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8卷  /  盟市旗县

1998卷

  • 林西县
  • 【领导名录】

        县 委 书 记:王中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震山

        县      长:张彭慧

    【概况】  林西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地处东经117°38′~118°37′,北纬43°14′~44°15′,北依大兴安岭,南临西拉木伦河,西与克什克腾旗毗邻,东与巴林右旗接壤。1945年11月,中共林西县委、林西县人民政府成立,属热河省热北地区。1946年5月,热河省昭乌达盟成立时,划入昭乌达盟,1949年,随昭乌达盟划属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随昭乌达盟划入辽宁省,197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全县辖7镇、13乡、148个行政村、896个村民小组。人口23.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15万人。全县汉族人口占95%。少数民族有蒙、回、满等。面积3 9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万亩。县城林西镇位于县域中部,距赤峰市210公里。集(宁)通(辽)铁路、305国道、303省道交汇于此,交通便利,自古有“塞上重镇”之誉。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林西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县城南的锅撑子山是国内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历史遗址遍布全境,较著名的有唐松漠都督府(辽因此城建饶州)、金边堡界壕等遗迹。林西县属中低山区,境内山脉为大兴安岭支脉,最高海拔1 879.2米,最低67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与平川过渡平缓,呈现群山绵延,河谷平川逶迤其间的地貌特征。境内河流属西辽河水系,较大河流有西拉木伦河、查干沐沦河、嘎斯汰河、巴尔汰河等,有小泡泽11处,水域面积6.4平方公里。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风沙干旱严重,雨热同季,降水少而集中,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1℃,年平均日照2 9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60~380毫米,无霜期120天。县内径流总量1.37亿立方米。地下水分布不均,山区贫乏,沿河两岸较丰富,总储量约为7 500万立方米。土地总面积584.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6万亩,林地面积132.1万亩,村镇占地1.94万亩。有色金属资源储量较大,矿种有铜、锡、铅、锌、银、钨、钼、莹石、石灰石、煤等。已探明铜储量1.9万吨,锡储量2万吨,铅储量1.4万吨,锌储量2.8万吨,白银储量824吨。铜、锡、石灰石、莹石、煤等矿产资源正在开发利用。野生动物有53种,其中哺乳动物20余种,野生飞禽类20余种,珍贵动物有马鹿、狍子、猞猁、狐狸、天鹅、鸿雁、斑翅山鹑、环劲雉等。有植物资源385种,其中树木23种,可广泛用于中医药植物30余种,是著名的中草药知母、甘草、黄芪、麻黄草产地。用材林主要有松、杉、杨、榆、桦、柞等树种;经济林主要有山杏、苹果等。旅游资源有3大景区,一是以西山公园、冬不冷水上公园为中心的人文景观;二是以大水菠罗牧场为中心的乌珠穆沁草原自然景观;三是以锅撑山为代表的新石器遗址。

        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6 994万元,增长14.1%,工农业总产值实现73 885万元,增长8.7%,财政收入5 277万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1 296元,增长18.7%。

        农业  林西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类型区,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较快,已建成玉米、小麦、甜菜、养牛、养猪、水稻、蔬菜和大麦基地,各类农业型企业和庭院经济迅速发展,其中秸杆养牛示范县项目已通过国家验收。1997年农业产值为4.97亿元,比上年增长51.1%。由于农田基本建设的加强和一、二、三期农业开发的顺利实施,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1997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55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 056台,排灌动力机械24 104千瓦。农村用电量2 36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0.7%。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36.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30万亩。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在作物品种和产量上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工业  工业主要以矿业开发、食品酿造、建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为主。199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3 732万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重工业完成产值21 183万元,轻工业完成产值22 549万元。1996~1997年,紧紧抓住赤峰市被列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市”,林西县被列为“全国小企业改革试点县”的有利机遇,把企业改革作为振兴全县经济的突破口,实行专项推进,收到显著成效。部分国有骨干企业实现资本结构重组,县冶炼厂、有色金属公司、啤酒厂成功加入市企业集团。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小企业改革,通过改革转制共处理债务6 000多万元。使转制后的企业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林西县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乡镇企业  全县有乡镇企业7 450家,总收入7.3亿元,现价总产值9.75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实际入库税金978万元,比上年增长22.1%;有各类建筑企业712个,从业人员1.13万人。全年从事采掘、建材、粮食加工厂家162个,从事运输的企业和个体2 423个,从业人员5 344人。

        邮电  林西县有邮电局1个,支局、邮电所15个,职工151人,汽车邮路403公里,乡邮路1 426公里,全年可办理函件53.3万件。1996年乡级程控电话全部开通,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15万元,比上年增长10.7%。

         教育  有普通中小学172所,在校学生32 438人,教职工3 980余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7%,残疾儿童入学率80.4%。1985年,普教四率均超部颁标准,获自治区政府颁发的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书。1988年,全县脱盲率达94.3%,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扫盲先进县。

