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1卷  /  盟市旗县

2001卷

  • 清水河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吕景瑞

    记:刘敏(满族)

    李忠忠(蒙古族)

    邢振悦

        委:范锦莲()

    高玉喜

    伊月文(蒙古族)

    吴长春(蒙古族)

    贺丰荣

    人大常委会主任:王  耀

    任:李茂贵

    张彦龙

    张文利

     

    张来英()

        长:刘敏(满族)

    长:付培义

     

     

    云晓宁(蒙古族)

     

    孙清宾

    政协主席:李忠忠(蒙古族)

    席:石朝华

    周正儒

    皇满全(蒙古族)

     

    【工业】  2000年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 854.3万元(1990年不变价),其中:国有企业完成2 713.4万元,集体企业完成2 790.1万元,股份制企业完成1 557.7万元,私营企业完成3 273.1万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合资)完成2 520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8 582万元(当年价),其中:国有企业完成1 979万元,集体企业完成1 236万元,股份制企业完成1 018万元,私营企业完成2 669万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1 680万元。全县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 272万元。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85.1%,产品销售率为97.03%,总资产贡献率为5.69%,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69%,流动资产周转率0.62次,全员劳动生产率25 903/人,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0.99%,资产负债率66.53%。全年工业主要产品累计完成水泥38.4万吨,原煤13.5万吨,日用陶瓷56万件,机制砖383 764万块,发电量2 457万千瓦时。

     

    【基础设施建设】  是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 189万元。投资重点仍然以生态环境、交通、能源、农业、通讯、教育、扶贫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全年新增水窖、旱井620眼,配套深井手压泵大口井43眼,机电井供水工程10处,河泉引水工程3处,有效解决了6.2万人、1.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县工商局住宅楼、中心幼儿园教学楼、永安综合楼、集贸商业城、职业中心综合楼、交通综合楼、运输公司候车楼、邮政局生产楼建设完工,年内完成投资额1 068万元,房屋竣工面积2.2万平方米;新建电石厂主体工程正在建设中。全县第一条通乡油路清水河至杨家窑12.5公里四级黑色路及大湾石拱桥竣工通车;交通扶贫续建工程庄户也至岔河口18公里四级砂石路,已完成部分路基和桥涵工程;全长2 650米、宽12.5米,投资380万元的城关河滨路已完成涵管和路基基础工程;喇嘛湾小城镇建设工程全面动工,长6.3公里,控制红线宽60米的君子津大街主街道建设于615日全线铺开,到年底已完成中桥1座、涵管47道,拓宽部分已完成路基基础工程,完成工程总投资1 500万元;喇嘛湾6.1公里二级油路铺道工程全部完工,投资820万元;长163米、宽12米,总投资290万元的县城“永安大桥”年内动工兴建,桥墩砼浇注完毕。邮电通信能力显著增强,全县程控电话用户达到8 000户,年内完成建设投资1 080万元,采取光缆传输、一点多址、无线接入等多种办法,完成了韭菜庄、盆地青、杨家窑、暖泉、北堡、桦树也、五良太、单台子等8个乡的程控电话建设,并有52个行政村、120个自然村通了电话,实现了“乡乡通程控电话”。此外,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世行二期水保治理项目及城市、农村电网改造等项建设进展顺利,电力“两网”改造工程年内完成投资1 800万元。

     

    【农牧林水】  是年,清水河县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干旱灾害(伏旱和秋旱)。由于充分采取农田旱井、抗旱覆膜、座水点种等措施,使全县粮油总产达到7.21万吨,比上年增长53.4%,其中粮食产量6.5万吨,比上年增长62.9%,油料产量0.7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年共计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80.7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2.18万亩,经济作物14.6万亩,饲料14万亩,农作物种植结构初步形成粮—经—饲三元结构,粮经比例由上年的82调整为粮经饲比例622。全县畜牧业生产围绕实施禁牧舍饲养畜,以强化农区畜牧业发展为突破口,采取国家补贴、农户自筹、银行借贷三方结合的办法,全县共为禁牧养畜户建标准塑料暖棚265个,计7 960平方米,配套饲草料加工机具87套,投入资金补贴138万元,牧业年度全县牲畜总头数达到42.15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0.9%,其中生猪达到3.1万口。是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实施,清水河县被列入全国首批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全年完成营造林()总面积19.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5万亩,宜林荒山造林种草14.1万亩,涉及退耕户数5 136户,经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11月初检查验收,全年造林种草达标面积为18.85万亩,合格率为98.7%,占年度总任务的107.7%。由于林种树种结构合理,并兼顾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利益,对调整农林产业结构,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为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退耕还林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水利建设继续以“124”集雨节水灌溉、水保生态建设、“380”人畜饮水工程为重点,全年依靠“124”水源工程共计推广坐水点种19.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28%,新打机电井15眼,筒井45眼,新增保灌面积0.6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24%,发展集雨节水灌溉面积2.5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2%

