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8卷  /  经济

1998卷

  • 邮电
  • 【内蒙古自治区邮电管理局领导名录】

        局长党委书记:张春生

        副   局   长:张传惠

                     孙学博

                     朱立军(满族)

                     苏和(蒙古族)

        纪 检  组 长:肖庆宝

        工 会  主 席:孙希强

    【概况】  1949年5月1日,内蒙古邮电管理总局在乌兰浩特市成立,行政上受内蒙古自治政府交通部领导,业务上受东北邮电管理总局领导。首任局长由交通部长朋斯克兼任。当时自治区仅有邮电局所23处,职工165人,通信线路1 400公里,电话机614部。1951年1月1日,正式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邮电管理局,在行政上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在业务上受国家邮电部直接领导。1954年,蒙、绥合并后,绥远邮电管理局并入到内蒙古自治区邮电管理局内。至1957年,全区设邮电局、所563处。长途线路6 082杆程公里。长话电路156条,电报电路186条,市话交换机13 355门(自动电话2 200门),市内电话用户9 458户,设市内电话的旗县市达76个,农话交换机容量达3 049门,农话线路6 817杆程公里,线条总长度6 993对公里,农村电话机总数达1 421部。实现乡乡通邮路,90%以上的旗县有市内电话。邮电业务总收入705.3万元,业务总支出828.6万元,邮电职工达6 190人,邮电业务总量867.4万元。1961年执行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至1965年,自治区建成第一条呼和浩特——集宁的24路微波线路。全区旗县全部通电话和电报,自治区首府到各盟市局不仅都通直达电话,而且电路实现载波化。全区邮电局所达951处,100%的旗县、55.7%的公社设有邮电服务机构,99.9%的公社、86.8%的生产大队通邮路;85.3%的公社、76.3%的生产队通电话。“文化大革命”中,军宣队和工宣队先后进驻各级邮电部门。1969年12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邮电管理局分设,成立自治区邮政局和电信局,各盟市旗县也分设邮政局和电信局。邮政局实行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电信局归各级军区(武装部)领导。1969年12月19日起,全区邮政、电信全面实行军管。1973年,邮政、电信又重新合并,恢复原来的邮电管理体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通信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1982年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再次提出把邮电通信列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各级政府加强对邮电工作的领导,制定出台支持邮电通信建设的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六五”(1981~1985年)期间,完成邮电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累计达3.42亿元。1985年邮电业务总量达6 353.4万元,平均增长速度为14.8%。全区旗县全部设置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1.67万门,自动电话比重达81.2%。1980年,开通呼和浩特市至海拉尔2 475公里火车邮路,银川至阿拉善盟自办汽  车邮路。至1985年底,邮路总长度达5.9万公里。“七五”(1986—1990年)期间,完成邮电固定资产投资3.07亿元。1990年,全区邮电业务总量达到2.09亿元,市话交换机容量达19.88万门,自动电话比重达95.7%,其中程控电话达6%。呼和浩特市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长途电话直拨。1986年建成呼和浩特市——北京市300路小同轴电缆工程;建成呼和浩特市、通辽市、乌兰浩特市卫星地球站工程。1990年建成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光纤线路工程和部分盟市数字微波工程。这些工程的建成,使通信手段从模拟传输进入数字传输的新阶段。邮政通信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微机处理系统在邮政储蓄、汇兑稽核、邮政编码、查询、报刊收订等工种中广泛应用。“八五”(1991~1995年)期间,完成邮电固定资产投资43.6亿元。1995年,邮电业务总量达9.65亿元。公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突破100万门,达到107万门。五年新建光缆传输线路1万余公里,数字微波干线1 346.2公里。建成移动通信交换机6个,基站76个,信道1 553个,移动通信网已覆盖11个盟市所在地和46个旗县。10个盟市已进入全国自动漫游网。1993年,实现旗县以上电话交换自动化,1994年,实现旗县以上长途交换自动化,1995年,又实现旗县以上电话交换程控化和基本实现长途传输数字化,成为全国第20个实现“两化”的省区。5年新增邮电局所166处,开通呼和浩特市——二连浩特市——扎门乌德蒙古国国际快速汽车邮路和呼和浩特市——北京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东胜市、乌兰浩特市——白城市、通辽市——沈阳市、呼和浩特市——锡林浩特市快速干线汽车邮路6条。邮路总长度达6.8万公里。1996~1997年,内蒙古邮电事业又有飞速发展,两年完成邮电固定资产投资35.9亿元。1996、1997年,邮电业务总量分别达到12.9亿元和17.4亿元;邮电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4亿元和20.1亿元。

