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8卷  /  经济

1998卷

  • 黄金工业
  • 【内蒙古自治区黄金管理局领导名录】

        局  长:王英夫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重点产金省区之一。全区地域辽阔,黄金资源分布广泛,东起呼伦贝尔盟的恩和哈达、西口子,西至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赤峰市南郊及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盟的大青山、乌拉山、狼山两翼,乌海市黄河两岸,均有砂金和岩金。内蒙古地区的砂金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盟和乌兰察布盟地区,属阶地河谷冲积型第四纪洪积型和古砂金型矿床。内蒙古地区的岩金矿床分布在赤峰南郊及大青山、乌拉山一带,属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及含金石英脉蚀变岩型。内蒙古地区的采金历史悠久,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赤峰市撰山子一带就有民采,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敖汉旗金厂沟梁设金矿局,最高日产100两(1两等于31.25克)。近半个世纪,封建官僚及俄、日帝国主义对内蒙古地区的黄金资源进行过掠夺式开采。1947年,全区黄金产量不足1 000两,没有固定的生产能力,采选工艺十分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黄金生产虽未间断,但采、选是以“手打眼、人背矿,毛驴碾子氰化缸”的落后工艺生产,所以产量不高。1951~1956年间,最高年产量约2 000两。1957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国务院《关于大力组织群众生产黄金的决定》之后,自治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原昭乌达盟(现在的赤峰市)等地区相继组建一批地方国营金矿,如红花沟、金厂沟梁、撰山子、东风等金矿。由于有国家的投入、支持和优惠政策,黄金生产有相应发展,产量也随之提高。1958年产金4 800多两,1959年又增到10 000多两,为自治区黄金生产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1969年,原昭乌达盟等自治区东部的3个盟分别变更划归东北三省,这时只有乌兰察布盟的察哈尔右翼中旗开始生产砂金。1970年产金2 000多两,至1974年产金达到8 000多两。1975年12月7日,自治区革委会批准成立内蒙古自治区黄金公司,编制20人,为事业单位。1976年9月26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任命冯斌为内蒙古黄金公司经理,下设办公室、生产技术科、财务科、设备材料科4个科室,履行自治区黄金生产的管理职能。1988年4月6日,自治区编委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1988年第一次常务会议精神,批复自治区黄金公司挂内蒙古自治区黄金管理局的牌子,为自治区黄金主管部门。1988年12月27日,自治区编制委员会以内编〔1988〕167号文件批复自治区黄金管理局升格为副厅级(同自治区黄金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下设生产处、计划财务处、设备材料处、办公室。1992年9月11日,自治区编委以98号文件批复,将事业性质的内蒙古黄金管理局(公司)改为企业性质,业务上受国家黄金局领导,从1993年起停拨事业费,经费从国家黄金开发基金列支。同时根据职能变化和工作需要,内设处室增加到7个。

        1997年,全区黄金行业共有国有黄金矿山32个,机修企业1个。岩金矿山采选2 450吨/日,实际生产能力3 332.6千克/年;砂金矿山采选289.8万立方米/年,实际生产能力414千克/年。全区15个国有黄金生产矿山地质储量45 518千克,拥有6个产金万两以上旗县和5个产金万两以上的矿山,有区、地、县三级黄金管理机构33个,有一所黄金技工学校,全区黄金行业共有职工10 015人。

    【黄金生产主要经济指标】  1997年,全区黄金生产196 808两,超额40.58%完成年产140 000两的生产计划,完成自治区奋斗目标170 000两的115.77%,比上年增长18.17%。据17个国有黄金生产企业统计,共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3.21亿元,实现销售产值1.5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 219万元。工业产品销售率100.69%。

    【黄金地质探矿基建和技改】  1997年,审查地质报告7份,提交储量10吨。基建工程2项,投入2 950万元,建设规模采选460吨/日,建设能力16 762两/年,年底均已建成并投入试生产。技改工程2项,计划投入2104万元。

    【存在问题】  1997年,全区黄金产量增加,但随着金价下调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黄金地质勘探工作滞后于生产发展,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全区资源危机矿山增多;一些地区和单位由于利益的驱动,乱采滥挖、非法炼金、污染环境及黄金产品流失现象仍屡禁不止,治理黄金矿业秩序,加强黄金产品管理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