     

    【乡镇企业】  是年,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11 006个,较上年纯增35个。其中农业1个,工业企业2 434个,交通运输企业4 985个,建筑企业713个,批发零售贸易企业1 649个,旅游、饮食服务业1 224个;从业人员30 133人,总产值(现价)297 100万元,利润总额15 657万元,实际入库税金1 303万元,同比增长3.5%

     

    【外引内联】  是年全县完成外引项目1项,即喇嘛湾蔬菜脱水厂扩建项目,向意大利政府贷款250万美元。横联引进项目10项,其中区内5项,区外5项,引进横联资金1 030万元。

     

    【财政】  是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3 171.6万元,比上年增加310.9万元,增长10.86%。其中县级财政收入完成2 069.1万元,乡级财政收入完成1 102.5万元,分别完成预算的93.54%117.53%

    全县财政总支出6 527.5万元,较上年减少665.9万元,减少9.25%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 72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27 587万元,比年初增长7.1%

    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 288元,比上年人均增加2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 588元。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 781万元,人均达725元。

     

    【教育工作】  继续贯彻“三法一纲一条例”,把“防流”、“控辍”当作巩固“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的重要环节来抓,严格转借、休学手续,取消留级制,执行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及标准。19992000学年,全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为100%,辍学率分别为01.58%,毕业率分别为100%95.48%,完成率分别为99.81%95.68%

    加强校园建设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净化,建设花园式学校。年内多渠道筹措资金68.4万元,新、改、扩建校舍1 500平方米,硬化校园900余平方米。小庙子小学、二中、职中、幼儿园4座教学楼主体工程竣工。

    重奖教师  教师节期间,召开全县教师表彰大会,72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奖励,其中重奖20(公办教师奖励一级工资,民办教师奖人民币1 000)

    教学成果  2000年全县小学毕业生全部免试就近入学,初中毕业生的74.51%升入各类高中及中等专业学校。全县报考普通高等院校生617人,录取275人,报考初中专、师范类考生349人,录取277人。在为高校输送的275人中,本科生为75人,创历史最好水平。

     

    【消夏广场文化活动】  为丰富群众在夏天的文化活动,按照呼市人民政府的决定,610月底,举办了消夏广场文化活动。628日以“清水河县消夏广场文化活动暨迎‘七一’文艺晚会”拉开了历时100余天的消夏文化活动帷幕。活动期间,县文化局、老年体协、教委、环保局等单位先后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生农行杯书法、绘画、剪纸大赛”、“清水河县与和林格尔县中老年秧歌赛”、“夕阳红文艺晚会”、“特水杯全县三大棋类赛”、“邮政杯全县蓝球赛”以及环保文艺宣传日等活动。以县文化馆为活动中心,每星期14举办舞会,星期五为小型文艺晚会,演出30余场。至101日,全县共举办大小活动298场,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群众的好评。

     

    【有线电视前端扩容】  清水河有线电视台始建于1994年,建台以来,收转传输16套电视节目,随着全县经济、文化的发展,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是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本着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采取“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安装,自行调试”的工作方针,圆满完成了有线电视台前端扩容工程。扩容后的清水河有线电视台开通党中央4套加密卫视频道,同时播出36套卫星电视节目,成为全区播出电视节目最多的一个地区,大大推动了清水河地区电视文化的发展。

     

