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2卷  /  盟市旗县

2002卷

  • 回民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云丽珠(女 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瑞珍(女)

        长:崔世清(回族)

    政协主席:王峻峰(回族)

    武装部长:闫钟鹏

        委:索耀乐(蒙古族)

    【概况】回民区地处呼和浩特市城区的西北部,全区辖1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共有68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总面积为175平方公里,有回、蒙、满、汉等23个民族,共22.26万人口,其中,回族1.9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8.89%,是一个回族聚居区。回民区是1950年经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的城区,曾是塞北贸易重镇,是沟通内地与西北的桥梁,在内蒙古历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2001年,回民区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现代化首府城区为目标,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四大工程十八个重点项目,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健康发展,社会局面保持稳定。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 6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994元,全区财政收入达到8 23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 597万元。
    【农村经济】优化粮、经、饲三元结构,扩大蔬菜、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建成坝口子农业科技示范园。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 000亩,完成低压管道节水灌溉面积5 000亩,有效地克服了春夏持续干旱高温的影响,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8 029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55.9万公斤,蔬菜总产量达到3 100万公斤。畜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牲畜存栏达到12 086头(只),其中奶牛达1 508头,倘不浪村奶牛养殖基地已经开工建设。生态建设初见成效,完成大青山前坡生物工程36 790亩。坚持开发式扶贫,制定切实可行的大青山移民扶贫工程方案,基本解决500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扶贫资金足额到位。
    【工业经济】以工业经济园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挖掘现有工业企业潜力,工业经济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和支柱地位得以进一步明确。完成了呼钢的整体接收工作,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呼和浩特发电厂、乌海黄河工贸集团、内蒙古立元公司等14家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项目投资总额达16 700万元,建成后预计年工业总产值可达30 100万元,其中立元公司已经进行了试生产。启动了一机床厂招商引资工作,与内蒙古医学院签订协议筹建教学区。东友稀土冶炼厂二期技改项目和新建骨粉厂项目均已投入批量生产。
    【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巩固个体私营经济的主导地位。依法保护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的合法权益,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协调服务,为经营者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私营企业拓宽经营领域,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鼓励他们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强对外贸易与合作。全区有个体工商户5 761户,私营企业370户,从业人员30 203人,形成了金马集团、元和集团、富邦集团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私营企业集团。2001年乡街企业实现入库税金5 830万元,增长15.3%,占全区财政收入的70.83%。
    【商贸流通业】按照把回民区建设成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目标,抓住城市建设年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传统优势,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专业批发市场、大型商场、社区便民市场。开工兴建了温州商业步行街、维多利商厦、元和建材城二期工程、义乌批发分市场,建成永泰批发市场、金园商贸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县府街泰和宇等5个便民市场。
    【旧城区改造】旧城区开发改造已经由中心区向边缘拓展,在继续完善改造“祥和小区”的同时,启动了环河小区、钢铁小区、县府街小区。共拆除平房、危旧房屋18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面积67万平方米,竣工建设面积32.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项目有:祥和小区祥宇花园、奥威花园、温州商业步行街、环河小区学苑家园、幸福家园、新民街心月小区、世纪御园等。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两批共50条小街巷的拆迁及改造任务,共拆除临建房屋1 589户,计31 942平方米。第一批26条小街巷已全部竣工通车,第二批24条小街巷2002年开始路面建设。此外,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按时完成金海路征拆工作,为金海路的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垃圾转运站2座、水冲厕所2座、旱厕4座。
    【城区管理】围绕“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新体制,从加强街道和居委会建设入手,强化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区绿化成效显著,城区环境进一步改善。驻区单位卫生达标率达到81.3%,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厕保洁率均达100%。发展集中和联片供暖,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对商住楼餐饮业环境污染进行了集中整顿,规范了煤炭市场,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企业改革】区街集体企业转制收尾工作已经完成,乡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化,从呼钢接收的机修厂、氧气厂等国有企业转制工作开始启动。
