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2卷  /  经济

2002卷

  • 经济贸易
  • 【领导名录】
    主  任:宋振国
    副主任:张正喜
            郎立兴
            吴一微(女 蒙古族)
            王英夫
            张志诚
    纪检组长:邢鸣九(蒙古族)
    【主要经济指标】200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7.2亿元,同比增长12.92%,超额完成年初确定增长11%的目标。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9.34,同比提高9.42个百分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37亿元,同比增长11%。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调整经济结构,是“十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的主线,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导向、效率优先和发展比较优势的原则,自治区采取“划分类型、区别对待、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方针,提出《关于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全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并全力实施。
    1.坚持做大做强以乳肉、羊绒加工等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努力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电力、煤炭转化和天然气开发利用为主的能源工业,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积极优化提升以冶金、化工、建材等为主的传统产业,增强对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培育发展以稀土、生物制药和特色药、重型汽车、纳米级新材料以及信息产业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
    2.加大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批重点企业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其中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卓子山草原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华蒙金河实业有限公司、草原兴发实业有限公司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3.17%、67.87%、45.3%和29.6%。
    3.推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并初见成效。2001年,有7个盟市的发展速度超过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呼市31.18%,通辽市22.65%,乌盟21.94%,锡盟21.66%,鄂尔多斯市21.6%,乌海市15.66%,呼伦贝尔市15.6%。1~12月,全区有11个盟市实现净盈利,其中呼和浩特市、兴安盟、通辽市、乌盟、鄂尔多斯市实现利润大幅度增长,分别为22 997万元、1 489万元、15 589万元、9 152万元、68 500万元。呼伦贝尔市、赤峰市经过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已度过最艰难的适应期,亏损额大幅度下降,其中呼伦贝尔市下降27.72%,赤峰市下降18.58%。
    4.以煤炭、冶金、建材行业为重点,继续做好总量调控。全区关闭“五小”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取得新进展。煤炭行业累计关闭各类矿井2 658处,其中2001年关闭162处;冶金行业累计关闭小钢铁企业45户,其中2001年依法取缔36户54套0.25~0.5吨中频电炉,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钢30万吨、铁30万吨、钢材40万吨;建材行业累计关闭小玻璃厂7户,压缩生产能力66万重量箱;取缔和关闭各类小水泥生产企业36户,共压缩生产能力53万吨;石化行业累计关闭小炼油企业3户;纺织行业累计淘汰棉纺锭4.5万锭、毛纺锭2.2万锭;制糖行业累计关闭小糖厂9户;电力行业累计关停各类小火电机组14台,关停容量7.2万千瓦。企业经营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逐步回升。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是保持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年,全区以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继续加大兼并破产力度,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改革脱困成果在巩固中得到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全区已有590户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78%,其中国有独资公司减少到23户,国有独资局面和“一股独大”的状况开始改变。590户企业普遍建立了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决策体系和决策机制日益完善。改革使国有企业的发展动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1~12月,全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30.4亿元,同比增长10.1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5%,带动全区工业增长8.5个百分点。
        企业兼并破产和债转股工作1996年至2001年,全区列入国家破产和兼并计划项目分别为77个、36个,共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56.95亿元。以国家下放全区的资源枯竭的有色和煤炭矿山企业以及影响全区发展的“心腹大患”企业为重点,积极向国家申报和争取企业政策性破产项目,全区19户企业列入全国2001年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为扩大全区长期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通道,加大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力度,经过认真调整,向国家经贸委上报自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拟关闭破产三年规划,申请列入国家未来三年关闭破产企业46户,拟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37.06亿元。对实施债转股企业加强调度和后续监管工作,全区7户债转股企业完成新公司挂牌运营,建立起较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自治区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全区共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机构23家,筹集担保资金17 085万元,实施担保303笔,受益企业195户,累计担保额27 678万元。采取竞争的方式评选5户规模大、制度好、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进入自治区重点企业,使区队企业由36户发展到41户。2001年,全区个体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含营业收入)355.3亿元,同比增长12.2%。进入区队的5户民营企业发展速度达到13.3%。
