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21卷  /  企业选介

2021卷

  • 自治区国有企业
  • 发布时间:10-20
  • 来源: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电力公司”)是自治区直属国有独资特大型电力企业,负责建设运营自治区中西部电网,供电区域72万平方公里,承担着自治区8个盟市工农牧业生产及城乡1388万居民生活供电任务。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局面。以“本质安全深化年”活动为主线,以“三案一法”为抓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全覆盖”检查整顿,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发现问题757项,整改率98%,安全进一步夯实。强化生产精益化管理,“三措一案”、设备“主人制”“一强四化”班组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月、安全巡查、迎峰度夏(冬)、防洪防汛、防震抗灾、保供保暖等任务全面完成,电网保持长周期稳定运行。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巩固电网“三道防线”。加快推进电网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全网1144座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实现航检全覆盖,6个二级风险点成功消除。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嫦娥五号探月返航等重大保电任务。全年消纳新能源发电量58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5%,约减排二氧化碳4330万吨。风电利用率93%,创历史最好水平,光伏利用小时数位于全国前列。加快通信网建设,建成A、B两个10G通信网通道,带宽提升64倍,通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软件正版化整改。

    【企业战略】  公司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和自治区“两会”战略部署,锚定2035年内蒙古将与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紧紧围绕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打造国家级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中心任务,加快建设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全国一流现代化能源服务企业。

    【电网建设与发展】  统筹各级电网发展,科学编制输电网、配电网和通信网“十四五”规划,推动大型风电基地汇集送出工程纳入国家电力调整规划,完成3211户新能源转网电前期工作。助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乌海抽水蓄能、乌兰察布电网侧储能等重点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全力克服疫情影响,高效推进电网建设,500千伏金湖、巨宝庄、托克托等一批重点工程按期投产,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0座、35千伏及以上线路1416公里,新增变电容量1368万千伏安。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国内首台500千伏磁控式可调高抗顺利投运,新建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全部建成智能化变电站。加大配网建设力度,全面建成配电自动化主站,为配电网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年内配网投资58.36亿元,60个抵边村寨、26个边防部队提前接通网电,军民融合新能源示范工程如期送电,16.3万户“三供一业”配电设施改造任务圆满完成,公司工程建设交出优异答卷,11项工程获评国家级、省部级优质工程奖。

    【经营管理】  2020年,公司售电量2323.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8%。完成发展总投资157.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5.9亿元。全年营业收入855.46亿元,同比增加28.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2.36亿元。公司资产总额达到1019.94亿元,资产负债率52.27%。综合线损率完成3.04%。综合电压合格率99.49%,同比提高0.06个百分点。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7.26小时/户,同比降低1.06小时/户。百万客户投诉量65次,同比降低21.69%。公司经营管理绩效优良,电网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完成自治区国资委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2020年,公司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从服务于自治区工作大局,全力以赴支持保障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呈现出企业队伍安全稳定、攻坚克难多点突破、经营管理创新提升的良好局面。

    【市场建设】  2020年,公司认真落实电价政策,强化营业精准发行,确保政策红利传导到客户。充分发挥市场管理委员会作用,创新管理,逐步完善电力交易市场机制,市场主体有序扩大。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大用户年度交易,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交易模式,稳定发、用电企业生产经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配合公司相关部门成功开展四次现货连续结算试运行工作,积极推进现货交易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按照交易政策规则,规范市场行为,稳步推进电力市场规范运营,市场化率居全国前列。

    【科技开发】  2020年,公司完成的各项目标任务有:(1)推进科技项目实施。2020年共安排公司科技项目212项,完成科技项目验收139项,科技项目开工、验收率100%,2019年及以前遗留科技项目全部完成验收,首次实现科技项目“胡子工程”清零。(2)科技成果。获电力行业认可的高水平奖项10项,拟申报国资委考核加分,其中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1项、中电联科技、技术创新奖6项。2020年公司专利授权共331项,较2019年123项增幅达169%。(3)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方面至今已产生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AVC(自动电压控制)控制投运仅三年间就节约网损电量4.58亿度,增加接纳新能源电量8.78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24万吨;变压器精确评价成果应用已检测出20台变压器绕组变形,有效消除安全生产隐患。(2)加强科技战略合作,与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战略合作单位开展24项项目研究,投资6300万元。联合战略合作单位申报自治区重点研发课题5项,促进公司科技创新持续高水平发展。(5)开展后评估工作。(6)建设科创平台。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建设,将科技管理工作延伸至基层班组,提升科技管理工作数字化水平。

    【对外合作】  内蒙古国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合公司”)按照原有计划,就OT新能源项目与蒙古国Newcom公司及日本软银能源签署《联合体协议》,共同组成联合体与OT公司签订《过程协议》。4月,蒙古国政府决定利用国家资金修建塔班陶勒盖电厂为OT项目供电,国合公司积极应对,审慎推进相关工作。另外,国合公司启动与蒙古国家电网公司《购售电协议》续签项目谈判工作,同时积极跟踪蒙古国政府自建火电项目进度及变化,力求在坚持“多边共赢”的原则下,保持在蒙古国OT项目上的长期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东戈壁煤电输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于2016年1月29日获得蒙古国能源监管委员会建设特殊许可,有效期5年。项目露天开采额尔登特瑟哥特煤田,同期建设4×660兆瓦燃煤机组及500千伏直流送出线路。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国合公司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完成了项目测算报告,后续将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加快推进。

    【人力资源】  2020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其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将“优化组织机构、提高员工绩效、完善薪酬分配、激发企业活力”作为改革主线,分三批制定印发11个改革主体文件和32个配套标准,完成改革的制度建设工作。选取四家改革试点单位,以点带面推进改革实施。(2)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持续调整优化总部及挂靠单位(机构)职能与业务界面;整合小型基建管理优势,推动蒙电建设管理公司实质化运作;优化全业务口径劳动定员管理,全面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3)针对基层不同层次的用工和人才需求,立足岗位培养与使用,通过校园巡回招聘、网络公开招聘、边远地区定向招聘等方式,实施全方位人才引进工作;形成基层单位与总部间纵向发展、单位间横向交流、单位内部专业间员工良性流动的配置机制;指导所属子公司规范直签用工管理,加强劳动纪律管理,规范人事档案管理,顺利完成退休人员档案移交。(4)持续优化薪酬分配体系。主动适应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政策调整,保障员工收入可持续增长;强化全口径人工成本理念,建立健全与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效益相匹配的工资总额分配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提升工资项目的功能性,强化导向激励作用。转变绩效管理理念,强化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联动,丰富结果应用;(5)继续深化“人才强企”战略。以“百优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搭建员工职业发展新舞台,与战略合作单位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和管理人才;强化持证上岗,优化技能等级认证管理,畅通各工种间技能等级晋升通道,开展技能评价属地化考评,缓解基层工学矛盾;疫情期间,及时调整培训工作思路和年度计划,创建“蒙电培训云课堂”。继续优化普考大赛模式,引导各单位注重全员技能提升;推进所属单位二级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内训师培训机制,提升企业内部培训软硬件综合实力。

    【荣誉】  6月,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承建的红庆河(布日都南)500千伏变电站工程,乌海电业局承建的乌海东风220千伏变电站工程获“2020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8月12日,集团公司首获中国企联AAA级企业信用评价。

    9月28日,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827.3亿元的年营业收入,位列2020中国企业500强第253位。位列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101位。迄今,集团公司已连续15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10月28日,由集团公司两名选手李勇、陈尚恺代表自治区参加了此次比赛,取得全国第15名的优异成绩,获全国网络安全组三等奖,是自治区参加此类竞赛以来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11月6日,集团公司电子交易平台获评2020年全国“十佳电子化采购平台”。

    11月20日,全集团公司系统锡林郭勒电业局正镶白旗供电分局、乌兰察布电业局四子王供电分局、鄂尔多斯电业局鄂托克前旗供电分局、巴彦淖尔电业局乌拉特中旗供电分局共4家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

    11月26日,内蒙古电力公司审计部获“2017—2019年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2月,集团公司所属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呼和浩特供电局获全国优胜集体称号,锡林郭勒电业局苏尼特左旗供电分局急修快速响应班、阿拉善电业局输电管理处分别荣获全国优胜班组称号。

    12月29日,集团公司“新能源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全过程运行控制一体化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全国电力科技创新奖二等奖,实现集团公司在该等级奖项零的突破。(包丹阳)

     

    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概况】  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能集团”),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全额出资的直属能源企业。主要经营范围涵盖电力、热力、煤炭、油气、矿产品、电力工程技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业务。

    蒙能集团下设分、子公司35个,其中分公司10个,分别为: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锡林热电厂、锡林浩特热电公司、乌斯太热电厂、包头发电分公司、电力工程技术研究院、产业开发分公司、燃料分公司、蒙兴发电分公司、金山第二热电分公司、公主岭风电场;全资子公司14个,分别为:内蒙古能源发电兴安热电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锡林郭勒胜利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锡林浩特聚能矿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内蒙古同盛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能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蒙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内蒙古煤基油气投资有限公司、内蒙古汇蒙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能配售电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物资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聚能招标有限公司、内蒙古恒能电力商贸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能锡林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7个,分别为:内蒙古长城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准大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新丰热电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金山热电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杭锦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科右中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国电电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费用单位4个,分别为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闻中心、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资金结算中心、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事务管理中心、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共享中心。

    截至2020年底,蒙能集团共有员工4946人(长期员工3895人,临时员工1051人)

    【重点项目】  2020年,蒙能集团“515重点项目”均实现阶段性目标,包头10万千瓦光伏、苏尼特左旗30万千瓦风电、武川10万千瓦风电供热项目年内实现并网发电;科右中2×66万千瓦火电项目完成汽机主厂房封闭;自治区重点项目金山二期2×66万千瓦火电项目5月31日开工,完成主厂房基础出零米、锅炉钢结构吊装两层的既定目标;鄂尔多斯上海庙—山东重点外送项目长城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7月18日开工,主厂房基础出零米。上述项目全部投产后,蒙能集团总装机将达到1136万千瓦。

