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1卷  /  盟市旗县

2001卷

  • 阿拉善左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罗志虎(蒙古族)

    记:张宽治

    查斯太(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姚兴朴(蒙古族)

    任:任 

    阎国庆

    乔格登(蒙古族)

    孟和朝鲁(蒙古族)

        长:张宽治(代)

    长:彭家中

    哈斯巴托(蒙古族)

    马新民(回族)

    张志中(蒙古族)

    政协主席:万巴图布音(蒙古族)

    席:孟和巴依尔(蒙古族)

    杨立志

      图(蒙古族)

     

    【概况】  阿拉善左旗土地面积80 412平方公里,辖28个苏木(镇)、157个嘎查、5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34 361人。2000年,旗委、政府围绕“强抓经济、争跑项目、搞好城建、大兴旅游、稳固亿元、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思路,在全旗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自加压力,克服困难,实现了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0 597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 481万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5 444万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28 672万元,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2 218万元,比上年增长19.48%。财政收入完成11 085万元,比上年增长10.4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 750万元。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 164元和2 452元。

     

    【农牧林水】  是年,农业总产值完成40 050万元,比上年增长5.3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8万亩,粮食总产量5 759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11.8%4.6%。其中:粮食作物14.17万亩,比上年下降7.75%;经济作物8.68万亩,比上年增长70.87%。粮经比例由上年的7.52.5调整到6.23.8,种植业结构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趋向合理。大力兴办农区养殖业,缓解草场压力。年末家畜总头数96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4%。出栏38.6万头(只),出栏率39.2%。良种畜比率为65.6%。全年产肉量达702.3万公斤,比上年下降8.3%,其中猪、牛、羊、驼肉产量分别为62.1万公斤、1.5万公斤、480万公斤、136.8万公斤。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拥有农牧机械总动力1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7%,各种拖拉机4 723台,农用排灌机械1 692台。农牧区用电量4 016万千瓦时,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0.2万公斤,化肥施用量349.2万公斤,配套机电井818眼,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1.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95.8%,其中飞播造林3.01千公顷,比上年下降37.7%。水利建设投资1 422.7万元,实施“380”工程、防砷改水工程、巴彦浩特补水工程,改善解决了1.4万人、2.58万头(只)牲畜饮水条件,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工业及建筑业】  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 398万元,比上年增长15.1%,产品销售率达到96.2%。无烟煤、洗精煤、黄金、绒毛制品、元明粉、硫化碱等一批适销对路的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产品营销及企业管理得到加强,技术改造、优化升级取得成效。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在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全部实现民营化。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 044万元,比上年增长13.0%。房屋竣工面积33 74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9%

     

    【非国有经济】  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40 970万元,入库税金4 65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15.2%。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发展到217家和5 460户,从业人员19 717人。经济小区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规划和启动了7个集贸市场建设。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达到50.8%

     

    【商业】  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物价稳定,商品销售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 501万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7 594万元,比上年下降0.77%;餐饮业2 150万元,比上年增长0.09%;农业生产者销售总额7 881万元,比上年增长7.87%

     

    【交通】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货运周转量52 475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6 944万人公里,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31%115%

     

    【财政】  完成财政收入11 08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32%,超收35万元,比上年增收1 048万元,增长10.4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 7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69%。财政支出16 220万元,比上年增长7.28%

     

    【城市建设】  继续加大巴彦浩特、乌素图等几个重点城镇的建设,完成总投资6 004万元,建筑总面积3.4万平方米。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实现土地收益1 065万元。完成5个苏木(镇)112户农牧民小康村示范住宅建设工程。荣获国家建设部“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荣誉称号。乌素图小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第四批“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

     

    【生态治理】  投资1 260万元,实施了一批生态治理工程。200万亩梭梭林围栏封育工程、10万亩肉苁蓉基地建设项目相继起动,编制完成《阿拉善左旗全面退牧,恢复生态工程实施方案》,发布《天然林禁伐令》。完成了防护林、育苗基地、飞播林草、围栏封育、节水灌溉、防渗渠道等建设任务,治理总面积12 574公顷。国家生态建设重点旗县工程通过自治区验收。贺兰山退牧还林一、二期工程搬迁移民6502 800人,并得到安置。

     

    【旅游业】  制定了《阿拉善左旗2000-2015年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完成南寺、北寺旅游区水、电、路、讯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重点完成了南寺旅游区的十大工程。强化旅游促销宣传工作,成功地举办了“中国银川阿拉善首届国际摩托车旅游节”。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1万人(次),创收14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18%

     

