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卷

  • 临河区
  • 发布时间:10-21
  • 来源:

  • 【概况】  临河区位于黄河“几”字湾顶部,河套平原腹地,是巴彦淖尔市府所在地。南临黄河,北靠阴山,地处以京津为龙头的呼—包—银—兰经济带中段,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地理坐标北纬40°34′~41°17′,东经107°6′~107°44′。年平均气温8.2摄氏度,年降水量194.5毫米,年日照时数3080.6小时,无霜期159天,年平均风速2.0米/秒,空气优良率84.1%。建成区共有绿地1663.23万平方米,绿地率32.61%,城市绿化覆盖率36.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64平方米。辖9个乡镇、2个农场、11个办事处。

    境内有亚洲最大的首制自流灌区——河套灌区,黄河年平均过境流量367.2亿立方米,年引水量11.02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217万亩。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0.99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32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6.12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6.9%;第三产业增加值154.55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1.8%。三次产业结构为20.7∶26.2∶53.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0.9%。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93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4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6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86万元。

    全年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13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3亿元,下降0.1%;非税收入完成3.8亿元,增长38.9%。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1.02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亿元,增长12.0%;八项民生合计支出36.0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6%。

    全年共引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14亿元,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20.5%。其中,国内区外到位资金14.30亿元,区内市外到位资金15.84亿元。

    【第七次人口普查】  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为582206人,家庭户236835户,集体户9995户,家庭户人口为550440人,集体户人口为31766人。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546594人,占93.9%;蒙古族人口22922人,占3.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12690人,占2.2%。

    男性人口293640人,占50.44%;女性人口288566人,占49.56%。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76,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06.26相比下降4.50。城镇人口413117人,占70.96%;乡村人口169089人,占29.04%。

    【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2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1.3%;实现增加值60.32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4.2%。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204.8万亩,比上年增加0.1万亩。粮食种植面积101.4万亩,与上年同比下降6.9%;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3.5万亩,与上年同比增长8.0%。全年粮食总产量为63.19万吨,与上年同比增长4.3%;油料产量18.39万吨,与上年同比增长0.3%;蔬菜产量94.4万吨,与上年同比增长21.9%。

    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为94.8万千瓦。各类拖拉机保有量4040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157台,小型拖拉机34251台,联合收割机620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286台),各类配套农机具68285台,全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87.5%。机耕面积196万亩,机械播种面积189万亩,机械收获面积135万亩。新建规模化养殖场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54家,家庭农牧场706个,种养大户6283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455亩,设施农业总面积累计5.3万亩。完成土地流转2.3万亩,全区累计流转土地面积68.5万亩。

    【畜牧业】  全年家畜存栏190.99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加7.6万头(只),增长4.1%。其中,生猪存栏7.81万口,增长29.8%;牛存栏1.75万头,增长15.7%;羊存栏181.21万只,增长3.2%;家禽存栏66.78万只,下降26.3%。全年猪牛羊出栏402.5万头(只),较上年增加4.05万头(只),增长1.0%。其中,生猪出栏10.26万口,增长0.1%;牛出栏1.04万头,下降1.9%;羊出栏391.2万只,增长1.1%;活家禽出栏148.23万只,增长22.9%。全年肉类总产量9.3万吨,较上年增加1.3万吨,增长15.8%。其中:猪肉产量0.97万吨,增长13.0%;牛肉产量0.16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7.82万吨,增长15.5%;禽肉产量0.33万吨,增长46.7%;禽蛋产量0.64万吨,增长38.8%;牛奶产量3.91万吨,下降16.9%。

    【林业】  全年投资0.74亿元,栽植各类苗木225.2万株,完成人工造林1.01万亩,全区有林地面积18173公顷,灌木林地面积2787公顷,林网四旁树面积2683公顷,森林覆盖率9%,活立木总蓄积量284.92万立方米。

    【水利】  2019年度脱贫攻坚改水、2020年度脱贫攻坚改水和新华镇份子地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项目,总投资6845.29万元,解决干召、丹达、白脑包等10个水厂水质不达标和新华镇境内10个村、1个农场、2个连共3197户12946人和84584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

    临河区黄河马场地六八社险工上延段治理工程项目,完成投资970万元,治理险工长度1150米,加固防洪围堰1100米。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村基层防汛预警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431.7万元,建设雨量站、视频监控系统筹非工程设施。

