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卷

  • 东河区
  • 发布时间:04-14
  • 来源:内蒙古年鉴2016卷
  •  

    【概况】 东河区地处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辖河东、沙尔沁2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面积470平方公里,人口51.6万,蒙古、汉、回、满等26个民族和谐相处。辖区有300年发展历史,是包头历史文化的发祥地,遗留着中国西北地区最完整的传统风貌街区;有五大教派齐聚0.53平方公里范围的国内唯一的北梁宗教文化区,有近200年历史的妙法禅寺、国家AAAA级南海湿地风景区,有王若飞革命旧址泰安客栈和市委旧址,西口文化、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交汇融合,文化底蕴厚重、老城特色鲜明。

    综合实力  近年来,全区紧紧围绕发展、民生、生态三大主题,紧紧围绕北梁棚改主线,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全面转型发展。至2015年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1.37亿元,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8.08亿元,同比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1.7亿元,同比增长9.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26亿元,同比增长12.5%,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490元、16525元,同比分别增长8.5%10%,成功进位2014年度内蒙古旗县(市、区)综合实力前十强。

    产业支撑  确定了“1427”发展思路,统筹推进新型工业、现代城市、高效农业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包铝50万吨高端合金铝、沿巴彦塔拉大街100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华鹿现代农业、沙尔沁莲花山等一批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以铝电一体及其应用产业链条为主的新型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以仓储、加工、运输、配送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以蔬菜、果葡、水产为主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产业基地、以北梁文化和黄河湿地文化为主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产业布局,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得内生动力。

    城区环境  紧紧抓住北梁棚改、巴彦塔拉老工业区搬迁等一系列发展机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完成棚户区搬迁改造5.66万户,建成4.78平方公里的北梁安置新区,接待全国棚改工作、自治区重点工作现场观摩,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重点实施青山路东河段、站北路、工业区东路等九横五纵”14条道路建设,同步对排水、供热、供电、通信、垃圾处理等方面进行集中改造升级,水、电、气、热均实现双源覆盖,城市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全面改扩建21.3公里的巴彦塔拉大街,打造新、亮、美8条景观示范街,城市面貌全面改观;实施三线及东兴、沙尔沁高速出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成铁路沿线、G6高速、110国道3条长40公里的绿色长廊,构建完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城市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社会民生  坚持惠民利民、强化社会保障,通过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最广大群众教育、卫生、文化、养老、住房等基本权益。重点深入推进教育普惠工程、全民就业保障工程、卫生惠民工程、文体惠民工程、十个全覆盖工程、百姓安居工程、脱贫攻坚工程、平安东河建设工程、城市管理提升工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程等十项民生工程,加快打造民生东河

    【工业】 2015年,东河区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着力打造千亿元级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

    园区产业发展  包铝2×33万千瓦自备电厂、15万吨电解铝挖潜改造项目建成投产,扭转了33个月连续亏损局面;佰亿汇泽20万吨铝合金生产基地、河南天成30万吨铝彩板、呼铁山桥铁路轨道装备等项目加快建设,铝水就地转化能力超过80%,铝电一体化及其深加工产业实现集群发展。铝业园区成功获批第五批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北京金隅红树林、深圳格林美等项目有序推进,

    产业多元化发展抓住巴彦塔拉老工业区纳入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的有利契机,主动承接洪玉通用、红卫日化等15退二进三和北梁搬迁企业入园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设纬五路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园区发展基础进一步改善。严格执行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贷款贴息、电价补贴、助企转型等扶持资金3480万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41亿元,同比增长7.5%。

    【服务业】 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15亿元,同比增长7%,占产业比重达61.5%。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北京中福石油东兴物流服务区、中石化5万立方米油库、中石油20万立方米管道油库等项目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储运基地不断壮大。维多利大商城、蓝泽大金城、古邑人家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扎实推进,投资12亿元、规模16万平方米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维多利新天地正式启动运营;投资50亿元的深圳茂业中心签约落地,包头机场新航站楼投入使用,年旅客吞吐量可达300万人次,现代服务业档次不断提升。

    【旅游业】 加快北梁古民居保护街区、黄河湿地博物馆、沙尔沁莲花山生态旅游景区等项目建设,举办了老包头风情旅游节、西口文化节、南海湿地风情节等系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文化旅游呈现融合发展态势。