    【企业技术进步】1.全区以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附加值大的工业项目作为切入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取得新进展。2001年列入国家“双高一优”和国债技改项目达到30项,超过前几批的总和。争取到国家国债贴息资金18 730万元,超过前几年国债贴息资金总和,对拉动社会投资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重点技改项目进展良好,前四批10项国债重点项目已有8个项目资金到位并开工建设。包钢平炉改转炉、仕奇集团功能性整理精纺面料、蒙西公司纳米级超细碳酸钙3个项目2001年投产见效。列入国家第一批“双高一优”的10个专项,8项已开工建设,其中3项已建成投产。重点领域技改投资明显加强,非金属、有色金属制造业技改投资额分别增长4倍和3.2倍;轻工、冶金行业分别增长33.9%和33.4%;通信业增长39.7%。
    2.全区新选定了100个重点技改项目,40个在建项目,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扩大全区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制定并下发《自治区“十五”技术创新纲要》,编制《自治区技术创新攻坚工程方案》,依据行业技术发展前沿和方向,共编入340户企业“十五”期间新产品开发项目75项,技术开发项目44项,技术改造项目65项,为全区技术创新工作发挥了指导作用。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对已认定的31户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价,规范运行,4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部通过国家考核验收。选报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加强产学研联合。全年自治区共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104项,推广新技术38项,实施产学研联合项目122项。全区共有14个技术创新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其中鄂尔多斯集团开发的“艺术装饰轻薄披肩”等7个产品列入《2001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内蒙古康源药品有限公司的“加味血栓通注射液”等5个项目列入《2001年度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包钢集团“客运专用铌稀土钢轨研制”等2个项目列入《2001年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创新研制项目计划》;这些项目的实施对全区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发挥重要作用。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1.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自治区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声势浩大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精心策划七大战役和三项专项治理。共查处案件7.8万起,出动执法检查人员81万人(次),车辆1.9万余台(次);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标值1.8亿元,捣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黑窝点1 358余个,破获制假售假团伙40个,查缴非法书刊6.7万册,非法音像制品10.9万盒(张),处理违法人员1.3万人,震慑犯罪分子,净化社会环境,提高企业守法经营的意识,为企业发展腾出市场空间,树立内蒙古形象,为促进对外开放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2.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经贸法规制定和完善工作。对不适宜市场经济发展和WTO规则的规范性文件及时进行清理,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取消涉企收费项目103项,每年可为企业减轻负担1 575万元。全区累计取消涉企收费项目1 285项,每年可为企业减轻负担70 775万元。
    【经济运行协调监控】1.以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做好煤电运协调工作。2001年,呼铁局货物发送量增长9.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发送量同比增长12.89%,确保全区工业经济正常运行。
    2.针对世界经济放缓、全区出口下降的情况,召开全区自营企业出口工作会议,提出新的工作措施,使全区出口继续保持较好的势头。
    3.在全区工业增速出现下滑的形势下,及时召开全区工业经济形势座谈会,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坚定抓好工业经济、努力完成全年目标的信心,及时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4.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全区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战役和三次全区性安全生产大检查。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及考核发证与从严查处各类事故相结合,日常工作部署与集中检查整治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从源头上治理各类事故隐患。
    5.为自治区国防科技工业打好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改革调整脱贫攻坚战,做好全方位的协调服务,促进军转民,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共同发展。
    6.认真贯彻国家行业政策法规,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指导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行业政策把关,制定行业规划并组织实施,促进行业经济发展。
    7.为适应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早做准备,对4 000多名各级工商管理人员进行WTO知识、现代企业制度等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
    8.组织对包钢等7户区直大企业2000年度经营责任目标的考核,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兑现了奖惩意见,制定下达2001年各盟市和10户区直大企业经营责任考核目标。
    9.推动政务公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努力提高服务效能。经过认真清理,自治区经贸委取消、合并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计47项,占全部审批事项的51.6%,超过自治区下达的压缩40%的要求。
    10.经贸委机关认真开展“四个转变,一个提高”活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职能、工作方式有明显转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较大提高。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经济贸易