    【工业】  全年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7.8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13.0%;实现增加值41.9亿元,可比价增速下降5.7%。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02.8亿元,下降18.9%;重工业完成产值95.0亿元,下降5.7%。

    规模以上工业(不包括电业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6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7.7%,利润总额5.7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79.9%。

    【脱贫攻坚】  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40户4217人,其中脱贫享受政策的有819户1743人,脱贫不再享受政策的有1121户2474人。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020年,全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起,死亡10人,伤6人。其中,生产性道路交通事故8起,死亡7人,伤6人;工矿商贸其他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3人;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及森林火灾事故。

    【旅游业】  全年接待游客14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8亿元。年末,临河区拥有旅行总社11家,分社6家;星级饭店5家;国家AAAA级景区1家,AAA级景区2家,AA级景区4家;五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家,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3家。举办冰雪文化旅游节、第四届梨花节、“5·19中国旅游日”活动、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46项。

    【服务业】  2020年,临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6.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4%,总量占巴彦淖尔市的49%,总量和增速均列全市第一。临河区出口企业44家,出口总额22583万美元(15.5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0%,位居全市第一。临河区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116.43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6%,占全市总量的55.28%,居全市第一。

    【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各类人员268709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855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1123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8975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89447人。参加工伤保险44369人。参加生育保险49120人(新口径)。失业保险缴费人数19770人。

    城镇低保标准由2019年的每人每月665元提高为708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019年的每人每年4754元提高为5111元。全年为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413.8万元;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6054.3万元。为135名特殊困难群众发放“救急难”资金247.8万元。在临时求助方面,通过乡镇、办事处、农场救助困难群众9210人,发放资金526.8万元;民政局直接救助1715人,发放资金108.8万元,人均救助634.4元。发放高龄津贴1076.7万元。为94742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每份保险费15元,共计投入142万元。为547名特困人员发放补贴431.4万元。为9909名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1140.2万元。发放各类重点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资金共1085.7万元。

    【人民生活】  全年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1289元,与上年同比增长3.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4837元,增长3.2%;农村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2031元,增长8.8%。(宋超宇)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临河区
  • 发布时间:10-21
  • 来源:

  • 【概况】  临河区位于黄河“几”字湾顶部,河套平原腹地,是巴彦淖尔市府所在地。南临黄河,北靠阴山,地处以京津为龙头的呼—包—银—兰经济带中段,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地理坐标北纬40°34′~41°17′,东经107°6′~107°44′。年平均气温8.2摄氏度,年降水量194.5毫米,年日照时数3080.6小时,无霜期159天,年平均风速2.0米/秒,空气优良率84.1%。建成区共有绿地1663.23万平方米,绿地率32.61%,城市绿化覆盖率36.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64平方米。辖9个乡镇、2个农场、11个办事处。

    境内有亚洲最大的首制自流灌区——河套灌区,黄河年平均过境流量367.2亿立方米,年引水量11.02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217万亩。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0.99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32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6.12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6.9%;第三产业增加值154.55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1.8%。三次产业结构为20.7∶26.2∶53.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0.9%。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93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4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6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86万元。

    全年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13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3亿元,下降0.1%;非税收入完成3.8亿元,增长38.9%。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1.02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亿元,增长12.0%;八项民生合计支出36.0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6%。

    全年共引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14亿元,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20.5%。其中,国内区外到位资金14.30亿元,区内市外到位资金15.84亿元。

    【第七次人口普查】  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为582206人,家庭户236835户,集体户9995户,家庭户人口为550440人,集体户人口为31766人。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546594人,占93.9%;蒙古族人口22922人,占3.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12690人,占2.2%。

    男性人口293640人,占50.44%;女性人口288566人,占49.56%。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76,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06.26相比下降4.50。城镇人口413117人,占70.96%;乡村人口169089人,占29.04%。

    【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2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1.3%;实现增加值60.32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4.2%。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204.8万亩,比上年增加0.1万亩。粮食种植面积101.4万亩,与上年同比下降6.9%;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3.5万亩,与上年同比增长8.0%。全年粮食总产量为63.19万吨,与上年同比增长4.3%;油料产量18.39万吨,与上年同比增长0.3%;蔬菜产量94.4万吨,与上年同比增长21.9%。