    【城市建设与管理】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高标准完成巴彦塔拉大街道路改扩建工程,启动青山路东河段和站北路道路建设,打通城区断头路12条;建设下穿铁路箱涵5座,打通东西通道3个、南北通道1个,道路通行能力显著提升。新建供水管线20公里,新增健康水受益居民1万户、3万人,健康水普及率达到90%;新改扩建东河、西北门、银匠窑、巴彦塔拉变电站4座,所有新建道路全部实现电网入地;贯通天然气管网4.7公里,铺设供热一次管网20.7公里,实现包铝自备电厂与东华热电供热联网运行,改造供热二次管网10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82万平方米、清洁能源替代260万平方米,全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400万平方米,改变了东部区无集中供热的历史,实现磴口、画匠营双水源供水,所有供电线路双回路供电,东河加气母站、宏发加气站双气源供应,包铝自备电厂、东华热电双热源覆盖,城市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坚决杜绝未批先建,积极帮助新建房地产项目办理齐全“五证”,下大力气解决已开发项目历史遗留问题,为香格里拉、瑞芬等4个小区居民办理了房产证881个。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制止并拆除违章建筑、私搭乱建11万余平方米。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实施巴彦塔拉、南门外景观示范街新亮美工程,集中清理违章广告、占道摊点1.7万余处。积极推进百姓暖房工程,综合整治老旧小区86个,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70万平方米;新成立业主委员会42个,推行准物业管理试点小区12个,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农业】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持续抓好菜篮子工程,建成华鹿、祥利丰、南星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获批国家第八批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蔬菜播种面积达4.8万亩,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畜产品125个,培育蔬菜商品种苗2300万株,成为包头市最大蔬菜生产、育苗基地;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协会、润泽园合作社等组织194个,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成植物总医院,农业规模化生产迈出新步伐。建设现代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综合交易市场及电子信息平台,建成果蔬保鲜库2万立方米、便民直销店及加盟店46个,日均销售蔬菜0.84万公斤,农产品直销渠道进一步畅通。完成莎木佳村、鄂尔格逊村等18个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建成高标准示范村7个、达标村11个,惠及农村居民4.37万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生态建设】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东华热电煤场全封闭和脱硫脱硝增容扩建工程、加油站油气回收综合治理,清理公积坂煤炭市场等污染企业171家,取缔城区燃煤小锅炉195台,拆除燃煤灶台3.5万个,改造散烧供热连片区566万平方米,大气质量得到改善。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拆除磴口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居民住宅29户,封停企业自备井5眼;启动实施东兴地区、东河、西河污水集中收集工程,从源头解决包铝地区生活、工业污水直排阿善沟问题,切实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加大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97起。实施三线及东兴、沙尔沁高速出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五大重点区域造林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绿化面积2.3万亩,建成长约40公里的绿色长廊,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民生保障】 积极发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失业人员实训基地作用,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9%,就业创业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分别参保8.5万人、10.9万人;通过滞纳金挂账、政府垫付等优惠政策,解决全区54家困难企业、8221名职工社保问题,缴纳社会保险费用1.07亿元,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推进企业办社会剥离工作,完成草原糖业职工安置。发放低保救助、教育救助、冬季取暖补贴、廉租房补贴、惠农补贴等资金2.1亿元,社会救助和保障力度加大。大力实施第二批千户帮扶”和“精准扶贫”工程,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帮扶8个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634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科技】 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综合管理平台、青少年科技创新培育平台等16个项目被列入包头市科技发展计划,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教育】 投入1.3亿元,扩建中小学3所、新建幼儿园7所,整合农村地区中小学19所,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购置26辆校车免费接送学生,城乡教育环境全面改善;通过直聘“211”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151人,定岗分流教师185人,整顿优化教师队伍;推行优质学校面向全区学生电脑派位改革,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步伐加快。

    【文化】 图书馆、文化馆即将投入使用,社区(村)综合文化室建设工作达标率为50%,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组建群众艺术团体10个,组织各类文艺演出活动150余场,极大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 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村卫生室16所,为58个村(社区)配备计生药具自取机,基层疾病防治能力得到加强;在沙尔沁中心卫生院、莎木佳卫生院率先实施自付起付线,住院全报销,新农合受益3万人次,医药卫生事业实现健康发展。

    【社会管理】 积极推行精街道、强社区、促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在21个社区推行两委一站试点改革,北梁新区北一社区入选全国文明社区,河东镇王大汉村入选全国文明村。全力推进平安东河建设,加快完善社会防控体系,财神庙街道办事处被国家禁毒委命名为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点,全年各类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48%。深入开展北梁棚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发挥法官工作站、检察工作室、法律援助服务点、社区综治工作站、警务工作室等基层法律服务组织作用,加大矛盾调处力度,北梁棚改大局稳定。严格执行五五四信访工作法,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全年信访事项办结率达92.2%,群众来访秩序进一步规范。健全三级食品安全监督网,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单位8个,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事故。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3%50%。回民街道办事处被评为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模范集体,全区各民族和谐共处。

