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卷

  • 农牧业
  •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厅长:郭健 (蒙古族)

    副厅长:纪大才(女)赵存才 云忠义(蒙古族)翟琇 布仁(蒙古族) ***(兼兽医局局长)云挨厚(蒙古族)牧远(蒙古族 11月任职)靳延平(总畜牧师 11月任职)

    纪检组长:张明辉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共设行政编制144人,设有办公室、人事处、政策法规处、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发展规划处(自治区农牧业资源区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财务处、经济合作处、科技教育处、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处(奶业管理办公室)、草原处(草原防火办公室)、饲料处、防疫监督处、医政药政处、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局、农牧场管理局、渔业局(内蒙古自治区渔政局)、乡镇企业局、农牧业产业化处、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局、离退休人员工作处21个职能处室局,另设机关党委及派驻纪检组、监察室。厅属正厅级事业单位1个(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正处级事业单位28个。

    2011年,全区农牧业增加值1 304.91亿元,增长5.8%,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 642元,比上年增加1 112元,增长20.1%

    【粮食生产】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12.9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6.1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全年粮食总产量2 387.51万吨,比上年增长10.6%;油料产量140.53万吨,增长9.7%;甜菜产量157.72万吨,下降2%;蔬菜产量1 440.17万吨,增长6.6%;水果(含果用瓜)产量301.45万吨,增长8.4%。设施蔬菜和设施马铃薯面积分别达到150万亩和247万亩,较上年分别增长20万亩和68.1万亩。

    【畜牧业】全区畜牧业产值995.8亿元,可比价增速2%,畜牧业占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达45.3%

    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10 762万头(只),比上年同期下降0.3%;牲畜总增6 474.7万头(只),牲畜总增率60.2%。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大牲畜和羊总头数9 025.2万头(),比重为94.8%。全年肉类总产量237.5万吨,比上年下降0.5%。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为71.34万吨、49.73万吨和87.24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0.7%、持平和下降2.2%。牛奶产量908.2万吨,增长0.3%;山羊绒产量7 644吨,下降5.7%;禽蛋产量52.52万吨,增长4.2%;水产品产量12.29万吨,增长8%

    内蒙古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牛奶、羊肉、山羊绒、细羊毛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内蒙古畜牧业正在成为我国绿色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经营方式体制创新】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种植比重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达到68%;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奶牛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4 590个,存栏奶牛91.9万头,占荷斯坦奶牛存栏的38.7%;农牧民合作组织迅速发展,截至年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5 679个,比上年增加4 601个;农牧业生产由粗放向集约化发展,全区土地、草牧场流转面积达6 959.7万亩,其中土地1 181.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13.7%,草牧场5 778.5万亩,占全区草原承包面积的5.6%

    【产业化】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2011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 779家,实现销售收入2 658亿元,同比增长9.9%;实现增加值808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7%。农畜产品加工率达52.4%。全区共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8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403家,39个农畜产品加工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区产业化经营带动农牧户212万户。

    【科技】启动了玉米、肉牛养殖等10个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牧业科技示范服务全面推进。百万亩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全面推进,项目覆盖全区12个盟市73个粮油糖主产旗县、市区和农场,共建设246个高产创建示范片,落实面积292.7万亩,为全区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依托高产创建活动,农牧业综合高产适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共推广“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5 064万亩,地膜覆盖2 04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 580万亩。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抗灾减灾能力不断加强,高效节水农业面积突破1 000万亩,达到1 014万亩;新建设施蔬菜面积22.4万亩,全区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52.4万亩。畜牧业实施了“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个体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步伐加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 172.7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6%,同比增长近2.3个百分点。农牧业科技培训力度加大,全年培训农牧民400万人次,农牧业科技贡献率为48%。农牧业信息服务与宣传水平快速提升。全面完成了“金农工程”一期建设任务,为“12316”三农服务热线的开通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对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增强内蒙古农牧业信息服务能力。积极与报社、电台、电视台合作,宣传农牧业政策、推广农牧业技术、传播农牧业富民信息,全年在各大媒体累计发稿277条,其中头条43条,形成了农牧工作在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报刊有文字、网络有内容的农牧业宣传新格局。

