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9卷  /  科技

2019卷

  • 气象测报
  • 发布时间:01-19
  • 来源: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局长

    党志成

    副局长

    李彰俊

     

    杨志捷

     

    乌兰巴特尔(蒙古族)

    纪检组长

    裴浩

    【概况】  自治区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应急与减灾处(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办公室)、观测与网络处、科技与预报处、计划财务处、人事处、政策法规处、党组纪检组(审计室)、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直属事业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卫星遥感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专业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影视宣传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雷电预警防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防雷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档案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经济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国有资产管理中心)。2018年底,全区有气象台站119个,包括21个国家基准气候站、2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69个国家一般气象站。其中119个台站承担地面以及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观测,29个台站承担国家农业气象观测,39个台站承担雷电监测,12个台站承担高空观测,9个台站承担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10个台站承担数字化天气雷达观测,8个台站承担太阳辐射观测,8个台站承担酸雨观测,8个台站承担沙尘暴观测,4个台站承担牧业气象试验、4个台站承担大气成分监测、3个台站承担环境气象观测、1个台站承担农业气象试验、1个台站承担蔬菜气象试验。全区已建成2225个区域自动站(含自动雨量站)、33个国家级无人自动站、71座测风塔、143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内蒙古数据与应用中心挂牌成立,应用高分数据在森林草原火灾、黄河凌汛、农牧业等领域开展监测评估服务。2018年底,全区气象在职职工2998人。学历结构:博士24人,硕士464人,本科2128人。职称结构:高级职称494人(正研级30人、副研级464人),中级职称1284人。

    【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在呼和浩特会见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  2月4日下午,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在呼和浩特会见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一行,双方共商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李纪恒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利用气象现代化推进自治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的现代化,共同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刘雅鸣希望自治区党委、政府继续指导关心支持气象工作。同时,要求内蒙古气象部门要坚决服从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拓宽领域,提高质量,充分发挥气象在防灾减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森林防火、重大活动保障等领域的支撑作用。



    2月4日下午,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右一)在呼和浩特会见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一行(自治区气象局 提供)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到自治区气象局调研】  5月11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到自治区气象局调研。布小林在详细了解自治区气象预报预测、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灾害预警、生态监测评估、公共气象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后,对全区气象部门持续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给予充分肯定。

     

    5月11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左二)到自治区气象局调研

    (自治区气象局 提供)

     

    【气候评价】

    气候概述  201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年平均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降水量偏多或接近常年。1月全区18个国家级气象站出现极端低温事件;春季共出现11次较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阿拉善盟遭受损失;夏初东部地区及巴彦淖尔市降水偏少,给农牧业生产造成损失,进入7月全区大部地区出现有效降水,旱情得到缓解,部分地区遭受不同程度暴雨洪涝灾害侵袭,但赤峰市大部地区仍持续干旱;入秋后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对农牧业生产有利,9月上旬呼伦贝尔市农区出现初霜冻,损失较重。综合评价2018年度气候年景为正常。

    总体评价  全区平均气温在-3.6℃(图里河)~10.1℃(拐子湖)之间,其中,呼伦贝尔市大部、兴安盟西北部、锡林郭勒盟东北部低于2℃,阿拉善盟、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大部、巴彦淖尔市南部、包头市南部、呼和浩特市大部等地高于8℃,其余地区均在2℃~8℃之间。与历史同期(1981—2010年)平均值相比,除东部大部地区及锡林郭勒盟东部、乌兰察布市南部、呼和浩特市大部、鄂尔多斯市大部、阿拉善盟等地接近常年外,其余地区均偏高1℃~1.6℃。

    全区总降水量在64.1(拐子湖)~765.8毫米(阿荣旗)之间,其中,阿拉善盟中部不足100毫米,呼伦贝尔市中东部、兴安盟大部、通辽市北部等地超过500毫米,其余地区在100~500毫米之间。与历史同期(1981—2010年)平均值相比,除东部大部地区及锡林郭勒盟中部、乌兰察布市大部、呼和浩特市南部、阿拉善盟中部等地接近常年外,其余地区均偏多25%至2.1倍(额济纳旗),其中阿拉善盟西部偏多1倍以上。