     

    image.png 

    2020年12月21日,内蒙古能源发电苏尼特左旗风力发电有限公司300兆瓦风电项目首批风机并网成功(张浩)

     

    【安全生产】  2020年,蒙能集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各生产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截至年底,累计实现安全生产5253天。所属兴安热电公司连续两年无非停,金山热电公司全年无非停;全年完成16台火电机组检修和所有风光设备全年检修工作,新丰热电公司1号机组大修后连续稳定运行431天,乌斯太热电厂1号机组连续运行478天;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效果显现,获得自治区创新成果24项,创造经济效益6600余万元;所属115个直供二级换热站全部实现集中监控、无人值守;兴安热电公司电蓄热调峰项目投产,取得收益2177万元;金山热电公司乏汽余热利用完成改造,每年可降低成本1000余万元。

    【经营成果】  2020年,蒙能集团“双百行动”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案例集,国企改革持续深入,经营业绩不断提升。全年完成发电量284.87亿千瓦时,其中:火电268.31亿千瓦时,新能源16.56亿千瓦时,完成煤炭销量60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87.71亿元,同比增加4.91亿元;利税8.44亿元,同比增加2.75亿元;实现利润1.26亿元,同比增加4520万元,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蒙能集团年度经营目标和国资委考核目标,其中:煤炭业务完成利润2.81亿元;新能源业务完成利润1.46亿元;所属物资公司完成利润1.09亿元,同比增利8980万元;供热业务实现收入8.49亿元,同比增加869万元;实现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2.78亿元,通过国家政策减免费用及申领补贴9805万元;全年节约燃料成本1.24亿元,其中内蒙古锡乌铁路线计费调整节约7140万元,掺烧经济煤种64万吨节约2502万元。

    【前期工作】  蒙能集团金山二期2×66万千瓦火电项目4月20日取得核准批复,5月31日正式开工,创造了从项目启动到核准41天的火电前期工作新纪录;长城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9月11日完成股权变更,内蒙古自治区区属首个单机容量百万千瓦火电项目落户蒙能集团。与包头市固阳县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完成固阳新能源基地规划工作,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发电分公司5万千瓦光伏项目11月6日取得备案告知书,12月14日开工建设。内蒙古开源纳林希里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同盛色连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分别完成野外钻探5.86万米、2.64万米;内蒙古蒙能正创煤炭储运有限公司浩吉铁路通道上的阿如柴达木煤炭储装站,可研报告通过浩吉铁路公司的审查。苏尼特左旗风电配套储能项目、金山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完成可研编制。

    【荣誉】  2020年,内蒙古能源发电金山热电有限公司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安玉洺  李奇)

     

    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概况】  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内蒙古环投集团”)正式成立于2017年11月,注册资本50亿元,比照国有企业大型一档(正厅级)规格管理。

    【商业模式】  通过搭建环保投融资、环境技术服务、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四大平台”,发挥“资本+技术服务+创新+人才”四轮驱动优势,采取“投建管运一体化”运营模式,为各级政府、工业园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环保管家”“环保物业”“环保保姆”服务。

    内蒙古环投集团本部设8个职能部门,下辖子公司56家,其中,二级子公司15家、三级子公司40家、四级子公司1家。二级子公司中,全资子公司8家、控股子公司6家、合伙企业1家。集团公司现有员工675人,平均年龄34岁,30~50岁占比63%;本科以上学历占比83%,硕士及以上占比20%;拥有技术职称占比90%以上,中高级以上职称占比32%。

    【资质能力】  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环投集团各公司共取得各类成果认证186项。其中:业务资质和能力类认证22项,管理体系类认证34项,科技成果证书1项,国家专利26项,软件产品登记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35项,信用等级、评价类认证43项,鄂尔多斯环投公司及其所属环境监测公司、生态环科院公司、生态环境大数据公司、在线监控公司和通辽环投公司等6家公司分别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线监控公司获得呼和浩特市工业“小巨人”企业认证,生态环科院公司取得市政工程和环保工程承包资质(三级),鄂尔多斯环投公司、环保技术公司分别取得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三级)等资质。获批1家自治区企业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受损环境鉴定评估与修复企业重点实验室),备案2家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鄂尔多斯环投公司生态环境研究开发中心和生态环境智慧环保大数据研究开发中心)。

     

    image.png 

    由内蒙古环投集团投资实施的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物联网建设与管理支撑项目

     

    【发展业绩】  内蒙古环投集团组建运营以来,作为市场化运营的自治区环境治理龙头企业,重点围绕党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和着力解决影响生产生活突出环境问题,以及提升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等目标,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针对自治区污染防治中资金不足、技术团队缺乏等问题,通过市场化手段积极想办法、找出路,已签订合作协议和积极跟进意向投资项目63个,总投资约150亿元。先后重点筹划和实施了黄河流域、“一湖两海”及赤峰老哈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呼和浩特、包头、乌海周边地区为重点的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国家重金属重点防控单元巴彦淖尔、赤峰废渣处理工程,鄂尔多斯、乌海等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工业废物处置工程,以及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一批环境治理示范工程。

    2020年,内蒙古环投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44.7%;利润总额8089.26万元,同比增长131.5%;净利润6888.8万元,同比增长159.1%;上交税费2657万元,同比增长129.1%;资产总额达到19.33亿元,同比增长29.1%。(张包林)

     

    内蒙古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  内蒙古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是比照国有一档(正厅级)规格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109亿元。主要代表自治区政府负责铁路、民航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融资和经营管理,是自治区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融资平台。目前集团有子公司21家,其中全资子公司6家、控股子公司7家、参股公司8家。

    集团本部现有党群工作部、监察专员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人力资源部、企业发展部、审计法务部、综合管理部、财务管理部、投融资管理部、铁路事业部、工会等11个部门。集团在职职工295人(含二级全资、控股公司)。

    集团先后打造了“呼张客专草原高铁名片”“天骄航空亮丽空运名片”“易地扶贫社会公益名片”“中欧班列对外开放名片”“融资租赁民生保障名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2020年,集团实现归母净利润1.66亿元,较上年增长157.13%。截至2020年末,集团合并资产总额达到349.25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达到264.73亿元,较“十二五”末年均分别增长24.01%、20.86%。资产负债率24.2%,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重点铁路项目】  “十三五”期间,集团重点铁路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75.82亿元。出资建设的呼准鄂快速铁路、乌兰浩特至白城快速铁路、通辽至新民北高铁、呼张高铁、赤喀高铁相继开通运营,实现了内蒙古“草原高铁”从无到有的突破。2020年,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集大原高铁控制性工程察右前旗隧道开工建设,包银高铁及巴银支线、锡林浩特至太子城快速铁路启动征拆工作,累计完成投资26.1亿元,各项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航空旅游】  2019年7月,集团旗下天骄航空公司首航成功,开启了自治区本土航空产业发展的新纪元,截至2020年底,机队规模达到5架,开通运营航点7个。集团积极推动通用航空业务发展,开创“总部+基地”运行模式,固定翼飞机达到17架,开通运营航线19条,常态化运行6条。通用机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巴林右旗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阿斯哈图和巴林左旗、奈曼旗通用机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已与内蒙古森工集团签订战略协议合作建设通用机场,共同开发旅游资源。

     

    image.png 

    呼张高铁乌兰察布段行驶的动车

     

    image.png 

    和林格尔新区中欧班列(中亚方向)

     

    【类金融、资产管理】  积极参与政府化债项目,累计投放资金30.79亿元,帮助呼和浩特市、通辽市等5个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风险。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两家融资租赁公司累计为区内外企业投放资金42.3亿元,支持自治区基层卫生健康、绿色环保、城市给水供热等民生项目的发展。内蒙古融资租赁公司被自治区金融办评为“2019年度全区金融工作先进集体”,蒙通融资租赁公司获得2020年全国“融资租赁行业最佳新锐奖”。

    【服务政府】  集团积极做好政府引导基金专业化管理,现代服务业基金累计投放4.4亿元,绿色农牧业发展基金累计投放3.6亿元,内蒙古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基金成功组建,投放1亿元实现首个项目落地。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质量逐年递增,五年累计开行924列,运输集装箱8.2万标准箱,货物量142万吨,完成进出口贸易额19亿美元以上。积极助力全区脱贫攻坚,累计承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62.24亿元,完成11个盟市74个旗县12.49万人搬迁安置工作。启动全区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试点工作,2020年完成470亩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交易,实现交易额2400余万元。积极推进国家数据中心北方节点云平台建设,完成前期数据收集、可研报告、项目建议书等编制工作。

    【建章立制】  2020年,集团对不健全和缺失的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和增补,形成包括公司治理、审计风控、财务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8个方面75项制度;对集团所属各级企业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清理退出不具备发展优势的非主业项目,完成清理各层级企业48户,下设企业减少50%以上,管理层级控制在三级以内;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各环节风险管理流程,基本形成了现代企业的治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李波)

     

    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助力复工复产】  2020年,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高路公司”)积极参与交通保障工作,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整体推进的公司联防联控工作格局,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配合设置防疫检查站51个,检测车辆105万台次,开通应急物资通行站8个,重要物资绿色通道161条,保障重要物资运输和返工包车3万台次,1人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抗疫先进个人。疫情期间减免通行费14.84亿元,减免小微企业租金551万元,全年收取通行费41.5亿元,同比下降20%。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高路公司严控信贷风险,积极申请国家补助,努力争取地方投入,协调确保银行信贷,拓宽直融渠道,保障了资金链的安全续接。全年完成到位融资123亿元,偿还各项债务本息559亿元,申请到位国家补贴2亿元。“融资再安排”置换存量债务444亿元,债务风险防控取得新的成效。积极落实国资监管要求,提升资金集中管理水平,持续开展降本增效,清理债权债务往来2.48亿元,保障了中小微企业的权益。

