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21卷  /  社会建设

2021卷

  • 教育
  • 发布时间:10-20
  • 来源:
  • 综述

     

    【概况】  自治区党委高校工委、教育厅内设23个职能处室,分别为:驻厅纪检组、高校工委办公室(教育厅办公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处、高校工委组织部(人事处)、党建办公室、政策法规处(综合改革办公室)、发展规划处、财务处、基础教育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高等教育处、民族教育处、督导室(自治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教师工作处、高校工委思想政治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学校安全管理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汉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处(自治区汉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外合作与交流处、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下属10个事业单位,分别为: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内蒙古大中专蒙文教材编审办、内蒙古教育督导评估中心、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内蒙古教育信息中心(电化教育馆)、内蒙古助学管理中心、内蒙古教学研究室、内蒙古教育科学研究所、内蒙古教育装备技术中心、教育厅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2020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485所(不含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校学生380.92万人。按学段分,有幼儿园4428所,在园幼儿61.10万人;小学1652所,在校生138.15万人;初中711所,在校生66.16万人;普通高中305所,在校生40.59万人;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学校231所,在校生17.54万人。各类高校55所(58个办学实体),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7所(19个办学实体,民办普通本科学校1所,独立学院1所),高职高专学校37所(38个办学实体,民办高职学校8所),成人高校1所(内蒙古开放大学)。普通本专科在校生48.66万人、在学研究生3.20万人(博士研究生2066人)。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有教职工39.8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9.25万人。专任教师中,学前教育阶段4.81万人、义务教育阶段16.61万人、高中阶段教育5.11万人、普通高等学校2.80万人,其他教育0.35万人。

    【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  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国际学生3021人,其中高校2104人,基础教育及学前教育阶段917人,蒙古国籍学生2353人,俄罗斯籍学生163人。全区高校现有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8个。2020年全区教育系统参与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申报20余项,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基金资助师生127人。内蒙古师范大学获得1项教育部援外项目支持。内蒙古工业大学“编纂多语种科技术语系列词典助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项目获得教育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部省品牌培育项目”立项。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第十四中学成为第五批中美“千校携手”项目学校。

    【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遴选创建国家级篮球、排球、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29所、校园篮球“满天星”训练营1个,举办第二届全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完成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杯”校园足球高中组甲级联赛等计划赛事,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校园足球初中组“最佳阵容”选拔活动,举办2020年自治区大学生篮球锦标赛暨第23届中国大学生篮球一、二级联赛(内蒙古赛区)。创建国家级青少年校园篮球、排球、冰雪运动特色校共229所,青少年篮球满天星训练营1个。组织开展全区学生田径、篮球、健美操等9项体育竞赛。依托互联网搭建“艺朵云”内蒙古美育在线平台,破解内蒙古自治区学校美育培训、展示、交流、评价、互动难题。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开展第二期全区中小学合唱指挥教师培训班和名师美育在线课堂等活动。启动自治区2020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建立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构建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家引领、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工作新格局。

    【师资队伍建设】  全区学前教育、小学、中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或接近100%(普通初中本科以上教师比例91%,高中研究生教师比例超过15.4%),高等院校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66.5%(博士学位研究生占17.5%),高级职称教师占45%(正高级占12%),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教育厅印发《高等学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指导意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规范教师履职履责行为。编办、教育、财政、人社等4部门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人员总量核定标准(试行)》,创新普通高校机构编制管理,切实解决高校编制不足问题。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保障全区公办幼儿园规范运行。实施“国培计划”“区培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招聘国家“特岗教师”和自治区地方“特岗教师”1961人,优化农村牧区教师队伍结构。招录自治区“公费师范生”521人,交流教师校长6424人,选派351名教师参加支教工作,强化乡村优质师资培养储备。完成使用三科统编教材特岗教师专项招聘工作,共招聘教师298人。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扩大“县管校聘”改革试点范围,5个盟市启动改革工作。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  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完成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公办园建设,持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无证园治理和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制定并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方案,已治理312所,完成率98.42%,其中69所办成公办园、243所办成普惠性民办园,增加普惠性学位7.2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4.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5.2%)9.2个百分点。如期完成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0%的交账任务。