    【“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工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偏远山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而实施的一项“德政工程”、“育民工程”,也是县委、县政府本年度办的实事之一。清水河县“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安装调试从15日开始,县广电局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克服资金短缺、行政村交通不便、设备运输难等诸多困难,责任到人、任务到组,实行包安装质量、包设备安全启运、包安全施工的“三包”政策,经过8个月的紧张工作,于816日将62个广电盲点行政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工程质量全部符合技术要求,于920日顺利通过区、市两级工程验收。使清水河县250余个山村,6 000余户农民通过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到党中央的声音和形象,感受到现代文明的信息。

     

    【旱作生态农业综合技术试验示范村建设】  2000年,清水河县在重点抓好杨家窑乡暖水湾村、北堡乡木束木塔村和王桂窑乡庄胡也村为中心的旱作生态农业综合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在全县14个乡镇分别建立了1个旱作农业综合技术重点示范村,在小庙子乡松树梁流域建立旱作水保果树经济林生态精品工程500余亩,引进以“卡氏植树法”为主的旱作果树生态经济林实用技术,全县共建立旱作生态农业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村22个。该项目于720日通过市科委组织的评审验收,直接经济效益838.2万元,社会效益6 285万元,已申报2000年科教兴市效益奖。

     

    【初级卫生保健】  2000年是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全面达标之年。年初,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全县动员大会,要求通过实施全民健康教育和继续加强农村卫生三级网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提高农村卫生工作规范化目标管理水平。卫生行政部门举办一期初级卫生保健骨干培训班。卫生局抽调技术骨干40余人,深入各乡镇、村卫生室进行督查指导和宣传发动群众。上半年通过自查及市卫生局初保办全面检查,同意申报自治区级评审。1119日经自治区评审团验收,顺利达标。

     

    【计划生育】  全县共出生1 310人,出生率为9.56‰,比呼市政府下达的人口出生率低6.15千分点;死亡人数776人,死亡率5.66‰;人口自然增长率3.9‰;计划生育率98.6%

     

    【人口普查】  111日,清水河县开展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全县总人口为12.8万人,其中男性6.64万人,女性6.16万人。

    (高万华 万凤翔 祁文斌     姜培成 潘国平)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清水河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吕景瑞

    记:刘敏(满族)

    李忠忠(蒙古族)

    邢振悦

        委:范锦莲()

    高玉喜

    伊月文(蒙古族)

    吴长春(蒙古族)

    贺丰荣

    人大常委会主任:王  耀

    任:李茂贵

    张彦龙

    张文利

     

    张来英()

        长:刘敏(满族)

    长:付培义

     

     

    云晓宁(蒙古族)

     

    孙清宾

    政协主席:李忠忠(蒙古族)

    席:石朝华

    周正儒

    皇满全(蒙古族)

     

    【工业】  2000年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 854.3万元(1990年不变价),其中:国有企业完成2 713.4万元,集体企业完成2 790.1万元,股份制企业完成1 557.7万元,私营企业完成3 273.1万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合资)完成2 520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8 582万元(当年价),其中:国有企业完成1 979万元,集体企业完成1 236万元,股份制企业完成1 018万元,私营企业完成2 669万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1 680万元。全县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 272万元。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85.1%,产品销售率为97.03%,总资产贡献率为5.69%,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69%,流动资产周转率0.62次,全员劳动生产率25 903/人,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0.99%,资产负债率66.53%。全年工业主要产品累计完成水泥38.4万吨,原煤13.5万吨,日用陶瓷56万件,机制砖383 764万块,发电量2 457万千瓦时。

     

