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8卷  /  盟市旗县

1998卷

  • 扎兰屯市
  • 【领导名录】

        市 委 书 记:李国军(1997年4月离任)

                   赵凤林(1997年4月任职)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谷雅林

        市      长:吕  志(1997年4月离任)

                   于德荣(1997年4月任职)

        市政协主席:布  和(达斡尔族)

    【概况】  扎兰屯市位于呼伦贝尔盟南端,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市境东西宽210公里,南北长160公里,总面积16 926.3平方公里。1945年8月17日,苏联红军进入扎兰屯后,伪满洲国兴安东省布特哈旗(扎兰屯市前身)解体,后相继建立扎兰屯地方维持会、解放委员会,并于同年12月建立雅鲁县政府。1946年撤销雅鲁县建制,组建布特哈旗政府,隶属于东蒙自治政府纳文慕仁省政府,同年6月改属纳文慕仁盟政府领导。1947年7月22日,布特哈旗政府机构并入纳文慕仁盟政府,由盟长额尔登兼摄旗长职务。1949年4月11日,恢复建立布特哈旗政府,隶属于呼纳盟政府,旗长林尼额热胡(达斡尔族)。1954年4月,布特哈旗隶属于呼伦贝尔盟。1968年3月15日,布旗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旗人民委员会行使行政职能。1969年8月1日,布特哈旗随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1979年7月1日,布特哈旗随呼伦贝尔盟复归自治区。1980年10月,撤销布特哈旗革命委员会,恢复设立布特哈旗人民政府。1983年10月10日,撤销布特哈旗,在原行政区内设扎兰屯市(县级)。全市辖10个镇、11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和6个市区街道办事处。乡镇、办事处共下辖170个行政村和131个居委会。至1997年,全市总人口为418 921人。其中,城市人口130 841人。

    1997年,市委、市政府以迎接国家和自治区“三件”大事为契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握大局,稳中求进的原则,积极加大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力度,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扎实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9亿元。

    财政  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9 549万元,比上年增长12.89%,其中地方收入6 394万元,比上年增长17.47%,完成年度预算任务和上级下达的责任目标。财政支出实现1.13亿元,比上年增长4.54%。

    农业  由于积极采取措施,克服春旱、伏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农业生产仍获得好成绩。粮食总产3.25亿公斤,甜菜产量10.1万吨。牧业年度家畜存栏达到56.8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0%,其中生猪27.1万口,比上年增长11%,基本实现农村人均1口猪的目标。人均超1口猪的乡镇达14个,绵羊超万只的乡镇7个,奶牛存栏超过千头的乡镇4个。

    工业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抓大放小”和“三改一加强”方针,走集团发展之路。年内,乳业有限公司、啤酒公司、变压器厂、电线厂分别实现由伊利集团、海拉尔啤酒集团和呼伦贝尔盟电力集团托管兼并;对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长期停产的钢铁厂、农机厂、锅炉厂、陶瓷厂、糖果厂等企业实施破产。1997年末,乡级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34亿元,同比下降30.9%。

    商业  市属百货站、纺织站、五交化站、糖酒站四个国营商业企业先后破产重组。至1997年末,新建马铃薯、粉条、生猪等各类专业市场9个,个体工商户7 697户,年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3.11亿元,上缴税金815万元,比上年增长16.27%。其中,商业,饮食服务业个体工商户5 275户,年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2.8亿元。

    交通 邮电  1997年,全市公路运输载客149万人次,收入300万元。境内111线国道路段里程126公里,301国道87公里;城乡电话机达到17 153门,其中市区12 439门。

    文化 教育  全市国营、个体书店共14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乡镇办事处文化站27个。年末,全市各类学校253所,在校生64 407人,比上年减少0.42%;专任教师5 12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7.2%,比上年上升3.5%。有职业中学3所,在校生达1 203人。有幼儿园82所,在园儿童4 371人。

    卫生 计划生育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43个,病床1 504张,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 696人,其中医生752人;人口出生率达到8.28‰,计划生育率达到99.68%,自然增长率为4.07‰。

        人民生活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1 039万元,同比增长1.5%;城市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 478.44元,比上年增长504元;全年共筹集城镇扶困基金275.37万元,安置就业人员2 300人,登记失控率在2.41%,收缴社会养老保险金2 383.2元,国有企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支付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7.7万元,受保障人数994人,其中,下岗职工、特困居民、社救对象分别占34%、47%和19%;年末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9.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270元,比上年增加231元。

    【乡镇企业】  新增52户,新增固定资产投入538万元,新办企业29个,投产25个,新增产值900万元。按乡企法统计口径,完成总产值4 9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9%;销售收入4 800万元,同比增长25.2%;利润240万元、税金19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9%和9.8%。

    【三期农业综合开发】  三期农业综合开发始于1995年秋,1997年10月结束,累计完成投资85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50 000亩;植树造林13 000亩,其中农田防护林5 500亩,水土保持林2 500亩,经济林5 000亩;修建水利工程建筑物63座,其中农田桥31座,涵洞29座,过水路面3座;挖排涝渠沟123.37公里,挖水平坑80万个,修农田路151公里,配置大型拖拉机4台,中小型农具164台(套),改良土壤50 000亩,培训农民1.15万人次,为4个基层服务站购置完善仪器设备。1996年,项目区粮食产量达347.7亿公斤,比开发前增长880万公斤,增长33.9%;农业总产值达到7 546万元,比开发前增加1 406万元,增长2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 820元,比开发前增加642元,增长56.7%。

