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8卷  /  盟市旗县

1998卷

  • 乌海市
  • 【乌海市党政军领导名录】

      委

         书    记:巴特尔(蒙古族)

         副 书 记:齐凤山(蒙古族)

                   郭启俊

                   王清良

                   ***

         常    委:巴特尔(蒙古族)

                   齐凤山(蒙古族)   

                   郭启俊

                   王清良

                   ***

                   冀  水

                   王  成

                   张海旺(蒙古族)

                   康广武

                   刘建明

                   赵东禄

    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王清良

    市政法委员会

         书    记:齐凤山(蒙古族)

    市人民大常务委员会

         主    任:巴达尔(蒙古族)

         副 主 任:田绥民

                   薛金莲(女)

                   宁金祥(蒙古族)

                   任  凭

                   贾广元

                   艾振莹(回族  1997年4~12月)

    市人民政府

         市    长:巴特尔(蒙古族)

         副 市 长: ***

                   孙培义

                   赖瑞田(蒙古族)

                   王智德

                   李光席

                   艾振莹(回族  1997年1~4月)

                   靳文华

    市政协委员会

         主    席:刘崇璋

         副 主 席:敖茂森(蒙古族)

                   李贺年

                   袁孝勤(女)

                   胡庭礼

                   刘本修

                   刘永符(蒙古族)

    市中级人民法院

         院    长:王  虎

    市人民检察院

         检 察 长:刘伍才

    军分区

         司 令 员:张  凤

         政    委:赵乐禄

         副司令员:藏忠友

    【建制沿革】  乌海市位于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黄河上游。东邻鄂尔多斯高原,南连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靠阿拉善草原,北接河套平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6′~107°08′,北纬39°13′~39°54′,平均海拔1 150米。总面积1 682平方公里。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区,2个乡、20个街道办事处。有25个民族,38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24 594人。早在商朝时期,乌海地区就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游牧狩猎之地。清朝后期,逐渐有人来这里开矿挖煤,拓荒种地。1958年以后,随着国家对西部煤炭资源的开发,乌达矿务局、卓子山矿务局(1973年改称海勃湾矿务局)相继成立。1961年,乌达市、海勃湾市成立,分别归属于巴彦淖尔盟和伊克昭盟。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1976年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两个县级市合并成自治区直辖的乌海市,王建民担任市委书记兼市革委会主任。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乌海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199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1994年被国家民委和体改委确定为民族自治地区改革开放试验区。1996年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工矿区城市建设改革试点。1996年又被国家体改委确定为全国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

