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8卷  /  盟市旗县

1998卷

  • 卓资县
  • 【领导名录】

        县 委 书 记:阎生华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向东

        县      长:范茂森

        县政协主席:韩庆林

    【概况】  1945年10月,贺龙率晋察冀部队第一次解放卓资山,同年12月由集宁、陶林、丰镇、凉城四县析置为龙胜县。1952年5月,经政务院批准,正式改称卓资县,隶属乌兰察布盟,县政府驻地卓资山镇,书记李新瑞,县长裴志忠。1958年,撤乡成立14个人民公社。1967年改称卓资县革命委员会,1978年卓资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卓资县人民政府。1984年,人民公社改称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称为行政村委员会,生产小队改为自然村。至1997年,全县辖2镇18个乡,147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1 117个自然村,总人口240 548人。总面积3 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 264 984亩。

        1997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区盟两级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两个转变”和“两个提高”统揽经济工作全局,以稳定脱贫为中心,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以及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显著成绩。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3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06亿元,同比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1亿元,同比增长20.9%);财政收入完成2 411万元,同比增长17.2%。

        农业  199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1 400万公斤,与丰收的1996年产量基本持平;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36.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2.7%。通过以“一水二旱”为重点的三田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新建旱作稳产田6.6万亩,全县水浇地和旱作稳产田累计达到12.6万亩和25万亩。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和覆膜技术推广,全县马铃薯、玉米、豆类、蔬菜等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8.3万亩,占总播面积的49.2%。产出粮食8 550万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75%。全县当年完成水保治理面积12.3万亩,退耕种草4.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8.6%。按照畜牧业“两专一区”建设标准建成养殖示范乡3个,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养殖示范区14个,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养殖专业村48个,以扶持贫困户为重点的农牧结合专业户1 086户。农业总产值达3.7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5.3%。

        工业  1997年,全县全部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3.99亿元,比上年增长68%。工业现价增加值完成9 2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6%。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8家,新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2家。全年实施国内外合作项目26项,比上年增长85.7%。引进国内外资金2 005万元,增长7.8%。

        交通邮电  1997年,全县以个体运输业为主的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现价总产值完成6 257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8.4%。境内京包铁路横穿7个乡镇,全长88公里。全县国道公路84公里,县级公路230.13公里。100%的乡镇接通电话,其中50%的乡镇实现程控化。

        商业  1997年,全县国有、集体、个体商业企业总数1 068个。全年批发、零售、餐饮业现价总产值1.1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

        教育卫生 科技  全县有普通中学18所,职业中学4所,小学161所,小学教学点118个。普通中学在校生8 718人,职业中学在校生903人,小学在校生20 716人,小学“四率”均达标。有幼儿园25所,在园儿童741人。排危改土成效显著,新建校舍19 270平方米,卫生机构24所,病床26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79人,其中级以上职称33人。科技成果有1项获国家级奖励,11项获自治区级奖励,1项获盟级奖励,推广自治区级实用技术5项。人口出生率14.3‰,计划生育率95.65%(含流动人口),自然增长率6.91‰。

        人民生活  199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 356元,纯增248元,增长22.4%。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 943元,纯增835元,增长39.6%。

        乡镇企业  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以运、服、建、商、饮、加为主导的城乡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全县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5 894家,从业人员达3.1万人,已成为乡镇企业主力军。年内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3.8亿元,增长15%,实际入库税金811万元,增长16%,农民人均乡镇企业纯收入502元。

    8个商业小区】  以卓资山镇河南新区为龙头的沿110国道的8个商业小区相继建成。从1994~1997年,8个商业小区共计投资8 000多万元,各类商店已发展到近600家,从业人员达4 000余人。

    【存在问题】

        经济发展缓慢  与周边旗县市区横向比较,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水平连续几年位居全盟后列。尤其是1996~1997年,全县的财政收入绝对数和递增速度在全盟11个旗县中是落后的。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和递增速度均低于全盟平均水平。

        工业经济总量不足  工业经济存量不活,新的增量又不大,包袱沉重,造成经营效益低,对财政的贡献率小。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农业、牧业和乡镇企业,未形成真正的规模化生产,无“拳头产品”。种养业基地规模小、效益低,乡镇企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够健全,基础设施特别是自然环境较差。