    【基础设施建设】  是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 189万元。投资重点仍然以生态环境、交通、能源、农业、通讯、教育、扶贫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全年新增水窖、旱井620眼,配套深井手压泵大口井43眼,机电井供水工程10处,河泉引水工程3处,有效解决了6.2万人、1.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县工商局住宅楼、中心幼儿园教学楼、永安综合楼、集贸商业城、职业中心综合楼、交通综合楼、运输公司候车楼、邮政局生产楼建设完工,年内完成投资额1 068万元,房屋竣工面积2.2万平方米;新建电石厂主体工程正在建设中。全县第一条通乡油路清水河至杨家窑12.5公里四级黑色路及大湾石拱桥竣工通车;交通扶贫续建工程庄户也至岔河口18公里四级砂石路,已完成部分路基和桥涵工程;全长2 650米、宽12.5米,投资380万元的城关河滨路已完成涵管和路基基础工程;喇嘛湾小城镇建设工程全面动工,长6.3公里,控制红线宽60米的君子津大街主街道建设于615日全线铺开,到年底已完成中桥1座、涵管47道,拓宽部分已完成路基基础工程,完成工程总投资1 500万元;喇嘛湾6.1公里二级油路铺道工程全部完工,投资820万元;长163米、宽12米,总投资290万元的县城“永安大桥”年内动工兴建,桥墩砼浇注完毕。邮电通信能力显著增强,全县程控电话用户达到8 000户,年内完成建设投资1 080万元,采取光缆传输、一点多址、无线接入等多种办法,完成了韭菜庄、盆地青、杨家窑、暖泉、北堡、桦树也、五良太、单台子等8个乡的程控电话建设,并有52个行政村、120个自然村通了电话,实现了“乡乡通程控电话”。此外,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世行二期水保治理项目及城市、农村电网改造等项建设进展顺利,电力“两网”改造工程年内完成投资1 800万元。

     

    【农牧林水】  是年,清水河县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干旱灾害(伏旱和秋旱)。由于充分采取农田旱井、抗旱覆膜、座水点种等措施,使全县粮油总产达到7.21万吨,比上年增长53.4%,其中粮食产量6.5万吨,比上年增长62.9%,油料产量0.7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年共计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80.7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2.18万亩,经济作物14.6万亩,饲料14万亩,农作物种植结构初步形成粮—经—饲三元结构,粮经比例由上年的82调整为粮经饲比例622。全县畜牧业生产围绕实施禁牧舍饲养畜,以强化农区畜牧业发展为突破口,采取国家补贴、农户自筹、银行借贷三方结合的办法,全县共为禁牧养畜户建标准塑料暖棚265个,计7 960平方米,配套饲草料加工机具87套,投入资金补贴138万元,牧业年度全县牲畜总头数达到42.15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0.9%,其中生猪达到3.1万口。是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实施,清水河县被列入全国首批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全年完成营造林()总面积19.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5万亩,宜林荒山造林种草14.1万亩,涉及退耕户数5 136户,经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11月初检查验收,全年造林种草达标面积为18.85万亩,合格率为98.7%,占年度总任务的107.7%。由于林种树种结构合理,并兼顾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利益,对调整农林产业结构,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为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退耕还林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水利建设继续以“124”集雨节水灌溉、水保生态建设、“380”人畜饮水工程为重点,全年依靠“124”水源工程共计推广坐水点种19.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28%,新打机电井15眼,筒井45眼,新增保灌面积0.6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24%,发展集雨节水灌溉面积2.5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2%

     

    【乡镇企业】  是年,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11 006个,较上年纯增35个。其中农业1个,工业企业2 434个,交通运输企业4 985个,建筑企业713个,批发零售贸易企业1 649个,旅游、饮食服务业1 224个;从业人员30 133人,总产值(现价)297 100万元,利润总额15 657万元,实际入库税金1 303万元,同比增长3.5%

     

    【外引内联】  是年全县完成外引项目1项,即喇嘛湾蔬菜脱水厂扩建项目,向意大利政府贷款250万美元。横联引进项目10项,其中区内5项,区外5项,引进横联资金1 030万元。

     

    【财政】  是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3 171.6万元,比上年增加310.9万元,增长10.86%。其中县级财政收入完成2 069.1万元,乡级财政收入完成1 102.5万元,分别完成预算的93.54%117.53%

    全县财政总支出6 527.5万元,较上年减少665.9万元,减少9.25%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 72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27 587万元,比年初增长7.1%

    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 288元,比上年人均增加2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 588元。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 781万元,人均达725元。

     

    【教育工作】  继续贯彻“三法一纲一条例”,把“防流”、“控辍”当作巩固“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的重要环节来抓,严格转借、休学手续,取消留级制,执行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及标准。19992000学年,全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为100%,辍学率分别为01.58%,毕业率分别为100%95.48%,完成率分别为99.81%95.68%