    【动植物防疫】制订《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免疫实施方案》,按照“常年程序免疫,春秋集中免疫”的要求,适时开展了春秋季集中免疫和免疫效果监测,建立和实施补免制度,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当”。全年口蹄疫免疫牲畜16 091.71万头只;禽流感免疫禽类12 769.89万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1 518.12万口;猪瘟免疫1 470.28万口;鸡新城疫免疫10 033.85万羽。应免密度均为100%。强化消毒灭源和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着重加大对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病原学监测力度,在全区范围内设立3个猪病监测点、3个牛羊病监测点和3个禽病监测点,实行定时定点持续监测。全区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193 418头羽份,血清学监测6 685 794头羽份。完善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物资储备及管理制度,建立边境免疫隔离带,制定实施《边境动物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坚决防止可能染疫的动物及其产品入境。

    【质量安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正式下发《关于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意见》,农畜产品质量监管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得到落实。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高,9个盟市成立了监管科,监管制度逐步建立。切实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段监管和农牧业系统内部协同作战的监管模式,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加强信息通报制度,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会商等制度。“三品一标”取得新成效。无公害农蓄水产品达到1 746个;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产品445个;有机农产品424个;16个单位的37个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畜产品“瘦肉精”问题、生鲜乳违禁物质问题、假劣农资问题、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兽药质量问题、水产品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专项治理及种子执法年活动等7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

    【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2011年是实施草原补奖机制的起步之年,自治区全面展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制定并下发了《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草原补奖机制禁牧任务落实到户4.4281亿亩,占计划任务的100%;牧民生产资料补贴落实到户48万户,占总任务的100%。草原建设稳步推进。在全区普遍低温、干旱的情况下,草原建设仍取得较好成绩。草原建设总体规模为6 720.99万亩。生产牧草种子1 050.41万公斤,青贮贮量239.35亿公斤。草原鼠虫害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共防治鼠害2 032.92万亩,虫害3 154.3万亩,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和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共办理征用草原审核11起,涉及草原面积1 171.314亩。共办理草原野生植物收购129项,收购量为114.08万公斤。加大草原“双权一制” 落实工作力度,落实草原权属面积110 045.9万亩,顺利完成草原生态监测工作。结合MODIS遥感数据和气象资料,完成了5月和7月两期草情监测报告和2011年退牧还草项目效益监测报告,适时发布了33个牧业旗县天然草原冷季饲草储量及适宜载畜量的监测通报,形成2011年全区草原监测报告。

    【农牧政策落实】落实和组织实施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畜牧业各类项目补贴、种植业签单保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农牧业基础建设等各类项目补贴资金近150亿元。惠农惠牧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全区农牧民生产积极性,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6 641.56元,增长20.1%,增幅为历年最高,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12%的增长目标。组织实施“南南合作”和“国际农发基金”项目,提高农牧业经济国际合作水平。全面落实国务院《两个意见》精神,积极协调农业部与自治区签署《推进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为自治区向国家争取更多现代农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农牧业机械化】推进机械化生产。全年完成机械化春播9 370万亩,比上年增长3.1%;机播水平为77.8%,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三夏”机收小麦788万亩,机收率为98.5%。秋季突出抓玉米、马铃薯两大作物机械化收获。深入开展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推广。落实2011年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16个,实施面积 32万亩。全区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100万亩,总面积达到1 505万亩,其中规模化作业占到约20 %。推进机械化节水工程,新增喷滴灌面积800万亩,总数达到 2 200 万亩。不断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和促进示范园区建设。依托“千亿斤粮食”工程项目,安排农机推广、监理体系建设旗县27个,其中推广体系14个、监理体系13个,共落实党中央财政资金3 587万元。全区20万元以上农机资产的大户达到2.7万户,比上年增加 5 000 户;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650 个,比上年增加 200 个,服务收入3.9 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农机专业合作社领办农机化示范园区成果进一步扩大,全区示范园区达到450  个,比上年增加115 个。示范园区耕地面积 405 万亩,辐射带动 1 500万亩,比上年分别增长16.6%和27.5%。示范园区发展迅猛,规模扩大,示范内容延展到观光农业、现代畜牧业;有的经营土地,成为订单农业的生产基地,农机与农艺融合更加密切。         

