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2卷  /  盟市旗县

2002卷

  • 阿拉善左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罗志虎(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姚兴朴(蒙古族)
    旗    长:张宽治
    政协主席:万巴图布音(蒙古族)
    武装部长:柴润贵
    政    委:李忠学
    【概况】阿拉善左旗土地面积80 412平方公里,辖23个苏木(镇),总人口14.9万人。2001年,旗委、政府坚持生态立旗、强工富旗、科教兴旗、依法治旗的工作思路和兴旗富民、走进前列的目标,带领全旗各族人民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克服特大旱灾和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3 462万元,比上年增长13.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 360万元,增长6.04%;第二产业增加值31 341万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33 761万元,增长1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 444万元,比上年增长75.51%。财政收入完成11 696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 774万元,比上年增长8.4%。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 583元和2 323元,同比分别增长8.1%和7.2%。
    【农牧林水】是年,全旗农牧业生产遭受特大旱灾影响,但农牧业种植、养殖得到优化,特色种养业正在兴起,成为农牧民新的增收因素。进一步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全旗农牧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全年农牧林渔业总产值完成43 790万元,比上年增长9.3%。
        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24.6万亩,比上年增长7.6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75万亩,比上年增长4.0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85万亩,比上年增长13.52%;粮食和经济作物比例由上年的6.2∶3.8调整到6∶4。粮食总产量6 678万公斤,比上年增产919万公斤,增长15.95%。
    畜牧业生产在大灾之年保持稳定投入抗旱资金9 173.8万元,调运补贴饲料731.7万公斤。全旗6月末(牧业年度)家畜总头数141.4万头(只),比上年下降0.3%;良种畜及改良种畜比重为67.2%;年末家畜总头数93.6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5%。牲畜出栏总数37.7万头(只),出栏率39.3%,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全年产肉量659.9万公斤,比上年下降6%,其中猪、牛、羊、驼肉产量分别为43.7万公斤、14.1万公斤、447万公斤和142.8万公斤。
        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旗拥有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6%。各种拖拉机4 846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 691台,机耕面积24.6万亩。农牧区用电量4 121千瓦时,化肥施用量350.4万公斤,塑料薄膜使用量28.2万公斤,配套机电井871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9千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7千公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8.3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84亩。
    【工业 建筑业】工业完成投资18 426万元,实施项目26个,其中新建项目35个,技扩项目32个。完成6个工业园区的建设规划,投资4 500万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建成工业项目20个,工业园区聚集效应得到发挥。全年工业总产值54 925万元,比上年增长17.18%。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1 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8.01%。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为27 096万元,比上年增长15.79%。工业企业产销保持稳定,乡及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87.76%,比上年下降8.4个百分点;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7.72%,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洗精煤、原盐、水泥、苁蓉酒、硫化碱、活性炭、石膏粉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增幅分别为73.74%、29.09%、95.64%、87.5%、11.85%、186.57%、40.48%。全旗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 245万元,比上年增长107.7%,施工工程20个,房屋竣工面积45 79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72%。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 444万元,比上年增长75.71%,增幅比上年增长56.03个百分点。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 625万元,比上年增长115.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544万元,比上年下降12.26%;其它投资完成150万元,比上年下降78.57%;城镇和工矿区个人建房投资完成1 125万元,比上年下降37.32%。分行业看,全年制造业完成投资13 271万元,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影视业完成投资1 570万元,比上年增长316.4%;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完成投资2 321万元,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3 157万元。投资结构继续改善。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 271万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 048万元。
    【财政】财政收入因农牧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增速有所回落。全年财政总收入11 696万元,完成预算的101.1%,比上年增加1 237万元,增长11.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 774万元;上划党中央“两税”收入完成3 922万元。财政支出明显扩大,全年财政支出26 181万元,比上年增支9 961万元。
    【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零售贸易总额24 989万元,比上年增长21.8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7 714万元,比上年增长1.58%;餐饮业2 535万元,比上年增长17.91%;农业产值11 517万元,比上年增长46.14%。
    【招商引资】制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组织参加5次大型投资贸易洽谈会,引进国内外资金9 570.8万元,签订实施对外合作项目20个,有力地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旅游】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强规划,突出特色,发展“四沿”(沿贺兰山、沿沙、沿河、沿周边地区)旅游,初步形成以巴彦浩特镇为中心,以南寺旅游区为龙头,以月亮湖为重点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投入1 770万元,完成南寺旅游区二期工程建设。开发建设月亮湖旅游区。成立旅行社,组建旅游公司,强化宣传促销力度。全年接待游客23.9万人(次),创收97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8%和59%。
    【城镇建设】按照“突出重点、积极融资、完成续建、搞好绿化、依法管理、争创文明”的总体要求,实施以巴彦浩特镇为重点的基础建设和房屋改建工程,加快城镇化进程。投入资金21 896万元,实施巴彦浩特镇区综合整治和居民住宅建设工程,完成8.2万平方米住宅的主体建筑,加强城镇卫生环保工作,实施城镇美化、硬化、亮化工程。加快乌斯太(原乌素图)开发区、吉兰太镇等重点小区建设规模,投资数额创历史最高水平。交通、通讯、服务、房地产开发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3 760万元,增长12.9%。