        1997年,乌海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乌海市自然资源丰富,配套互补条件好,综合开发利用价值高,形成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已探明矿藏资源36种。煤炭总储量44亿吨,炼焦用煤达43亿吨,占自治区炼焦用煤总储量的82.6%,素有“乌金之海”的美誉。铁矿主要有磁铁矿和褐铁矿,储量分别为627万吨和116万吨。石灰岩远景储量在200亿吨以上,质量上乘,品种齐全,是冶金、化工、建材行业的主要原料。煤系高岭土11亿吨以上,石英砂、石英岩50多亿吨。乌海市水土光热资源十分丰富。黄河流经市区,年流量达321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丰富且地下地上构成互补系统,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乌海土地辽阔,环境承载能力强。每年无霜期达156~165天,年均日照时间3 000多小时,而且昼夜温差大,适宜瓜果蔬菜,特别是葡萄的生长,是自治区主要的葡萄生产基地。乌海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经过40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国有、集体、私营、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中小结合,以能源化工、建材为主,兼有冶金、机械、轻工业等产业的工业体系,是自治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煤炭工业是乌海的基础产业,全市原煤生产能力达1 50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33.6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9.5亿千瓦时。乌海是自治区最大的建材生产基地,有建材企业30多家,水泥生产能力达125万吨,平板玻璃243万重量箱,墙体材料2.4亿块,陶瓷锦砖108万平方米。化工产品有烧碱、纯碱、小苏打、泡花碱、电石等20多种系列产品。冶金工业主要以生铁、硅铁、金属镁、工业硅为主。机械工业有年产达120万支摩托车前叉的大型企业,成为全国最大的摩托车减震器生产基地。乌海是自治区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全市拥有商业、期货、粮食、饮食网点400多家,宾馆、饭店50多家。乌海市教育事业初具规模,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16所,1997年全市通过自治区“两基”达标验收。科技信息机构6个,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万人。文化新闻事业发展迅速,有文化设施150多处,群众性书法活动广泛开展,有“书法城”之美誉。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健全,全市每千人占有病床5.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8人。全市有金融机构及网点162家,可承办各种金融保险业务,已与国内10家市场联网。乌海市交通通讯便利,包兰铁路、109国道、110国道穿市而过,飞机场正在加紧筹建;国内国际直拨电话全部开通,移动电话全国漫游,实现电话程控化传输数字化。1997年,乌海市紧紧围绕实行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的奋斗目标,坚持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一是企业转制步伐加快。遵循“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实施组建企业集团及股份合作制、民营制等多种形式的转制、改革。二是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出台国有资产经营实施办法,加大国有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改革力度。1997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 00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13.6%和11.0%。乌海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 760元,在全区12个盟市中位居前列。1997年,乌海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是3.5%、66.6%、和29.9%,第一产业平稳发展,所占比重变化不大;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仍是大力扶持发展地对象。财政收入,1997年完成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9%。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 422元,比上年增加566元,增长19.82%,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15.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 778元,比上年增长16.5%。物价涨幅继续回落,市场物价保持低位运行。乌海市城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103.8%,比上年涨幅回落3.4个百分点,而且食品类物价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其指数为99.8%,比上年涨幅回落4.7个百分点。

    【农业】  1997年,乌海市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有力地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 40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种植业虽然受大风、干旱、高温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但农作物仍获得丰收。粮食产量达21 426吨,比上年增长7%。畜牧业生产又获丰收,“菜篮子工程”取得新进展。年末牲畜存栏头数达到101 282头(只),比上年增长4%。“菜篮子工程”建设以“改善结构、增加品种、提高档次、均衡上市”为目标,完成蔬菜产量1 222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2%,基本实现自给。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农牧机械总动力达6.48亿千瓦,农业生产用电达1 863.3万千瓦时;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228吨,地膜覆盖面积为1 249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达3 024(折纯)。

    【工业建筑业】  1997年,乌海市工业经济以优化资本结构试点为契机,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目的,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兼并破产重组的力度,工业生产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4.6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全年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86.31%,工业产品销售率96.25%,资本贡献率9.49%,资本保值率147.33%,成本费用利润率8.58%,资产负债率66.88%,流动资金周转率0.72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5 207元/人。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24亿元,比上年下降4.3%,全员劳动生产率8 440元/人,比上年下降2.2%。

    【固定资产投资】  1997年,乌海市扭转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下降趋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8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9 774万元,比上年增长0.5%;集体经济完成投资3 880万元,比上年下降36.15%;其它所有制完成投资1.03亿元,比上年增长65.22%;城镇居民个人投资1 854万元,增长13.53%。在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34亿元,比上年下降17.1%;更新改造投资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7%;房地产开发投资1 507万元,比上年增长122.27%;其它投资1.28亿元,比上年增长36.84%;私人建房投资1 8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53%。按投资用途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4.7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 604万元,比上年下降1.4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1%。在第三产业中,住宅建设投资7 985万元,占第三产业投资的29.15%。全年施工项目数159个,施工面积46.6万平方米;全年投产项目120个,竣工房屋面积30.7万平方米;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04亿元。