    【渔业经济】以渔业增产增效和渔民增收为中心,以水产健康养殖为主攻方向,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快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强化渔业安全生产和渔政管理,开展增殖放流为主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实施“双十万”工程,全区渔业健康稳步发展。新建池塘2.55万亩,改造池塘1.55万亩,新增水产品生产能力8 000多吨。实现水产品产量12.29万吨, 同比增长8%;渔业产值15.7亿元,同比增长13.6%;养殖产量9.24万吨,同比增长11.2%,占水产品产量的75%。渔民人均纯收入8 095元,同比增长12%

    【农垦改革与发展】全区农垦系统完成生产总值95.2亿元,同比增长14.9%,实现利润4.23亿元,人均纯收入8 260元,增长12.8%。粮食总产值33亿斤,同比增长2.8%;油料总产量5.32亿斤;肉类总产量7.65万吨,鲜奶产量47万吨。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农牧场职工10.75万人,参保率达到8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危房改造进展顺利,7 000户全部开工,竣工5 388户,完成年初目标任务,受到了自治区的表彰。

    【党建“三创一落实”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基层,服务农牧民”主题实践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全年共组织了120多个工作指导组、42个专家组、1 000多人次,深入农村牧区进行指导和服务,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一致好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内容,狠抓队伍建设,拓展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重点抓了“回头看”和新一轮公开承诺以及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后续工作。召开农牧业厅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对2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82名优秀共产党员和33位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农牧业
  •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厅长:郭健 (蒙古族)

    副厅长:纪大才(女)赵存才 云忠义(蒙古族)翟琇 布仁(蒙古族) ***(兼兽医局局长)云挨厚(蒙古族)牧远(蒙古族 11月任职)靳延平(总畜牧师 11月任职)

    纪检组长:张明辉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共设行政编制144人,设有办公室、人事处、政策法规处、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发展规划处(自治区农牧业资源区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财务处、经济合作处、科技教育处、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处(奶业管理办公室)、草原处(草原防火办公室)、饲料处、防疫监督处、医政药政处、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局、农牧场管理局、渔业局(内蒙古自治区渔政局)、乡镇企业局、农牧业产业化处、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局、离退休人员工作处21个职能处室局,另设机关党委及派驻纪检组、监察室。厅属正厅级事业单位1个(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正处级事业单位28个。

    2011年,全区农牧业增加值1 304.91亿元,增长5.8%,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 642元,比上年增加1 112元,增长20.1%

    【粮食生产】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12.9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6.1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全年粮食总产量2 387.51万吨,比上年增长10.6%;油料产量140.53万吨,增长9.7%;甜菜产量157.72万吨,下降2%;蔬菜产量1 440.17万吨,增长6.6%;水果(含果用瓜)产量301.45万吨,增长8.4%。设施蔬菜和设施马铃薯面积分别达到150万亩和247万亩,较上年分别增长20万亩和68.1万亩。

    【畜牧业】全区畜牧业产值995.8亿元,可比价增速2%,畜牧业占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达45.3%

    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10 762万头(只),比上年同期下降0.3%;牲畜总增6 474.7万头(只),牲畜总增率60.2%。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大牲畜和羊总头数9 025.2万头(),比重为94.8%。全年肉类总产量237.5万吨,比上年下降0.5%。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为71.34万吨、49.73万吨和87.24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0.7%、持平和下降2.2%。牛奶产量908.2万吨,增长0.3%;山羊绒产量7 644吨,下降5.7%;禽蛋产量52.52万吨,增长4.2%;水产品产量12.29万吨,增长8%