        1997年,全区邮电通信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7万元。公网电话用户发展到105.6万户,电话普及率达6%,邮储余额发展到52亿元,商业信函、特快专递、无线寻呼、数字通信、160、168信息服务等邮电新业务都得到较快发展。全区市、农话交换机达到155.5万门,光缆总长度达到1.95公里,邮电局所达到1 837处,邮路总长度达到7.1万公里,在自治区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旗县以上长途传输数字化、电话交换程控化和乡乡通电话。全区12个盟市建成C3本地电话网,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电信网由人工网向自动网、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过渡,基本建成程控交换、光纤传输、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综合利用的电信基础网。建成旗县以上的无线寻呼网、移动电话网、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已向农牧区拓展。会议电视网已联通12个盟市和部分旗县。旗县以上营业窗口全部实现电子化,邮政储蓄实现旗县以上异地通存通取。邮电职工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区有84%的邮电单位被旗县以上地方党委、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邮政】  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级邮政部门认真贯彻自治区第37次邮电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建设、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全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完成邮政业务收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增幅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各项邮政业务继续平稳发展。全区完成出口函件业务量9 462万件,比上年增长—7.7%;完成国内包件量153.7万件,比上年增长—15.56%;完成国内汇票量345.08万张,比上午增长—3.87%;完成国内报纸订销累计2.95亿份,比上年增长0.1%;完成国内杂志订销累计2 021.9万份,比上年增长7.2%;完成国内邮政快件294.5万件,比上年增长—28.8%。邮政三项重点业务,邮政储蓄年末余额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市场占有率达到8.3%;完成国内特快专递业务量155万件,比上年增长2.6%,收入达3 637万元,比上年增长34.08%;完成集邮业务量1.04亿枚,比上年增长71.39%,收入达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48%。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潜力的新业务得到较快发展,邮政广告业务收入930万元,点对点业务收入901万元,邮政礼仪收入184万元,邮储各类代收、代缴业务发展到40多万户,特快汇(送)款,同城各类票据特快专递业务也有较快发展,音像租赁业务开始起步。邮政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邮政建设继续加快。全年邮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 579.4万元。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包头试点工程基本完成3个子系统的开发和试运行;呼和浩特市绿卡一期工程已完成预定目标,具备验收条件;被列为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项目的呼和浩特邮局信函自动分拣系统6月9日正式开通,每小时可分拣3.6万件,为人工分拣人均分拣量的12~13倍;呼和浩特地区实现与全国49个城市联网异地存取,12个盟市、56个旗县实现报刊发行要数计算机联网。全年新增电子化支局55处,储汇中心40处,报刊批销及音像租赁中心18处。开通赤峰市——北京市475公里干线汽车邮路,新增更新邮政车辆143辆,新增生产场地1.9万平方米。1997年,邮电局、所总数达1 837处,邮路总长度达7.1万公里,邮政车辆达858辆,生产性用房达97.75万平方米。一个综合利用火车、汽车、飞机运输的邮运网基本形成。邮政服务质量明显提高。1997年,“邮电服务车”和邮电内部各环节实行承诺服务,并狠抓承诺服务的落实情况。在内蒙古邮电管理局的统一布置和要求下,有15个营业窗口达到区级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的标准,并通过验收。计算机在邮政部门得到广泛应用。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工程、绿卡工程的建设取得可喜进展,旗县以上营业窗口全部实现电子化。全区乡镇(苏木)通邮率达到100%。全区已有一套信函分拣机、5套包裹分拣机投入运行,人均函件量达到4.2件。全区用户自取信报箱新装6万格口,总数达到20万格口,使用率达到60%。各盟市局1997年1月1日联网开通“185”特快服务专号,提供有关特快业务的咨询和服务。根据中国邮电企协1997年度进行的用户调查,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综合满意度为78.43分。