    (杜俊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东河区
  • 发布时间:04-14
  • 来源:内蒙古年鉴2016卷
  •  

    【概况】 东河区地处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辖河东、沙尔沁2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面积470平方公里,人口51.6万,蒙古、汉、回、满等26个民族和谐相处。辖区有300年发展历史,是包头历史文化的发祥地,遗留着中国西北地区最完整的传统风貌街区;有五大教派齐聚0.53平方公里范围的国内唯一的北梁宗教文化区,有近200年历史的妙法禅寺、国家AAAA级南海湿地风景区,有王若飞革命旧址泰安客栈和市委旧址,西口文化、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交汇融合,文化底蕴厚重、老城特色鲜明。

    综合实力  近年来,全区紧紧围绕发展、民生、生态三大主题,紧紧围绕北梁棚改主线,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全面转型发展。至2015年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1.37亿元,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8.08亿元,同比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1.7亿元,同比增长9.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26亿元,同比增长12.5%,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490元、16525元,同比分别增长8.5%10%,成功进位2014年度内蒙古旗县(市、区)综合实力前十强。

    产业支撑  确定了“1427”发展思路,统筹推进新型工业、现代城市、高效农业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包铝50万吨高端合金铝、沿巴彦塔拉大街100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华鹿现代农业、沙尔沁莲花山等一批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以铝电一体及其应用产业链条为主的新型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以仓储、加工、运输、配送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以蔬菜、果葡、水产为主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产业基地、以北梁文化和黄河湿地文化为主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产业布局,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得内生动力。

    城区环境  紧紧抓住北梁棚改、巴彦塔拉老工业区搬迁等一系列发展机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完成棚户区搬迁改造5.66万户,建成4.78平方公里的北梁安置新区,接待全国棚改工作、自治区重点工作现场观摩,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重点实施青山路东河段、站北路、工业区东路等九横五纵”14条道路建设,同步对排水、供热、供电、通信、垃圾处理等方面进行集中改造升级,水、电、气、热均实现双源覆盖,城市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全面改扩建21.3公里的巴彦塔拉大街,打造新、亮、美8条景观示范街,城市面貌全面改观;实施三线及东兴、沙尔沁高速出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成铁路沿线、G6高速、110国道3条长40公里的绿色长廊,构建完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城市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社会民生  坚持惠民利民、强化社会保障,通过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最广大群众教育、卫生、文化、养老、住房等基本权益。重点深入推进教育普惠工程、全民就业保障工程、卫生惠民工程、文体惠民工程、十个全覆盖工程、百姓安居工程、脱贫攻坚工程、平安东河建设工程、城市管理提升工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程等十项民生工程,加快打造民生东河

    【工业】 2015年,东河区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着力打造千亿元级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

    园区产业发展  包铝2×33万千瓦自备电厂、15万吨电解铝挖潜改造项目建成投产,扭转了33个月连续亏损局面;佰亿汇泽20万吨铝合金生产基地、河南天成30万吨铝彩板、呼铁山桥铁路轨道装备等项目加快建设,铝水就地转化能力超过80%,铝电一体化及其深加工产业实现集群发展。铝业园区成功获批第五批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北京金隅红树林、深圳格林美等项目有序推进,

    产业多元化发展抓住巴彦塔拉老工业区纳入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的有利契机,主动承接洪玉通用、红卫日化等15退二进三和北梁搬迁企业入园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设纬五路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园区发展基础进一步改善。严格执行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贷款贴息、电价补贴、助企转型等扶持资金3480万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41亿元,同比增长7.5%。

    【服务业】 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15亿元,同比增长7%,占产业比重达61.5%。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北京中福石油东兴物流服务区、中石化5万立方米油库、中石油20万立方米管道油库等项目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储运基地不断壮大。维多利大商城、蓝泽大金城、古邑人家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扎实推进,投资12亿元、规模16万平方米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维多利新天地正式启动运营;投资50亿元的深圳茂业中心签约落地,包头机场新航站楼投入使用,年旅客吞吐量可达300万人次,现代服务业档次不断提升。

    【旅游业】 加快北梁古民居保护街区、黄河湿地博物馆、沙尔沁莲花山生态旅游景区等项目建设,举办了老包头风情旅游节、西口文化节、南海湿地风情节等系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文化旅游呈现融合发展态势。

