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1卷  /  科教文卫体

2001卷

  • 林业科研
  •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领导名录】

          长:杨俊平

    :秦进保

        长:杨文斌

    党委副书记:包世明(蒙古族)

        长:韩太平

    :姚洪林

     

    【概况】  2000年,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设处级机构8个,其中专业研究所5个:防护林研究所、沙漠防治研究所、森林保护经营研究所、经济林开发研究所、森林工业研究所;管理处室3个:党委办公室、院办公室、科研管理与信息处。此外还有:环境绿化工程设计所、林业部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树木园、花卉培育中心、内蒙古荒漠化技术培训交流中心。全院人员编制225人,在职职工19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8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9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5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3人。

     

    【科研项目】  是年,共有在研课题43项,其中科技跨越项目2项,科技攻关项目14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项,软科学项目2项,星火项目1项,专项资助项目2项,科技交流合作项目9项,科技示范项目2项。(详见附表)

     

    【科研成果】  是年,有4个项目通过鉴定和验收,2个项目获奖:

    国家“九五”攻关计划“亚湿润干旱区退化土地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中的“赤峰地区退化土地治理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子专题和“退化草牧场造林技术研究”子专题(西部点),结合林业生态工程,配合当地生产部门,取得了多项阶段性成果,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科技部的评估验收,并被评为优秀。

    自治区科技厅“九五”攻关课题“内蒙古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及潜势分析研究”于7月份顺利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其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林业局“九五”重点科研项目“山杏林丰产配套技术研究”通过了鉴定验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主持完成的“科技兴林示范工程发展模式研究” 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完成的“浑善达克沙地铁路防护林营造模式”项目,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技合作】  内蒙古林科院按照“引进、消化、吸收、推广”的基本思路,积极拓展科技学术交流领域,先后与来自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831日至93日,内蒙古林科院在呼和浩特市组织召开西部省区林业科研院所联谊会暨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提高林业科技水平、支撑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新疆林科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林科所、甘肃省林科所、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宁夏林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科院、陕西省治沙研究所、内蒙古林科院、河北省林科院、山西省林科院等8个省区的10个科研院所的51位专家学者、领导参加会议。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副司长黎云昆、内蒙古科协主席王吉祥、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邹立杰副厅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研究员卢琦博士、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肖洪浪研究员应邀到会作了专题报告。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呼和浩特市科委、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畜牧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及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按照既定的会议宗旨,就面向西部大开发如何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科技支撑、进一步加强区域性科研院所的科技协作以及搞好林业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为进一步加强同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区的林业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协作奠定了基础。

    【科技产业】  适应市场经济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内蒙古林科院坚持“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聘任环节干部、配备专业技术力量、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积极推行现代院所制度,鼓励科研处、所及科技人员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同时把实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在创办科技产业,拓宽林业科技推广服务领域上。

    内蒙古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培育中心  创建于1953年的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是自治区林业系统专门从事林木引种驯化、保护种质的研究基地,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会员单位,1999年被国家科协命名为全国首批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一直与世界许多植物园或树木园保持着业务往来。土地总面积330余亩,分为裸子植物区、被子植物区、沙生植物区、水生植物区和苗圃区等5个专业区,几十年中已收集引种三北地区各种乔灌木、珍稀濒危树种及国外有经济价值的树种1 800余种次,通过繁殖、驯化,已拥有53科、122属各种珍稀濒危树种,有经济价值树种及其它树种500余种,其中云杉属、松属、杨柳科、榆科、锦鸡儿属、柽柳科、忍冬科、蔷薇科、槭树科、木樨科等树种占有相当大比重,独具特色。通过引种驯化筛选出的大批表现优良的乔木树种樟子松、杜松、油松、云杉、美国黄松及绿化树种垂枝榆、东北连翘、黄刺玫、红瑞木、猬实、互叶醉鱼草、珍珠梅、玫瑰等几十个树种,已推广应用到林业生产和城市园林绿化中,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树木园已成为自治区主要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基地。以树木园为基础扩建“内蒙古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培育中心”,发挥林科院的技术力量和人才优势,更好地保护林木种质资源,为黄河中上游造林绿化及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提供技术和树种保证。

    花卉培育中心  根据花卉市场需求,林科院新建1660平方米的温室,改造2100平方米的简易温室,组建成立花卉培育中心,使投入运营的温室面积增加到1 660平方米。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与生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是年,该中心完成了“西部大开发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林业总体规划”、“锡林郭勒盟京津周边地区沙源治理工程总体规划”等20多项规划设计项目。与此同时,结合工程建设自选课题开展研究,把设计、施工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科研运作机制,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兴办林业科技产业,增强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摸索到新的途径。

