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8卷  /  盟市旗县

1998卷

  • 丰镇市
  • 【领导名录】

        中共市委书记:武建中

        市 人 大 主 任:张白龙

        市         长:刘高云

        市 政 协 主 席:邢子荣

    【概况】  1948年9月23日,原丰凉县和丰东县同时撤销,恢复丰镇县建制,当时丰镇城是中共绥蒙区党委、政府(后改为绥远省委、省政府)的驻地。为进行城市试点工作,成立中共丰镇市委、市政府(县级)。1949年底,绥远省委、省政府迁往归绥市,丰镇市撤销。1949年10月,改组丰镇县委、县政府,书记李斌三,县长樊平,时辖2个镇、6个农村区。1958年4月,撤区建乡工作完成,全县合并建成23个乡(镇);9月,23个乡(镇)合并建成13个人民公社。1968年1月16日,成立丰镇县革命委员会,下辖21个人民公社。1980年5月,撤销丰镇县革命委员会,设立丰镇县人民政府。1984年3月,撤社建乡,21个人民公社改建成19个乡和2个镇。1990年11月15日,丰镇撤县建市(县级),下辖19个乡、2个镇。

    1997年,全市辖2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55个行政村、26个居民委员会。全市总面积2 70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万亩,总人口310 144人。丰镇市境内有京包铁路纵贯南北,穿市而过,丰准电气化铁路横贯东西,208国道及呼阳公路在市区交汇。已探明地下矿藏24种,主要有墨玉、石墨、玄武岩、方解石、铁矿、铅锌银矿和矿泉水等。能源充足,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丰镇电厂已建成投产,并网发电,使丰镇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电力能源基地。商品流通发达,人民群众的商品意识强,从事流通的人数多、范围广。1997年,市委、市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市国民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社会各项事业成效显著。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工农业总产值16.4亿元,同比增长5.1%;财政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20.26%。

    农业  199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2 750万公斤,成为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粮食平均单产与同样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1995年相比每亩增产50公斤。牲畜总头数达37.7万头(只、口),集中力量兴建3个养殖示范乡、23个养殖小区、219个养殖专业村,引进大小优良种畜5.5万头(只、口),全市养畜专业村占自然村总数的24%;治理流域104平方公里,治理荒坡6.8万亩,造林94 755亩,森林覆盖率达12.25%。全市形成以农促牧、以牧养农、农牧一体的发展格局。农业总产值4.71亿元。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97年实现整体解决温饱。

    工商业  1997年,工业总产值11.68亿元,同比增长6.8%,工业现价增加值4.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7.8%。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74家,新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1家。全市商业系统27个网点实行国有民营、国有集营等产权制度改革,分流职工858名,正在向全面民营化发展。

    交通 邮电  1997年,完成北立交桥扩孔和南立交桥路面维修,完成北环城路路面硬化。城市主体框架已形成,年末实现公路货运量336万吨,全市国道公路58公里,三级公路213.2公里,县级公路96.7公里。邮电通信十分便利,10 000门程控电话可以直接与国内大中城市通话,移动电话1997年4月入网,100%的乡镇通电话。

    教育 卫生  丰镇市有小学157所,教学点249个,1 109个教学班;有普通初中17所,完全中学2所,共190个教学班;初级农业中学6所,38个教学班;职业中专1所,19个教学班;初高中合设农业中学1所,10个教学班。中小学布局基本合理,学校网点覆盖率100%。中学在校生13 150人,小学在校生28 299人,在职中小学教职员工3 359人,其中专任教师2 618人。有幼儿园2所。卫生机构26个,病床35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36人,其中级以上职称47人。人口出生率14.3‰,计划生育率97.7%,自然增长率为10.2‰。

    人民生活  全市职工年人均工资4 388元,比上年纯增260元,增长4.9%;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 341元,比上年增加208元,增长15.5%。农民人均消费1 120.82元,比上年增长21.6%。年末人均住房面积13.1平方米,增长9.5%。

    【墨玉石材产业】  丰镇地区花岗石地质储量为2 100万立方米,可开采利用量在300万立方米左右,分布在全市境内的8个乡镇,其中矿脉密集区集中在巨宝庄乡、三义泉乡和九龙湾乡。所产花岗岩以其色泽黑、亮度高、理化指标优于其它黑色石材而在意大利石材博览会上被命名为“丰镇黑”,近几年在国内外建材及装饰市场上知名度和身份日益提高,倍受国内外客商青睐。全市共有石材加工企业6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北光公司占地面积29 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 6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意大利板材流水线设备和贵阳建新机械厂国内一流的石材切、磨设备,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石材加工企业。1997年,全市共开发装饰板材、墓碑加工、工艺品雕刻三大系列、上百个品种的石材产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布赫、自治区主席乌力吉等领导人多次为“丰镇黑”题词,产品远销日本、欧美、东南亚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和地区。全市已形成年产1万立方米荒料,生产加工各种板材25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年创产值稳定在5 000万元以上,税费入库超过250万元。 

