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5卷  /  经济

2005卷

  • 农牧业产业化
  •     【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领导名录】
        主  任:周文毅(满族)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是隶属自治区农牧业厅管理的准厅级行政单位,具体负责指导推进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办下设四个处,综合处履行办公室的职责并负责各产业的综合协调和统计汇总及指导全区乡镇企业工作,产业一处负责抓粮油、马铃薯(瓜果、蔬菜)产业,产业二处负责抓乳、肉、绒(皮革、皮毛)产业,产业三处负责抓饲料饲草产业和特种生物资源及沙产业。根据“三定方案”,产业办人员编制40人。目前有工作人员29人,其中副处以上干部12人,中共党员2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3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人员17人,具有大专学历人员9人。
        2004年,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召开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形势分析会、全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现场会,召开全区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农牧业厅联合举办全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根据自治区六大主导产业,组织编制8个产业发展规划。评选出40户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推荐18户龙头企业评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组织开展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接待13个省市区的有关考察团。
        【龙头企业建设】
        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1366户,实现销售收入636.1亿元,完成增加值194.9亿元,实现利润46.5亿元,上缴税金22.2亿元,收购农畜产品资金205.3亿元,出口创汇6.1亿美元。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725户,实现销售收入621.2亿元,完成增加值190.1亿元,实现利润45亿元,上缴税金21.8亿元,出口创汇6亿美元。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加工企业72户,实现销售收入457亿元,完成增加值134.4亿元,实现利润31.8亿元,上缴税金16.9亿元,出口创汇4.8亿美元。
        200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015亿元,其中农畜产品加工业位列能源工业、冶金工业之后,居第三位,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
        全区规模以上流通企业309户,交易额146.7亿元,实现利润5.5亿元,上缴税金0.9亿元,出口创汇0.2亿美元。其中,交易额亿元以上流通企业32户,交易额86.7亿元,实现利润2.2亿元,上缴税金0.4亿元,出口创汇0.06亿美元。全区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8户,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40户,它们的销售收入占全区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总销售收入的75.6%。
        品牌效应日益明显  在原有鄂尔多斯、鹿王、仕奇、伊利、蒙牛、草原兴发、河套(面粉)7个驰名商标的基础上,新增河套(酒)、草原(糖)、塞飞亚、小肥羊等4个,全区的这11个中国驰名品牌,均为农畜加工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成为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的“旗舰”。这些品牌销售额占全区农牧业产业化销售额的55%,辐射带动农牧户占产业化总带动户数的45%。
        新的龙头不断涌现  原有的龙头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融资扩张,不断增强实力。一批新的重点项目正在实施,成为农牧业产业化新的拉动力量。全年全区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在建项目322项,投资规模264.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73.1亿元;投资规模1亿元以上在建项目60项,投资规模达到182.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7.1亿元。瑞士雀巢、河北梅花味精、安徽丰源、新疆屯河、海南椰风、上海佳格、山东九发、香港嘉利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成功引进,为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注入新的动力。
        【基地建设】2004年,全区各地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思路,加大基地建设投入,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年底全区奶牛存栏200万头,比上年增长38%,鲜奶总产量达490万吨,比上年增长59.1%。全区肉类总产量201.9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羊肉产量60万吨,同比增长33.2%,居全国第一位;猪肉产量81万吨,同比增长14.2%;牛肉产量28万吨,同比增长18.3%,居全国第十位;禽类生产在克服禽流感疫情影响的情况下,禽肉产量达34万吨,增长55.6%。六月末全区牲畜总头数为9274万头只,纯增1287万头只,增长16%。其中,农区牲畜头数达到6184万头只,占全区牲畜总头数的67%,比上年同期纯增1150万头只,占新增牲畜总数的89%,牧区牲畜总头数3090万头只,增长11%。
        牧业年度内,全区山羊存栏2424万只,产绒5552吨,同比增长4%,占全国总产量的38%,世界总产量的1/3,居全国第一。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6272万亩,扭转连续4年下滑的局面。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玉米播种面积达2513万亩,比上年增加126万亩,增长5.3%。粮食总产达301亿斤,比上年增产29亿斤,增长14%,是自治区历史上第三个突破300亿斤的年份。
        全区马铃薯播种面积为782万亩,总产量932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5万亩,总产量达873万吨,面积和总产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当年人工种草1518万亩,人工草场保有面积达到4124万亩。全区打贮饲草达1341万吨,其中人工草场打贮饲草557万吨,青贮饲料2263万吨,其中青贮玉米产量2056万吨,比上年增长30%左右。全年生产混配合饲料178万吨,增长42%。
        【产业化经营】全区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642个,会员总数11.3万人,农牧民经纪人4.96万人,带动农牧户38万户。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建立奶牛风险基金,促进奶牛业发展,全区畜牧业风险基金制度的建立迈出可喜的步伐。
        全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2606元,其中有820元来自于产业化经营,占33%。全区约有158万农牧户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来,占农牧户总数的40%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全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现场会】9月11日至13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通辽市召开有盟市、旗县一把手参加的全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现场会,这次会议也是全区多年来少有的“三级干部会议”。会议分析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形势,总结交流各地的先进经验,现场参观学习通辽市在发展产业化经营中涌现出的好的典型。储波书记、主席和雷·额尔德尼副主席出席会议并分别作重要讲话,要求各地充分认识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形势,加大力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全区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这次会议在全区起到营造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良好社会氛围的作用。