    全区年总日照时数为2378(根河市)~3401小时(海力素)。与历史同期(1981—2010年)平均值相比,兴安盟东部、通辽市南部、锡林郭勒盟大部、乌兰察布市大部、巴彦淖尔市东部、包头市北部、鄂尔多斯市北部、阿拉善盟东南部偏少100~473小时(开鲁县),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

    主要气象灾害事件及其影响  年内出现主要灾害是:大风沙尘,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及雷电,高温,霜冻等。

    大风沙尘  2018年春季,全区出现11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比2017年同期多7次。3月14—15日,全区出现今年首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较历年同期(2000—2014年)平均日期偏晚27天,较2017年首发时间提前32天。据灾情直报系统统计,全区因沙尘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101万元。

    11次沙尘天气过程中以4月4—6日过程强度较强、影响较大,影响区域为西部大部地区及包头市北部、锡林郭勒盟大部、赤峰市西部,共有39站、63站日出现浮尘、扬沙或沙尘暴天气,其中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赤峰市3盟市共12站出现沙尘暴天气,最大风速20.5米/秒,最小能见度仅为45米。大风沙尘暴天气导致额济纳旗马鬃山苏木、苏泊淖尔苏木3户牧民8峰骆驼死亡;巴彦陶来苏木乌苏荣贵嘎查民俗风情园2顶蒙古包受损,围墙栅栏受到不同程度损坏。

    干旱  4月初呼伦贝尔市东部、通辽市东部出现气象干旱,并逐步扩展,5月20日以后通辽市东部气象干旱缓解,赤峰市大部地区气象干旱有逐步发展趋势。初夏全区大部地区降水偏少,东部及中西部偏北地区受干旱影响明显,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等地干旱灾害较重,给农牧业生产造成损失;进入7月全区大部地区出现有效降水,使前期旱情缓解或解除,仅赤峰市部分地区存在轻度以上气象干旱。据灾情直报系统统计,2018年全区因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0.7亿元,受灾人口124.7万人。

    年内受干旱影响较重地区为赤峰市,入春至9月中旬,赤峰市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干旱少雨,多地造成不同程度旱灾。据不完全统计,入春至9月中旬赤峰市因干旱受灾人口45.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7.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9.4亿元。

    暴雨、洪涝、冰雹及雷电  2018年,全区大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暴雨、洪涝、冰雹及雷电灾害,其中以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较为严重。据灾情直报系统统计,全区因暴雨、洪涝、冰雹灾害造成直接损失达68.8亿元,受灾人口149.5万人。

    5月22日18时20分至52分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好力保乡、巴彦高勒地区出现冰雹灾害,冰雹直径1厘米左右,部分地区积雹深度4~5厘米,音德尔镇玛尔吐嘎查大地小苗、好力保乡甜叶菊损失严重。

    7月19—24日,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出现强对流天气,普降大到暴雨,艾不盖河水位上涨超出警戒线,最大流量达到每秒1040立方米,多地出现险情,遭受洪灾。据统计,全旗12个苏木(乡镇)、7793人受灾,死亡2人,失踪1人,转移安置1960人,倒塌房屋211间,损坏房屋851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028.8公顷,成灾4480.1公顷,绝收497.7公顷,公路中断156.1公里,直接经济损失达22724.18万元。

    7月24—25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出现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据统计,全旗16548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3人,损坏房屋6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650.82公顷,其中成灾3534.84公顷,绝收面积435公顷,粮食损失10吨;受灾草场面积635.4公顷、林地3.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1724.65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724.65万元。

    高温  2018年春季、夏季全区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平均气温全区平均值分别居历史第1、第2位。3月25—27日通辽市科左中旗等10站日最高气温超过3月历史极值,其中赤峰市岗子、通辽市科左中旗连续2日突破极值,3月27日兴安盟胡尔勒、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日最高气温达到3月历史极值。8月上旬全区大部地区均偏高1~5.3℃(多伦县),其中赤峰市西南部、锡林郭勒盟南部、乌兰察布市东南部偏高4℃以上,有7个国家级气象站出现极端高温事件,其中赤峰市巴林左旗8月3日最高气温达到历史极值。