    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技术培训交流中心  根据自治区荒漠化防治及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林科院筹建成立了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技术培训交流中心。中心成立当年,成功举办了自治区、西北地区及国家级荒漠化防治技术培训交流4次。

     

    【科技支撑】  内蒙古林科院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明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林业科技应先行”的口号。按照自治区的部署,制定和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1. 成立内蒙古林科院西部大开发林业建设规划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2. 成立西部大开发宣传组,加大西部大开发舆论宣传工作力度。先后在国家林业局主办的《林业科研管理》,新华通讯社,《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经济报、内蒙古林业等报纸、杂志以及电视台等各种媒体上宣传林业科技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先导作用和科技支撑的重要性。同时在林科院主办的内蒙古林业科技学术刊物上开辟“西部大开发”专栏,征集学术论文,组织开展学术研讨。3. 设立软科学课题,从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上研究解决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问题。4. 积极参与林业工程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把林业科技渗透到规划的每一个项目中,促进提高林业工程项目及生产建设科技含量。新组建的林科院西部大开发生态林业建设规划组在半年内完成了“恩格贝生态建设示范区景观林业建设”等9个项目的总体规划。5. 筛选建院四十多年的林业科研成果,把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推广应用到各项林业工程建设及生产中,强化技术示范作用。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重建选题立项,努力把技术难题解决在生产的前面。6. 鼓励科技人员进入西部大开发主战场,为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大青山绿化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等林业工程建设和造林绿化等提供现场科技指导、服务和技术监督,使林业科技深入到生产建设第一线。

     

    【沙源工程监理】  根据京津周边地区内蒙古沙源治理紧急启动工程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林业厅专项会议的安排和要求,林科院共派出了17名专业技术骨干承担锡林郭勒盟13个旗(县、市、区)的沙源治理工程技术监理工作。派出4名技术骨干参加自治区计委组织的生态工程验收工作。为加强对沙源治理工程监理工作的管理,林科院采取三级负责制的措施,即院领导总负责,各处、所主要领导具体负责,监理人员责任到人。建立工作进度汇报制度,监理人员定期向政府有关部门书面汇报沙源工程进展情况,反映存在的问题。在沙源治理工程技术监理和生态工程验收工作中,监理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挥应有的作用,受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沙源治理工程技术监理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刘润焕  张幼军  王淑敏)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林业科研
  •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领导名录】

          长:杨俊平

    :秦进保

        长:杨文斌

    党委副书记:包世明(蒙古族)

        长:韩太平

    :姚洪林

     

    【概况】  2000年,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设处级机构8个,其中专业研究所5个:防护林研究所、沙漠防治研究所、森林保护经营研究所、经济林开发研究所、森林工业研究所;管理处室3个:党委办公室、院办公室、科研管理与信息处。此外还有:环境绿化工程设计所、林业部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树木园、花卉培育中心、内蒙古荒漠化技术培训交流中心。全院人员编制225人,在职职工19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8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9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5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3人。

     

    【科研项目】  是年,共有在研课题43项,其中科技跨越项目2项,科技攻关项目14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项,软科学项目2项,星火项目1项,专项资助项目2项,科技交流合作项目9项,科技示范项目2项。(详见附表)

     

    【科研成果】  是年,有4个项目通过鉴定和验收,2个项目获奖:

    国家“九五”攻关计划“亚湿润干旱区退化土地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中的“赤峰地区退化土地治理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子专题和“退化草牧场造林技术研究”子专题(西部点),结合林业生态工程,配合当地生产部门,取得了多项阶段性成果,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科技部的评估验收,并被评为优秀。

    自治区科技厅“九五”攻关课题“内蒙古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及潜势分析研究”于7月份顺利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其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林业局“九五”重点科研项目“山杏林丰产配套技术研究”通过了鉴定验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主持完成的“科技兴林示范工程发展模式研究” 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完成的“浑善达克沙地铁路防护林营造模式”项目,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技合作】  内蒙古林科院按照“引进、消化、吸收、推广”的基本思路,积极拓展科技学术交流领域,先后与来自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831日至93日,内蒙古林科院在呼和浩特市组织召开西部省区林业科研院所联谊会暨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提高林业科技水平、支撑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新疆林科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林科所、甘肃省林科所、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宁夏林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科院、陕西省治沙研究所、内蒙古林科院、河北省林科院、山西省林科院等8个省区的10个科研院所的51位专家学者、领导参加会议。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副司长黎云昆、内蒙古科协主席王吉祥、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邹立杰副厅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研究员卢琦博士、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肖洪浪研究员应邀到会作了专题报告。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呼和浩特市科委、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畜牧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及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按照既定的会议宗旨,就面向西部大开发如何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科技支撑、进一步加强区域性科研院所的科技协作以及搞好林业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为进一步加强同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区的林业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协作奠定了基础。