    【污染防治】  高路公司以标准化施工和绿色环保养护为抓手,认真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公路建设中路基边坡采用生态植物防护,完成植物生态防护近300万平方米。包茂高速包东改扩建工程以钢渣替代碎石,每公里节省造价10万元,成为首批“内蒙古自治区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环保政策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节能减排要求,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公路建设】  高路公司主动适应公路建设投融资机制变革,全力加大地企、政企协调力度,创新公路项目委托代管模式,实现“研究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交验一批”。全年建设里程684公里,完成投资42.25亿元。G110线呼毕段等8个项目完成交工验收,经乌高速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总额的66%。打造“品质工程”,开展质量检查27次,抽检合格率均符合工程质量标准要求。对自建、委托、合作项目分类施策,强化过程监管,加强内控管理,推进信息公开,实现了管理上水平,质量上台阶,安全有保障。G65包茂高速公路包头至东胜改扩建项目获得全国公路工程建设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优胜项目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G1611丹东至锡林浩特公路克什克腾至承德联络线工程获2020年中国公路“微创新”大赛铜奖。

    【运营服务】  高路公司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以科学优化交通组织为手段,持续深化“美丽高速”创建,改造了10个收费站,解决入口称重拥堵问题;调整了62条人工混合车道,ETC通过率达到95%;新建改建服务区16对、司机之家4座,11个服务区爱心母婴室获自治区授牌,4对服务区入围“全国百佳示范”,五星级服务区达到8对,全区占比8/11;查处各类逃费车辆3620台次,追缴通行费74万元;应急处置突发事件1112次,清障救援指挥调度4726起。涌现出“最美中国路姐”5名、“最美中国路姐团队”2个,公司连续6年入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养护管理】  高路公司加强公路管养。全年完成投入5.85亿元,占“十三五”的73%。日常养护效果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完成13项1939公里路面维修工程;完成55座桥梁、22道涵洞病害处置,稳步推进隧道提质升级,养护平台投入应用。

    【多元经营】  高路公司坚持“突出主业、多元经营、集团发展”的战略,深化多种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积极拓展多种经营业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减少5户法人单位。各子公司积极应对疫情不利影响,经营实现预期目标,全年完成多种经营收入3.58亿元,同比增加3.46%,竞争力、活力、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全面修订子公司章程,系统梳理修订完善监管办法,多元经营改革从监督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上得到进一步优化。

    【深化改革】  高路公司以对标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为助推器,以内控合规体系建设和投资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为防火墙,改革取得积极进展。27项管理提升任务压实到人,授权放权3项,立改废制度69项。公司“三供一业”完成分离移交,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初步完成。公司总部、交科院、路桥检测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个科技项目通过立项答辩,3项自治区地方标准通过评审。与自治区气象局、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等达成战略合作,开启气象高速、智慧高速新征程。

    【安全生产】  全年开展检查1100余次,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32份,整改112处,整改率100%。分公司和基层所站培训率100%,安全生产监管基本实现“三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张璐)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  2020年,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包钢集团”)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低位运行的市场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生产经营效益好于预期,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有优的良好局面,为包钢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至2020年末,在岗职工总人数42729人。

    全年产铁1498.6万吨,同比增长1.17%;粗钢1561万吨,同比增长0.95%;商品坯材1468.5万吨,同比增长0.75%。生产稀土分离产品折氧化物10.2万吨,首次突破10万吨大关,同比增长17.53%;稀土金属1.28万吨,同比增长15.8%;稀土功能材料5.94万吨,同比增长37.76%,钢铁、稀土主要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四降两提”工程累计降低各类成本3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66.8亿元,利润总额15.9亿元,上缴税金45亿元。

    【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  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统筹推进,制定全方位疫情防控方案,认真落实职工返包排查、在岗职工监测,加强值班值守和宣传引导,抓好对办公区域、通勤车辆、餐厅浴池等重点区域消杀,保障防疫物资,打造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护网”,全年保持疫情“零感染”记录。生产组织稳定有序。主动应对疫情带来困难,努力克服环保限排、原料不足、库存高企、资金紧张等影响,积极协调开展保料、保产、保运输等工作,及时启动2座高炉停炉应急预案,保证了生产经营总体稳定。抓住钢铁、稀土市场向好有利时机,全力组织稳产高产,包钢股份全年各产线累计破日产及月产纪录270次,北方稀土多项产品产量创生产纪录,为争创效益打牢坚实基础。市场开发再创新局。化解疫情给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冲击,细分营销网络,千方百计跑市场、抓合同、降库存、保回款。创新“现货+电商平台”模式,为周边区域内重点企业、重点工程提供全流程供应链服务,包头及周边500公里销量持续攀升。加强高端高效产品市场推广,完成长城汽车105个规格20个牌号认证;与北奔、华新机械、大明集团开展合作,开发华北、湖北、上海等地区汽车用钢市场,京雄高铁全线实现“包钢造”。把提升创效能力贯穿始终,坚持全产线降本,深入推进成本网格化管理,大力提升经济技术指标,盘活处置产线资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整合资源抓好物流组织,提升效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精细内部管理,持续提高经营质量,激发企业“造血”能力。全年财务费用降低0.36亿元;吨钢、吨稀土制造成本同比分别降低131元/吨、1892元/吨,降幅分别为4.35%、10.27%;厂内吨钢物流成本降低11.13%;人事费用率降低5.29%。对接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人工成本的社保费用部分降低2.23亿元。全年清回欠款超2亿元。完成28家企业压减工作,公开处置资产50项,盘活固阳矿山球团等23条闲置产线,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  产业布局逐步完善,产业发展得到优化。包钢股份发挥稀土钢品牌优势,探索NPR新材料研发及市场化应用,产业链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北方稀土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抛光材料、贮氢材料、催化材料产业布局和产能规模优势持续显现。包钢矿业推动两个10亿吨煤田获取取得阶段性进展,持续加大权益资源占有量。铁捷物流公司整合企业内部运输业务,拓展外部市场及供应链服务,达到千万吨级运量水平,跻身“2020年度中国物流企业50强”。包钢西创、铁花文化公司大力开拓市场,积极融入城市生活,最大限度对冲了疫情影响。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争取产品效益最大化。以新产品开发和工艺优化为中心,持续加强技术与生产互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力度。钢铁产业成功开发高级别稀土工业线材、稀土耐磨钢、稀土高强镀锌板等5个大类、27个品种。稀土功能材料实现永磁伺服电机用钕铁硼辐射磁环的批量生产;开发出满足华为5G通信基站散热使用要求的稀土镁合金材料。数字化步伐持续加快。成为国家首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编制完成《数字化转型方案》,以信息技术为企业赋能。以ERP数据为中心,建立资金管控平台、协同APP消费功能等智能模块应用。钢铁产业稳步推进白云铁矿智能矿山建设,全面启动金属制造公司原料库无人吊车、运输部无人机车等7个智能制造项目。稀土产业大力实施“三废”综合治理技术改造工程,在多领域开创行业自动化生产先河。物流产业推进“互联网+物流”战略,建设开放式一体化物流运输信息平台,实现全流程管控。

    【改革创新与管理提升】  持续深化国投公司改革。聚焦企业集团总部机关化问题,调整管控模式,下放授权职能32项,职能边界更加明晰。充分发挥公司章程在企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严格规范各决策主体权责边界,形成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投资和产线管理,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全周期责任管理制度,明确投资负面清单,规范各控股公司投资活动。推进物流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进行内部整合,完成收购一电厂,实现集中运营和专业化管理。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展与党中央企业、区属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合作,积极引进外部资本。通过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发布15项产权转让、增资扩股、项目合作、合资新设等混改项目。参股蒙商银行,组建包钢钢业西部有限公司、北京包钢朗润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泰纳瑞斯包钢(包头)有限公司等3家混合所有制企业。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行金属制造公司、钢管公司、特钢分公司放权搞活,在干部人事、劳动用工、薪酬分配等方面充分授权,不断激发活力、提高效率。稳步推进稀土院科改示范企业试点工作,持续规范4家单位经营管理团队契约化管理,包钢西创完成所属11家单位市场化选聘。推动解决剥离企业办社会遗留问题。推进市区、白云铁矿、固阳县的“三供一业”、教育医疗、市政设施移交收尾工作,与地方政府签署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协议,移交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进一步提升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依托自治区稀土产品研发企业重点实验室,成立六个专业方向科研团队,重点开展“稀土钢”基础应用研究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积极开展新品种技术研发,全年累计完成新产品230万吨,稀土钢产品占比14%,产值71.8亿元。开展白云鄂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攻关,萤石生产线全线运转,品位稳步提升至90%以上。全力堵塞管理漏洞,推进内控体系建设,持续完善运行管理。完善采购管理制度体系,推动物资采购流程优化,加速推进电子采购交易平台建设,强化招投标管理,实现采购行为“三个百分百”目标。以包钢股份为试点,加强采购策略研究,由“零采”向“集采”转变。继续加大直供合作力度,直采直供比例达80%以上。首次编制标准,填补露天智能矿山无人驾驶运行安全标准规范体系空白。举办首届包钢“稀土钢杯”创新方法大赛,稀土院获得全国创新方法大赛金奖。管理现代化创新项目刷新公司在冶金行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获奖纪录,获得年度“内蒙古百强品牌”称号两项。

    【安全环保与风险防控】  依法治企水平提升,环境管理取得新成效。整合包钢西创冶金渣、绿化公司并入节能环保产业,做强产业基础。全面启动环保超低排放改造和特别排放限值项目,煤焦化工分公司1—10号焦炉脱硫脱硝改造项目提前投运,满足国家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限值要求;包钢股份炼铁厂、还原铁等料场封闭项目作用开始显现;在包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全部完成焙烧尾气脱硫系统改造,达到稀土工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公司整体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提高。安全管理得到新提升。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包钢股份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占比达到80%以上。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持续加大网格化安全管理及安全确认制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力度,千人负伤率同比下降50%以上。风险防控迈上新台阶。强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维护包钢股份股票市值稳定,降低了退市风险。积极与上级部门及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努力争取资金及政策支持,力保资金链安全。高度关注资金、安全、物流、原燃料和产成品储运等风险点,推进公司法务集中统管,全面强化法律论证、合同管理、合规审核等工作,依法治企能力显著增强。(郝虹)