    霜冻  5月23日,兴安盟突泉县部分乡(镇)遭受霜冻灾害。据统计六户镇、杜尔基镇、学田乡、宝石镇等4个乡(镇)共48个村农作物受灾面积137541亩,受灾人口27263人,经济损失324.29万元。

    9月8—10日,呼伦贝尔市多地出现霜冻灾害,受灾严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5个乡镇(办)不同程度受灾,共计6.40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2.76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650万元,其中农业损失7650万元;阿荣旗受灾人口1.5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26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1.99万公顷,绝收面积9268公顷,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60万元;鄂伦春自治旗受灾人口1.03万户、3.43万人,受灾面积9.75万公顷,农业经济损失约8771万元;扎兰屯市受灾人口5621人,受灾面积4834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435万元。

    年景评述  2018年年平均气温全区平均为5.8℃,较历史同期(1981—2010年)平均值偏高0.7℃,较上年低0.4℃,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6高;2018年全区平均降水量378毫米,较历史同期平均值偏多59.4毫米,比上年同期多96毫米,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5多。年内出现大风沙尘,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及雷电,高温,霜冻等气象灾害。春季出现11次较大范围沙尘过程,首次出现时间偏晚;夏初东部和巴彦淖尔市持续干旱,进入7月后全区降水过程增多,旱涝形势逆转,全区除赤峰市外大部地区旱情得到缓解,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灾害;秋季9月初呼伦贝尔市农区遭受霜冻灾害,之后大部时段气象条件对全区农业有利。综合分析,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影响利弊均有,农牧业气候年景为正常。

    【气象服务】

    公共服务  实现基于位置的精细化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实现三级应用;自治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通过验收;举办首届气象服务创新大赛。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92.58分,较2017年提高2.4%。

    专业服务  与人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强化农牧业保险气象服务;新能源气象服务市场占有率达89%,与电力、交通、旅游等部门合作不断深化;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强制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写入内蒙古气象条例,纳入发改委在线审批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政府购买服务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重大战略保障服务  新增中欧班列沿线城市及蒙古语地区精细化预报服务,加强中俄蒙气象科技合作交流;完善军地协调沟通机制,编制气象军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协助打造阿尔山中国气候生态市、多伦天然氧吧、牙克石中国冰雪之都和根河中国冷极等生态旅游品牌,助力自治区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

    防灾减灾救灾服务  年内全区先后发生春夏连旱、沙尘暴、冰雹等气象灾害以及黄河凌汛等衍生灾害,各级气象部门高效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圆满完成呼伦贝尔奇乾、汗马等10余次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气象保障服务,有效应对包头、巴彦淖尔、呼和浩特等地出现5次大暴雨及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为各级党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生态服务  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持续开展动态监测评估;组织召开生态气象院士专家工作研讨会;与阿拉善盟行署联合成立荒漠生态气象中心,受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关注;牵头编制《浑善达克沙地修复与治理方案》;生态遥感年度报告得到自治区政府李秉荣副主席批示肯定。

    人工影响天气服务  弹药物联网系统实现全覆盖,作业指挥更加智能,三年行动计划终期评估排名全国第二;积极推进高性能增雨飞机落户内蒙古;在6·2森林火灾扑救中,前线总指挥李树铭高度评价: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相当于发挥了几千人的扑火作用;李秉荣副主席代表自治区在全国人影60周年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胡春华副总理给予好评。

    乡村振兴保障服务  智慧农牧业气象服务系统在全区推广应用。突泉绿豆、五原食葵、敖汉小米、苏尼特羊等气候好产品认证促进农畜产品品牌化发展。开展贫困户参与区域站维护和光伏扶贫气象保障服务试点。选派技术骨干75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3人获评全国气象部门扶贫先进个人。全国气象助力精准脱贫现场会在突泉召开,“突泉模式”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并向全区贫困旗(县)和全国部分地区推广。