    【生态治理】投资550万元,实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旗工程,完成治理面积2 638公顷。1999~2001年,共投入资金2 758万元,实施贺兰山退牧还林移民搬迁工程,共搬迁安置移民1 045户430人,拉网围栏103公里围封132万亩。启动中澳技术合作生态治理项目。编制出台《2000~2010年天然林资源保护规划方案》和《阿拉善左旗生态建设优惠政策》。对贺兰山实行封闭保护,保护区面积扩大到133亩,植被覆盖度由30%增加到42%,植被恢复明显。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0 106千公顷,其中飞播造林3.7千公顷。开展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进行全旗森林分类划界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在黄河阿拉善左旗流域重点实施防洪和黄河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积25平方公里。
    【社会保障】建立和完善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共发放养老、失业、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金2 174万元。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和完善。拥有敬老院1所,收养25人。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有672户1 676人享受生活保障,共发放保障金57.4万元。社会救济工作继续加强,针对农牧业遭受特大旱灾,发放救灾粮11.75万公斤,救灾款198.6万元,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科技 教育】全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编入全旗科技人才库1 448人,投入科技三项经费36万元,年内组织较大规模的送科技下乡4次,共培训农牧民5 000余人次,科技贡献率达到32%。教育事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继续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行教师竞争上岗制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旗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8所,在校生18 621人,其中普通初中在校学生7 020人,小学在校学生9 483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369人。
    【文化 卫生 体育】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旗有文化机构26个,其中影剧院1个,乌兰牧骑1个,图书馆1个,文化站23个。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有卫生机构40个,床位547张,卫生技术人员1 118人。体育事业社会化进程加快,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参加全民体育健身的有54 438人,占全旗总人口的36.54%。全旗共有9 771名中小学生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锻炼达标率92.2%。
    【人口 人民生活】2001年出生人口1 451人,全年净增人口87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年末全旗总人口14.9万人(包括流动人口),其中农业人口53 492人,占39.07%,非农业人口83 406人,占60.93%;少数民族43 721人,其中蒙古族34 766人,占总人口的25.39%。全旗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5 583元,比上年增长8.1%,高于自治区47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323元,比上年增长7.2%。城镇居民均居住面积26.56平方米,农牧区居民均居住面积31.7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人均增加5.31平方米和9.5平方米。
    【三个基金 一个公司】改革投资方式,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采取资本运作方式,建立并启动农牧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基金、教育事业发展基金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公司,融资达2 000余万元,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阿拉善左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罗志虎(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姚兴朴(蒙古族)
    旗    长:张宽治
    政协主席:万巴图布音(蒙古族)
    武装部长:柴润贵
    政    委:李忠学
    【概况】阿拉善左旗土地面积80 412平方公里,辖23个苏木(镇),总人口14.9万人。2001年,旗委、政府坚持生态立旗、强工富旗、科教兴旗、依法治旗的工作思路和兴旗富民、走进前列的目标,带领全旗各族人民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克服特大旱灾和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3 462万元,比上年增长13.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 360万元,增长6.04%;第二产业增加值31 341万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33 761万元,增长1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 444万元,比上年增长75.51%。财政收入完成11 696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 774万元,比上年增长8.4%。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 583元和2 323元,同比分别增长8.1%和7.2%。
    【农牧林水】是年,全旗农牧业生产遭受特大旱灾影响,但农牧业种植、养殖得到优化,特色种养业正在兴起,成为农牧民新的增收因素。进一步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全旗农牧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全年农牧林渔业总产值完成43 790万元,比上年增长9.3%。
        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24.6万亩,比上年增长7.6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75万亩,比上年增长4.0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85万亩,比上年增长13.52%;粮食和经济作物比例由上年的6.2∶3.8调整到6∶4。粮食总产量6 678万公斤,比上年增产919万公斤,增长15.95%。
    畜牧业生产在大灾之年保持稳定投入抗旱资金9 173.8万元,调运补贴饲料731.7万公斤。全旗6月末(牧业年度)家畜总头数141.4万头(只),比上年下降0.3%;良种畜及改良种畜比重为67.2%;年末家畜总头数93.6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5%。牲畜出栏总数37.7万头(只),出栏率39.3%,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全年产肉量659.9万公斤,比上年下降6%,其中猪、牛、羊、驼肉产量分别为43.7万公斤、14.1万公斤、447万公斤和142.8万公斤。
        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旗拥有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6%。各种拖拉机4 846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 691台,机耕面积24.6万亩。农牧区用电量4 121千瓦时,化肥施用量350.4万公斤,塑料薄膜使用量28.2万公斤,配套机电井871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9千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7千公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8.3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84亩。