    【电信】  1997年,是实施“九五”发展计划的第二年,自治区电信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综合通信能力继续增长,电信业务全面发展,1997年,自治区邮电电信业务总量14.9亿元,比上年增长41.7%;电信业务收入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42.8%;长途电信业务收入4亿元,比上年增长4.19%。长途电信业务收入中,国内长途电话收入3.6亿元,比上年增长6.28%;国际港澳台长话收入2 691万元,比上年增长—24.87%;电报收入729万元,比上年增长—28.49%;数据收入822万元,比上年增长445.49%。市内电话业务收入10.2亿元,比上年增长68.71%,其中,本地网收入7.1亿元,比上年增长52.86%;无线寻呼收入7 359万元,比上午增长69.61%;移动电话收入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87%;农话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48%。

    电信业务快速增长 经营工作成效显著   市话农话放号完成19.6万部,累计达到106万部;移动电话放号完成7.5万部,累计达到12.8万部;BP机放号完成12.2万户,累计达到30万户;数据用户发展1 077户,累计达到2 020户;发展公用电话7 641部,累计达到2.04万部。“168”信息服务、业务实现全区联网。

    通信建设继续保持较大力度网络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加  全年电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亿元。1997年,如期完成全区乡乡通电话工程、会议电视系统骨干工程、呼和浩特市——通辽市直埋光缆工程、呼和浩特市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工程形象进度和阿拉善盟3个卫星地球站的向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项目,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表彰。电信基础网进一步完善,完成京呼银兰光缆SDH扩容及海拉尔市——满洲里市、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光缆工程。全年新建长途光缆564公里,本地网光缆5 278公里,光缆总长度达195万公里;新增本地电话局用(市农话)交换机27万门,累计达155.5万门。建成阿拉善盟C3本地电话网。市话“户线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平均户线到位率盟市所在地达85%,旗县达75%。移动网、数据网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寻呼基站128个,累计达到260个,新增模拟蜂窝移动电话基站39个,累计达到152个;新增信道数2101个,累计达到4 232个;新增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基站17个,累计达到30个,全区11个盟市所在地和52个旗开通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寻呼网继续向乡镇(苏木)扩展,分组交换用户端口达到659个,比上年增长204.8%,数字数据用户端口达到4136个。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呼和浩特信息港开通运行。建成全区数字同步系统和旗县以上7号信令直联网,建成12个本地网网管系统。“九七”工程包头试点通过验收。   

    通信质量明显改善 电信经营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  长途来话接通率(含移动通信)达到48%,长途去话接通率达到42.4%,分别比上年提高2个和7个百分点。全区电话装移机平均历时缩短到1个月以内,电话修机及时率达到98%,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做到即买即通。各盟市邮电局先后开通“170”话费查询、“180”用户投诉、“189”业务受理。开办中国电话卡300业务。为解决电话交费难的问题,开办邮政储蓄和银行代收电话费业务,交费网点达到127个。根据中国邮电企协1997年度进行的用户调查,内蒙古自治区电信综合满意度为76.31分。

    【行业管理】  1997年,自治区通信行业管理工作根据自治区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邮电部和自治区的有关政策,对电信、邮政行业进行管理、协调、服务和监督。

    电信业务市场管理  1997年,新批准4个单位经营无线寻呼业务,1个单位经营电话信息业务,1个单位经营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务。至1997年,全区共有52个单位获准经营放开电信业务,其中,47个单位经营无线寻呼业务,2个单位经营200兆集群电话业务。社会经营无线寻呼用户累计达12.7万户,比上年增长64%。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厅捷讯寻呼台作为全区社会寻呼台中最大的一家,用户达15 617户,呼和浩特市康辉寻呼台仅次于捷讯寻呼台,用户达13 114户,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厅万利通寻呼台和巴彦淖尔盟新闻寻呼台发展迅速,用户分别达到8 977户和4 570户。随着电信业务市场的初步形成,行业管理工作将重点放到监督检查上,对发布虚假广告、BP机不规范改频入网、寻呼台中继线配备不足影响接通率的问题进行查处。