    【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

    顶层谋划与项目带动  制定具有内蒙古特色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编制防灾减灾救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实施意见。党中央财政投入增长6%,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气象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初步设计通过发改委论证并顺利推进,“十四冬”气象保障服务工程获发改委批复,山洪、三农、人影和基层台站建设等重点项目稳步实施。

    综合观测与信息化建设  成立百年气象站建设与保护领导机构,35站被命名为中国50年气象观测站,总数居全国第一;集宁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业务运行;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持续加强;“观测宝”在部分省区推广应用;举办全区旗(县)级综合业务技能竞赛,全国竞赛获得团体第八名;“天镜·内蒙古”完成部署;率先完成省级气象通信系统升级;国家站实现地面、高空等标准格式数据业务运行。

    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建设  智能网格预报实现单轨业务运行并开展精细化服务。预报准确率保持稳定,突发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52分钟,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达66.78%,各项指标高于现代化省级考核要求。优化气候预测服务流程,探索建立预测服务评价与反馈机制。全国气象行业预报职业技能竞赛获团体第十名历史最好成绩。

    科技创新与人才保障  统筹各类科研经费2400余万元,科研立项310项,较2017年提升63.2%。SCI/EI收录论文6篇,国内核心期刊39篇。推荐中国气象局人才项目工程11人,新增正研级高工5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局党组25号文件精神,出台科技管理与人事人才制度8项。

    【气候影响评价】

    气候与农业  冬季东部地区气温偏低,不利于虫卵安全越冬,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利,全区出现强冷空气和降雪天气过程对设施农业产生不利影响。春季大部农区热量条件充足、墒情适宜,利于作物播种和已播作物出苗,但大风降温天气对春播作业有不利影响,3月气温回升较快,利于春播工作全面展开,4月降温和沙尘天气较频繁,对春播作业略有不利,5月大部地区出现降水,缓解前期偏差土壤墒情,对小麦、玉米苗期生长及旱作农区作物播种作业较为有利。夏初大部地区降水偏少,部分地区旱情严重,不利于旱地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阿拉善盟东北部、巴彦淖尔市北部、鄂尔多斯市大部、包头市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乌兰察布市北部和中部偏南、锡林郭勒盟大部、赤峰市北部、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西部和东南部等地出现中度以上气象干旱,部分地区作物播种、出苗受到影响;7月全区大部地区出现有效降水过程,降水量较常年显著偏多,前期旱情得到有效缓解或解除,土壤墒情逐渐改善,对农作物和牧草旺盛生长有积极作用,但月末出现的高温天气对大田作物生长发育不利;8月农区墒情好于去年和历年同期,利于作物开花授粉和乳熟灌浆。秋季大部农区水热匹配较好,利于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作物的后期成熟,东部偏北地区出现初霜冻,对晚熟作物产量形成及马铃薯收储等产生不利影响。总体来看,2018年全区农业气候年景属正常。

    气候与畜牧业  冬季东部气温偏低,降雪、降温天气不利于牲畜正常出牧,对接羔保育、牲畜膘情及饲养管理等带来不利影响,降水大部地区偏少或接近常年,对土壤保墒、牲畜疾病的预防、草原火灾和沙尘天气的发生皆有不利影响。入春后气温起伏较大,出现大范围降温、降水及沙尘天气过程,东部偏南部分牧区受干旱影响,牧草返青推迟,影响牧草正常生长。初夏,东部偏南及锡林郭勒盟以西大部牧区气温持续偏高、降水量明显偏少,旱情较重,给牧业生产、农牧民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天然牧草生长受阻甚至出现旱死现象,严重影响牲畜采食,牧草高度大部地区接近近5年同期或有所降低;进入7月全区大部牧区出现有效降水,缓解了牧区土壤墒情,后期牧草长势较好,整体上优于去年同期。秋季前期部分牧区出现霜冻天气对人工牧草收割、晾晒、调运及畜配种产生了不利影响,后期光温充足,虽然大风降温天气对牧区牲畜防寒保暖略有不利影响,但对牧业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较小。