    【义务教育】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投入资金37.7亿元,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8.6%,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区103个旗县(市区)通过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赤峰市敖汉旗因疫情影响待国家验收),义务教育开始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推行“阳光招生、阳光分班”政策。强化中小学招生计划管理,杜绝大班额增量,持续消除大班额存量,全区义务教育大班额占比为0.30%,无超大班额。

    【普通高中教育】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进入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新阶段。全区所有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由800元增加至1000元。启动普通高中创新实验建设项目,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荐乌海市为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示范区。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各地统筹实施教学管理、教学研究、课程开发、评估监测等工作。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启动高职院校“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组织高职院校承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任务(项目)43项。组织开展第三轮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工作。对《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3个项目和16个任务进行验收。推进“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工作,年度中职招生6.7万人,比2019年招生人数增加近1万人。已建成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1所、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4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4所、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3所。1所中职、8所高职学校被教育部确立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单位,组织开展自治区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累计培育职业教育集团近30个。启动全区53所中职学校和29所公办高职118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领域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参与学生23000多人。举办全区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在国赛中获得1银2铜。完善高职院校“文化素质十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21所高职院校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等13所本科高校合作举办“3+2”本科职业教育。完成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学校“双高计划”项目任务书和建设方案备案工作。组织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完成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省级验收。

     

    高等教育

     

    【内涵建设】  加快“双一流”建设。投入“双一流”专项经费3亿元。内蒙古大学等7所高校的16个学科得到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达到7所(含1所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项目单位);赤峰学院和内蒙古艺术学院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达到10所(内蒙古科技大学3所高校按1个单位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9个(含1个服务国家特需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一级学科硕士点14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专业93个。推进自治区6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经教育部认定109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2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区高校10个项目获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2个项目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推动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转设为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成立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组织开展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工作,对19所本科院校的451个项目进行备案立项,全区50余万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5个项目入选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项目。举办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全国总决赛中,内蒙古高校共获得5个银奖、19个铜奖和1个最具人气单项奖。实施三科统编教材教师学历提升计划,102名教师就读内蒙古开放大学。

    【科研创新】  全区高校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79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90项、内蒙古自然基金项目699项。全区高校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奖分别占全区获奖总量的1/4和3/4。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领域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继续支持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内蒙古农业大学获批国家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组织实施自治区高校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计划,推荐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3名教授成功入选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

    【招生就业】  全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17%。全年共有102.4万人参加各类教育考试,录取研究生、普通和成人高校本专科生23.7万人;完成年度高职扩招1.85万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签订定向协议434人、博士研究生106人;落实6所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双语师范生计划85人。截至2020年8月31日,全区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134380人,离校前落实就业人数为91529人,初次就业率68.11%,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就业率75.3%。

     

    其他教育

     

    【特殊教育】  继续实施第2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特教学校建设,完善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建设。全区特殊教育学校共51所,已建资源中心50个,资源教室206个。按照国家30万以上人口的旗县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要求,从2018年起规划建设的特殊教育学校10所,年内有8所学校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2所已完成主体建设。组织完成3096名残疾儿童入学情况摸排工作,有接受教育能力的三类残疾儿童安置率97.19%。

    【民办教育】  全区有民办学校3021所,在校生45.73万人,教职工5.84万人,专任教师3.24万人。其中,民办高校10所、高中阶段教育学校114所、义务教育学校77所、幼儿园2820所,另外有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4003个(所)。

     

    教育保障

     