    专用电信网管理  1997年4月4日,自治区人大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专用电信网管理条例》,《条例》的颁布为加强专用电信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根据《条例》规定和邮电部《专用网与公用网暂行规定》的精神,促进专用网与公用网实现全自动联网。1997年,自治区实现全自动联网用户24家,交换机容量为5.2万门,实现数字中继线2 140条。其中林业入网11家,电力入网7家,其余6家。1997年底,全区全自动联网用户47家,交换机容量为11.38门,实装用户为5.69万户,占用市话网编号为153 000号,使用数字中继线为4 768条。

    电信终端设备进网管理  1997年底,自治区各盟市共有113个销售单位经审查取得移动终端设备销售许可证,19个单位取得移动终端设备维修许可证(其中2家为非邮电通信企业)。随着移动终端设备销售、维修许可制度日趋完善,销售市场基本有序。针对移动终端设备销售中出现的新问题,第四季度自治区通信行业管理办公室会同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出《关于清理整顿全区移动电话销售维修市场的通告》,对巩固移动电话机销售、维修秩序,打击销售假冒伪劣移动电话机及配件的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做出安排。

    邮政行业管理  1.加强信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二季度和四季度分别对全区信封生产、销售、使用环节进行检查。全区信封生产质量、标准信封使用率明显提高。据自治区技术监督局第三季度抽查,全区信封生产批次合格提高32个百分点。2.完成信封生产企业复审换证工作,对第一个监制期取得生产资格的80多家印刷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批准68家印刷企业在第二个监制期生产标准信封。3.完成全区邮电日戳新(地名)旧(编码)更换工作。4.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速递市场进行调查摸底。5.对全区集邮市场进行抽查,并提出整顿管理意见。

    (李凯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邮电
  • 【内蒙古自治区邮电管理局领导名录】

        局长党委书记:张春生

        副   局   长:张传惠

                     孙学博

                     朱立军(满族)

                     苏和(蒙古族)