    (撰稿人:魏兴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气象测报
  • 发布时间:01-19
  • 来源: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局长

    党志成

    副局长

    李彰俊

     

    杨志捷

     

    乌兰巴特尔(蒙古族)

    纪检组长

    裴浩

    【概况】  自治区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应急与减灾处(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办公室)、观测与网络处、科技与预报处、计划财务处、人事处、政策法规处、党组纪检组(审计室)、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直属事业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卫星遥感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专业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影视宣传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雷电预警防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防雷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档案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经济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国有资产管理中心)。2018年底,全区有气象台站119个,包括21个国家基准气候站、2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69个国家一般气象站。其中119个台站承担地面以及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观测,29个台站承担国家农业气象观测,39个台站承担雷电监测,12个台站承担高空观测,9个台站承担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10个台站承担数字化天气雷达观测,8个台站承担太阳辐射观测,8个台站承担酸雨观测,8个台站承担沙尘暴观测,4个台站承担牧业气象试验、4个台站承担大气成分监测、3个台站承担环境气象观测、1个台站承担农业气象试验、1个台站承担蔬菜气象试验。全区已建成2225个区域自动站(含自动雨量站)、33个国家级无人自动站、71座测风塔、143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内蒙古数据与应用中心挂牌成立,应用高分数据在森林草原火灾、黄河凌汛、农牧业等领域开展监测评估服务。2018年底,全区气象在职职工2998人。学历结构:博士24人,硕士464人,本科2128人。职称结构:高级职称494人(正研级30人、副研级464人),中级职称1284人。

    【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在呼和浩特会见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  2月4日下午,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在呼和浩特会见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一行,双方共商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李纪恒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利用气象现代化推进自治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的现代化,共同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刘雅鸣希望自治区党委、政府继续指导关心支持气象工作。同时,要求内蒙古气象部门要坚决服从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拓宽领域,提高质量,充分发挥气象在防灾减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森林防火、重大活动保障等领域的支撑作用。



    2月4日下午,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右一)在呼和浩特会见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一行(自治区气象局 提供)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到自治区气象局调研】  5月11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到自治区气象局调研。布小林在详细了解自治区气象预报预测、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灾害预警、生态监测评估、公共气象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后,对全区气象部门持续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给予充分肯定。

     

    5月11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左二)到自治区气象局调研

    (自治区气象局 提供)

     

    【气候评价】

    气候概述  201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年平均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降水量偏多或接近常年。1月全区18个国家级气象站出现极端低温事件;春季共出现11次较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阿拉善盟遭受损失;夏初东部地区及巴彦淖尔市降水偏少,给农牧业生产造成损失,进入7月全区大部地区出现有效降水,旱情得到缓解,部分地区遭受不同程度暴雨洪涝灾害侵袭,但赤峰市大部地区仍持续干旱;入秋后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对农牧业生产有利,9月上旬呼伦贝尔市农区出现初霜冻,损失较重。综合评价2018年度气候年景为正常。

    总体评价  全区平均气温在-3.6℃(图里河)~10.1℃(拐子湖)之间,其中,呼伦贝尔市大部、兴安盟西北部、锡林郭勒盟东北部低于2℃,阿拉善盟、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大部、巴彦淖尔市南部、包头市南部、呼和浩特市大部等地高于8℃,其余地区均在2℃~8℃之间。与历史同期(1981—2010年)平均值相比,除东部大部地区及锡林郭勒盟东部、乌兰察布市南部、呼和浩特市大部、鄂尔多斯市大部、阿拉善盟等地接近常年外,其余地区均偏高1℃~1.6℃。

    全区总降水量在64.1(拐子湖)~765.8毫米(阿荣旗)之间,其中,阿拉善盟中部不足100毫米,呼伦贝尔市中东部、兴安盟大部、通辽市北部等地超过500毫米,其余地区在100~500毫米之间。与历史同期(1981—2010年)平均值相比,除东部大部地区及锡林郭勒盟中部、乌兰察布市大部、呼和浩特市南部、阿拉善盟中部等地接近常年外,其余地区均偏多25%至2.1倍(额济纳旗),其中阿拉善盟西部偏多1倍以上。