    【住房制度改革】完成公有住房出售工作,推行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职工住房档案工作正在进行。
    【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审批、发放、监督机制,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28.21万元,涉及17 635户次、34 621人次。企业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轨道,建成海西、新华、通道等3个社会化管理和再就业中心,全区50%的企业离退休人员进入中心,综合覆盖率达100%。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建成再就业基地1个,全年安置下岗职工及失业人员2 062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医疗保险全面推开,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行政审批制度】全区共清理行政审批事项34项,并公布市政府下放、取消的涉及回民区的行政审批事项。积极稳妥地推行人事制度和机构改革,完成攸攸板镇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加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41万美元,引进区内外资金33 738.7万元。经济园区对外开放的窗口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科技教育】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投入92万元,占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以上。开发和推广应用技术项目2项,完成新产品开发10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社区科普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圆满完成全国科技先进区复查工作。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继续巩固和提高“两基”工作,完成了“回民区区域性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成果鉴定”,获得专家组高度评价。全区61.4%的学校达到自治区义务教育一类标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31中、县府街小学新教学楼按期竣工,信息技术教育得到普及推广。积极稳妥地推行了教职工全员聘用制,着手准备学校布局调整,并出台了具体方案。
    【社会事业】以社区文化建设为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医疗市场进一步规范,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监督率达到95%。建立健全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群众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8‰以内,建成了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圆满完成了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编码、录入及快速汇总、资料公布等工作。老龄工作以落实“星光计划”为重点,建成老年人活动中心4个,完成回族老年公寓主体工程。社会福利、民政优抚、档案、人防、地矿、物价、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接受自治区第三届星级文明城市检查验收,并受到好评。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文明社区6个,中山西路获得国家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称号。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十星级小康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西龙王庙小康文明示范村一期工程已经完工。通过各类创建活动,回民区市民公德意识、思想素质及城区整体文明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双拥”和军警民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国防教育进一步强化。
    【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在研究重大问题、作出重大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及时征求人大、政协意见,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7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62件,如期办结率达100%。坚持依法治区、依法行政,开展了社区依法治理试点工作,政府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在“三五”普法的基础上启动了“四五”普法教育,并获得自治区“四五”普法先进区。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切实加强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妥善处理了涉及民族和宗教的敏感问题,维护了首府社会政治稳定。
    【综合治理】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以扫黑除恶和禁毒专项斗争为龙头的严打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共打掉黑恶团伙5个,涉案人员21人,其它犯罪团伙32个,涉案人员141人。全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 539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623人。扩大基层安全创建活动覆盖面,已建成安全小区249个,达到小区总数的85%以上。加强信访工作,认真处理解决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问题。深入开展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维护社会稳定。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回民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云丽珠(女 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瑞珍(女)