     (政府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卓资县
  • 【领导名录】

        县 委 书 记:阎生华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向东

        县      长:范茂森

        县政协主席:韩庆林

    【概况】  1945年10月,贺龙率晋察冀部队第一次解放卓资山,同年12月由集宁、陶林、丰镇、凉城四县析置为龙胜县。1952年5月,经政务院批准,正式改称卓资县,隶属乌兰察布盟,县政府驻地卓资山镇,书记李新瑞,县长裴志忠。1958年,撤乡成立14个人民公社。1967年改称卓资县革命委员会,1978年卓资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卓资县人民政府。1984年,人民公社改称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称为行政村委员会,生产小队改为自然村。至1997年,全县辖2镇18个乡,147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1 117个自然村,总人口240 548人。总面积3 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 264 984亩。

        1997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区盟两级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两个转变”和“两个提高”统揽经济工作全局,以稳定脱贫为中心,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以及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显著成绩。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3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06亿元,同比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1亿元,同比增长20.9%);财政收入完成2 411万元,同比增长17.2%。

        农业  199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1 400万公斤,与丰收的1996年产量基本持平;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36.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2.7%。通过以“一水二旱”为重点的三田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新建旱作稳产田6.6万亩,全县水浇地和旱作稳产田累计达到12.6万亩和25万亩。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和覆膜技术推广,全县马铃薯、玉米、豆类、蔬菜等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8.3万亩,占总播面积的49.2%。产出粮食8 550万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75%。全县当年完成水保治理面积12.3万亩,退耕种草4.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8.6%。按照畜牧业“两专一区”建设标准建成养殖示范乡3个,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养殖示范区14个,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养殖专业村48个,以扶持贫困户为重点的农牧结合专业户1 086户。农业总产值达3.7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5.3%。

        工业  1997年,全县全部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3.99亿元,比上年增长68%。工业现价增加值完成9 2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6%。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8家,新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2家。全年实施国内外合作项目26项,比上年增长85.7%。引进国内外资金2 005万元,增长7.8%。

        交通邮电  1997年,全县以个体运输业为主的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现价总产值完成6 257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8.4%。境内京包铁路横穿7个乡镇,全长88公里。全县国道公路84公里,县级公路230.13公里。100%的乡镇接通电话,其中50%的乡镇实现程控化。

        商业  1997年,全县国有、集体、个体商业企业总数1 068个。全年批发、零售、餐饮业现价总产值1.1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

        教育卫生 科技  全县有普通中学18所,职业中学4所,小学161所,小学教学点118个。普通中学在校生8 718人,职业中学在校生903人,小学在校生20 716人,小学“四率”均达标。有幼儿园25所,在园儿童741人。排危改土成效显著,新建校舍19 270平方米,卫生机构24所,病床26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79人,其中级以上职称33人。科技成果有1项获国家级奖励,11项获自治区级奖励,1项获盟级奖励,推广自治区级实用技术5项。人口出生率14.3‰,计划生育率95.65%(含流动人口),自然增长率6.91‰。

        人民生活  199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 356元,纯增248元,增长22.4%。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 943元,纯增835元,增长39.6%。

        乡镇企业  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以运、服、建、商、饮、加为主导的城乡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全县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5 894家,从业人员达3.1万人,已成为乡镇企业主力军。年内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3.8亿元,增长15%,实际入库税金811万元,增长16%,农民人均乡镇企业纯收入502元。

    8个商业小区】  以卓资山镇河南新区为龙头的沿110国道的8个商业小区相继建成。从1994~1997年,8个商业小区共计投资8 000多万元,各类商店已发展到近600家,从业人员达4 000余人。

    【存在问题】

        经济发展缓慢  与周边旗县市区横向比较,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水平连续几年位居全盟后列。尤其是1996~1997年,全县的财政收入绝对数和递增速度在全盟11个旗县中是落后的。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和递增速度均低于全盟平均水平。

        工业经济总量不足  工业经济存量不活,新的增量又不大,包袱沉重,造成经营效益低,对财政的贡献率小。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农业、牧业和乡镇企业,未形成真正的规模化生产,无“拳头产品”。种养业基地规模小、效益低,乡镇企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够健全,基础设施特别是自然环境较差。

     (政府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