    全区年总日照时数为2378(根河市)~3401小时(海力素)。与历史同期(1981—2010年)平均值相比,兴安盟东部、通辽市南部、锡林郭勒盟大部、乌兰察布市大部、巴彦淖尔市东部、包头市北部、鄂尔多斯市北部、阿拉善盟东南部偏少100~473小时(开鲁县),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

    主要气象灾害事件及其影响  年内出现主要灾害是:大风沙尘,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及雷电,高温,霜冻等。

    大风沙尘  2018年春季,全区出现11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比2017年同期多7次。3月14—15日,全区出现今年首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较历年同期(2000—2014年)平均日期偏晚27天,较2017年首发时间提前32天。据灾情直报系统统计,全区因沙尘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101万元。

    11次沙尘天气过程中以4月4—6日过程强度较强、影响较大,影响区域为西部大部地区及包头市北部、锡林郭勒盟大部、赤峰市西部,共有39站、63站日出现浮尘、扬沙或沙尘暴天气,其中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赤峰市3盟市共12站出现沙尘暴天气,最大风速20.5米/秒,最小能见度仅为45米。大风沙尘暴天气导致额济纳旗马鬃山苏木、苏泊淖尔苏木3户牧民8峰骆驼死亡;巴彦陶来苏木乌苏荣贵嘎查民俗风情园2顶蒙古包受损,围墙栅栏受到不同程度损坏。

    干旱  4月初呼伦贝尔市东部、通辽市东部出现气象干旱,并逐步扩展,5月20日以后通辽市东部气象干旱缓解,赤峰市大部地区气象干旱有逐步发展趋势。初夏全区大部地区降水偏少,东部及中西部偏北地区受干旱影响明显,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等地干旱灾害较重,给农牧业生产造成损失;进入7月全区大部地区出现有效降水,使前期旱情缓解或解除,仅赤峰市部分地区存在轻度以上气象干旱。据灾情直报系统统计,2018年全区因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0.7亿元,受灾人口124.7万人。

    年内受干旱影响较重地区为赤峰市,入春至9月中旬,赤峰市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干旱少雨,多地造成不同程度旱灾。据不完全统计,入春至9月中旬赤峰市因干旱受灾人口45.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7.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9.4亿元。

    暴雨、洪涝、冰雹及雷电  2018年,全区大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暴雨、洪涝、冰雹及雷电灾害,其中以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较为严重。据灾情直报系统统计,全区因暴雨、洪涝、冰雹灾害造成直接损失达68.8亿元,受灾人口149.5万人。

    5月22日18时20分至52分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好力保乡、巴彦高勒地区出现冰雹灾害,冰雹直径1厘米左右,部分地区积雹深度4~5厘米,音德尔镇玛尔吐嘎查大地小苗、好力保乡甜叶菊损失严重。

    7月19—24日,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出现强对流天气,普降大到暴雨,艾不盖河水位上涨超出警戒线,最大流量达到每秒1040立方米,多地出现险情,遭受洪灾。据统计,全旗12个苏木(乡镇)、7793人受灾,死亡2人,失踪1人,转移安置1960人,倒塌房屋211间,损坏房屋851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028.8公顷,成灾4480.1公顷,绝收497.7公顷,公路中断156.1公里,直接经济损失达22724.18万元。

    7月24—25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出现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据统计,全旗16548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3人,损坏房屋6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650.82公顷,其中成灾3534.84公顷,绝收面积435公顷,粮食损失10吨;受灾草场面积635.4公顷、林地3.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1724.65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724.65万元。

    高温  2018年春季、夏季全区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平均气温全区平均值分别居历史第1、第2位。3月25—27日通辽市科左中旗等10站日最高气温超过3月历史极值,其中赤峰市岗子、通辽市科左中旗连续2日突破极值,3月27日兴安盟胡尔勒、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日最高气温达到3月历史极值。8月上旬全区大部地区均偏高1~5.3℃(多伦县),其中赤峰市西南部、锡林郭勒盟南部、乌兰察布市东南部偏高4℃以上,有7个国家级气象站出现极端高温事件,其中赤峰市巴林左旗8月3日最高气温达到历史极值。