     

    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  2020年,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完成森林抚育36.74万公顷,为计划的100.03%,作业质量合格率100%;完成退耕还林还湿1.33万公顷;完成灾后植被恢复168公顷;完成生态脆弱区修复35公顷;完成重点地段绿化130公顷;完成补植补造2.2万公顷:均为计划的100%;完成育苗总面积174.35公顷,较2019年增加22.81公顷;总产苗量15164.4万株,较2019年增加2418.4万株。全年发生森林火灾63起,受害面积228公顷,受害率0.067‰,当日灭火率100%。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16.33万公顷,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率”指标,其中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55‰;无公害防治率92.44%;测报准确率92.66%;种苗产地检疫合格率100%。全面完成年度生态建设任务。

    2020年,森工集团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68.5亿元,较2019年增加8.4亿元,增长13.98%,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完成28.2亿元,增长13.98%;第二产业产值完成14.2亿元,增长84.66%;第三产业产值完成26.1亿元,减少5.53%。三大产业产值比由2019年的41∶13∶46调整到41∶21∶38。下达各类投资计划52.24亿元,完成57.81亿元,完成计划的110.67%,同比增长13.15%。

    【组织机构】  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森工集团”)于2020年8月1日挂牌恢复运营。挂牌后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开展“企业总部机关化”问题专项治理行动,集团总部部门由29个调整为22个,减少24%,其中合署办公调减机构2个,分别为:团委、人事处;撤销机构和职能划转调减机构6个,分别为:市场营销处、安全设备处、统计处、科技处、外经处、产业处;转为归口管理部门调减机构1个,政研室;增设机构1个,森林资源监督办;单设机构1个,机关党委;总部机关工作人员编制由原来的503名调减到339名,减少33.2%。森工集团实有所属企事业单位44家,年末在岗职工43158人。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国有林区林场改革专项工作协调办公室《关于印发恢复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运营工作方案的通知》,森工集团确定为特定功能类企业,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正厅级单位,由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监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公司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企业主营业务和重点培育产业包括:森林资源经营保护、森林生态保护建设服务、森林旅游康养、林下产品开发销售和矿泉水等绿色生态矿业。2020年8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布小林,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佰山为森工集团揭牌。

    【生态建设】  森林资源管理  2020年,完成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二类调查数据、国家级公益林和林地一张图数据库实现“三库合一”。16个单位完成18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全部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下简称“国家林草局”)专家评审。停止木材运输许可证发放。立案查处各类森林案件1453起,其中核实有奖举报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18起,查处率94.91%。

    保护地建设  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阿尔山哈拉哈河、库都尔河、卡鲁奔3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争取国家湿地和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合计3210万元,完成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267公顷。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湿地保护总面积63.32万公顷,湿地保护率52.61%。开展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自然保护地由33处增加到34处,其中自治区级(省部级)及以上级别自然保护区8处、湿地公园17处,国家森林公园9处,总面积184.52万公顷,较调整前增加2.85万公顷。

    森林管护  巩固木材检查站、防火检查站和森林管护站“多站合一”改革成果,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共建成“一站多能”综合管护站点114个。争取政策支持,321座管护用房纳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的《国有林区(林场)管护站房建设试点方案(2020—2022年)》,其中:新建104座、重建改造60座、加固改造46座、功能完善111座,建设总资金9605万元;2020年党中央预算内投资71座,其中新建70座,加固改造1座。

    森林保护  2020年,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发生森林火灾63起,全部为雷电火灾并在当日扑灭,平均灭火时间7.6小时,平均过火面积不足6公顷,森林受害率0.067‰;与2019年相比,火灾次数下降29起,过火面积下降15%: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未发生人为火灾。全年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6.33万公顷,防治效果平均为92.14%;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率”指标。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的“战队一体化,地空无缝衔接”作战模式被北方航空护林总站推广,其扑火事迹被列为2020年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12个先进事迹之一。

    【新闻发布会】  8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新闻发布会在牙克石市举行。中国森环森保所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观测与管理学科组首席专家王兵研究员就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进行了发布。新华社、党中央广播电视台、经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20余家媒体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据发布会公布的结果,以2018年为评估核算基准年,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年,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到5298.82亿元/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到860.92亿元/年。森林和湿地通过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固定封存二氧化碳、保育生物多样性和净化大气环境等生态过程形成的“绿色水库”“绿色碳库”“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净化环境氧吧库”,每年创造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均超过千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物质量为170.96亿立方米/年,每年涵养的水源量相当于三峡水库设计库容的43.61%,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绿色水库”总价值为1646.94亿元/年;森林生态系统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汇当量为2329.58万吨/年,折合成二氧化碳为8541.79万吨/年,相当于吸收了内蒙古自治区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7.26%,占内蒙古全区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3,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绿色碳库”总价值为1071.75亿元/年;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总价值1246.95亿元/年,其中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分别为1090.34亿元/年和156.61亿元/年;“净化环境氧吧库”总价值为1024.98亿元/年,其中,森林和湿地产生的价值分别为795.87亿元/年和229.11亿元/年。

    【经营管理】  统筹推进森工集团综合检查和各项审计,对5个直属单位进行离任审计;全面开展2019年度财务收支及绩效考核目标审计;首次开展对森工集团所属19个林业局2019年营林生产项目和资金管理审计,确保被审计单位营造林任务真实、合法有效;开展森工集团所属单位产业项目审计调查、3个改制留守处财务收支专项审计等工作,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规范完善选聘中介机构和工程造价审核管理工作。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全年累计清收欠款4900万元,年度应收款项下降3亿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946万元,所有无分歧欠款全部清偿到位;压缩金融机构贷款8.7亿元,企业资产负债率实现“四连降”,财务状况更加健康。结合特定功能类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目标设置要求和林区改革发展实际,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增强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导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完成三期共计560名人员招聘工作。

    【国有林区改革】  完成国有林区改革任务。国家验收组进行实地评估后,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总体评价为“优”,以98.8分好成绩位列各重点国有林区之首。企业办社会职能实现应交尽交、应剥尽剥,平稳移交林业城镇消防监管机构20个,消防中队15个;9.4万户林业职工家属区移交属地实施物业管理市场化。开展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共移交企业退休人员档案95476份。深化“社会融入地方、经济融入市场”,与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兴安盟行政公署签订战略协议,在生态保护、经济产业、民生保障、基础建设等领域建立常态化协同发展机制。

    【产业发展】  整合资源力量,成立产业事业部,组建旅游、碳汇、林下产品公司,由产业事业部集中管理,搭建了产业发展的组织架构。拓宽旅游发展格局,持续培育壮大森林旅游康养产业,32个重点旅游项目纳入自治区“乌阿海满”一体化旅游发展规划;94个旅游项目纳入呼伦贝尔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搭建旅游营销平台,开通了“根河之恋”“阿里河相思谷之约”等9条精品森林草原旅游线路。完成绿色产品网络平台、微信微店、APP项目技术框架搭建,启动大兴安岭绿色产品展厅建设。根河驯鹿繁育中心建设项目获批,完成第四批66头种用驯鹿引进工作。中国阿尔山避暑之都和森林之都品牌成功注册,阿尔山荆花温泉康养特色小镇、绰尔森林康养小镇纳入自治区第二批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培育名单。森工集团与农业银行、内蒙古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强化金融服务支持。与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航旅集团达成三方合作意向,筹备联合成立通用机场建设管理公司,合力推进莫尔道嘎、毕拉河通用机场项目建设。盘活存量房产,森工之家商品房销售28户,车库94户。2020年初木材库存量24602立方米,全年生产完成34882立方米(其中可持续经营采伐3745立方米,火烧木采伐5886立方米,其余25251立方米),全年销售36126立方米,自用及其他231立方米,年末库存量23127立方米。

    【科研开发】  加强科技项目立项和申报,立项党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补助资金项目7项,项目资金757万元;批复林区各单位2019年度申报科技立项20项,立项资金635万元;2020年在研项目5项,初审2020年度科技计划项目13项,申报各级各类项目9项。推进林业科研成果转化,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13项科技成果,完成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和国家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库信息管理系统成果入库工作;组织专家完成2项党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现场查定、10项党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补助资金项目验收工作。加强科技交流与技术合作。成立寒温带森林动物生态管理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领导小组,与中国林科院张守攻院士合作成立工作站,建立院士科研基地: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基地、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科研基地。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支撑作用。研发成功“森林抚育检查内业管理系统”软件,较原来的检查数据处理方法节省内业时间90%以上,精度提高到95%以上。

    【安全生产】  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先后投入资金645万元用于购置防疫物资,抽调8660人次协助属地政府开展重点区域检查管控并帮助落实隔离场所,实现疫情“零发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对非煤矿山、森林旅游、危险化学品、森林经营、特种设备、用电安全、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隐患共174处;对林区9座自备油库和铅锌矿进行专项检查,下发整改通知书9份。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

    【荣誉】  1月3日阿龙山西伯利亚红松科研团队在“新中国70年最具影响力班组”发布暨第一届新时代班组高峰论坛中获“新时代最具影响力班组”。

    1月6日绰源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授予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

    5月28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被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授予“先进集体奖”。