        科技文化 卫生 体育  全县有科研机构2个,有各类协会7个、学会15个。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26个,专业队伍25人,主要设施有图书馆、档案馆、新华书店、广播电台、电视台、乌兰牧骑、电影院等。全年各类文艺演出240场;电影放映2 900场。全县有医疗机构48个,病床505张,医务人员538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9人,中级技术人员49人。全年完成各种疫苗接种28 975针次。其中,林西县医院是赤峰市北五旗县中技术水平较高,技术设施较为完备的医疗单位之一,是锡林郭勒盟和邻近旗县患者的汇集地。全县体育场地设施65处,灯光篮球场一个,健身房一处,全县有16 000人参加体育活动,占镇内总人口的25%,有效地推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在全县的开展。

    【投资环境优越】  林西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方便,赤锡公路纵贯南北,经通公路横穿东西,集通铁路横跨全境。光缆通讯已开通使用,程控电话已顺利并网。所有乡镇皆已通车、通电、通邮,对外联系方便。商业网点及综合市场较多,购物、交易十分便利,是西拉木伦河以北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自然资源 劳力资源】  已勘测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矿藏33种,其中金属矿藏12种,非金属矿藏11种,已探明的铜、锡、铅、锌、银、钨、钼等金属矿储量1 500多万吨,莹石、石灰石、煤、叶腊石、水晶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储量6亿吨。有矿床、矿点、矿化点118处,其它如土地资源、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水资源均适宜于发展种养业,建立各类商品基地。全县农村劳动力74 800人,其中10 330人可以从事非农业的生产劳动,每年还有数千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补充到劳动队伍中来,为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提供有利条件。

    【兴办实业】  林西县从实际出发,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利用能源充足、土地价格便宜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等优势,走联合、发展的路子。在农业方面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扶贫开发工程和农牧业结合效益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建设小麦、甜菜、大麦、蔬菜、杂粮杂豆、烟叶、水稻、肉食等生产基地。工业方面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扩大内引外联,进一步加强矿业开发、食品酿造、建工建材、农畜产加工等支柱产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继续健康快速发展。此外还进一步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电、交通、通讯、住房、绿化等市政设施,使县城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生活方便,环境优美,能够吸引各地企业、院校、科研单位以及港台同胞、海外胞真诚合作的经济发展地。

    (赵进宝)

    【存在问题】  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高,部分企业还没有走出困境;农牧业基础还很薄弱,能力不强;财政形势虽有好转,但由于历史包袱重,加之支出因素增多,运行仍很困难。

    (于明伟  钟新光)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林西县
  • 【领导名录】

        县 委 书 记:王中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震山

        县      长:张彭慧

    【概况】  林西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地处东经117°38′~118°37′,北纬43°14′~44°15′,北依大兴安岭,南临西拉木伦河,西与克什克腾旗毗邻,东与巴林右旗接壤。1945年11月,中共林西县委、林西县人民政府成立,属热河省热北地区。1946年5月,热河省昭乌达盟成立时,划入昭乌达盟,1949年,随昭乌达盟划属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随昭乌达盟划入辽宁省,197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全县辖7镇、13乡、148个行政村、896个村民小组。人口23.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15万人。全县汉族人口占95%。少数民族有蒙、回、满等。面积3 9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万亩。县城林西镇位于县域中部,距赤峰市210公里。集(宁)通(辽)铁路、305国道、303省道交汇于此,交通便利,自古有“塞上重镇”之誉。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林西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县城南的锅撑子山是国内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历史遗址遍布全境,较著名的有唐松漠都督府(辽因此城建饶州)、金边堡界壕等遗迹。林西县属中低山区,境内山脉为大兴安岭支脉,最高海拔1 879.2米,最低67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与平川过渡平缓,呈现群山绵延,河谷平川逶迤其间的地貌特征。境内河流属西辽河水系,较大河流有西拉木伦河、查干沐沦河、嘎斯汰河、巴尔汰河等,有小泡泽11处,水域面积6.4平方公里。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风沙干旱严重,雨热同季,降水少而集中,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1℃,年平均日照2 9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60~380毫米,无霜期120天。县内径流总量1.37亿立方米。地下水分布不均,山区贫乏,沿河两岸较丰富,总储量约为7 500万立方米。土地总面积584.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6万亩,林地面积132.1万亩,村镇占地1.94万亩。有色金属资源储量较大,矿种有铜、锡、铅、锌、银、钨、钼、莹石、石灰石、煤等。已探明铜储量1.9万吨,锡储量2万吨,铅储量1.4万吨,锌储量2.8万吨,白银储量824吨。铜、锡、石灰石、莹石、煤等矿产资源正在开发利用。野生动物有53种,其中哺乳动物20余种,野生飞禽类20余种,珍贵动物有马鹿、狍子、猞猁、狐狸、天鹅、鸿雁、斑翅山鹑、环劲雉等。有植物资源385种,其中树木23种,可广泛用于中医药植物30余种,是著名的中草药知母、甘草、黄芪、麻黄草产地。用材林主要有松、杉、杨、榆、桦、柞等树种;经济林主要有山杏、苹果等。旅游资源有3大景区,一是以西山公园、冬不冷水上公园为中心的人文景观;二是以大水菠罗牧场为中心的乌珠穆沁草原自然景观;三是以锅撑山为代表的新石器遗址。