    (郑  玉)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扎兰屯市
  • 【领导名录】

        市 委 书 记:李国军(1997年4月离任)

                   赵凤林(1997年4月任职)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谷雅林

        市      长:吕  志(1997年4月离任)

                   于德荣(1997年4月任职)

        市政协主席:布  和(达斡尔族)

    【概况】  扎兰屯市位于呼伦贝尔盟南端,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市境东西宽210公里,南北长160公里,总面积16 926.3平方公里。1945年8月17日,苏联红军进入扎兰屯后,伪满洲国兴安东省布特哈旗(扎兰屯市前身)解体,后相继建立扎兰屯地方维持会、解放委员会,并于同年12月建立雅鲁县政府。1946年撤销雅鲁县建制,组建布特哈旗政府,隶属于东蒙自治政府纳文慕仁省政府,同年6月改属纳文慕仁盟政府领导。1947年7月22日,布特哈旗政府机构并入纳文慕仁盟政府,由盟长额尔登兼摄旗长职务。1949年4月11日,恢复建立布特哈旗政府,隶属于呼纳盟政府,旗长林尼额热胡(达斡尔族)。1954年4月,布特哈旗隶属于呼伦贝尔盟。1968年3月15日,布旗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旗人民委员会行使行政职能。1969年8月1日,布特哈旗随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1979年7月1日,布特哈旗随呼伦贝尔盟复归自治区。1980年10月,撤销布特哈旗革命委员会,恢复设立布特哈旗人民政府。1983年10月10日,撤销布特哈旗,在原行政区内设扎兰屯市(县级)。全市辖10个镇、11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和6个市区街道办事处。乡镇、办事处共下辖170个行政村和131个居委会。至1997年,全市总人口为418 921人。其中,城市人口130 841人。

    1997年,市委、市政府以迎接国家和自治区“三件”大事为契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握大局,稳中求进的原则,积极加大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力度,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扎实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9亿元。

    财政  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9 549万元,比上年增长12.89%,其中地方收入6 394万元,比上年增长17.47%,完成年度预算任务和上级下达的责任目标。财政支出实现1.13亿元,比上年增长4.54%。

    农业  由于积极采取措施,克服春旱、伏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农业生产仍获得好成绩。粮食总产3.25亿公斤,甜菜产量10.1万吨。牧业年度家畜存栏达到56.8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0%,其中生猪27.1万口,比上年增长11%,基本实现农村人均1口猪的目标。人均超1口猪的乡镇达14个,绵羊超万只的乡镇7个,奶牛存栏超过千头的乡镇4个。

    工业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抓大放小”和“三改一加强”方针,走集团发展之路。年内,乳业有限公司、啤酒公司、变压器厂、电线厂分别实现由伊利集团、海拉尔啤酒集团和呼伦贝尔盟电力集团托管兼并;对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长期停产的钢铁厂、农机厂、锅炉厂、陶瓷厂、糖果厂等企业实施破产。1997年末,乡级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34亿元,同比下降30.9%。

    商业  市属百货站、纺织站、五交化站、糖酒站四个国营商业企业先后破产重组。至1997年末,新建马铃薯、粉条、生猪等各类专业市场9个,个体工商户7 697户,年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3.11亿元,上缴税金815万元,比上年增长16.27%。其中,商业,饮食服务业个体工商户5 275户,年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2.8亿元。

    交通 邮电  1997年,全市公路运输载客149万人次,收入300万元。境内111线国道路段里程126公里,301国道87公里;城乡电话机达到17 153门,其中市区12 439门。

    文化 教育  全市国营、个体书店共14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乡镇办事处文化站27个。年末,全市各类学校253所,在校生64 407人,比上年减少0.42%;专任教师5 12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7.2%,比上年上升3.5%。有职业中学3所,在校生达1 203人。有幼儿园82所,在园儿童4 371人。

    卫生 计划生育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43个,病床1 504张,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 696人,其中医生752人;人口出生率达到8.28‰,计划生育率达到99.68%,自然增长率为4.07‰。

        人民生活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1 039万元,同比增长1.5%;城市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 478.44元,比上年增长504元;全年共筹集城镇扶困基金275.37万元,安置就业人员2 300人,登记失控率在2.41%,收缴社会养老保险金2 383.2元,国有企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支付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7.7万元,受保障人数994人,其中,下岗职工、特困居民、社救对象分别占34%、47%和19%;年末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9.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270元,比上年增加231元。

    【乡镇企业】  新增52户,新增固定资产投入538万元,新办企业29个,投产25个,新增产值900万元。按乡企法统计口径,完成总产值4 9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9%;销售收入4 800万元,同比增长25.2%;利润240万元、税金19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9%和9.8%。

    【三期农业综合开发】  三期农业综合开发始于1995年秋,1997年10月结束,累计完成投资85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50 000亩;植树造林13 000亩,其中农田防护林5 500亩,水土保持林2 500亩,经济林5 000亩;修建水利工程建筑物63座,其中农田桥31座,涵洞29座,过水路面3座;挖排涝渠沟123.37公里,挖水平坑80万个,修农田路151公里,配置大型拖拉机4台,中小型农具164台(套),改良土壤50 000亩,培训农民1.15万人次,为4个基层服务站购置完善仪器设备。1996年,项目区粮食产量达347.7亿公斤,比开发前增长880万公斤,增长33.9%;农业总产值达到7 546万元,比开发前增加1 406万元,增长2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 820元,比开发前增加642元,增长56.7%。

    (郑  玉)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