        纪 检  组 长:肖庆宝

        工 会  主 席:孙希强

    【概况】  1949年5月1日,内蒙古邮电管理总局在乌兰浩特市成立,行政上受内蒙古自治政府交通部领导,业务上受东北邮电管理总局领导。首任局长由交通部长朋斯克兼任。当时自治区仅有邮电局所23处,职工165人,通信线路1 400公里,电话机614部。1951年1月1日,正式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邮电管理局,在行政上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在业务上受国家邮电部直接领导。1954年,蒙、绥合并后,绥远邮电管理局并入到内蒙古自治区邮电管理局内。至1957年,全区设邮电局、所563处。长途线路6 082杆程公里。长话电路156条,电报电路186条,市话交换机13 355门(自动电话2 200门),市内电话用户9 458户,设市内电话的旗县市达76个,农话交换机容量达3 049门,农话线路6 817杆程公里,线条总长度6 993对公里,农村电话机总数达1 421部。实现乡乡通邮路,90%以上的旗县有市内电话。邮电业务总收入705.3万元,业务总支出828.6万元,邮电职工达6 190人,邮电业务总量867.4万元。1961年执行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至1965年,自治区建成第一条呼和浩特——集宁的24路微波线路。全区旗县全部通电话和电报,自治区首府到各盟市局不仅都通直达电话,而且电路实现载波化。全区邮电局所达951处,100%的旗县、55.7%的公社设有邮电服务机构,99.9%的公社、86.8%的生产大队通邮路;85.3%的公社、76.3%的生产队通电话。“文化大革命”中,军宣队和工宣队先后进驻各级邮电部门。1969年12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邮电管理局分设,成立自治区邮政局和电信局,各盟市旗县也分设邮政局和电信局。邮政局实行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电信局归各级军区(武装部)领导。1969年12月19日起,全区邮政、电信全面实行军管。1973年,邮政、电信又重新合并,恢复原来的邮电管理体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通信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1982年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再次提出把邮电通信列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各级政府加强对邮电工作的领导,制定出台支持邮电通信建设的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六五”(1981~1985年)期间,完成邮电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累计达3.42亿元。1985年邮电业务总量达6 353.4万元,平均增长速度为14.8%。全区旗县全部设置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1.67万门,自动电话比重达81.2%。1980年,开通呼和浩特市至海拉尔2 475公里火车邮路,银川至阿拉善盟自办汽  车邮路。至1985年底,邮路总长度达5.9万公里。“七五”(1986—1990年)期间,完成邮电固定资产投资3.07亿元。1990年,全区邮电业务总量达到2.09亿元,市话交换机容量达19.88万门,自动电话比重达95.7%,其中程控电话达6%。呼和浩特市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长途电话直拨。1986年建成呼和浩特市——北京市300路小同轴电缆工程;建成呼和浩特市、通辽市、乌兰浩特市卫星地球站工程。1990年建成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光纤线路工程和部分盟市数字微波工程。这些工程的建成,使通信手段从模拟传输进入数字传输的新阶段。邮政通信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微机处理系统在邮政储蓄、汇兑稽核、邮政编码、查询、报刊收订等工种中广泛应用。“八五”(1991~1995年)期间,完成邮电固定资产投资43.6亿元。1995年,邮电业务总量达9.65亿元。公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突破100万门,达到107万门。五年新建光缆传输线路1万余公里,数字微波干线1 346.2公里。建成移动通信交换机6个,基站76个,信道1 553个,移动通信网已覆盖11个盟市所在地和46个旗县。10个盟市已进入全国自动漫游网。1993年,实现旗县以上电话交换自动化,1994年,实现旗县以上长途交换自动化,1995年,又实现旗县以上电话交换程控化和基本实现长途传输数字化,成为全国第20个实现“两化”的省区。5年新增邮电局所166处,开通呼和浩特市——二连浩特市——扎门乌德蒙古国国际快速汽车邮路和呼和浩特市——北京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东胜市、乌兰浩特市——白城市、通辽市——沈阳市、呼和浩特市——锡林浩特市快速干线汽车邮路6条。邮路总长度达6.8万公里。1996~1997年,内蒙古邮电事业又有飞速发展,两年完成邮电固定资产投资35.9亿元。1996、1997年,邮电业务总量分别达到12.9亿元和17.4亿元;邮电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4亿元和20.1亿元。