    【科技产业】  适应市场经济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内蒙古林科院坚持“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聘任环节干部、配备专业技术力量、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积极推行现代院所制度,鼓励科研处、所及科技人员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同时把实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在创办科技产业,拓宽林业科技推广服务领域上。

    内蒙古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培育中心  创建于1953年的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是自治区林业系统专门从事林木引种驯化、保护种质的研究基地,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会员单位,1999年被国家科协命名为全国首批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一直与世界许多植物园或树木园保持着业务往来。土地总面积330余亩,分为裸子植物区、被子植物区、沙生植物区、水生植物区和苗圃区等5个专业区,几十年中已收集引种三北地区各种乔灌木、珍稀濒危树种及国外有经济价值的树种1 800余种次,通过繁殖、驯化,已拥有53科、122属各种珍稀濒危树种,有经济价值树种及其它树种500余种,其中云杉属、松属、杨柳科、榆科、锦鸡儿属、柽柳科、忍冬科、蔷薇科、槭树科、木樨科等树种占有相当大比重,独具特色。通过引种驯化筛选出的大批表现优良的乔木树种樟子松、杜松、油松、云杉、美国黄松及绿化树种垂枝榆、东北连翘、黄刺玫、红瑞木、猬实、互叶醉鱼草、珍珠梅、玫瑰等几十个树种,已推广应用到林业生产和城市园林绿化中,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树木园已成为自治区主要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基地。以树木园为基础扩建“内蒙古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培育中心”,发挥林科院的技术力量和人才优势,更好地保护林木种质资源,为黄河中上游造林绿化及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提供技术和树种保证。

    花卉培育中心  根据花卉市场需求,林科院新建1660平方米的温室,改造2100平方米的简易温室,组建成立花卉培育中心,使投入运营的温室面积增加到1 660平方米。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与生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是年,该中心完成了“西部大开发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林业总体规划”、“锡林郭勒盟京津周边地区沙源治理工程总体规划”等20多项规划设计项目。与此同时,结合工程建设自选课题开展研究,把设计、施工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科研运作机制,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兴办林业科技产业,增强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摸索到新的途径。

    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技术培训交流中心  根据自治区荒漠化防治及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林科院筹建成立了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技术培训交流中心。中心成立当年,成功举办了自治区、西北地区及国家级荒漠化防治技术培训交流4次。

     

    【科技支撑】  内蒙古林科院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明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林业科技应先行”的口号。按照自治区的部署,制定和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1. 成立内蒙古林科院西部大开发林业建设规划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2. 成立西部大开发宣传组,加大西部大开发舆论宣传工作力度。先后在国家林业局主办的《林业科研管理》,新华通讯社,《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经济报、内蒙古林业等报纸、杂志以及电视台等各种媒体上宣传林业科技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先导作用和科技支撑的重要性。同时在林科院主办的内蒙古林业科技学术刊物上开辟“西部大开发”专栏,征集学术论文,组织开展学术研讨。3. 设立软科学课题,从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上研究解决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问题。4. 积极参与林业工程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把林业科技渗透到规划的每一个项目中,促进提高林业工程项目及生产建设科技含量。新组建的林科院西部大开发生态林业建设规划组在半年内完成了“恩格贝生态建设示范区景观林业建设”等9个项目的总体规划。5. 筛选建院四十多年的林业科研成果,把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推广应用到各项林业工程建设及生产中,强化技术示范作用。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重建选题立项,努力把技术难题解决在生产的前面。6. 鼓励科技人员进入西部大开发主战场,为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大青山绿化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等林业工程建设和造林绿化等提供现场科技指导、服务和技术监督,使林业科技深入到生产建设第一线。

     

    【沙源工程监理】  根据京津周边地区内蒙古沙源治理紧急启动工程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林业厅专项会议的安排和要求,林科院共派出了17名专业技术骨干承担锡林郭勒盟13个旗(县、市、区)的沙源治理工程技术监理工作。派出4名技术骨干参加自治区计委组织的生态工程验收工作。为加强对沙源治理工程监理工作的管理,林科院采取三级负责制的措施,即院领导总负责,各处、所主要领导具体负责,监理人员责任到人。建立工作进度汇报制度,监理人员定期向政府有关部门书面汇报沙源工程进展情况,反映存在的问题。在沙源治理工程技术监理和生态工程验收工作中,监理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挥应有的作用,受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沙源治理工程技术监理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刘润焕  张幼军  王淑敏)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