    【交通 邮电】  1997年,交通运输部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改善运营策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交通运输业的稳步发展。全年交通系统完成公路货运量875万吨,比上年增长1.16%;公路货物周转量1.3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6%;公路客运量163万人,比上年增长2.79%;旅客周转量8 52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86%。邮电通信事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97年邮电业务总量达5 345万元,比上年增长26.87%。年末市内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6.5万门,比上年增长27.45%。全年函件达196万件,特快专递  2.3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68%和9.5%。移动电话全年新增用户1 423户,达到3 038户。年末市内电话到达36 555户,比上年末增加7 090户。其中住宅电话30106户,比上年增加6 021户。

    【商业贸易】  1997年,全市消费品市场活跃,物价平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5%;非国有商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高于国有商业。在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零售额2.08亿元,比上年下降10.48%;集体经济零售额2 900万元,下降19.93%;其它各种经济零售额2.98亿元,占总额的32.49%,比上年增长24.86%;个体经济零售总额3.83亿元,占总额的41.25%,比上年增长39.16%。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1997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466万元,比上年增长36.26%。年内共取得10项科技成果。签订各项技术合同18项,合同成交额610万元。从区外引进技术1项,成交额500万元。1997年末,全市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 025人,比上年增加213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6 105人,比上年增加5 276人,其中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1 250人,比上年增加5 198人,占全部中学生的81.4%。全市小学在校学生41 151人,比上年增加3 022人。聋哑学校在校学生45人。全市普通中学教职工人数2 587人,其中专任教师1 738人;小学教职工人数3 016人,其中专任教师2 399人。中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职工大学在校学生274人,电视大学在校学生1 379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 372人。1997年末,全市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艺馆1个,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4.4万册),书画院1个;有文物站1个,电影放映机构18个,广播电台1个,广播混合覆盖率95%;有电视台1个,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电视混合覆盖率100%;《乌海日报》发行量1万份。1997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34个,其中医院24个。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 012人,其中医生1 032人,护士1 131人。1997年全市运动员在自治区级竞赛中共获得奖牌27枚,其中:金牌15枚,银牌6枚,铜牌6枚。年末全市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人数41 895人。

    (李树林  吴秀玲)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乌海市
  • 【乌海市党政军领导名录】

      委

         书    记:巴特尔(蒙古族)

         副 书 记:齐凤山(蒙古族)

                   郭启俊

                   王清良

                   ***

         常    委:巴特尔(蒙古族)

                   齐凤山(蒙古族)   

                   郭启俊

                   王清良

                   ***

                   冀  水

                   王  成

                   张海旺(蒙古族)

                   康广武

                   刘建明

                   赵东禄

    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王清良

    市政法委员会

         书    记:齐凤山(蒙古族)

    市人民大常务委员会

         主    任:巴达尔(蒙古族)

         副 主 任:田绥民

                   薛金莲(女)

                   宁金祥(蒙古族)

                   任  凭

                   贾广元

                   艾振莹(回族  1997年4~12月)

    市人民政府

         市    长:巴特尔(蒙古族)

         副 市 长: ***

                   孙培义

                   赖瑞田(蒙古族)

                   王智德

                   李光席

                   艾振莹(回族  1997年1~4月)

                   靳文华

    市政协委员会

         主    席:刘崇璋

         副 主 席:敖茂森(蒙古族)

                   李贺年

                   袁孝勤(女)

                   胡庭礼

                   刘本修

                   刘永符(蒙古族)

    市中级人民法院

         院    长:王  虎

    市人民检察院

         检 察 长:刘伍才

    军分区

         司 令 员:张  凤

         政    委:赵乐禄

         副司令员:藏忠友

    【建制沿革】  乌海市位于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黄河上游。东邻鄂尔多斯高原,南连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靠阿拉善草原,北接河套平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6′~107°08′,北纬39°13′~39°54′,平均海拔1 150米。总面积1 682平方公里。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区,2个乡、20个街道办事处。有25个民族,38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24 594人。早在商朝时期,乌海地区就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游牧狩猎之地。清朝后期,逐渐有人来这里开矿挖煤,拓荒种地。1958年以后,随着国家对西部煤炭资源的开发,乌达矿务局、卓子山矿务局(1973年改称海勃湾矿务局)相继成立。1961年,乌达市、海勃湾市成立,分别归属于巴彦淖尔盟和伊克昭盟。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1976年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两个县级市合并成自治区直辖的乌海市,王建民担任市委书记兼市革委会主任。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乌海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199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1994年被国家民委和体改委确定为民族自治地区改革开放试验区。1996年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工矿区城市建设改革试点。1996年又被国家体改委确定为全国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

