计算机查阅利用。

    “内蒙古档案信息网”增加栏目和上网信息量,全年发布各类信息800条,图片200张,点击率突破43万人次。

    【档案馆机关档案】各级档案部门进一步加快档案馆库建设,呼伦贝尔市新建档案馆主体工程完工。国家投资的13个旗县档案馆,已开工建设10个。根据国家档案局《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办法》,继续开展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工作,继鄂尔多斯市档案馆后,通辽市档案馆晋升国家一级档案馆。准格尔旗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国家二级档案馆总数达到28个。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自治区档案局与自治区社保局对全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进行达标验收。扎实推进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审批备案工作。加强对各级机关、团体档案工作监督指导,起草《内蒙古自治区机关档案工作测评办法》。兴安盟档案局(馆)制定机关档案工作年检标准,实行机关档案年检制度,规范机关档案管理。继续开展档案利用服务考核、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截至2011年,全区有1.2万个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晋升等级,其中自治区特级2 842个、一级4 371个。

    【企业档案】自治区档案局召开自治区直属企业贯彻《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座谈会,推动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落实。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自治区档案局组织参与24个重大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在西部大开发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推进会上,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受到国家档案局表扬。按照国家档案局要求,对部分已验收的重点项目的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复查,保证重点项目档案齐全完整和安全保管。

    【农业农村档案】积极开展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全区11个盟市建立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试点,确定五原县、元宝山区、伊金霍洛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试点,进行重点指导。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档案室”活动的通知》,加强苏木镇、嘎查村档案室规范化建设。通辽市、兴安盟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档案复查活动,对林权制度改革档案规范管理进行检查。

    【民生档案】各级档案部门指导建立民生档案,及时提供档案为广大群众服务。呼和浩特市档案馆建立完善婚姻档案、知青档案、招工档案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专门数据库,实现民生档案计算机查询;锡盟、赤峰市、乌海市等档案馆积极为“五七工”办理养老保险提供档案证明;通辽市辖区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部建立监管档案和信用档案,为群众健康安居服务;呼和浩特市产权产籍档案馆为市民办理房屋产权登记、证明开辟绿色通道,赤峰市林西县档案馆设立民生档案便利查阅窗口,确保民生档案及时为百姓服务。2011年,全区各级各类档案馆接待利用者57 462 人,提供利用档案资料321 745卷、97 998件。

    【档案基础业务】加强档案资源建设,自治区档案馆调整库房,增加库容,新增密集型档案柜1 600立方米,为接收改革开放以来档案创造条件;接收进馆档案3 313卷和一批寄存档案。征集一批包括国家、自治区领导公务活动的档案。与《北方新报》社、伊利集团公司联合开展“伊利带你寻找红色记忆”大型公益活动,征集红色记忆档案并举办“红色记忆档案展览”,在社会上引起较好反响。

    加快档案整理工作,整理历史档案636卷、名人档案329卷。修裱汉文、蒙文历史档案110 000张,缩微档案1 084卷、拷贝缩微胶片100轴,拷贝异地异质备份缩微银盐片200轴。国家重点抢救的历史档案(包括蒙古文)缩微达到48 072卷,占应抢救档案的39.2%2011年,翻译蒙古文历史档案案卷目录7 710条,总计达到29 400卷,占总数的41%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成吉思汗陵管委会合作的《成吉思汗陵档案文献汇编》(19册)出版,与蒙古国国家档案局合作召开《旅蒙商档案集萃》出版首发会,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史全鉴》第一册150万字录入工作。“兰台荟萃”、“光辉的历程”和名人档案展览接待自治区、国家档案局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2 529人。

    【档案宣传与教育培训】与自治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制发《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评选表彰“十一五”期间全区档案宣传工作成绩突出的7个集体和16名个人。按照中宣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求,配合中国档案报社,赴兴安盟、通辽市调研采访新农村新牧区档案工作,反映基层档案工作;2011年,各类报刊、网站等媒体登载反映自治区档案工作的宣传文章800余篇。档案教育与研究中心举办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及各种专题培训班6个,培训人员1 300余人。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