    9月23日林海日报社在“美丽蝶变—全国党媒社长总编看红河”暨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2020年会上,获“全国党报党媒抗疫宣传先进单位”,记者赵佳佳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11月20日克一河林业局有限公司被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11月24日阿龙山林业局阿乌尼天然林资源管护林场主任顾广山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2月3日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同志,被中共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杨建飞  任德双)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自治区国有企业
  • 发布时间:10-20
  • 来源: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电力公司”)是自治区直属国有独资特大型电力企业,负责建设运营自治区中西部电网,供电区域72万平方公里,承担着自治区8个盟市工农牧业生产及城乡1388万居民生活供电任务。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局面。以“本质安全深化年”活动为主线,以“三案一法”为抓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全覆盖”检查整顿,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发现问题757项,整改率98%,安全进一步夯实。强化生产精益化管理,“三措一案”、设备“主人制”“一强四化”班组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月、安全巡查、迎峰度夏(冬)、防洪防汛、防震抗灾、保供保暖等任务全面完成,电网保持长周期稳定运行。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巩固电网“三道防线”。加快推进电网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全网1144座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实现航检全覆盖,6个二级风险点成功消除。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嫦娥五号探月返航等重大保电任务。全年消纳新能源发电量58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5%,约减排二氧化碳4330万吨。风电利用率93%,创历史最好水平,光伏利用小时数位于全国前列。加快通信网建设,建成A、B两个10G通信网通道,带宽提升64倍,通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软件正版化整改。

    【企业战略】  公司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和自治区“两会”战略部署,锚定2035年内蒙古将与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紧紧围绕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打造国家级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中心任务,加快建设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全国一流现代化能源服务企业。

    【电网建设与发展】  统筹各级电网发展,科学编制输电网、配电网和通信网“十四五”规划,推动大型风电基地汇集送出工程纳入国家电力调整规划,完成3211户新能源转网电前期工作。助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乌海抽水蓄能、乌兰察布电网侧储能等重点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全力克服疫情影响,高效推进电网建设,500千伏金湖、巨宝庄、托克托等一批重点工程按期投产,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0座、35千伏及以上线路1416公里,新增变电容量1368万千伏安。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国内首台500千伏磁控式可调高抗顺利投运,新建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全部建成智能化变电站。加大配网建设力度,全面建成配电自动化主站,为配电网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年内配网投资58.36亿元,60个抵边村寨、26个边防部队提前接通网电,军民融合新能源示范工程如期送电,16.3万户“三供一业”配电设施改造任务圆满完成,公司工程建设交出优异答卷,11项工程获评国家级、省部级优质工程奖。

    【经营管理】  2020年,公司售电量2323.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8%。完成发展总投资157.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5.9亿元。全年营业收入855.46亿元,同比增加28.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2.36亿元。公司资产总额达到1019.94亿元,资产负债率52.27%。综合线损率完成3.04%。综合电压合格率99.49%,同比提高0.06个百分点。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7.26小时/户,同比降低1.06小时/户。百万客户投诉量65次,同比降低21.69%。公司经营管理绩效优良,电网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完成自治区国资委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2020年,公司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从服务于自治区工作大局,全力以赴支持保障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呈现出企业队伍安全稳定、攻坚克难多点突破、经营管理创新提升的良好局面。

    【市场建设】  2020年,公司认真落实电价政策,强化营业精准发行,确保政策红利传导到客户。充分发挥市场管理委员会作用,创新管理,逐步完善电力交易市场机制,市场主体有序扩大。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大用户年度交易,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交易模式,稳定发、用电企业生产经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配合公司相关部门成功开展四次现货连续结算试运行工作,积极推进现货交易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按照交易政策规则,规范市场行为,稳步推进电力市场规范运营,市场化率居全国前列。

    【科技开发】  2020年,公司完成的各项目标任务有:(1)推进科技项目实施。2020年共安排公司科技项目212项,完成科技项目验收139项,科技项目开工、验收率100%,2019年及以前遗留科技项目全部完成验收,首次实现科技项目“胡子工程”清零。(2)科技成果。获电力行业认可的高水平奖项10项,拟申报国资委考核加分,其中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1项、中电联科技、技术创新奖6项。2020年公司专利授权共331项,较2019年123项增幅达169%。(3)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方面至今已产生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AVC(自动电压控制)控制投运仅三年间就节约网损电量4.58亿度,增加接纳新能源电量8.78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24万吨;变压器精确评价成果应用已检测出20台变压器绕组变形,有效消除安全生产隐患。(2)加强科技战略合作,与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战略合作单位开展24项项目研究,投资6300万元。联合战略合作单位申报自治区重点研发课题5项,促进公司科技创新持续高水平发展。(5)开展后评估工作。(6)建设科创平台。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建设,将科技管理工作延伸至基层班组,提升科技管理工作数字化水平。

    【对外合作】  内蒙古国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合公司”)按照原有计划,就OT新能源项目与蒙古国Newcom公司及日本软银能源签署《联合体协议》,共同组成联合体与OT公司签订《过程协议》。4月,蒙古国政府决定利用国家资金修建塔班陶勒盖电厂为OT项目供电,国合公司积极应对,审慎推进相关工作。另外,国合公司启动与蒙古国家电网公司《购售电协议》续签项目谈判工作,同时积极跟踪蒙古国政府自建火电项目进度及变化,力求在坚持“多边共赢”的原则下,保持在蒙古国OT项目上的长期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东戈壁煤电输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于2016年1月29日获得蒙古国能源监管委员会建设特殊许可,有效期5年。项目露天开采额尔登特瑟哥特煤田,同期建设4×660兆瓦燃煤机组及500千伏直流送出线路。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国合公司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完成了项目测算报告,后续将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加快推进。

    【人力资源】  2020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其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将“优化组织机构、提高员工绩效、完善薪酬分配、激发企业活力”作为改革主线,分三批制定印发11个改革主体文件和32个配套标准,完成改革的制度建设工作。选取四家改革试点单位,以点带面推进改革实施。(2)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持续调整优化总部及挂靠单位(机构)职能与业务界面;整合小型基建管理优势,推动蒙电建设管理公司实质化运作;优化全业务口径劳动定员管理,全面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3)针对基层不同层次的用工和人才需求,立足岗位培养与使用,通过校园巡回招聘、网络公开招聘、边远地区定向招聘等方式,实施全方位人才引进工作;形成基层单位与总部间纵向发展、单位间横向交流、单位内部专业间员工良性流动的配置机制;指导所属子公司规范直签用工管理,加强劳动纪律管理,规范人事档案管理,顺利完成退休人员档案移交。(4)持续优化薪酬分配体系。主动适应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政策调整,保障员工收入可持续增长;强化全口径人工成本理念,建立健全与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效益相匹配的工资总额分配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提升工资项目的功能性,强化导向激励作用。转变绩效管理理念,强化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联动,丰富结果应用;(5)继续深化“人才强企”战略。以“百优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搭建员工职业发展新舞台,与战略合作单位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和管理人才;强化持证上岗,优化技能等级认证管理,畅通各工种间技能等级晋升通道,开展技能评价属地化考评,缓解基层工学矛盾;疫情期间,及时调整培训工作思路和年度计划,创建“蒙电培训云课堂”。继续优化普考大赛模式,引导各单位注重全员技能提升;推进所属单位二级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内训师培训机制,提升企业内部培训软硬件综合实力。

    【荣誉】  6月,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承建的红庆河(布日都南)500千伏变电站工程,乌海电业局承建的乌海东风220千伏变电站工程获“2020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8月12日,集团公司首获中国企联AAA级企业信用评价。

    9月28日,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827.3亿元的年营业收入,位列2020中国企业500强第253位。位列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101位。迄今,集团公司已连续15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10月28日,由集团公司两名选手李勇、陈尚恺代表自治区参加了此次比赛,取得全国第15名的优异成绩,获全国网络安全组三等奖,是自治区参加此类竞赛以来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11月6日,集团公司电子交易平台获评2020年全国“十佳电子化采购平台”。

    11月20日,全集团公司系统锡林郭勒电业局正镶白旗供电分局、乌兰察布电业局四子王供电分局、鄂尔多斯电业局鄂托克前旗供电分局、巴彦淖尔电业局乌拉特中旗供电分局共4家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

    11月26日,内蒙古电力公司审计部获“2017—2019年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2月,集团公司所属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呼和浩特供电局获全国优胜集体称号,锡林郭勒电业局苏尼特左旗供电分局急修快速响应班、阿拉善电业局输电管理处分别荣获全国优胜班组称号。

    12月29日,集团公司“新能源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全过程运行控制一体化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全国电力科技创新奖二等奖,实现集团公司在该等级奖项零的突破。(包丹阳)

     

    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概况】  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能集团”),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全额出资的直属能源企业。主要经营范围涵盖电力、热力、煤炭、油气、矿产品、电力工程技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业务。

    蒙能集团下设分、子公司35个,其中分公司10个,分别为: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锡林热电厂、锡林浩特热电公司、乌斯太热电厂、包头发电分公司、电力工程技术研究院、产业开发分公司、燃料分公司、蒙兴发电分公司、金山第二热电分公司、公主岭风电场;全资子公司14个,分别为:内蒙古能源发电兴安热电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锡林郭勒胜利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锡林浩特聚能矿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内蒙古同盛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能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蒙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内蒙古煤基油气投资有限公司、内蒙古汇蒙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能配售电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物资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聚能招标有限公司、内蒙古恒能电力商贸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能锡林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7个,分别为:内蒙古长城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准大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新丰热电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金山热电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杭锦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科右中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国电电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费用单位4个,分别为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闻中心、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资金结算中心、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事务管理中心、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共享中心。

    截至2020年底,蒙能集团共有员工4946人(长期员工3895人,临时员工1051人)

    【重点项目】  2020年,蒙能集团“515重点项目”均实现阶段性目标,包头10万千瓦光伏、苏尼特左旗30万千瓦风电、武川10万千瓦风电供热项目年内实现并网发电;科右中2×66万千瓦火电项目完成汽机主厂房封闭;自治区重点项目金山二期2×66万千瓦火电项目5月31日开工,完成主厂房基础出零米、锅炉钢结构吊装两层的既定目标;鄂尔多斯上海庙—山东重点外送项目长城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7月18日开工,主厂房基础出零米。上述项目全部投产后,蒙能集团总装机将达到1136万千瓦。