    【招商引资】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出台《阿拉善左旗实施西部大开发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组团参加“2000年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加大了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投资力度,签订并实施各项协议合同17个,利用旗外资金7 898.2万元,其中直接利用国外资金80.51万美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7 180万元。筛选报批生态建设、农电网改造与建设、人畜饮水、移民搬迁、牧草种子、苁蓉产业化等工程项目,争取项目建设资金5 494万元,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

     

    【社会保障】  建立和完善了以养老、失业、医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安置,城镇登记失业率3.3%,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共发放养老、失业、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金1 730万元。农牧民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旗大部分群众开始由温饱向小康迈进。按政策调升补发了国家工作人员工资。

     

    【科技 教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的进展。投入科技三项经费25万元,组织大规模科技下乡5次,共培训农牧民4 500余人次,科技贡献率达到30%。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加快发展。完成30所中小学校的校容、校貌治理和宿舍、教学楼的新建、扩建、维护工程,配套和开通了10所重点学校的语音教室和电脑教学系统。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初步实现,“两基”达标工作通过验收合格,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84%以下。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所,在校生21 197人,其中普通初中在校生9 761人,小学生在校生10 767人,职业中学在校生669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100%

     

    【文化 卫生 体育】  文化、广播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投资40余万元,建立巴彦浩特老年人活动中心。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使全旗大多数苏木(镇)群众看上了3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阿拉善左旗志》出版发行。共拥有文化机构34个,其中影剧院1个,乌兰牧骑1个,图书馆1个,文化站28个。拥有卫生机构43个,病床515张,卫生技术人员1 178人,增长1.37%。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参加全民体育健身5万人,占全旗人口的36.51%。共有21 197名中小学生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活动,锻炼率达90.92%

     

    【人口人民生活】  年出生人口1 438人,出生率10.12‰,比上年上升0.0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5.76‰。年末全旗总人口为134 3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 948人,占40.89%;农业人口79 413人,占59.11%。少数民族42 736人,其中蒙古族33 754人,分别占总人口的31.8%25.1%。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5 164元,比上年增长8.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 116,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4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 452元,比上年增长6.7%,分别高于全国和自治区平均水平199元和402元。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注重室内质量。城镇居民均居住面积25.68平方米,农牧区居民均居住面积28.96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4.09平方米和下降0.95平方米。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拥有敬老院1所,收养22人。社会救济工作继续加强,建立和完善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368862人享受生活保障,共发放保障金40万元。

    (彭家中 孙振翮)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阿拉善左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罗志虎(蒙古族)

    记:张宽治

    查斯太(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姚兴朴(蒙古族)

    任:任 

    阎国庆

    乔格登(蒙古族)

    孟和朝鲁(蒙古族)

        长:张宽治(代)

    长:彭家中

    哈斯巴托(蒙古族)

    马新民(回族)

    张志中(蒙古族)

    政协主席:万巴图布音(蒙古族)

    席:孟和巴依尔(蒙古族)

    杨立志

      图(蒙古族)

     

    【概况】  阿拉善左旗土地面积80 412平方公里,辖28个苏木(镇)、157个嘎查、5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34 361人。2000年,旗委、政府围绕“强抓经济、争跑项目、搞好城建、大兴旅游、稳固亿元、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思路,在全旗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自加压力,克服困难,实现了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0 597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 481万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5 444万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28 672万元,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2 218万元,比上年增长19.48%。财政收入完成11 085万元,比上年增长10.4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 750万元。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 164元和2 452元。

     

    【农牧林水】  是年,农业总产值完成40 050万元,比上年增长5.3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8万亩,粮食总产量5 759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11.8%4.6%。其中:粮食作物14.17万亩,比上年下降7.75%;经济作物8.68万亩,比上年增长70.87%。粮经比例由上年的7.52.5调整到6.23.8,种植业结构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趋向合理。大力兴办农区养殖业,缓解草场压力。年末家畜总头数96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4%。出栏38.6万头(只),出栏率39.2%。良种畜比率为65.6%。全年产肉量达702.3万公斤,比上年下降8.3%,其中猪、牛、羊、驼肉产量分别为62.1万公斤、1.5万公斤、480万公斤、136.8万公斤。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拥有农牧机械总动力1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7%,各种拖拉机4 723台,农用排灌机械1 692台。农牧区用电量4 016万千瓦时,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0.2万公斤,化肥施用量349.2万公斤,配套机电井818眼,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1.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95.8%,其中飞播造林3.01千公顷,比上年下降37.7%。水利建设投资1 422.7万元,实施“380”工程、防砷改水工程、巴彦浩特补水工程,改善解决了1.4万人、2.58万头(只)牲畜饮水条件,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工业及建筑业】  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 398万元,比上年增长15.1%,产品销售率达到96.2%。无烟煤、洗精煤、黄金、绒毛制品、元明粉、硫化碱等一批适销对路的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产品营销及企业管理得到加强,技术改造、优化升级取得成效。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在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全部实现民营化。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 044万元,比上年增长13.0%。房屋竣工面积33 74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9%