    【招商引资】  1997年在对外宣传丰镇、拓展市场、推销产品、横联引进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创历史最高水平。完成横向经济联合项目30项;完成产、学、研联合项目3项;引进各类技术人才38人(次);引进各类合同资金额13 028.5万元,实际到位7 859.5万元;引进国外资金75.4万美元;出口创汇114.7万美元,且外引内联项目从过去城镇开始向农村扩展,从单一工业领域扩展到房地产、城建、商贸、种养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格局。继1996年招商工作被评为区、盟两级先进旗县市后,又取得招商引资工作全盟综合排名第二的好成绩,受到盟委、行署的表彰奖励。

    【城市建设】  从1995年开始,针对市内旧城繁华商业区街道狭窄、人车混行、基础设施差的情况,加大城区改造工作。1997年共投入资金5 000万元,完成旧城改造面积7 000多平方米,多方筹资300多万元对市政交通、水电和环卫等设施进行改造。先后建成煤炭、木材、牲畜、蔬菜等11个专业批发市场,其中塞外商城是投资1 300万元兴建的融仿古和现代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商城。商城占地6 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 000平方米,成为全市最大的综合性市场。

    【乡镇企业】  1997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总数已达1.4万户,全市近1/4的人口从事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企业的入库税金达到1 300万元,占地方工商税收的69.5%。乡镇企业总数发展到1.3万个,从业人数6.9万人,总产值实现32亿元,上缴税金由1995年的850万元增加到1997年的1 717万元。

    【存在问题】  1.农牧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产业化水平不高。2.工商企业机制不活、效益低下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下岗人员增多,城镇扶困工作任务相当艰巨。3.支柱产业发育缓慢,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4.财政紧张状况仍未缓解,财政收入虽然突破亿元大关,但是可用财力不多。

     (政府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丰镇市
  • 【领导名录】

        中共市委书记:武建中

        市 人 大 主 任:张白龙

        市         长:刘高云

        市 政 协 主 席:邢子荣

    【概况】  1948年9月23日,原丰凉县和丰东县同时撤销,恢复丰镇县建制,当时丰镇城是中共绥蒙区党委、政府(后改为绥远省委、省政府)的驻地。为进行城市试点工作,成立中共丰镇市委、市政府(县级)。1949年底,绥远省委、省政府迁往归绥市,丰镇市撤销。1949年10月,改组丰镇县委、县政府,书记李斌三,县长樊平,时辖2个镇、6个农村区。1958年4月,撤区建乡工作完成,全县合并建成23个乡(镇);9月,23个乡(镇)合并建成13个人民公社。1968年1月16日,成立丰镇县革命委员会,下辖21个人民公社。1980年5月,撤销丰镇县革命委员会,设立丰镇县人民政府。1984年3月,撤社建乡,21个人民公社改建成19个乡和2个镇。1990年11月15日,丰镇撤县建市(县级),下辖19个乡、2个镇。

    1997年,全市辖2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55个行政村、26个居民委员会。全市总面积2 70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万亩,总人口310 144人。丰镇市境内有京包铁路纵贯南北,穿市而过,丰准电气化铁路横贯东西,208国道及呼阳公路在市区交汇。已探明地下矿藏24种,主要有墨玉、石墨、玄武岩、方解石、铁矿、铅锌银矿和矿泉水等。能源充足,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丰镇电厂已建成投产,并网发电,使丰镇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电力能源基地。商品流通发达,人民群众的商品意识强,从事流通的人数多、范围广。1997年,市委、市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市国民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社会各项事业成效显著。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工农业总产值16.4亿元,同比增长5.1%;财政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20.26%。

    农业  199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2 750万公斤,成为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粮食平均单产与同样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1995年相比每亩增产50公斤。牲畜总头数达37.7万头(只、口),集中力量兴建3个养殖示范乡、23个养殖小区、219个养殖专业村,引进大小优良种畜5.5万头(只、口),全市养畜专业村占自然村总数的24%;治理流域104平方公里,治理荒坡6.8万亩,造林94 755亩,森林覆盖率达12.25%。全市形成以农促牧、以牧养农、农牧一体的发展格局。农业总产值4.71亿元。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97年实现整体解决温饱。