    霜冻  5月23日,兴安盟突泉县部分乡(镇)遭受霜冻灾害。据统计六户镇、杜尔基镇、学田乡、宝石镇等4个乡(镇)共48个村农作物受灾面积137541亩,受灾人口27263人,经济损失324.29万元。

    9月8—10日,呼伦贝尔市多地出现霜冻灾害,受灾严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5个乡镇(办)不同程度受灾,共计6.40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2.76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650万元,其中农业损失7650万元;阿荣旗受灾人口1.5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26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1.99万公顷,绝收面积9268公顷,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60万元;鄂伦春自治旗受灾人口1.03万户、3.43万人,受灾面积9.75万公顷,农业经济损失约8771万元;扎兰屯市受灾人口5621人,受灾面积4834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435万元。

    年景评述  2018年年平均气温全区平均为5.8℃,较历史同期(1981—2010年)平均值偏高0.7℃,较上年低0.4℃,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6高;2018年全区平均降水量378毫米,较历史同期平均值偏多59.4毫米,比上年同期多96毫米,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5多。年内出现大风沙尘,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及雷电,高温,霜冻等气象灾害。春季出现11次较大范围沙尘过程,首次出现时间偏晚;夏初东部和巴彦淖尔市持续干旱,进入7月后全区降水过程增多,旱涝形势逆转,全区除赤峰市外大部地区旱情得到缓解,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灾害;秋季9月初呼伦贝尔市农区遭受霜冻灾害,之后大部时段气象条件对全区农业有利。综合分析,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影响利弊均有,农牧业气候年景为正常。

    【气象服务】

    公共服务  实现基于位置的精细化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实现三级应用;自治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通过验收;举办首届气象服务创新大赛。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92.58分,较2017年提高2.4%。

    专业服务  与人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强化农牧业保险气象服务;新能源气象服务市场占有率达89%,与电力、交通、旅游等部门合作不断深化;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强制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写入内蒙古气象条例,纳入发改委在线审批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政府购买服务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重大战略保障服务  新增中欧班列沿线城市及蒙古语地区精细化预报服务,加强中俄蒙气象科技合作交流;完善军地协调沟通机制,编制气象军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协助打造阿尔山中国气候生态市、多伦天然氧吧、牙克石中国冰雪之都和根河中国冷极等生态旅游品牌,助力自治区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

    防灾减灾救灾服务  年内全区先后发生春夏连旱、沙尘暴、冰雹等气象灾害以及黄河凌汛等衍生灾害,各级气象部门高效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圆满完成呼伦贝尔奇乾、汗马等10余次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气象保障服务,有效应对包头、巴彦淖尔、呼和浩特等地出现5次大暴雨及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为各级党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生态服务  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持续开展动态监测评估;组织召开生态气象院士专家工作研讨会;与阿拉善盟行署联合成立荒漠生态气象中心,受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关注;牵头编制《浑善达克沙地修复与治理方案》;生态遥感年度报告得到自治区政府李秉荣副主席批示肯定。

    人工影响天气服务  弹药物联网系统实现全覆盖,作业指挥更加智能,三年行动计划终期评估排名全国第二;积极推进高性能增雨飞机落户内蒙古;在6·2森林火灾扑救中,前线总指挥李树铭高度评价: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相当于发挥了几千人的扑火作用;李秉荣副主席代表自治区在全国人影60周年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胡春华副总理给予好评。

    乡村振兴保障服务  智慧农牧业气象服务系统在全区推广应用。突泉绿豆、五原食葵、敖汉小米、苏尼特羊等气候好产品认证促进农畜产品品牌化发展。开展贫困户参与区域站维护和光伏扶贫气象保障服务试点。选派技术骨干75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3人获评全国气象部门扶贫先进个人。全国气象助力精准脱贫现场会在突泉召开,“突泉模式”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并向全区贫困旗(县)和全国部分地区推广。