    【城市建设与管理】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高标准完成巴彦塔拉大街道路改扩建工程,启动青山路东河段和站北路道路建设,打通城区断头路12条;建设下穿铁路箱涵5座,打通东西通道3个、南北通道1个,道路通行能力显著提升。新建供水管线20公里,新增健康水受益居民1万户、3万人,健康水普及率达到90%;新改扩建东河、西北门、银匠窑、巴彦塔拉变电站4座,所有新建道路全部实现电网入地;贯通天然气管网4.7公里,铺设供热一次管网20.7公里,实现包铝自备电厂与东华热电供热联网运行,改造供热二次管网10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82万平方米、清洁能源替代260万平方米,全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400万平方米,改变了东部区无集中供热的历史,实现磴口、画匠营双水源供水,所有供电线路双回路供电,东河加气母站、宏发加气站双气源供应,包铝自备电厂、东华热电双热源覆盖,城市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坚决杜绝未批先建,积极帮助新建房地产项目办理齐全“五证”,下大力气解决已开发项目历史遗留问题,为香格里拉、瑞芬等4个小区居民办理了房产证881个。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制止并拆除违章建筑、私搭乱建11万余平方米。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实施巴彦塔拉、南门外景观示范街新亮美工程,集中清理违章广告、占道摊点1.7万余处。积极推进百姓暖房工程,综合整治老旧小区86个,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70万平方米;新成立业主委员会42个,推行准物业管理试点小区12个,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农业】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持续抓好菜篮子工程,建成华鹿、祥利丰、南星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获批国家第八批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蔬菜播种面积达4.8万亩,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畜产品125个,培育蔬菜商品种苗2300万株,成为包头市最大蔬菜生产、育苗基地;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协会、润泽园合作社等组织194个,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成植物总医院,农业规模化生产迈出新步伐。建设现代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综合交易市场及电子信息平台,建成果蔬保鲜库2万立方米、便民直销店及加盟店46个,日均销售蔬菜0.84万公斤,农产品直销渠道进一步畅通。完成莎木佳村、鄂尔格逊村等18个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建成高标准示范村7个、达标村11个,惠及农村居民4.37万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生态建设】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东华热电煤场全封闭和脱硫脱硝增容扩建工程、加油站油气回收综合治理,清理公积坂煤炭市场等污染企业171家,取缔城区燃煤小锅炉195台,拆除燃煤灶台3.5万个,改造散烧供热连片区566万平方米,大气质量得到改善。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拆除磴口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居民住宅29户,封停企业自备井5眼;启动实施东兴地区、东河、西河污水集中收集工程,从源头解决包铝地区生活、工业污水直排阿善沟问题,切实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加大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97起。实施三线及东兴、沙尔沁高速出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五大重点区域造林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绿化面积2.3万亩,建成长约40公里的绿色长廊,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民生保障】 积极发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失业人员实训基地作用,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9%,就业创业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分别参保8.5万人、10.9万人;通过滞纳金挂账、政府垫付等优惠政策,解决全区54家困难企业、8221名职工社保问题,缴纳社会保险费用1.07亿元,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推进企业办社会剥离工作,完成草原糖业职工安置。发放低保救助、教育救助、冬季取暖补贴、廉租房补贴、惠农补贴等资金2.1亿元,社会救助和保障力度加大。大力实施第二批千户帮扶”和“精准扶贫”工程,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帮扶8个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634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科技】 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综合管理平台、青少年科技创新培育平台等16个项目被列入包头市科技发展计划,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教育】 投入1.3亿元,扩建中小学3所、新建幼儿园7所,整合农村地区中小学19所,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购置26辆校车免费接送学生,城乡教育环境全面改善;通过直聘“211”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151人,定岗分流教师185人,整顿优化教师队伍;推行优质学校面向全区学生电脑派位改革,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步伐加快。

    【文化】 图书馆、文化馆即将投入使用,社区(村)综合文化室建设工作达标率为50%,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组建群众艺术团体10个,组织各类文艺演出活动150余场,极大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 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村卫生室16所,为58个村(社区)配备计生药具自取机,基层疾病防治能力得到加强;在沙尔沁中心卫生院、莎木佳卫生院率先实施自付起付线,住院全报销,新农合受益3万人次,医药卫生事业实现健康发展。

    【社会管理】 积极推行精街道、强社区、促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在21个社区推行两委一站试点改革,北梁新区北一社区入选全国文明社区,河东镇王大汉村入选全国文明村。全力推进平安东河建设,加快完善社会防控体系,财神庙街道办事处被国家禁毒委命名为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点,全年各类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48%。深入开展北梁棚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发挥法官工作站、检察工作室、法律援助服务点、社区综治工作站、警务工作室等基层法律服务组织作用,加大矛盾调处力度,北梁棚改大局稳定。严格执行五五四信访工作法,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全年信访事项办结率达92.2%,群众来访秩序进一步规范。健全三级食品安全监督网,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单位8个,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事故。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3%50%。回民街道办事处被评为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模范集体,全区各民族和谐共处。

    (杜俊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