     

    image.png 

    2020年12月21日,内蒙古能源发电苏尼特左旗风力发电有限公司300兆瓦风电项目首批风机并网成功(张浩)

     

    【安全生产】  2020年,蒙能集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各生产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截至年底,累计实现安全生产5253天。所属兴安热电公司连续两年无非停,金山热电公司全年无非停;全年完成16台火电机组检修和所有风光设备全年检修工作,新丰热电公司1号机组大修后连续稳定运行431天,乌斯太热电厂1号机组连续运行478天;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效果显现,获得自治区创新成果24项,创造经济效益6600余万元;所属115个直供二级换热站全部实现集中监控、无人值守;兴安热电公司电蓄热调峰项目投产,取得收益2177万元;金山热电公司乏汽余热利用完成改造,每年可降低成本1000余万元。

    【经营成果】  2020年,蒙能集团“双百行动”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案例集,国企改革持续深入,经营业绩不断提升。全年完成发电量284.87亿千瓦时,其中:火电268.31亿千瓦时,新能源16.56亿千瓦时,完成煤炭销量60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87.71亿元,同比增加4.91亿元;利税8.44亿元,同比增加2.75亿元;实现利润1.26亿元,同比增加4520万元,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蒙能集团年度经营目标和国资委考核目标,其中:煤炭业务完成利润2.81亿元;新能源业务完成利润1.46亿元;所属物资公司完成利润1.09亿元,同比增利8980万元;供热业务实现收入8.49亿元,同比增加869万元;实现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2.78亿元,通过国家政策减免费用及申领补贴9805万元;全年节约燃料成本1.24亿元,其中内蒙古锡乌铁路线计费调整节约7140万元,掺烧经济煤种64万吨节约2502万元。

    【前期工作】  蒙能集团金山二期2×66万千瓦火电项目4月20日取得核准批复,5月31日正式开工,创造了从项目启动到核准41天的火电前期工作新纪录;长城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9月11日完成股权变更,内蒙古自治区区属首个单机容量百万千瓦火电项目落户蒙能集团。与包头市固阳县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完成固阳新能源基地规划工作,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发电分公司5万千瓦光伏项目11月6日取得备案告知书,12月14日开工建设。内蒙古开源纳林希里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同盛色连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分别完成野外钻探5.86万米、2.64万米;内蒙古蒙能正创煤炭储运有限公司浩吉铁路通道上的阿如柴达木煤炭储装站,可研报告通过浩吉铁路公司的审查。苏尼特左旗风电配套储能项目、金山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完成可研编制。

    【荣誉】  2020年,内蒙古能源发电金山热电有限公司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安玉洺  李奇)

     

    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概况】  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内蒙古环投集团”)正式成立于2017年11月,注册资本50亿元,比照国有企业大型一档(正厅级)规格管理。

    【商业模式】  通过搭建环保投融资、环境技术服务、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四大平台”,发挥“资本+技术服务+创新+人才”四轮驱动优势,采取“投建管运一体化”运营模式,为各级政府、工业园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环保管家”“环保物业”“环保保姆”服务。

    内蒙古环投集团本部设8个职能部门,下辖子公司56家,其中,二级子公司15家、三级子公司40家、四级子公司1家。二级子公司中,全资子公司8家、控股子公司6家、合伙企业1家。集团公司现有员工675人,平均年龄34岁,30~50岁占比63%;本科以上学历占比83%,硕士及以上占比20%;拥有技术职称占比90%以上,中高级以上职称占比32%。

    【资质能力】  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环投集团各公司共取得各类成果认证186项。其中:业务资质和能力类认证22项,管理体系类认证34项,科技成果证书1项,国家专利26项,软件产品登记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35项,信用等级、评价类认证43项,鄂尔多斯环投公司及其所属环境监测公司、生态环科院公司、生态环境大数据公司、在线监控公司和通辽环投公司等6家公司分别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线监控公司获得呼和浩特市工业“小巨人”企业认证,生态环科院公司取得市政工程和环保工程承包资质(三级),鄂尔多斯环投公司、环保技术公司分别取得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三级)等资质。获批1家自治区企业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受损环境鉴定评估与修复企业重点实验室),备案2家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鄂尔多斯环投公司生态环境研究开发中心和生态环境智慧环保大数据研究开发中心)。

     

    image.png 

    由内蒙古环投集团投资实施的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物联网建设与管理支撑项目

     

    【发展业绩】  内蒙古环投集团组建运营以来,作为市场化运营的自治区环境治理龙头企业,重点围绕党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和着力解决影响生产生活突出环境问题,以及提升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等目标,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针对自治区污染防治中资金不足、技术团队缺乏等问题,通过市场化手段积极想办法、找出路,已签订合作协议和积极跟进意向投资项目63个,总投资约150亿元。先后重点筹划和实施了黄河流域、“一湖两海”及赤峰老哈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呼和浩特、包头、乌海周边地区为重点的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国家重金属重点防控单元巴彦淖尔、赤峰废渣处理工程,鄂尔多斯、乌海等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工业废物处置工程,以及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一批环境治理示范工程。

    2020年,内蒙古环投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44.7%;利润总额8089.26万元,同比增长131.5%;净利润6888.8万元,同比增长159.1%;上交税费2657万元,同比增长129.1%;资产总额达到19.33亿元,同比增长29.1%。(张包林)

     

    内蒙古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  内蒙古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是比照国有一档(正厅级)规格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109亿元。主要代表自治区政府负责铁路、民航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融资和经营管理,是自治区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融资平台。目前集团有子公司21家,其中全资子公司6家、控股子公司7家、参股公司8家。

    集团本部现有党群工作部、监察专员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人力资源部、企业发展部、审计法务部、综合管理部、财务管理部、投融资管理部、铁路事业部、工会等11个部门。集团在职职工295人(含二级全资、控股公司)。

    集团先后打造了“呼张客专草原高铁名片”“天骄航空亮丽空运名片”“易地扶贫社会公益名片”“中欧班列对外开放名片”“融资租赁民生保障名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2020年,集团实现归母净利润1.66亿元,较上年增长157.13%。截至2020年末,集团合并资产总额达到349.25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达到264.73亿元,较“十二五”末年均分别增长24.01%、20.86%。资产负债率24.2%,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重点铁路项目】  “十三五”期间,集团重点铁路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75.82亿元。出资建设的呼准鄂快速铁路、乌兰浩特至白城快速铁路、通辽至新民北高铁、呼张高铁、赤喀高铁相继开通运营,实现了内蒙古“草原高铁”从无到有的突破。2020年,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集大原高铁控制性工程察右前旗隧道开工建设,包银高铁及巴银支线、锡林浩特至太子城快速铁路启动征拆工作,累计完成投资26.1亿元,各项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航空旅游】  2019年7月,集团旗下天骄航空公司首航成功,开启了自治区本土航空产业发展的新纪元,截至2020年底,机队规模达到5架,开通运营航点7个。集团积极推动通用航空业务发展,开创“总部+基地”运行模式,固定翼飞机达到17架,开通运营航线19条,常态化运行6条。通用机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巴林右旗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阿斯哈图和巴林左旗、奈曼旗通用机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已与内蒙古森工集团签订战略协议合作建设通用机场,共同开发旅游资源。

     

    image.png 

    呼张高铁乌兰察布段行驶的动车

     

    image.png 

    和林格尔新区中欧班列(中亚方向)

     

    【类金融、资产管理】  积极参与政府化债项目,累计投放资金30.79亿元,帮助呼和浩特市、通辽市等5个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风险。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两家融资租赁公司累计为区内外企业投放资金42.3亿元,支持自治区基层卫生健康、绿色环保、城市给水供热等民生项目的发展。内蒙古融资租赁公司被自治区金融办评为“2019年度全区金融工作先进集体”,蒙通融资租赁公司获得2020年全国“融资租赁行业最佳新锐奖”。

    【服务政府】  集团积极做好政府引导基金专业化管理,现代服务业基金累计投放4.4亿元,绿色农牧业发展基金累计投放3.6亿元,内蒙古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基金成功组建,投放1亿元实现首个项目落地。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质量逐年递增,五年累计开行924列,运输集装箱8.2万标准箱,货物量142万吨,完成进出口贸易额19亿美元以上。积极助力全区脱贫攻坚,累计承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62.24亿元,完成11个盟市74个旗县12.49万人搬迁安置工作。启动全区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试点工作,2020年完成470亩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交易,实现交易额2400余万元。积极推进国家数据中心北方节点云平台建设,完成前期数据收集、可研报告、项目建议书等编制工作。

    【建章立制】  2020年,集团对不健全和缺失的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和增补,形成包括公司治理、审计风控、财务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8个方面75项制度;对集团所属各级企业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清理退出不具备发展优势的非主业项目,完成清理各层级企业48户,下设企业减少50%以上,管理层级控制在三级以内;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各环节风险管理流程,基本形成了现代企业的治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李波)

     

    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助力复工复产】  2020年,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高路公司”)积极参与交通保障工作,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整体推进的公司联防联控工作格局,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配合设置防疫检查站51个,检测车辆105万台次,开通应急物资通行站8个,重要物资绿色通道161条,保障重要物资运输和返工包车3万台次,1人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抗疫先进个人。疫情期间减免通行费14.84亿元,减免小微企业租金551万元,全年收取通行费41.5亿元,同比下降20%。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高路公司严控信贷风险,积极申请国家补助,努力争取地方投入,协调确保银行信贷,拓宽直融渠道,保障了资金链的安全续接。全年完成到位融资123亿元,偿还各项债务本息559亿元,申请到位国家补贴2亿元。“融资再安排”置换存量债务444亿元,债务风险防控取得新的成效。积极落实国资监管要求,提升资金集中管理水平,持续开展降本增效,清理债权债务往来2.48亿元,保障了中小微企业的权益。