     

    【非国有经济】  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40 970万元,入库税金4 65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15.2%。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发展到217家和5 460户,从业人员19 717人。经济小区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规划和启动了7个集贸市场建设。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达到50.8%

     

    【商业】  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物价稳定,商品销售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 501万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7 594万元,比上年下降0.77%;餐饮业2 150万元,比上年增长0.09%;农业生产者销售总额7 881万元,比上年增长7.87%

     

    【交通】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货运周转量52 475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6 944万人公里,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31%115%

     

    【财政】  完成财政收入11 08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32%,超收35万元,比上年增收1 048万元,增长10.4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 7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69%。财政支出16 220万元,比上年增长7.28%

     

    【城市建设】  继续加大巴彦浩特、乌素图等几个重点城镇的建设,完成总投资6 004万元,建筑总面积3.4万平方米。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实现土地收益1 065万元。完成5个苏木(镇)112户农牧民小康村示范住宅建设工程。荣获国家建设部“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荣誉称号。乌素图小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第四批“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

     

    【生态治理】  投资1 260万元,实施了一批生态治理工程。200万亩梭梭林围栏封育工程、10万亩肉苁蓉基地建设项目相继起动,编制完成《阿拉善左旗全面退牧,恢复生态工程实施方案》,发布《天然林禁伐令》。完成了防护林、育苗基地、飞播林草、围栏封育、节水灌溉、防渗渠道等建设任务,治理总面积12 574公顷。国家生态建设重点旗县工程通过自治区验收。贺兰山退牧还林一、二期工程搬迁移民6502 800人,并得到安置。

     

    【旅游业】  制定了《阿拉善左旗2000-2015年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完成南寺、北寺旅游区水、电、路、讯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重点完成了南寺旅游区的十大工程。强化旅游促销宣传工作,成功地举办了“中国银川阿拉善首届国际摩托车旅游节”。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1万人(次),创收14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18%

     

    【招商引资】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出台《阿拉善左旗实施西部大开发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组团参加“2000年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加大了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投资力度,签订并实施各项协议合同17个,利用旗外资金7 898.2万元,其中直接利用国外资金80.51万美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7 180万元。筛选报批生态建设、农电网改造与建设、人畜饮水、移民搬迁、牧草种子、苁蓉产业化等工程项目,争取项目建设资金5 494万元,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

     

    【社会保障】  建立和完善了以养老、失业、医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安置,城镇登记失业率3.3%,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共发放养老、失业、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金1 730万元。农牧民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旗大部分群众开始由温饱向小康迈进。按政策调升补发了国家工作人员工资。

     

    【科技 教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的进展。投入科技三项经费25万元,组织大规模科技下乡5次,共培训农牧民4 500余人次,科技贡献率达到30%。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加快发展。完成30所中小学校的校容、校貌治理和宿舍、教学楼的新建、扩建、维护工程,配套和开通了10所重点学校的语音教室和电脑教学系统。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初步实现,“两基”达标工作通过验收合格,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84%以下。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所,在校生21 197人,其中普通初中在校生9 761人,小学生在校生10 767人,职业中学在校生669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100%

     

    【文化 卫生 体育】  文化、广播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投资40余万元,建立巴彦浩特老年人活动中心。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使全旗大多数苏木(镇)群众看上了3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阿拉善左旗志》出版发行。共拥有文化机构34个,其中影剧院1个,乌兰牧骑1个,图书馆1个,文化站28个。拥有卫生机构43个,病床515张,卫生技术人员1 178人,增长1.37%。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参加全民体育健身5万人,占全旗人口的36.51%。共有21 197名中小学生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活动,锻炼率达90.92%

     

    【人口人民生活】  年出生人口1 438人,出生率10.12‰,比上年上升0.0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5.76‰。年末全旗总人口为134 3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 948人,占40.89%;农业人口79 413人,占59.11%。少数民族42 736人,其中蒙古族33 754人,分别占总人口的31.8%25.1%。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5 164元,比上年增长8.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 116,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4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 452元,比上年增长6.7%,分别高于全国和自治区平均水平199元和402元。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注重室内质量。城镇居民均居住面积25.68平方米,农牧区居民均居住面积28.96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4.09平方米和下降0.95平方米。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拥有敬老院1所,收养22人。社会救济工作继续加强,建立和完善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368862人享受生活保障,共发放保障金40万元。

    (彭家中 孙振翮)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