        【全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为使各级领导干部掌握新形势下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了解区内外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基本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领导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5月24日至6月4日,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全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对全区各盟市、旗县分管农牧业产业化工作的党政领导,各盟市产业化办公室负责人,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的有关处室负责人,以及农牧业厅、自治区产业办、呼市产业办的全体干部共计310多人,分两期各进行为期一周的产业化业务培训。研讨班邀请国内、区内10位领导、专家给研讨班学员作农牧业和农牧业产业化专题讲座。这是党委组织部和业务厅局联合办班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效果最好、影响最大的一次培训。通过培训,使研讨班学员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明确了任务,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全区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11月26日至28日,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区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采取以会代培的形式,培训了盟市、旗县(市区)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和统计人员,对各地贯彻通辽现场会精神、落实农牧业产业化工作机构编制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就发挥产业化办公室的作用、加强产业化工作队伍建设和做好产业化工作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入的动员部署。这次会议起到了奠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基础的作用。
        【产业化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经验在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全国农产品加工工作会议上介绍后,有13个省市区的同志慕名前来学习考察,自治区产业办认真做好接待和宣传工作,进一步扩大自治区产业化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引进瑞士雀巢、河北梅花味精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注入新的动力。
        积极“走出去”,组织企业参加甘肃酒泉、辽宁大连、江苏扬州召开的全国性农牧业产业化产品展销和经贸洽谈会及吉林长春玉米产销衔接会。在甘肃酒泉东西合作经贸洽谈暨产品展销会上,共签约7项,总投资2.48亿元。在辽宁大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贸洽谈暨农产品加工贸易博览会上,共签约8项,总投资1.22亿元,其中签订合同3项,总投资1.06亿元。在江苏扬州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展销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共签订意向性协议34个。展销期间,完成760多万元的成交额。其中,呼和浩特市签订意向11项,其中销售合同5项,协意资金2.2亿元。在吉林长春玉米产销衔接会议上,全区8家供方企业与上海爱农饲料有限公司、北京大发正大有限公司等68家需方企业达成意向性协议42项,交易量140万吨。

        (王利明)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农牧业产业化
  •     【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领导名录】
        主  任:周文毅(满族)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是隶属自治区农牧业厅管理的准厅级行政单位,具体负责指导推进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办下设四个处,综合处履行办公室的职责并负责各产业的综合协调和统计汇总及指导全区乡镇企业工作,产业一处负责抓粮油、马铃薯(瓜果、蔬菜)产业,产业二处负责抓乳、肉、绒(皮革、皮毛)产业,产业三处负责抓饲料饲草产业和特种生物资源及沙产业。根据“三定方案”,产业办人员编制40人。目前有工作人员29人,其中副处以上干部12人,中共党员2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3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人员17人,具有大专学历人员9人。
        2004年,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召开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形势分析会、全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现场会,召开全区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农牧业厅联合举办全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根据自治区六大主导产业,组织编制8个产业发展规划。评选出40户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推荐18户龙头企业评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组织开展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接待13个省市区的有关考察团。
        【龙头企业建设】
        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1366户,实现销售收入636.1亿元,完成增加值194.9亿元,实现利润46.5亿元,上缴税金22.2亿元,收购农畜产品资金205.3亿元,出口创汇6.1亿美元。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725户,实现销售收入621.2亿元,完成增加值190.1亿元,实现利润45亿元,上缴税金21.8亿元,出口创汇6亿美元。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加工企业72户,实现销售收入457亿元,完成增加值134.4亿元,实现利润31.8亿元,上缴税金16.9亿元,出口创汇4.8亿美元。
        200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015亿元,其中农畜产品加工业位列能源工业、冶金工业之后,居第三位,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
        全区规模以上流通企业309户,交易额146.7亿元,实现利润5.5亿元,上缴税金0.9亿元,出口创汇0.2亿美元。其中,交易额亿元以上流通企业32户,交易额86.7亿元,实现利润2.2亿元,上缴税金0.4亿元,出口创汇0.06亿美元。全区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8户,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40户,它们的销售收入占全区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总销售收入的75.6%。
        品牌效应日益明显  在原有鄂尔多斯、鹿王、仕奇、伊利、蒙牛、草原兴发、河套(面粉)7个驰名商标的基础上,新增河套(酒)、草原(糖)、塞飞亚、小肥羊等4个,全区的这11个中国驰名品牌,均为农畜加工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成为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的“旗舰”。这些品牌销售额占全区农牧业产业化销售额的55%,辐射带动农牧户占产业化总带动户数的45%。