    工商业  1997年,工业总产值11.68亿元,同比增长6.8%,工业现价增加值4.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7.8%。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74家,新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1家。全市商业系统27个网点实行国有民营、国有集营等产权制度改革,分流职工858名,正在向全面民营化发展。

    交通 邮电  1997年,完成北立交桥扩孔和南立交桥路面维修,完成北环城路路面硬化。城市主体框架已形成,年末实现公路货运量336万吨,全市国道公路58公里,三级公路213.2公里,县级公路96.7公里。邮电通信十分便利,10 000门程控电话可以直接与国内大中城市通话,移动电话1997年4月入网,100%的乡镇通电话。

    教育 卫生  丰镇市有小学157所,教学点249个,1 109个教学班;有普通初中17所,完全中学2所,共190个教学班;初级农业中学6所,38个教学班;职业中专1所,19个教学班;初高中合设农业中学1所,10个教学班。中小学布局基本合理,学校网点覆盖率100%。中学在校生13 150人,小学在校生28 299人,在职中小学教职员工3 359人,其中专任教师2 618人。有幼儿园2所。卫生机构26个,病床35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36人,其中级以上职称47人。人口出生率14.3‰,计划生育率97.7%,自然增长率为10.2‰。

    人民生活  全市职工年人均工资4 388元,比上年纯增260元,增长4.9%;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 341元,比上年增加208元,增长15.5%。农民人均消费1 120.82元,比上年增长21.6%。年末人均住房面积13.1平方米,增长9.5%。

    【墨玉石材产业】  丰镇地区花岗石地质储量为2 100万立方米,可开采利用量在300万立方米左右,分布在全市境内的8个乡镇,其中矿脉密集区集中在巨宝庄乡、三义泉乡和九龙湾乡。所产花岗岩以其色泽黑、亮度高、理化指标优于其它黑色石材而在意大利石材博览会上被命名为“丰镇黑”,近几年在国内外建材及装饰市场上知名度和身份日益提高,倍受国内外客商青睐。全市共有石材加工企业6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北光公司占地面积29 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 6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意大利板材流水线设备和贵阳建新机械厂国内一流的石材切、磨设备,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石材加工企业。1997年,全市共开发装饰板材、墓碑加工、工艺品雕刻三大系列、上百个品种的石材产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布赫、自治区主席乌力吉等领导人多次为“丰镇黑”题词,产品远销日本、欧美、东南亚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和地区。全市已形成年产1万立方米荒料,生产加工各种板材25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年创产值稳定在5 000万元以上,税费入库超过250万元。 

    【招商引资】  1997年在对外宣传丰镇、拓展市场、推销产品、横联引进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创历史最高水平。完成横向经济联合项目30项;完成产、学、研联合项目3项;引进各类技术人才38人(次);引进各类合同资金额13 028.5万元,实际到位7 859.5万元;引进国外资金75.4万美元;出口创汇114.7万美元,且外引内联项目从过去城镇开始向农村扩展,从单一工业领域扩展到房地产、城建、商贸、种养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格局。继1996年招商工作被评为区、盟两级先进旗县市后,又取得招商引资工作全盟综合排名第二的好成绩,受到盟委、行署的表彰奖励。

    【城市建设】  从1995年开始,针对市内旧城繁华商业区街道狭窄、人车混行、基础设施差的情况,加大城区改造工作。1997年共投入资金5 000万元,完成旧城改造面积7 000多平方米,多方筹资300多万元对市政交通、水电和环卫等设施进行改造。先后建成煤炭、木材、牲畜、蔬菜等11个专业批发市场,其中塞外商城是投资1 300万元兴建的融仿古和现代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商城。商城占地6 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 000平方米,成为全市最大的综合性市场。

    【乡镇企业】  1997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总数已达1.4万户,全市近1/4的人口从事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企业的入库税金达到1 300万元,占地方工商税收的69.5%。乡镇企业总数发展到1.3万个,从业人数6.9万人,总产值实现32亿元,上缴税金由1995年的850万元增加到1997年的1 717万元。

    【存在问题】  1.农牧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产业化水平不高。2.工商企业机制不活、效益低下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下岗人员增多,城镇扶困工作任务相当艰巨。3.支柱产业发育缓慢,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4.财政紧张状况仍未缓解,财政收入虽然突破亿元大关,但是可用财力不多。

     (政府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