    【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

    顶层谋划与项目带动  制定具有内蒙古特色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编制防灾减灾救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实施意见。党中央财政投入增长6%,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气象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初步设计通过发改委论证并顺利推进,“十四冬”气象保障服务工程获发改委批复,山洪、三农、人影和基层台站建设等重点项目稳步实施。

    综合观测与信息化建设  成立百年气象站建设与保护领导机构,35站被命名为中国50年气象观测站,总数居全国第一;集宁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业务运行;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持续加强;“观测宝”在部分省区推广应用;举办全区旗(县)级综合业务技能竞赛,全国竞赛获得团体第八名;“天镜·内蒙古”完成部署;率先完成省级气象通信系统升级;国家站实现地面、高空等标准格式数据业务运行。

    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建设  智能网格预报实现单轨业务运行并开展精细化服务。预报准确率保持稳定,突发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52分钟,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达66.78%,各项指标高于现代化省级考核要求。优化气候预测服务流程,探索建立预测服务评价与反馈机制。全国气象行业预报职业技能竞赛获团体第十名历史最好成绩。

    科技创新与人才保障  统筹各类科研经费2400余万元,科研立项310项,较2017年提升63.2%。SCI/EI收录论文6篇,国内核心期刊39篇。推荐中国气象局人才项目工程11人,新增正研级高工5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局党组25号文件精神,出台科技管理与人事人才制度8项。

    【气候影响评价】

    气候与农业  冬季东部地区气温偏低,不利于虫卵安全越冬,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利,全区出现强冷空气和降雪天气过程对设施农业产生不利影响。春季大部农区热量条件充足、墒情适宜,利于作物播种和已播作物出苗,但大风降温天气对春播作业有不利影响,3月气温回升较快,利于春播工作全面展开,4月降温和沙尘天气较频繁,对春播作业略有不利,5月大部地区出现降水,缓解前期偏差土壤墒情,对小麦、玉米苗期生长及旱作农区作物播种作业较为有利。夏初大部地区降水偏少,部分地区旱情严重,不利于旱地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阿拉善盟东北部、巴彦淖尔市北部、鄂尔多斯市大部、包头市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乌兰察布市北部和中部偏南、锡林郭勒盟大部、赤峰市北部、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西部和东南部等地出现中度以上气象干旱,部分地区作物播种、出苗受到影响;7月全区大部地区出现有效降水过程,降水量较常年显著偏多,前期旱情得到有效缓解或解除,土壤墒情逐渐改善,对农作物和牧草旺盛生长有积极作用,但月末出现的高温天气对大田作物生长发育不利;8月农区墒情好于去年和历年同期,利于作物开花授粉和乳熟灌浆。秋季大部农区水热匹配较好,利于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作物的后期成熟,东部偏北地区出现初霜冻,对晚熟作物产量形成及马铃薯收储等产生不利影响。总体来看,2018年全区农业气候年景属正常。

    气候与畜牧业  冬季东部气温偏低,降雪、降温天气不利于牲畜正常出牧,对接羔保育、牲畜膘情及饲养管理等带来不利影响,降水大部地区偏少或接近常年,对土壤保墒、牲畜疾病的预防、草原火灾和沙尘天气的发生皆有不利影响。入春后气温起伏较大,出现大范围降温、降水及沙尘天气过程,东部偏南部分牧区受干旱影响,牧草返青推迟,影响牧草正常生长。初夏,东部偏南及锡林郭勒盟以西大部牧区气温持续偏高、降水量明显偏少,旱情较重,给牧业生产、农牧民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天然牧草生长受阻甚至出现旱死现象,严重影响牲畜采食,牧草高度大部地区接近近5年同期或有所降低;进入7月全区大部牧区出现有效降水,缓解了牧区土壤墒情,后期牧草长势较好,整体上优于去年同期。秋季前期部分牧区出现霜冻天气对人工牧草收割、晾晒、调运及畜配种产生了不利影响,后期光温充足,虽然大风降温天气对牧区牲畜防寒保暖略有不利影响,但对牧业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较小。

    (撰稿人:魏兴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