        新的龙头不断涌现  原有的龙头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融资扩张,不断增强实力。一批新的重点项目正在实施,成为农牧业产业化新的拉动力量。全年全区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在建项目322项,投资规模264.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73.1亿元;投资规模1亿元以上在建项目60项,投资规模达到182.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7.1亿元。瑞士雀巢、河北梅花味精、安徽丰源、新疆屯河、海南椰风、上海佳格、山东九发、香港嘉利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成功引进,为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注入新的动力。
        【基地建设】2004年,全区各地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思路,加大基地建设投入,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年底全区奶牛存栏200万头,比上年增长38%,鲜奶总产量达490万吨,比上年增长59.1%。全区肉类总产量201.9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羊肉产量60万吨,同比增长33.2%,居全国第一位;猪肉产量81万吨,同比增长14.2%;牛肉产量28万吨,同比增长18.3%,居全国第十位;禽类生产在克服禽流感疫情影响的情况下,禽肉产量达34万吨,增长55.6%。六月末全区牲畜总头数为9274万头只,纯增1287万头只,增长16%。其中,农区牲畜头数达到6184万头只,占全区牲畜总头数的67%,比上年同期纯增1150万头只,占新增牲畜总数的89%,牧区牲畜总头数3090万头只,增长11%。
        牧业年度内,全区山羊存栏2424万只,产绒5552吨,同比增长4%,占全国总产量的38%,世界总产量的1/3,居全国第一。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6272万亩,扭转连续4年下滑的局面。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玉米播种面积达2513万亩,比上年增加126万亩,增长5.3%。粮食总产达301亿斤,比上年增产29亿斤,增长14%,是自治区历史上第三个突破300亿斤的年份。
        全区马铃薯播种面积为782万亩,总产量932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5万亩,总产量达873万吨,面积和总产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当年人工种草1518万亩,人工草场保有面积达到4124万亩。全区打贮饲草达1341万吨,其中人工草场打贮饲草557万吨,青贮饲料2263万吨,其中青贮玉米产量2056万吨,比上年增长30%左右。全年生产混配合饲料178万吨,增长42%。
        【产业化经营】全区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642个,会员总数11.3万人,农牧民经纪人4.96万人,带动农牧户38万户。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建立奶牛风险基金,促进奶牛业发展,全区畜牧业风险基金制度的建立迈出可喜的步伐。
        全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2606元,其中有820元来自于产业化经营,占33%。全区约有158万农牧户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来,占农牧户总数的40%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全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现场会】9月11日至13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通辽市召开有盟市、旗县一把手参加的全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现场会,这次会议也是全区多年来少有的“三级干部会议”。会议分析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形势,总结交流各地的先进经验,现场参观学习通辽市在发展产业化经营中涌现出的好的典型。储波书记、主席和雷·额尔德尼副主席出席会议并分别作重要讲话,要求各地充分认识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形势,加大力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全区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这次会议在全区起到营造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良好社会氛围的作用。
        【全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为使各级领导干部掌握新形势下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了解区内外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基本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领导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5月24日至6月4日,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全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对全区各盟市、旗县分管农牧业产业化工作的党政领导,各盟市产业化办公室负责人,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的有关处室负责人,以及农牧业厅、自治区产业办、呼市产业办的全体干部共计310多人,分两期各进行为期一周的产业化业务培训。研讨班邀请国内、区内10位领导、专家给研讨班学员作农牧业和农牧业产业化专题讲座。这是党委组织部和业务厅局联合办班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效果最好、影响最大的一次培训。通过培训,使研讨班学员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明确了任务,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全区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11月26日至28日,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区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采取以会代培的形式,培训了盟市、旗县(市区)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和统计人员,对各地贯彻通辽现场会精神、落实农牧业产业化工作机构编制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就发挥产业化办公室的作用、加强产业化工作队伍建设和做好产业化工作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入的动员部署。这次会议起到了奠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基础的作用。
        【产业化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经验在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全国农产品加工工作会议上介绍后,有13个省市区的同志慕名前来学习考察,自治区产业办认真做好接待和宣传工作,进一步扩大自治区产业化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引进瑞士雀巢、河北梅花味精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注入新的动力。
        积极“走出去”,组织企业参加甘肃酒泉、辽宁大连、江苏扬州召开的全国性农牧业产业化产品展销和经贸洽谈会及吉林长春玉米产销衔接会。在甘肃酒泉东西合作经贸洽谈暨产品展销会上,共签约7项,总投资2.48亿元。在辽宁大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贸洽谈暨农产品加工贸易博览会上,共签约8项,总投资1.22亿元,其中签订合同3项,总投资1.06亿元。在江苏扬州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展销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共签订意向性协议34个。展销期间,完成760多万元的成交额。其中,呼和浩特市签订意向11项,其中销售合同5项,协意资金2.2亿元。在吉林长春玉米产销衔接会议上,全区8家供方企业与上海爱农饲料有限公司、北京大发正大有限公司等68家需方企业达成意向性协议42项,交易量140万吨。

        (王利明)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