        1997年,全区邮电通信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7万元。公网电话用户发展到105.6万户,电话普及率达6%,邮储余额发展到52亿元,商业信函、特快专递、无线寻呼、数字通信、160、168信息服务等邮电新业务都得到较快发展。全区市、农话交换机达到155.5万门,光缆总长度达到1.95公里,邮电局所达到1 837处,邮路总长度达到7.1万公里,在自治区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旗县以上长途传输数字化、电话交换程控化和乡乡通电话。全区12个盟市建成C3本地电话网,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电信网由人工网向自动网、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过渡,基本建成程控交换、光纤传输、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综合利用的电信基础网。建成旗县以上的无线寻呼网、移动电话网、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已向农牧区拓展。会议电视网已联通12个盟市和部分旗县。旗县以上营业窗口全部实现电子化,邮政储蓄实现旗县以上异地通存通取。邮电职工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区有84%的邮电单位被旗县以上地方党委、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邮政】  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级邮政部门认真贯彻自治区第37次邮电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建设、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全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完成邮政业务收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增幅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各项邮政业务继续平稳发展。全区完成出口函件业务量9 462万件,比上年增长—7.7%;完成国内包件量153.7万件,比上年增长—15.56%;完成国内汇票量345.08万张,比上午增长—3.87%;完成国内报纸订销累计2.95亿份,比上年增长0.1%;完成国内杂志订销累计2 021.9万份,比上年增长7.2%;完成国内邮政快件294.5万件,比上年增长—28.8%。邮政三项重点业务,邮政储蓄年末余额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市场占有率达到8.3%;完成国内特快专递业务量155万件,比上年增长2.6%,收入达3 637万元,比上年增长34.08%;完成集邮业务量1.04亿枚,比上年增长71.39%,收入达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48%。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潜力的新业务得到较快发展,邮政广告业务收入930万元,点对点业务收入901万元,邮政礼仪收入184万元,邮储各类代收、代缴业务发展到40多万户,特快汇(送)款,同城各类票据特快专递业务也有较快发展,音像租赁业务开始起步。邮政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邮政建设继续加快。全年邮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 579.4万元。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包头试点工程基本完成3个子系统的开发和试运行;呼和浩特市绿卡一期工程已完成预定目标,具备验收条件;被列为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项目的呼和浩特邮局信函自动分拣系统6月9日正式开通,每小时可分拣3.6万件,为人工分拣人均分拣量的12~13倍;呼和浩特地区实现与全国49个城市联网异地存取,12个盟市、56个旗县实现报刊发行要数计算机联网。全年新增电子化支局55处,储汇中心40处,报刊批销及音像租赁中心18处。开通赤峰市——北京市475公里干线汽车邮路,新增更新邮政车辆143辆,新增生产场地1.9万平方米。1997年,邮电局、所总数达1 837处,邮路总长度达7.1万公里,邮政车辆达858辆,生产性用房达97.75万平方米。一个综合利用火车、汽车、飞机运输的邮运网基本形成。邮政服务质量明显提高。1997年,“邮电服务车”和邮电内部各环节实行承诺服务,并狠抓承诺服务的落实情况。在内蒙古邮电管理局的统一布置和要求下,有15个营业窗口达到区级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的标准,并通过验收。计算机在邮政部门得到广泛应用。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工程、绿卡工程的建设取得可喜进展,旗县以上营业窗口全部实现电子化。全区乡镇(苏木)通邮率达到100%。全区已有一套信函分拣机、5套包裹分拣机投入运行,人均函件量达到4.2件。全区用户自取信报箱新装6万格口,总数达到20万格口,使用率达到60%。各盟市局1997年1月1日联网开通“185”特快服务专号,提供有关特快业务的咨询和服务。根据中国邮电企协1997年度进行的用户调查,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综合满意度为78.43分。

    【电信】  1997年,是实施“九五”发展计划的第二年,自治区电信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综合通信能力继续增长,电信业务全面发展,1997年,自治区邮电电信业务总量14.9亿元,比上年增长41.7%;电信业务收入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42.8%;长途电信业务收入4亿元,比上年增长4.19%。长途电信业务收入中,国内长途电话收入3.6亿元,比上年增长6.28%;国际港澳台长话收入2 691万元,比上年增长—24.87%;电报收入729万元,比上年增长—28.49%;数据收入822万元,比上年增长445.49%。市内电话业务收入10.2亿元,比上年增长68.71%,其中,本地网收入7.1亿元,比上年增长52.86%;无线寻呼收入7 359万元,比上午增长69.61%;移动电话收入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87%;农话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48%。

    电信业务快速增长 经营工作成效显著   市话农话放号完成19.6万部,累计达到106万部;移动电话放号完成7.5万部,累计达到12.8万部;BP机放号完成12.2万户,累计达到30万户;数据用户发展1 077户,累计达到2 020户;发展公用电话7 641部,累计达到2.04万部。“168”信息服务、业务实现全区联网。