    内蒙古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牛奶、羊肉、山羊绒、细羊毛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内蒙古畜牧业正在成为我国绿色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经营方式体制创新】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种植比重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达到68%;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奶牛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4 590个,存栏奶牛91.9万头,占荷斯坦奶牛存栏的38.7%;农牧民合作组织迅速发展,截至年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5 679个,比上年增加4 601个;农牧业生产由粗放向集约化发展,全区土地、草牧场流转面积达6 959.7万亩,其中土地1 181.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13.7%,草牧场5 778.5万亩,占全区草原承包面积的5.6%

    【产业化】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2011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 779家,实现销售收入2 658亿元,同比增长9.9%;实现增加值808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7%。农畜产品加工率达52.4%。全区共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8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403家,39个农畜产品加工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区产业化经营带动农牧户212万户。

    【科技】启动了玉米、肉牛养殖等10个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牧业科技示范服务全面推进。百万亩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全面推进,项目覆盖全区12个盟市73个粮油糖主产旗县、市区和农场,共建设246个高产创建示范片,落实面积292.7万亩,为全区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依托高产创建活动,农牧业综合高产适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共推广“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5 064万亩,地膜覆盖2 04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 580万亩。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抗灾减灾能力不断加强,高效节水农业面积突破1 000万亩,达到1 014万亩;新建设施蔬菜面积22.4万亩,全区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52.4万亩。畜牧业实施了“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个体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步伐加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 172.7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6%,同比增长近2.3个百分点。农牧业科技培训力度加大,全年培训农牧民400万人次,农牧业科技贡献率为48%。农牧业信息服务与宣传水平快速提升。全面完成了“金农工程”一期建设任务,为“12316”三农服务热线的开通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对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增强内蒙古农牧业信息服务能力。积极与报社、电台、电视台合作,宣传农牧业政策、推广农牧业技术、传播农牧业富民信息,全年在各大媒体累计发稿277条,其中头条43条,形成了农牧工作在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报刊有文字、网络有内容的农牧业宣传新格局。

    【动植物防疫】制订《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免疫实施方案》,按照“常年程序免疫,春秋集中免疫”的要求,适时开展了春秋季集中免疫和免疫效果监测,建立和实施补免制度,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当”。全年口蹄疫免疫牲畜16 091.71万头只;禽流感免疫禽类12 769.89万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1 518.12万口;猪瘟免疫1 470.28万口;鸡新城疫免疫10 033.85万羽。应免密度均为100%。强化消毒灭源和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着重加大对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病原学监测力度,在全区范围内设立3个猪病监测点、3个牛羊病监测点和3个禽病监测点,实行定时定点持续监测。全区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193 418头羽份,血清学监测6 685 794头羽份。完善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物资储备及管理制度,建立边境免疫隔离带,制定实施《边境动物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坚决防止可能染疫的动物及其产品入境。

    【质量安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正式下发《关于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意见》,农畜产品质量监管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得到落实。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高,9个盟市成立了监管科,监管制度逐步建立。切实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段监管和农牧业系统内部协同作战的监管模式,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加强信息通报制度,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会商等制度。“三品一标”取得新成效。无公害农蓄水产品达到1 746个;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产品445个;有机农产品424个;16个单位的37个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畜产品“瘦肉精”问题、生鲜乳违禁物质问题、假劣农资问题、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兽药质量问题、水产品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专项治理及种子执法年活动等7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