    【教育投入】  2020年,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853.62亿元,比上年增长4.98%。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778.37亿元,比上年增长7.3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6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5.30%;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均实现增长。自治区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生均拨款制度。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元(其中特殊教育幼儿园和随班就读残疾幼儿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6000元)。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每生每年小学650元、初中850元。在此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农村牧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对高寒地区和其他地区分别按照年生均235元和215元补助取暖费。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确定为每生每年1000元。中等职业学校按照3个专业大类分别给予每生每年3500元、4000元、45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拨款。直属高校生均定额补助基数达到11300元。

    【教育资助】  2020年,全区共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57.7亿元,惠及学生537.32万人次;落实教师资助资金1670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教师1670人;为1.43万名受疫情影响的家庭困难学生发放临时补助491.26万元,为92.8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874.5万元。建立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实现所有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

    【教育扶贫】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项目。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义务教育有保障,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资助10.4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学子女完成学业。开展“农校对接”助力消费扶贫,全区45所公办高校启动“农校对接”工作,累计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价值近千万元。做好京蒙教育扶贫协作,组织全区31个国家贫困旗县300名教师赴京跟岗培训。实施“求学圆梦行动”计划,提升农牧民工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完成招生1744人,其中来自贫困县372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7897人,其中培训建档立卡、城乡低保和残疾人12443人。结合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年度开展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16218人。

    【互联网+教育】  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部署全区延期开学的同时,提供在线教学资源、直播课堂和网络学习空间,全区大中小学实现“停课不停学”。3月30日全区初三、高三年级率先开学复课,4月23日开始全区大中小学各学段陆续开学复课,属于全国较早开学复课省区。全区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全部接入带宽超过100M互联网,普通中小学(含教学点)校园网建网率达到99%,中小学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到98%,教学点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81%。全区2341所中小学校(教学点)建成“同频互动课堂”系统,其中城镇中小学校1425所,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57所,教学点259所。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9)》,2019年省域教育信息化内蒙古综合排名13,教育资源排名10,教学应用排名18,基础设施排名10,管理信息化排名18,保障机制排名18。(刘学芬)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教育
  • 发布时间:10-20
  • 来源:
  • 综述

     

    【概况】  自治区党委高校工委、教育厅内设23个职能处室,分别为:驻厅纪检组、高校工委办公室(教育厅办公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处、高校工委组织部(人事处)、党建办公室、政策法规处(综合改革办公室)、发展规划处、财务处、基础教育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高等教育处、民族教育处、督导室(自治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教师工作处、高校工委思想政治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学校安全管理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汉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处(自治区汉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外合作与交流处、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下属10个事业单位,分别为: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内蒙古大中专蒙文教材编审办、内蒙古教育督导评估中心、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内蒙古教育信息中心(电化教育馆)、内蒙古助学管理中心、内蒙古教学研究室、内蒙古教育科学研究所、内蒙古教育装备技术中心、教育厅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2020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485所(不含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校学生380.92万人。按学段分,有幼儿园4428所,在园幼儿61.10万人;小学1652所,在校生138.15万人;初中711所,在校生66.16万人;普通高中305所,在校生40.59万人;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学校231所,在校生17.54万人。各类高校55所(58个办学实体),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7所(19个办学实体,民办普通本科学校1所,独立学院1所),高职高专学校37所(38个办学实体,民办高职学校8所),成人高校1所(内蒙古开放大学)。普通本专科在校生48.66万人、在学研究生3.20万人(博士研究生2066人)。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有教职工39.8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9.25万人。专任教师中,学前教育阶段4.81万人、义务教育阶段16.61万人、高中阶段教育5.11万人、普通高等学校2.80万人,其他教育0.35万人。

    【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  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国际学生3021人,其中高校2104人,基础教育及学前教育阶段917人,蒙古国籍学生2353人,俄罗斯籍学生163人。全区高校现有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8个。2020年全区教育系统参与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申报20余项,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基金资助师生127人。内蒙古师范大学获得1项教育部援外项目支持。内蒙古工业大学“编纂多语种科技术语系列词典助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项目获得教育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部省品牌培育项目”立项。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第十四中学成为第五批中美“千校携手”项目学校。