    通信建设继续保持较大力度网络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加  全年电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亿元。1997年,如期完成全区乡乡通电话工程、会议电视系统骨干工程、呼和浩特市——通辽市直埋光缆工程、呼和浩特市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工程形象进度和阿拉善盟3个卫星地球站的向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项目,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表彰。电信基础网进一步完善,完成京呼银兰光缆SDH扩容及海拉尔市——满洲里市、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光缆工程。全年新建长途光缆564公里,本地网光缆5 278公里,光缆总长度达195万公里;新增本地电话局用(市农话)交换机27万门,累计达155.5万门。建成阿拉善盟C3本地电话网。市话“户线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平均户线到位率盟市所在地达85%,旗县达75%。移动网、数据网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寻呼基站128个,累计达到260个,新增模拟蜂窝移动电话基站39个,累计达到152个;新增信道数2101个,累计达到4 232个;新增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基站17个,累计达到30个,全区11个盟市所在地和52个旗开通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寻呼网继续向乡镇(苏木)扩展,分组交换用户端口达到659个,比上年增长204.8%,数字数据用户端口达到4136个。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呼和浩特信息港开通运行。建成全区数字同步系统和旗县以上7号信令直联网,建成12个本地网网管系统。“九七”工程包头试点通过验收。   

    通信质量明显改善 电信经营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  长途来话接通率(含移动通信)达到48%,长途去话接通率达到42.4%,分别比上年提高2个和7个百分点。全区电话装移机平均历时缩短到1个月以内,电话修机及时率达到98%,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做到即买即通。各盟市邮电局先后开通“170”话费查询、“180”用户投诉、“189”业务受理。开办中国电话卡300业务。为解决电话交费难的问题,开办邮政储蓄和银行代收电话费业务,交费网点达到127个。根据中国邮电企协1997年度进行的用户调查,内蒙古自治区电信综合满意度为76.31分。

    【行业管理】  1997年,自治区通信行业管理工作根据自治区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邮电部和自治区的有关政策,对电信、邮政行业进行管理、协调、服务和监督。

    电信业务市场管理  1997年,新批准4个单位经营无线寻呼业务,1个单位经营电话信息业务,1个单位经营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务。至1997年,全区共有52个单位获准经营放开电信业务,其中,47个单位经营无线寻呼业务,2个单位经营200兆集群电话业务。社会经营无线寻呼用户累计达12.7万户,比上年增长64%。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厅捷讯寻呼台作为全区社会寻呼台中最大的一家,用户达15 617户,呼和浩特市康辉寻呼台仅次于捷讯寻呼台,用户达13 114户,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厅万利通寻呼台和巴彦淖尔盟新闻寻呼台发展迅速,用户分别达到8 977户和4 570户。随着电信业务市场的初步形成,行业管理工作将重点放到监督检查上,对发布虚假广告、BP机不规范改频入网、寻呼台中继线配备不足影响接通率的问题进行查处。

    专用电信网管理  1997年4月4日,自治区人大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专用电信网管理条例》,《条例》的颁布为加强专用电信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根据《条例》规定和邮电部《专用网与公用网暂行规定》的精神,促进专用网与公用网实现全自动联网。1997年,自治区实现全自动联网用户24家,交换机容量为5.2万门,实现数字中继线2 140条。其中林业入网11家,电力入网7家,其余6家。1997年底,全区全自动联网用户47家,交换机容量为11.38门,实装用户为5.69万户,占用市话网编号为153 000号,使用数字中继线为4 768条。

    电信终端设备进网管理  1997年底,自治区各盟市共有113个销售单位经审查取得移动终端设备销售许可证,19个单位取得移动终端设备维修许可证(其中2家为非邮电通信企业)。随着移动终端设备销售、维修许可制度日趋完善,销售市场基本有序。针对移动终端设备销售中出现的新问题,第四季度自治区通信行业管理办公室会同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出《关于清理整顿全区移动电话销售维修市场的通告》,对巩固移动电话机销售、维修秩序,打击销售假冒伪劣移动电话机及配件的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做出安排。

    邮政行业管理  1.加强信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二季度和四季度分别对全区信封生产、销售、使用环节进行检查。全区信封生产质量、标准信封使用率明显提高。据自治区技术监督局第三季度抽查,全区信封生产批次合格提高32个百分点。2.完成信封生产企业复审换证工作,对第一个监制期取得生产资格的80多家印刷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批准68家印刷企业在第二个监制期生产标准信封。3.完成全区邮电日戳新(地名)旧(编码)更换工作。4.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速递市场进行调查摸底。5.对全区集邮市场进行抽查,并提出整顿管理意见。

    (李凯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