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2卷  /  经济

2002卷

  • 水利
  • 【领导名录】
    厅  长:赵文元(蒙古族)
    副厅长:徐荣
            戈锋(蒙古族)
            冯国华(满族)
            于长剑
    纪检组长:王东江(女)
    【概况】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自治区水利厅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区各项水利建设任务全面超额完成。为战胜2001年特大旱灾等多种自然灾害,为全区农牧业平稳发展及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支撑和保障作用。全区防凌、防汛、抗旱工作成效显著。全区农田草牧场建设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江河防洪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1年国家对自治区水利投资达13亿元。内蒙古水文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红山水库管理局2001年晋升为自治区文明单位。
    【水政水资源】2001年,在第九届“世界水日”和第十四届“中国水周”期间,全区各级水利部门紧紧围绕“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面向社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内蒙古自治区农业节水灌溉条例》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2001年,自治区水利厅在自治区计委、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对1992年制定下发的《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征收标准、管理和使用的暂行规定》进行修改,由自治区水利厅、计委、财政厅联合下发执行。在水利执法方面,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进一步建立健全水政执法机构的同时,对700多人进行执法培训。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以贯彻执行《内蒙古自治区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为重点,在全区范围内加强和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开展了缺水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和水资源规划工作,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枯水年水资源管理应急对策预案,全区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功能区划编制工作,水行业用水定额编制工作。全区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先后有包头市等6个盟(市)、42个旗(县)成立水务局,从而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重视下,黑河大旱之年实现成功调水。【水利规划】水利前期工作是水利建设的基础,是争取国家投资的前提和保障。2001年各级水利部门都高度重视水利规划、计划、可研等前期工作,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大前期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十六个重点项目”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节水示范项目、重点项目、江河防洪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嫩江防洪工程亚行贷款项目、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黑河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项目认真开展规划、设计、可研工作。各盟(市)、旗(县)也根据国家的投资趋向,结合当地实际,完成了一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另外在水利科教方面,编制《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技“十五”发展计划》、《内蒙古自治区水利行业干部职工“十五”教育培训规划》等。
    【基本建设】2001年,自治区水利厅提出“十五”期间和西部大开发要着力抓好水利“十大工程”和“十六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其中国家已批准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立项并开工建设;国家已把红山水库除险加固二期工程列入病险水库投资计划,即将开工建设。江河防洪工程建设方面,2001年自治区水利厅需批复的江河防洪工程初步设计项目有137项,总投资4.2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9亿元,地方匹配1.38亿元。批复下达122项。建设加固堤防520公里,完成堤防基础加固20.5公里,建设控导工程及整治险工程27.7公里,有8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全区农田草牧场水利建设取得进展。资金投入13.18亿元,水利工程开工10.81万处,完工10.31万处,完成土石方4.95亿立方米。全区各地重点抓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示范项目、重点项目建设,一大批节水项目实施,起到了很好的节水增效示范作用。
    【防汛抗旱】
        防凌  2001年春季,黄河凌汛开河期间,槽蓄水量多,气温高,河水(冰)集中释放,局部地区险情严重。沿黄河各地按照自治区防凌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防凌工作责任制,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抢险、确保险工险段的安全,使凌汛顺利通过内蒙古段。2001年12月中旬,黄河封河期间乌海段发生堤防溃决,造成近4 000人受灾,人员未造成伤亡。防汛2001年全区降雨普遍偏少。全区各级防汛部门仍然高度重视防汛工作。进入主汛期,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召开指挥部成员会议布置防汛工作。进入汛期后,局部地区降暴雨或大暴雨,致使山洪暴发,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于及时抢护,洪涝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抗旱2001年是全区连续第三年遭受严重旱灾,受旱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重是近几十年来少有的。面对严重灾情,全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研究抗旱工作会议并深入基层检查指导抗旱工作,自治区政府下拨7 000万元抗旱资金,国家下拨特大抗旱费5 000万元,全力支持抗旱工作。经过努力,抗旱取得显著成效。全区抗旱坐水点种面积101.6万公顷,夏灌面积177万公顷,解决68万人,289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各级抗旱组织在抗旱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田水利】2001年,全区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的特点: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年初从自治区到盟市、旗县逐级签订水利建设责任状。