    【工业 建筑业】工业完成投资18 426万元,实施项目26个,其中新建项目35个,技扩项目32个。完成6个工业园区的建设规划,投资4 500万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建成工业项目20个,工业园区聚集效应得到发挥。全年工业总产值54 925万元,比上年增长17.18%。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1 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8.01%。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为27 096万元,比上年增长15.79%。工业企业产销保持稳定,乡及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87.76%,比上年下降8.4个百分点;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7.72%,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洗精煤、原盐、水泥、苁蓉酒、硫化碱、活性炭、石膏粉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增幅分别为73.74%、29.09%、95.64%、87.5%、11.85%、186.57%、40.48%。全旗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 245万元,比上年增长107.7%,施工工程20个,房屋竣工面积45 79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72%。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 444万元,比上年增长75.71%,增幅比上年增长56.03个百分点。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 625万元,比上年增长115.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544万元,比上年下降12.26%;其它投资完成150万元,比上年下降78.57%;城镇和工矿区个人建房投资完成1 125万元,比上年下降37.32%。分行业看,全年制造业完成投资13 271万元,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影视业完成投资1 570万元,比上年增长316.4%;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完成投资2 321万元,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3 157万元。投资结构继续改善。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 271万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 048万元。
    【财政】财政收入因农牧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增速有所回落。全年财政总收入11 696万元,完成预算的101.1%,比上年增加1 237万元,增长11.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 774万元;上划党中央“两税”收入完成3 922万元。财政支出明显扩大,全年财政支出26 181万元,比上年增支9 961万元。
    【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零售贸易总额24 989万元,比上年增长21.8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7 714万元,比上年增长1.58%;餐饮业2 535万元,比上年增长17.91%;农业产值11 517万元,比上年增长46.14%。
    【招商引资】制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组织参加5次大型投资贸易洽谈会,引进国内外资金9 570.8万元,签订实施对外合作项目20个,有力地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旅游】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强规划,突出特色,发展“四沿”(沿贺兰山、沿沙、沿河、沿周边地区)旅游,初步形成以巴彦浩特镇为中心,以南寺旅游区为龙头,以月亮湖为重点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投入1 770万元,完成南寺旅游区二期工程建设。开发建设月亮湖旅游区。成立旅行社,组建旅游公司,强化宣传促销力度。全年接待游客23.9万人(次),创收97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8%和59%。
    【城镇建设】按照“突出重点、积极融资、完成续建、搞好绿化、依法管理、争创文明”的总体要求,实施以巴彦浩特镇为重点的基础建设和房屋改建工程,加快城镇化进程。投入资金21 896万元,实施巴彦浩特镇区综合整治和居民住宅建设工程,完成8.2万平方米住宅的主体建筑,加强城镇卫生环保工作,实施城镇美化、硬化、亮化工程。加快乌斯太(原乌素图)开发区、吉兰太镇等重点小区建设规模,投资数额创历史最高水平。交通、通讯、服务、房地产开发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3 760万元,增长12.9%。
    【生态治理】投资550万元,实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旗工程,完成治理面积2 638公顷。1999~2001年,共投入资金2 758万元,实施贺兰山退牧还林移民搬迁工程,共搬迁安置移民1 045户430人,拉网围栏103公里围封132万亩。启动中澳技术合作生态治理项目。编制出台《2000~2010年天然林资源保护规划方案》和《阿拉善左旗生态建设优惠政策》。对贺兰山实行封闭保护,保护区面积扩大到133亩,植被覆盖度由30%增加到42%,植被恢复明显。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0 106千公顷,其中飞播造林3.7千公顷。开展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进行全旗森林分类划界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在黄河阿拉善左旗流域重点实施防洪和黄河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积25平方公里。
    【社会保障】建立和完善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共发放养老、失业、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金2 174万元。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和完善。拥有敬老院1所,收养25人。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有672户1 676人享受生活保障,共发放保障金57.4万元。社会救济工作继续加强,针对农牧业遭受特大旱灾,发放救灾粮11.75万公斤,救灾款198.6万元,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科技 教育】全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编入全旗科技人才库1 448人,投入科技三项经费36万元,年内组织较大规模的送科技下乡4次,共培训农牧民5 000余人次,科技贡献率达到32%。教育事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继续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行教师竞争上岗制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旗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8所,在校生18 621人,其中普通初中在校学生7 020人,小学在校学生9 483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369人。
    【文化 卫生 体育】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旗有文化机构26个,其中影剧院1个,乌兰牧骑1个,图书馆1个,文化站23个。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有卫生机构40个,床位547张,卫生技术人员1 118人。体育事业社会化进程加快,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参加全民体育健身的有54 438人,占全旗总人口的36.54%。全旗共有9 771名中小学生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锻炼达标率92.2%。
    【人口 人民生活】2001年出生人口1 451人,全年净增人口87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年末全旗总人口14.9万人(包括流动人口),其中农业人口53 492人,占39.07%,非农业人口83 406人,占60.93%;少数民族43 721人,其中蒙古族34 766人,占总人口的25.39%。全旗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5 583元,比上年增长8.1%,高于自治区47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323元,比上年增长7.2%。城镇居民均居住面积26.56平方米,农牧区居民均居住面积31.7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人均增加5.31平方米和9.5平方米。
    【三个基金 一个公司】改革投资方式,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采取资本运作方式,建立并启动农牧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基金、教育事业发展基金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公司,融资达2 000余万元,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