        1997年,乌海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乌海市自然资源丰富,配套互补条件好,综合开发利用价值高,形成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已探明矿藏资源36种。煤炭总储量44亿吨,炼焦用煤达43亿吨,占自治区炼焦用煤总储量的82.6%,素有“乌金之海”的美誉。铁矿主要有磁铁矿和褐铁矿,储量分别为627万吨和116万吨。石灰岩远景储量在200亿吨以上,质量上乘,品种齐全,是冶金、化工、建材行业的主要原料。煤系高岭土11亿吨以上,石英砂、石英岩50多亿吨。乌海市水土光热资源十分丰富。黄河流经市区,年流量达321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丰富且地下地上构成互补系统,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乌海土地辽阔,环境承载能力强。每年无霜期达156~165天,年均日照时间3 000多小时,而且昼夜温差大,适宜瓜果蔬菜,特别是葡萄的生长,是自治区主要的葡萄生产基地。乌海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经过40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国有、集体、私营、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中小结合,以能源化工、建材为主,兼有冶金、机械、轻工业等产业的工业体系,是自治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煤炭工业是乌海的基础产业,全市原煤生产能力达1 50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33.6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9.5亿千瓦时。乌海是自治区最大的建材生产基地,有建材企业30多家,水泥生产能力达125万吨,平板玻璃243万重量箱,墙体材料2.4亿块,陶瓷锦砖108万平方米。化工产品有烧碱、纯碱、小苏打、泡花碱、电石等20多种系列产品。冶金工业主要以生铁、硅铁、金属镁、工业硅为主。机械工业有年产达120万支摩托车前叉的大型企业,成为全国最大的摩托车减震器生产基地。乌海是自治区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全市拥有商业、期货、粮食、饮食网点400多家,宾馆、饭店50多家。乌海市教育事业初具规模,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16所,1997年全市通过自治区“两基”达标验收。科技信息机构6个,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万人。文化新闻事业发展迅速,有文化设施150多处,群众性书法活动广泛开展,有“书法城”之美誉。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健全,全市每千人占有病床5.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8人。全市有金融机构及网点162家,可承办各种金融保险业务,已与国内10家市场联网。乌海市交通通讯便利,包兰铁路、109国道、110国道穿市而过,飞机场正在加紧筹建;国内国际直拨电话全部开通,移动电话全国漫游,实现电话程控化传输数字化。1997年,乌海市紧紧围绕实行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的奋斗目标,坚持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一是企业转制步伐加快。遵循“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实施组建企业集团及股份合作制、民营制等多种形式的转制、改革。二是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出台国有资产经营实施办法,加大国有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改革力度。1997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 00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13.6%和11.0%。乌海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 760元,在全区12个盟市中位居前列。1997年,乌海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是3.5%、66.6%、和29.9%,第一产业平稳发展,所占比重变化不大;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仍是大力扶持发展地对象。财政收入,1997年完成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9%。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 422元,比上年增加566元,增长19.82%,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15.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 778元,比上年增长16.5%。物价涨幅继续回落,市场物价保持低位运行。乌海市城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103.8%,比上年涨幅回落3.4个百分点,而且食品类物价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其指数为99.8%,比上年涨幅回落4.7个百分点。