自治区政府下拨1 000万元,对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以旗县为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并且以盟市为单位对水利建设进行综合考评,对前3名进行表彰奖励。通辽市科尔沁区等40个旗县被评为以奖代补一、二、三等奖,通辽市、巴彦淖尔盟、赤峰市、呼和浩特市被评为水利建设先进盟市,受到自治区政府的表彰奖励。各盟市旗县也都制定优惠激励政策,推动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二是突出重点,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各地重点抓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示范项目、重点项目建设,一大批节水项目的实施,起到很好的节水增效示范作用。三是以防旱抗旱为中心,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各地从当地水资源条件出发,围绕“三水”,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小型、微型水源工程。这些小微型工程在防旱抗旱、解决人畜饮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多渠道筹措水利建设资金。各地以国家投资为引子,调动广大群众投资投劳兴建水利的积极性。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是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对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投资大幅度增加。各级水保部门按照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积极组织项目建设。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水土保持无论从规模、质量,还是治理进度和效益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7.62万公顷,是年度计划任务的133%。各级水保部门加强管理,普遍实行监理制,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下发《内蒙古自治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001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自治区水利厅抽调70人对环京津防沙治理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水源工程建设项目和1999年党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进行检查验收。2001年自治区有13个小流域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自治区水利厅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受到表彰。
    【人畜饮水】国家对自治区城乡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投资进一步加大,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是国家“十五”期间实施的重要水利项目。2001年,国家先后为自治区下达人畜饮水解困和氟砷改水投资3.78亿元,已安排下达0.89亿元,尚有2.89亿元国家投资正在编制项目安排计划。2001年,国家为自治区下达的人畜饮水投资是“九五”期间实施“380”人畜饮水工程以来力度最大的一年,为自治区进一步加快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提供资金保障。全区解决了61万人,250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分别是年度计划任务的122%和167%。10月下旬,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区人畜饮水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九五”时期人畜饮水工作经验,布置“十五”期间人畜饮水解困工作。
    【地方水电】自治区水力水电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的嫩江、额尔古纳河和辽河及其支流上。据国家水力资源普查,自治区范围内500KW以上河流95条,水力水电资源蕴藏量为566.07万KW。自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被列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示范县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赤峰市翁牛特旗、兴安盟扎赉特旗、锡盟多伦县相继被列为水电示范旗(县)。2001年,赤峰市翁牛特旗、锡盟多伦县列入国家第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旗县,按国家要求完成建设任务,通过验收。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宁城县、乌审旗被国家批准列入“十五”期间建设的农村小水电电气化县。
    【工程管理】是年,自治区水利厅各级工程管理部门、质监部门,认真贯彻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进一步提高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监督法制框架在逐步形成。在大中型水库枢纽管护工作中,紧紧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这一重点,对工程管护区域进行大量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工作,并合理制定规划,进行综合治理。对于在建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积极推进三项制度建设,切实履行法人职责,严格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加强管理法规文件的学习,管理人员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灌区管理方面,以河套灌区为重点,建立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经验,为合理调整水价,发挥灌溉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科技与教育】是年,水利科技推广研究、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技“十五”发展计划》、《内蒙古自治区水利行业干部职工“十五”教育培训规划》,编制《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技“十五”成果汇编》,建立“六五”至“九五”期间水利科技成果数据库,编制水利科普读物,召开全区水利科技工作会议。2001年自治区水利厅安排的水利科研推广项目有17项,有7项成果进行鉴定验收。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的科技项目11项,争取投资380万元。全区水利系统有10项科研成果申报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其中有1项获二等奖,3项获三等奖。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水利