    【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2011年是实施草原补奖机制的起步之年,自治区全面展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制定并下发了《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草原补奖机制禁牧任务落实到户4.4281亿亩,占计划任务的100%;牧民生产资料补贴落实到户48万户,占总任务的100%。草原建设稳步推进。在全区普遍低温、干旱的情况下,草原建设仍取得较好成绩。草原建设总体规模为6 720.99万亩。生产牧草种子1 050.41万公斤,青贮贮量239.35亿公斤。草原鼠虫害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共防治鼠害2 032.92万亩,虫害3 154.3万亩,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和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共办理征用草原审核11起,涉及草原面积1 171.314亩。共办理草原野生植物收购129项,收购量为114.08万公斤。加大草原“双权一制” 落实工作力度,落实草原权属面积110 045.9万亩,顺利完成草原生态监测工作。结合MODIS遥感数据和气象资料,完成了5月和7月两期草情监测报告和2011年退牧还草项目效益监测报告,适时发布了33个牧业旗县天然草原冷季饲草储量及适宜载畜量的监测通报,形成2011年全区草原监测报告。

    【农牧政策落实】落实和组织实施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畜牧业各类项目补贴、种植业签单保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农牧业基础建设等各类项目补贴资金近150亿元。惠农惠牧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全区农牧民生产积极性,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6 641.56元,增长20.1%,增幅为历年最高,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12%的增长目标。组织实施“南南合作”和“国际农发基金”项目,提高农牧业经济国际合作水平。全面落实国务院《两个意见》精神,积极协调农业部与自治区签署《推进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为自治区向国家争取更多现代农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农牧业机械化】推进机械化生产。全年完成机械化春播9 370万亩,比上年增长3.1%;机播水平为77.8%,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三夏”机收小麦788万亩,机收率为98.5%。秋季突出抓玉米、马铃薯两大作物机械化收获。深入开展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推广。落实2011年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16个,实施面积 32万亩。全区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100万亩,总面积达到1 505万亩,其中规模化作业占到约20 %。推进机械化节水工程,新增喷滴灌面积800万亩,总数达到 2 200 万亩。不断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和促进示范园区建设。依托“千亿斤粮食”工程项目,安排农机推广、监理体系建设旗县27个,其中推广体系14个、监理体系13个,共落实党中央财政资金3 587万元。全区20万元以上农机资产的大户达到2.7万户,比上年增加 5 000 户;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650 个,比上年增加 200 个,服务收入3.9 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农机专业合作社领办农机化示范园区成果进一步扩大,全区示范园区达到450  个,比上年增加115 个。示范园区耕地面积 405 万亩,辐射带动 1 500万亩,比上年分别增长16.6%和27.5%。示范园区发展迅猛,规模扩大,示范内容延展到观光农业、现代畜牧业;有的经营土地,成为订单农业的生产基地,农机与农艺融合更加密切。         

    【渔业经济】以渔业增产增效和渔民增收为中心,以水产健康养殖为主攻方向,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快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强化渔业安全生产和渔政管理,开展增殖放流为主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实施“双十万”工程,全区渔业健康稳步发展。新建池塘2.55万亩,改造池塘1.55万亩,新增水产品生产能力8 000多吨。实现水产品产量12.29万吨, 同比增长8%;渔业产值15.7亿元,同比增长13.6%;养殖产量9.24万吨,同比增长11.2%,占水产品产量的75%。渔民人均纯收入8 095元,同比增长12%

    【农垦改革与发展】全区农垦系统完成生产总值95.2亿元,同比增长14.9%,实现利润4.23亿元,人均纯收入8 260元,增长12.8%。粮食总产值33亿斤,同比增长2.8%;油料总产量5.32亿斤;肉类总产量7.65万吨,鲜奶产量47万吨。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农牧场职工10.75万人,参保率达到8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危房改造进展顺利,7 000户全部开工,竣工5 388户,完成年初目标任务,受到了自治区的表彰。

    【党建“三创一落实”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基层,服务农牧民”主题实践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全年共组织了120多个工作指导组、42个专家组、1 000多人次,深入农村牧区进行指导和服务,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一致好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内容,狠抓队伍建设,拓展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重点抓了“回头看”和新一轮公开承诺以及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后续工作。召开农牧业厅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对2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82名优秀共产党员和33位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