        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6 994万元,增长14.1%,工农业总产值实现73 885万元,增长8.7%,财政收入5 277万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1 296元,增长18.7%。

        农业  林西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类型区,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较快,已建成玉米、小麦、甜菜、养牛、养猪、水稻、蔬菜和大麦基地,各类农业型企业和庭院经济迅速发展,其中秸杆养牛示范县项目已通过国家验收。1997年农业产值为4.97亿元,比上年增长51.1%。由于农田基本建设的加强和一、二、三期农业开发的顺利实施,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1997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55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 056台,排灌动力机械24 104千瓦。农村用电量2 36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0.7%。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36.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30万亩。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在作物品种和产量上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工业  工业主要以矿业开发、食品酿造、建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为主。199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3 732万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重工业完成产值21 183万元,轻工业完成产值22 549万元。1996~1997年,紧紧抓住赤峰市被列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市”,林西县被列为“全国小企业改革试点县”的有利机遇,把企业改革作为振兴全县经济的突破口,实行专项推进,收到显著成效。部分国有骨干企业实现资本结构重组,县冶炼厂、有色金属公司、啤酒厂成功加入市企业集团。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小企业改革,通过改革转制共处理债务6 000多万元。使转制后的企业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林西县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乡镇企业  全县有乡镇企业7 450家,总收入7.3亿元,现价总产值9.75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实际入库税金978万元,比上年增长22.1%;有各类建筑企业712个,从业人员1.13万人。全年从事采掘、建材、粮食加工厂家162个,从事运输的企业和个体2 423个,从业人员5 344人。

        邮电  林西县有邮电局1个,支局、邮电所15个,职工151人,汽车邮路403公里,乡邮路1 426公里,全年可办理函件53.3万件。1996年乡级程控电话全部开通,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15万元,比上年增长10.7%。

         教育  有普通中小学172所,在校学生32 438人,教职工3 980余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7%,残疾儿童入学率80.4%。1985年,普教四率均超部颁标准,获自治区政府颁发的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书。1988年,全县脱盲率达94.3%,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扫盲先进县。

        科技文化 卫生 体育  全县有科研机构2个,有各类协会7个、学会15个。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26个,专业队伍25人,主要设施有图书馆、档案馆、新华书店、广播电台、电视台、乌兰牧骑、电影院等。全年各类文艺演出240场;电影放映2 900场。全县有医疗机构48个,病床505张,医务人员538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9人,中级技术人员49人。全年完成各种疫苗接种28 975针次。其中,林西县医院是赤峰市北五旗县中技术水平较高,技术设施较为完备的医疗单位之一,是锡林郭勒盟和邻近旗县患者的汇集地。全县体育场地设施65处,灯光篮球场一个,健身房一处,全县有16 000人参加体育活动,占镇内总人口的25%,有效地推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在全县的开展。

    【投资环境优越】  林西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方便,赤锡公路纵贯南北,经通公路横穿东西,集通铁路横跨全境。光缆通讯已开通使用,程控电话已顺利并网。所有乡镇皆已通车、通电、通邮,对外联系方便。商业网点及综合市场较多,购物、交易十分便利,是西拉木伦河以北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自然资源 劳力资源】  已勘测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矿藏33种,其中金属矿藏12种,非金属矿藏11种,已探明的铜、锡、铅、锌、银、钨、钼等金属矿储量1 500多万吨,莹石、石灰石、煤、叶腊石、水晶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储量6亿吨。有矿床、矿点、矿化点118处,其它如土地资源、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水资源均适宜于发展种养业,建立各类商品基地。全县农村劳动力74 800人,其中10 330人可以从事非农业的生产劳动,每年还有数千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补充到劳动队伍中来,为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提供有利条件。

    【兴办实业】  林西县从实际出发,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利用能源充足、土地价格便宜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等优势,走联合、发展的路子。在农业方面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扶贫开发工程和农牧业结合效益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建设小麦、甜菜、大麦、蔬菜、杂粮杂豆、烟叶、水稻、肉食等生产基地。工业方面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扩大内引外联,进一步加强矿业开发、食品酿造、建工建材、农畜产加工等支柱产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继续健康快速发展。此外还进一步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电、交通、通讯、住房、绿化等市政设施,使县城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生活方便,环境优美,能够吸引各地企业、院校、科研单位以及港台同胞、海外胞真诚合作的经济发展地。

    (赵进宝)

    【存在问题】  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高,部分企业还没有走出困境;农牧业基础还很薄弱,能力不强;财政形势虽有好转,但由于历史包袱重,加之支出因素增多,运行仍很困难。

    (于明伟  钟新光)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