  • 【领导名录】
    主  任:宋振国
    副主任:张正喜
            郎立兴
            吴一微(女 蒙古族)
            王英夫
            张志诚
    纪检组长:邢鸣九(蒙古族)
    【主要经济指标】200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7.2亿元,同比增长12.92%,超额完成年初确定增长11%的目标。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9.34,同比提高9.42个百分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37亿元,同比增长11%。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调整经济结构,是“十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的主线,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导向、效率优先和发展比较优势的原则,自治区采取“划分类型、区别对待、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方针,提出《关于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全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并全力实施。
    1.坚持做大做强以乳肉、羊绒加工等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努力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电力、煤炭转化和天然气开发利用为主的能源工业,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积极优化提升以冶金、化工、建材等为主的传统产业,增强对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培育发展以稀土、生物制药和特色药、重型汽车、纳米级新材料以及信息产业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
    2.加大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批重点企业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其中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卓子山草原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华蒙金河实业有限公司、草原兴发实业有限公司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3.17%、67.87%、45.3%和29.6%。
    3.推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并初见成效。2001年,有7个盟市的发展速度超过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呼市31.18%,通辽市22.65%,乌盟21.94%,锡盟21.66%,鄂尔多斯市21.6%,乌海市15.66%,呼伦贝尔市15.6%。1~12月,全区有11个盟市实现净盈利,其中呼和浩特市、兴安盟、通辽市、乌盟、鄂尔多斯市实现利润大幅度增长,分别为22 997万元、1 489万元、15 589万元、9 152万元、68 500万元。呼伦贝尔市、赤峰市经过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已度过最艰难的适应期,亏损额大幅度下降,其中呼伦贝尔市下降27.72%,赤峰市下降18.58%。
    4.以煤炭、冶金、建材行业为重点,继续做好总量调控。全区关闭“五小”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取得新进展。煤炭行业累计关闭各类矿井2 658处,其中2001年关闭162处;冶金行业累计关闭小钢铁企业45户,其中2001年依法取缔36户54套0.25~0.5吨中频电炉,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钢30万吨、铁30万吨、钢材40万吨;建材行业累计关闭小玻璃厂7户,压缩生产能力66万重量箱;取缔和关闭各类小水泥生产企业36户,共压缩生产能力53万吨;石化行业累计关闭小炼油企业3户;纺织行业累计淘汰棉纺锭4.5万锭、毛纺锭2.2万锭;制糖行业累计关闭小糖厂9户;电力行业累计关停各类小火电机组14台,关停容量7.2万千瓦。企业经营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逐步回升。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是保持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年,全区以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继续加大兼并破产力度,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改革脱困成果在巩固中得到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全区已有590户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78%,其中国有独资公司减少到23户,国有独资局面和“一股独大”的状况开始改变。590户企业普遍建立了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决策体系和决策机制日益完善。改革使国有企业的发展动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1~12月,全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30.4亿元,同比增长10.1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5%,带动全区工业增长8.5个百分点。
        企业兼并破产和债转股工作1996年至2001年,全区列入国家破产和兼并计划项目分别为77个、36个,共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56.95亿元。以国家下放全区的资源枯竭的有色和煤炭矿山企业以及影响全区发展的“心腹大患”企业为重点,积极向国家申报和争取企业政策性破产项目,全区19户企业列入全国2001年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为扩大全区长期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通道,加大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力度,经过认真调整,向国家经贸委上报自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拟关闭破产三年规划,申请列入国家未来三年关闭破产企业46户,拟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37.06亿元。对实施债转股企业加强调度和后续监管工作,全区7户债转股企业完成新公司挂牌运营,建立起较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自治区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全区共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机构23家,筹集担保资金17 085万元,实施担保303笔,受益企业195户,累计担保额27 678万元。采取竞争的方式评选5户规模大、制度好、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进入自治区重点企业,使区队企业由36户发展到41户。2001年,全区个体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含营业收入)355.3亿元,同比增长12.2%。进入区队的5户民营企业发展速度达到13.3%。