    【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遴选创建国家级篮球、排球、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29所、校园篮球“满天星”训练营1个,举办第二届全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完成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杯”校园足球高中组甲级联赛等计划赛事,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校园足球初中组“最佳阵容”选拔活动,举办2020年自治区大学生篮球锦标赛暨第23届中国大学生篮球一、二级联赛(内蒙古赛区)。创建国家级青少年校园篮球、排球、冰雪运动特色校共229所,青少年篮球满天星训练营1个。组织开展全区学生田径、篮球、健美操等9项体育竞赛。依托互联网搭建“艺朵云”内蒙古美育在线平台,破解内蒙古自治区学校美育培训、展示、交流、评价、互动难题。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开展第二期全区中小学合唱指挥教师培训班和名师美育在线课堂等活动。启动自治区2020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建立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构建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家引领、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工作新格局。

    【师资队伍建设】  全区学前教育、小学、中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或接近100%(普通初中本科以上教师比例91%,高中研究生教师比例超过15.4%),高等院校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66.5%(博士学位研究生占17.5%),高级职称教师占45%(正高级占12%),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教育厅印发《高等学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指导意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规范教师履职履责行为。编办、教育、财政、人社等4部门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人员总量核定标准(试行)》,创新普通高校机构编制管理,切实解决高校编制不足问题。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保障全区公办幼儿园规范运行。实施“国培计划”“区培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招聘国家“特岗教师”和自治区地方“特岗教师”1961人,优化农村牧区教师队伍结构。招录自治区“公费师范生”521人,交流教师校长6424人,选派351名教师参加支教工作,强化乡村优质师资培养储备。完成使用三科统编教材特岗教师专项招聘工作,共招聘教师298人。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扩大“县管校聘”改革试点范围,5个盟市启动改革工作。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  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完成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公办园建设,持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无证园治理和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制定并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方案,已治理312所,完成率98.42%,其中69所办成公办园、243所办成普惠性民办园,增加普惠性学位7.2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4.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5.2%)9.2个百分点。如期完成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0%的交账任务。

    【义务教育】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投入资金37.7亿元,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8.6%,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区103个旗县(市区)通过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赤峰市敖汉旗因疫情影响待国家验收),义务教育开始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推行“阳光招生、阳光分班”政策。强化中小学招生计划管理,杜绝大班额增量,持续消除大班额存量,全区义务教育大班额占比为0.30%,无超大班额。

    【普通高中教育】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进入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新阶段。全区所有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由800元增加至1000元。启动普通高中创新实验建设项目,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荐乌海市为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示范区。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各地统筹实施教学管理、教学研究、课程开发、评估监测等工作。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启动高职院校“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组织高职院校承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任务(项目)43项。组织开展第三轮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工作。对《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3个项目和16个任务进行验收。推进“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工作,年度中职招生6.7万人,比2019年招生人数增加近1万人。已建成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1所、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4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4所、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3所。1所中职、8所高职学校被教育部确立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单位,组织开展自治区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累计培育职业教育集团近30个。启动全区53所中职学校和29所公办高职118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领域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参与学生23000多人。举办全区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在国赛中获得1银2铜。完善高职院校“文化素质十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21所高职院校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等13所本科高校合作举办“3+2”本科职业教育。完成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学校“双高计划”项目任务书和建设方案备案工作。组织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完成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省级验收。

     

    高等教育

     

