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1998卷  /  盟市旗县

1998卷

  • 松山区
  • 【领导名录】

        区 委 书 记:徐瑞祥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兆泰(蒙古族)

        区      长:郑喜春

        区政协主席:宝音何希格(蒙古族)

    【概况】  松山区是“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的发祥地,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古代有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秦属右北平郡,汉置廷陵县,唐属松漠都督府,辽置松山县、松山州、高州、三韩县,金析置静封县,元复为松州,明属兀良哈三卫地。及至后金崇德元年(1636)置翁牛特右翼旗,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析置赤峰县,光绪三十三年(1908)升为赤峰直隶州。民国2年(1913) 复为赤峰县,伪康德7年(1940)并入翁牛特右旗。1945年8月翁牛特右旗并入赤峰县,中共赤峰县委、县政府成立;1946年10月,析置赤西县;1947年10月,赤峰市并入赤峰县,1948年9月赤峰县分置赤峰市,赤西县并入赤峰县。1952年5月赤峰市并于赤峰县。1958年10月撤县设市。1962年9月,赤峰市县分置。1983年12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改赤峰县为赤峰市郊区;1993年7月改称赤峰市松山区,区委书记宋振国,区长回登勤。松山区总面积5 955平方公里,耕地150.63千公顷,辖33个乡(镇),260个行政村,2102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委员会。

        1997年,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实现“提高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统揽全局,把迎接香港回归、党的十五大召开和自治区50周年大庆3件大事同做好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狠抓“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体措施的落实,强化农业基础,搞好搞活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3个重点,突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进步3项措施,社会经济呈现稳中求进和全面发展的态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现价,下同)1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0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3.76亿元,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3.44亿元,增长27.5%。财政收入9 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 455万元,增长29.1%。年末总人口51.94万人,人口出生率14.04‰,死亡率5.02‰,自然增长率9.01‰。

        农业  1997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9.8%,名列全市榜首;油料1 115万公斤,增长64.2%;甜菜154 383吨,增长1.1%;烟叶6 563吨,增长61.1%;蔬菜1.03亿公斤,增长23.3%。6月末,家畜存栏675 382头(只),比上年增长3.9%。全区初步形成粮油、养殖、甜菜、瓜果、蔬菜、烤烟等生产基地。年末,全区拥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24 262台,农用载重汽车3 177辆,农用三轮车20 340辆,化肥施用量(折纯)1 133万吨,农村用电量8 609万千瓦小时。乡镇企业总产值46.3亿元,同比增长35.8%,上缴税金3 064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年内,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区。

    工业  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出现扭亏增盈新局面,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原煤84.3万吨,比上年下降15.19%;糖33 714吨,增长8.8%;饲料20 436吨,增长22.6%;白酒6 768吨,增长23.96%;活性炭1 670吨,减少73.1%;合成氨22 662吨,增长1.93%;水泥32 000吨,增长5.6%;成品金370千克,增长1.6%。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 278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上年增长24.2个百分点。

    交通 邮电  1997年,全年完成货运量82万吨,比上年增长13.8%;货运周转量3 650万吨公里,增长20.1%;客运量90万人,增长63.6%;客运周转量2 610万人公里,增长41.1%。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 677万元,比上年增长43.6%;新增住宅电话用户8 081户,相当于上年末的127%;电话普及率达到3.4部/百人。年末建成移动通讯中心1处。

    商业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 191万元,比上年增长19.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7.5%。全区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5%。年内建成个体私营经济小区2处,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3 866户,私营企业162家,上缴税金超千万元。

        招商引资  1997年,区委、区政府把对外开放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实施“深化改革,盘活存量,扩大开放,增加总量”战略,全年实际利用国(境)外资金432万美元,区外资金4 940万元。

        文化教育 卫生  投资70余万元,新建、扩建、改建16个乡镇文化站;总投资700万元的新华书店和图书馆联合办公楼已竣工。全区有文化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发射台和差转台34座,已有10个乡镇完成有线电视安装工作;全年放映电影4 199场;发行《松山报》80万份。年内,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区)。教育事业保持稳定发展,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区有普通中学52所,职业中学6所,普通小学275所。小学在校学生57 534人,增长3.4%;初中25 374人,增长0.2%;高中5 283人,增长16.7%;职业中学3 122人。全年新建、改建、扩建校舍3.85万平方米,新建希望小学5所。教学质量继续保持自治区的领先地位;全区高考录取人数892人,名列自治区前茅。全区拥有医疗机构66个,其中医院4个,床位650张,卫生技术人员1 021人。年内,区医院(赤峰第六医院)新建2 500平方米的门诊楼已投入使用,并进入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行列。

        人民生活  全区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4 349元,比上年增长24.2%;职工平均工资5 230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1 650元,增长17.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年末,全区从业人员29 539人,全年新增就业560人,全年城镇新建住宅6.59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8 715平方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3.9个百分点。

    【党中央领导视察松山区】  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在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党政领导陪同下,先后视察忙牛营子乡三期农业开发项目沙地综合治理工程和太平地乡的农田防护林网及淤地造田情况;24日下午,视察五三乡山区综合开发龙潭示范工程。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中央代表团团长邹家华,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党中央代表团副团长罗干,率党中央代表团总团,在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党政领导陪同下,先后视察太平地乡农田防护林建设和国营安庆沟林场沙地改造工程建设,并听取汇报。

    【联动开发工程开始实施】  从1997年起,利用3年时间,集中抓好87个率先达小康的先进村和87个经济落后的贫困村为主要内容的“联动开发工程”,自3月起在全区实施。实行区级领导、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乡镇企业和党员干部“四位一体”的承包责任制。此项工程涉及全区33个乡镇、174个行政村,是一项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系统工程。