    【污染防治】  高路公司以标准化施工和绿色环保养护为抓手,认真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公路建设中路基边坡采用生态植物防护,完成植物生态防护近300万平方米。包茂高速包东改扩建工程以钢渣替代碎石,每公里节省造价10万元,成为首批“内蒙古自治区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环保政策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节能减排要求,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公路建设】  高路公司主动适应公路建设投融资机制变革,全力加大地企、政企协调力度,创新公路项目委托代管模式,实现“研究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交验一批”。全年建设里程684公里,完成投资42.25亿元。G110线呼毕段等8个项目完成交工验收,经乌高速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总额的66%。打造“品质工程”,开展质量检查27次,抽检合格率均符合工程质量标准要求。对自建、委托、合作项目分类施策,强化过程监管,加强内控管理,推进信息公开,实现了管理上水平,质量上台阶,安全有保障。G65包茂高速公路包头至东胜改扩建项目获得全国公路工程建设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优胜项目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G1611丹东至锡林浩特公路克什克腾至承德联络线工程获2020年中国公路“微创新”大赛铜奖。

    【运营服务】  高路公司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以科学优化交通组织为手段,持续深化“美丽高速”创建,改造了10个收费站,解决入口称重拥堵问题;调整了62条人工混合车道,ETC通过率达到95%;新建改建服务区16对、司机之家4座,11个服务区爱心母婴室获自治区授牌,4对服务区入围“全国百佳示范”,五星级服务区达到8对,全区占比8/11;查处各类逃费车辆3620台次,追缴通行费74万元;应急处置突发事件1112次,清障救援指挥调度4726起。涌现出“最美中国路姐”5名、“最美中国路姐团队”2个,公司连续6年入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养护管理】  高路公司加强公路管养。全年完成投入5.85亿元,占“十三五”的73%。日常养护效果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完成13项1939公里路面维修工程;完成55座桥梁、22道涵洞病害处置,稳步推进隧道提质升级,养护平台投入应用。

    【多元经营】  高路公司坚持“突出主业、多元经营、集团发展”的战略,深化多种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积极拓展多种经营业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减少5户法人单位。各子公司积极应对疫情不利影响,经营实现预期目标,全年完成多种经营收入3.58亿元,同比增加3.46%,竞争力、活力、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全面修订子公司章程,系统梳理修订完善监管办法,多元经营改革从监督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上得到进一步优化。

    【深化改革】  高路公司以对标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为助推器,以内控合规体系建设和投资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为防火墙,改革取得积极进展。27项管理提升任务压实到人,授权放权3项,立改废制度69项。公司“三供一业”完成分离移交,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初步完成。公司总部、交科院、路桥检测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个科技项目通过立项答辩,3项自治区地方标准通过评审。与自治区气象局、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等达成战略合作,开启气象高速、智慧高速新征程。

    【安全生产】  全年开展检查1100余次,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32份,整改112处,整改率100%。分公司和基层所站培训率100%,安全生产监管基本实现“三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张璐)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  2020年,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包钢集团”)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低位运行的市场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生产经营效益好于预期,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有优的良好局面,为包钢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至2020年末,在岗职工总人数42729人。

    全年产铁1498.6万吨,同比增长1.17%;粗钢1561万吨,同比增长0.95%;商品坯材1468.5万吨,同比增长0.75%。生产稀土分离产品折氧化物10.2万吨,首次突破10万吨大关,同比增长17.53%;稀土金属1.28万吨,同比增长15.8%;稀土功能材料5.94万吨,同比增长37.76%,钢铁、稀土主要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四降两提”工程累计降低各类成本3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66.8亿元,利润总额15.9亿元,上缴税金45亿元。

    【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  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统筹推进,制定全方位疫情防控方案,认真落实职工返包排查、在岗职工监测,加强值班值守和宣传引导,抓好对办公区域、通勤车辆、餐厅浴池等重点区域消杀,保障防疫物资,打造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护网”,全年保持疫情“零感染”记录。生产组织稳定有序。主动应对疫情带来困难,努力克服环保限排、原料不足、库存高企、资金紧张等影响,积极协调开展保料、保产、保运输等工作,及时启动2座高炉停炉应急预案,保证了生产经营总体稳定。抓住钢铁、稀土市场向好有利时机,全力组织稳产高产,包钢股份全年各产线累计破日产及月产纪录270次,北方稀土多项产品产量创生产纪录,为争创效益打牢坚实基础。市场开发再创新局。化解疫情给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冲击,细分营销网络,千方百计跑市场、抓合同、降库存、保回款。创新“现货+电商平台”模式,为周边区域内重点企业、重点工程提供全流程供应链服务,包头及周边500公里销量持续攀升。加强高端高效产品市场推广,完成长城汽车105个规格20个牌号认证;与北奔、华新机械、大明集团开展合作,开发华北、湖北、上海等地区汽车用钢市场,京雄高铁全线实现“包钢造”。把提升创效能力贯穿始终,坚持全产线降本,深入推进成本网格化管理,大力提升经济技术指标,盘活处置产线资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整合资源抓好物流组织,提升效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精细内部管理,持续提高经营质量,激发企业“造血”能力。全年财务费用降低0.36亿元;吨钢、吨稀土制造成本同比分别降低131元/吨、1892元/吨,降幅分别为4.35%、10.27%;厂内吨钢物流成本降低11.13%;人事费用率降低5.29%。对接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人工成本的社保费用部分降低2.23亿元。全年清回欠款超2亿元。完成28家企业压减工作,公开处置资产50项,盘活固阳矿山球团等23条闲置产线,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  产业布局逐步完善,产业发展得到优化。包钢股份发挥稀土钢品牌优势,探索NPR新材料研发及市场化应用,产业链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北方稀土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抛光材料、贮氢材料、催化材料产业布局和产能规模优势持续显现。包钢矿业推动两个10亿吨煤田获取取得阶段性进展,持续加大权益资源占有量。铁捷物流公司整合企业内部运输业务,拓展外部市场及供应链服务,达到千万吨级运量水平,跻身“2020年度中国物流企业50强”。包钢西创、铁花文化公司大力开拓市场,积极融入城市生活,最大限度对冲了疫情影响。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争取产品效益最大化。以新产品开发和工艺优化为中心,持续加强技术与生产互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力度。钢铁产业成功开发高级别稀土工业线材、稀土耐磨钢、稀土高强镀锌板等5个大类、27个品种。稀土功能材料实现永磁伺服电机用钕铁硼辐射磁环的批量生产;开发出满足华为5G通信基站散热使用要求的稀土镁合金材料。数字化步伐持续加快。成为国家首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编制完成《数字化转型方案》,以信息技术为企业赋能。以ERP数据为中心,建立资金管控平台、协同APP消费功能等智能模块应用。钢铁产业稳步推进白云铁矿智能矿山建设,全面启动金属制造公司原料库无人吊车、运输部无人机车等7个智能制造项目。稀土产业大力实施“三废”综合治理技术改造工程,在多领域开创行业自动化生产先河。物流产业推进“互联网+物流”战略,建设开放式一体化物流运输信息平台,实现全流程管控。

    【改革创新与管理提升】  持续深化国投公司改革。聚焦企业集团总部机关化问题,调整管控模式,下放授权职能32项,职能边界更加明晰。充分发挥公司章程在企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严格规范各决策主体权责边界,形成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投资和产线管理,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全周期责任管理制度,明确投资负面清单,规范各控股公司投资活动。推进物流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进行内部整合,完成收购一电厂,实现集中运营和专业化管理。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展与党中央企业、区属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合作,积极引进外部资本。通过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发布15项产权转让、增资扩股、项目合作、合资新设等混改项目。参股蒙商银行,组建包钢钢业西部有限公司、北京包钢朗润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泰纳瑞斯包钢(包头)有限公司等3家混合所有制企业。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行金属制造公司、钢管公司、特钢分公司放权搞活,在干部人事、劳动用工、薪酬分配等方面充分授权,不断激发活力、提高效率。稳步推进稀土院科改示范企业试点工作,持续规范4家单位经营管理团队契约化管理,包钢西创完成所属11家单位市场化选聘。推动解决剥离企业办社会遗留问题。推进市区、白云铁矿、固阳县的“三供一业”、教育医疗、市政设施移交收尾工作,与地方政府签署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协议,移交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进一步提升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依托自治区稀土产品研发企业重点实验室,成立六个专业方向科研团队,重点开展“稀土钢”基础应用研究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积极开展新品种技术研发,全年累计完成新产品230万吨,稀土钢产品占比14%,产值71.8亿元。开展白云鄂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攻关,萤石生产线全线运转,品位稳步提升至90%以上。全力堵塞管理漏洞,推进内控体系建设,持续完善运行管理。完善采购管理制度体系,推动物资采购流程优化,加速推进电子采购交易平台建设,强化招投标管理,实现采购行为“三个百分百”目标。以包钢股份为试点,加强采购策略研究,由“零采”向“集采”转变。继续加大直供合作力度,直采直供比例达80%以上。首次编制标准,填补露天智能矿山无人驾驶运行安全标准规范体系空白。举办首届包钢“稀土钢杯”创新方法大赛,稀土院获得全国创新方法大赛金奖。管理现代化创新项目刷新公司在冶金行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获奖纪录,获得年度“内蒙古百强品牌”称号两项。

    【安全环保与风险防控】  依法治企水平提升,环境管理取得新成效。整合包钢西创冶金渣、绿化公司并入节能环保产业,做强产业基础。全面启动环保超低排放改造和特别排放限值项目,煤焦化工分公司1—10号焦炉脱硫脱硝改造项目提前投运,满足国家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限值要求;包钢股份炼铁厂、还原铁等料场封闭项目作用开始显现;在包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全部完成焙烧尾气脱硫系统改造,达到稀土工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公司整体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提高。安全管理得到新提升。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包钢股份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占比达到80%以上。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持续加大网格化安全管理及安全确认制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力度,千人负伤率同比下降50%以上。风险防控迈上新台阶。强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维护包钢股份股票市值稳定,降低了退市风险。积极与上级部门及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努力争取资金及政策支持,力保资金链安全。高度关注资金、安全、物流、原燃料和产成品储运等风险点,推进公司法务集中统管,全面强化法律论证、合同管理、合规审核等工作,依法治企能力显著增强。(郝虹)