    【企业技术进步】1.全区以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附加值大的工业项目作为切入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取得新进展。2001年列入国家“双高一优”和国债技改项目达到30项,超过前几批的总和。争取到国家国债贴息资金18 730万元,超过前几年国债贴息资金总和,对拉动社会投资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重点技改项目进展良好,前四批10项国债重点项目已有8个项目资金到位并开工建设。包钢平炉改转炉、仕奇集团功能性整理精纺面料、蒙西公司纳米级超细碳酸钙3个项目2001年投产见效。列入国家第一批“双高一优”的10个专项,8项已开工建设,其中3项已建成投产。重点领域技改投资明显加强,非金属、有色金属制造业技改投资额分别增长4倍和3.2倍;轻工、冶金行业分别增长33.9%和33.4%;通信业增长39.7%。
    2.全区新选定了100个重点技改项目,40个在建项目,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扩大全区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制定并下发《自治区“十五”技术创新纲要》,编制《自治区技术创新攻坚工程方案》,依据行业技术发展前沿和方向,共编入340户企业“十五”期间新产品开发项目75项,技术开发项目44项,技术改造项目65项,为全区技术创新工作发挥了指导作用。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对已认定的31户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价,规范运行,4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部通过国家考核验收。选报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加强产学研联合。全年自治区共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104项,推广新技术38项,实施产学研联合项目122项。全区共有14个技术创新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其中鄂尔多斯集团开发的“艺术装饰轻薄披肩”等7个产品列入《2001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内蒙古康源药品有限公司的“加味血栓通注射液”等5个项目列入《2001年度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包钢集团“客运专用铌稀土钢轨研制”等2个项目列入《2001年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创新研制项目计划》;这些项目的实施对全区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发挥重要作用。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1.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自治区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声势浩大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精心策划七大战役和三项专项治理。共查处案件7.8万起,出动执法检查人员81万人(次),车辆1.9万余台(次);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标值1.8亿元,捣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黑窝点1 358余个,破获制假售假团伙40个,查缴非法书刊6.7万册,非法音像制品10.9万盒(张),处理违法人员1.3万人,震慑犯罪分子,净化社会环境,提高企业守法经营的意识,为企业发展腾出市场空间,树立内蒙古形象,为促进对外开放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2.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经贸法规制定和完善工作。对不适宜市场经济发展和WTO规则的规范性文件及时进行清理,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取消涉企收费项目103项,每年可为企业减轻负担1 575万元。全区累计取消涉企收费项目1 285项,每年可为企业减轻负担70 775万元。
    【经济运行协调监控】1.以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做好煤电运协调工作。2001年,呼铁局货物发送量增长9.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发送量同比增长12.89%,确保全区工业经济正常运行。
    2.针对世界经济放缓、全区出口下降的情况,召开全区自营企业出口工作会议,提出新的工作措施,使全区出口继续保持较好的势头。
    3.在全区工业增速出现下滑的形势下,及时召开全区工业经济形势座谈会,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坚定抓好工业经济、努力完成全年目标的信心,及时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4.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全区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战役和三次全区性安全生产大检查。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及考核发证与从严查处各类事故相结合,日常工作部署与集中检查整治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从源头上治理各类事故隐患。
    5.为自治区国防科技工业打好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改革调整脱贫攻坚战,做好全方位的协调服务,促进军转民,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共同发展。
    6.认真贯彻国家行业政策法规,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指导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行业政策把关,制定行业规划并组织实施,促进行业经济发展。
    7.为适应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早做准备,对4 000多名各级工商管理人员进行WTO知识、现代企业制度等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
    8.组织对包钢等7户区直大企业2000年度经营责任目标的考核,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兑现了奖惩意见,制定下达2001年各盟市和10户区直大企业经营责任考核目标。
    9.推动政务公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努力提高服务效能。经过认真清理,自治区经贸委取消、合并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计47项,占全部审批事项的51.6%,超过自治区下达的压缩40%的要求。
    10.经贸委机关认真开展“四个转变,一个提高”活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职能、工作方式有明显转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较大提高。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