    【内涵建设】  加快“双一流”建设。投入“双一流”专项经费3亿元。内蒙古大学等7所高校的16个学科得到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达到7所(含1所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项目单位);赤峰学院和内蒙古艺术学院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达到10所(内蒙古科技大学3所高校按1个单位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9个(含1个服务国家特需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一级学科硕士点14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专业93个。推进自治区6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经教育部认定109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2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区高校10个项目获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2个项目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推动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转设为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成立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组织开展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工作,对19所本科院校的451个项目进行备案立项,全区50余万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5个项目入选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项目。举办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全国总决赛中,内蒙古高校共获得5个银奖、19个铜奖和1个最具人气单项奖。实施三科统编教材教师学历提升计划,102名教师就读内蒙古开放大学。

    【科研创新】  全区高校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79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90项、内蒙古自然基金项目699项。全区高校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奖分别占全区获奖总量的1/4和3/4。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领域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继续支持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内蒙古农业大学获批国家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组织实施自治区高校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计划,推荐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3名教授成功入选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

    【招生就业】  全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17%。全年共有102.4万人参加各类教育考试,录取研究生、普通和成人高校本专科生23.7万人;完成年度高职扩招1.85万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签订定向协议434人、博士研究生106人;落实6所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双语师范生计划85人。截至2020年8月31日,全区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134380人,离校前落实就业人数为91529人,初次就业率68.11%,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就业率75.3%。

     

    其他教育

     

    【特殊教育】  继续实施第2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特教学校建设,完善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建设。全区特殊教育学校共51所,已建资源中心50个,资源教室206个。按照国家30万以上人口的旗县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要求,从2018年起规划建设的特殊教育学校10所,年内有8所学校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2所已完成主体建设。组织完成3096名残疾儿童入学情况摸排工作,有接受教育能力的三类残疾儿童安置率97.19%。

    【民办教育】  全区有民办学校3021所,在校生45.73万人,教职工5.84万人,专任教师3.24万人。其中,民办高校10所、高中阶段教育学校114所、义务教育学校77所、幼儿园2820所,另外有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4003个(所)。

     

    教育保障

     

    【教育投入】  2020年,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853.62亿元,比上年增长4.98%。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778.37亿元,比上年增长7.3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6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5.30%;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均实现增长。自治区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生均拨款制度。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元(其中特殊教育幼儿园和随班就读残疾幼儿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6000元)。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每生每年小学650元、初中850元。在此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农村牧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对高寒地区和其他地区分别按照年生均235元和215元补助取暖费。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确定为每生每年1000元。中等职业学校按照3个专业大类分别给予每生每年3500元、4000元、45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拨款。直属高校生均定额补助基数达到11300元。

    【教育资助】  2020年,全区共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57.7亿元,惠及学生537.32万人次;落实教师资助资金1670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教师1670人;为1.43万名受疫情影响的家庭困难学生发放临时补助491.26万元,为92.8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874.5万元。建立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实现所有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

    【教育扶贫】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项目。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义务教育有保障,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资助10.4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学子女完成学业。开展“农校对接”助力消费扶贫,全区45所公办高校启动“农校对接”工作,累计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价值近千万元。做好京蒙教育扶贫协作,组织全区31个国家贫困旗县300名教师赴京跟岗培训。实施“求学圆梦行动”计划,提升农牧民工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完成招生1744人,其中来自贫困县372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7897人,其中培训建档立卡、城乡低保和残疾人12443人。结合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年度开展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16218人。

    【互联网+教育】  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部署全区延期开学的同时,提供在线教学资源、直播课堂和网络学习空间,全区大中小学实现“停课不停学”。3月30日全区初三、高三年级率先开学复课,4月23日开始全区大中小学各学段陆续开学复课,属于全国较早开学复课省区。全区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全部接入带宽超过100M互联网,普通中小学(含教学点)校园网建网率达到99%,中小学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到98%,教学点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81%。全区2341所中小学校(教学点)建成“同频互动课堂”系统,其中城镇中小学校1425所,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57所,教学点259所。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9)》,2019年省域教育信息化内蒙古综合排名13,教育资源排名10,教学应用排名18,基础设施排名10,管理信息化排名18,保障机制排名18。(刘学芬)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