    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为94.8万千瓦。各类拖拉机保有量4040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157台,小型拖拉机34251台,联合收割机620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286台),各类配套农机具68285台,全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87.5%。机耕面积196万亩,机械播种面积189万亩,机械收获面积135万亩。新建规模化养殖场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54家,家庭农牧场706个,种养大户6283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455亩,设施农业总面积累计5.3万亩。完成土地流转2.3万亩,全区累计流转土地面积68.5万亩。

    【畜牧业】  全年家畜存栏190.99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加7.6万头(只),增长4.1%。其中,生猪存栏7.81万口,增长29.8%;牛存栏1.75万头,增长15.7%;羊存栏181.21万只,增长3.2%;家禽存栏66.78万只,下降26.3%。全年猪牛羊出栏402.5万头(只),较上年增加4.05万头(只),增长1.0%。其中,生猪出栏10.26万口,增长0.1%;牛出栏1.04万头,下降1.9%;羊出栏391.2万只,增长1.1%;活家禽出栏148.23万只,增长22.9%。全年肉类总产量9.3万吨,较上年增加1.3万吨,增长15.8%。其中:猪肉产量0.97万吨,增长13.0%;牛肉产量0.16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7.82万吨,增长15.5%;禽肉产量0.33万吨,增长46.7%;禽蛋产量0.64万吨,增长38.8%;牛奶产量3.91万吨,下降16.9%。

    【林业】  全年投资0.74亿元,栽植各类苗木225.2万株,完成人工造林1.01万亩,全区有林地面积18173公顷,灌木林地面积2787公顷,林网四旁树面积2683公顷,森林覆盖率9%,活立木总蓄积量284.92万立方米。

    【水利】  2019年度脱贫攻坚改水、2020年度脱贫攻坚改水和新华镇份子地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项目,总投资6845.29万元,解决干召、丹达、白脑包等10个水厂水质不达标和新华镇境内10个村、1个农场、2个连共3197户12946人和84584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

    临河区黄河马场地六八社险工上延段治理工程项目,完成投资970万元,治理险工长度1150米,加固防洪围堰1100米。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村基层防汛预警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431.7万元,建设雨量站、视频监控系统筹非工程设施。

    【工业】  全年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7.8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13.0%;实现增加值41.9亿元,可比价增速下降5.7%。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02.8亿元,下降18.9%;重工业完成产值95.0亿元,下降5.7%。

    规模以上工业(不包括电业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6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7.7%,利润总额5.7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79.9%。

    【脱贫攻坚】  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40户4217人,其中脱贫享受政策的有819户1743人,脱贫不再享受政策的有1121户2474人。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020年,全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起,死亡10人,伤6人。其中,生产性道路交通事故8起,死亡7人,伤6人;工矿商贸其他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3人;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及森林火灾事故。

    【旅游业】  全年接待游客14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8亿元。年末,临河区拥有旅行总社11家,分社6家;星级饭店5家;国家AAAA级景区1家,AAA级景区2家,AA级景区4家;五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家,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3家。举办冰雪文化旅游节、第四届梨花节、“5·19中国旅游日”活动、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46项。

    【服务业】  2020年,临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6.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4%,总量占巴彦淖尔市的49%,总量和增速均列全市第一。临河区出口企业44家,出口总额22583万美元(15.5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0%,位居全市第一。临河区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116.43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6%,占全市总量的55.28%,居全市第一。

    【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各类人员268709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855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1123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8975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89447人。参加工伤保险44369人。参加生育保险49120人(新口径)。失业保险缴费人数19770人。

    城镇低保标准由2019年的每人每月665元提高为708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019年的每人每年4754元提高为5111元。全年为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413.8万元;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6054.3万元。为135名特殊困难群众发放“救急难”资金247.8万元。在临时求助方面,通过乡镇、办事处、农场救助困难群众9210人,发放资金526.8万元;民政局直接救助1715人,发放资金108.8万元,人均救助634.4元。发放高龄津贴1076.7万元。为94742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每份保险费15元,共计投入142万元。为547名特困人员发放补贴431.4万元。为9909名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1140.2万元。发放各类重点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资金共1085.7万元。

    【人民生活】  全年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1289元,与上年同比增长3.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4837元,增长3.2%;农村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2031元,增长8.8%。(宋超宇)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