  • 【领导名录】
    厅  长:赵文元(蒙古族)
    副厅长:徐荣
            戈锋(蒙古族)
            冯国华(满族)
            于长剑
    纪检组长:王东江(女)
    【概况】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自治区水利厅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区各项水利建设任务全面超额完成。为战胜2001年特大旱灾等多种自然灾害,为全区农牧业平稳发展及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支撑和保障作用。全区防凌、防汛、抗旱工作成效显著。全区农田草牧场建设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江河防洪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1年国家对自治区水利投资达13亿元。内蒙古水文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红山水库管理局2001年晋升为自治区文明单位。
    【水政水资源】2001年,在第九届“世界水日”和第十四届“中国水周”期间,全区各级水利部门紧紧围绕“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面向社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内蒙古自治区农业节水灌溉条例》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2001年,自治区水利厅在自治区计委、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对1992年制定下发的《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征收标准、管理和使用的暂行规定》进行修改,由自治区水利厅、计委、财政厅联合下发执行。在水利执法方面,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进一步建立健全水政执法机构的同时,对700多人进行执法培训。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以贯彻执行《内蒙古自治区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为重点,在全区范围内加强和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开展了缺水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和水资源规划工作,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枯水年水资源管理应急对策预案,全区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功能区划编制工作,水行业用水定额编制工作。全区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先后有包头市等6个盟(市)、42个旗(县)成立水务局,从而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重视下,黑河大旱之年实现成功调水。【水利规划】水利前期工作是水利建设的基础,是争取国家投资的前提和保障。2001年各级水利部门都高度重视水利规划、计划、可研等前期工作,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大前期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十六个重点项目”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节水示范项目、重点项目、江河防洪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嫩江防洪工程亚行贷款项目、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黑河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项目认真开展规划、设计、可研工作。各盟(市)、旗(县)也根据国家的投资趋向,结合当地实际,完成了一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另外在水利科教方面,编制《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技“十五”发展计划》、《内蒙古自治区水利行业干部职工“十五”教育培训规划》等。
    【基本建设】2001年,自治区水利厅提出“十五”期间和西部大开发要着力抓好水利“十大工程”和“十六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其中国家已批准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立项并开工建设;国家已把红山水库除险加固二期工程列入病险水库投资计划,即将开工建设。江河防洪工程建设方面,2001年自治区水利厅需批复的江河防洪工程初步设计项目有137项,总投资4.2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9亿元,地方匹配1.38亿元。批复下达122项。建设加固堤防520公里,完成堤防基础加固20.5公里,建设控导工程及整治险工程27.7公里,有8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全区农田草牧场水利建设取得进展。资金投入13.18亿元,水利工程开工10.81万处,完工10.31万处,完成土石方4.95亿立方米。全区各地重点抓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示范项目、重点项目建设,一大批节水项目实施,起到了很好的节水增效示范作用。
    【防汛抗旱】
        防凌  2001年春季,黄河凌汛开河期间,槽蓄水量多,气温高,河水(冰)集中释放,局部地区险情严重。沿黄河各地按照自治区防凌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防凌工作责任制,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抢险、确保险工险段的安全,使凌汛顺利通过内蒙古段。2001年12月中旬,黄河封河期间乌海段发生堤防溃决,造成近4 000人受灾,人员未造成伤亡。防汛2001年全区降雨普遍偏少。全区各级防汛部门仍然高度重视防汛工作。进入主汛期,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召开指挥部成员会议布置防汛工作。进入汛期后,局部地区降暴雨或大暴雨,致使山洪暴发,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于及时抢护,洪涝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抗旱2001年是全区连续第三年遭受严重旱灾,受旱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重是近几十年来少有的。面对严重灾情,全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研究抗旱工作会议并深入基层检查指导抗旱工作,自治区政府下拨7 000万元抗旱资金,国家下拨特大抗旱费5 000万元,全力支持抗旱工作。经过努力,抗旱取得显著成效。全区抗旱坐水点种面积101.6万公顷,夏灌面积177万公顷,解决68万人,289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各级抗旱组织在抗旱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田水利】2001年,全区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的特点: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年初从自治区到盟市、旗县逐级签订水利建设责任状。