    (鲁殿华)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松山区
  • 【领导名录】

        区 委 书 记:徐瑞祥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兆泰(蒙古族)

        区      长:郑喜春

        区政协主席:宝音何希格(蒙古族)

    【概况】  松山区是“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的发祥地,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古代有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秦属右北平郡,汉置廷陵县,唐属松漠都督府,辽置松山县、松山州、高州、三韩县,金析置静封县,元复为松州,明属兀良哈三卫地。及至后金崇德元年(1636)置翁牛特右翼旗,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析置赤峰县,光绪三十三年(1908)升为赤峰直隶州。民国2年(1913) 复为赤峰县,伪康德7年(1940)并入翁牛特右旗。1945年8月翁牛特右旗并入赤峰县,中共赤峰县委、县政府成立;1946年10月,析置赤西县;1947年10月,赤峰市并入赤峰县,1948年9月赤峰县分置赤峰市,赤西县并入赤峰县。1952年5月赤峰市并于赤峰县。1958年10月撤县设市。1962年9月,赤峰市县分置。1983年12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改赤峰县为赤峰市郊区;1993年7月改称赤峰市松山区,区委书记宋振国,区长回登勤。松山区总面积5 955平方公里,耕地150.63千公顷,辖33个乡(镇),260个行政村,2102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委员会。

        1997年,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实现“提高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统揽全局,把迎接香港回归、党的十五大召开和自治区50周年大庆3件大事同做好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狠抓“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体措施的落实,强化农业基础,搞好搞活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3个重点,突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进步3项措施,社会经济呈现稳中求进和全面发展的态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现价,下同)1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0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3.76亿元,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3.44亿元,增长27.5%。财政收入9 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 455万元,增长29.1%。年末总人口51.94万人,人口出生率14.04‰,死亡率5.02‰,自然增长率9.01‰。

        农业  1997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9.8%,名列全市榜首;油料1 115万公斤,增长64.2%;甜菜154 383吨,增长1.1%;烟叶6 563吨,增长61.1%;蔬菜1.03亿公斤,增长23.3%。6月末,家畜存栏675 382头(只),比上年增长3.9%。全区初步形成粮油、养殖、甜菜、瓜果、蔬菜、烤烟等生产基地。年末,全区拥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24 262台,农用载重汽车3 177辆,农用三轮车20 340辆,化肥施用量(折纯)1 133万吨,农村用电量8 609万千瓦小时。乡镇企业总产值46.3亿元,同比增长35.8%,上缴税金3 064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年内,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区。

    工业  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出现扭亏增盈新局面,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原煤84.3万吨,比上年下降15.19%;糖33 714吨,增长8.8%;饲料20 436吨,增长22.6%;白酒6 768吨,增长23.96%;活性炭1 670吨,减少73.1%;合成氨22 662吨,增长1.93%;水泥32 000吨,增长5.6%;成品金370千克,增长1.6%。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 278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上年增长24.2个百分点。

    交通 邮电  1997年,全年完成货运量82万吨,比上年增长13.8%;货运周转量3 650万吨公里,增长20.1%;客运量90万人,增长63.6%;客运周转量2 610万人公里,增长41.1%。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 677万元,比上年增长43.6%;新增住宅电话用户8 081户,相当于上年末的127%;电话普及率达到3.4部/百人。年末建成移动通讯中心1处。

    商业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 191万元,比上年增长19.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7.5%。全区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5%。年内建成个体私营经济小区2处,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3 866户,私营企业162家,上缴税金超千万元。

        招商引资  1997年,区委、区政府把对外开放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实施“深化改革,盘活存量,扩大开放,增加总量”战略,全年实际利用国(境)外资金432万美元,区外资金4 940万元。

        文化教育 卫生  投资70余万元,新建、扩建、改建16个乡镇文化站;总投资700万元的新华书店和图书馆联合办公楼已竣工。全区有文化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发射台和差转台34座,已有10个乡镇完成有线电视安装工作;全年放映电影4 199场;发行《松山报》80万份。年内,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区)。教育事业保持稳定发展,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区有普通中学52所,职业中学6所,普通小学275所。小学在校学生57 534人,增长3.4%;初中25 374人,增长0.2%;高中5 283人,增长16.7%;职业中学3 122人。全年新建、改建、扩建校舍3.85万平方米,新建希望小学5所。教学质量继续保持自治区的领先地位;全区高考录取人数892人,名列自治区前茅。全区拥有医疗机构66个,其中医院4个,床位650张,卫生技术人员1 021人。年内,区医院(赤峰第六医院)新建2 500平方米的门诊楼已投入使用,并进入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行列。

        人民生活  全区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4 349元,比上年增长24.2%;职工平均工资5 230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1 650元,增长17.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年末,全区从业人员29 539人,全年新增就业560人,全年城镇新建住宅6.59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8 715平方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3.9个百分点。

    【党中央领导视察松山区】  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在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党政领导陪同下,先后视察忙牛营子乡三期农业开发项目沙地综合治理工程和太平地乡的农田防护林网及淤地造田情况;24日下午,视察五三乡山区综合开发龙潭示范工程。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中央代表团团长邹家华,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党中央代表团副团长罗干,率党中央代表团总团,在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党政领导陪同下,先后视察太平地乡农田防护林建设和国营安庆沟林场沙地改造工程建设,并听取汇报。

    【联动开发工程开始实施】  从1997年起,利用3年时间,集中抓好87个率先达小康的先进村和87个经济落后的贫困村为主要内容的“联动开发工程”,自3月起在全区实施。实行区级领导、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乡镇企业和党员干部“四位一体”的承包责任制。此项工程涉及全区33个乡镇、174个行政村,是一项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系统工程。

    (鲁殿华)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