     

    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  2020年,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完成森林抚育36.74万公顷,为计划的100.03%,作业质量合格率100%;完成退耕还林还湿1.33万公顷;完成灾后植被恢复168公顷;完成生态脆弱区修复35公顷;完成重点地段绿化130公顷;完成补植补造2.2万公顷:均为计划的100%;完成育苗总面积174.35公顷,较2019年增加22.81公顷;总产苗量15164.4万株,较2019年增加2418.4万株。全年发生森林火灾63起,受害面积228公顷,受害率0.067‰,当日灭火率100%。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16.33万公顷,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率”指标,其中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55‰;无公害防治率92.44%;测报准确率92.66%;种苗产地检疫合格率100%。全面完成年度生态建设任务。

    2020年,森工集团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68.5亿元,较2019年增加8.4亿元,增长13.98%,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完成28.2亿元,增长13.98%;第二产业产值完成14.2亿元,增长84.66%;第三产业产值完成26.1亿元,减少5.53%。三大产业产值比由2019年的41∶13∶46调整到41∶21∶38。下达各类投资计划52.24亿元,完成57.81亿元,完成计划的110.67%,同比增长13.15%。

    【组织机构】  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森工集团”)于2020年8月1日挂牌恢复运营。挂牌后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开展“企业总部机关化”问题专项治理行动,集团总部部门由29个调整为22个,减少24%,其中合署办公调减机构2个,分别为:团委、人事处;撤销机构和职能划转调减机构6个,分别为:市场营销处、安全设备处、统计处、科技处、外经处、产业处;转为归口管理部门调减机构1个,政研室;增设机构1个,森林资源监督办;单设机构1个,机关党委;总部机关工作人员编制由原来的503名调减到339名,减少33.2%。森工集团实有所属企事业单位44家,年末在岗职工43158人。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国有林区林场改革专项工作协调办公室《关于印发恢复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运营工作方案的通知》,森工集团确定为特定功能类企业,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正厅级单位,由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监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公司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企业主营业务和重点培育产业包括:森林资源经营保护、森林生态保护建设服务、森林旅游康养、林下产品开发销售和矿泉水等绿色生态矿业。2020年8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布小林,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佰山为森工集团揭牌。

    【生态建设】  森林资源管理  2020年,完成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二类调查数据、国家级公益林和林地一张图数据库实现“三库合一”。16个单位完成18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全部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下简称“国家林草局”)专家评审。停止木材运输许可证发放。立案查处各类森林案件1453起,其中核实有奖举报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18起,查处率94.91%。

    保护地建设  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阿尔山哈拉哈河、库都尔河、卡鲁奔3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争取国家湿地和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合计3210万元,完成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267公顷。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湿地保护总面积63.32万公顷,湿地保护率52.61%。开展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自然保护地由33处增加到34处,其中自治区级(省部级)及以上级别自然保护区8处、湿地公园17处,国家森林公园9处,总面积184.52万公顷,较调整前增加2.85万公顷。

    森林管护  巩固木材检查站、防火检查站和森林管护站“多站合一”改革成果,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共建成“一站多能”综合管护站点114个。争取政策支持,321座管护用房纳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的《国有林区(林场)管护站房建设试点方案(2020—2022年)》,其中:新建104座、重建改造60座、加固改造46座、功能完善111座,建设总资金9605万元;2020年党中央预算内投资71座,其中新建70座,加固改造1座。

    森林保护  2020年,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发生森林火灾63起,全部为雷电火灾并在当日扑灭,平均灭火时间7.6小时,平均过火面积不足6公顷,森林受害率0.067‰;与2019年相比,火灾次数下降29起,过火面积下降15%: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未发生人为火灾。全年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6.33万公顷,防治效果平均为92.14%;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率”指标。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的“战队一体化,地空无缝衔接”作战模式被北方航空护林总站推广,其扑火事迹被列为2020年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12个先进事迹之一。

    【新闻发布会】  8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新闻发布会在牙克石市举行。中国森环森保所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观测与管理学科组首席专家王兵研究员就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进行了发布。新华社、党中央广播电视台、经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20余家媒体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据发布会公布的结果,以2018年为评估核算基准年,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年,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到5298.82亿元/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到860.92亿元/年。森林和湿地通过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固定封存二氧化碳、保育生物多样性和净化大气环境等生态过程形成的“绿色水库”“绿色碳库”“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净化环境氧吧库”,每年创造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均超过千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物质量为170.96亿立方米/年,每年涵养的水源量相当于三峡水库设计库容的43.61%,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绿色水库”总价值为1646.94亿元/年;森林生态系统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汇当量为2329.58万吨/年,折合成二氧化碳为8541.79万吨/年,相当于吸收了内蒙古自治区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7.26%,占内蒙古全区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3,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绿色碳库”总价值为1071.75亿元/年;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总价值1246.95亿元/年,其中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分别为1090.34亿元/年和156.61亿元/年;“净化环境氧吧库”总价值为1024.98亿元/年,其中,森林和湿地产生的价值分别为795.87亿元/年和229.11亿元/年。

    【经营管理】  统筹推进森工集团综合检查和各项审计,对5个直属单位进行离任审计;全面开展2019年度财务收支及绩效考核目标审计;首次开展对森工集团所属19个林业局2019年营林生产项目和资金管理审计,确保被审计单位营造林任务真实、合法有效;开展森工集团所属单位产业项目审计调查、3个改制留守处财务收支专项审计等工作,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规范完善选聘中介机构和工程造价审核管理工作。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全年累计清收欠款4900万元,年度应收款项下降3亿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946万元,所有无分歧欠款全部清偿到位;压缩金融机构贷款8.7亿元,企业资产负债率实现“四连降”,财务状况更加健康。结合特定功能类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目标设置要求和林区改革发展实际,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增强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导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完成三期共计560名人员招聘工作。

    【国有林区改革】  完成国有林区改革任务。国家验收组进行实地评估后,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总体评价为“优”,以98.8分好成绩位列各重点国有林区之首。企业办社会职能实现应交尽交、应剥尽剥,平稳移交林业城镇消防监管机构20个,消防中队15个;9.4万户林业职工家属区移交属地实施物业管理市场化。开展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共移交企业退休人员档案95476份。深化“社会融入地方、经济融入市场”,与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兴安盟行政公署签订战略协议,在生态保护、经济产业、民生保障、基础建设等领域建立常态化协同发展机制。

    【产业发展】  整合资源力量,成立产业事业部,组建旅游、碳汇、林下产品公司,由产业事业部集中管理,搭建了产业发展的组织架构。拓宽旅游发展格局,持续培育壮大森林旅游康养产业,32个重点旅游项目纳入自治区“乌阿海满”一体化旅游发展规划;94个旅游项目纳入呼伦贝尔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搭建旅游营销平台,开通了“根河之恋”“阿里河相思谷之约”等9条精品森林草原旅游线路。完成绿色产品网络平台、微信微店、APP项目技术框架搭建,启动大兴安岭绿色产品展厅建设。根河驯鹿繁育中心建设项目获批,完成第四批66头种用驯鹿引进工作。中国阿尔山避暑之都和森林之都品牌成功注册,阿尔山荆花温泉康养特色小镇、绰尔森林康养小镇纳入自治区第二批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培育名单。森工集团与农业银行、内蒙古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强化金融服务支持。与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航旅集团达成三方合作意向,筹备联合成立通用机场建设管理公司,合力推进莫尔道嘎、毕拉河通用机场项目建设。盘活存量房产,森工之家商品房销售28户,车库94户。2020年初木材库存量24602立方米,全年生产完成34882立方米(其中可持续经营采伐3745立方米,火烧木采伐5886立方米,其余25251立方米),全年销售36126立方米,自用及其他231立方米,年末库存量23127立方米。

    【科研开发】  加强科技项目立项和申报,立项党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补助资金项目7项,项目资金757万元;批复林区各单位2019年度申报科技立项20项,立项资金635万元;2020年在研项目5项,初审2020年度科技计划项目13项,申报各级各类项目9项。推进林业科研成果转化,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13项科技成果,完成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和国家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库信息管理系统成果入库工作;组织专家完成2项党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现场查定、10项党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补助资金项目验收工作。加强科技交流与技术合作。成立寒温带森林动物生态管理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领导小组,与中国林科院张守攻院士合作成立工作站,建立院士科研基地: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基地、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科研基地。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支撑作用。研发成功“森林抚育检查内业管理系统”软件,较原来的检查数据处理方法节省内业时间90%以上,精度提高到95%以上。

    【安全生产】  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先后投入资金645万元用于购置防疫物资,抽调8660人次协助属地政府开展重点区域检查管控并帮助落实隔离场所,实现疫情“零发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对非煤矿山、森林旅游、危险化学品、森林经营、特种设备、用电安全、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隐患共174处;对林区9座自备油库和铅锌矿进行专项检查,下发整改通知书9份。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

    【荣誉】  1月3日阿龙山西伯利亚红松科研团队在“新中国70年最具影响力班组”发布暨第一届新时代班组高峰论坛中获“新时代最具影响力班组”。

    1月6日绰源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授予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

    5月28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被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授予“先进集体奖”。

    9月23日林海日报社在“美丽蝶变—全国党媒社长总编看红河”暨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2020年会上,获“全国党报党媒抗疫宣传先进单位”,记者赵佳佳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11月20日克一河林业局有限公司被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11月24日阿龙山林业局阿乌尼天然林资源管护林场主任顾广山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2月3日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同志,被中共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杨建飞  任德双)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