    加强校园建设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净化,建设花园式学校。年内多渠道筹措资金68.4万元,新、改、扩建校舍1 500平方米,硬化校园900余平方米。小庙子小学、二中、职中、幼儿园4座教学楼主体工程竣工。

    重奖教师  教师节期间,召开全县教师表彰大会,72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奖励,其中重奖20(公办教师奖励一级工资,民办教师奖人民币1 000)

    教学成果  2000年全县小学毕业生全部免试就近入学,初中毕业生的74.51%升入各类高中及中等专业学校。全县报考普通高等院校生617人,录取275人,报考初中专、师范类考生349人,录取277人。在为高校输送的275人中,本科生为75人,创历史最好水平。

     

    【消夏广场文化活动】  为丰富群众在夏天的文化活动,按照呼市人民政府的决定,610月底,举办了消夏广场文化活动。628日以“清水河县消夏广场文化活动暨迎‘七一’文艺晚会”拉开了历时100余天的消夏文化活动帷幕。活动期间,县文化局、老年体协、教委、环保局等单位先后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生农行杯书法、绘画、剪纸大赛”、“清水河县与和林格尔县中老年秧歌赛”、“夕阳红文艺晚会”、“特水杯全县三大棋类赛”、“邮政杯全县蓝球赛”以及环保文艺宣传日等活动。以县文化馆为活动中心,每星期14举办舞会,星期五为小型文艺晚会,演出30余场。至101日,全县共举办大小活动298场,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群众的好评。

     

    【有线电视前端扩容】  清水河有线电视台始建于1994年,建台以来,收转传输16套电视节目,随着全县经济、文化的发展,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是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本着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采取“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安装,自行调试”的工作方针,圆满完成了有线电视台前端扩容工程。扩容后的清水河有线电视台开通党中央4套加密卫视频道,同时播出36套卫星电视节目,成为全区播出电视节目最多的一个地区,大大推动了清水河地区电视文化的发展。

     

    【“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工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偏远山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而实施的一项“德政工程”、“育民工程”,也是县委、县政府本年度办的实事之一。清水河县“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安装调试从15日开始,县广电局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克服资金短缺、行政村交通不便、设备运输难等诸多困难,责任到人、任务到组,实行包安装质量、包设备安全启运、包安全施工的“三包”政策,经过8个月的紧张工作,于816日将62个广电盲点行政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工程质量全部符合技术要求,于920日顺利通过区、市两级工程验收。使清水河县250余个山村,6 000余户农民通过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到党中央的声音和形象,感受到现代文明的信息。

     

    【旱作生态农业综合技术试验示范村建设】  2000年,清水河县在重点抓好杨家窑乡暖水湾村、北堡乡木束木塔村和王桂窑乡庄胡也村为中心的旱作生态农业综合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在全县14个乡镇分别建立了1个旱作农业综合技术重点示范村,在小庙子乡松树梁流域建立旱作水保果树经济林生态精品工程500余亩,引进以“卡氏植树法”为主的旱作果树生态经济林实用技术,全县共建立旱作生态农业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村22个。该项目于720日通过市科委组织的评审验收,直接经济效益838.2万元,社会效益6 285万元,已申报2000年科教兴市效益奖。

     

    【初级卫生保健】  2000年是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全面达标之年。年初,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全县动员大会,要求通过实施全民健康教育和继续加强农村卫生三级网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提高农村卫生工作规范化目标管理水平。卫生行政部门举办一期初级卫生保健骨干培训班。卫生局抽调技术骨干40余人,深入各乡镇、村卫生室进行督查指导和宣传发动群众。上半年通过自查及市卫生局初保办全面检查,同意申报自治区级评审。1119日经自治区评审团验收,顺利达标。

     

    【计划生育】  全县共出生1 310人,出生率为9.56‰,比呼市政府下达的人口出生率低6.15千分点;死亡人数776人,死亡率5.66‰;人口自然增长率3.9‰;计划生育率98.6%

     

    【人口普查】  111日,清水河县开展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全县总人口为12.8万人,其中男性6.64万人,女性6.16万人。

    (高万华 万凤翔 祁文斌     姜培成 潘国平)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