    (金  梅)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黄金工业
  • 【内蒙古自治区黄金管理局领导名录】

        局  长:王英夫

    【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重点产金省区之一。全区地域辽阔,黄金资源分布广泛,东起呼伦贝尔盟的恩和哈达、西口子,西至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赤峰市南郊及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盟的大青山、乌拉山、狼山两翼,乌海市黄河两岸,均有砂金和岩金。内蒙古地区的砂金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盟和乌兰察布盟地区,属阶地河谷冲积型第四纪洪积型和古砂金型矿床。内蒙古地区的岩金矿床分布在赤峰南郊及大青山、乌拉山一带,属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及含金石英脉蚀变岩型。内蒙古地区的采金历史悠久,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赤峰市撰山子一带就有民采,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敖汉旗金厂沟梁设金矿局,最高日产100两(1两等于31.25克)。近半个世纪,封建官僚及俄、日帝国主义对内蒙古地区的黄金资源进行过掠夺式开采。1947年,全区黄金产量不足1 000两,没有固定的生产能力,采选工艺十分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黄金生产虽未间断,但采、选是以“手打眼、人背矿,毛驴碾子氰化缸”的落后工艺生产,所以产量不高。1951~1956年间,最高年产量约2 000两。1957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国务院《关于大力组织群众生产黄金的决定》之后,自治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原昭乌达盟(现在的赤峰市)等地区相继组建一批地方国营金矿,如红花沟、金厂沟梁、撰山子、东风等金矿。由于有国家的投入、支持和优惠政策,黄金生产有相应发展,产量也随之提高。1958年产金4 800多两,1959年又增到10 000多两,为自治区黄金生产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1969年,原昭乌达盟等自治区东部的3个盟分别变更划归东北三省,这时只有乌兰察布盟的察哈尔右翼中旗开始生产砂金。1970年产金2 000多两,至1974年产金达到8 000多两。1975年12月7日,自治区革委会批准成立内蒙古自治区黄金公司,编制20人,为事业单位。1976年9月26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任命冯斌为内蒙古黄金公司经理,下设办公室、生产技术科、财务科、设备材料科4个科室,履行自治区黄金生产的管理职能。1988年4月6日,自治区编委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1988年第一次常务会议精神,批复自治区黄金公司挂内蒙古自治区黄金管理局的牌子,为自治区黄金主管部门。1988年12月27日,自治区编制委员会以内编〔1988〕167号文件批复自治区黄金管理局升格为副厅级(同自治区黄金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下设生产处、计划财务处、设备材料处、办公室。1992年9月11日,自治区编委以98号文件批复,将事业性质的内蒙古黄金管理局(公司)改为企业性质,业务上受国家黄金局领导,从1993年起停拨事业费,经费从国家黄金开发基金列支。同时根据职能变化和工作需要,内设处室增加到7个。

        1997年,全区黄金行业共有国有黄金矿山32个,机修企业1个。岩金矿山采选2 450吨/日,实际生产能力3 332.6千克/年;砂金矿山采选289.8万立方米/年,实际生产能力414千克/年。全区15个国有黄金生产矿山地质储量45 518千克,拥有6个产金万两以上旗县和5个产金万两以上的矿山,有区、地、县三级黄金管理机构33个,有一所黄金技工学校,全区黄金行业共有职工10 015人。

    【黄金生产主要经济指标】  1997年,全区黄金生产196 808两,超额40.58%完成年产140 000两的生产计划,完成自治区奋斗目标170 000两的115.77%,比上年增长18.17%。据17个国有黄金生产企业统计,共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3.21亿元,实现销售产值1.5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 219万元。工业产品销售率100.69%。

    【黄金地质探矿基建和技改】  1997年,审查地质报告7份,提交储量10吨。基建工程2项,投入2 950万元,建设规模采选460吨/日,建设能力16 762两/年,年底均已建成并投入试生产。技改工程2项,计划投入2104万元。

    【存在问题】  1997年,全区黄金产量增加,但随着金价下调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黄金地质勘探工作滞后于生产发展,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全区资源危机矿山增多;一些地区和单位由于利益的驱动,乱采滥挖、非法炼金、污染环境及黄金产品流失现象仍屡禁不止,治理黄金矿业秩序,加强黄金产品管理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

    (金  梅)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