    【农业】  1997年,乌海市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有力地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 40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种植业虽然受大风、干旱、高温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但农作物仍获得丰收。粮食产量达21 426吨,比上年增长7%。畜牧业生产又获丰收,“菜篮子工程”取得新进展。年末牲畜存栏头数达到101 282头(只),比上年增长4%。“菜篮子工程”建设以“改善结构、增加品种、提高档次、均衡上市”为目标,完成蔬菜产量1 222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2%,基本实现自给。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农牧机械总动力达6.48亿千瓦,农业生产用电达1 863.3万千瓦时;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228吨,地膜覆盖面积为1 249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达3 024(折纯)。

    【工业建筑业】  1997年,乌海市工业经济以优化资本结构试点为契机,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目的,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兼并破产重组的力度,工业生产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4.6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全年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86.31%,工业产品销售率96.25%,资本贡献率9.49%,资本保值率147.33%,成本费用利润率8.58%,资产负债率66.88%,流动资金周转率0.72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5 207元/人。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24亿元,比上年下降4.3%,全员劳动生产率8 440元/人,比上年下降2.2%。

    【固定资产投资】  1997年,乌海市扭转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下降趋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8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9 774万元,比上年增长0.5%;集体经济完成投资3 880万元,比上年下降36.15%;其它所有制完成投资1.03亿元,比上年增长65.22%;城镇居民个人投资1 854万元,增长13.53%。在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34亿元,比上年下降17.1%;更新改造投资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7%;房地产开发投资1 507万元,比上年增长122.27%;其它投资1.28亿元,比上年增长36.84%;私人建房投资1 8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53%。按投资用途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4.7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 604万元,比上年下降1.4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1%。在第三产业中,住宅建设投资7 985万元,占第三产业投资的29.15%。全年施工项目数159个,施工面积46.6万平方米;全年投产项目120个,竣工房屋面积30.7万平方米;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04亿元。

    【交通 邮电】  1997年,交通运输部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改善运营策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交通运输业的稳步发展。全年交通系统完成公路货运量875万吨,比上年增长1.16%;公路货物周转量1.3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6%;公路客运量163万人,比上年增长2.79%;旅客周转量8 52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86%。邮电通信事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97年邮电业务总量达5 345万元,比上年增长26.87%。年末市内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6.5万门,比上年增长27.45%。全年函件达196万件,特快专递  2.3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68%和9.5%。移动电话全年新增用户1 423户,达到3 038户。年末市内电话到达36 555户,比上年末增加7 090户。其中住宅电话30106户,比上年增加6 021户。

    【商业贸易】  1997年,全市消费品市场活跃,物价平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5%;非国有商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高于国有商业。在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零售额2.08亿元,比上年下降10.48%;集体经济零售额2 900万元,下降19.93%;其它各种经济零售额2.98亿元,占总额的32.49%,比上年增长24.86%;个体经济零售总额3.83亿元,占总额的41.25%,比上年增长39.16%。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1997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466万元,比上年增长36.26%。年内共取得10项科技成果。签订各项技术合同18项,合同成交额610万元。从区外引进技术1项,成交额500万元。1997年末,全市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 025人,比上年增加213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6 105人,比上年增加5 276人,其中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1 250人,比上年增加5 198人,占全部中学生的81.4%。全市小学在校学生41 151人,比上年增加3 022人。聋哑学校在校学生45人。全市普通中学教职工人数2 587人,其中专任教师1 738人;小学教职工人数3 016人,其中专任教师2 399人。中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职工大学在校学生274人,电视大学在校学生1 379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 372人。1997年末,全市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艺馆1个,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4.4万册),书画院1个;有文物站1个,电影放映机构18个,广播电台1个,广播混合覆盖率95%;有电视台1个,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电视混合覆盖率100%;《乌海日报》发行量1万份。1997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34个,其中医院24个。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 012人,其中医生1 032人,护士1 131人。1997年全市运动员在自治区级竞赛中共获得奖牌27枚,其中:金牌15枚,银牌6枚,铜牌6枚。年末全市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人数41 895人。

    (李树林  吴秀玲)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