        长:崔世清(回族)

    政协主席:王峻峰(回族)

    武装部长:闫钟鹏

        委:索耀乐(蒙古族)

    【概况】回民区地处呼和浩特市城区的西北部,全区辖1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共有68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总面积为175平方公里,有回、蒙、满、汉等23个民族,共22.26万人口,其中,回族1.9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8.89%,是一个回族聚居区。回民区是1950年经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的城区,曾是塞北贸易重镇,是沟通内地与西北的桥梁,在内蒙古历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2001年,回民区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现代化首府城区为目标,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四大工程十八个重点项目,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健康发展,社会局面保持稳定。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 6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994元,全区财政收入达到8 23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 597万元。
    【农村经济】优化粮、经、饲三元结构,扩大蔬菜、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建成坝口子农业科技示范园。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 000亩,完成低压管道节水灌溉面积5 000亩,有效地克服了春夏持续干旱高温的影响,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8 029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55.9万公斤,蔬菜总产量达到3 100万公斤。畜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牲畜存栏达到12 086头(只),其中奶牛达1 508头,倘不浪村奶牛养殖基地已经开工建设。生态建设初见成效,完成大青山前坡生物工程36 790亩。坚持开发式扶贫,制定切实可行的大青山移民扶贫工程方案,基本解决500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扶贫资金足额到位。
    【工业经济】以工业经济园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挖掘现有工业企业潜力,工业经济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和支柱地位得以进一步明确。完成了呼钢的整体接收工作,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呼和浩特发电厂、乌海黄河工贸集团、内蒙古立元公司等14家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项目投资总额达16 700万元,建成后预计年工业总产值可达30 100万元,其中立元公司已经进行了试生产。启动了一机床厂招商引资工作,与内蒙古医学院签订协议筹建教学区。东友稀土冶炼厂二期技改项目和新建骨粉厂项目均已投入批量生产。
    【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巩固个体私营经济的主导地位。依法保护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的合法权益,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协调服务,为经营者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私营企业拓宽经营领域,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鼓励他们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强对外贸易与合作。全区有个体工商户5 761户,私营企业370户,从业人员30 203人,形成了金马集团、元和集团、富邦集团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私营企业集团。2001年乡街企业实现入库税金5 830万元,增长15.3%,占全区财政收入的70.83%。
    【商贸流通业】按照把回民区建设成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目标,抓住城市建设年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传统优势,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专业批发市场、大型商场、社区便民市场。开工兴建了温州商业步行街、维多利商厦、元和建材城二期工程、义乌批发分市场,建成永泰批发市场、金园商贸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县府街泰和宇等5个便民市场。
    【旧城区改造】旧城区开发改造已经由中心区向边缘拓展,在继续完善改造“祥和小区”的同时,启动了环河小区、钢铁小区、县府街小区。共拆除平房、危旧房屋18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面积67万平方米,竣工建设面积32.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项目有:祥和小区祥宇花园、奥威花园、温州商业步行街、环河小区学苑家园、幸福家园、新民街心月小区、世纪御园等。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两批共50条小街巷的拆迁及改造任务,共拆除临建房屋1 589户,计31 942平方米。第一批26条小街巷已全部竣工通车,第二批24条小街巷2002年开始路面建设。此外,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按时完成金海路征拆工作,为金海路的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垃圾转运站2座、水冲厕所2座、旱厕4座。
    【城区管理】围绕“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新体制,从加强街道和居委会建设入手,强化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区绿化成效显著,城区环境进一步改善。驻区单位卫生达标率达到81.3%,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厕保洁率均达100%。发展集中和联片供暖,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对商住楼餐饮业环境污染进行了集中整顿,规范了煤炭市场,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企业改革】区街集体企业转制收尾工作已经完成,乡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化,从呼钢接收的机修厂、氧气厂等国有企业转制工作开始启动。
    【住房制度改革】完成公有住房出售工作,推行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职工住房档案工作正在进行。
    【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审批、发放、监督机制,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28.21万元,涉及17 635户次、34 621人次。企业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轨道,建成海西、新华、通道等3个社会化管理和再就业中心,全区50%的企业离退休人员进入中心,综合覆盖率达100%。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建成再就业基地1个,全年安置下岗职工及失业人员2 062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医疗保险全面推开,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行政审批制度】全区共清理行政审批事项34项,并公布市政府下放、取消的涉及回民区的行政审批事项。积极稳妥地推行人事制度和机构改革,完成攸攸板镇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加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41万美元,引进区内外资金33 738.7万元。经济园区对外开放的窗口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科技教育】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投入92万元,占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以上。开发和推广应用技术项目2项,完成新产品开发10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社区科普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圆满完成全国科技先进区复查工作。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继续巩固和提高“两基”工作,完成了“回民区区域性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成果鉴定”,获得专家组高度评价。全区61.4%的学校达到自治区义务教育一类标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31中、县府街小学新教学楼按期竣工,信息技术教育得到普及推广。积极稳妥地推行了教职工全员聘用制,着手准备学校布局调整,并出台了具体方案。
    【社会事业】以社区文化建设为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医疗市场进一步规范,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监督率达到95%。建立健全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群众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8‰以内,建成了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圆满完成了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编码、录入及快速汇总、资料公布等工作。老龄工作以落实“星光计划”为重点,建成老年人活动中心4个,完成回族老年公寓主体工程。社会福利、民政优抚、档案、人防、地矿、物价、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接受自治区第三届星级文明城市检查验收,并受到好评。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文明社区6个,中山西路获得国家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称号。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十星级小康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西龙王庙小康文明示范村一期工程已经完工。通过各类创建活动,回民区市民公德意识、思想素质及城区整体文明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双拥”和军警民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国防教育进一步强化。
    【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在研究重大问题、作出重大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及时征求人大、政协意见,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7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62件,如期办结率达100%。坚持依法治区、依法行政,开展了社区依法治理试点工作,政府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在“三五”普法的基础上启动了“四五”普法教育,并获得自治区“四五”普法先进区。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切实加强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妥善处理了涉及民族和宗教的敏感问题,维护了首府社会政治稳定。
    【综合治理】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以扫黑除恶和禁毒专项斗争为龙头的严打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共打掉黑恶团伙5个,涉案人员21人,其它犯罪团伙32个,涉案人员141人。全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 539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623人。扩大基层安全创建活动覆盖面,已建成安全小区249个,达到小区总数的85%以上。加强信访工作,认真处理解决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问题。深入开展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维护社会稳定。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