自治区政府下拨1 000万元,对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以旗县为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并且以盟市为单位对水利建设进行综合考评,对前3名进行表彰奖励。通辽市科尔沁区等40个旗县被评为以奖代补一、二、三等奖,通辽市、巴彦淖尔盟、赤峰市、呼和浩特市被评为水利建设先进盟市,受到自治区政府的表彰奖励。各盟市旗县也都制定优惠激励政策,推动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二是突出重点,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各地重点抓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示范项目、重点项目建设,一大批节水项目的实施,起到很好的节水增效示范作用。三是以防旱抗旱为中心,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各地从当地水资源条件出发,围绕“三水”,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小型、微型水源工程。这些小微型工程在防旱抗旱、解决人畜饮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多渠道筹措水利建设资金。各地以国家投资为引子,调动广大群众投资投劳兴建水利的积极性。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是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对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投资大幅度增加。各级水保部门按照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积极组织项目建设。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水土保持无论从规模、质量,还是治理进度和效益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7.62万公顷,是年度计划任务的133%。各级水保部门加强管理,普遍实行监理制,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下发《内蒙古自治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001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自治区水利厅抽调70人对环京津防沙治理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水源工程建设项目和1999年党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进行检查验收。2001年自治区有13个小流域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自治区水利厅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受到表彰。
    【人畜饮水】国家对自治区城乡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投资进一步加大,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是国家“十五”期间实施的重要水利项目。2001年,国家先后为自治区下达人畜饮水解困和氟砷改水投资3.78亿元,已安排下达0.89亿元,尚有2.89亿元国家投资正在编制项目安排计划。2001年,国家为自治区下达的人畜饮水投资是“九五”期间实施“380”人畜饮水工程以来力度最大的一年,为自治区进一步加快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提供资金保障。全区解决了61万人,250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分别是年度计划任务的122%和167%。10月下旬,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区人畜饮水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九五”时期人畜饮水工作经验,布置“十五”期间人畜饮水解困工作。
    【地方水电】自治区水力水电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的嫩江、额尔古纳河和辽河及其支流上。据国家水力资源普查,自治区范围内500KW以上河流95条,水力水电资源蕴藏量为566.07万KW。自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被列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示范县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赤峰市翁牛特旗、兴安盟扎赉特旗、锡盟多伦县相继被列为水电示范旗(县)。2001年,赤峰市翁牛特旗、锡盟多伦县列入国家第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旗县,按国家要求完成建设任务,通过验收。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宁城县、乌审旗被国家批准列入“十五”期间建设的农村小水电电气化县。
    【工程管理】是年,自治区水利厅各级工程管理部门、质监部门,认真贯彻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进一步提高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监督法制框架在逐步形成。在大中型水库枢纽管护工作中,紧紧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这一重点,对工程管护区域进行大量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工作,并合理制定规划,进行综合治理。对于在建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积极推进三项制度建设,切实履行法人职责,严格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加强管理法规文件的学习,管理人员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灌区管理方面,以河套灌区为重点,建立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经验,为合理调整水价,发挥灌溉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科技与教育】是年,水利科技推广研究、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技“十五”发展计划》、《内蒙古自治区水利行业干部职工“十五”教育培训规划》,编制《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技“十五”成果汇编》,建立“六五”至“九五”期间水利科技成果数据库,编制水利科普读物,召开全区水利科技工作会议。2001年自治区水利厅安排的水利科研推广项目有17项,有7项成果进行鉴定验收。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的科技项目11项,争取投资380万元。全区水利系统有10项科研成果申报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其中有1项获二等奖,3项获三等奖。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